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直击

约好了去商场时只买一件玩具,结果还要第二件第三件,没完没了,不满足就哭闹耍赖。

布奇专家解读

小孩子是不是就可以说话不算话?当然不是。当孩子记忆力的发展不断进步,在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之后,他们还能记得之前说过的话;当孩子认知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懂得规则的意义的时候,家长们就可以开始在生活中和孩子有所约定,让孩子从小就对遵守约定有所感受。

遵守约定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3-4岁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虽然有限,但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与孩子一起制定约定,并督促彼此都遵守。当然,孩子免不了有违反约定的时候。这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了解约定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布奇专家支招

1.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孩子的模仿。所以,当我们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时,首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在生活中,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以为随口说出去的话孩子可能和自己一样没有当真。

2.说到做到。

要想孩子遵守约定,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诺言。诺言就是答应别人的事情。当一个人向别人承诺的时候,他就应该将这个诺言执行到底。如果事先和孩子有所约定,就要帮助孩子遵守,说到做到。如果孩子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可以提醒他:“宝宝,咱们刚才约好了,再玩5分钟就回家,对不对?”。同时,家长的态度也要从始至终一致,这样孩子才会懂得说到做到的意义。

3.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一个可以遵守约定的人,需要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实践诺言。平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吃饭,自己洗手,自己上厕所等等。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了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4.及时鼓励。

当孩子遵守了自己的约定,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原则上是精神鼓励优于物质鼓励。这些奖励都会是孩子日后遵守约定的动力。

《说到做到,我真棒》故事里的阿迪,因为太喜欢布奇的小火车,想违反约定,不还给布奇。这样布奇就不高兴,不愿意和阿迪一起玩啦。阿迪认识到只有遵守约定,才会拥有快乐的伙伴关系,从而更加珍视约定的重要性。读完故事的小朋友,也会跟阿迪一起学会:遵守约定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相关知识

孩子叛逆不乖怎么办该怎么办


随着孩子们长大,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情绪,变得有些叛逆了起来。那么问题来了,孩子叛逆不乖怎么办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不少家长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宝宝乖乖的,能听大人的话,但宝宝毕竟是个有自己想法的小不点,哪怕他小,哪怕不懂事,也总是会坚持己见。

所以在家长看来,孩子是不乖的叛逆的,那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也不要着急,可以从以下三点切入。

第一点,父母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面对孩子的叛逆,父母首先想到的是,这是孩子的问题。但实际上,父母可能是孩子不顺从的根源,是父母的行为强化了孩子的叛逆,所以如果想要改变孩子不顺从的现状,父母首先要担起责任来,修正自己的行为。

比如,态度上的问题:忽视孩子的感受,他明确表达不喜欢,还让他接受;轻视孩子的需求,认为孩子的需求是无理取闹,而不是认真聆听需求背后的原因。

此外,还有语言上的问题:用粗暴的语气对孩子说话甚至大喊大骂,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嘲讽孩子的弱点,引发孩子羞愧、内疚、自责的心理感受。

父母要反思自己是否存在这样的行为,如果有就要及时停止,并积极改正。

父母身体力行,改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还怕孩子模仿学习的不够快吗?

第二点,父母要尝试用理解的角度看问题。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心智和情绪上都很不成熟,所以父母在能力上是高于孩子的,与其要求孩子超越局限的去理解父母,不如父母低下心来先去理解孩子。

怎么理解孩子,孩子的心事并不难理解,只要成年人能认真聆听就可以。

首先要传达出你认真的态度,让孩子相信,你是真的想听他的心声而不是敷衍,孩子感受到你的态度后,就会说真话。

其次要学会聆听,保持与孩子目光的接触,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不武断评价孩子的态度。

你需要向孩子传达出,我能够理解你的心事对你来说很重要,我能够理解你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

如果父母能用理解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所有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些苦衷。

第三点,父母要奉行在理解基础上的正向强化。如果父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就会认为孩子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指责。

