前言:我们都知道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妈妈可以和孩子们玩许多的游戏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认识下,看看如何才能让宝宝们的秋季过得更加有意义吧!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少有的锻炼机会!

秋天的苹果园

1.坐小车去果园适合年龄:3岁以上

玩法:

(1)爸爸妈妈双手交叉,握成一个正方形。

(2)蹲下来后,让孩子左右脚分开,坐在爸爸妈妈为他搭的“小凳子”上,双手扶住爸爸妈妈的肩膀。爸爸妈妈缓慢站起来,一边向前“行驶”,一边说:“我们坐小车,小车开啦!我们看见一棵苹果树了,树上结满了苹果。”

(3)停下来时,可以这么说:“苹果园到啦,大家快下车,准备去劳动吧。”

温馨提示:

此传统游戏可锻炼孩子的平衡感,还能让爸爸妈妈重温儿时的快乐。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想象力,即使没有看到实物,也可以玩情景游戏。

2.传递苹果适合年龄:3岁以上

材料:野餐垫、小皮球数个(大一点的海洋球也可)、小筐子

玩法:

(1)先在草地上铺上漂亮的野餐垫,脱掉鞋子。把筐子摆在野餐垫的另一头。

(2)妈妈和孩子面对面坐在野餐垫上,相距50厘米(视孩子年龄,距离可增大)。

(3)妈妈把代表苹果的小皮球抛给孩子(或从地上滚过去),孩子接住后,再放到筐子里。

(4)如果爸爸也参加,可以,妈妈把球推给孩子,孩子再把球推给爸爸,最后爸爸把球放进筐子里。亲子网

温馨提示:

在传递球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体会了等待与合作。

3.运苹果适合年龄:4岁以上

材料:野餐垫、装有海洋球的小书包

玩法:

(1)爸爸或妈妈和孩子一起坐在野餐垫上,孩子背上装有海洋球的书包,代表要把果实运到仓库去。

(2)双手撑地放在身体的两边,双腿屈膝,两手用力支撑起臀部,一点一点往后移动。

(3)告诉孩子:“我们这是在倒车,慢慢倒。”再屈膝,手往后放,用力把小屁股抬起来往后坐。

(4)重复上述动作,直到从野餐垫的这头“倒”到那头,然后再把小书包里的小球倒出来。

温馨提示:

训练孩子坐着倒退,可锻炼孩子手臂的力量。

秋天的鱼塘

1.鱼儿好快活适合年龄:4岁以上

材料:野餐垫、一个皮球

玩法:

(1)将球放在野餐垫上,爸爸或妈妈(半蹲着)和孩子(站着)分别抓住野餐桌布的两个角。

(2)左右摇动野餐垫,使球在上面滚动。(儿歌的第一、二句)

(3)两人同时向上抖动垫子,使球跳跃起来。(儿歌的第三句)

(4)根据球跳跃的方向调整所站的位置,用野餐垫将球接住。(儿歌的第四句)

温馨提示:

家长和孩子要随着儿歌的节奏摆动野餐桌布,在将球向上抛起后,两人合作接住球,注意抛球的力度要与合作接球的力度相一致。

儿歌:小鱼小鱼真淘气,游来游去不停息,挺起身子跳一跳,落在水里扭一扭。

2.双人划船去捕鱼适合年龄:5岁以上

材料:两根长约1米的塑料充气棒(公园里卖的塑料金箍棒即可)

玩法:

(1)爸爸或妈妈和孩子并排坐好,两人同时握住塑料充气棒,一起屈伸前臂,身体向前倾后又退回来,做出划船动作。

(2)家长用的力可以大一些,协助宝宝屈伸前臂,一边划一边念儿歌。

(3再换一个姿势划桨:家长和孩子一前一后坐好,左右两边各放一根塑料充气棒,两人的左手一起握住一根棒子,右手握另一根棒子,一起前后摆动,划桨。

温馨提示:

