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一些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还很肤浅,他们常常做他们想做的事而又不能成功,并且生理上也没成熟到可以独立做某些事情的地步。所以,他们经常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同时,家长常常对他们不成熟的独立意识、要求加以阻止,从而使宝宝经常受到不愉快的负面情绪影响。那么,家长怎样对待宝宝遇到的小挫折呢?

分清轻重——学习自己处理

面对宝宝遇到的挫折家长要分清轻重,宝宝自己能够处理的事情,一定要让他学着自己处理。如:自己摔倒了,自己站起来;积木碰倒了,不着急,重新搭……让宝宝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对付一切。

解决不了——共同面对

有的挫折是宝宝一个人所处理不了的,家长要与宝宝共同面对。如:遭到同伴的粗暴行为和拒绝或发生争执,家长与宝宝要及时分析受到同伴拒绝的原因,与宝宝商讨和同伴交流的技能、发生争执如何学会谦让别人等。

遇到挫折——平和对待

当宝宝遇到挫折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外显态度(如:声音、语调、表情等)要平和,不要大惊小怪,一惊一咋,本来很小的事,反而把宝宝吓坏,以为遇到什么大事了呢。

挫折使宝宝不断接受考验,也不断学会操作和处理事物,如果家长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好宝宝遇到的挫折,会使宝宝越来越感到自己很能干,树立遇事我能行的自信心,为其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扩展阅读

早教科普:宝宝遇到友谊挫折怎么办


宝宝大早上就嚷嚷着:“今天特别不愿意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他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小熊吵架了,小熊就再也没理过宝宝了,这让宝宝好难过。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生活领域逐渐由家庭扩展到幼儿园、学校,遭遇到的情绪问题也愈趋复杂。

“宝宝不想吃东西;宝宝心里很难受;宝宝觉得到肚子疼;宝宝好想哭”,而这一切只为了“和小熊吵架了”。对于身经百战却已然忘却童年经验的大人们来说,这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挫折,对孩子而言,却是真真实实的生理反应与心理感受。和好朋友起冲突是难受的,如果这个好朋友在同侪间人缘好、声望高,孩子的处境更艰辛,朋友的一句“不跟你好了!”对孩子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不过,人际交往上的不顺利正是宝宝发展情绪处理能力的最佳时机。从观察他人的情绪表达、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模仿他人的情绪处理、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经验中,孩子学到有关情绪的一切,并因而发展出更多元、更弹性、更协调、更精熟的情绪处理技巧。

当宝宝遭遇友谊挫折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1、要相信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

2、细心观察孩子情绪来时的身心反应

3、引导孩子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

4、鼓励孩子对可以信任的人说出难过的事,心理会比较好受

5、告诉孩子,一条路行不通,记得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6、试图让孩子明白,失去有时会让我们得到更好的

家长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用通俗的语言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总结:人际交往能力十分重要,在孩子遭遇友谊挫折时,做家长的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通俗的语言让他明白人际关系的道理。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宝宝。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怎么办?


在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影响计划的正常实行。此时,不妨让孩子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①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自己激励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的方法,这一方法能帮助孩子修炼意志品质。

指导孩子运用自我激励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所了解。关键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底”。高度的自信和自我激励,能使孩子变得更加勇敢。

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把一件事情做到底”会经历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与挫折,此时必须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打起精神,避免轻易被打垮。

三是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孩子的潜能便能不断地被发掘,向最佳的方向发展。

当然,孩子现在年龄还小,光靠自我激励,达到“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目标还是有难度的。所以,父母和老师千万别忘记给他们及时、有用的指导。

②寻求榜样法

谁都不会否认榜样的力量,尤其是那些毅力坚定、坚持不懈追求进步的人,更是孩子心目中的楷模和英雄。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榜样,无疑是为孩子的前进树立了一个标杆。

最好的榜样就在孩子的身边。比如我们做父母的也许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巨大成就,但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生活充满勇气,尤其是对孩子更是付出了不懈的爱和帮助。我们就属于能把事情“做到底”的人。

当然,孩子也可以寻求身边同龄的榜样,大家在一起你追我赶,让竞争变成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勇敢、持之以恒的小故事,带领孩子认识一些有毅力、爱坚持的人物,从中获取力量。

③有意吃苦法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物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缺乏毅力的人不在少数。如果能有意让他们吃点苦,磨炼磨炼其意志,他们会更懂得坚持。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好办法,不仅可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还可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这与培养毅力是一回事。此外,上学挤公交车,在炎炎烈日下赶路,手捏冰块二十分钟等等,都可以考虑。

有意吃苦并不是要虐待孩子的身体,应该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孩子担心自己无法坚持,父母可以参与监督,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孩子“狠”一点。

④竞赛法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如果让他独自完成某件事,他往往一拖再拖,或者干脆中途放弃;但若能给他一些对手,告诉他同时有很多人在跟他竞争,却能激发他不服输的心理,使他积极主动地完成好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不会轻易服输,青少年更是如此。父母可以运用竞赛法激发孩子不服输的心理,激励他坚持到底。

竞赛的方法很多。可以让孩子和要好的同学竞争,也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比如您和孩子同时开始学英语,可以每天比较谁学得更快,掌握得更好,把学习变成竞赛。

