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最近总是拿着蜡笔到处画,画的书上,床上,玩具上到处都是,满手也都沾满了颜色。这两天我看到另一种用蜡笔作画的新奇方式,用不同的颜色的蜡笔涂在素描纸上,最后图上黑色,然后让宝宝拿着不同的工具在纸上刮,神奇的色彩就会出现在眼前。这种作画方式叫——刮画。

是不是很梦幻,宝宝在刮画的时候,肯定会好奇颜色是哪里来的,会不会是天空中飘落下来的。

家长可以带着宝宝来和颜色捉迷藏,看看颜色们都藏在哪里?首先我们找到了黑色,然后呢,其他颜色在哪,当宝宝动手开始刮的时候,就找到了。

刮画,之所以推荐,是因为它给宝宝的惊喜太多,引导宝宝不停的探索,不停的收获。这是一种很快乐的作画方式,很适合小宝宝。

制作刮画要注意几点:

1、纸张要选择素描纸,可以画一个形状的大图,注意不能把纸涂满。

2、在画好的图形内用蜡笔涂上几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可以要很多种,要有很大反差的。同时可以使用几种颜色混出各种其他的颜色画面。尽量五彩缤纷的。

3、用黑色蜡笔覆盖住之前涂的彩色部分,必须很用力,要涂的很均匀。

4、用没有水的笔、牙签或任何坚硬可以刮的物体在上面画上可爱的图案。这样,就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刮画。

本网站小编总结:刮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良好的视觉效果,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宝宝在刮画的同时,也在探索,增强宝宝的求知欲。那么,我们家长和宝宝一起来刮画,一起开创我们的神奇之旅吧。

精选阅读

如何应对喜欢“芭比”的儿子?


儿子5岁生日那天,我带他去商店选礼物。林林总总的玩具,儿子唯独钟情于芭比娃娃,而对于奥特曼、飞机、坦克、汽车等玩具却不屑一顾。售货员笑着逗他:“男孩也要玩芭比娃娃吗?”“谁说男孩不能玩娃娃!”儿子立刻反驳道:“娃娃不能只有妈妈,她还需要有爸爸!”在场的人都笑了。说实话,我原本不打算给他买,但僵持了十几分钟,最后我还是满足了他,一是为了他那个“娃娃也需要爸爸”的理由,二是为了儿子“双性化”人格的发展。

所谓的“双性化教育”,是摈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传统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角色做了严格限制,两性特征互不相容,而“双性化”则是指个体的人格中同时融合了男性和女性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在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方面都较为片面,智商、情商也较低。相反,那些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孩和女孩却大多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双性化教育的理论启发了我,于是我便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进行了有意识的尝试。

儿子蹒跚学步时,就时常与邻居的小女孩一起玩耍。这个时期的孩子完全没有性别意识,在一起玩耍接触中相互模仿,为“双性化”人格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两岁半时,儿子上了幼儿园。一群男孩女孩中,儿子从不划分帮派偏向哪方,简直说得上是“如鱼得水”:男孩喜欢的东西他喜欢,女孩喜欢的东西他也喜欢,兴趣非常广泛。我欣喜地发现,儿子非但没有“女性化”,反而改掉了爱动手打人的坏毛病,学会了宽容与礼让。当有女孩受欺负时,他还会攥紧小拳头向人示威,显示出小小男子汉的威力呢!

再大一些后,周围有许多女孩开始学舞蹈,儿子也想学。不顾众人的反对,我把儿子送到一个舞蹈班学了半年的舞蹈。之所以只学半年,其实还是有所顾虑,因为孩子已经到了性别萌芽期,为了强化他自身的性别意识,只好适可而止。而送儿子去学舞蹈,主要是想鼓励他向异性学习,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日趋完美。经过半年的舞蹈训练,儿子身体的协调性、音乐的感受力、动作的节奏感都有了明显进步。

