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谁也没想到孩子会因为这个问题哭得惊天动地,在她的小手擦来擦去的间隙中,仍有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下来。

“让爸爸刷碗嘛!”

我在厨房刷着我的碗,试图去理解这四岁的孩子。的确,从幼儿园把她接回来,大人们忙着做饭、吃饭,把她一个人丢在电视机前,纵然儿童节目再好看,纵然玩具再丰富,也只有她一个人,所谓“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好容易盼到大人们吃完饭,爸爸却只顾扎进报纸堆中,妈妈又要刷碗,整理厨房——怎么让孩子不烦!

“让爸爸刷碗嘛!”孩子的分配自有她的道理:爸爸不和我玩,就让他去干活;妈妈能陪我玩,就别让她干活了,这样不是一举两得?!

“让爸爸刷碗嘛!”其实不是家务分工的问题,如果妈妈刷碗的时候,爸爸能够放下报纸,不看新闻,拿出这些时间来陪陪孩子,孩子是不会有这样的心理的。反之对于妈妈也一样。也就是说,并不在乎谁刷碗,而要在乎孩子的感受。

刷完碗回到房间,孩子已经被她的手工折纸书吸引而忘却刚才的哭泣。往床上看,爸爸依然把头埋在《北京晚报》里。我不禁哑然。

但我还是决定把我的理解和孩子他爸好好沟通沟通。

相关推荐

如何让宝宝与爸爸更亲近?


很多宝宝都是跟妈妈比较亲,爸爸长期在外应酬,与孩子的接触较少,造成宝宝与宝宝不太亲近。如何让宝宝和爸爸更加亲密呢?

孩子与爸爸不亲的原因

自古以来,对妈妈的赞美似乎多于爸爸,更好似有不成文的规定,在家带孩子多数是妈妈。只要孩子有需要,许多妈妈可以牺牲自己的事业,做起“全职师奶”。然而,可能叫爸爸做出这样的牺牲就很难。因此,通常孩子和妈妈比较亲近。

如果你是一位爸爸,你和你的孩子足够亲近吗?如果不亲近,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1、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

最近,父子亲情节目《爸爸去哪儿》掀起收视高潮,该节目也让人们意识到爸爸参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5位明星爸爸也坦言,平时因为工作原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孩子一觉醒来,睁开眼睛最害怕的是看不到爸爸。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带孩子主要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只要赚钱养家就行了。所以,很多时候,爸爸都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即便在家,爸爸也是看书、打游戏、加班或者其他,很少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2、爸爸太严肃,导致与孩子不亲

爸爸通常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让孩子觉得难以接近。所以,很多时候,当孩子遇到问题,都不会主动和爸爸述说,更多是与妈妈谈心。为什么孩子不敢和爸爸用心沟通呢?

除了太忙碌之外,爸爸的个性也会导致孩子不愿或不敢亲近,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宝宝。

你有经常对孩子笑吗?你对宝宝讲话的语气够温柔吗?你会和孩子一起玩耍吗?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难怪孩子与你不亲。

3、爸爸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

有的爸爸觉得自己是男子汉,面对小宝宝不好意思温柔,于是就用一些“来劲”的方式和宝宝亲昵。

一见面就用力拧他的脸蛋、揪他的耳朵、捏脖子、打屁股;在宝宝玩得正高兴时,突然抱起他紧紧地搂着,宝宝便烦躁地拼命挣脱;宝宝睡得正舒服,趴下就用胡子扎宝宝……

这样的爸爸,即使天天见面都会令宝宝害怕,因为他们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即便爸爸对孩子是满腔爱意,在孩子看来,爸爸也许还是个“恶魔”。

也许每一位爸爸都会说,自己是非常爱孩子的。可是也会有许多孩子说,爸爸一点也不爱自己。原因就在于,爸爸没有主动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

爸爸如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爸爸要多抽出时间陪陪宝宝,以宝宝喜欢的方式和宝宝亲昵、互动,以便让宝宝切切实实体会到爸爸的爱。

1、用心体验孩子的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培养孩子更多的自信心、责任感、毅力和勇敢。所以,父亲要用心体验孩子的成长。

当宝宝会喊人了,当宝宝会走路了,当宝宝能够自己穿衣服了......忙碌的爸爸们,是否总是错过孩子成长的各种精彩瞬间呢?

