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养成自己洗手的好习惯,除了引导之外,其实还需要设身处地的为宝宝做好“服务”:肥皂是否容易被宝宝够到?水龙头是否太高了?这些因素可能比你们的语言诱导更关键。下面看看美国人是如何教宝宝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的。

模仿大人的如厕程序

等你的宝宝长到能用便盆的时候,他也就能够模仿你上完厕所后怎么做了。让他看看你平常上厕所的程序,包括你是怎么洗手的。如果他看到你洗手了,他可能会开始觉得上完厕所是需要洗手的。如果他够不到洗手池,就让他站在凳子上,还要帮他用水和香皂洗手。

小奖励鼓励宝宝 提升宝宝信心

为了鼓励他洗手,你不妨给他一些奖励,比如小贴纸、小星星或一个拥抱。我觉得最好把洗手的奖励和用便盆的奖励分开来,这样如果他成功地用了便盆,却没有记得洗手,也算是完成了一件事情。为了让洗手更有趣,你可以指定特别的纸巾或毛巾,专门便后洗手用。过一段时间后,他就会在用完便盆后自觉洗手了。

由此及彼 养成勤于洗手爱干净的好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自己上厕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就要使用另一种方法了。告诉他一个要洗手的恰当理由,让他知道如果他摸了细菌后,再摸嘴巴,可能会生病(比如感冒)。虽然不需要把接触细菌说得太过火,让他紧张(你也不想让他不停地洗手),但要让他养成不管什么时候碰了不干净的东西(比如对着手打喷嚏或咳嗽、上厕所、在外面玩,以及碰了脏东西)后都要洗手的习惯。

家长何时何地都要做宝宝的表率

你还要教宝宝不管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朋友家,吃饭前都要洗手。你自己也一定要注意洗手,给他做好表率。(戴维-杰勒美国儿科医生)

编辑推荐:培养宝宝主动大小便

扩展阅读

如何让宝宝养成观察好习惯?


观察,是不是用眼睛看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要学会完整有效地观察事物,或许还需要用到宝贝的鼻子、耳朵、手甚至嘴巴,自然还包括宝贝的大脑。要让宝贝从小就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不仅仅是引导他去看就OK的事情,还需要更多别的。

生活场景描述

10个月的丁丁坐在小推车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一根头发丝。他立刻对这根头发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家伙用小手捏捏头发丝,然后将头发丝捏起放嘴里舔舔,拿出来,将其放在小推车面前的挡板上拍打几下……就这样,丁丁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一副乐在其中的摸样。在一边擦拭柜子的丁丁妈猛一回头,发现丁丁正往嘴里塞头发丝呢。丁丁妈赶紧掰开他的小嘴,将头发丝拽出来扔了。丁丁嘴里的头发丝被妈妈“抢”走了,立刻不高兴地哭闹起来,那摸样看起来十分伤心。妈妈十分困惑,一根小小的头发丝,他怎么就会喜欢到这种程度呢?

宝贝观察的习惯与生俱来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类似丁丁这样的行为随时都会发生在我们的宝贝身上。实际上,这就是宝贝观察习惯的萌芽。可以说,宝贝观察的习惯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养成了,下面这些常见的情景就是最好的说明:

*新生儿对人脸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清醒的时候,不管谁的脸凑近他,他都会好奇地看着这张脸。当妈妈的脸靠近宝贝时,他会显得更为痴迷而充满热情。

*随着宝贝的视觉发育成熟,他对周围越来越多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他正盯着某个东西“发呆”。

*当宝贝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之后,他会拿起他喜欢的某个玩具或者小手触及的其他物品,放在眼前翻过来掉过去地看,并时不时地将这个物品放进嘴里啃啃,在周围的物体上敲敲,或者将这个东西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扔,乐此不疲。

*宝贝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换了新的居住环境,他可能就会在夜间哭闹,变得比以往粘人等等。

*当身边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几个月的宝贝就会表现出一种紧张感,显得比较怕生。虽然每个宝贝的表现都不太一样,但是他们都能通过他的身体语言或者表情敏感地表达出一些信息,让成人意识到这个陌生人的来临搅乱了他内心的宁静。

所有这些都说明,宝贝对他视力所及的一切都十分敏感。可以说,观察是宝贝赖以生存的一个基本能力,它与生俱来,并不需要我们挖空心思去培养。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只是保护并且引导他更好地观察,帮助他保持观察的习惯而已。