尽管已经尝试了几年的“双性化教育”,但面对“芭比”时,我起初还是有点犹豫。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芭比”抱回去之后,儿子既当爸又当妈,给她讲故事、唱歌、喂奶、洗澡,忙得不亦乐乎。他没有去学女孩子娇滴滴撒娇的样子,只是在细心呵护“宝宝”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其实,孩子的性别取向,关键还要靠家长正确的引导,玩具本身是没有性别的,只是成人为其附加了各种性别标签。何况,玩具的多样性可以弥补孩子自身性别中的不足,这与我尝试的“双性化教育”并不矛盾。我很庆幸满足了孩子的愿望,使他在成长中多了一份责任,更多了几分欢乐,而我也因为孩子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如今儿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是一个活泼开朗、大方勇敢、细心温和的好孩子,常常受到老师及邻里的交口称赞。虽不敢说这全是“双性化教育”的功劳,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种种双性化教育的尝试都曾给他的性格养成留下养分,引导他一路向前。

如何让老师更喜欢你家宝宝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栽培,但我们的宝宝并非时刻都那么配合。如何让幼儿园老师爱上你家宝宝呢?下面就教给你几招!

一、调教出热情、有礼貌的宝宝

现在的孩子们也都很聪明,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每天早上送宝贝到幼儿园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宝贝和老师打个招呼,当然放学也别忘了和老师再见,如果妈妈不吃醋的话可以让小家伙亲亲老师哦。

二、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多”的妈妈

幼儿园的生活是集体生活,孩子又多,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具到,尽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要太特殊。在此提醒一下几点:

1、很多宝宝在家里有午睡前喝配方奶的习惯,准备入园前要尽量要做好调整,如果宝宝较小(不足2岁)或入园初期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需要籍此进行安抚,则应在适应幼儿园生活后,配合老师调整习惯。

2、宝贝的衣物整理好,不要等宝贝尿湿了、汗湿了衣服,老师打开书包里面一团糟,最好准备一个塑料袋,方便老师将弄脏的衣服和干净衣物分开装。

3、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不要自己给孩子准备太多东西去幼儿园,现在的所有比较正规的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还是不错的,如果孩子生病不能上学损失的肯定是幼儿园。同时正规的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入学体检,已经把一些危险的传染源杜绝了。如果你的孩子是自备餐具,那么,老师要每餐后要单独为你的孩子清洗餐具,如果可以请尽量不要在这方面增加老师的负担。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尚不足以保护好自己,而且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拉在身边不给他们自由,那么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请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但老师心里也很难受,如果这个时候你更够宽容的说一句:“没事,老师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老师会很感谢你的理解,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你的孩子一些特别的照顾。如果孩子受伤次数过于频繁,则应该有技巧的和老师沟通,比如:“老师,我们家小宝总是太淘气,最近总是受伤,还得麻烦您多提醒他一下。”老师自然明白你的意思啦。

四、要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很繁杂也很辛苦的。所以,当老师们辛苦的忙完一次活动时,请你对老师说一句:“活动太棒了,老师辛苦了!”这表示老师们的辛苦得到了认可,老师们即使辛苦也会觉得欣慰的。

五、要不要给幼儿园老师送礼

一般正规的幼儿园是不允许老师收红包的,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不需要红包,老师就会很爱你的宝宝了。如果你真的很想感谢老师,或者某次外出带点适合老师的小东西,老师也会很高兴。但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送礼给老师,她也不见得就会忘记你平时的苛刻,而对宝宝更加关爱了。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工作了一天,老师也想按时下班。当然有很多家长下班很晚,不能按时接孩子,那么请记得跟老师说声:“谢谢!”

七、不要和幼儿园领导过于亲近

如果对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最好直接和委婉的和老师进行沟通,如果你是通过园长和老师沟通的,那么很可能老师就要丢掉她这个月的奖金了。而且即使你和幼儿园领导关系再好,要知道,每天陪在你宝贝身边她班级里的老师们。

让宝宝喜欢打招呼并不难


大部分的人们都喜欢有礼貌的宝宝人见人爱。父母无不希望把自己的宝宝养育成有人缘、守规矩、有修养的小绅士、小淑女。怎么调教呢?通过下面的方法来教给家长让孩子喜欢打招呼得方法。

其实,爸爸妈妈要想使宝宝获得讲礼貌这张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只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就不难使宝宝逐渐学习到社交的礼仪、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1-2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调教策略1:微笑也是一种礼貌