其实,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备忘录,提醒自己,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要用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呢?只有及时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好爸爸”。

2、事先准备,做好预防

孩子的成长总是状况频出,要做一个合格的爸爸,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当看到一些动画或者小故事时,你可以用心把他记下,当孩子不愿意和你沟通,或者你与孩子相处时没有话题的情况下,你可以用上这些平时储备的知识,化解和孩子间的隔膜。

当你发现孩子与你不亲近,有意疏远你的时候,你要加强警惕性,因为也许是孩子和你的关系开始变化的开始。这个时候,你要学会找些事情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爸爸是爱自己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爸爸这个强大的后盾。

3、母亲需要做好润滑剂

父亲的男子汉硬派作风,弥补了妈妈、女幼儿教师养育、陪护宝宝时缺少的阳刚之气。当妈妈限于给宝宝讲故事、背歌谣的时候,爸爸能够把脑海里的探险、狩猎、赛车、奔跑等知识传授给宝宝,扩大宝宝的知识面。

但爸爸们比较粗线条,在照顾孩子上往往耐心不足,而妈妈们,由于性格温和、心思细腻,就很好的弥补了爸爸的不足,在孩子与父亲之间,搭建了一座交流的桥梁。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可以多带动孩子与父亲玩游戏。例如让爸爸与孩子玩“骑大马”、“坐飞机”、“玩打仗”等,不但使宝宝有很高的兴趣,而且训练了宝宝的平衡感觉和空间感觉,对宝宝的心理发展十分有利。

而当爸爸与孩子有了隔阂,或者双方交流有困难的时候,妈妈也要及时安抚宝宝的情绪,并帮助爸爸,学会如何和孩子相处。通过妈妈的帮助,让父亲成为宝宝心目中的大朋友,从而更加亲近。

宝宝不吃奶怎么办 有什么方法解决嘛?


1、衣食住行饮食搭配:新生儿不吃奶怎么办?当妈妈发觉宝宝有厌奶情况,能够先改成少食多餐的方法,婴儿不爱吃奶,尽可能构建清静的就餐自然环境(特别是在3月大之后的宝宝刚开始非常容易遭受环境危害而走神),父母应在宝宝吃奶时在旁守候,让宝宝在吃奶时觉得安心及愉快,一般 就可略有成效。

2、药品改进:若宝宝确实归属于比较严重婴儿不爱吃奶,提议妈妈能够带宝宝就诊,除开请大夫帮助找到厌奶将会外,大夫也可以视状况设立协助胃肠肠蠕动、提升胃口的药品。

3、转奶需渐渐地衔接:小孩不吃奶瓶怎么办?给宝宝转奶不可以太忽然,要渐渐地衔接。刚开始换奶粉时,将二种奶粉混和着吃,先往旧的奶粉里加上1/3的新奶粉,吃完两三天后,如宝宝没有什么不适感,再新老奶粉各1/2混和吃两三天,再旧的1/3、新的2/3吃两三天,待宝宝彻底接纳优良品种后,就用新奶粉替代旧奶粉。

温馨提醒,在转奶的这些天,不必加上别的新宝宝辅食。在宝宝小孩打预防针或发烧感冒、发高烧,腹泻、起疹子时,可不必转奶哦。

4、让宝宝集中注意力集中化:新生儿不吃奶怎么办?喂母乳前三十分钟不必和宝宝斗乐玩乐,他会渐渐地平静下来,有利于进到喝奶情况。

喂母乳前合上窗门,关掉电视、音箱、电話、手机上,亲人也不必随便在宝宝身旁行走,以确保屋子的清幽。

妈妈喂母乳要释放压力,宝宝见到妈妈保持微笑和宁静柔和的目光,便会安心喝奶。

5、留意宝宝人体是不是难受:小孩不吃奶瓶怎么办?宝宝出牙期内,用的奶嘴宜绵软,孔眼大些的,降低吮吸时导致的痛疼不适感。或把奶粉与燕麦片、婴儿米糊等别的食材调为奶糊,用汤勺喂养。因得病造成的厌奶,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治好啦原病发,厌奶状况也就随着消退。

