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主要体现在唱歌、舞蹈、弹奏、表演等方面。但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对待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1、当孩子在家中唱唱、跳跳时,成人会嫌烦和训斥孩子,扼杀了孩子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相反,成人对孩子的要求过高,逼着孩子学习乐器,这就会使孩子提不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当孩子参加音乐表演时,成人不是积极鼓励,而是说音乐没有用,没出息,要学习好才有出息,不支持孩子进行音乐活动。

3、在家庭中忽视对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对孩子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家庭中怎样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呢?

1、成人要克服重知识轻音乐的思想,因为音乐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二者是有联系的。如孩子的咿呀学语是从听觉开始的,而音乐则是训练孩子听觉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音乐不仅能促进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所以成人不能忽视音乐对孩子所产生的作用。

2、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创造多听、多看、多唱、多练的条件。如成人经常给孩子听歌曲和音乐,让孩子跟着音乐唱和练,给孩子看电视中的文艺节目,带孩子观看文艺演出,听音乐会等,从而丰富孩子的音乐知识,发展音乐能力。

3、通过活泼有趣的音乐活动,把学习音乐融于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让孩子感受和沉浸在参与活动的快乐之中。如让孩子学乐器、舞蹈、唱歌等,可利用各种游戏、娱乐的方法,让孩子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

4、让孩子直接参与表演活动,在直接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从中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如让孩子听音乐创编动作,用小乐器敲打出各种节奏音型,还可以让孩子做"“小老师”、“小指挥”等,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

5、在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中,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音准、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孩子从小便表现出对音乐、歌曲、舞蹈的兴趣,对音乐、歌曲、舞蹈的创作才能。成人要特别注意加以保护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并向有关老师请教,使孩子蕴藏的非凡天才得到培养、发展。

相关阅读

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顺序


一般来说,孩子学习能力最初的发展是一个从感觉运动阶段开始,向知觉和知觉动作统合阶段演进,再进入语言文字符号运用阶段,最后达到逻辑思维和推理阶段的过程。

感觉运动阶段

3-6岁孩子的主要活动形式为全身性运动,也称大肌肉活动。他们通过坐、爬、走、跑、跳、抛掷等活动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形成比较稳定的表象。

大多数成年人很少能够了解自然的游戏和身体动作的学习,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是何等的重要。这是因为:

1.由于动作经验是属于个人的,而且主要依赖于个人的技巧和练习,因此早期的动作经验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当孩子想要进行某项活动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赞赏和奖励,鼓励他们去练习或参与。这种良好的气氛建立起来并加以维持之后,孩子对自我的信心会有很大的增强。对于成功的体验,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且在孩子的一生中持续发展并不断验证。

2.身体动作的学习可使孩子在活动中凭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来不断地认识事物、感受事物,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简单的判断,为日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感觉运动的练习,孩子能逐渐地理顺混乱无序的世界,让他们分辨出大小、左右、前后、上下、运动、静止、声音、颜色,然后使他们从中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世界进行基本的排列和计划,成为动作的发出者、执行者。这种练习还可以帮助孩子用主观意念控制自己的活动,进而达到一定的目的,使孩子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得到发展。

知觉和知觉动作统合阶段

随着感觉运动能力的提高,初上小学的孩子便可以利用听知觉或视知觉进行学习。虽然这时候他们的感觉动作仍然必不可少,但是许多活动已经开始由知觉加以替代。如当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时,他们不再先模仿这个动作才能理解,而是直接就能够从老师和家长的表情或者言语,并根据自己的记忆去完成这项活动。这时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就进入到知觉和知觉动作统合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利用视知觉来辨别相同或者不同的事物,学习区分经验中的对象和背景,学会连点成线、由线成面,并且通过记忆来不断呈现或操作图形或文字。另外,在听知觉的能力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孩子开始能将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事物进行连接,并能通过不同的发音从中理解表情和含意。这样孩子的基本思维能力也不断地得到增强。这时候的孩子能在知觉的支配下,将大脑中的经验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或者画出来,或者将大人的话重述一遍。这些说明孩子的心理活动已占相对优势,这对他们开始学习课业有极大的影响。

语言文字符号运用阶段

尽管一个儿童一生下来就具有获得语言的潜在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天赋就能自然而然地发展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真正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语言环境,或者说是家长怎样来教育和训练孩子语言的。根据语言系统发展和语言运用发展相结合的语言学标准,儿童的语言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大的发展阶段。

声音发展阶段:从出生到6个月前后

此阶段孩子只是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并出现最初的对声音的模仿。孩子和成人之间的交流还不是语言性质的,而只是一些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被动语言交际阶段:6-12个月

在此阶段中,孩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对话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开始以被动的方式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信号,也是在此阶段开始建立的。此外,这时的孩子可以用简单的体态语与成人进行交流,表现出最初的社会交际形式。

特殊语言交际阶段:大约从1岁到2岁半

在这一阶段,孩子已经开始说话,并能以主动的方式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但他们这时使用的话语是独词句、双词句或电报句,属于儿童的特殊语言。

