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即将开播,但第一季的一幕幕让人忍俊不禁又感人至深的画面还留存在不少人的脑海中。在欢笑和感动之余,节目中的五大育儿问题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教孩子正确对待输赢

场景:赶小猪比赛,林志颖的儿子Kimi求胜心切,但他的小猪却不给力。担心输掉比赛的Kimi开始情绪失控,摔绳子,大吵大闹。林志颖在幕后对此表示,平时经常给孩子灌输输赢观,这一事件值得反思。

专家解读: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适度让孩子感受输赢观念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把大人对输赢的虚荣心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要告诉孩子,有赢就会有输,输是永远无法避免的。即使是“常胜将军”,也一定品尝过不少失败的滋味。当孩子遭遇失败时,要告诉孩子尽力就是“赢”了,这样远比“努力一点,要不然会输”更具鼓励作用。春节快到了,带孩子走亲访友难免有人询问成绩。家长此时不要强迫孩子说出名次、分数,更不要因为孩子名次差让自己面子过不去就责备孩子。身教重于言传,家长陪孩子做游戏时可故意“输”给孩子,告诉他得第二名的感受,并告诉孩子:“第二名也不错。不过我要加油追上宝宝,争取第一。”

>>

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场景:初到条件恶劣的农村,田亮的女儿“森碟”田雨橙大哭起来。田亮起初不知所措,像唐僧一样讲大道理,却以失败告终。

专家解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差,应对他们大哭大闹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孩子哭闹、发脾气是发泄负面情绪的本能行为,但通常方法比较激烈,常会阻碍理性思考。家长应引导孩子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绪。

孩子哭闹时,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可以告诉孩子:“爸爸知道你不愿住在这里,别害怕,爸爸和你在一起。”让孩子感受到伤心时有人在陪着他。还可以用一个小游戏来帮孩子消气:在一张厚纸板上画各种生气时的脸孔,如横眉竖眼、喷火的鼻孔等,引导孩子生气时将脸谱摆在桌子上,既能缓和怒气,又能让别人了解自己现在的心情。

家长还要避免4种错误做法:

1.以暴制暴,如“再闹,就给我试试看”;

2.当孩子情绪的奴隶,如“不哭就给你买玩具”;

3.给孩子贴标签,如“爱哭鬼惹人厌”;

4.轻描淡写,如“别垂头丧气了,振作一点”。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场景:田雨橙在节目初期非常不独立,但随着节目推进,在几次离开了爸爸田亮独自完成任务后,田雨橙变成了独立的“女汉子”,帮妹妹提菜篮,帮Kimi抓羊。而Kimi这个离了爸爸就哭的孩子,在一次林志颖狠心离去后不哭不闹,独立性大大提高。

专家解读:许多孩子都是“独苗”,被许多长辈宠爱,导致独立性差,离开了父母不知道怎么办。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有机会来自己做决定,锻炼决策能力,体会自主选择的快乐。所以,无论父母怎样担心,也应该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

培养独立能力不能急功近利,而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有耐心。例如培养孩子独立吃饭,可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1岁半左右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饭后用餐巾擦嘴。教孩子学会求助也很重要。比如带孩子买东西,到商店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问售货员,得到答案后孩子会有成就感,更有勇气和动力独自做事情。

>>

教孩子做家务

场景:《爸爸去哪儿》里几乎每一顿饭都需要爸爸们想办法,在此过程中,宝宝们帮着爸爸做家务让人感到很温馨。尤其是张亮的儿子天天帮着烧火、择菜,被夸成“小暖男”。

专家解读:现实中大多数家庭里,家长常抱着“孩子还小不懂事”或“耽误学习”的心态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说过:“儿童对劳动从不厌倦。劳动使他成长,劳动让他更具活力。”美国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美国小学生每日劳动的时间为1.2小时,中国小学生每日劳动的时间为0.2小时;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高出20%。做家务能增强孩子的家庭归属感,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家长可依照孩子的身心发展程度让他学习做些游刃有余且有趣的事,比如让1岁左右的孩子拿拖鞋或递物品给大人,收集垃圾、把衣服、玩具放进篮子里等;让2岁的孩子擦桌子、洗自己用过的盘子,在限定的空间范围内扫地、擦地板等;让3岁的孩子将用好的毛巾、牙刷挂好、放整齐,清理自己吃完饭后的桌面等。