6、依据宝宝的个月分配好喂母乳和吃宝宝辅食的時间:尽可能维持一定的规律性,吃的东西一定要非常容易消化吸收,在喝奶前最少1个钟头不必给宝宝进食,也不必喝过多水。

每天花费一些時间带宝宝健身运动。如陪宝宝在游泳馆嬉水,应用宝宝运动健身架等,给宝宝做个普攻体操运动,伸伸手臂、伸伸腿,婴儿抚触,捏脊等,增加宝宝的运动强度,有利于推动消化道肠蠕动,提高胃口。

留意清除周期性食欲不佳。气温太热了或低温,将危害到宝宝的胃口,造成厌奶。因而,在时节更替转变时要关爱好宝宝,房间内温度湿度适合,可改进和防止宝宝胃口降低。

7、奶嘴要选好:给宝宝选奶嘴一定要注意奶嘴的设计方案,依据个月挑选好奶嘴的材料、样子、型号规格,以合适宝宝的必须。喂母乳前先检测,把玻璃奶瓶倒回来,要是母乳从奶嘴口一滴滴打车匀称地相继滴出来,表明奶嘴的规格尺寸适合,有利于宝宝圆满吮吸。

近期刷爆朋友圈的两大育儿谣言


朋友圈可谓是消息的有利传播地,大家在朋友圈中发布状态,交流育儿信息,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别有用心的谣言风声四起。最近小编就看到很多湿毛巾绑腿退烧、荔枝导致手足口疾病等等消息,这些都是真的吗?

湿毛巾裹腿:德国妈妈的“神奇”退烧法

网传的「绑腿退烧法」:将两条毛巾以接近身体温度的温水浸湿,之后稍微拧干、摊开,再将毛巾逐一缠绕在孩童的小腿上,待二十分钟后解开,接着以干毛巾擦干。我试过好几次,果真有效,连我的台湾老妈都觉得:德国人真厉害!

利用“国外医生或某专家”的口吻来说一些神乎其技的治疗方法,是伪科学的惯用手段。关于退烧,有以下几点想说:

1.发热是机体对抗病毒、细菌的正常反应,不超过40度的发热对孩子无害。

2.第一条任医生喊破嗓子,家长们总是急吼吼要给孩子退烧,为啥呢,怕“烧坏脑子”,好啦亲,“烧坏”这个说法不存在好吗,脑子坏了是合并了脑膜炎啦。

3.“物理退烧”是妈妈们心中的退烧圣经,实际上温水擦浴、冰枕、退热贴等并不是国际上官方推荐的降温方法啦,因为很多证据显示这些其实没有用,也不会让孩子更舒服。发热了应该减少穿盖、开空调,需要退烧的时候,吃点退烧药就好了亲!

4.湿毛巾裹腿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不信你找个在德国做代购的同学问问?

引用@小儿外科裴医生的一段话来结束第一个话题:没有比吃退烧药更神奇的退烧方法,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相信“湿毛巾裹腿”呢?因为这符合人们心中对退烧的期望:简单、奇效、绿色无副作用。喝黄豆水退烧,藿香正气水敷肚脐退烧,小儿推拿退烧,灌肠退烧,退热贴退烧....都符合这种期望,“湿毛巾裹腿”还用德国医生和德国妈妈加持了一下,那就更神奇了!

荔枝导致手足口:荔枝和你有什么仇什么怨

最近荔枝开始上市,而在朋友圈也开始盛传,荔枝是用药水浸泡的,吃后会引起手足口病,请家长近期不要给孩子吃荔枝。无语问苍天,荔枝以及荔枝农和你有什么仇什么怨啊?!

