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对于小孩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到了2岁左右,你会发现孩子很容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抢”的行为,这对他们来说更多是游戏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争抢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受欺负,其实正是在这样的行为中,孩子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交往模式,最终获得更多的社会交往技巧,并因此变得更富有团队观念。

正反案例大PK

乐观派:“被欺负没关系”

“吃亏是福嘛。孩子被欺负了,我一般只会事后帮他做思想工作,不会出手相助的。”网友“心路历程”说,“大人帮小孩子,大人很没有形象可言。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家长宝妈。她认为,以成人的强势来帮助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有依赖性,从而把大人当做危险的保护伞。

“小时候,我也欺负过别人,也被别人欺负过。算是扯平了!哈哈”某爸爸说,他对孩子之间的打闹一事,看得很平常。以前自己还小的时候经常与玩伴的打闹,现在反而觉得某些小孩太“安分”。

忧心派:见不得孩子吃“眼前亏”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家长持完全相反观点。“我的儿子也3岁,很乖。别人要是打他,他就白挨打了,我能不帮吗!”玲玲家长说。

“如果是平白无故地欺负,我肯定受不了。孩子老是受同龄人欺负,也会有心理阴影的。”家长吴小姐认为,不能让孩子吃“眼前亏”。这种情况下,她会适当地责骂一下欺负人的小孩,让他知道错的同时也能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安慰。

专家观点:

1、经历争抢才会懂得分享

现代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大人们有点过分“宝贝”家中的小孩,这样小孩很容易形成随心所欲的“自我中心”心理定势。“你吃吧,妈妈不吃”家长一味地为孩子着想,主动给孩子最好的,使得孩子非常缺乏分享和争抢的机会。

正是因为没有争抢的经历,孩子便难以形成分享的意识。没有捍卫过自己所有权的经历,也就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受。只有拥有争抢和分享体验,孩子才能逐渐体会到坚持和放弃,遗憾和满足,才能积累到自主自决的经验。

2、获得认知、解决问题的机会

有时候孩子之间因为一个玩具出现争抢行为,一旁的家长总是很及时地劝阻:“宝宝乖,让对方先玩”另一方的家长回应“宝宝快说谢谢”孩子之间的矛盾就被双方父母解决了。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自行解决,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不懂得自己处理。

争抢、推搡作为孩子游戏中的一部分,在与其他小朋友不断地交往接触中,他会慢慢地获得认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主动地不断调整自己和他人的交往模式,最终找到适合的方式融入小团体生活。缺乏争抢经验,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教育缺失。

给家长的两个建议:

1、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平时若带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家长不妨站在不远处关注孩子的行为,确保他的活动安全。如果孩子在玩耍中,使用一些危险物品进行打斗,或是可能做出伤害行为时,家长就应立即出面制止。

如果只是一些小争执或者推搡,不存在危险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静观其变”,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去应对、解决。

2、争抢游戏的角色扮演

除了和小朋友之间的争抢,家长还可以主动在家里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家长在这个“抢东西”的游戏中,家长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小编认为,家长不妨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来扮演不同的角色。

孩子性格不同,对待方式也不同

面对柔弱孩子,家长演弱者

如果你家宝宝比较内向,在幼儿园玩玩具经常是“被抢”的一方,那么家长在游戏中则应扮演弱势一方,让孩子在争抢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在争抢到手的成就感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要注意的是,家长并不是一味地让孩子“赢”,最好是偶然强势一下赢他几次,让孩子能够明白争抢东西的较量过程中,可能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孩子在输赢的过程中增强抗挫折能力,那么即使在真实生活场景中遇到情况,也能不屈不饶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并坦然地接受失败的斗争结果。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面对强横孩子,家长演强者

面对自己强横、外向的孩子,家长就应该要转换角色了。家长不妨多扮演一下强势伙伴的角色,让孩子多输几次,这不仅有助于打消他的“嚣张气焰”,而且能让他体验到被抢的滋味,从而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被抢人”的感受。家长也要适当地让他们赢几次,有助于维持他的心理平衡,不然其他小朋友就很容易“遭殃”,要承受强势宝宝的怨气了。

争抢行为是每个孩子的必经阶段,家长要持积极的态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家长在争抢游戏的过程中如果角色扮演得好,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也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相关阅读

为什么宝宝爱争抢东西


小宝宝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有了占有的意识,尤其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从来都不乐意让别人动,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爱抢东西背后所存在的玄机吧,做为家长应该在其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宝宝爱上抢东西

