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宝宝看电视

今天儿童所受的电视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儿童应该接受的内容。由于电视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儿童提早进入了成人的世界,可以看的,不该看的,孩子们都看了。从动物世界、卡通动画到成人影视剧,谈情说爱甚至床上镜头都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节目中还往往充斥暴力、凶杀等血腥场面。现在一些日本产的动画片,像圣斗士之类更是让家长防不胜防:画面多是打打杀杀,但是形式却是动画,孩子们看得格外过瘾。节目中还混杂着反复出现的儿童产品推销广告。这些电视节目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孩子学到了很多不该学到的东西,对儿童产品的购买欲望也大大膨胀。

孩子们对电视的兴趣远远胜过看故事书、听音乐、聊天。对电视节目制作人来说,孩子们是最好的观众:他们对节目没有太高的要求,不要求有什么独创性,也不需要什么艺术性,还特别相信那些商业广告。

父母亲常常觉得如果不让看电视,孩子会跟不上其他的孩子,因为从电视上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有些家长觉得有些儿童电视节目是孩子都喜欢看的,如果不让自己的孩子看,总觉得亏欠了孩子。还有的父母因为太忙于工作或者家务,乐得让孩子乖乖地待在那儿看电视。其实,从孩子的健康成长角度看,这些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

概括地说,电视对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1.电视中的节目常常过于暴力化和刺激。画面切换得频繁,配上相应的音乐,常常给予观看者过多的感官刺激,造成紧张情绪。有很多孩子,因为受电视的刺激,常常晚上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又恶梦连连。因为在孩子的眼里,电视里的节目就是活生生的真实生活。

2.电视节目也会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的模仿能力、学习能力很强,节目中的某些角色的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孩子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而现在的电视节目中,暴力、凶杀等一些不该让孩子看到的内容越来越多。

3.电视剥夺了孩子的日常活动时间。学龄前的孩子需要花时间游戏,花时间听一些童话故事,随着音乐跳舞,出去跑跑跳跳,也需要时间静静地堆积木。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内容,电视的“入侵”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

4.孩子看电视过多,没有时间与家人谈话聊天或交流,而这恰恰是孩子走向社会必需的基础训练,也将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

5.使孩子的语言能力下降,因为他只听不说。视力也要下降。

6.看电视代替阅读,将使孩子体会不到阅读的快感。

另外,美国专家对儿童与电视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持续看电视数小时会对儿童大脑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人的左半脑是语言和动作中枢,右半脑是视觉中枢。看电视时间长了,将使右半脑疲惫,而左半脑则由于没有机会将思维和感觉汇集成语言而发生迟钝现象。

身为父母,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那么如何正确指导孩子看电视呢?

(1)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让3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如果电视节目过于喧嚣、暴力、刺激,很容易吓坏孩子。学龄前的孩子最好少看电视,一个礼拜不要看超过3小时的电视。吃过晚饭之后,孩子就不可以看电视了。尤其是睡觉前的一个小时,最好是平缓地度过,让孩子能在松弛的状态中入睡。

(2)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范围,不能把遥控器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节目。如果孩子常常看某一个节目,父母也要把这个节目从头到尾地看一遍。看完之后,家长要想一想,这个节目对孩子有益吗?

(3)要和孩子一起收看电视节目,并对电视节目进行讨论,使孩子知道,电视节目是“做”出来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生活,不能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

(4)父母亲要花时间计划一下,孩子一天里都要做些什么活动。有了计划就不必用电视来填补其中的空白了。生活起居,如起床、三餐、点心、就寝、午休、户外活动、室内活动、讲故事、搭积木时间以及和小朋友玩耍的时间、亲子时间等等,都要有规律,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

(5)父母要以身作则,少看电视。电视是休闲的工具,大人在一天的忙碌之余喜欢用它来放松一下。但学龄前的孩子不要花时间在电视上,因为孩子在这一阶段有很多生活技能要学。为了孩子,父母也要限制一下自己看电视的时间。

相关知识

怎样让你的宝宝成为社交高手?