1.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关泡荔枝的水什么事……

2.小朋友发烧了去看中医,这个“中医”是指啥……中医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副作用不明,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小朋友使用。

说回正题,泡荔枝的水会不会有问题?不清楚商家都是用什么水泡的荔枝,如果遇到不良商家用一些有刺激性的药水,小朋友皮肤稚嫩,接触过这些水,手上出现一些皮疹是有可能的,但这跟手足口病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么吃了荔枝会不会生病?吃了不新鲜、有药水残留的水果出现拉肚子什么的是常有的事情,理论上所有水果都有这风险。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有些小朋友可能会对荔枝过敏,理论上所有食物都有这种风险。该吃就吃,第一次尝试某种食物,不要吃太多、观察一下是必须的。如果给2岁以下的小朋友吃,要弄小块一点哦。

信任孩子,给孩子一个能打破的碗


很多家庭给孩子使用一个打不破的专用碗,孩子进餐就使用这个碗,这样做是基于担心孩子把碗打破。

周周没有固定的碗,我们一直是给周周使用和我们一样的瓷碗。周周打破过一次碗,那是在大约2岁多的时候,周周端着瓷碗吃饭,一不小心,碗掉到了地上,砰的一声打破了!这是周周第一次打破碗,她非常惊恐地看着满地的碎片,哇的一声哭了。当孩子看见一个完好无缺的碗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变得支离破碎,心中一定是非常懊悔和自责的,他们喜欢完整,不喜欢破碎。我宽慰周周,“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打扫碎片就行,然后还要想个办法,要怎样才不会打破碗呢?”

我的宽慰让周周放松了许多,我们一起清理完碎片后,我又给周周拿了一个瓷碗,并鼓励周周自己想办法,要怎样才不会打破碗。周周见我如此信任她,又给她一个瓷碗,非常开心,笑容回到了小脸上。这一次,她是非常小心地把碗放到桌子上,左手小心翼翼地扶着碗,唯恐再一次把碗打破。在那以后,周周很少打破碗。相反,那些平时用不锈钢碗或者是塑料碗的孩子很容易打碎碗,因为他们的家长不信任他们,没有给他们用过瓷碗,令他们没有“陶瓷易碎”的经验。

在孩子第一次打破碗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是故意的。碗被打破了,可能是由于他们小手的笨拙,没拿稳才会打破。他们打破一次碗后,就会小心翼翼地使用他们的碗,想办法不再把碗打破。倘若因为孩子打破了一只碗就不给他们使用瓷碗,或者根本不给他们机会使用瓷碗,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家长的不信任,他们会觉得,“我可能只会给爸爸妈妈添乱,损坏爸爸妈妈的东西,我真是太不能干了”。久而久之,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会让他们怀疑自己,变得不自信。

我们成人在单位有了失误,如果主管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修正失误,会不会感受到主管对我们的信任?我们的心里会不会心存感激,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弥补失误?倘若主管不再给机会,而是把事情交给别人,我们是不是会觉得非常挫败,觉得主管不再信任自己?孩子的内心和我们一样,他们能觉察到我们的细小行为流露出的信息,只是他们不会表达,但是其影响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

我们不仅让周周用瓷碗吃饭,而且让周周帮我们收碗。这项工作在周周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第一次让周周收碗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打鼓,担心她没走稳摔倒了,摔破几个碗是小事,倘若让碎瓷片割破脸就糟糕了。我偷偷地跟在周周身后,准备在周周要摔倒的时候随时保护。谁知周周发现了我,把我赶开,“不要妈妈保护!”是啊,既然让她收碗,为何又不相信她,还要亦步亦趋地跟着呢?我意识到自己太紧张了,揪着心退到了一边。第一次收碗,周周其实也是紧张而又激动的。她小心翼翼地两手端着碗,慢慢地一步一挪往前走,从餐厅到厨房,只有几步路,周周却走了差不多1分钟!当她踮起脚把碗放到了厨房的案板上时,激动地大喊起来:“我成功了!”(“成功”这个词是周周最早学会使用的词之一,她也早早体验了“成功”的感觉。)如果决定让孩子做某件事,就不要怀疑孩子是否能做好,一定要相信孩子,真正地放手。不要把紧张和担忧挂在脸上,而要埋藏在心里。

不过,在做某些可以预见可能产生危险后果的事情之前,家长一定要事先检查,排除隐患,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比如2岁孩子收碗,一定要确保地面不潮湿,孩子的鞋是防滑的,挪开周围的障碍物,以防孩子万一摔倒磕伤。

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实践证明,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家长没有相信他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机会。

