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常常埋怨孩子没有独立性,但是却不知道这都是被父母娇纵惯的结果,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才能使孩子们学会独立吧,希望在生活之中家长们都能够多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及一颗包容之心!

一、让孩子尽早地开始“第一次”

一个发育生长正常的儿童,到了2足岁后大多数会自然地出现摆脱母亲“控制”的倾向(在这些孩子们的眼里,他们总是将母亲的呵护视作是对自己的“控制”)。他们往往会大声嚷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妈妈,我不要你喂饭,我自己会吃饭!”

虽然孩子第一次学习洗脸极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可能边洗脸边忘乎所以地玩起水来。但德国家长见此并不会沉起脸收起毛巾,或干脆代劳了事。大多数的妈妈会在耐心具体指点的同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真了不起!我们的宝贝会自己洗脸啦!”

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吃饭也许会弄脏了新衣服,或者搞得满桌狼藉,然而德国家长往往对此“视而不见”,反而满怀喜悦又诚心诚意地高声赞美道:“我们的宝宝真聪明,看他饭吃得多好,学得又多快!”

3岁的小奥妮第一次学习扣自己衣服上的那一排扣子。不是扣错了,便是笨手笨脚地老也扣不上。此时,在一边的母亲没有显出一丁点儿不耐烦,也没有上前取而代之,而是耐心地等候。孩子终于把最后一颗扣子扣好了,一看时间,足足花了一刻钟。但做妈妈的仍然感到这点时间花得值得,因为这毕竟是女儿第一次学扣扣子呀!

二、鼓励是很重要的

4岁的小费特十分喜爱爸爸给他买的那双有漂亮鞋带的运动鞋,可他到底还小,老学不会系鞋带,有好几次还系成了解不开的死结。妈妈有点心烦,主张去商店换一双不用系鞋带的“方便鞋”,但爸爸不同意。他鼓励小费特说:“系鞋带并不比吃饭难学,只要多练习几次,你肯定就能学会。”他还细心地将一条旧领带拴在椅背上以便孩子可以更多、更方便地练习打结。果然,不出3天,小费特不仅学会了系活结,而且还学会了好几种系鞋带的方法。

5岁的小赫娜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十分勤快。她已经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床铺,折叠自家衣服,甚至可以帮着妈妈洗菜了。不过以大人的目光来看,小赫娜做家务的“质量”自然还不够理想。但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尽量放开手脚让她多作尝试。在婉转地指出她的不足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她取得的进步的充分肯定,他们还不无幽默地宣称,“我们的小赫娜以后长大了一定是个巧媳妇!”

三、专家的分析和建议

德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舒马赫在对那些不愿为幼童提供尝试机会的家长的心理作分析时指出:

首先,有些家长特别是一些年轻母亲,总认定“全面”照顾孩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事事处处总想“包办代替”。殊不知这么一来反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长此下去孩子不仅可能手脚笨拙,而且还可能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丧失宝贵的自信心,对今后的生活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不少家长对孩子缺乏耐心,他们往往不现实地要求孩子“一蹴而就”,而在孩子出现挫折时便强迫孩子放弃努力。

此外,也有的家长对孩子尝试各种事情的“标准”要求过高,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最后就往往索性完全由自己代劳,还认为这样反而省事、省时、省心。

舒马赫总结说:说到底,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德国另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威茨格则提醒家长说:要让孩子的尝试取得成效,还必须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注重各个孩子的不同个性,并充分了解和尊重他们各自的兴趣喜好以及心理需求。他主张一开始让孩子作一些难度较小的尝试,以便孩子取得成功后自信心上升。接着再渐渐增大尝试的难度,目的是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培养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他还特别强调,孩子的种种尝试必须出于自愿,勉强或强迫只会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管多聪明的宝宝,若是父母们不给其多尝试的机会,小孩子也不会做好,现在的家长们都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但是却忽略了最简单的育儿方法,但愿以上的文章可提示给父母们育儿的方法!

zj09.com小编推荐

学会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与学习(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宝宝们入园基本上也有两个星期了,他们也已经渐渐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仍然就一部分的小宝宝还是不喜欢上幼儿园,那么引起孩子们这些消极情绪的原因都有那些呢?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心太软——怕影响孩子情绪

