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汉汉斯童话故事
2021-04-30 笨汉汉斯童话故事 幼儿能力培养 怎么进行胎教“男子汉”培养行动,正在进行!。
在西方发达国家,爸妈对宝宝的性别是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的。刚生完宝宝,他们到商店为宝宝挑选用品,就向售货员反复强调:“我们生的是个男孩,请您千万别把女宝宝的用品卖给我。”事实上,从小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男子汉”气质对他们的人格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案例分享】
“呜呜”,贝贝又在哭了,一个男宝宝,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只会抹眼泪。“贝贝妈”虽然每次都会嬉笑他掉“金豆子”,但心里却很担心,宝宝怎么一点儿都不像个男子汉呢?男子汉不是应该有泪不轻弹吗?
于是,“贝贝妈”上网向其他妈妈们求助了,看看她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妈妈心目中的小小男子汉
□在玩滑滑梯的时候,只要有MM过来,他一定会让MM先玩,很有绅士风度哦。
□平日里做事勇敢,很多同龄小朋友不敢玩的游戏他都要去尝试。
□就连对待妈妈,他也是“照顾周到”,做家务时总是抢着做。
□当有小朋友摔跤了,他就主动地帮助摔跤的小朋友爬起来,然后对摔跤的小朋友说:“我摔跤了,都不哭的,你会哭吗?”
□看到新来的小朋友哭或是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他都会轻言相劝。
□某次妈妈在整理书柜时,从柜子里爬出一只蟑螂,吓得妈妈惊叫一声,他跑过来说:“妈妈,蟑螂在哪里,我帮你踩死它。”
□他独自一个人玩时,不小心撞了一下头,嘴里喊着“唉哟”,摸摸头不哭,只是说:“痛死我了。”
□他与我去逛商场,总是抢着提东西,他说自己是男子汉要照顾妈妈的。
□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要出去串门,吃完晚饭也不例外,但也不见他伤风感冒,身体一直很棒。
归结一下,妈妈们心目中的小小男子汉应该是这样的:勇敢、坚强、与人分享、乐于助人、有爱心、大度能包容、尊重女性等。
【专家杨健老师点评】
在婴幼儿时期,由于性别不同,其心理状态也会不同。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定义的,宝宝从他们周围人的身上学习什么是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就是宝宝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必然过程。
在“男子汉”气概的培养上至少应注重以下3个方面:
1.更注重男宝宝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运动技能、身体敏捷性、协调性以及力量方面的锻炼应更多。
这是目前爸妈不太注意的方面,而恰恰又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同欧美国家同年龄段的宝宝相比,我国男宝宝身体运动方面的指标均低于他们。
2.在性格养成教育中更注重突出对男宝宝的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抗挫能力的培养。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曾对武汉市近千个家庭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惊讶地发现:在娇气和柔弱方面,男宝宝居然比女宝宝要严重一些。我分析,这是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的旧传统习俗仍潜存在大人的脑中,以致爸妈,尤其是祖辈,往往将溺爱更多地投向男宝宝身上,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3.更注重对男宝宝的探索性、创造性的培养。
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想人之所未想,做人之所未做,勇于探索、好奇、追求、冒险。