双人划船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如果有别的小朋友,可以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

儿歌:小船小船划呀划,一划划到大鱼塘,这里的鱼儿真呀么多,一条更比一条胖。

3.用小推车运鱼适合年龄:5岁以上

材料:野餐垫、装有海洋球的书包(这次海洋球代表鱼)

玩法:

1.让孩子背上装有“小鱼”的小书包俯卧,双手打开,手掌贴在野餐垫上,手臂伸直。

2.家长双手抬起孩子的双脚,让孩子用手臂支撑起身体的一部分重量。

3.在孩子适应后,鼓励孩子交替移动双手,让其向前爬行。告诉孩子,妈妈推着手推车向前走了。亲子教育

4.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还可以让妈妈推着爸爸走,让孩子感受到这个游戏的趣味性。

温馨提示:

游戏时间不宜过长,应在孩子能力所能到达的情况下进行,同时注意对孩子的保护。

小推车的游戏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胆量,体验对家长的信任。

庆祝丰收

1.抢苹果适合年龄:4岁以上

材料:野餐垫、5个海洋球、两根塑料充气棒

玩法:

1.先在野餐垫的周围放上海洋球,放的位置离野餐垫有远有近。

2.妈妈和孩子各拿一根塑料充气棒,背靠背站在野餐垫中央,然后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定输赢,妈妈赢了可以向外面迈一步,孩子赢了可以迈两步,谁先接近海洋球,并把海洋球拨到野餐垫上,谁就获得一个苹果,至到最后一个苹果滚到野餐垫上。

温馨提示:

这是一个轻松愉悦的游戏,孩子在拨球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手臂的灵活性。

2.抓漏网的鱼儿适合年龄:4岁以上

玩法:

1.爸爸、妈妈和孩子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哪两个人当渔夫,哪个人当漏网的鱼。

2.当渔夫的两个人手牵手,表示渔网,划定池塘的范围后,鱼儿在池塘乱跑,渔夫喊:“1、2、3,停!”然后移动5步去捕鱼,鱼儿被抓到就算输。

温馨提示:

孩子们最喜欢玩疯玩的游戏,不过要适当控制运动量。

本网站小编总结:秋季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妈妈们多与孩子玩一些小游戏,可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的平衡性等等,敬请家长们关注更多的有关此方面的小知识吧,对于宝宝的锻炼很有用处噢!

延伸阅读

宝宝的“第一次”,妈妈们懂得多少?


宝宝每一次摔跤、第一次发声、第一次迈出脚步、第一次发声、第一次微笑....有太多的第一次,那么对于宝宝这么多的“第一次”,妈妈应该如何帮助其学习与充电呢?以下就来学习下吧!

第一次微笑:情感交往的起点

时间:出生两个月左右

这时的宝宝经常会睁开双眼四处看,一切都觉得那么新奇。当妈妈出现在宝宝面前时,他会注视着妈妈的脸,手脚乱动,甚至会无意识地咧嘴微笑。

这是宝宝最初的交际形式,也是宝宝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起点。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

当捕捉到宝宝的第一次微笑时,年轻妈妈千万不可因兴奋而忘了和宝宝交流,这时的微笑正是表示他对妈妈提出了新要求:在宝宝醒着时,妈妈应经常出现在他面前,微笑着对他讲话;还可以利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如红、黄色的气球,充气的彩色塑料玩具,花手帕,小铃铛等引逗宝宝,使他心情愉快。

宝宝手舞足蹈的反应会使身体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同时也加深了与妈妈的感情。经常与宝宝进行这种“情感交往”,对宝宝身体、智力、心理的发育都非常有益。

第一次发声:理解沟通的开始

时间:出生4~7个月

这时宝宝给人的感觉更有趣,咿咿呀呀地整天叫个不停,表情也更丰富了。无论听到什么声音,他都会试着去模仿,学着利用舌头不断地实验和练习,享受其中的乐趣。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