>>

教孩子讲礼貌

场景:第一期节目里,孩子们被要求去找菜。王岳伦的女儿王诗龄问候“爷爷好”,还贴心地说“您好好的”,让许多人心里暖暖的。但Kimi却闯进屋子大喊:“给我胡萝卜”,不仅没问好,还用命令式口吻。

专家解读:有礼貌的孩子人见人爱。家长要想让孩子获得讲礼貌这张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就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家长要以身作则,看望父母先问候。对于1~2岁的孩子,首先要教他见人先微笑。其次要多教孩子学说礼貌话,如接受帮助或礼物应说“谢谢”;需要帮助先说“请”;做错事情应说“对不起”。对于2~3岁的孩子,一要让宝宝“爱”上打招呼,自然地教会孩子问候“叔叔或阿姨好”,并及时肯定孩子。但切不可强迫害羞的孩子喊人,而应潜移默化。二要教孩子“闭嘴”,在家人或客人谈话时,提醒孩子注意倾听,不能插嘴。确实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许后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

延伸阅读

《爸爸去哪儿》亲子教育引共鸣 5位明星育儿观


随着芒果台《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热播,“怪力萝莉”田雨橙、“纯爷们”郭子睿、“管家婆”王诗龄等一干小朋友红透了半边天,从绰号就知道,这几位小朋友的个性大不相同,这跟明星爸爸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那么,这几位明星爸,在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值得借鉴的优点呢?

“男神”林志颖,因为其细心周到而被网友称之为“超级奶爸”。让女汉子王诗龄“垂涎不已”的小kimi,纯真礼貌天然萌,嗲嗲一声“爸比”,更是融化了众女汉子们那颗粗犷的心。

小编分析

若说“不老男神”有什么育儿秘籍,小编觉得主要有以下三招:

1、把陪伴孩子成长作为自己的梦想。在林志颖看来,一个好爸爸,不仅只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要教会孩子是非观念,陪伴孩子成长。

2、给予孩子正能量。不论是悲惨入驻老古屋,还是遭遇惊悚死蜘蛛,男神永远都笑眯眯,不抱怨不埋怨,从事情的积极方向入手,引导孩子看到事物好的方向。

3、尊重孩子。有细心的MM发现了,林GG在和kimi讲话的时候,总是蹲下身子,这样一种平等的态度,无形之中拉近了他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都说南方出佳人,北方出汉子。这话放到演员郭涛身上,绝对没错,出身陕西的他性格豪爽,大大咧咧,喜爱运动,绝对是个“纯爷们儿”。

他与孩子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随意平等,调侃孩子为“屁篓子”,孩子回敬他是“连IPAD都不知道的傻瓜”,嘻嘻哈哈间,父子默契十足又倍接“地气儿”。

在这种“爷们儿”式的教育下,小石头也男子气概十足,即便摔伤了胳膊,仍坚持参加节目。作为节目中年纪最大的小朋友,他处处表现出孩子王、大哥哥的风范。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毅然“暴走”,挑起寻找铁锅的重任。

小编分析

与酷劲的小石头相比,“奶油小生”与其成为鲜明对比。这也让男孩家长倍感压力。那么怎样摆脱“娘娘腔”爸妈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给他提供自主做事的机会,不要事事都照你的做,即使他做得不十分好,也不要批评他,而要具体帮助他把事情做好,也不要等你替他做好。

2、鼓励他走出去,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他与人交往的能力。

3、多发挥父亲的作用。男人的性格比较豁达、开朗,孩子多和父亲在一起,接受他的言传身教,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4、和他讲关于有自信、勇敢、开朗等性格的小朋友的故事,或一同看有这种性格的小朋友的图画书,或电视节目,让他从这些地方听到或看到学习的榜样。

