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事的秩序

孩子坐公交车,非要自己独立下车,当妈妈抱他下车时,他就一直哭闹,非要按照刚才的全部路线“重新来一遍”,孩子回到家依然在坚持自己内心的决定,这就是典型的“秩序敏感期”。可惜,妈妈并不理解,反而把孩子关到了阳台上。

2、走路的秩序

从超市出来,孩子走在前面,爸爸妈妈跟在后面,这也是一个“秩序”,当爸爸超越了这个位置,就破坏了孩子心中的“秩序”。孩子要求爸爸妈妈回到超越他的地方,重新走。这个时候,大人跟他反复讲道理是无济于事的,他有自己内心的心理驱动。

3、投币的秩序

因为以前投币的动作都是由孩子来完成的,现在换成妈妈,孩子仍然因为破坏了“秩序”而悲痛欲绝(如何矫正孩子的任性)。当然,他事先同意让妈妈投,事后又生气,是因为他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还不能把行为与结果联系起来。回到家后,他之所以不让妈妈做这、不让妈妈做那,其实都是对前面事件的情绪发泄。如果妈妈没有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那么,孩子必然会一直哭闹下去,孩子的情绪垃圾也会一直积攒下去!不懂孩子的心啊,结果,无助的妈妈又开始惩罚,强迫孩子听话,把孩子关到阳台,关了一个多小时,哎,可怜的孩子!

4、扔垃圾的秩序

“不顾垃圾桶脏,伸手把你扔进去的拿出来,重新扔到另一个里面……”这是多么典型的秩序敏感期的特征啊。实际上,孩子比成人更懂得遵守秩序,包括排队、爱护环境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利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会观念,而不是抱怨孩子多么任性、多么烦人。

5、位置的秩序

“平时他玩儿的东西放在了哪里就是哪里,都不让我和他爸爸动”,这是多么良好的秩序感啊,要知道有多少家长为了孩子乱放东西而烦恼?什么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在孩子的脑海里应该是固定的,我们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的秩序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一堆秩序敏感的事件,另外,这位妈妈还提到孩子不吃药和不输液的问题,我认为这也与孩子的“任性”没有什么关系,孩子的表现都是源于一定的内心需求。他为什么拒绝吃药?为什么要拒绝输液?因为他害怕!

这个时候,他需要的不是妈妈讲什么大道理,他也不想当什么男子汉,他更需要妈妈的安慰和倾听,而不是被迫接受。

另外,需要提醒妈妈们的是,像孩子普通感冒、咳嗽这样的问题,我不建议总是吃药,甚至输液。抗生素不是什么好东西!笑笑偶尔也会感冒、咳嗽,我们都是在家日常护理,喝红糖水,炖萝卜汤,让孩子的身体自然恢复,免疫力就会提高。当然,有特殊情况,还是要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

怎样矫正孩子的任性


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面对着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1.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2.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3.给孩子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4.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如何对待任性的孩子


“应该我先打秋千。”

“不,我要先打。”

“是我先来的呀。”

“不是,我才是先来的呢。”

两个人站在秋千的两旁,争吵个没完没了。两个人都坚决不让,两个人都打不上秋千。

这时,大人会马上开始劝架,并建议划拳决定。最后常以“不许任性”这句责备话而告终。父母对儿童这种以自己为中心的任性感到为难,苦恼不已。

儿童的心理分析:

您认为把这种情况不容分说地指责为任性好吗?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眼里,只看见这个秋千是“我的秋千”,因此听不进别的意见。经过一次吵架的亲身感受之后,他才开始意识到还有别人,别人的观点,别人的要求,等等。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听一听儿童之间的对话,他们都以自己的体验做单方面的发言,听不到他们互相之间的交谈,可以称之为“以自我为中心的语言”,这与任性、霸道不是一码事儿。

儿童们在电车上也满不在乎在大声讲话、吹牛,被车里的人听到了,父母觉得不好意思,儿童却毫不在意,什么都讲。这是以自我为中心,但这也是儿童之所以可爱的原因,这与强迫父母答应无理要求的任性是大相径庭的。

妈妈的高招:

儿童的“自我中心性”随着身体的发育到上小学中年级时开始消退,并随着朋友关系的增多而转向社会性发展。我们还是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幼儿或低年级同学的自我中心性为好。宁可把它看成是逗乐的对象,而不要把它当成是斥责的对象。

当然,也有必要让孩子懂得,还有其他小朋友的存在,还有别人的存在,但是对于幼儿或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是达不到完全满意的效果。只有多为他们创造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生活的机会,才可以帮助他学习人际关系。父母们要耐心地等待着他们慢慢成熟起来。

怎样对待任性的孩子


任性一般是指放任自己的性情,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任何约束。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例如,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面对着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一、强制休息片刻。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转移注意力。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一个轻柔的暗示。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四、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孩子任性谁之过?


父母过分娇宠

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的结果。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倍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

幼儿自制能力差

幼儿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父母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因而助长幼儿的任性行为。

隔代喂养

隔代喂养,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恒很调皮,经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每当这时,奶奶就会紧张地抱怨爷爷没把小孙子看紧点,摔着了不好向儿子儿媳交代。

父母缺乏耐心

父母缺乏耐心,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自动会“变”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