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容易陷入的三大误区。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艺容易陷入的三大误区”,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故事篇:“学艺”的千般理由

A家有小琴童

费钱又费心

在南京一家琴行,记者了解到的器乐类培训市价是每课时80-100元,主要由器乐专业学生或在职教师任课,若是请考级评委及有名望的教师,则要升至300-500元。一心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会一手好钢琴的牙医”的张先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周都带6岁的儿子去一位资深钢琴教授家中上一节课,一节课300元;由于工作比较忙,还帮儿子找了一个陪练老师,一星期一次,一次一百元,这样加上资料、交通等费用,每月的开支近2000元。“加上买钢琴花掉的1。5万元,考到10级估计要10多万!”张先生感叹道。令家长为难的除了成本高昂,还有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在某区直机关工作的杨先生笑言,家里的小琴童让他身心疲惫:“除了陪女儿去上课,每天还要花半个小时以上督促她练琴,时间一久,家长身心俱疲。”而采访中,记者在南艺一位钢琴老师家里还遇到一位从徐州带孩子赶来求艺的家长。据了解,每到周日,这一家子都要5点钟起来赶火车到南京,让孩子上10点半的课,上完以后午饭都来不及吃就又得赶回徐州的车,而一切辛苦就为了让孩子能够弹得一手好钢琴。

B送孩子学芭蕾

培养的是气质

李淼是南京一家芭蕾舞培训中心的老师,现在在他们这里学芭蕾的孩子有100多个,总的来说家长送孩子跳芭蕾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据李老师介绍,有的孩子一开始来学芭蕾,会哭会闹,不想学,但是后来产生兴趣了,就喜欢学了。李老师说,从他们这里“流失”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升入高中了,学习时间紧了,也就放弃了。现场陪同女儿来练习的家长陈女士介绍,她的女儿开学就升初三了,从幼儿园开始练习芭蕾舞,到现在已有近十年的舞龄。当记者问为什么要带孩子来参加芭蕾舞培训,陈女士这样回答:“我女儿从小就很喜欢舞蹈,我和她爸爸也都很支持,于是就给她报了培训班学习芭蕾。”陈女士介绍说,她的女儿学舞蹈考级但不是为了考证。女儿之前参加的是另一家芭蕾舞考级,现在换了一家更专业的培训机构,目的是让女儿的艺术之路有更大的发展。陈女士认为,让孩子学习芭蕾舞益处有很多,既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气质,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在艺术熏陶中增强了对音乐、对艺术的理解能力,通过表现音乐来培养创造力乃至整体素质。“音乐能使孩子得到锻炼,还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陈女士回忆,女儿第一次考级是在幼儿园,那时很小,又因为第一次看到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评委紧张得浑身发抖,后来几次考级下来,孩子一点也不紧张了。

C“逼子学艺”也心疼

升学前途牵着心

“艺术特长生”是许多学生家长难以割舍的情结,即使特长生的测定是由教育局或招生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统一测试,并不承认社会艺术考级的证书,仍有许多家长希望用考级证书为孩子升学增加砝码。“花钱学艺术,孩子既有了一技之长,又能降分录取当特长生,总比考试分数差几分交几万元赞助费合算。”李先生的话说出了部分家长“逼子学艺”的动机。“不过现在有证书的人太多了!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考级,考前半年时间就总在练那几个字的书法,反复弹那几首曲子,实际水平与等级要求差很多。”一位负责考级的老师告诉记者。采访中,南京一位四星级高中的校长告诉记者,在同等条件下,学校招生时会选择那些有特长的学生,考级证书虽不能作为特长生录取的依据,但还是有一定的作用,比如拿到十级证书的学生入围特长生的机会能大很多。“不过现在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比以前多了很多,所以学校在这块的要求也更高了。”

讨论篇:“学艺”的酸甜苦辣

在一家省级机关做公务员的刘先生说:“孩子能拉第一首曲子时特别兴奋,甚至不愿去幼儿园上学而要到老师家拉琴。家里来了客人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躲在父母的背后,一问一摇头,而是喜欢用拉琴来表现自己。孩子封闭的心门被打开,活泼好动,爱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整天嘴里哼着不成曲调的曲子。学琴让孩子找到了自信,自信又使她变得坚强。”