现象直击

随着宝宝进入中班,他们开始越来越喜欢玩合作类型的游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宝宝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却往往不尽人意,争抢、吵闹、退缩等各种现象困扰着不少家长。

布奇专家解读

孩子在大约1岁时产生自我意识,并随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开始与他人产生社会性交往。3岁以后,孩子的生活环境开始超越家庭,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少,与同伴的交往增多。到4、5岁时,孩子的社会性迅速发展,产生更多的同伴合作与分享行为。不过,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不断增强,但这种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有心的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帮助孩子在群体中快乐、自信地成长。

布奇专家支招

1.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的同伴交往与合作,是一种基于平等的社会性交往,这种平等关系与家庭中亲子关系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孩子必须拥有一定的独立自理能力,才有可能成为多边交往合作关系中的一边,否则只能处于边缘地位,被孩子群体排斥。因此,在家里,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服务他人,为在同伴群体中生存打下基础。

2.要为孩子树立平等合作的榜样,帮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为孩子树立合作的榜样,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各自承担一些家务,必要的时候进行协商和合作,还可以让孩子适度参与这一过程,让他体验合作的必要性。家庭之外,父母应该和邻居友善相处,团结互助,以此感染孩子,以同样的热情和关心对待同伴。鼓励孩子结交新朋友,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会交际圈。如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带孩子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门,为孩子创造和更多小朋友相处的机会。

3.鼓励孩子参与游戏。

角色扮演的游戏能够很好地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这类游戏中有较多的角色冲突和认知冲突,需要孩子们互相协商,约定规则。乐于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孩子更容易理解他人,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生活中也是乖巧、自信、快乐的宝贝。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和同伴之间的游戏,并适时地配合孩子,一起营造一个游戏的世界。

布奇成长故事《没关系,你不是故意的》中,当布奇和小米发生冲突,互不理睬,布奇妈妈并没有着急介入孩子的问题,而是耐心的听布奇讲完了事情的经过,并把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力交到了布奇手中。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会为他以后的同伴交往积累经验。

儿童早教: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d?勿让孩子成为“宅童”


儿童如今许多的小孩子都喜爱玩ipad,所导致的不良影响便是孩子都喜爱宅在家里玩ipad不肯去玩。这可让许多妈妈苦恼了,那麼哪些玩具可以pk掉ipad呢?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

“哪些玩具能让孩子玩得久一点?能PK掉iPad。”暑假一半以上,在QQ群中,卡卡妈的难题难住一片。立刻4岁的卡卡眼底下iPad这一个手机乐在其中。做为手握着电脑鼠标出世的一代,我们无法防止孩子触碰电子设备,“相比电视、电脑上、手机上这种,哪些lego、布书、儿童绘本真是都弱爆了,下月大家准备送她到乡村家乡玩一段时间了。”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d?儿童

年轻化的“毕加索”、“居里夫人”

“我们家孩子能够 说成‘居里夫人’,一到礼拜天我也发愁,煞费苦心该如何诱惑她外出。”钱卖报玩会的卡卡妈说,每礼拜天都尽可能给孩子分配不一样的“综艺节目”,“我和她爸都有点儿近视眼,不愿意让她看电视剧。”

尽管非常少来,小男孩丢丢却对妈妈公司办公室很了解,直接来到妈妈坐位上,打开计算机,熟练地进到游戏网页。新学期开学上小学二年级的他告知新闻记者,自身很羡慕嫉妒一些同学们,暑假爸爸妈妈没给他报兴趣班,每日在家玩游戏。“到住宅小区花园里玩?索然无味。”

“索然无味”变成许多小小的“毕加索”、“居里夫人”的口头语。一旦感柒“宅病毒感染”,便会越来越不喜欢室外,很多钟头不挪窝。新闻记者在访谈中发觉,一些刚上幼稚园乃至还没进园的小孩子也是有此病症。小宅男宅女们一般都喜爱在电脑上或iPad、手机打游戏,小宅女们则喜爱看电视剧。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d?儿童

在苹果应用商店的莱单里,对于低龄化少年儿童的系统软件上千种,有报导称,少年儿童运用已经变成“苹果应用商店”除开手机游戏之外的第二大营收新项目。对于全国性10个大城市0~16岁少年儿童或父母开展调研,产生的《2012年城市儿童快乐指数报告》显示信息,孩子在平常下课后的随意時间里,超出80%都会看电视剧、日本动漫,上外网,打游戏。就算是在周末,出游、报名参加体育竞赛的時间也不上20%。

拼养不实际,上兴趣班成“休闲度假方法”

许多 妈妈跟新闻记者大倒苦水,自己孩子一到暑期就这样,不喜欢去玩,要不看动画,要不看手机。“一到暑期孩子原先的生活规律就被彻底弄乱,原本每日定好上外网一个小时,但我大白天工作压根管不了。”“孩子跟我义正言辞,家中没事儿干,姥姥也在看电视剧。”