家长的表现:丹丹(化名)从小体质不好,虽然进入幼儿园两个多月了,可总是请假在家休息。本来好几次丹丹病已经好了,可是妈妈一提去幼儿园,丹丹就开始哭。这一哭,妈妈心就软了:不去就不去吧,反正病也没有好利索,再养养。就这么一直拖着,丹丹两个月的出勤率只有12天。

潜台词:孩子这么小,病刚好,一定不要影响她的情绪。况且幼儿园又不是系统性知识的学习,落下就落下吧。不就是画画、唱歌、做游戏吗?在家陪她一起玩就行了。

宝宝的反应:妈妈的妥协,让丹丹更不愿上幼儿园了。妈妈非要送她去幼儿园的话,她就使劲地哭或者跺脚,要不就说肚子疼。进入幼儿园后,不能很快融入到小伙伴的游戏中,总是呆在一边看,很少参与。入园指导

专家进言:孩子在初入园时,幼儿园会设置适宜的环境和过渡环节来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的舒适和温暖,另外会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包括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艺术创作活动和游戏活动等等。如果担心孩子病后护理的问题,可以建议老师多留意一下,也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讨论在幼儿园看到的有趣事情。但是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撒娇而放弃入园,这样无形中会教给孩子逃避去幼儿园的另一个借口。

偷偷看——担心孩子没人管

家长的表现:佳佳(化名)妈妈每次把佳佳送到幼儿园后,都不会马上离开,而是躲在幼儿园门口,偷偷看着佳佳,直到看到佳佳停止啼哭才离去。偶尔还会带佳佳在户外游戏区玩半个小时才送到班里去。

潜台词:孩子哭着进园,老师有没有时间哄她?如果没有理她,她会不会一直哭下去?我多陪她一会儿,她是不是就能好一些?

宝宝的反应:尽管佳佳已经入园一个多月了,可每次到幼儿园都会大哭,而且一会儿就跑到门外看看妈妈还在不在,如果不在,会有些失望但不会哭。如果看到妈妈,就会大哭不止。

专家进言:孩子会根据家长的某些行为来判断幼儿园的安全性。如果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是否适应存有忧虑,那么孩子对入园也会忧心忡忡。家长躲在门口偷偷观察宝宝的行为,就是对宝宝和幼儿园老师不放心的表现。宝宝发现家长远远地看着自己,又不能回到家长身边,肯定会觉得委屈,哭闹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所以,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后,应该愉快地和孩子道别,然后尽快离开,别把自己的不安传递给孩子。入园须知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最重要的父母们就要先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将一些消极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学会让宝宝感觉去幼儿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多学习些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方法吧!

父母要多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记得有一天我高高兴兴把女儿从幼儿园里接出来,这时有位家长怒气冲冲对我说:“看你们家女儿,把我们家孩子抓成什么样了!”

那个孩子的脸上有一道明显的指甲划痕,我转身问女儿:“是你抓的吗?”女儿“哇”的一声,边哭边往家里跑。

我向人家道完歉,匆忙赶上女儿,强压怒火对女儿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还不主动承认。”

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她只顾低头走路,我厉声吼道:“你听到没有?”女儿抬起头,眼里噙着泪花把手往我面前一伸:“我手指甲都被我咬光了,怎么抓人?”我的头“嗡”的一声,这才想起女儿从小就爱咬指甲,十个手指头经常啃得光秃秃的,一般不会把别人抓出伤痕来。

我内疚地把女儿揽在怀里,轻声说:“对不起,爸爸错了。”

现在,我常常提醒自己,多给孩子一次辩解的机会。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要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就使用家长的强权。

多给孩子一些辩解的机会,多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不要武断的给孩子下结论,这样会伤害孩子心理健康的。

父母要多给孩子学习爱的机会


女儿渐渐地长大了,懂得关心别人了。有一次,她问我:“妈妈,爱是什么?”“就是我们喜欢你,你也喜欢我们。”“哦!”女儿听了,若有所思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她说:“妈妈,我觉得爱也是你们帮助我,我也帮助你们。”我非常高兴,女儿懂得关心、体贴别人了。