一位孩子叫逸凡的妈妈在网上发表她对孩子学音乐的感受:“凡凡刚开始练琴时,每次才拉一会儿就闹着要休息,而且练琴的时间也不长。琴是每天都必须练的,时间长了孩子就有了抵触情绪,老是问我为什么要学小提琴,这时我们就用游戏的方式来跟她解释:你现在好比是在爬一座大山,如果当你到达顶峰的时候就是你学会小提琴的时候,但是在这爬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的妖魔鬼怪,你必须把他们全都消灭,你才能爬到山顶。你每次学的新知识都是那些敌人,你必须战胜它们你才能前进。凡凡一听我们这么一说就来劲了,她是一个好胜的孩子,从此,她练琴的时间再也没说过‘我不想练了’这种话。现在凡凡每天都要练两个小时的琴,我想不管她今后琴拉得好不好,只要坚持住,尽力而为就可以了,毕竟快乐的童年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谈到如何调节孩子练琴之苦时,一位黄妈妈向其他家长支招说:“我的女儿辰辰练琴的大部分时间感受到的是‘苦’,因此我们有时也有意识地作一些调节,把练琴的形式变得活泼一点,比如,父子‘比赛’,母亲做裁判;母子‘比赛’,父亲做裁判;大家轮流‘上场表演’;以及轮流做老师等等。在女儿做老师的时候,我们就乖乖地作为辰辰的学生听讲,并且和她进行讨论。这些活泼多变的学练形式对于培养辰辰的成就感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辰辰的学琴兴趣。”

南京姜女士说:“我女儿在考钢琴八级时,开始练习第一首曲子,就要求速度要快,拍子要准。她一看密密麻麻的曲谱就晕了,谁知道练起来更是麻烦,急得她脸通红通红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后来干脆把书使劲往地上一扔,和我说她不想考了。在我和她的交谈之后,她果然比以前弹得好多了,每天练的时间增加了几个小时。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女儿顺利获得了八级证书。”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爸爸说到自己孩子学古筝的那段经历时苦不堪言:“初二的女儿为了不再继续学古筝曾两次离家出走,多次拒绝参加周末的辅导班,甚至我们送去,她又从班里跑了出来。后来孩子实在折腾得太厉害,看她那么不想学,我们最终也决定放弃了。”

观点篇:学艺易陷三大误区

误区一:天赋第一

“这孩子手的条件能不能学钢琴?”“你看这个孩子能跳舞吗?”“老师您给鉴定鉴定,我家宝贝有没有学小提琴的天分?”采访中,不少教艺术的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在考虑要不要让孩子学艺的时候,总要先打听这一类的问题。不少家长认为,学艺术是必须具有天赋和身体条件的,没那个先天条件就别浪费精力了。

观点:当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开始学琴的时候,父母们总会不自觉地用艺术家的印象来对照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能学琴吗?其实这里真有不少错误的观念。专家指出,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音乐才能方面的条件,对孩子的制约不在于能不能学艺,而在于能学到什么程度。如果仅仅把学琴当做业余爱好,那么大多数人都有学艺的条件。有关教育专家指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有孩子都能够学习至少一种乐器,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

误区二:进度比赛

“人家孩子4年级钢琴都考到10级了,我孩子和别人一样大,怎么学琴就这么难呢?”记者的一位朋友无比悲伤地诉起苦来。“我给儿子制定了详细地考级计划,他现在刚刚考过钢琴6级,小学毕业前一定要考完10级,这个是最低目标。为了加快进步,我现在已经请了两位老师教儿子钢琴,暑假期间一定要让他有个飞跃,不然人家都学完了,他这边慢吞吞地过不了级,说起来也不好听。”朋友说起自己儿子的学琴培训计划来一脸严肃。然而记者采访发现,相当一批家长的做法更需警惕,那就是乐器拿到十级对孩子来说就算学完了。有的家长集中精力忙孩子课业,忘记了曾经要把素质教育坚持到底的豪言壮语,而有的家长则另开项目,让孩子转学其他艺术项目。

观点:“我们孩子就是业余学学,不搞专业。”现在很多学艺的家长都非常开明地表示。专家指出,如果家长并不打算让孩子搞专业,就要在自己心里把进度、成绩放在次要位置。家长需要考虑的是,怎样使孩子在适度的努力下继续下去,并且让孩子从中获得快乐。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学艺热潮中,身边的亲朋好友家小孩都在学,所以很容易不自觉地就给自己家孩子找到一个参照物,无法控制地去对比,继而产生攀比心理。究其原因,是普通的父母不知道业余学琴究竟该如何学。南京佳音幼儿提琴学校的黄校长谈到中国家长偏爱的艺术考级问题时颇为感叹地表示,很多家长送孩子学琴的目标就是让孩子拿到10级等级证书,孩子一旦完成就等于艺术生涯画上了句号,甚至有家长得意洋洋地让孩子学完钢琴再学小提琴,其实这样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对孩子艺术修养的培养。

误区三:甘当监工

记者在南京一家琴行发现一个颇为显著的现象,虽说报名学琴的是孩子,但拿着笔记本苦记技术要点和练习曲目,追着老师勤问不已的不少是家长。学琴的孩子身边通常有这样一位极其尽职的家长,只要孩子弹奏错了音,他们就会立刻出现:“怎么这么不用心”“这里不是提醒过你了吗?”说完以后往往并不罢休,家长还要监视孩子反复练习,直至看着孩子弹奏准确无误才心满意足地暂时离开,但眼睛仍紧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可见“帮助”孩子认真学艺成了不少家长的“重点工程”。