听到宝宝的第一次发声或说出第一个“词”时,妈妈可乘机与宝宝做发声游戏:当他咿呀乱叫或咯咯直笑时,跟随着重复或模仿,会激起宝宝更大的兴趣,令他继续尝试发声。当他发出“啊啊”、“嗷嗷”之类的韵母时,妈妈可在前面加上声母示范,如当他说“啊—”时,可以教他念“妈—”、“爸—”。早教网

妈妈还可以把宝宝日常接触的物品拿给他示范发音,节奏放慢些,重点词予以重复,并作适当间隔,给他学习和回应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对宝宝说话不必总是用儿语,正常语音能使他更早学会正确的发音。

第一次摔跤:面对困难的态度

时间:1岁左右

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会坐,6个月会爬,9个月就该走路了。宝宝在妈妈的指引下,靠着墙或者扶着凳子开始慢慢学习走路,却总是歪歪扭扭,稍不留神便摔倒在地,“哇哇”大哭。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

很多妈妈会赶忙跑上前,心痛地将孩子抱入怀里又亲又哄。其实,从宝宝第一次摔倒开始,妈妈就应该狠狠心不去抱他,而在旁鼓励:“宝宝,快自己爬起来,你真棒!”实在不行时再帮一把,扶他起来。有了这样的第一次,下回不管摔得多厉害,宝宝都能自己爬起来。日后遇到比摔跤更需要独自应付的事情时,也要让孩子记住“我能!我会!我很棒!”

第一次发现:接受新事物的开始

时间:10~18个月

宝宝已经可以摇摇摆摆走路,离开妈妈的视线了,这时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那么新奇。

趁妈妈不注意,宝宝拿了茶几上的几张扑克牌,翻过来转过去地琢磨,按一按,咬一咬,然后兴冲冲连跑带爬来到你的跟前,举起牌高兴地“啊啊”叫个不停。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

妈妈要尝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新发现。如果宝宝把扑克牌含在了嘴里,不要立刻惊叫:“哎呀!脏死了!快扔掉!”最好轻轻地蹲下告诉他:“宝宝,这叫扑克牌,是爸爸妈妈用来娱乐的,你长大后也可以玩,但不能放在嘴巴里哦。”然后顺势把扑克牌从宝宝嘴里抽开。有时间的话,妈妈还可以将扑克牌一张张摊开,从颜色和数字上教宝宝分辨。过于成人化的理智,往往会打击宝宝的好奇心,成为学习、成长、发展创造性的隐形障碍。和宝宝一起分享他的发现,宝宝才能在不断的探索—展示—解说之中,接受和学习新的东西。

想培育出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的父母,首先应学会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和宝宝交流。父母不用担心这种交流会变成单方面的意愿,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愿意和你们交往。早期教育

妈妈是宝宝第一个和接触时间最多的交往对象,母子间目光相互注视就是交往的开端。母亲还可利用一切机会与宝宝交流,如喂奶、换尿布或抱宝宝等时候都要经常和他说话,并展示出微笑的面容,说一些诸如“看看妈妈”、“宝宝真乖”等亲密的话语。如果宝宝在吃奶时听那些话,就会停止吸吮或改变吸吮的速度,说明宝宝在听妈妈讲话。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除了和宝宝“交谈”,还可以和宝宝逗乐,比如摸摸宝宝的头、轻轻挠宝宝的小肚皮,以引起宝宝注意,并逗引他微笑。当婴儿微笑时,要给予夸奖,更别忘了妈妈那轻轻一吻也是给宝宝的美好奖励。

利用一切机会和宝宝交往,使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辩别不同人声、语意,辨认不同人脸、不同表情,保持愉快的情绪。

本网站小编总结:据相关的统计,宝宝们的许多“第一次”可能都在年轻妈妈没想到的时候发生了,看着宝宝每天的新进步与惊喜,让妈妈不禁感到开心,希望此篇文章可以让父母们清楚的知道高兴的时候不要忘了重点!