这里爸爸的作用凸现出来了,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所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宝宝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男宝宝从爸爸那里,首先需要的是接受男人世界的精神信息,以及男人追求的精神方向。其次,爸爸的机敏、幽默、大度和善于思考,都会潜移默化地流进男宝宝的心田,产生巨大的影响。
【培养男子汉行动中】让宝宝成为一个很manly的人,大多数妈妈都认为是一项势在必行、长期进行的工程,虽然不必刻意,但在育儿观念和育儿方式上还是要渗透的。
建立性别认同
从若宸懂事起就教他如果有人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要说是男孩;教他观察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处;告诉他作为男孩的很多优势,让他以男孩为傲。除了心理上的性别教育,还让他养成健康的生理卫生习惯。——且听风吟2001
体现在点滴生活中
比如,儿子摔跤了,我会对儿子说:“宝宝摔跤了,自已爬起来,你是男子汉哦!男子汉是不需要人帮助的。起来吧!”儿子就自已爬起来了。
再比如单独睡觉,不依赖人,自己吃饭;再大些,凡事和儿子讨论,让他独立思考。不要对宝宝的行为永远说“不”,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该放手就放手。——mika
言语说教
我家宝宝虽然只有8个月,他姑姑就评价他爱哭,不够勇敢。每次他哭的时候,我都会问他:“要做男子汉呀!”虽然他听不懂,可我真真切切希望他能做个勇敢的男子汉!——大牛妈
老公做榜样
在养育过程中,我会注意在适当的时候,让老公显示一个男子汉应该具备的一些品质,让老公给壮壮树立榜样。——dandan1977
快乐教育很重要
在我心里一直认为一个快乐的男孩才有能力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候玩他喜欢玩的游戏;用积极的态度回答他的每一句问话或回应他希望你参与的每一种话题;经常蹲下来以他的高度看他周边的风景;经常为他提供做决定的机会。——且听风吟2001
【专家杨健老师有话说】
我考察过欧美的幼儿园,那里是一定分男女厕所的;幼儿园的许多活动也注意到性别上的差异。这就是“性别角色确认”,即男宝宝就是男宝宝,女宝宝就是女宝宝,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今后出现类似“性倒错”等心理障碍。
我们在幼儿园游戏中观察到两种现象:一、宝宝们在集体游戏中表现出对同性游戏伙伴的偏爱,即男宝宝较喜欢与男宝宝一起行动、游戏;二、男宝宝在游戏中会占用更大的物理空间,或更多喜欢在室外进行,他们更容易出现扭打、吵闹、推搡的行为。
所以以下这些状况需要爸妈重视:
1.如果您儿子周围的男宝宝都有玩具枪而他没有,他一定会找您要。如果您不给,他会把每一根棍子变成枪来使用。研究表明,宝宝不会因为玩打仗的游戏而更具有侵略性,他们只是为了乐趣,这种游戏大概不会比足球赛更具进攻性。所以,还是买个玩具枪吧。
2.尽管男宝宝很难安静下来,但却总能耐心坐下来研究一个机械装置,并习惯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且一边干活一边自言自语。所以为男宝宝买一些可拆装、可拼接的汽车、飞机、军舰之类玩具,再添上一些玩具式的工具,如螺旋刀、锤子之类,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3.有位家长反映他的儿子特别喜欢玩沙,每次一玩就是几个钟头,这正是因为玩沙符合男宝宝求变、求动、能够发挥想像的特征。我建议爸妈在阳台或院子里建一个沙坑,添上小铲子、罐子、漏斗之类的东西,这可是让宝宝乐此不疲的活动。
4.男宝宝的团体运动是展示男子汉全部意义的最佳体现,“官兵抓强盗”、“抢座位”、“抓特务”、“捉迷藏”以及球类运动,是男宝宝最爱的游戏。男宝宝们叫着、喊着、传递口令,与同伴配合“像男人一样”,可以多鼓励男宝宝参加这类活动,有助于他们找到自己的身份。
总之,无论对男宝宝还是女宝宝来说,从小确立他们的性别认同,是爸妈教养手册中不能忽视的大事。
相关知识
6个方法培养男子汉宝宝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个方法培养男子汉宝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友:我的宝宝,有着音乐的天赋,不过也许经常喜欢做我的“跟屁虫”,所以,我觉得他有些时候拘束,表现不出应能表现的能力。不过,最近他上幼儿园二个月来,进步很大,有些开始胆大起来,不过在生人面前,还是有点难为情,我想他是个男孩子,我一直在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想尽力培养他的的自信、勇敢的性格,男孩子长大后总的要独当一面,不是吗?你能给我好的建议吗?