一些父母刚开始勤奋把自己家的宅童“赶”出家门口。钱卖报玩会的老粉絲Tina一直在试着各种各样方式。“大家曾试着过拼养,但不实际。”

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d?Tina说,事前自身还不断掂量带哪本去跟大伙儿共享,每日的计划表到底如何适合,没过两天,新难题五花八门。“五岁的孩子来跟我说,为何某某某家的房屋那么大?什么是富有?更要我烦闷的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跟大伙说,爸爸是老总,仅有初中文化,还并不是很富有。”Tina说,几个人关联也是多少有点儿尴尬了。“2020年還是把他送至兴趣班,学习钢琴,每星期有3次课。”Tina说,“休闲度假式的兴趣班,对孩子对成年人全是一种释放压力。”

如何让你的孩子成为小小音乐家


孩子自己就是一个乐器

在美育看来,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会孩子如何演奏乐器,而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一个会响起来、自由演奏的乐器。

“音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它不是头脑里的知识,而是能感受、能分享的快乐。”这是美育教学总监曾琤对音乐的诠释。这个诠释也在课程中充分地体现。在春天来的时候,孩子们会听维瓦尔第的《春》。在朝气蓬勃的乐段里,老师带着孩子拿着乐器昂首阔步像农夫一样去耕地;在悠扬的乐段里,孩子们挥舞着纱布在教室里曼舞。就这样,孩子们在最简单的方式中感受成年人对于春天和音乐的深度体会。

音乐学习是渐进性的

任何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音乐学习也不例外。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对音乐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谈到渐进性在课程中的体现,曾琤说:“2岁左右就是体验和探索。从3岁开始,我们会把他对音乐的身体感受变成眼睛看得见的图形,比如,配合一首小狗的歌曲,我们会用一连串的位置、大小不一的骨头来体现音符的高低、长短。而到了4岁以上,这些具体图形会被对应着转化成抽象的五线谱音符。从听觉到视觉、从抽象到具体,这个过程一定要以丰富的体验为积累,否则那些抽象的符号会成为孩子头脑中的乱码,艺术也变成苦涩的东西。”

曾琤提醒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就像在炖一锅好汤,一定要小火慢炖,你不期待它的时候,它自然就入味了。如果家长总是频频揭锅,真正的味道就出不来了。

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互动的音乐与游戏,让孩子广泛体验声音与肢体,在快乐的乐园学习。美育已经有27年的课程经验,它以音乐教育为主轴,同时融合达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为2-10岁的孩子设计了华人世界专业的音乐舞蹈课程。

美育温州分校负责人郑小静告诉记者,她希望给温州的孩子带来更专业的音乐教育,创建更快乐的学习环境。据她介绍。美育搭配儿童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图画来设计孩子的音乐与舞蹈的学习过程,给孩子提供一个欢乐的说、唱、拍、跳的艺术童年。

勿让“卡片教育”耽误了孩子


孩子识字的多寡和智商的高低有关系吗?错。这是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即重视“卡片教育”,与其说卡片式教育只是训练记忆力,倒不如趁早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习。

什么是真正的智力活动?我们来探索一下

最近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三个朋友一起观看了一场超常记忆、闪卡、识字卡和珠心算的示范表演。

它们都打着“智力开发”的旗号,但观看完表演后,我恍然大悟——其实这些活动,并非在开发儿童的智力。那些过目不忘的记忆、挑选点卡、识字、珠心算,并不是真正的智力活动,只是在利用儿童时期的某些特性,进行哗众取宠的表演,除了让家长赚取一些虚荣心,没有任何长效的益处,反而会损伤孩子的正常发展。

卡片记忆跟智商高低无关

在场的一位老师指出:“闪卡不是什么教育工具,而是商品!它不仅开发不了儿童智力,反而害了孩子。”

我儿子在3岁左右也认识100来个国家的国旗,这是他当时痴迷的事情,我们并没有拿它当回事儿。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本事”,但是它不能持久,长大一些后就都忘记了。只是有一些家长误以为孩子这种远远胜于成年人的记忆力,是智力超群的证明。

然而,记忆力远远不是衡量一个人智力的重要因素。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对于一个人的智力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的年代,用记忆储存知识是必要的,所以人们会看重记忆力。但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再需要把脑力当做储存卡或者记忆棒那样去使用了。