礼貌教育越早越好,微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宝宝还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时,爸爸妈妈最好经常逗宝宝“笑一笑”,鼓励他多在家人面前、在熟人面前笑,让宝宝知道微笑是向人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喜欢笑。早期教育

调教策略2:说话要说文明话

开口学说话,是宝宝学习礼貌的一个好时机。父母反复告诉小宝宝: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应该说“谢谢”;需要或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先对人家说“请”;做错事情、惹了麻烦或影响了别人,应该说:“对不起”……如此,宝宝就能在学说话的第一时间内,接受礼貌语言,且印象深刻,能避免走弯路。

2-3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调教策略1:让宝宝“爱”上打招呼

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对方赞美宝宝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有礼貌、真乖”;这个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然后继续督促宝宝这样做。有了被夸奖这个美好的感觉激励着,久而久之,宝宝见了熟人就会自觉地打招呼了。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问好,父母一定要夸他做得好,是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当然,每次进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幼儿教育

调教策略2:听,有人在说话

在家人讲话或爸爸妈妈和客人谈话时,宝宝经常会有话要说。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中间插嘴;平时和大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不可随意走开。如确实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许后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为前提,凡事会更顺利。

调教策略3: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里有客人来,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孩子讲礼貌。比如,在客人进门的时候,教宝宝舞着小手说“欢迎”、甜甜地问声好;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糖果、拿饮料;如果有小朋友来,提醒宝宝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图画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和小朋友争吵。另外,也不要借着小客人在,提一些额外的要求,或无理取闹。

宝宝礼貌教育之父母守则

◎给宝宝一个“范本”

要求宝宝做到的事情,父母一定提前做到,并给孩子一个好的“模板”。

◎提供“实习”的机会

学习讲礼貌也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父母应多给宝宝创造练习的机会。

◎避免“硬碰硬”

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言行给宝宝做个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使宝宝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幼儿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 : 家长使用一些方法,给孩子一段时间,等过一段时间家长会发现孩子会长大很多。不再是家长们原来心理的那个小孩子了。这就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就所在,让家长感到很欣慰。

如果老师不喜欢你的孩子 


莎拉.斯蒂格尔的五年级是很难熬的日子,“开学才一个月不到,她就不断地抱怨头痛肚子痛。”莎拉的母亲玛丽安说,在和家庭医生商讨以后,玛丽安开始怀疑莎拉的症状可能与学校有关,莎拉最终承认她感到老师专门挑她的刺,比如,老师会把她的文章举得高高让全班看到上面的“F”成绩,并用她作例子告诉全班这是不照她的要求做功课的结果。玛丽安直接去找老师,“我请教她对于莎拉的感觉我们能做些什么。”玛丽安还问老师是否把莎拉的文章出示给全班看,老师坦然承认了莎拉的故事,说“我不会为任何学生改变我的规矩的。”家长常常听到孩子抱怨,“老师不喜欢我,”或者“我不喜欢老师。”孩子指望家长能加以干涉,而家长常常不清楚应该和谁讨论这个问题来解决。在评估教师学生矛盾的严重性时,记住大多数孩子还是喜欢,或者至少是尊重老师的,可以让孩子举一些最为困扰他的例子,但是不要作任何评判,告诉孩子你会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说“你的老师当然喜欢你,怎么可能有人会不喜欢你呢?”这只会使孩子感觉更糟,不管问题是否存在,孩子相信的是老师在挑骨头。好消息是大多数师生之间的误解不用家长的介入也能消除,比如,加利福尼亚州10岁的阿伦.苏比多在进入四年级之前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他的四年级老师却很少注意他,“孩子以为老师不喜欢他。”阿伦的母亲说,“但是,我向他指出老师的重点可能是鼓励那些成绩不特别好的学生,他接受了我的说法,这使他感到老师不是针对他而来的。”这样的结果当然很理想。“家长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新泽西一所中学的辅导员爱伦.革退尔说“家长教给孩子的实际上是从自身寻找力量的策略。”但是,有时候家长不得不去访问老师,(不要马上去见校长,那会引起憎恨的情绪使矛盾更加难以解决)。记住,到目前为止你听到的只是你孩子的说法,“不要把老师放在被控的位置上。”佛罗里达州的教师凯.罗茜尔说“告诉老师你很关切孩子的一些情绪,或者告诉老师孩子不大愿意上学。”有时老师听到这些情况会大吃一惊的,因为孩子们会掩盖他的真正的情绪,在班上看起来还挺快乐的。在你和老师讨论了孩子的情绪问题以后,请老师提一些建议,帕特.王七岁的女儿莉莎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老师认为莉莎没有照她的要求去做,而莉莎认为老师特别找她的岔子,帕特到学校去见了老师,她告诉老师莉莎在压力下表现有时会失常,老师同意在作业方面给莉莎以更多的选择。在和老师见面时,孩子是否需要在场呢?罗茜尔认为可以这么做,但是先要肯定各方面,即老师、你的孩子、和你都对这种安排没有意见。在见面以后,等上几个星期让老师与你的孩子有时间调整关系,如果情况没有改善,那么需要与辅导员、校长,或任何负责师生关系的有关人士讨论这个问题,不要把自己放在学校的对立位置上,要采取合作态度,如果在几个星期后,情况还是没有改善,那时才可以考虑请学校把孩子换一个班级,“但是,家长必须记住,校长一般是不会让学生换班级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四年级老师克莉丝.彼得说“你必须能用有力的证据证明任课老师与你的孩子完全合不来,这种安排对孩子发挥潜力不利。”但是,即使你最有力的争辩,也可能没有效果,有时,情况很简单,其他班级根本没有有空位子,莎拉.斯蒂格尔的情况就是这样。不过,虽然老师对莎拉还是老样子,莎拉的故事还是出现了一个较好的结局、“我们起草了一个家庭合同,保证在一切可能的方面支持莎拉”玛丽安说“而莎拉也发誓说她要尽最大的努力,她的这种精神状态支撑着她熬过了五年级,现在,她在逆境中学会了自信,这是一种奇怪的方式,但是,不愉快的学校生活反而对她起了好的作用。”