茅于燕:从介绍看,你的孩子上幼儿园以后,进步很大,胆子也在起来,说明孩子有很好的可塑性,能接受环境的影响,我真为你高兴。
另外,你从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就关心他未来的性格,希望他是一个有自信心、勇敢的人,这种想法也很好。不过,讲一点题外话,女孩子也需要有这种自信心强、遇事勇敢的性格。
培养自信、勇敢的性格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1、给他提供自主做事的机会,不要事事都照你的做,即使他做得不十分好,也不要批评他,而要具体帮助他把事情做好,也不要等你替他做好。
2、鼓励他走出去,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他与人交往的能力。
3、多发挥父亲的作用。男人的性格比较豁达、开朗,孩子多和父亲在一起,接受他的言传身教,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4、和他讲关于有自信、勇敢、开朗等性格的小朋友的故事,或一同看有这种性格的小朋友的图画书,或电视节目,让他从这些地方听到或看到学习的榜样。
5、和老师联系,把你的想法和要求告诉她,希望她也多让孩子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即使有错或失败都不要紧,不严厉批评,而是热情帮助。另一方面,如果做得好,要大大表扬,以提高他的自信心和勇敢的性格。
6、家里的男性亲友带他玩,甚至带他外出,让受他“男子汉”的影响,培养他豁达、开朗、不斤斤计较、勇敢的好性格。
6个话题培养小小男子汉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个话题培养小小男子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一、性别意识
有人说如今的孩子早熟,才上幼儿园的小毛孩就知道讨好漂亮的女生,也有人说非也!五六岁的男孩还会吵着要同妈妈一起洗澡,其实这也许要怪到爸爸头上。中国人一直很忌讳说“性”这个字,现在开放了,又有点滥说的苗头。但无论怎样,对于男孩子而言,作为同性的爸爸应该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帮助他建立起正确的性别意识:不要让家人给他穿得花枝招展不伦不类;告诉宝宝他是男孩,应该站着尿尿、而且不要总是认为可以同妈妈一起洗澡;告诉他妈妈上完厕所以后自会出来,不用趴在门缝里监视她会否溜掉……每个孩子在一岁左右都有一段跟随期,他会象小鸡一样紧紧跟着母亲寸步不离,就算上厕所也不例外,此时爸爸应该出面阻止男孩的这种行为,先是找别的他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等孩子长大一点以后就可以告诉他“妈妈是女生,男生不可以和女生一起去洗手间,但你可以站在门口保护妈妈,不让坏人进来。”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强壮,一般也不会追问你“为什么男生不可以和女生一起上洗手间”这种有点难招架的问题。
帮助儿子建立性别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令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孩;第二点是让他认识到有些地方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是不一样的,这没有什么可好奇的;第三则是正确地行为指导,并限制孩子看少儿不宜的电视剧。
二、责任感
一直很欣赏一则乳品的广告:窗外电闪雷鸣,儿子独自呆在屋里有点害怕,他跑到妈妈的房间,明明是寻求保护,却还很认真地告诉妈妈“爸爸说他不在家,让我保护你!”这让人不免想到了男人的责任感要怎么从小培养。
孩子年幼,但爸爸不能因为年幼就纵容他的任性与推脱,相反在帮助他认识到自己是男孩之后,爸爸们第二步要做的是培养男孩的责任感。就象前面所提到的,你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将孩子不便与母亲呆在一起的时候说成是“妈妈在里面做某事,不能给别人看见,宝宝在门外站岗,保护妈妈好吗?”你还可以告诉他“你是男生,在生理上将来你注定要比女生强壮,所以你应该保护女生,谦让女生。就象爸爸保护妈妈一样。”当然,这些话最好不要当着太太的面讲,否则她也许不肯承认自己是“被保护”的哦。
此外,你还可以试着在晚归的日子或是出差的时候对儿子说“爸爸今天晚回来,你要照顾好妈妈,保护好妈妈!”这非但能减少太太一个人带孩子时他顽皮捣蛋的概率,更能给幼儿的心灵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令他觉得责任重大,自豪无比。而你的太太虽然不肯承认自己受你的保护,但一定会对小男子汉提出的“保护请求”欣然接受的。
责任感的培养还包括让孩子对自己行为的一切后果负责,让他言出必行等等。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爸爸一般喜欢用粗放式管理的方式,这也就决定了他们能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容忍孩子受到一点小小的挫折与教训,只要后继的言语到位,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有别于母亲的教育方式。
三、勇敢
也许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家长们总担心孩子会受到这样那样的伤害,这种焦虑必然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自由,久而久之,我们便发现如今的男孩子脂粉味越来越浓,胆子越来越小,阳刚之气越来越少。如果爸爸们能多多关注男孩子勇敢精神的培养,情况也许会好很多。
比如去翻斗乐玩耍时不要象妈妈一样唠里唠叨、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还要说上一万遍“当心!”。爸爸们大可发挥自己反应敏捷、力大过人的特点,尽可能采用放开的方式让孩子尽情玩耍,要相信大部分儿童游戏场所的设施都是足够安全合理的,而自己的能力也足以应对远距离保护时发生万一的可能。想想吧,我们小时候在儿童乐园里玩得不亦乐乎时是多么地酣畅淋漓啊,在成人看来又何尝没有那惊心动魄的危险动作呢?太过的保护只会抑制人体本能应急机制的反应。
又比如不要用想象出来的恐怖来恫吓孩子,帮助他克服怕黑的心理,对孩子勇敢的尝试加以鼓励,这些都是爸爸们应该做的。
四、远离暴力