观点:可怜天下父母心,把孩子送去学艺术的家长绝大多数是对孩子充满美好的期望,也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他们陪学的理由如下:1、孩子音乐智能的发展是有关键期的,一旦错过了就太可惜了!2、要学就要学好,花了这么多钱和时间在音乐学习上,如果不认真学,太不划算!3、孩子要是弹不会,到老师那儿也通不过,说出去,孩子受打击,做家长的脸上也没光呀!但专家指出,一些家长不自觉地将孩子的学琴赋予了社会竞争的色彩,寄予了对孩子未来美好人生的高度期待。学琴成了一项关系到孩子未来生存的严肃问题,从而导致了极高的压力状态。在家长这样的心态下,孩子的学习成果往往会事与愿违。首先,孩子学乐器或舞蹈的时候,家长像监工一样盯着孩子,会大大破坏孩子学艺术的情绪氛围。其次,如果从学艺当初,注意识谱、音准、动作等要求,就由父母全面“包办”,那么学艺中孩子会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所以建议家长送孩子学艺,也要学会放手,这样孩子快乐,家长轻松。

“我们孩子就是业余学学,不搞专业。”现在很多送孩子学艺的家长在回答学艺的初衷时都显得非常理性。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了就要学好”则是绝大多数家长指导孩子学艺恪守的原则。日前,紧张的艺术等级考试刚刚结束,一大批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却在为“掌握一门艺术”,冒着酷暑,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个琴行和培训中心。专家指出,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开始进入普及阶段,在日渐兴起的业余学艺市场上,很多家长却在孩子“业余学艺”的道路上疲惫不堪,甚至在学艺潮中陷入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旋涡。本期成长周刊的话题就是——一起谈谈孩子“学艺”的辛苦和困惑。

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拉丁、芭蕾等舞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的目光。

相关推荐

别陷入这3个早教误区


时下,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对此专家表示,目前大多数家长对早教缺乏科学的认识,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成长,反而“伤”了孩子。

误区1:“孩子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一项幼儿园调查显示:85%以上的婴幼儿由老人、保姆带。很多年轻父母以为孩子还太小,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

情商专家认为,0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了表达感情的基础,甚至可以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这时,父母对宝宝早期情绪发展是无可替代的,家长应当与宝宝充分互动(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帮助宝宝在安全感、情绪表达、自信心、自我控制等情商方面更好地发展。

误区2:“我们都高学历,可以自己教孩子”

有些白领家长觉得自己没有早教过,不也一样上大学,读研考博,完全有能力对自己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情商专家认为,早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养育过程,需要科学地、有计划地培养。

误区3:精英培养、神童教育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很多家长就开始进行宏伟计划。2岁弹琴、3岁学围棋……可结果是很多孩子出现了“会弹琴不会上厕所”“会背唐诗不会穿衣”的怪现象。

情商专家认为,大脑在3岁以前的记忆只是单纯的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0-3岁的早期教育应该引导宝宝早期健康情绪情感发展、良好个性培养的全面教育时期。婴幼儿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早教的核心应该是游戏和快乐。

别陷入了孩子的早教误区


时下,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对此龅牙兔儿童情商乐园的专家表示,目前大多数家长对早教缺乏科学的认识,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成长,反而“伤”了孩子。

误区1:“孩子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一项幼儿园调查显示:85%以上的婴幼儿由老人、保姆带。很多年轻父母以为孩子还太小,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

情商专家认为,0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了表达感情的基础,甚至可以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这时,父母对宝宝早期情绪发展是无可替代的,在龅牙兔,精心设置的各种游戏让家长与宝宝充分互动(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帮助宝宝在安全感、情绪表达、自信心、自我控制等情商方面更好地发展。

误区2:“我们都高学历,可以自己教孩子”

有些白领家长觉得自己没有早教过,不也一样上大学,读研考博,完全有能力对自己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情商专家认为,早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养育过程,需要科学地、有计划地培养,在龅牙兔对不同特质、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都会有专业的情商训练师为其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早期情商计划。

误区3:精英培养、神童教育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很多家长就开始进行宏伟计划。2岁弹琴、3岁学围棋……可结果是很多孩子出现了“会弹琴不会上厕所”“会背唐诗不会穿衣”的怪现象。

情商专家认为,大脑在3岁以前的记忆只是单纯的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0-3岁的早期教育应该引导宝宝早期健康情绪情感发展、良好个性培养的全面教育时期。婴幼儿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早教的核心应该是游戏和快乐。

儿童才艺培养勿入3大误区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目前,有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再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便于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诸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其三:方法不当。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要走出上述误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学习艺术的4大误区


近年来,随着育儿观念不断更新,学音乐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节假日,抱着乐谱、背着琴去学音乐的孩子和家长到处可见。大部分家长其实自己是音乐的门外汉,但却都确信学音乐对孩子好处多多。从最简单的看,学舞蹈的孩子基本上都气质出众,而且,会唱会跳的孩子性格相对比较开朗乐观。可是,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都会产生很多困惑:孩子唱歌总跑调,是不是天生的五音不全?手指不是特别长,那是不是一定不适合弹钢琴呢?

