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最好每天都给孩子正面的评价,夸赞宝宝,而不是大声斥责。另外,产后的妈妈们工作无论怎么忙,也要挤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宝宝,陪同他们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其次,对于宝宝,父母一定要做为一个鼓励者陪伴在他身边。不要因过分担心宝宝,而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做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您这样做等同是在"监控"他的人生,本质上来说您对自己的宝宝还是不够自信。因此,尽量给小宝宝们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的机会。在宝宝遇到的挫折中,尽管你很想帮忙或对他做的事情想抱怨,但你还是应该放手让他自己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稍微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或者小提示帮助他解决问题,例如:“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可以好好跟小朋友说话,而不要这么大声嚷嚷的。”

再次,对宝宝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不要大声斥责,也不要打骂,因为长时间的暴力或者怒火,是得不到宝宝跟你合作的契合点的,反而会让你更加愤怒,让小孩对你更加抗拒,并更加调皮难改了。因此,时刻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地向孩子宣泄你的愤怒和沮丧。当你宝宝跟你发小脾气的时候,你不能发火,相反,应该"借"你的冷静给小朋友。告诉他他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并且给他另外一个选择。例如,"踢东西是不对的。你可以告诉我你生气了,但是不需要踢东西。"

再次,面对小宝宝不断地顶嘴,很多的妈妈忍耐程度有限,但你要发现原来小宝宝有时顶嘴也只是他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果你此时反驳他,就可能引发骂战。只会让他更加不愿配合。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谅解,并用正确的语言和方法教导他们听话和做事。

而且,在与宝宝谈话中多用“我”进行陈述,而不是多次地说“不”,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诸如:“看到你这样扔东西,我感到不开心”。“如果你再这样扔食物,我会拿掉你的盘子”。

以上这些都是让孩子更加听话的小技巧。平时要多加留意,如果发现,自己和宝宝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就要在生活中做出改变了。

扩展阅读

让孩子更听话的教育小技巧


要想与宝宝之间更加合作点,还需要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父母不要总是唠叨宝宝所犯的每一个小的错误,这样会给宝宝年幼的自尊心带来伤害。而且宝宝如若总是受到妈妈的批评,自信心都会大减。因此,妈妈们最好每天都给孩子正面的评价,夸赞宝宝,而不是大声斥责。另外,产后的妈妈们工作无论怎么忙,也要挤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宝宝,陪同他们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其次,对于宝宝,父母一定要做为一个鼓励者陪伴在他身边。不要因过分担心宝宝,而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做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您这样做等同是在"监控"他的人生,本质上来说您对自己的宝宝还是不够自信。因此,尽量给小宝宝们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的机会。在宝宝遇到的挫折中,尽管你很想帮忙或对他做的事情想抱怨,但你还是应该放手让他自己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稍微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或者小提示帮助他解决问题,例如:“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可以好好跟小朋友说话,而不要这么大声嚷嚷的。”

再次,对宝宝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不要大声斥责,也不要打骂,因为长时间的暴力或者怒火,是得不到宝宝跟你合作的契合点的,反而会让你更加愤怒,让小孩对你更加抗拒,并更加调皮难改了。因此,时刻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地向孩子宣泄你的愤怒和沮丧。当你宝宝跟你发小脾气的时候,你不能发火,相反,应该"借"你的冷静给小朋友。告诉他他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并且给他另外一个选择。例如,"踢东西是不对的。你可以告诉我你生气了,但是不需要踢东西。"

面对小宝宝不断地顶嘴,很多的妈妈忍耐程度有限,但你要发现原来小宝宝有时顶嘴也只是他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果你此时反驳他,就可能引发骂战。只会让他更加不愿配合。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谅解,并用正确的语言和方法教导他们听话和做事。

而且,在与宝宝谈话中多用“我”进行陈述,而不是多次地说“不”,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诸如:“看到你这样扔东西,我感到不开心”。“如果你再这样扔食物,我会拿掉你的盘子”。

以上这些都是让孩子更加听话的小技巧。平时要多加留意,如果发现,自己和宝宝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就要在生活中做出改变了。

如何让好奇宝宝变得更聪明


心理学家认为,幼儿在1岁半以前的好奇心多能得到满足,但是在1岁半之后,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好奇行为采取打压,孩子的创造能力就在这种打压之中泯灭了。其实,孩子这种探索的精神应该受到鼓励,他们是在通过不断地尝试来学习、丰富自己。

保持孩子好奇心的小诀窍

失去好奇心的孩子,一定有一对自以为是的父母,自己的太“强”,也就剥夺了孩子的“强”,这是一件非常得不偿失的事情!