男孩子的父母对于一件事始终有所忧虑,如果孩子表现出了足够的勇敢之后就开始担心他会变得喜欢使用暴力。其实只要正确地引导,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且在这方面爸爸可是责任重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爸爸是男孩子在性格养成方面的第一任偶像,无论他对你是崇拜也好,反抗也罢,儿子长大后的性格取向或多或少都深受爸爸的影响。
所以为了让儿子远离暴力,爸爸自己本身首先要做到从不使用暴力,不要向孩子灌输什么“以暴制暴”的观念,在这方面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传。其次要让孩子认识到暴力不是勇敢,你要告诉孩子爸爸不用暴力手段反击某人并不是因为怯懦,而是因为暴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让孩子预见使用暴力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你可以让孩子想象,今天你因为被小朋友打了一下,明天就一定要爸爸去帮你打还他,那么后天呢?第三,你应该告诉孩子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男孩子一般很不喜欢使用“告诉老师”这类有点女性化的方式,那么你可以教孩子一些“男人之间的方式”,比如用眼神来瞪住对方,或者用正义的言语来说服对方等等,要让孩子信服只有采用文明的手段才能让矛盾真正得到完美的解决。
五、方位感
很多人知道,男人的方位感天生就比女人强得多,所以为了让你的儿子不辜负这种天生的优势,为了他从小就不会走失、迷路,为了他长大以后能带领妻儿不走错路,你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培养他的方向感。
在他很小的时候你就可以带着他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培养儿子对天文的兴趣;等他会走路了,你可以装出迷路的样子让宝贝儿子牵着你回家;更大一点还可以教他看地图、熟悉地球仪。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错,你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阳台上纳凉的时候,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去游山玩水的时候,都可以教儿子辨认东西南北,不是那种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才能分清的方式,而是靠太阳、靠星星、靠植物的朝向,必要时也可以依靠指南针等工具……这些通常令女人们“头大”的东西,在你们爷儿俩的眼中一定是其乐无穷的,不经意间还暗合了教育的真谛。
六、足球
不是有句很经典的话嘛,叫“足球,让女人走开!”虽然咱国家女子足球队远比男队令国人长脸得多,但大多数父母还是不舍得自己的宝贝闺女去练足球的。而男孩就不同啦,玩球是天经地义,看球是义不容辞。女人纵然号称自己喜欢足球,多半也只是个“伪球迷”,一旦她所迷恋的球星退役,便对绿茵场了无兴趣。而男人不同,他把足球看成了一次战争、一次搏杀,他喜欢研究战略战术,欣赏球技而不是球星,天性中好斗的成分决定了男人是天生的球迷,所以从你的儿子出生起,你就算是有了个“球伴”了。
不用再担心深夜起来看球会被太太罗嗦,不用再为了抢电视遥控权而费劲心机,甚至那一大堆体育报刊也因为利用率陡增了100%,而显得平白沾了一份便宜。培养出一个小球迷,你们家关于这方面的投票结果就永远定格在了2:1,更何况这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儿子是雄性动物,他是天生的球迷。
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矫正
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矫正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或教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而大伤脑筋。在此我结合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与我自己的经验做一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
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自信的孩子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在今后生活与学习中也定当自立自强。而家长包办代替一切的孩子反而会缺乏自信也很少能够自立,这样的孩子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比如不打人、不说脏话,与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并帮助他人等。在当今社会如果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拥有了成功的钥匙。
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的: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常听说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整日疲于奔命却又总是不了了之。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依兴趣选择一到两件喜爱的技能坚持学习,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技能经过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就,也并不需要“以文补武”或“以武补文”,因为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有益于注意力的集中,而这一习惯会自然向其他技能学习领域转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了以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孩子哪个不爱?又怎会不成功呢?