目标口语发展阶段:大约从2岁半到6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特殊语言成分已经大大减少,语言已经纳入目标语言的轨道,语音系统和语言运用规则已经掌握,并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技能。孩子可以用词语来解释词语,语感也已经形成,并能进行一般日常语言交际。

成熟阶段:从6岁到少年期结束

在这一阶段中,孩子渐渐完善自己的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能力,掌握一些较难的语法,迅速扩充词汇量,发展出各种语用技能;书面语也有较为客观的发展,并对口语产生重大影响,语言发展趋于成熟。

当孩子的知觉和知觉运动统合能力发展成熟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形成语言文字符号的运用能力,例如我们所知道的阅读活动。阅读是对文字符号的辨认及理解,文字与图形的不同之处是文字代表着一定的意义,因此阅读活动涉及更高级的大脑活动。孩子要进行成功的阅读必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眼球运动、视觉速度、视知觉的辨别能力;

2.理解字词含义。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缺乏前者,孩子会在阅读时丢字落字、颠倒阅读;欠缺后者,则会一知半解,或者句子读得支离破碎。所以语言文字符号的运用对于孩子的课业学习将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孩子学习能力最初的发展是一个从感觉运动阶段开始,向知觉和知觉动作统合阶段演进,再进入语言文字符号运用阶段,最后达到逻辑思维和推理阶段的过程。

感觉运动阶段

3-6岁孩子的主要活动形式为全身性运动,也称大肌肉活动。他们通过坐、爬、走、跑、跳、抛掷等活动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形成比较稳定的表象。

大多数成年人很少能够了解自然的游戏和身体动作的学习,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是何等的重要。这是因为:1.由于动作经验是属于个人的,而且主要依赖于个人的技巧和练习,因此早期的动作经验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当孩子想要进行某项活动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赞赏和奖励,鼓励他们去练习或参与。这种良好的气氛建立起来并加以维持之后,孩子对自我的信心会有很大的增强。对于成功的体验,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且在孩子的一生中持续发展并不断验证。

2.身体动作的学习可使孩子在活动中凭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来不断地认识事物、感受事物,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简单的判断,为日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感觉运动的练习,孩子能逐渐地理顺混乱无序的世界,让他们分辨出大小、左右、前后、上下、运动、静止、声音、颜色,然后使他们从中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世界进行基本的排列和计划,成为动作的发出者、执行者。这种练习还可以帮助孩子用主观意念控制自己的活动,进而达到一定的目的,使孩子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得到发展。

知觉和知觉动作统合阶段

随着感觉运动能力的提高,初上小学的孩子便可以利用听知觉或视知觉进行学习。虽然这时候他们的感觉动作仍然必不可少,但是许多活动已经开始由知觉加以替代。如当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时,他们不再先模仿这个动作才能理解,而是直接就能够从老师和家长的表情或者言语,并根据自己的记忆去完成这项活动。这时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就进入到知觉和知觉动作统合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利用视知觉来辨别相同或者不同的事物,学习区分经验中的对象和背景,学会连点成线、由线成面,并且通过记忆来不断呈现或操作图形或文字。另外,在听知觉的能力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孩子开始能将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事物进行连接,并能通过不同的发音从中理解表情和含意。这样孩子的基本思维能力也不断地得到增强。这时候的孩子能在知觉的支配下,将大脑中的经验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或者画出来,或者将大人的话重述一遍。这些说明孩子的心理活动已占相对优势,这对他们开始学习课业有极大的影响。

语言文字符号运用阶段

尽管一个儿童一生下来就具有获得语言的潜在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天赋就能自然而然地发展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真正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语言环境,或者说是家长怎样来教育和训练孩子语言的。根据语言系统发展和语言运用发展相结合的语言学标准,儿童的语言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大的发展阶段。

声音发展阶段:从出生到6个月前后

此阶段孩子只是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并出现最初的对声音的模仿。孩子和成人之间的交流还不是语言性质的,而只是一些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被动语言交际阶段:6-12个月

在此阶段中,孩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对话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开始以被动的方式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信

特殊语言交际阶段:大约从1岁到2岁半

在这一阶段,孩子已经开始说话,并能以主动的方式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但他们这时使用的话语是独词句、双词句或电报句,属于儿童的特殊语言。

目标口语发展阶段:大约从2岁半到6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特殊语言成分已经大大减少,语言已经纳入目标语言的轨道,语音系统和语言运用规则已经掌握,并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技能。孩子可以用词语来解释词语,语感也已经形成,并能进行一般日常语言交际。

成熟阶段:从6岁到少年期结束

在这一阶段中,孩子渐渐完善自己的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能力,掌握一些较难的语法,迅速扩充词汇量,发展出各种语用技能;书面语也有较为客观的发展,并对口语产生重大影响,语言发展趋于成熟。