1、创设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环境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蕴含着可供探索的资源,随便哪个情境,都可能成为引发孩子好奇心、诱导孩子提出各种问题的学习场所。妈妈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然后就可以依据孩子的兴趣提供各种实践材料和工具,放手让孩子去探索。

2、不要以成人的思维约束孩子

由于年幼宝宝的认知有限,可能会有很奇怪、超出成人逻辑的设想,这个时候妈妈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孩子观察到绝大多数落叶掉在地上都是“掌心向下”,他会认为那是“落叶宝宝”在亲吻大地妈妈,妈妈可以鼓励这个想法,而不必强调说“落叶不是宝宝,落叶只是飘下来,落叶没有亲吻大地”。

3、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好奇的孩子多半有超乎常人的“动手欲望”,表现为两岁不到的孩子一定要拿家中的电视遥控器当“玩具”,不给他就大哭大闹;或者还够不着水池的孩子,自告奋勇在帮妈妈洗菜、做饭,与其担心他们“闯祸”,破坏遥控器或弄伤自己,不如教给他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只要妈妈因势利导,重要的收获还包括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他在未来的探索活动中积累了基本的经验,也更有自信。

4、鼓励孩子有更多非常规的玩法

好奇心何以能够上升为创造力?有时靠的正是一种非常规的的游戏手段。比如孩子把自己爱吃的怪味豆和鱼皮花生埋进土里等待“发芽”,妈妈不要迫不及待地干涉孩子,试图将孩子拽回所谓“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样恰恰使孩子错过了许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5、做“不知道”妈妈,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究心

妈妈对孩子的问题一概敷衍说“不知道”,当然会打压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热情,但若孩子每次问“为什么”,妈妈都忙不迭地给出标准答案,未必见得是好事,这等于是替孩子省却了探究的过程,而培养孩子好奇心的最佳方式是教会孩子“研究方法”,教他学会思考、学会去找寻正确的答案。

让好奇宝宝更加聪明的方式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这是天性使然,所不同的仅仅是在遇到陌生环境或者事物时,是否积极投身其中罢了。一些孩子碰到此类情况时,更愿意站在一旁观察而不是主动获取切身感受,另一些则不然,他们非常愿意投入其中。

孩子融入感和参与感越强,他们所获得经验就越快,也就越能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如果发现孩子不愿意玩玩具,或者玩得非常勉强,缺少兴趣,那么你就需要做点什么了。试一试那些交互性的游戏吧,可以从流行歌曲或者诗词入手,选一首他所熟悉的歌曲,在你唱的时候故意把最后两个字漏掉,他就会把它补齐。然后是漏掉一行让他接……总之,应当尽你所能地去做些能够引起他兴趣,并且让孩子乐于参与其中的事情。

小小探险家

孩子探索周围世界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鼓励。所以,当他们发现些新东西时,一定要及时给予正面的肯定,告诉他你有多高兴和吃惊。他会非常乐意看到自己的努力换来热情的拥抱。这种正面的引导会让孩子长大以后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

当然,安全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作为父母,需要“探索”得比孩子多一点儿。通常需要考虑的有:使用带塑料套的安全插座;全面检查周围的锐利物,包括替换威胁孩子安全的门窗、碗橱锁件;在楼梯出入口、开放式阳台、窗台等处设置安全门。

小脑瓜“转”起来

提高幼儿智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刺激大脑,让大脑“转”起来。每个孩子都会在大约2岁时面临智力的飞速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性情大变。他变得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极大兴趣,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或者是尝到的。此时父母们应该特别注意,为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新鲜事物”。

有些父母此时会开始考虑带孩子上一些正规的课程培训,比如某些乐器的培养等等。应当说,这个阶段做这种正规教育并不是必须的。假日里全家出趟门,看看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色,呼吸些新鲜空气,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小家伙的求知欲望,足以令他们的大脑飞快地转起来。

孩子们表现得越活泼,兴趣越广泛,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也就会越强。父母们可以带着孩子读诗词,唱歌谣,听音乐,并且给他们准备各种各样的有趣玩具和拼图,提供充分的空间去展示孩子们的活力。

如何让宝宝与爸爸更亲近?


很多宝宝都是跟妈妈比较亲,爸爸长期在外应酬,与孩子的接触较少,造成宝宝与宝宝不太亲近。如何让宝宝和爸爸更加亲密呢?