宝贝观察事物的特别之处

与成人不同,宝贝观察事物会有他的一些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全方位地观看事物

物体的任何一个侧面对宝贝来说都是非常神奇的,因此,他会好奇地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一个物体。这就是为什么当他手里抓到一个玩具的时候,他常常会两只手不断地倒过来掉过去地看,相反并不急于以“正确的方式”去玩这个玩具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他的玩具,周围的其他物体,他逐渐整合出了他看到的每个物体的特性。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才能学会不管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都能一眼就看出,他眼前的这个物体究竟是什么。

2。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

除了用眼睛看之外,宝贝还有他更多观察事物的绝招。那就是调动其他感觉器官的积极性,从视力之外更好地感知事物。因为有这种需求,一旦他手里拿到某个东西,他就不会仅仅停留于去看这个物品了,他还可能会用小嘴去啃一啃,用鼻子闻闻,用小手拍拍,拿起这个物体在其他地方敲敲打打,把这个物体扔到地上等等,通过这种全方面地感知,宝贝才能更好地了解他接触到的每个物体。

3。对“垃圾”有特别的偏好

如同前面事例中的丁丁一样,几乎每个宝贝都对他视野内发现的一切有着浓厚的兴趣,连那些在我们看来根本就不值得他去探究的小东西,诸如头发丝、小线头、小碎纸片、一片偶尔飘过来的小树叶、一根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树枝、几粒细沙、一颗烟头……他一样好奇得不行。并且,令很多父母苦恼的是,越是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显眼的脏脏的东西,他们似乎越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的宝贝会在某个阶段着迷地收集类似烟头、花瓣、小石子、枯树枝一类的小东西,根本就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训导,固执地将这些东西纳入囊中,时不时摆出来痴迷地研究一番。而且,他们的双眼似乎格外锐利,常常是不经意间扫视一下就能准确地发现目标。

帮助宝贝保持观察习惯的策略

既然宝贝观察事物的习惯与生俱来,为什么越长大,他们对身边的很多事物就会变得越来越淡漠,显得越来越粗心,丧失了观察的良好习惯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打压了他们这种观察的热情,或者没有对宝贝观察的习惯进行科学的引导。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宝贝观察的好习惯呢?

1。尊重宝贝观察的心理需求

实际上,像小石子、枯树枝、沙粒、小线头一类的小东西都是天然的物品,不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特别的危害。相反,寻找这些小东西、玩弄这些小东西还是锻炼宝贝观察力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比如,当宝贝手里握着一个小石子的时候,他可以观察到这个石子不同侧面的形状,它的颜色,质地,粗糙度,它在不同光线背景下的反光,它掉落时在地面滚动的情形,掂在手里的重量等等,这诸多的特性都可以被宝贝轻易地观察到。因此,与其禁止宝贝接触这些东西,不如将他的小手清洗干净,尊重他发现收集这些东西的癖好,满足他的这种心理需求,这对他观察习惯的保持会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2。引导宝贝更为细致地观察

观察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除了尊重宝贝那些特殊的观察的需求之外,我们也可以引导他更为细致地去观察一些事物。如果宝贝喜欢捡拾小石子,我们就可以跟随他的这种兴趣,在外出的时候跟他一起去捡拾小石子:“嘿!看看,我捡到一圆圆的小石子呢!你能找到一个比我这颗还小的小石子吗?”当妈咪和宝贝双眼对视的时候,不妨来上一句:“哈,我看到你眼睛里有一妈咪呢!你看到妈咪眼睛里有什么吗?”转动一下身子,你眼睛里的投影也会跟着改变,于是,这项观察的活动就可以无限地拓展开了。

3。在变化中创造观察的机会

没有比看到有变化的事物更令宝贝兴奋的了。一根小线头或者头发丝,它可以在我们双手的作用下变出无数的形状和花样,永远都不会重样。因此,当宝贝手里捏着一根小线头时,难怪他会对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东西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了。如同宝贝玩线头或者头发丝的游戏一样,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组合起来,给某个事物施加一个作用力,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气候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观察……许许多多的可能造就了太多观察的机会。如果总是这样引导宝贝去观察,他观察的动力就不会消失,而他观察的习惯也会永久保持下去,自然也就不需要我们在他上学之后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你要细心点,要认真观察”之类的话了。

怎样让宝宝养成阅读的习惯


1、投其所好,让孩子主动读书。

有的家长习惯于把“识字”和“阅读”混为一谈,结果常会给孩子买来一堆识字卡片、古诗读本,等等,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读,能不能读懂。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阅读没有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爱阅读。因此,做家长的要顺应孩子的特点,选一些他喜欢、感兴趣、愿意去看的书,哪怕在家长看采,书的故事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了,但只要内容健康向上、画面清晰美观,孩子又喜欢读,就可以给孩子购买。