是啊,爱是什么呢?曾经有人说,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我想,当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一定会感受到自己是“伟大”的。作为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爱”的机会,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

记得有一天,先生外出培训学习了,患了感冒的我带着刚上完古筝课的女儿走到楼下,想想回到家还要为孩子洗澡、准备点心、做家务……真有点受不了了。便对女儿说:“妈妈今天太累了,要是你爸爸在家帮忙就好了。”“妈妈,没关系,有我呢!”回到家,我坐在沙发上休息。

正在我使劲地揉着太阳穴的时候,女儿拿着清凉油跑过来说:“妈妈,擦擦吧。”说完,她爬上沙发,认真地帮我擦,还关心地问:“舒服点了吗?”过了一会儿,女儿说:“哦,对了,你还应该喝药!”说着,她打开药柜,翻出一包药,就直奔厨房了。虽然我有点担心,但我没有阻止她,算是给她一个“爱的机会”吧。

一会儿,女儿端出一杯橙色的冲剂。显然她是用冷开水冲的,杯底的橙色颗粒还清晰可见。我问:“你冲的是什么药啊?”“就是我生病时,你冲的那种。”“哦,是小儿感冒冲剂。”女儿关心地说:“妈妈,你喝完药休息吧,我自己洗澡。”于是,她自己找出换洗的衣服和干净的浴巾去洗澡了。看着她有板有眼地洗澡,我好欣慰。

女儿洗完澡,还从浴室里端出一盆水,说:“妈妈,你也洗洗脚吧。”那样子,十足像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看来广告对她的影响也是蛮大的哦。女儿知道爱妈妈了!我觉得,被女儿爱,被女儿关怀的感觉真好。

事后,孩子的爸爸说:“你还挺会享受的嘛。”是的,我在享受着女儿的爱!

对于父母来说,接受孩子的爱是幸福的,快乐的。而在这其中,孩子能感悟到,自己去关心别人,比接受别人的爱更快乐。然而,有许多父母,却无情地剥夺了孩子爱的机会。

当孩子心中刚刚萌发的爱的火花一次又一次被父母熄灭后,就会变得心灰意冷,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因为他们得到的老是:“去,去,去,大人的事你不懂。”“谁要你做这个?去玩你自己的。”“你做不好,让妈妈(爸爸)来吧!”

年轻的父母们,请多给孩子一些爱的机会吧,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爱,懂得爱。

多给孩子一些爱的机会,让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懂得回报的人!

学会给客人介绍孩子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有客人第一次到家里来作客,经常是一家人先介绍自己的父母,然后不论孩子年龄多小,都一个不漏地介绍给客人。

当介绍到孩子时,每个孩子都是主动伸出手跟客人握手问好。而我们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却不同,客人第一次来家里作客,父母只是向客人介绍家里的成年人,孩子往往被忽略。

这种现象相当普遍。这是父母的疏忽吗?不是,这反映在我们中国大多数父母的思想中,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当成家长附属品。

从家里接待客人这件事上,表明中国的父母不像一些国外父母那样给孩子的独立人格以应有的尊重。

家长不向客人正式介绍孩子,孩子就不会把自己也看成是接待客人的主人,家长没有给孩子独立人格应有的尊重,当然他们也不会自尊、自重、自信,所以不是怯懦地躲躲闪闪,就是胡闹。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自重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家里来客人时,请不要忘记向客人介绍您的孩子。

记住,当家里来客人时,不要随便支走孩子,而是向孩子介绍客人,也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学会报恩