“秀才”爸妈遇到宝宝兵


当宝宝喊出第一声“ma……”,踏出了第一步,妈妈总是欣喜万分,宝宝终于开始使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探索世界了。但不久,妈妈就对这个日渐独立和自主的“小东西”束手无策。听听,他说得最多的是“不嘛,我就要”;看看吧,让他往东,他就往西。

别着急,下面就针对“宝宝兵”无理取闹的几个高发时段,给“秀才妈妈”一些有效对策。

Case1:吃饭

一家人坐在餐桌上,宝宝却把弄着玩具头也不抬,更别说回应你的叫喊了。你告诉他“这个菜不好夹,妈妈帮你。”不说不要紧,这一说他就抢起筷子要自己夹。吃到一半忽然又跑开了,你只好追着赶着喂他,追得越累,他越得意。

应对策略:

宝宝能够左右你,自然对这种控制力爱不释手,想怎样就怎样。面对宝宝的任性,你无论是一把将他耳朵拉过来,还是任他摆布,都无助他养成好的习惯。

1.事先跟宝宝说明,乖乖吃饭是可以看动画片的,也可以到公园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否则,取消奖励。切记,要遵守事先规则,一旦宝宝没有达到要求,你一定照章办事不心软。

2.如果怎么也喊不过来,就让他一个人玩。你越是不停喊,宝宝就更加明白自己一直被关注着。如果你只管吃饭,还谈论着这个菜香那个菜好,即使宝宝倒过来喊,你也不去理会,一会儿他觉得无趣,就自己过来了。

3.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帮他准备一个小碗,盛好菜,让他在小碗里学习夹菜。如果夹得好,及时表扬并鼓励他继续下去。即使他费了半天力气没夹到什么,你也别失去耐心,因为正是这个自己努力的过程吸引着宝宝安分地待在餐桌前。

Case2:睡觉

你已经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宝宝还要你再讲一个故事,要不问题一个接一个,“为什么小熊不见了?”“为什么他们吵起来了?”……你如果不一一回答,他可不管大半夜的,照样哭闹。

应对策略:

睡觉前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伴随着音乐,你可以用同样舒缓的语气开始一个故事。随着故事的进行,语速放慢,声音放低,慢慢地,宝宝的眼皮就会耷拉下来。

如果宝宝依旧清醒,还追问后来怎样了,你可以帮故事编一个结尾:“小熊看你这么关心它,非常感动,邀请你参观它森林深处的小房子。小熊说等你闭上眼睛睡着后马上带你去。宝宝真是太幸运了,妈妈都没见过小熊的房子,你赶快睡,明天早上告诉妈妈看到了什么。”

宝宝不断提问为什么,这正是培养他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好时机。因此,如果条件允许,你都应该耐心回答他的问题,不必拘泥于答案正确与否。或者可以反问宝宝,让他不停地动脑筋,自己说明理由,不一会儿他就累了。

Case3:逛街

宝宝似乎天生就是购物狂。在玩具柜、零食柜前迈不动步,即使家里有,他也还要个新的。你如果不答应,他就赖着不走。等轮到你买东西时,他就开始吵,义无反顾地强烈要求回家。

应对策略:

出门之前跟宝宝说好,这次要买哪些东西,次序安排尤其要说明:先买爸爸妈妈需要的,有足够的时间再买宝宝需要的。如果宝宝中途不乖,就不买他想要的东西。

备好他最近喜欢的食物或玩具,购物时可以让他安静下来。每一次选择,都让宝宝给些建议,牙刷应该买哪个,毛巾宝宝喜欢什么颜色……让宝宝参与,他就会比较有耐心,甚至会乐此不疲。

如果宝宝强硬要求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你先不要理会他的要求,尽管让他罗嗦。如果不行,你可以给他讲理,告诉他为什么不需要,讲理无效,你就做出确实生气的表情,并用更加坚定的语气否定。宝宝看见你这么坚定,就知道倔强也没用了。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行,就把他带离现场,转移他的注意力。

如果每次爸爸妈妈都在宝宝哭闹之后做出妥协,则正好起到了负面的强化作用。这会让宝宝觉得只要他一闹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后会更加喜欢这个“妙法”。

Case4: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宝宝都爱比较、炫耀,所以每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总会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和零食,跟其他小朋友比较。一旦发现哪个小朋友的比自己的好,或者要一起分享玩具和零食,那一场争斗就很容易爆发了。

应对策略:

首先,爸爸妈妈平时就要抓好教育,免得临阵磨枪。如一家人吃饭时,可以培养宝宝养成谦让的习惯,买了零食,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尝一下。在电视里看到好榜样,可以跟宝宝讲其中的道理,让他明白有礼貌大家才会喜欢。此外,言传更要身教,爸爸妈妈也要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让宝宝学着你的样子为人处世。

其次,在争吵的现场,让宝宝学习其他有礼貌的小朋友。告诉他,大家都愿意跟有礼貌的小朋友一起玩,如果没礼貌,那就只能孤孤单单地一个人玩。

孙瑜(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如何对待1岁“暴力”宝宝


其实一岁左右的宝宝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很正常,应该辨证的看待这些行为:

一方面,这种行为只是孩子发育到这个年龄的标志,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另一方面,虽然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做正确的指导,孩子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宝宝的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语言表达贫乏

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一岁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是因为他不会说话,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