儿童(也是人类)真正的智力活动在于探索、体验、观察、发现、联想、反复的试验(尝试-失败-再尝试)、思考、分析、推理、想象和创造,也就是说,儿童每天进行的正常活动,尤其是自由玩耍和料理生活,已经是在进行智力开发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儿童的亲身体验对其认知的重要性。智力活动意味着独树一帜的思考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背诵和记忆。

儿童是通过运动学习的

闪卡和识字卡从业人士说儿童的学习是通过视觉进行的,这恐怕是一个天大的误解。科学研究早已证明,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运动进行的。在生命的头几年,思维与运动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孩子在活动的时候,脑子才进行工作。在静止的状态下,脑子也不动了。其实不仅是儿童,就连成年人,最佳的学习方式也不是坐在那里看书听讲,而是动手去做。

儿童首先发展的,不是视觉,而是触觉,是身体的感觉。儿童在学龄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掌握自己的身体。掌握了身体,才能够发展智力,这也是现代脑科学早已经证明的事实。大部分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都在身体感觉和平衡方面有问题。要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首先要他们进行一系列的身体运动,发展他们的运动感和平衡感。通过运动,身体将全方位的感官感觉传递给大脑,儿童逐渐形成图像思维。

学龄前的儿童,图像思维正在发展,并不成熟,直到学龄期,才有真正的图像/形象思维,但抽象思维的萌发则更晚,要等到12~14岁。因此,让学龄前的儿童进行抽象思维,是在透支他们的生命。

至于珠心算,孩子走了一条捷径,好像具备超常的计算能力。其实,真正的数学能力是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的。简便地“算”,孩子不理解数理关系和逻辑,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还有给孩子进行早期识字训练的家长,声称5岁的孩子在一天之内可以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我不知道有哪本10万字的书是适合5岁儿童阅读的?如果是成年人的书,孩子无法理解阅读内容,也只不过是往他的脑袋里塞了一堆乱码而已,即便懵懂地懂得一些,提前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对孩子又有什么好处呢?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因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幼小孩子通过某些强化训练表现“超常”,只不过是给家长炫耀的资本而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而言,有百弊而无一利。我们那天看着被展示的孩子,心情都感到十分沉重。还是那句话,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他们是上天给予我们的礼物,我们要珍惜要善待。

闪卡容易造成孩子斜视

越来越多的新妈妈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近日,一种利用文字、数字等图案的卡片来训练孩子的“闪卡早教法”在新妈妈中广泛流行。妈妈们希望借此让孩子认字早慧,开发右脑。而有关专家却表示,闪卡早教法只是帮助孩子机械记忆,并不能有效开发智力,而且极易造成孩子斜视。

新妈妈王欣告诉记者,她的宝宝刚半岁,已经开始接受闪卡早教。每天晚上宝宝睡觉前,她都会手持印有黑色圆点的卡片,放在距离宝宝眼睛20-30厘米处,快速闪现,边闪自己边大声讲解,每张卡要闪10-15次。“宝宝很喜欢这些卡片,一看到都会呵呵笑,现在我每晚若是不‘闪’,孩子就会哭闹着不睡觉。”

据了解,这种名为闪卡的早教工具时下十分流行,该卡适用于6岁以下的孩子,不同年龄阶段配有不同图案的卡片,6个月之前的儿童使用黑色圆点卡片,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要依次使用红色数字圆点、中文卡、英文卡、百科卡。商家宣称,闪卡早教法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提升智力。在淘宝网上输入“早教闪卡”字样,可搜寻出1552件相关商品。网上售卖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记者在网上一些论坛和早教群中看到,许多新妈妈也推荐“闪卡早教法”,有的妈妈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使用闪卡。

“闪卡”真的能够提升智力吗?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海波表示,“闪卡”是以图案的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认识某些数字和模型,训练的主要是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而人类真正的智力活动在于探索,独特的创意要比简单背诵更有意义,而这是“闪卡”做不到的。张教授提醒,家长要对早教有良好认知,不要忽略幼儿的亲身体验对培养认知的重要性,“其实孩子每天自由玩耍,料理生活,已经是在开发智力。”

另外,有关眼科专家也指出,婴儿时期视力发育不完善,此时适宜让孩子的眼睛望远,而该方法需要家长把卡片放在距离宝宝眼睛20-30厘米的近处,长此以往,极容易造成孩子斜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