5、和老师联系,把你的想法和要求告诉她,希望她也多让孩子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即使有错或失败都不要紧,不严厉批评,而是热情帮助。另一方面,如果做得好,要大大表扬,以提高他的自信心和勇敢的性格。

6、家里的男性亲友带他玩,甚至带他外出,让受他“男子汉”的影响,培养他豁达、开朗、不斤斤计较、勇敢的好性格。

曾做过厨师,还做过售货员,从幕后到幕前,超模张亮的转变,跨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但如他自己所言,走上模特之路,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这种顺其自然的处事态度,也被他运用到了教育儿子身上。他觉得天天“没有过人的表演天赋”、“就是特别淘气,爱玩,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所以“只要不是什么出格的东西,他喜欢的话就由得他去玩吧”,至于孩子将来走向什么路,也顺其自然就好。不过,小编看天天长腿细腰,走起猫步来有板有眼,不得不小小推测一下,这娃,将来绝对是做超模的料!

小编分析

该放手时就放手,时代呼唤“放手”教育,各位还在苦恼教育孩子的家长们,把握紧的”双手”松开一点,降低身价,多做“旁观者”、“顾问”、“啦啦队”,不要让爱心和热情成为孩子的羁绊。

从粘人的娇气小公主,变为三小时不停歇的“哭神”,最后化身为手提两大篮蔬菜的“怪力”萝莉。Cindy在节目中的大逆袭,让观众惊叹不已。不得不佩服田亮的“放手教育”,的确,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把她推出去”“让她自己去经历风雨”,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不过,面对嚎啕大哭吵着要回家的Cindy,一向崇尚讲道理的温情爸爸田亮,也显得那么手足无措,看起来十分无奈。到了艰苦的农村环境,讲道理的教育方式就把田亮逼成了“唐僧附体”。看来,奥运冠军也还要多向林GG们请教下哄娃高招才行!

小编分析闹

很多观众看后纷纷表示小雨橙好萌好可爱,但也有观众表示担忧,自己家的宝宝每天就经常哭闹不停,这长大可怎么办啊?

有些宝宝只是想要父母抱,不抱就哭,这种情况就需要父母从小为其纠正。如果宝宝已经形成了这种哭闹的状态,父母就要狠下心,任其哭上几分钟,宝宝哭闹时觉得即使这样也改变不了什么,逐渐也就不哭了。家长不要担心宝宝大哭会给身体带来伤害,相反适度的哭泣对肺部发育也是一种有益的锻炼。

作为一个独立性不错的女汉子,Angela胃口好,吃嘛嘛香,面对害羞的kimi哥哥也敢于主动出击,一吻定情。被观众赞为“情商最高”的Angela,如此成功吸睛,自然离不开老爸的充分信任哦!

王爸爸对女儿的信任,在孩子们去村里要粮的时候,表现得最为突出。当其他爸爸都还在担心不已的时候,只有王爸爸非常淡定说道“我觉得ok”。的确,“王诗龄还是挺独立的”,相信在日常生活中,爸爸也很信任女儿,所以小小的Angela,才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提升自己的独立性。

不过,小编觉得,“不食人间烟火”、关键时刻掉链子的王导,您还是需要学习下怎么给女儿梳头发才行!

小编分析

若你的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你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在进行孩子的独立性培养,首先要要做到:

1、给予充分的活动自由

2、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3、循序渐进,不随便批评

看完了上面的分析,你是不是觉得这五位明星爸爸,在教育孩子时各有所长呢?赶紧来偷下师,让这些好方法都到你的碗里来吧!

五大因素影响宝宝爬行


俗话说“七坐八爬”,可见我们早已注意到坐和爬是宝宝发育的重要里程碑。父母一般都会格外重视“爬行”,因为这是宝宝动作发展的一大步,所以在宝宝学爬之后,就特别留意整体居家环境的安全。

然而,偶尔也会发现宝宝跳过爬行阶段、直接尝试站立走路的情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对宝宝日后的动作发展或身体发育有影响吗?