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但是“谁人父母不爱子”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天下为人父母者仍是倾其所有,无私奉献。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这是做父母的伟大之处。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孝甚至虐待父母的事情经常发生,使一些为人父母者晚景十分可怜。这就涉及到子女有没有报恩尽孝的问题,而子女会不会报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小就具有这一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曾读过一篇题为《流泪的虾》的文章,故事大概是这样:儿子从小就喜欢吃虾,妈妈每天都从菜市定量买来鲜虾给儿子吃,妈妈每次都是帮儿子剥壳,看着儿子将虾肉全部吃完。妈妈虽不知道鲜虾的滋味,但她既开心又满足。这就是无私的母爱。尽管物价上涨,收入微薄,但妈妈仍节衣缩食,鲜虾照买不误。有一天,12岁的儿子津津有味吃着妈妈买来的17只虾,吃腻了剩下最后一只,妈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虾,伸手去抓,想尝尝多年未闻的虾味,可是,儿子却对妈妈尖叫起来:“这虾是我的,不准你吃。”此时妈妈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流下的眼泪刚好滴在手中的虾上,分不清是母亲的泪还是虾的泪。

父母在对孩子付出爱时往往毫无保留,同时又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容易使孩子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说到底还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回报的,孩子懂得回报,说明孩子心地善良、正直无私,父母的爱才有意义。

因此,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教孩子学会报恩。要善于索取,累了困了,让孩子端饮料泡杯茶,告诉孩子,父母也需要孩子回报的一份爱;无论买什么样好吃的东西,尽量与孩子共享,不能让孩子独吞;孩子在关心父母方面做出行动,父母要表示高兴或感谢;要扩大孩子回报父母的范围(包括学习、生活、做人等),特别是学习方面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对父母的具体回报,应多提示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从小有了良好的家教,长大后就不会去做忘恩负义的人。

请多给予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亲子早教专题)


前言:教育小孩子育儿专家指出,比较提倡“多陪孩子玩少替孩子做主”的教育方法,因为现在的家长多是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采取包办现象,从而剥夺了孩子们生长的机会,这反而不利于孩子将来更好的发展!

问题一:小学是在哪里读的?

答案很多样,学军小学、文一街小学、行知小学、朝晖一小、采荷二小等,既有名牌小学,也有普通小学。

这说明孩子读书未必都要进名校。学校知名度,对学习会有一定作用,但并不绝对。

问题二:孩子是否从小一直带在身边?

大多数父母的回答是肯定的。其中有一个妈妈说,孩子从小是由外公外婆管的,但她每天晚上肯定会陪女儿,孩子是跟妈妈睡的。

有一位妈妈总结:“跟孩子的交流很重要,这件事一定要亲力亲为,这样才能掌握孩子的情绪变化。”

问题三:家庭教育,是慈父严母型的,还是慈母严父型?

多数家长的回答是,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没有如此明显的分工,在多数情况下妈妈管得细一点,爸爸管得粗一点。

徐轶文妈妈说,在家里爸爸严一点,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基本上是爸爸管的。

李英子妈妈说,在家里父母管孩子各有侧重,“我管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教她烧饭,她可以做‘四菜一汤’。有一些人生问题的讨论,女儿是去找爸爸的。”

周朔雯爸爸说,小时候,他经常陪女儿找其他小朋友玩,找不到怎么办?他就陪女儿打羽毛球。“只要有时间,我就陪她玩,小孩想玩时一定让她看书,好像比较残忍哦!”

问题四:对孩子,从小是怎么管教的?

不知道是不是女生多的缘故,家长们的回答比较一致: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不用怎么管,都挺自觉的。

周朔雯爸爸说:“我们家里没怎么管她,孩子一直比较出挑,回家马上做作业,很自觉。我觉得读书不好,家长才会去管。”

徐轶文妈妈说,孩子从小比较乖巧,他们也很放手,上学孩子自己去,放学自己回,回家作业自己做,“作业没做完,我也不会说她,但到了学校,老师会批评,我要让她自己去面对老师。检查作业,我也只是签字,错了也不会帮她改过来,让她自己去发现,家长改了是没用的;手工作业,我们也不会帮她,买点书让她自己看。”

李英子妈妈说,孩子回家第一件事,是做完作业,然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我不会给她额外的作业,也不会限制她做一些事情。如果我让她多做一些额外的作业,她肯定有厌烦情绪,可能学会偷懒或者欺骗。”

问题五:孩子从小有没有上兴趣班?