周周3岁10个月的时候,对厨房的活非常感兴趣,喜欢上了剥大蒜、切菜、洗菜、炒菜。那时,5岁的小侄女晓晓也住在我家。她们俩一起和我做饭炒菜,我家的案板是成人的尺寸,对于孩子而言太高,周周搬来小板凳,踩在小凳上在洗菜池里洗菜。她先把洗菜盆的塞子塞好,把菜放进洗菜盆,打开水龙头,等水漫过菜叶,她关掉水,从水里把菜叶抖几下捞出来。这些动作非常笨拙,但是她很认真,有条不紊。洗完一遍后,周周问我还要不要洗,我说青菜要洗三遍。周周又洗了两遍。我大致瞟了一眼,还真的被她洗干净了。

而晓晓,拿个小刮子刮掉土豆皮后,就拿着大人用的真刀(我家有给孩子用的牛排刀,但是那把刀太钝,土豆切不了)切起了土豆。我发现孩子真是太有智慧了,晓晓为了避免切到手,两只手都拿着刀的上方,横着切土豆,而不是一只手拿着土豆,一只手拿刀。看着她费劲地举着一把真刀,我的心真有点悬,担心她万一没拿稳切到手,或者万一失手剁到脚,那把刀可是很锋利的!但是我忍住了担心,眼见着一个大土豆在她的努力下,逐渐变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小块,我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

那一顿饭,我们吃的就是周周洗的莴笋叶(也是她自己炒的),晓晓做的土豆丁汤(大小不一还真不好炒,只能煮汤),放的作料是周周剥的大蒜和葱。吃着自己洗的、做的菜,她们很有成就感,大呼“我们也会自己做菜了”,那一顿她们吃得格外香。

我知道在很多家庭,孩子是不被允许进厨房的,怕烫着、怕被刀切到手、怕弄湿弄脏、怕被油溅着,这怕那怕硬生生的夺掉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是厨房的事情,还有很多事情,譬如洗手洗头、洗衣服、扫地、拖地板、抹桌子、爬高、下沟、玩沙、玩水等,都不被允许。这一切是源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潜力,不相信孩子,唯恐孩子做不好,或者担心孩子发生危险。实际上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完全能做好这些事情。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但是经常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孩子的不信任。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听到“别动,这个你不会”、“停下,妈妈来弄”这样的话,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甚至不经意间会打击和摧毁孩子的信心。一次,周周在草地上画画,苗苗和思思好奇地围拢过来,苗苗和思思的外婆都在,苗苗外婆夸周周,“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看,画得多好啊,周周以后要做画家吗?”周周说:“我要做画家。苗苗、思思,你们想做什么呢?”思思说:“我要做科学家!”苗苗说:“我要做歌手。”苗苗的外婆笑着说:“苗苗要加油学习,成绩好才能做科学家。”思思的外婆说:“她做个X的歌手啊!唱歌唱得不好,还胆小,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胆小得不得了。不像周周,画画得这么好,唱歌也不错,还那么大方!”苗苗和思思黯然,尤其是思思,听外婆这么说,脸上的笑容不见了,站在旁边发呆。我的心里不赞同思思和苗苗外婆的观点:学习好并不代表就能当科学家;还有,没有让孩子来试试,怎么就知道孩子不会当歌手?如果苗苗和思思的家长能相信她们,多一些鼓励,少一点否定和打击,也许她们的以后还真能按照她们自己的想法发展。很多家长在羡慕别人的孩子的同时,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什么造成了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到底是孩子之间有差距,还是家长之间有差距?

一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独立做好一件事情后获得的成就感的基础上的,家长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看起来让孩子完成不太可能。如果担心孩子的安全,那么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独立做事,而不是阻挠孩子。如果我们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机会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纵然有再多的表扬和鼓励,就算你把“你真棒”天天挂在口头,孩子的自信也是建立不起来的。

重点提示: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但是经常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孩子的不信任。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甚至不经意间会打击和摧毁孩子的信心。

让孩子做一些能让孩子觉得他们有价值的事情,不要刻意保护。这怕那怕,会硬生生地夺掉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机会,会让孩子否定自我。在做某些可以预见到可能产生危险后果的事情之前,家长一定要事先检查,排除隐患,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实践证明,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家长没有相信他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机会。

——选载自周令瑜《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