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开始胎教
2021-05-05 几周开始胎教 胎教几周开始 礼仪童话故事宝宝的礼仪教育要从“心”开始。
所谓的礼仪,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它应该是对他人尊重并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
我的女儿在3岁半时鹦鹉学舌般地学会了说“对不起”,当时的确是让我高兴了一阵子。但我后来发现,一旦她做了错事,她就会没有一丝愧疚、轻描淡写地说:“我说对不起总可以了吧。”于是,我一直在找机会让孩子真正理解“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的真正意义。
女儿的舞蹈表演一直很精彩,有一次,幼儿园举行大型的文娱表演,我是答应了女儿到时候一定会去观看她的演出的。但后来因为我没能抽出时间错过了,当晚女儿在埋怨了之后,一直沉默不语。在她睡前,我坐在她的床前,真诚地对她说:“宝宝,妈妈知道你的演出非常的精彩,我是多么希望能亲眼看到宝宝的出色表现啊。错过你的精彩表演,妈妈感到伤心,更为没能实现诺言感到对不起你。对不起,宝宝。”孩子听完,紧紧地搂着我,哭了。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可能是完人,在做错事的时候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声“对不起”,这才能让孩子真正懂得“对不起”别人不是件轻描淡写的事。
同样,在孩子帮助我递过一件小物事时,我也会诚恳地说声“谢谢”,在孩子扑向刚下班的我并说“妈妈好”时,我也同样表现出格外的兴奋。渐渐地,孩子不再随随便便地滥用礼貌用语了,她懂得了这些词汇所传达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
女儿刚入幼儿园时,经常因抢夺玩具而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这也是同龄孩子普遍的特点。我也曾简单地告诉她要懂得谦让,但效果并不好。她曾对我说,谦让并不让她高兴。我明白,孩子没有在谦让这种交际方式中感受到快乐。现在有些父母也会对孩子说:“如果别人要抢你的玩具,你可以对他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其实,合作是社会礼仪活动中更为复杂的一种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一起玩”要比谦让更难以应对。于是,我对孩子的“改造”首先从谦让开始。
平时,我每天都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一同玩耍,但这回我把自己的角色稍作了一下调整,不是“陪”,而是以一个大孩子的身份,一起与她玩。我会对她说我也喜欢那些可爱的玩具,甚至把她的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玩“过家家”。起初,我也与她及别的孩子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但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后来有一天,我对她说:“本来我们玩得很高兴的,但跟别人抢玩具不是件高兴的事,怎么办呢?”过后,我看得出来,她也在想这个问题。终于有一次,在与别的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女儿把一个玩具让给我玩。我马上表现得异常的兴奋,并大声对所有的孩子说:“言言(我女儿的小名儿)真好!她太让我高兴了!明天我还要和她玩!”我的异常兴奋感染了女儿及其他孩子们。爱玩的他们发现谦让原来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渐渐地,在我与他们的游戏中,谦让成了很常见的事,而在此基础上,女儿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时也很少发生矛盾,谦让促成了她与伙伴们的合作。
还有一次,我带女儿与大学同学聚餐,在座的其他同学也有携带孩子的。聚餐的地方围有不少对于孩子来说很好玩有趣的东西。席间,有的孩子就在那乖乖地坐着,不时斜眼看看自己的父母,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我的女儿则东跑西跑,兴奋得不时惊呼雀跃,还不小心打碎了别人的酒杯。对此,我没有像其他父母严厉批评,而只是让她下次小心些。之后,曾有同学出于好心劝我好好管管孩子,不可娇惯,还说看看人家孩子坐在那多安静、多乖。但我的同学却不知,这次聚餐我心里很不好受,不是因为我的女儿的好动,而是因为那个安静的孩子。
那个好心的同学说什么大人交谈时小孩子要安静、吃饭时小口进食等,我感到不解。为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就得安静,而不是大人们给孩子让出空间?成人聚餐往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多的是为了交流或者交际,而玩闹对孩子来说则是件享受的事,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的天性得以释放呢?为什么孩子打碎酒杯就应该挨骂,而成人不小心打碎酒杯也很常见,又有谁责骂了呢?