5大因素影响爬行

爬行属于人体控制运动的本能发展,当宝宝的脑部发育到达一定程度,周边神经系统连结也达到阶段性需要,脑神经及肌肉协调都足够成熟,又没有外力限制的时候,宝宝自然就开始学爬行。

而影响宝宝爬行的因素大致可以分成内、外两个方面。

3大内在因素

神经细胞功能正常

1、如果脑细胞出现缺损,例如脑性麻痹,或者肌肉张力有异常,例如唐氏症,那么宝宝要正常爬行就比较困难。

2、当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动作协调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在相互合作下才能出现爬行。

3、如果是活泼好动的宝宝,学习爬行走路的意愿就比较强烈。而较胖的宝宝可能因为身体的负担太重,所以显得有些裹足不前。

2大内在因素

环境

即使宝宝准备好了要爬,但是照顾者经常给予活动空间的限制,例如经常坐学步车、被抱着或背着等,因此宝宝体验爬行的乐趣就被剥夺啦。

教养

指的是父母亲或照顾者的观念,因为有些人认为人类是行走的动物,“爬”只是一个过程,略过爬行之后还是会走路。而有些父母则认为爬行非常重要,所以会鼓励、诱导宝宝去爬行。

宝宝爬行2大疑问

Question1略过爬行正常吗?

的确有少数宝宝几乎完全没有爬行就学会走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医学研究可以证明,不爬的宝宝会对日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只要以后的发展(例如走路)都正常,父母就无需担忧。

Question2多爬有积极作用吗?

宝宝爬行最好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自然发展,至于传说中的“多爬或者多抬头会帮助脑部发育”,其实并没有科学根据。

宝宝爬行3要点

时间

6-7个月可说是预备期,有些宝宝会先翻身,然后开始出现爬行动作,通常在7~10个月时开始爬行。如果宝宝到了1岁还没有爬行迹象出现,就应求助于小儿脑神经医师,以确认是否出现发展迟缓等问题。

方式

宝宝爬行的方式因人而异,对此不必太在意。刚开始爬行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后退、横行、单手爬、双手爬等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奇怪的姿势,此时不需要刻意矫正,只要最后能成熟进步到双手前进爬行即可。

Creeping:蠕动、缓慢前进、贴地式匍伏前进,或者以单手或双手往前挺身移动,也就是躯干接触地面,两下肢伸展在后的爬行方式。

Crawling:双手双脚触地爬行,或将躯干高抬的爬行动作,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爬行方式。

安全

会爬行之后,代表宝宝的活动空间变大了,父母及照顾者要高度注意居家环境的安全。除了保证爬行空间的清洁之外,油漆、碎屑以及其他容易误食呛伤的小东西最好都要远离宝宝!

不应有的东西:电线、插头、绳索、尖物,以及会让宝宝吞入嘴巴的东西都要小心提防。

不能去的地方:浴室和厨房的危险物品较多,一定要避免宝宝单独爬入。

警惕宝宝智力五大“杀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智力过人,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这些举措本无可厚非,遗憾的是他们忽视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智力“杀手”。你知道这些杀手是什么吗?

“杀手”之一:饮食不当

有些家长要求宝宝与大人“同吃”,疏忽了宝宝的特殊性,也可“株连”智力发育。例如味精,对成人是安全的,但对儿童有害。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易与锌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谷氨酸钠锌,造成宝宝缺锌而影响脑发育。再如素食,对成人很有利,可以防止多种“富贵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但儿童脑发育离不开脂肪,特别是一些特殊脂质(如22碳6烯酸等,又称脑黄金)只在肉类等荤食中最丰富,故给宝宝吃素将会降低其智力水平。

对策:尽量少吃味精和甜食,食谱结构力求平衡,荤素要搭配,鱼、禽等健脑食物适当安排。

“杀手”之二:乱逗宝宝

父母或亲朋好友为向宝宝示爱而逗其玩耍,本是情理之中,无可指责。但有的人逗法粗暴,就值得商榷了。如逗得婴儿大笑,甚至发生瞬间窒息,损伤大脑。再如高抛婴儿,由于婴儿头部较重,颈部肌肉软弱,高高抛起后易使宝宝头部震动。