实用的育儿经你懂得多少?


教育孩子最主要的就是方法的正确,那么家长们究竟懂得多少有关育儿的知识呢?以下就让我们来关注一些最朴实也最实用的育儿经吧,对于妈妈们还说是不错的育儿宝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笔成长的财富!

1.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我觉得那不是好事;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2.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

3.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那样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不要因为一时眼前的短暂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比如因为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

4.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

5.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些真话说出来可能会效果不好,那就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的外交辞令些,也不要说瞎话;

6.说孩子听得懂的话。习惯于讲道理的妈妈要说得简洁明了,忌讳像唐僧。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渐进,不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了解当前孩子的特点,不拔苗助长。早教网

8.有预见性,明明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孩子强烈抗争并且自己还可能妥协,那么就不要去干预孩子,否则最后结果只会更坏不会更好。

9.吃,注意比较均衡的配比即可,无需太精细;1岁以前孩子保证奶量;一岁以后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饮食做不到各类搭配均衡,那么一周中的饮食搭配一下,都兼顾一下,也是可以地。

10.孩子不会饿死自己

11.吃饭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请离开

12.外出玩不可能像家中吃得那么放心的时候,也没必要太担心,能力范围内稍微注意下,比如选家干净的饭店;其他比如菜中是不是有味精,菜是不是绿色食品等,就没必要太担心了。

13.补钙什么的做到心中有数,不缺不补;多晒太阳

14.穿不讲究。不刻意

15.穿的和妈妈差不多多。

16.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运动量大,玩出汗风一吹更容易感冒,还更不容易好。

17.孩子流鼻涕了,加一件衣服。

18.判断冷热,摸孩子后脖子;

19.不给孩子经常动辄吃小药。天冷季节,不定期给孩子吃点vc,或者每天吃点富含vc的水果。

20.感冒症状轻的时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刚开始就吃药,可以多灌水;感冒大多数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吃药14天好,不吃药2个礼拜好;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自己心理安慰。

21.感冒发烧去医院的话,尽量要求验血;

22.一个人可能不生病吗?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时候,小病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辩证地想,得一次感冒相当于打了一针预防针。对这种宏观上不可避免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

23.玩不怕脏

24.不影响到自己安危,不影响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干涉太多

25.放手让孩子玩,摸爬滚打,不头破血流就可以

26.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孩子危险在哪里,怎么避免。

27.尽量多给孩子自己体会的机会,不直接告诉结果;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败;

28.教孩子学会等待;

29.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0.教孩子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

31.睡觉尽量陪孩子入睡

32.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33.寒冷训练

34.社会上很多“早教”的方法,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信奉宁缺勿滥,过犹不及

35.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当作孩子的救世主,唯一;

36.不要过多纠缠在自己育儿细节上的为什么,理论依据。做就做了,既成事实,没那么多讲究。

37.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时间。

38.每天想办法让孩子大笑狂笑若干次。

39.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40.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个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当一个70分的妈妈;不对自己严格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我毕竟也是第一次当妈啊。

41.教孩子直面失败,我可以不服,但是我输得起,我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再次冲击,但是我不能在对手面前大哭早期教育

42.有小朋友进攻,学会审时度势,先正告一次,然后的基本原则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在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大叫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43.不先出手打人

44.无论谁先动手,你都不可以第一个哭

45.你对自己的东西有决定的权利

46.计划3岁以后,我会给孩子引入每周零用钱的机制----要开始学有限的钱来办自己最想做的事,学开源,学节流。

47.常带孩子去远足,去郊外;不惧怕风雨

48.争取每年都能回一次乡下老家,过不一样的生活

本网站小编总结:华丽的词藻并不见得就是好的育儿方法,而那些相对比较朴实的话反而却是非常的实用,因此希望家长们都能够更多的关注此方面的一些育儿知识,使孩子都能够健康的成长!