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正向强化。孩子有时会有叛逆的行为,有时会有积极的行为,所以与其在叛逆的行为上纠缠不休,不断争斗,不如把精力放在表扬,激励积极的行为上。

而且,真诚而具体的口头表扬就很有效果的,孩子做对了一件事,你真诚的赞美他,他一定会很开心,并且会重复做积极的事,最终脱离叛逆的苦海,父母和孩子皆大欢喜。

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试着放下架子,尝试去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顺从行为后的苦衷,并帮助他们摆脱苦衷更加积极的行动,助他们快乐茁壮的成长。

孩子吃饭不乖怎么办


许多家长常会发现,一顿饭下来孩子没吃几口、吃饭时不专心,尽管爸妈们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威胁利诱,宝宝还是一口饭也不肯吞进嘴里,看在父母的眼中除了生气之外,更多了一些怜惜。

关乎“权利之争”的问题

家中的宝宝不肯在吃饭的时间里乖乖地吃饭,与父母本身的态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肚子饿了,便想吃饭”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饿了,就不会有不肯吃饭的问题,因此,宝宝“拒绝吃饭”的理由多数来自想与父母做“权利之争”。由于父母对孩子不肯吃饭的行为不了解及不放心,聪明的孩子们便会抓住父母的弱点,以不吃饭的行为做为与父母交换条件的筹码,欧姿秀老师表示,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应该具有: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为能力,如此才能正确的因应孩子不肯乖乖吃饭的问题。

父母应该避免的态度

父母除了不要让孩子察觉自己对他不肯吃饭的行为产生担心及焦虑的心态之外,也应该避免出现以下的态度:

1、家中存放过多的零食:

如果孩子无时无刻都在吃零食,一到应该吃饭的时间,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饭,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2、放任孩子边吃边玩:

孩子边吃边玩的结果,便会延长吃饭的时间,等到下一顿吃饭的时刻到了,宝宝却因此而还不饿,当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来吃饭了。

3、不愉快地吃饭时刻:

许多的职业父母在自己赶着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时候,便会不自觉地要求宝宝吃快一点,如此便会使孩子对“吃饭”这件事产生不愉快的经验,因而排斥吃饭。

4、以利诱的方式对待:

父母如果以利诱的方式叫孩子吃饭,久而久之,便会让孩子以“吃饭”这件事当作交换条件,造成孩子成就的价值观。

让孩子喜欢吃饭的秘诀

1、大人本身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正常,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时吃饭习惯。

2、固定的开饭时刻

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3、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虽然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却不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进孩子的食欲

孩子肚子不饿当然吃不下饭,若父母只一味地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试着促进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动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饿了,自然不会抗拒吃饭。

5、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

孩子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替孩子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与孩子一起选购更能达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变化

在饮食均衡的条件下,父母可以多种类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单纯的米饭、面条。例如:有时以马铃薯当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拥有一顿既营养又丰盛的餐点。

7、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

例如:上市场买菜、帮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询问孩子的意见,请孩子协助您一起做饭,孩子不但能有参与感,同时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样步骤,进而更喜爱吃饭这件事。

8、为吃饭增添趣味性

在喂孩子吃饭时,加入一些轻松、活泼的语气,让吃饭不再只是吃饭而已,将吃饭时刻与方式变成有趣的事情。

采访撰文\余静雯

孩子不尊重保姆怎么办


孩子不尊重保姆,表现在对保姆傲慢无礼,不愿意听保姆的话,对保姆说话没有分寸等等,这种现象在当今孩子们中已屡见不鲜。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父母言行不妥,举止欠佳。这样的父母本身对保姆不够尊重,认为保姆是花钱雇来伺候孩子和料理家务的,没有尊重的必要。父母的举止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2、父母的管束不严,教育不当。孩子不听保姆的话,不尊重保姆,和保姆无理取闹,蛮横顶撞,父母看到不批评,不教育,听之任之。这就无形中纵容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3、孩子自身的排斥心理。孩子认为保姆的到来就意味着家人的离去,产生一种恐惧感,不安全感,由此产生害怕、厌恶,不愿和保姆在一起的心理,于是胡搅蛮缠、大哭大闹,利用各种机会与保姆作对。

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去尊重保姆呢?