孩子与爸爸不亲的原因

自古以来,对妈妈的赞美似乎多于爸爸,更好似有不成文的规定,在家带孩子多数是妈妈。只要孩子有需要,许多妈妈可以牺牲自己的事业,做起“全职师奶”。然而,可能叫爸爸做出这样的牺牲就很难。因此,通常孩子和妈妈比较亲近。

如果你是一位爸爸,你和你的孩子足够亲近吗?如果不亲近,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1、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

最近,父子亲情节目《爸爸去哪儿》掀起收视高潮,该节目也让人们意识到爸爸参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5位明星爸爸也坦言,平时因为工作原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孩子一觉醒来,睁开眼睛最害怕的是看不到爸爸。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带孩子主要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只要赚钱养家就行了。所以,很多时候,爸爸都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即便在家,爸爸也是看书、打游戏、加班或者其他,很少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2、爸爸太严肃,导致与孩子不亲

爸爸通常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让孩子觉得难以接近。所以,很多时候,当孩子遇到问题,都不会主动和爸爸述说,更多是与妈妈谈心。为什么孩子不敢和爸爸用心沟通呢?

除了太忙碌之外,爸爸的个性也会导致孩子不愿或不敢亲近,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宝宝。

你有经常对孩子笑吗?你对宝宝讲话的语气够温柔吗?你会和孩子一起玩耍吗?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难怪孩子与你不亲。

3、爸爸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

有的爸爸觉得自己是男子汉,面对小宝宝不好意思温柔,于是就用一些“来劲”的方式和宝宝亲昵。

一见面就用力拧他的脸蛋、揪他的耳朵、捏脖子、打屁股;在宝宝玩得正高兴时,突然抱起他紧紧地搂着,宝宝便烦躁地拼命挣脱;宝宝睡得正舒服,趴下就用胡子扎宝宝……

这样的爸爸,即使天天见面都会令宝宝害怕,因为他们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即便爸爸对孩子是满腔爱意,在孩子看来,爸爸也许还是个“恶魔”。

也许每一位爸爸都会说,自己是非常爱孩子的。可是也会有许多孩子说,爸爸一点也不爱自己。原因就在于,爸爸没有主动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

爸爸如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爸爸要多抽出时间陪陪宝宝,以宝宝喜欢的方式和宝宝亲昵、互动,以便让宝宝切切实实体会到爸爸的爱。

1、用心体验孩子的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培养孩子更多的自信心、责任感、毅力和勇敢。所以,父亲要用心体验孩子的成长。

当宝宝会喊人了,当宝宝会走路了,当宝宝能够自己穿衣服了......忙碌的爸爸们,是否总是错过孩子成长的各种精彩瞬间呢?

其实,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备忘录,提醒自己,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要用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呢?只有及时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好爸爸”。

2、事先准备,做好预防

孩子的成长总是状况频出,要做一个合格的爸爸,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当看到一些动画或者小故事时,你可以用心把他记下,当孩子不愿意和你沟通,或者你与孩子相处时没有话题的情况下,你可以用上这些平时储备的知识,化解和孩子间的隔膜。

当你发现孩子与你不亲近,有意疏远你的时候,你要加强警惕性,因为也许是孩子和你的关系开始变化的开始。这个时候,你要学会找些事情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爸爸是爱自己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爸爸这个强大的后盾。

3、母亲需要做好润滑剂

父亲的男子汉硬派作风,弥补了妈妈、女幼儿教师养育、陪护宝宝时缺少的阳刚之气。当妈妈限于给宝宝讲故事、背歌谣的时候,爸爸能够把脑海里的探险、狩猎、赛车、奔跑等知识传授给宝宝,扩大宝宝的知识面。

但爸爸们比较粗线条,在照顾孩子上往往耐心不足,而妈妈们,由于性格温和、心思细腻,就很好的弥补了爸爸的不足,在孩子与父亲之间,搭建了一座交流的桥梁。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可以多带动孩子与父亲玩游戏。例如让爸爸与孩子玩“骑大马”、“坐飞机”、“玩打仗”等,不但使宝宝有很高的兴趣,而且训练了宝宝的平衡感觉和空间感觉,对宝宝的心理发展十分有利。

而当爸爸与孩子有了隔阂,或者双方交流有困难的时候,妈妈也要及时安抚宝宝的情绪,并帮助爸爸,学会如何和孩子相处。通过妈妈的帮助,让父亲成为宝宝心目中的大朋友,从而更加亲近。

如何锻炼宝宝的运动技能,让宝宝更聪明!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生下来就是个聪明的宝宝,那怎么才能让宝宝更聪明呢?