教育孩子的好时机,你懂得吗?(国庆节幼儿教育指导)


前言:教育孩子也要抓住好的时机,但是许多的家长们都不懂得这一点,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那些时候算是好的时机吧,希望父母们都能够在生活中抓住以下的重点时刻,也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噢!

1、外出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一般,孩子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在别人面前现丑,所以这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恰当提出希望。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父母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亲子网

3、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父母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父母的告诫了。

4、父母与老师交流的时候:父母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

5、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父母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予点拨,帮其走出“困境”。

6、孩子有较大过失的时候:这时父母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时候,循循善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7、孩子对某些事物心怀浓厚兴趣的时候:父母应积极支持、鼓励,推动孩子去寻求知识,激励孩子深入钻研。

8、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9、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父母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目标要求,使其一时热情变为持久的行动。

10、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父母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是父母的希望,所以培养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是每个父母们的心愿,那就敬请家长们关注更多有关此方面的相关知识吧,相信对培养孩子有利!

小宝宝就诊不同情景(秋季幼儿教育指导)


前言:许多的小宝宝们都比较害怕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常常是又骂又打的,没有一点的礼貌,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们去看病都有那些不同的表现吧!

前段时间,我因感冒发烧常在小诊所里打点滴,有机会目睹了许多小孩来诊所就诊的情况。

三四岁的孩子,父母把他带进诊所,孩子一见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就吓得哇哇直哭。医生给孩子看病,孩子也不配合。护士打完针离开后,家长就拍着旁边的凳子,假装骂医生为孩子出气:“医生不好!打死他!让宝宝疼了!阿姨坏!再打她!”说着又在凳子上狠狠地拍几下,孩子这才减小了哭声。五六岁的孩子,到了诊所还哭嚷着:“不打针!回家!”家长也跟着敷衍着说:“不打针!回家!”说完就把孩子拉过来,趴在母亲的大腿上打针,孩子大叫不已……

我的两个孩子小时候就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走进医生办公室,孩子先向医生问好,主动陈述哪儿不舒服,积极配合医生看病治疗,孩子说不周全时才由家长补充。如果需要打针,也毫不哭闹,打完后,临走还要向医生护士道谢、再见。

我觉得,小孩子就诊的两种不同情况,全在于家长教育的结果!亲子网

小孩子病了,首先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生病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小孩子,身体的抵抗力弱,就更容易生病,但只要积极治疗,很快就会恢复健康。这样,孩子对于生病就不那么恐惧了。其次,要让孩子懂得尊重医生护士:白衣天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妈妈对你再好,也不会帮你治病。只有医生为你就诊,护士阿姨为你打针,才能将病魔赶走。如果不去医院治疗,病情很快严重,后果不堪设想。这样孩子就会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再次,帮助孩子克服病痛不适的难关: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病魔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要多喝水、多吃饭、多休息,集攒力量与细菌作斗争。每当这时,儿子总是说:“我要多吃一碗饭,好有力气跟细菌打架呢!”最后,还要让孩子懂得感恩:感谢医生、护士,是他们帮助我们赶走病魔;感谢亲人,是亲人的精心照顾,我们才能恢复健康。孩子病了,我总是对孩子说:“孩子,你病了,爸爸妈妈都很心疼!你看,妈妈还特意请假在家照顾你。你吃的都是病号饭,是妈妈精心为你制作的。”这时孩子总是说:“谢谢妈妈,我现在好多了,你病了我也照顾你。”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记得儿子上二年级时,我病了发高烧,儿子为我量体温,冲了一满杯三九感冒灵端来给我喝下,把我给他买的香蕉掰一个给我吃,还学着我过去的样子,拿一本书坐在我旁边,为我读故事解闷。作为母亲,看到孩子的孝心,病痛就缓解了一大半!