“妈妈,你跟我抢书。”

“妈妈,你跟我抢饼饼”

“妈妈,你跟我抢衣服”

……

两岁以后,宝宝似乎越来越热衷这样的游戏,有时候让妈妈抢的是实物,有时候则是虚拟的动作。比如,宝宝把两只小手指捏在一起,告诉妈妈,那就是需要抢的“饼饼”……

面对宝宝的这些请求,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很傻很无聊而不去配合。但是,如果你加以配合,你就会发现:小家伙很认真地对待!就像真正遇到“强盗”一样,时而躲躲闪闪地护着,时而认真地抓住东西跟你“拉锯”。假如你故意抢不过他,小家伙就会一脸得意,仿佛自己变成了“大力士”一样;假如你不依不饶,很“卖力”地跟她抢过来,小家伙倒也能甘拜下风……早教网

你会允许孩子的争抢行为吗?

现在多数家庭就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疼,爷爷奶奶爱。这很容易让孩子形成随心所欲“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孩子们衣食无忧,要啥有啥,非常缺乏分享和争抢的机会。虽然孩子和大人之间也会遇到互动的情况,但大人们总是以“照顾者”的身份出现,别说不会跟孩子去争抢,甚至可能连分享都没有,“你吃吧,爸爸不吃”。有时候孩子主动将好吃的好玩的跟大人分享,大人都会一脸满足地说“你自己吃吧”。

好不容易遇到跟别的小朋友争抢东西的机会,大人赶忙过来劝阻:“你乖,真懂事,你先让他玩一会好吗?”还没等他想好,就把玩具给了另一个宝宝。另一个宝宝的妈妈也对宝宝说:“快说谢谢呀!”看似解决了宝宝之间的矛盾,其实宝宝这时的行为真是自愿的吗?如果不愿意分享,就可能遭来妈妈一连串孩子很难理解的“说教”了。

其实,没有争抢的经历,孩子也不会真正懂得分享。如果没有捍卫自己所有权的经历,也就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的多有权。只有在反复的争抢和分享中,孩子才能体会到坚持和放弃,体验到遗憾和满足,积累到自主自决的经验。这些东西,是不能通过家长的说教灌输给孩子的。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随着小孩子们的在长,他们逐渐的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而对于这种力量的确认,他们往往是通过与他们的较量而完成,与人争抢东西就是孩子们达到这种目的手段,希望家长们能够多理解孩子的这种做法!

幼儿早教:学会生活是幼教的重要部分


25年以前,汤在加拿大接纳了华德福教师研修后,就萌发了要办华德福幼稚园的念头,她花了20美元在周边贴到广告宣传,某天在她的家中将举行华德福文化教育专题讲座,敬请光临。听了汤的系列讲座后,一部分父母煽动汤办幼儿园,汤说:“也没有资产、场所,该怎么办?”父母们说:“大家来想办法。”在父母们的协助下,迅速幼稚园就开课了。幼儿

幼儿两年后,幼稚园的孩子要上中小学了,父母们又劝导汤办中小学,汤依然沒有资产、场所,也是依靠父母们的全力支持,和本杰明一起开办了华德福中小学,这歌便是她们两口子为新办的院校写的。

在我们唱出这歌时,好像这歌也是为大家写的。李忱是这一幼稚园的较大投资人,也是平时事务的管理人员,以便这一大家族,她卖出了自身的时装店,卖出了自身的房屋,仅仅以便给孩子们造就一个充满爱的地区。如今全部园有接近30个孩子,十几位教职工,我的家变变大。尽管华德福班集体仅仅在其中的一个班集体,但大家的运势早已联络在一起。

这周孩子的总数基础平稳,有八个孩子在华德福班。

我们班的班里沒有洗手台,汤规定孩子们在教室里洗碗,那时候我认为难以置信,沒有蓄水池、自来水龙头,如何洗碗?汤说在一张桌子上,铺一块大纯棉毛巾,放上三洗脸盆水……我一边听汤阐述,一边想依照汤做法,毫无疑问坚持不懈不上多长时间,一天三顿饭,老师得往返奔忙于课室和卫生间几回?开业第一天,老师具体指导孩子们洗碗的程序流程,把碗放入第一盆水,用洗碗纯棉毛巾清理二至三遍,随后放入第二盆水中清一下,再放入第三盆水中,最终把碗放到周围的一个大菜盘上,一个摞一个。

