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家爱说爱笑,可是出了门却变成了“小哑巴”,碰到熟人只会往妈妈身后躲。这个害羞的宝宝让妈妈着急,宝宝为什么不爱说话,该怎么引导害羞的宝宝呢?

故事:害羞的佳佳

佳佳4岁了,平时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活泼可爱,爱说爱笑,可是在外人面前,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她或是低头不语,或是满脸通红,或是声音很低,或是干脆躲到妈妈的身后,妈妈感觉很无奈,可是怎么说都不管用。

专家分析

害羞的佳佳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是佳佳的父母,肯定会为宝宝的表现所困扰。其实,内向与外向,害羞或张扬本是个性问题,没有优劣之分。害羞是人内心产生的一种不安的情绪,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它是性格内向的人应对失败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妈妈是孩子的保护伞,一定要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面挑剔他的毛病。

害羞影响宝宝的发展

虽然,害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这个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需要交流和表达的世界里,如果孩子过分害羞,就可能影响他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甚至影响到他将来的人生发展。

害羞容易使宝宝自卑

害羞的孩子普遍对自我形象持否定态度,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较低,他们认为自己相貌平平、能力一般、不招人喜欢,缺乏魅力、不善表达等等,而这些想法会使孩子经常被一些负面的情绪所困扰,他们在生活中会感到焦虑和沮丧,如果再遭受一些挫折,受到别人的嘲弄,其自卑感就会更加强烈。

害羞影响宝宝与人交往

害羞会直接影响宝宝与他人的交往,害羞的宝宝在别人眼里是沉闷而乏味,因此大家都不太愿意与其相处,尽量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无形中与他们保持相当的距离。害羞的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孤独感,常感到自己形单影只,他们好被同学和伙伴们排斥在各种活动之外,无法很好地使自己融入同龄人的圈子。

害羞影响宝宝语言、情绪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害羞宝宝往往不愿意与人交往,说话的机会和时间自然比别的孩子少很多,而0~3岁是宝宝语言和情绪等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宝宝在这个时期过分害羞,往往影响宝宝语言能力、情绪的发展。

让宝宝告别羞涩

害羞可能是宝宝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是宝宝遭遇尴尬、失败挫折的事情使然。面对宝宝的害羞,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言行。

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

情景回放:丁丁妈妈每周都要和朋友聚一次,每次都会带上4岁的丁丁。每当朋友和丁丁打招呼时,丁丁都会躲到妈妈的身后,这时,丁丁妈妈会向朋友解释说:“她很害羞。”

朋友又问丁丁:“要不要喝果汁,吃饼干吗?”妈妈替丁丁回答:“她太害羞了,别管她,她想喝会自己喝的。”

分析

当着宝宝的面说宝宝害羞是不妥的,这会给宝宝贴上标签,并深深植入她的内心,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可能以后她还会利用这个标签来逃避不喜欢的人——这是有意识。

建议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时,不要说他很害羞,即使孩子不说话,也不要跟别人说他是因为害羞。

◆如果孩子不理别人,妈妈不要替他说话,也不要哄他们开口,只需继续谈话并相信孩子在他们准备好后会主动加入。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某种行为很反感,表明孩子觉得只有在你注意到他时,才获得归属感。丁丁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确对孩子的害羞很反感,但一直以来都纵容着她,并给予了她过度的关注。

正确做法:之后,丁丁妈妈不再告诉别人女儿很害羞,也不再替她回答别人的问题。她告诉女儿:“我发现有时候别人问你问题时,你不搭理别人,虽然这对我没有什么,但如果你能告诉别人不想说话,也许会更好。无论你什么样子,我都会爱你,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让我知道。”

没过多久,丁丁不害羞了。妈妈甚至不知道丁丁从什么时候改变的。

给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情景回放:每次出门前,妈妈都要嘱咐铭铭,见到认识的人,一定要主动问好,可是每次铭铭都躲在妈妈身后,任凭妈妈怎么说,都不说话。一次,妈妈带铭铭去单位玩,妈妈让铭铭给叔叔阿姨唱支歌,铭铭不点头也不摇头,站在大家面前只是不说话,妈妈催急了,铭铭眼泪都流下来了,让妈妈很是尴尬。

分析

性格内向的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往往适应的比较慢。如果妈妈勉强孩子在外人面前做他不愿意或不会做的事时,孩子会觉得紧张,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

建议

◆有时候孩子退缩是完全有道理的,尤其是在他们面对新情况,或者不想参与其中又不得不依照别人的标准行事的时候,应该允许他们小心翼翼的处理新情况。

◆审视一下你有没有想方设法让孩子按照你认可的某种方式做事,孩子可能正在运用这种保持沉默的被动方式来向你表明你无法让他按照你的意愿来做事。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与他人建立关系。

正确做法:如果妈妈不勉强铭铭给叔叔阿姨唱歌,铭铭还是很愿意来妈妈单位玩的。那个戴眼镜的叔叔可喜欢把铭铭扛在肩膀上了,那个文文静静的阿姨会给铭铭好多好吃的。和叔叔阿姨熟悉了以后,铭铭的嘴可甜了,叔叔阿姨叫个不停,有一次,竟然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起了故事。妈妈吃惊地发现铭铭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鼓励孩子的勇敢表现