对策:为了宝宝有一副好脑袋,谢绝一切不文明的逗玩方式。

“杀手”之三:肥胖

肥胖不仅易生病,而且扼杀智力。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其智商与后者相差悬殊,前者的视、听感觉与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

对策: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量,注重睡眠,多运动,减轻体重。

“杀手”之四:有害元素

有害金属元素是隐藏在生活中的智力“杀手”之一,尤以铅、铝危害为大。

研究证实,宝宝体内只要达到每10毫升血浆含铅5——15毫克的水平,即可造成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那么,铅是如何带入宝宝体内的呢?专家列举以下途径:幼儿舔食含铅颜料的玩具;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儿童食品;常给宝宝吃皮蛋、爆米花、罐装食品或饮料。

宝宝经常在公路边玩耍吸入汽车尾气;父母当着宝宝的面吸烟;室内煤气不佳等。在损伤智力方面,铝与铅实为“一丘之貉”,饮用明矾处理的自来水,食用铝制炊具烧煮的饭菜,常吃油条、面包、蛋糕、粉丝等含铝膨松剂的食物等容易遭受铝的侵害。

对策:断绝上述有害元素的侵入渠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或富含钙、铁及维生素c的食物,以减少铅、铝的吸收或促进侵入体内的有害金属及时排出。

“杀手”之五: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5%时,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直接受到抑制,而妨碍大脑发育,造成智商低下。

更糟糕的是我们经常要和它打交道;如普遍使用的管道煤气,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直接将废气排在室内;室内生煤炉取暖或做饭,一氧化碳也可达到有害浓度;家用煤气灶具、管道设备损坏未能及时修理,导致一氧化碳泄漏等。

对策:尽量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的来源,室内定期开窗换气,避免室内一氧化碳达到有害浓度。

预防宝宝磨牙的五大对策


宝宝天生聪明可爱,发育上与同龄儿童也无不同,但就是每晚睡觉时会发出“格格”的磨牙声,白天一切正常。爸爸说自己小时也有这毛病,这是遗传。他认为只要不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就用不着治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首先,磨牙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磨牙会使孩子的面部过度疲劳,吃饭、说话时会引起下颌关节和局部肌肉酸痛,张口时下颌关节还会发出响声,这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影响他的情绪。由于磨牙,使牙釉质受到损害,引起牙本质过敏,当遇到冷、热、酸、辣时就会发生牙痛。磨牙时咀嚼肌会不停地收缩,久而久之,咀嚼肌增粗,下端变大,孩子的脸型发生变化,影响了美容。因此,父母要及早带孩子就医,找出导致孩子磨牙的原因,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

孩子磨牙与遗传无关。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肠道寄生虫病孩子患有蛔虫病,由于蛔虫扰动使肠壁不断受到刺激,从而引起咀嚼肌的反射性收缩而出现磨牙。解决方法是每年秋天及时为孩子驱虫。两岁以下的小儿不应进行驱虫治疗。

消化功能紊乱孩子睡觉以前吃了太多的食物,增加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在睡觉时也会磨牙。

营养不均衡孩子过于挑食,会导致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引起晚上面部咀嚼肌的不自主收缩,就会造成磨牙。因此,父母在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不挑食,充分摄取各种营养。必要时带孩子到医院做微量元素测定,根据测定补充相应的营养素。无条件时不妨先让孩子服两周21金维他,也许能奏效。

精神紧张白天受到父母或是老师的训斥,或是睡前过于激动,而使大脑管理咀嚼肌的部分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睡着后不断地做咀嚼动作。因此,父母尽量不要给孩子压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在孩子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不看过于激烈或恐怖的电视。磨牙历害时,睡前也可以让孩服用适量的安定药,如安定、鲁米那,也可选用镇静安神的中成药。

牙齿发育不良孩子换牙期间,如果因为营养不良,先天性个别牙齿缺失,上下牙接触时会发生咬牙合面不平,也是产生磨牙的原因。这时应请口腔科的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有牙齿咬牙合不良现象。如果有,需磨去牙齿的高点,并配制牙垫,晚上戴它可以减少磨牙,同时针对营养不良和佝楼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