老师说她发觉孩子们喜爱洗碗,直到如今,每一次饭后孩子都是一个个地排好队,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自己的碗洗好、放好。老师们的工作中压力尽管提升了,但孩子学会了自身的事儿自己做,而且一步步有次序地去进行。学会生活也是学前教育的关键一部分。

一位华德福老师,她的時间一般分成三个一部分,三分之一的時间用以孩子,三分之一的時间用以老师中间的融洽,三分之一的時间用以家长工作。若要带上一个班集体,必定涉及到主班和配班的协作。幼儿一方面大伙儿以便相互的理想化而勤奋;另一方面,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职责要确立,什么时候谁该干什么?一天的步骤要一环扣一环。

汤说每一分钟都务必事前方案好,孩子和老师的日程安排必须考虑周到,孩子务必了解下一阶段该干什么,老师自然也该那样来分配自身的工作中。假如主班老师和配班老师中间家庭不和,即便她们沒有当众孩子的面主要表现出去,孩子们也可以觉得到,時间久了她们的攻击行为就会提升。假如老师们紧密配合,班里孩子就非常容易进到优良的情况。

下星期我的孩子就需要离去我要去读大学了,回忆我对她的文化教育,免不了有出错之处。乔治丒洛桑说:“大家尽可能不做错事,但防止不上。大家做了很多小蠢事,也犯过一些大不正确,殊不知日常生活仍在开展,不容易由于大家举步维艰而停滞不前。殊不知聆听者会听见内心深处:‘从不正确中学习培训。’这才算是重要。从不正确中学习培训,是大家来教孩子最重要的一课。”

幼儿我曾经触碰到一些年轻的母亲,害怕在文化教育孩子层面,自己做不对哪些,实际上人非圣贤,犯错误、说口误是免不了的,孩子会宽容大家的缺点错误。要是大家真心实意应对不正确,勤奋把事儿搞好,就会释放出来一股发展的新生力量。

允许孩子“异想天开”


老师问小朋友:“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回答道:“盖房子。”教师笑了。显然,这是她认可的正确答案。然而,偏偏有一个男孩子举起了小手说:“可以打狗!”孩子们笑着嚷嚷开来,老师的脸色有些不好,他不大喜欢这个淘气的男孩子,这孩子常有怪点子,还常常爱捣乱。但打狗并没有错,老师示意孩子们静下来,不再提这件事了。

当我听到这事时,心里想,多聪明的孩子呀,如果我是老师,我一定要赞扬他,并让其他上朋友一起再想想,不能能举出砖的其他用途,使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我们常采用的教育形式中,死记硬背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一个学生在考试时提出了与标准答案不同的看法,尽管事实上学生是对的,但卷面上他的分数往往要被扣掉,反之,背书背得好,却很少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却可能会得到高分。这种教育方法,不能不说是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实,敢于求异思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一个人成材的必备条件。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不同的答案,而不要限制孩子,阻碍孩子开阔视野。成人在考虑问题时,常要受到许多潜在的因素的限制,但孩子却不同,他们可以让思维插上翅膀尽情驰骋,他们常常会想出出乎人意料的答案,这是很可贵的。

亚洲某地区在训练大象时,为了防止大象跑散,有时会用绳围出一个圈。按说,这个“障碍”对于大象是毫无阻拦作用的,但奇怪的是,大象却将之视为不可逾越的阻隔,从来不设想去跨出樊篱。听这事时,讲述者是笑着当趣闻说的,而我听后感到一丝悲哀,由大象而联想到我们人类,在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这种实际上并不具有障碍作用的障碍使我们望而却步呵。所以,我们不仅自己要设法突破思想的牢笼,就是对孩子,也是少设障碍为好。当我们看到孩子思想的火花闪光之际,一定要及时表扬,而不要视而不见,更不能带着偏见去压制。

要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意识,就要从小事做起。例如,平时,要支持孩子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尝试,玩玩具和做游戏时,不一定非要孩子照一成不变的模式去做,不妨出点新花样。有些事情,孩子因“异想天开”而出了差错,不要急于去责备孩子,而最好帮助孩子分析一下,找到更妥当的方法,并告诉孩子什么是可行的,给他适当的提示,让他换个方法再试试。做对了就要给予表扬。这样,孩子便会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得自信。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也就习惯去用脑筋想一想了。