情景回放:“下雨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妈妈偶尔会问莎莎和小伙伴类似的问题。“这太简单了。”莎莎抢着说。“那你说说看。”“这是因为——,我不告诉你了,反正我知道。”说着又自己玩玩具去了。她常常是事先鼓起了勇气,却在临到子弹出膛的那一刻败下阵来,将刚才已经迈出的“脚”又缩回来了。

分析

孩子欲言又止,可能是担心说错会受到小伙伴的嘲笑,或者有过因为做错事受过指责的经历,所以才会关起勇气又泄气。

建议

◆照顾宝宝的自尊心,避免在宝宝面前表扬其它性格开朗爱交际的孩子,这会加重宝宝害羞的程度。

◆孩子在试图突破时,会有些许的尴尬,此时需要你更多的鼓励才会再向前走出最艰难的一步。所以,你要将鼓励进行到底,即便是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

◆创造环境让孩子在家里无忧无虑地学会大胆说话,让他们自己决定在外面该不该也大胆说话。

正确做法:“莎莎知道答案,快告诉我们吧,我们都等着听呢。”妈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莎莎,温和地说。莎莎还是欲言又止,“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呀?”“想!”小朋友异口同声。妈妈不再催莎莎,自言自语:“为什么呢?”这时,莎莎终于开口了。虽然不是那么清楚,但是妈妈还是很高兴,悄悄地冲莎莎竖起大拇指。

tips:给妈妈的知心小贴士

1.让孩子知道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都有很多优点,只是优点表现不同。

2.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学会面对失望和痛苦,如果他们不喜欢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他们自然会有所改变。

3.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所想,问问孩子为了让他在别人面前觉得更自在,你可以做些什么。

4.不要强迫孩子面对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新情况。

5.跟孩子谈谈他的行为,但不要贴标签。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我发现别人跟你说话时,你会低着头不说话,你如果不想别人打扰你,你可以告诉他们‘我现在不想说话。’”

扩展阅读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固执宝宝


案例:

圆圆妈妈说,儿子天生就是个顽固分子。睡在襁褓里的时候,永远把头拧向右侧;开始吃饭了,他坚决抵制吃米粒状的食物;拉便便时,如果不把内裤外裤脱了就坚决不往马桶上坐;即使再冷,也别想把帽子给他戴上;上了幼儿园,老师也总向我感叹:圆圆怎么一点也不像他的名字,真是个说一不二的孩子……总之,圆圆打一出生,似乎就注定是个没人能强迫得了他的孩子。

专家分析:

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个性固执一定是自己在家教方面出了什么问题所造成的,但是研究发现,这种性格是天性使然。

而且这种固执性格还有其积极的方面,譬如这种个性的孩子通常比较有主见,他们不会随波逐流,无论身边的人有多强大、多成熟,都不能对他们产生威胁;其次是个性固执的孩子往往比较专注,这对于他以后的学业很有益处,他们会在更短的时间里掌握一门技术工种;其三是这种性格如果能与耐力配合的话,通常做事情成功的机率会比较高。

然而,要达到美妙前景的路程并不平坦,需要父母持有更多的耐心和适宜的方法去引导。

方法1: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很多时候,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于有主见的孩子来说,在那些与他有关的事情上,多听他的意见,是让父母孩子都感到轻松的一种方法。父母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只要不危及安全、不伤害他人、不妨碍尊重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譬如他想与小伙伴一起玩足球,就未必一定要求他与父母一起去公园。

提示:在和固执孩子相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谈判技巧,给孩子更多地尊重和宽松,从中柔和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千万不要试图与他硬碰硬,不然肯定是一个难以收场的结果。

方法2:教孩子取舍和谦让

父母不妨经常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真正聪明的人常常以退为进。如果两个小朋友都想玩那个玩具,并且争抢起来的话,最后反而谁都玩不上。不如大家轮流玩,不但可以更早玩,而且大家还可以商量出更有趣的玩法。

提示:对于比较固执,有主见的孩子,就不必再强调让他争第一的概念,而是在孩子4岁以前就让他逐渐学会谦让。

方法3: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其实,孩子的固执的性格多半来自父母的性格基因,所以在“改造”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别忘了自我修炼。如果很难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判断,那么可以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经常自我反省。

提示: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太固执己见,不仅是对孩子,而是对待所有的人。尤其是在晚餐时,应尽量避免当着孩子面为小事而争吵。

方法4:不要过于迁就孩子

即使再多的策略和招数,有时还会觉得对待固执孩子是一场耐力测试,如果所有的宽容、理解、尊重或民主都不能奏效时,也应行使父母的权利。譬如到了睡觉的时候孩子仍拒绝上床的话,可将他抱上床,并且告诉他:“睡觉的时间到了,即使你现在睡不着,也必须在床上呆着。”

提示:在为固执宝宝做规矩时,既不要抹平孩子的棱角,也不要过于迁就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感叹他有多倔,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特殊的孩子,或者让他自以为有权肆意妄为。