怎样让幼儿园老师喜欢宝宝


一、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尚不足以保护好自己,而且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拉在身边不给他们自由,那么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请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但老师心里也很难受, 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宽容地说一句:“没事,老师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老师会很感谢你的理解,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你的孩子一些特别的照顾。

二、要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很繁杂也很辛苦的。所以,当老师们辛苦地忙完一次活动时,请你对老师说一句:“活动太棒了,老师辛苦了!”这表示老师们的辛苦得到了认可,老师们即使辛苦也会觉得欣慰的。

三、调教出热情、有礼貌的宝宝。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聪明,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

每天早上送宝贝到幼儿园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宝贝和老师打个招呼,当然放学也别忘了和老师再见,如果妈妈不吃醋的话可以让小家伙亲亲老师哦。

四、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多”的妈妈。

幼儿园的生活是集体生活,孩子又多,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尽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要太特殊。

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不要自己给孩子准备太多东西去幼儿园,现在的所有比较正规的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还是不错的,如果孩子生病不能上学损失的肯定是幼儿园。同时正规的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入学体检,已经把一些危险的传染源杜绝了。如果你的孩子是自备餐具,那么,老师每餐后要单独为你的孩子清洗餐具,如果可以请尽量不要在这方面增加老师的负担。

五、不要和幼儿园领导过于亲近。

如果对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最好直接、委婉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如果你是通过园长和老师沟通的,那么很可能老师就要丢掉她这个月的奖金了。而且即使你和幼儿园领导关系再好,要知道,每天陪在你宝贝身边的是班级里的老师们。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工作了一天,老师也想按时下班。当然有很多家长下班很晚,不能按时接孩子,那么请记得跟老师说声:“谢谢!”