此外,不要让孩子认为父母的知识就是绝对不能更改的。让孩子具有一些“怀疑”精神,对他扩展思路是有益的。要知道,没有科学家的大胆想象和艰苦验证,也许今天我们还会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科学的每一进步都离不开大胆的设想,也离不开对现有模式的“怀疑”,如果我们的孩子只知道老师和家长给的答案去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就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了。

训练孩子多动脑子,可以常给孩子出些智力题,还可以同孩子一起猜迷语、玩插拼玩具。只要我们注意孩子多动小脑筋,遇事想办法,他就一定会成为聪明的有所创新的孩子。

请给宝宝一种简单的生活


柔嫩的皮肤,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笑脸,童稚的声音,广告上的Baby总是那么可爱。但是,真的养活这样一个小人可不容易。工作、家务,还有一个随时随地都会有需求的宝宝,生活还能变得简单吗?

照顾宝宝的人数

原以为:人多力量大

实际上:鸡多不下蛋

正阳妈妈的婆家和娘家离得很近。两家都有宽阔的大房子,所以结婚后夫妻两个一直在两边打游击。等有了正阳后,两家的父母更是抢着请他们来住,大家都争着来照顾宝宝。

可是大家照顾宝宝的观念和方法都不一样,搞得宝宝无所适从,她和老公决定买房搬出去住,给自己和宝宝一个简单的环境。

点评:刚当妈妈,总是会希望多一些人来照顾宝宝,这样自己不会太累,人多力量大。但是,照顾孩子的人如果太多了,也有多的麻烦。比如:因为照顾孩子方面观念的不一致,在“三个梯队”之间产生各种冲突;看似大家都在管孩子,其实没有人真正负责,结果孩子有需求没有人理,甚至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表现出典型的“责任扩散”的情况;由于照看人过多,婴儿不能和妈妈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

儿童玩具多少是好

原以为:多多益善

实际上:合适就好

馨儿妈妈小的时候,每次和父母逛商场都要一直站在儿童玩具区那儿用羡慕的眼光看呀看呀,直到父母买好东西把自己接走。现在可好了,有了馨儿,馨儿妈妈终于可以放开了去买玩具了。馨儿的玩具在家里到处都是,不过馨儿妈妈有时候奇怪,为什么那么多可爱的玩具,馨儿却常常熟视无睹呢?

点评:就像馨儿妈妈这样,虽说是在给孩子买玩具,但其实却是在给自己买。从实用的角度看,馨儿妈妈也怕孩子没有玩具玩儿,老缠着自己。但是,如果没有真正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玩具的购买,也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某些玩具或用品过多,但是另一些东西却缺门;超过了家庭的经济能力,影响家庭整体理财;冲动之下购买的玩具不适合孩子,造成浪费;过多玩具造成保存整理上的麻烦,让孩子养成到处乱放玩具的习惯。

早期教育要还是不要

原以为:早期开发

实际上:早期负担

天天妈妈讲过这样一件事:本来天天很喜欢画画,就送去上了一个儿童绘画班。学下来之后,天天的绘画技巧有提高,但却不喜欢画画了。很多妈妈们不惜代价成了忠诚的“上班族”,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免得以后孩子不够出色,没有特长。

点评:但是,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早期教育,也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你注意到下面这些“报警信号”,可能就该给孩子和自己“减负”了:孩子有压力过大的表现,如焦虑、烦躁、厌学,或有某种生理反应,如突然开始尿床;你坚定认为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但周围人(如老师、配偶、亲友、孩子本人)都持否定态度;你感到带孩子上课给你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上带来很大的负担。

替孩子做多少

原以为:多做点,没关系

实际上:做得多,麻烦多

一岁多的明明被送到美国和父母团聚,明明妈妈经过千挑万选,把他送到一个质量很好收费很高的托儿中心。但是那里老师不管喂饭,小孩都自己吃,在家从不自己吃饭的明明在那里根本吃不饱。结果妈妈只好把明明送到了一个中国老太太家照看,好有人喂饭。

点评:其实,婴儿从开始吃辅食起就有了玩勺子、摆弄食物的强烈倾向,因势利导,可以很自然地让孩子学会自己吃东西,但如果一直限制孩子自己动手的要求,可能孩子到3岁还需要喂饭。这不仅延迟了孩子的成长,对妈妈也是个很大的负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