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八字原则
1.以身作则
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或者说教师如果打骂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友,孩子身边的成人自私就不会有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作为家长和教师,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则示范表现好的行为,孩子学会不良行为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现不良行为矫正起来也较为容易。
2.赞扬为主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调皮好动,做什么都不专心,让他学书法养养性子”,有的说:“我的孩子胆小怕羞,让他学武术锻炼胆量”。文艺武艺是各有长处,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特征,或外向好动或内向羞涩,气质同时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并且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也是一个人的缺点。因此家长与教师不应逆水行舟,正确办法是发现孩子所擅长的、所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多表扬多鼓励孩子的些许进步,逐渐引导孩子发挥长项纠正短项。试想哪个孩子不喜欢被夸,他有了自信才有胆量尝试他原先不擅长的。
比如对好动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宝宝表演得真好,妈妈再讲个新故事你来表演”,他会不会安静坐下听故事呢?对好静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宝宝画画都这么棒,跳个舞肯定也很棒”,在鼓励下他如果开始跳舞,家长更应立即称赞。和开始举例的那些隐含贬义的用语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效果?试试就知道了。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孩子的每一点小小进步都需要及时地、大张旗鼓地称赞,使他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已是第二代,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宝宝,养育者又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孩子有所溺爱和娇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但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孩子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正确的矫正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对待第一次
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某种不良行为的第一次出现而没有认真对待。我的孩子在一岁半左右,上街第一次哭着要买糖,第一次打小朋友或拿别人东西,我都非常严肃地先告诉他这样不对,同时给予小小惩戒,比如让他独自站在一边或大家不理睬他一段时间。然后抱着他再次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一次就被及时责罚,即使以后二次出现,稍作劝阻孩子就听从了,出现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不会再出现。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总抱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的态度,错过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导致以后的矫正确实困难重重。下面再介绍几个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孩子不良行为的矫正。
2.及时惩罚
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施以惩罚,千万不要采用有些家长的口头威胁“等你爸(或其他人)回来收拾你”。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更不能顾及将来的可能结果。相信家长一定经常发现此年龄段的孩子哭的同时转眼就笑,更不用说一个漫长白天之后他怎能记得爸爸(或其他人)回家批评他的原因,而且家长自己往往也已经忘记了应该责罚孩子。及时惩罚孩子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被责罚的,他也才明白应该改正什么错误?
3.冷处理
心理学上又称“爱的剥夺”。比如孩子有骂人现象,一旦他脏话出口就应采取罚站并不许周围人理睬他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单独处于房间的角落,使他更深刻地体验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独难受滋味,当然之前先告诉他为什么罚他。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不了解合适的冷处理的时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应该是年龄几岁就罚几分钟,比如孩子三岁就应只罚站三分钟并在此期间周围人不理睬他的任何举动。这样既让他认识到为什么被罚与体验孤独的滋味,又没有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会问:“孩子哭着往我怀里扑不认罚怎么办?”,很好办,家长在告诉他为什么之后,只要闭起眼睛不理他,到应该的时间,效果是一样的。粗暴的打骂反而可能使孩子也具有暴力倾向,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4.教给孩子合适的行为标准
大多数家长认为责罚过孩子就完事了,其实并非如此。孩子的行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矫正的极有效的方法是,责罚之后教给孩子合适的满足自己欲望的方法。比如孩子拿其他小朋友或幼儿园的玩具回家,不用说那些不予处理的家长会给孩子带来多么不好的影响,很多家长也是简单批评一句“不能拿别人东西”。这种情况下责罚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明天把它还回去。你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经过别人同意,玩一会以后要还给人家。”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才不会再出现错误的行为。
5.抓住重点,持之以恒
这是非常重要并不能忽视的。听过家长如此抱怨吗?“才批评过你,又忘了,没长记性啊!”这样说倒的确是歪打正着。事过就忘,哭过就笑正是学前儿童的特点。况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行为的形成非一日之果,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矫正。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应先针对最不能忍受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反复责罚以使这种行为彻底消失。不应该一会为孩子骂人、一会为孩子不写作业而不停地批评他,孩子会无所适从的。
如何在家进行早教活动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在家进行早教活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在家进行早教活动是为了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运动能力。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家进行的早教活动,帮助宝宝成长。
1. 刺激感官发展
为了帮助婴幼儿发展感官,可以进行一系列刺激感官的活动。比如,观察鲜花的颜色和形状,听音乐或发出声音的玩具,品尝不同口味的食物,触摸丰富质地的材料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婴幼儿发展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
2.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早期的语言学习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和婴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语言基础。可以给他们讲故事、唱儿歌、引导他们模仿声音和表情,以及使用丰富的词汇描述事物。可以利用图书、音频和视频资源等,为婴幼儿提供更多语言学习的机会。
3. 开展认知活动
早期认知发展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刺激性的玩具和材料,让婴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和触摸,发展他们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可以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找隐藏物品、拼图、形状分辨等,帮助他们发展空间、数量和形状等认知技能。
4. 鼓励社交互动
与家人和同伴的社交互动对儿童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和婴幼儿进行眼神交流、表情互动、共同游戏等方式,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组织儿童互动活动,如组队玩游戏、参加儿童乐园等,让儿童有机会与其他儿童互动。
5. 提供适合年龄段的运动活动
运动和身体发展对儿童非常重要。在家可以进行适合婴幼儿的运动活动,如躺着摇铃、爬行、翻滚、站立和行走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健康发展。
亲子早教网小编认为,在家进行早教活动时,应注重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语言环境、认知活动、社交互动和适合的运动。这些活动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积极愉快的方式进行,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并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以促进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