现在不上兴趣班的孩子,几乎没有。这些状元从小也是上过兴趣班的,只是他们上的兴趣班,都是自己选的,父母不会把自己的选择强加给孩子。

徐轶文的兴趣班比较少,英语口语的培训班一直在上,电子琴学过两三年,妈妈说:“顺其自然,不强加。”

周朔雯学过游泳、琵琶,练过跆拳道,但文化类的培训没有。

李英子小学里学过奥数,学过英语,但不考级,她一直在学一种冷门的乐器,叫做“阮”。妈妈说:“这是作为兴趣学的,争名次考级就比较功利了。这些都是她自己选择的,我对她的要求是,选择了,一般不允许轻易放弃。”

钟云岚说,她学过一大堆兴趣班,刚开始有兴趣,就报名参加,学过之后又没兴趣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影响是非常远大的,若是父母们采用的方法不正确就很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因此说教育孩子父母们还要多学习与关注这方面的常识,让小宝宝独立自主的成长!

让孩子学会去爱!


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帮四岁的儿子海旭睡前洗刷。小家伙坐在他的小椅子上,看我把水掺热,给他洗完脚丫、擦干,又开始自己洗时,突然很感兴趣地说:“妈妈,我给你洗吧。”然后,执意蹲到我的洗脚盆边,轻轻地捧起些水,洒在我脚上,嫩嫩的小手从脚面上滑过,顿时,一种轻柔细腻的感觉掠过心间。他又拿起肥皂在我脚上抹了两下,小手边来回搓着,边说:“真滑溜。”一会儿用水冲冲,抬头看看我:“好了,洗完了。”灯光下,他清澈的眸子里闪动的那种颇有成就感,又掺杂着些新奇、喜悦的目光,让我这个平凡的女人,一时竟被这平淡生活中的小小细节深深打动。忽然想起一则公益广告中儿子给妈妈端水洗脚时,劳累了一天的母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此时的感觉与她多么相似啊!

“妈妈,你高兴吗?”见我微笑不语,海旭问道。我回过神来,忙回答:“高兴啊!妈妈以前还没有这么幸福呢。”他又一脸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以前没有这么幸福啊?”是啊,从他刚出生,大人小心翼翼地抱着喂奶、换尿布,到后来教他走路、说话,自己吃饭、穿衣,他那时,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慢慢地大些了,有了自己的思想,逐渐懂得“回报”了。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爱是相互的,别人对他关心照顾,他也应该体谅、照顾别人。比如,在生病后背他去医院的途中,我会问他:“将来你长大了,妈妈老了生病时,你会不会也背着妈妈?”老公经常加班,我便问:“爸爸天天上班挣钱给你买好东西、交托儿费,辛苦吧?”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以后老公晚上一回家,海旭就抢着喊:“爸爸,快吃饭吧!”把老公美得不轻。周末吃饺子,我告诉他:“这是姥姥忙了一下午给你包的水饺,喜欢吧?”他会伸出大拇指说:“姥姥你真棒!”

当海旭在我们的引导下意识到大家对他的关爱后,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反馈,并逐渐形成习惯:有时我亲他一下,他也抱着我的脸亲我;我给妈妈捶背,他忙爬到椅子上站着,攥起小拳头敲打我的肩膀;给他带回好吃的,他会记得递给大人:“你们吃吧,吃吧。”有一次,他找到一小包糖(平时很少让他吃糖,所以特稀罕),填了好几块在嘴里,忽然想起什么,急忙抠出一块往我嘴里塞!一家人为此笑了好半天。今天,当孩子突然要给我洗脚时,不管他是出于好奇还是一时兴起,我都感到非常欣慰,一时间,往日教育他的点点滴滴涌上了心头,我更深切地体会到:爱是相互的,单纯给予或索取的爱是不完整的。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比供给他锦衣玉食更为重要。

不由想起网上的一篇文章,是来自敬老院墙上的:“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看了这篇文章,我有种想哭的冲动。多么盼望,将来我年迈体衰时,我的孩子也能紧紧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我扶着他一步一步地走。

所以,当孩子今天突然要给我洗脚时,不管他是出于好奇还是一时兴起,我都感到非常欣慰,一时间,往日教育他的点点滴滴涌上了心头,我更深切地体会到:爱是相互的,单纯给予或索取的爱是不完整的。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比供给他锦衣玉食更为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