七、无需给幼儿园老师送礼。

一般正规的幼儿园是不允许老师收红包的,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不需要红包,老师就会很爱你的宝宝了。如果你真的很想感谢老师,或者某次外出带点适合老师的小东西,老师也会很高兴。但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送礼给老师,她也不见得就会忘记你平时的苛刻,而对宝宝更加关爱了。

如何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宝宝上幼儿园都是一件大事,而宝宝是否喜欢上幼儿园更是一件让许多人头痛的事。那么,如何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呢?张女士有一番好经验。

儿子呱呱两岁七个月,幼儿园“园龄”已近四个月。送儿子入园时正值夏季,天气燥热。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们要准备些降火药,说刚入园的宝宝多因“火”大而生病。并一再告诫:任由他撕心裂肺地哭,拳打脚踢地闹,你都要“岿然不动”;不论抱着,扛着,只要送到,就是胜利。为此,我们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入园前的一个月里,每天下午抱他去幼儿园,坐滑梯、乘飞机、骑木马,玩得不亦乐乎。我们还帮他与附近一个已入园的宝宝交上朋友。入园前一天的晚上,问他明天去不去幼儿园,回答干净利落,“去!”尾音还高高扬起透着得意与自豪。

那天早上,呱呱像往常一样醒来,我悄悄对他耳语:“儿子,起床,该上幼儿园了。”话音未落,他“咕噜”一下爬起来,嚷着要穿衣服。看来前些日子的工作还真见效。可是一进学校,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推开小班的门,传来宝宝们的一片哭声;十几个宝宝,站着哭的,坐在小椅子上抹眼泪的,哭哭停停等着老师去抱、去哄的,令人怜惜;老师个个手拉怀抱两三个宝宝,又拍又哄。儿子开始意识到某种不安,紧紧向我怀里靠,小手死死抓住我的衣服。为稳住他,我忙拉他到桌边吃饭。可他哪里还吃得下饭,没半分钟,儿子也加入了小朋友们的悲伤大合唱。我是在儿子撕心裂肺般的哭声中,冲出教室的。回到空荡荡的家里,心仿佛被掏空一般,又好像让什么利器划伤,一揪一揪地疼,而且没着没落,不知疼到几时。

未到放学的时间,烈日下接宝宝的家长已在校门口站了一片。门一开,家长们蜂拥而进,个个奔跑如飞。儿子看见第一个冲进教室的我,“哇”地一声扑到我怀里嚎啕大哭起来,似乎受了天大的委屈,怎么哄也无济于事,直到离开学校很远,还在啜泣。回到家里的辰光是快乐的。一进家门,儿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与逍遥,搜出汽车,跳上沙发,嘴里嚼着饼干,又开始嘿嘿哈哈地唱起来,全然忘了刚才大哭的是谁。

接下来的两周变化不大,时有哭闹,第三周情况开始好转,接送时脸上不再滚“小金豆”,但也难见笑容。我们适时表扬,逢人便说呱呱上幼儿园不哭了。他呢,回家就说谁谁今天又哭了,没出息。这样,儿子开始习惯并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全家也为他顺利过关而欣喜。

你家宝宝学数数喜欢掰手指吗?


“1,2,3……”,很多刚开始学习数数的小朋友都喜欢掰着手指数数,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形成依赖,所以总是会及时制止。掰着手指数数到底是不是错误的行为,家长一定要阻止吗?

俗语讲“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句话用到孩子的学龄前教育上再恰当不过。孩子的身心每天都在成长,但对于某种行为、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心理学上称之为“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未到关键期的孩子予以过度教育,则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

结合孩子数学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来说,在3周岁之前,家长比较适宜借助实物帮助孩子逐渐习得“1、2、3”等数字概念,比如手指、纽扣、水果等,让他学会计算总数,并让他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应数量的实物。但是,这个年龄段里大部分孩子还较难完全掌握数字运算能力。

在3-5岁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学习数字的加、减计算,但一般还离不开借助具体的实物进行运算。这时,适当运用手指等实物进行教育,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依靠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认知来增加认识,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对于心算这样的“凭空想象”是很困难的,这阶段里孩子出现掰手指的现象是正常的,如果家长对此表现得过分敏感,予以严厉制止,反而可能影响他用更直观的方式掌握运算方法。

6岁后,孩子依靠实物计算有所减少,计算能力有较快的发展。大多数孩子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些儿童能够部分地或完全摆脱实物计算,进入抽象数的加、减计算。这时,可以鼓励孩子脱离掰手指等方法,并教会他一些心算技巧。但也要给予一定的包容,“看到孩子掰手指就呵斥”的方式要不得,这会让孩子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