爱玩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扼杀孩子的天性能更残酷的了。我不能说我的女儿在未来就一定会比那个安静的孩子优秀,但我高兴的是我的女儿享受到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快乐。
相关阅读
宝宝早期教育应从家庭开始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宝宝早期教育应从家庭开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宝宝早期教育应从家庭开始
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摇篮,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家庭作为孩子成长历程的第一驿站,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0-3岁婴幼儿的教育作为人整个教育的起始阶段,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自古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国外的很多学者也曾明确强调了这一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正如意大利着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所以,给孩子一个健全、理智的0-3岁早期家庭教育便成为家长的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其实,在家庭中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更多的贯通着家长与子女之间情感的交融和互动,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待人接物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这种教育关系上的亲密性和教育上的渗透性,决定了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影响的深刻性。所以,在0-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家长不仅应形成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更应当注意教育过程中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奏响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和谐乐章,使孩子的潜能得以发掘。
1、家长应形成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
(1)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成长环境,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其教育行为对幼儿今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家长,应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兴趣,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将孩子的权利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其实,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需求,成人的一厢情愿往往事与愿违。”因此,作为家长应充分认识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充分贯彻这一点。如孩子十八九个月的时候,喜欢拿诸如筷子之类棒状的东西,不放心的家长担心宝宝受伤,总会呵斥孩子。其实,孩子的种种行为正是他们探索性、创造性的表现,家长应该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视的角度上,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2)要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互动。
从某种意义说,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游戏教育。婴幼儿是在游戏中发展心智、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的。作为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游戏,在大自然中,在房间里,在书籍中,在对话里,在一切可以找到快乐因子的地方。那么,家长应怎样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呢?第一,孩子的玩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看不到看似随意的玩耍中所蕴藏着的教育内容。如果成人能有意地引导,让孩子专注地观察,学会思考,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幼儿的兴趣不长久不稳定,容易转移,这是由于幼儿的注意保持时间短暂这一特点决定的。对于孩子所专注的某项事物,时间一长便容易失去兴趣。那么,如果此时父母能够随机应变,让游戏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孩子的兴趣火花又会被重新点燃。
2、家长要注意孩子行为及习惯的养成
(1)观察力和认识能力的养成。
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想摸摸、看看,这是孩子观察世界、积极探索的萌芽,也是他们获得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因此,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家长不能限制,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自由活动欲望。孩子能独立行走时,家长可以带到户外让其看、听、触摸从而获得经验。另外,在让孩子接触事物,观察现象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将感官和这些物品建立起联系,从而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注意力的养成。
孩子注意力的养成是其今后良好习惯和自信形成的基础。首先,良好的注意力有助于孩子认识事物和意志力的培养。另外,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彻底完成一件事情,而彻底完成一件事情,就会增强自信。但处于这阶段的孩子,注意力是不随意的,家长应在孩子观察或操作中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如,在儿童观察一件事物后,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促使他记住这件事物;或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先提醒他好好听,讲完后要问问题,以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宝宝的早教从哪里开始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宝宝的早教从哪里开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宝宝早期教育是每个家庭关注的重要课题,早教的质量和方式对宝宝的智力、情绪和社交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开始宝宝早教之前,需要了解早教的核心原则和适宜的阶段内容,以便为宝宝提供最好的教育。
早期教育的核心原则之一是“感知、认知、语言、社交”四个方面的综合发展。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发展互相促进,相互依赖。宝宝首先通过感知器官来接收外界的刺激和信息,从而形成基本的感知能力。接着,宝宝开始对所接收到的刺激进行认知,从而形成基本的认知能力。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宝宝开始学习语言,并逐渐建立语言沟通的能力。宝宝通过社交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从中学习社交技能和情感管理能力。