很多人说“让宝宝多看、多听,和宝宝多说话”,但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让宝宝多运动!为什么多运动就能让宝宝变聪明起来呢?

宝宝出生之后,脑细胞的数目和成人差不太多,关键就在于细胞的突触连接,突触连接越丰富,宝宝的大脑发育就越好,宝宝就越聪明。

那么突触连接怎样才能变得丰富起来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运动。那么我们的宝宝从出生之后就在不停的学习,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宝宝出生之后,他的大脑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是在以每秒钟700个的速度不停地建立着连接。很快,宝宝就从刚出生时突出连接只是成人的1/10,到两周岁时,他们的突触连接就是成人的2倍了。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是什么改变了宝宝的突触联结呢?就是外界的刺激,外界的刺激80%来自于视觉,还有更多其实是来自于运动。

对宝宝来说,运动是智力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途径。因为我们的宝宝生出来就具有运动的物质基础,生理发育决定了他的四肢是健全的,是可以动的。

孩子的运动技能可以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其中粗大动作是指用手臂、脚或整个身体的运动,比如爬、站、走、跑,这些是用了那些比较大的肌肉。精细动作是指那些用比较小的肌肉,比如手,手腕和手指,做一些比较小的动作,比如抓东西、握东西等等。

运动与心理发育的关系

运动中枢是我们大脑各中枢中发育最早最快的,其次才是感觉中枢。与此同时,心理发展也是需要运动去体现的。

比如:同样的两个宝宝,一个宝宝会爬,一个宝宝不会爬。会爬的那个宝宝,他的心理活动一定非常非常丰富,为什么呢?他会通过运动、动作表达出来,他会看到前面有东西,就爬过去研究研究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用的,这个东西怎么玩,这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圆的还是方的,能不能打出响声来?你会通过宝宝的动作去发现,宝宝拿起来可能会把它扔到地上,那么这个时候宝宝就会听到声音啦。如果是软软的东西,那就没有声音;如果是个硬的东西,掉到地上就会发出响声,宝宝就会想原来这是一个硬的,或者说这个东西是个圆的咕噜噜滚走了,那宝宝肯定会想这是个圆的会滚动的东西,它就会继续爬行拿到手里再进行下一步的玩耍。这就是宝宝心理活动的一个体现。对于同年龄段的不会爬的宝宝,就仅限于看到这个东西,就没有下一步的活动了。

运动与语言发育的关系

除了心理发展,语言发展也是和运动是息息相关的。研究表明语言发展和运动发展有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尤其是像一些语言发展不是很好的宝宝,如果在语言训练的同时加上大运动的训练,尤其是类似于跳跃的运动,那么他的语言发展就会进步比较大。

1个月内宝宝可以做哪些运动?

1、俯卧抬头

抬头是小宝宝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脊柱的生理弯曲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锻炼逐渐形成的,脊柱的生理弯曲会在孩子走、跑、跳的时候产生弹性,保护身体安全。

抬头会让宝宝的全身得到锻炼,抬头的过程中,肌肉力量、肺活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抬头四处张望的动作让宝宝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有利于智力发展。妈妈要分月龄给宝宝锻炼。

当宝宝趴着时,敲一敲他的后背,让他抬一抬头,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宝宝努力的挣脱地心的引力,要把头抬起来,其实这个动作也是对我们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刺激作用,也会让宝宝大脑发展的更好。

2、仰卧位被动拉起

宝宝仰卧位的时候,拉拉宝宝的小手,你就会发现宝宝第一次第二次可能第三次第五次都没有反应,但是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他的手胳膊开始使劲了,开始使劲往下拉,开始蜷起胳膊来,想要自己起来,这就是一个配合,所以我们就可以在仰卧位把宝宝拉起来!

3、扶掖踏步

可以在宝宝踏步反射的基础上进行扶掖踏步的训练,做的时候必须要扶好宝宝的头颈部。这个踏步反射,你给他训练他也有,不给他训练他还是有,所以可以在原始反射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4、翻身前运动

可以把宝宝的腿搭到另外一条腿上,给他这种翻身的前运动,让宝宝知道“把腿搭过去,我就可以引动我的腰部,胳膊再一使劲就能翻过来”。

给宝宝多做运动,宝宝的空间知觉好,对于宝宝将来的协调平衡能力发展都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让我们的宝宝动起来,不要在大人的怀里抱着长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