当孩子的知觉和知觉运动统合能力发展成熟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形成语言文字符号的运用能力,例如我们所知道的阅读活动。阅读是对文字符号的辨认及理解,文字与图形的不同之处是文字代表着一定的意义,因此阅读活动涉及更高级的大脑活动。孩子要进行成功的阅读必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眼球运动、视觉速度、视知觉的辨别能力;

2.理解字词含义。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缺乏前者,孩子会在阅读时丢字落字、颠倒阅读;欠缺后者,则会一知半解,或者句子读得支离破碎。所以语言文字符号的运用对于孩子的课业学习将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

要注重孩子感情能力的发展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感情能力不只是未来发展亲密关系与信赖的基石,也是智能与许多认知能力的基础。在孩子不同的发展时期,感情能力都扮演主导的角色,学习与认知技巧则是跟随其后。即使是数学能力,表面上看来是与个人无关,是绝对属于认知技巧的领域,其实也是透过感情来学习。

家长请记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发展”。以孩子的感情发育为中心,这就好象要训练一个优秀的棒球队,而教练就是“感情”。因为感情能力会告诉孩子他想做什么——摇动他的手臂、发出声音、微笑或皱眉,看看整个心智团队如何一起运作。这不但让你更清楚知道如何和孩子建立感情联系,也可以让你对孩子的其他问题,例如腿部肌肉发育的问题、听力的问题,更敏锐。

心理学家史登博士认为婴儿一出生就是社交动物。他发现新生儿持续展现出主动寻找刺激的行为,而且有所偏好。从出生开始,婴儿的偏好就开始显示出他们的感情取向。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感觉反应的协助,例如:摇摇他、拍拍他、安抚他或是对他说话、唱歌,父母无法建立孩子的胜利循环。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互动,可以刺激婴儿脑部神经的连结,协助他接收外来的资讯。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儿童心理学教授葛林斯本建议,你可以记录下孩子特有的生理循环时钟与互动方式。从宝宝一出生开始,你就要将他当作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然后你可以有技巧地带领他认识这个世界,启发他的想象力,减少他的挫折。这也是学习如何协助你的孩子规范他感情的时候。例如,你以一些安抚的声音或抚拍,帮助过度亢奋的婴儿安静下来。

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


了解可能影响孩子语言发育的因素:

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语言训练;

口咽局部肌肉及声带的发育状况;

孩子的个性及语言环境如何。

教孩子说话应注意的事情:

注意成人发音及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在游玩中增加孩子对语言兴趣;

要联系实际教词语(指物学说话)。

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不要做孩子的代言人,当他们想说什么但找不到合适的词时,请不要马上直接替他们说出来,应引导他们学习和使用新词,一旦他们掌握了新词,要及时地鼓励他。

请注意和孩子语言交流的方式:专业人士建议您——

请弯腰或蹲下,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让孩子感受到重视和平等。

多用直接的肯定句说出要求:不让孩子总是感到被否定。

需要孩子作出选择时才用选择句:可避免某些情况下的尴尬。

不要同时给孩子多种指令:本阶段的孩子无法理解复杂的、连续的命令。

发展宝宝的俯卧能力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处在仰卧状态,因此常常喜欢俯卧,这是机体调节的需要,也是一种锻炼。

新生儿俯卧有如下好处:(1)仰卧时背侧肺充血,血多气少,换气不充分;相反,俯卧时肺血流向腹侧,肺主体不会淤血,换气好。(2)人在仰卧时,喉头以下气管的走向不是水平的,而是以15°角倾斜,越向尾端越低。因此,在仰卧时气管内的分泌物不但不能向喉头方向引流,反而会流向肺的方向,导致咳痰困难,通气受阻。而俯卧时上述弊端就可以避免。(3)俯卧、侧头时,宝宝口鼻内的分泌物自然从口角流出,即使宝宝吐奶也不会吸入气管造成吸入性肺炎。

宝宝2个月时,如果把他放在一张稍硬的床上,让他趴着,多数婴儿能将头抬起来。3个月时,颈背部肌肉力量比以前增强了,趴着时,头能离开床面,面部与床面的角度可达45°~90°,听到声音可以转头。5个月的婴儿多数掌握了翻身的本领,开始能从趴着的姿势翻成仰卧。6个月时,宝宝便能从仰卧翻成俯卧。根据这些特点,可采取以下方法来锻炼宝宝的俯卧能力。

1、1~2个月的宝宝,妈妈可以将他从仰卧抱转成俯卧(趴着),让他体验趴着的滋味。时间不宜长,每天2~4次,每次1分钟左右。

2、2~3个月的宝宝,可有意识地锻炼他的俯卧能力。在宝宝趴着时,妈妈可从侧面摇铃,或叫他的名字,诱导他两手支撑、转颈、转身。

3、4~5个月的宝宝,可在他仰卧时,从他身体的一侧下面给他信号,或放一个他喜欢的玩具,诱导他翻过身去找。

4、6个月时,让宝宝俯卧,在他的前方用铃声、玩具或糖果,诱导他向前爬行。

此外,爸爸妈妈还可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做一些被动体操,发展宝宝的俯卧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