根据这一核心原则,宝宝早教的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在0到3个月的早期,宝宝的感知能力是主要的发展重点。宝宝可以通过触摸、听觉和视觉来感知外界的刺激。为了促进宝宝的感知发展,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如柔软的玩具、音乐和亮丽的图像。亲子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身处亲子互动的环境中,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愉快的方式,刺激宝宝的感知器官,帮助宝宝建立对外界的注意力和兴趣。
3到6个月的阶段是宝宝认知能力的关键发展期。在这个阶段,宝宝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并试图通过抓握、触摸和玩耍来了解和探索新事物。在这个阶段,为宝宝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并鼓励宝宝积极参与亲子互动,有助于促进宝宝的认知发展。同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捉迷藏和模仿游戏,来提升宝宝的认知能力。
6到12个月的阶段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宝宝开始发出简单的音节,并试图模仿父母的语言。为了帮助宝宝发展语言能力,可以通过与宝宝进行简单的对话,同时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重复一些常用的词汇。阅读亦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可以为宝宝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通过给予与图片相对应的词汇,帮助宝宝建立语言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12个月之后,宝宝进入社交互动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宝宝开始对身边的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试图模仿他人的行为。为了促进宝宝的社交和情感发展,可以参与一些亲子活动,如游戏、唱歌和亲子阅读。可以鼓励宝宝与同龄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参加一些婴幼儿社交活动,如亲子游乐园、亲子游泳等。
亲子早教网认为,宝宝早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宝宝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感知、认知、语言和社交四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是早教的核心原则,而不同阶段则对应着不同的重点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合适的早教,可以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宝宝早教,从哪里开始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宝宝早教,从哪里开始”,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宝宝早教是指在宝宝从出生到6岁前这个关键发育期,通过提供合适的刺激和教育活动,帮助宝宝全面、均衡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早教的目标是促进宝宝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优化发展,为宝宝的未来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早教应该从宝宝生活的第一天就开始进行。在婴儿期,宝宝的感官和运动能力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早教活动应该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和互动机会。可以通过展示鲜艳的颜色、发出柔和的声音、触摸柔软的织物等方式,帮助宝宝开发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能力。同时,适当的运动活动,如踢腿、抓握、翻身等也能帮助宝宝锻炼肌肉和平衡能力。
进入幼儿期后,宝宝的智力和语言能力开始快速发展。早教应该注重提供适合宝宝发展阶段的教育和启蒙活动。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为宝宝展示图片、读故事、唱儿歌等方式,帮助宝宝认识世界,拓展宝宝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教授简单的数学概念、形状和颜色等基础知识,也能帮助宝宝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和社交的发展在宝宝早教中同样重要。宝宝需要学习如何与人交往、表达情感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与宝宝互动、玩耍和分享活动,培养宝宝的社交技能,并生成亲子间的情感纽带。同时,引导宝宝学会分享、体谅他人,培养宝宝的友善和合作意识。
在进行宝宝早教时,家长和早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早教应该根据宝宝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量身定制合适的教育活动。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早教活动应该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早教应该注重激活宝宝的主动学习力,培养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提供开放式的玩具和活动方式,鼓励宝宝自主学习和探索。
另外,早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与宝宝的情感互动。根据研究,良好的情感互动和亲子关系对宝宝的早期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与宝宝亲密接触、给予温暖的拥抱和关怀,建立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情感纽带。同时,要给予宝宝充分的关注和赞赏,让宝宝感到被肯定和重视。
宝宝早教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旨在促进宝宝多个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早教应该从宝宝出生的第一天开始,通过提供适合宝宝发展阶段的刺激和教育活动,帮助宝宝开发感官、运动、智力和语言等能力。在早教过程中,注重个体化和激发宝宝的主动学习力,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情感发展也至关重要。最重要的是,早教过程应该是愉快和充满爱意的,让宝宝在亲近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宝宝的餐桌礼仪也很重要
当你有一天发现孩子在餐桌上,伸长手在抓最爱吃的菜或嘴巴里塞满了喜欢吃的饭菜;有时还旁若无人、口沫横飞地大声讲话时,该对孩子怎么办呢?下面是一些父母对孩子餐桌上的礼仪进行教育的成功经验:
1.一起用餐。孩子与父母一道用餐的机会越多,越会学到应有的礼仪。
2.不要求快。在同一时期内有计划的教会一个或两个礼仪。
3.目标合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尽量了解孩子的能力,对某个孩子有效的方法在其他孩子身上可能完全不管用,要注意年龄的差别。
4.要有弹性。如果你的孩子哪天很不对劲,就放松一下,延到第二天。
5.生动有趣。孩子想象丰富,都喜欢扮演生活中的人物,有时不妨摆设精美的餐点,邀请他们盛装赴宴,教会他们举止要与扮演的人物身份相称。
6.经常操练。父母带孩子到餐馆用餐,在公众场合让孩子熟悉平时所学的礼仪。
7.正面教导。孩子对禁止他们做的事易生反感。与其在他们做错事之后批评他们,不如事先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8.善用机会。在节假日或节庆场合,抓住时机教导孩子穿着、餐饮及应对的原则。
9.解释原因。在任何时侯都尽量向孩子解释要遵守礼仪的原因,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10.树立榜样。教孩子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也可借助录像带、书籍、图片等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