2、让孩子自由掌握阅读时间。

孩子的天性总是充满好奇、喜欢新鲜的事物,拿到书后,他们很可能—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觉得每本都很有意思。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地干涉,因为,这种表现是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的,只要孩子愿意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翻看,就说明他们已经走出了阅读的第一步,家长应该感到欣慰而不是动不动就横加阻止,非让他们把一本书从前到后看完。

3、帮助孩子找到阅读兴趣点。

5岁以下的孩子也许不一定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还不具备独立选择图书的能力。对此家长要仔细观察,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像案例中丁先生所做的那样,根据孩子平时的喜好来确定给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图书。而且孩子的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喜欢百科知识,明天也许又对童话故事非常狂热。所以家长在给孩子买书或读书时,要多问孩子:“你喜欢不喜欢这本书。”“为什么喜欢这本书。”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给孩子选择读物。

4、鼓励孩子多看不同类别书籍。

这一点的目的在于拓宽孩子的视野,令孩子觉得书本内容多姿多彩,才更容易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像漫画、推理、科幻等书籍都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因此都可以适当地让孩子读一读。如果家长担心让孩子自己选书会选到坏书,那就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地摊小贩处买书,而是要到大书店的儿童读物部买书,或是到图书馆里去借阅,那里的书都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

养成用眼好习惯 保护宝宝视力


随着电子产品的兴起,以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近视眼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宝宝在幼儿园就已经戴上眼镜了。眼睛和听力一样,一旦损伤了,就是不可逆的。因此一定要养成用眼的好习惯,保护好宝宝视力。

损害视力的十大原因

第1名:用电脑。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几乎都离不开电脑。有的人在使用电脑工作时,眼睛注视时间太长,过于关注,眼睛眨也不眨,这样眼睛容易干燥,时间长了会有异物感,流泪,甚至视物模糊。

第2名:看书写字。看书写字都是近距离的精细视觉完成的,主要依赖视觉锥体细胞。视觉细胞的过度疲劳会带来整个视觉系统的疲劳,眼肌、眼球等都会发生相应的病理性生理变化。

第3名:看电视。电视本身是闪烁的发光体,长时间看电视,容易产生疲劳。

第4名:环境因素。照明太亮或太暗、桌椅子高度不合适等,都会影响视力。

第5名:用眼卫生。包括过度疲劳、脏手擦眼、躺在床上看书等。

第6名:遗传。一般学龄前儿童的近视都属于遗传。

第7名:病变、药物。疾病可能影响视力,一些药物和病毒也会影响视力,另外,眼睛老化也会影响视力。

第8名:饮食习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视力的保障,常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很有好处,如胡萝卜、菠菜、韭菜、青椒、红心白薯等。

第9名:心理因素。过度紧张、抑郁都对视力有一定的影响。

第10名:意外伤害。头部或者眼睛受到意外撞击或伤害,也可能影响视力。

养成用眼好习惯保护视力

1.开灯睡觉影响宝宝视力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一个人睡会怕黑,喜欢整晚为孩子开着一盏灯,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开灯睡觉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光污染,会影响视力。

2.书桌高低影响孩子视力

因书桌不适导致视力下降的例子有很多。仅关注家具款式材质是不够的,家具高矮、组合方式等应符合人体生理的尺度及活动规律。

3.给宝宝看电视应适度

1岁以下的宝宝千万不能看电视,而1~3岁的宝宝尽量少看电视,每天顶多两次,每次看电视的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

4.iPad当早教机伤眼睛

不少潮妈潮爸热衷于用iPad来早教。用iPad做早教机并非不可,但一定要适度,否则教育的目的没达到,反倒损伤了宝宝的智力和视力。

5.春季踏青放风筝防近视

如果想调节眼肌,预防近视形成,首选项目是放风筝。并不是说放风筝有针对性疗效,这种户外活动能帮助孩子们尽量多望高处远处。

5首儿歌,养成健康好习惯


1、吃饭不挑剔

小羊爱吃草,

小鸡爱吃米,

小兔爱吃菜,

小猫爱吃鱼。

我是好孩子,

吃饭不挑剔。

2、饭前洗手歌

饭前洗洗手,

饭后漱漱口,

养成好习惯,

健康到白头。

3、做早操

早上空气真正好,

我们都来做早操。

伸伸臂,弯弯腰,

踢踢腿,蹦蹦跳,

天天锻炼身体好。

4、剪指甲

小剪刀,喀嚓嚓,

大家都来剪指甲,

指甲长了藏病菌,

咱们坚决消灭它。

5、好好睡觉

风不吹,浪不高,

小小船儿轻轻摇,

小宝宝啊要睡觉。

风不吹,树不摇,

小鸟不飞也不叫,

小宝宝啊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

蓝色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好好睡一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