不过,固执孩子的个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好转,并且其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怎样正确引导宝宝嫉妒心理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为了防止嫉妒心理对宝宝身心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父母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工作:首先,要向宝宝说明嫉妒心理具有危害性,它不仅会对人的正常情绪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其次,要让孩子有自我认识的能力,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父母应该向孩子说明每个人都是有长处和不足的,让他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但他也有许多优点,在某些方面也比别人强,这样可以使宝宝找到心理上的平衡感,对克服嫉妒心理是非常有效的;再有,要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父母不要当面责怪他不如别人,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应该多多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而使嫉妒心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是消除宝宝嫉妒心理的最佳方式;最后,要培养宝宝形成活泼开朗、性情豁达、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这样就可以从源头消除嫉妒心理的产生,保证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重视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盲目的教育孩子。

正确引导男孩和女孩的交往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一般孩子长到3岁时,就已产生社会交往的欲望,他们对同龄儿童发生兴趣并且需要找小朋友一起玩耍。在他们心目中,这时的男女伙伴并无什么差别,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天真纯洁的,认为只要能在一起学习玩耍就是好朋友。

异性孩子在一起活动,有很多好处:可以使孩子消除性别的神秘感,培养自由交往、自由发展的天性;有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各自心理的健康发展。

如果成人禁止异性孩子在一起活动,会使孩子对异性产生神秘感,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孩子也失去了与异性交往、学习的机会,使其以后可能因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而导致对社会不能很好适应。

在指导男孩、女孩之间的交往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孩子在区分男女时,往往是根据衣服、发型或语声,如果改变了人的外表特征,许多孩子就认为性别也随之改变了,所以,男女孩子在一起游戏时,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早熟,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之间天真纯洁友谊。

二、防止交往中的不良现象。

1、男女孩子之间出现拥抱亲吻等行为。一般来说,他们并不理解这些动作的真实含义,而只是用模仿来的动作表达自己对某个伙伴的喜爱之情,家长不必担忧或斥责孩子,可以引导他们玩一些更有趣的游戏以转移其注意力。另外,家长应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影视画刊中的性爱动作,并对孩子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教育。

2、防止孩子性别错位。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都已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3-6岁是孩子性别认定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交往中喜欢模仿异性伙伴的行为、服饰等(一般指男孩模仿女孩子),就要引起注意。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想把他当作异性孩子的言行,如果有,尽快纠正。要按孩子的性别给孩子起名字、打扮,要告诉孩子,他的性别正合父母心意。其次,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所在的伙伴群体里是否异性太多,使孩子产生了模仿心理。如果有,可一边加强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边考虑让孩子进入一个同性伙伴较多的群体,给他较多的模仿伙伴行为的机会。

3、孩子之间出现纠纷。如果不是严重事件,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同时培养孩子友爱、合作、分享、谦让等品质,教育他珍惜和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另外,尤其要教育男孩不要凭借力气大而去抢别人玩具或欺负别人。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看电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一打开电视机,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便可一目了然。电视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娱乐工具。同样电视中精彩纷呈的少儿节目、各种各样的电视广告等也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

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就好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机能正处于快速的生长期,对外界的环境处在探索阶段。因此,这时所能接受的任何刺激,都是他们体验外在环境的重要开始,在此期间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丰富的刺激来促进他们的大脑皮层活动,使其大脑得到更好的发育。电视的信息量大,让幼儿适当地看电视,积累电视经验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智力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有的家长把电视机当作孩子的“保姆”和“伙伴”:父母或者孩子的日常照料者为了让孩子不缠着自己,就放任孩子长时间地、独自地看电视;为了让孩子把饭吃下去,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对孩子所看的电视内容不作筛选,任由孩子随意观看;或者是为了自己要看电视节目,让孩子不加选择地跟自己看一样的电视……

不加选择和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

首先从健康方面来说,电视机放射的电磁波,电视画面的快速转换等都会不利于幼儿的视力发育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

其次电视节目是通过直观形象传播信息,“看电视”是一种被动性经历,所以不利于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再次从心理层面上来看,幼儿不经过滤而照单全收电视上所播映的内容,进而影响其行为、语言、思考及态度表现。

最后孩子看电视往往精神非常集中,很少讲话,影响到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那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看电视”呢?

首先是看电视要注意的事项:

·幼儿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应不超过半小时为宜。

·电视机应与幼儿保持一定的距离,声音也以适中略低为好。

·由于孩子的视力发育有限,2岁之前的孩子不适宜看电视。

·幼儿看电视时,最好边上能开一盏小灯。

·晚饭后尽量不要让孩子看电视。

·培养孩子看电视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习惯。

其次是家长要在“孩子看电视”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幼儿首先是作为家庭的一员而存在的,而家庭作风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和习惯。

·要精心为孩子选择节目内容,尽量避免不良镜头。

·陪伴与指导幼儿看电视是很重要的。

·家长必须有正确的休闲观。

·帮助孩子制作看电视的时间表。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父母多付出实际的关爱行动,选择好的、适合的电视节目陪孩子一起观看,并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使电视不仅成为孩子的陪伴者、益友,帮助孩子在认知方面的成长,更能成为亲子沟通最佳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