1、父母做出榜样,带头尊重善待保姆,以诚相见,把保姆当作家庭一员与其平等相处。如经常关心、帮助保姆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保姆共同配合,相互协调把孩子照顾好;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在时,他必须听从保姆的吩咐,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控制保姆,更不能让孩子养成有人侍奉,以我为主,为我服务的优越感。

2、教育孩子尊重保姆的劳动。父母要教育孩子了解保姆的辛苦,珍惜保姆的劳动,让孩子学会体贴、关心保姆,帮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拿毛巾、递东西等;教育孩子不随便弄脏衣服,弄乱房间。让保姆明白孩子的这种行为已超越了单纯的义务观念,其中包含着对保姆的尊敬。这样,孩子才能与保姆愉快相处,视她如自家人。时间一久,孩子自然会对保姆产生感情并逐渐地信任她,听她的话,服从她的管教。

3、指导孩子尊重保姆人格。家长要告诉孩子尊重保姆的道理,教给孩子文明礼貌的语言行动,及时表扬孩子尊重保姆的行为和文明礼貌的表现。要教育孩子听保姆讲话时要专心,对保姆说话时要有礼貌,服从保姆的正确管教。如果保姆有缺点,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和、批评,而应在孩子不在的情况下善意、诚恳地帮助和劝说。

4、要作保姆的坚强后盾。要听取保姆的各种合理化建议,支持保姆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交给保姆一定范围的权利并为其树立威信,允许保姆管教孩子,帮助保姆尽快熟悉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以便保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照顾并且和孩子融洽地相处,让孩子清楚父母和保姆的立场是一致的,关键时候要坚持原则,一抓到底。孩子若对保姆不礼貌,有意捉弄保姆,一定要严肃批评,让孩子向保姆道歉。

宝宝不欢迎客人,妈妈怎么办


网友问题:

小儿刚满两岁,最近只要家里一来客人,他就扁着嘴巴要哭,还会使劲拉着我衣角,不许我跟客人打招呼,甚至还要赶客人走,弄得我非常没面子,家里老人也怪我不好好管教,弄得孩子这么没礼貌。请问,我该怎么管教,让他对客人有礼貌一点?

专家支招:看完你的问题,我分明看到你家小儿的脑门上贴了个标签:“没礼貌,要管教”,如果我是他,我心里一定会很委屈,“你都不知道我不欢迎客人的原因,瞎贴什么标签呀?”

其实,宝宝到了两岁左右,都会出现一个害怕陌生人的时期,儿童心理学家称之为“陌生人焦虑”,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也开始意识到陌生人是有危险的,回避陌生人是一种心理本能,也是在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等他的认知能力再进一步发展,知道陌生人也有安全与危险之分,这个“陌生人焦虑期”就会自然过去。

妈妈当然希望宝宝礼貌待客,这样会显得自己教子有方,可问题是,对你来说,上门的是客人,对一个两岁宝宝来说,他压根就是陌生人,非要强迫宝宝彬彬有礼,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赶鸭子上架。

当然,让宝宝友好一点的办法不是没有,但要顺应宝宝心理发展的规律。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宝宝是通过察看妈妈脸色,来判断陌生人的危险程度的。

因此,在宝宝牵着你衣角的时候,你要带着微笑安慰他,告诉他这是哪里来的叔叔阿姨,不要强迫他打招呼,只要你自己对客人和蔼有礼,宝宝渐渐就会放下戒备,跟客人打成一片的。而随着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个问题会逐渐消弭于无形的,所以不要太放在心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