我儿子4岁时第一次生病住院,他第一次看见医生和护士的装扮与众不同,那威严的神情也让孩子恐惧,我就说:“医生是非常伟大的,有病的孩子来这里,经过他们的精心治疗,几天就康复回家了。”医生听我这样说,也点头微笑了。当护士阿姨来打针时,儿子还向阿姨询问如何做才能打针不疼。阿姨说:“把身体放松,不要哭,从一慢慢地数到十,阿姨就把针打完了,你也就感觉不到很疼了。”儿子照样做了,说果真不疼呢!喜得阿姨送他一个空药瓶。出院时,儿子去向医生护士道谢,护士破例送给他一套用过的拔掉针头的注射器当玩具,儿子高兴极了,走很远了还在向阿姨招手道谢。回到家,我把注射器煮沸消毒后才让孩子玩,孩子天天拿着注射器给布娃娃打针(针头是牙签)。从此,儿子的理想是当一个精通中西医术的医生。

儿子5岁时,我带他去打篮球。为抢球,我不小心踩伤了他的手指,血肉模糊,可儿子只是说:“快找点水洗干净,别让爸爸和姐姐看见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不想让他们担心害怕!”听了儿子的话,我的眼泪却出来了。后来又有一次,儿子在玩耍时摔破了额头,到医院去在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缝了三针,儿子始终没有哭一声,还安慰我说:“没事!不很疼!”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你把孩子当成一个坚强的人,他就是一个坚强的人!

“把孩子当成一个坚强的人,他就是一个坚强的人!”心理学认为孩子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照看者态度和情绪的影响,这被称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了一个视崖装置让婴儿爬过去。婴儿看到这个“悬崖”会产生犹豫,他们会抬起头看妈妈的脸。如果妈妈的面部表情是正向的肯定和鼓励,婴儿就会消除顾虑继续向前爬;如果妈妈的面部表情是负向的恐惧、威吓,那么婴儿就停滞不前。可见,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其实,孩子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脆弱。只要我们把孩子当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加以培养,他的意志力就能战胜很多困难。正如卢梭所说的:“我非但不小心谨慎地预防爱弥儿受什么伤,而且,要是他一点伤也不受、不尝一尝痛苦就长大的话,我反而会感到非常苦恼。忍受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头一件事情,也是他最需要知道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应当给予孩子积极应对困难的暗示。莲子对孩子生病持积极态度,孩子自然也接受了来自妈妈的积极的信号:“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经过莲子的引导,孩子对身体疼痛的忍耐力大大增强了,表明孩子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也在逐步增强。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很多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亲子教育

那些“骂医生为孩子出气”的父母不仅没有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反而给予消极的信号,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假装骂医生为孩子出气”做法一是不尊重医生护士,二是让孩子对医生护士更加害怕,三是在向孩子示范“利己主义的归因偏差”。所谓“利已主义归因偏差”是指人们把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具有利己主义归因倾向的人往往遇事强调客观原因,一味地怨天尤人,逃避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相似的例子是当孩子摔跤了,许多家长会去责骂地上的砖头:“都是这个砖头不好,害我们宝宝摔跤了。”而且,一边“假装骂医生为孩子出气”,一边又“把孩子拉过来,趴在母亲的大腿上打针”,家长这种言行不一致的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受骗感”。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正在培养娇弱的、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也要让孩子懂得给予他人爱和帮助。其实孩子也是很渴望给予他人帮助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3~6岁的幼儿正向的人格发展是形成主动感,消极的发展可能性是形成内疚感。也就是说,这个年龄的幼儿渴望主动活动并给予他人帮助,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自身的能力和力量。正如本文中孩子学着妈妈的样子照顾妈妈,不仅让妈妈体验到来自于孩子的爱,也会让孩子产生“长大了”的感觉。如果成人出于“心疼”孩子的目的而一味拒绝孩子的帮助,或者把孩子的帮助看做是捣乱,可能容易养成孩子习惯于接受他人给予的照顾,不利于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本网站小编总结:其实很多的时候,父母们的教育态度决定着孩子的许多方面,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是勇敢的,那么就要相信自己的宝宝是坚强勇敢的,但愿以上的文章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