误区一:

五音不全没法改变

孩子的“五音不全”主要体现在唱歌的音准上,会走音跑调;唱歌像说话、说歌,没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调;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孩子普通话的咬字发音不准,影响唱歌时的音准。

对“五音不全”的孩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训练纠正:

培养孩子的听音能力。音准和听音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听音能力差的,弹和唱完全是两个调。成人可以演奏乐曲或者用录音机放歌曲让孩子听后跟着唱,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学一种乐器,让孩子边弹、边听、边唱,听听弹的音和唱的音是否一样准确。

家长不要让孩子清唱歌曲。清唱会使孩子起音不准,更容易走调,要让孩子跟着琴唱,或者跟着录音机磁带唱,刚开始小声地跟唱、练习。

南京哆来咪幼儿园吴园长介绍,很小的孩子并不能判定是否是五音不全,只有等孩子上幼儿园,在平时的学习和观察中才能发现孩子唱歌是否真的跑调。确实有一些孩子,天生对音准不敏感,对节奏不敏感,但还是可以通过训练有所改变。“家长平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歌曲,比如找一些音律不宽的音乐,使孩子在自然声区里唱歌,另外让孩子多听音乐也很有帮助。”

误区二:

学舞蹈一定要练苦功

记者经常听身边的妈妈诉苦,“孩子学舞蹈很辛苦,每次送她去学,看到老师让孩子压腿,孩子的痛苦表情都让我不忍心看!”

对此,南京市奥体艺术幼儿园的徐园长建议家长要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并且对舞蹈很感兴趣,那么可以让孩子接受一些专业的训练,如果是这样,那孩子肯定是要吃些苦头练基本功了。但大部分普通的孩子以后并不会从事舞蹈专业,如果强迫孩子苦练反而会使孩子对舞蹈产生厌恶甚至恐惧的心理。”

徐园长还介绍,幼儿的舞蹈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学会用舞蹈来表达自己。当然,孩子经过一些基本的训练后,会有标准的坐姿、站姿,会展示一些漂亮的舞蹈动作。当然有一些柔韧度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不要过量。“合理的适度的柔韧性练习,不会对身体的发育有影响,相反会助长孩子的身体发展。”

误区三:

手指不长不适合学琴

身边常有这样的声音,“某某的手指又细又长,很适合弹钢琴”、“某某长了一双钢琴家的手,又细又长的”。甚至不少家长也会用这样的标准来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学琴。南京哆来咪幼儿园吴园长说:“手指长的确是一个先天的优势,但并不是说越长就越好。因为孩子正在成长期,小手会慢慢长大。孩子是否适合学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只要不是手指特别短,都可以学。其实对于弹奏钢琴来说,最重要的手指条件是灵巧、有力、并具有柔韧性与控制能力,而不是外观的大小、粗细与长短。一般上幼儿园的孩子就可以学习钢琴了。”

父母最初决定让孩子学钢琴,都是希望孩子多一些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但是时间一长,不少家长就会忘了自己的初衷,而是觉得孩子可能需要参加一些比赛。“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包含了太多太多重要的因素。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郎朗、李云迪,如果家长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损害将是无法弥补的。”

误区四:

学芭蕾,走路会外八字

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芭蕾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身材挺拔、仪态端庄。孩了学习芭蕾,对她的骨骼发育、形体都有好处。通过圳练,能够纠正孩子的不良姿态和形体,比如O形腿、内八字、驼背等等,总之,无论站姿还是坐姿,都能使孩子保持挺拔端庄。芭蕾是一种从头到脚的系统训练,头、颈椎、脊椎、背、腰、胯、腿、膝、脚都能涉及,这样的全身均衡运动对孩子的骨骼发育特别有好处。

但也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学芭蕾一段时间后,走路似乎有点外八字了。对此,徐园长解释,孩子看起来如果有点“八字脚”的样子,家长可以及时提醒一下,因为孩子可能是习惯了走舞台步。只要孩子们有意识地注意了,就不会表现出“八字脚”了。“只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走姿坐姿习惯,是不会造成外八字的,反而会使孩子显得更加挺拨有气质。”

大灰狼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