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走路时,应该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但有的孩子走时不自然、不协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

1、平时养成不良习惯。从幼儿刚学会走路时,成人未注意到孩子走路时不正确的姿势,没能及时地纠正。

2、心理过分紧张。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正常情况下,通常是不会出现走时不协调的。只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才会出现。如在周围气氛很严肃及听口令“齐步走”时,孩子就会由于心理过分紧张,而出现不自然、不协调的走路姿态。

以上情况可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指导纠正。

1、指导幼儿观察成人的走路姿势,让幼儿知道正确的走路姿势看上去很美观,使孩子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需求。

2、让大一点的幼儿做示范动作,并说明要领:“上体正直,上下肢自然协调地走。”

3、成人可带领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一起念儿歌做游戏进行练习。“来来来,大家来排队,快快快,跟着朋友走。”每次游戏的时间不能太长,以防幼儿乏味和过分疲劳。成人要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让幼儿用愉快的心情参加练习。

成人在带领幼儿练习时,要用正面、积极的方法进行诱导,切忌采用单调、重复、强硬的手段。

延伸阅读

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


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拥有超强的自然智能,不过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自然观察者,他们天生就喜欢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他们对自然万物的变化非常敏感,有着很强的观察力。

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并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细心的父母要多提供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尊重她的体验和感受。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一定要让他接触自然。而接触和了解大自然需要有一颗平和而豁达的心态来观察、来体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

父母要注意发掘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要采取强迫的手段。在孩子观赏接触自然的同时,应该以身作则来爱护自然,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懂得自然对人类的意义,从内心萌发对自然的热爱。而这时不妨适时地让孩子做一些游戏,让孩子在生活中照顾自然。例如栽种绿豆芽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体验的过程。帮助孩子仔细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可以让孩子饲养宠物,猫狗等很受欢迎,养小乌龟或小鱼也不错,让他自己照顾小宠物,并经常做观察记录,比如今天小狗吃了什么、小乌龟今天总把头缩回去……这些喂养中的细节很有情趣,会提升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致,不但使孩子有所寄托还锻炼了他的观察能力,培养了爱心,会更懂得热爱自然万物,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

这些方法对培养孩子自然智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家长一定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用平和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智能提升。

培养和提升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趣,是开发孩子自然智能的基础和前提。多与孩子做与自然界有关联的游戏,能把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起到同化作用,把孩子已经开发的大脑,也就是孩子大脑已经发散出来的“触须”强化并稳固下来,有助于孩子智力开发的成果巩固。

自然智能与其他智能是相互作用、相互平衡的,每一种智能的提升都不容忽视。

推荐自然智能提升小游戏:

一起来种小土豆

适合年龄:4岁~6岁

准备材料:一些有芽眼的土豆块;一些土壤(或水);一个小花盆

玩法步骤:

1、等土豆块发青的时候,开始和孩子一起观察;

2、土豆发出小芽后,和孩子一起种到土壤里(科技的发展,也可以在营养水中种植。土豆在水中也会发芽成长。);

3、观察土豆幼苗的成长,告诉孩子植物生长的道理。

注意事项:夏天并不是植物生长的最佳季节,所以要注意为幼苗保持一个阴凉的环境。

专家点评:

这个游戏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和孩子一起种小土豆,不仅是一个动手的过程,还是一个观察的过程,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而兴趣和好奇心对孩子来说是成长的法宝,只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才会有意愿去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的奥秘。

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协助他做观察日记。把小土豆生长的过程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培养孩子条理性的同时,也开发了孩子的智力。

专家/陈龙安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创造思考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台湾)

/翁慧馥上海新世纪幼儿园(总园)副总园长

如何评估孩子的自然智能


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例如喜欢动物的孩子,除了自己饲养动物之外,可能也会时时阅读相关动物的书籍,或是从电视上学习动物新知,能力强的孩子,对于动物的分类能够举一反三,动物的习性也能了若指掌。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对自然界都充满高度兴趣与认知力,有的只停留在基本的喜欢上,并不会刻意做研究。不过培养孩子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需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

亲近大自然 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

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一定要接触自然。很多父母常常苦恼孩子唯一的嗜好就是看电视,即使吃饭也是边吃边看,专家建议,应该用一个取代电视的活动来调整,例如:看书、踏青、到户外走走等。

不过重要的是,父母本身都必须逃离水泥森林,例如放假不要只在家打牌、看电视;也必须懂得尊重自然生命,看见昆虫,如果只想到“打死它”,那就糟糕了。

以下提供几个接近自然的活动:

赏鸟活动

带着孩子到赏鸟区来一趟鸟之旅,听听解说员分辨不同鸟的特征,认识鸟的习性。除了到野地赏鸟之外,也可以到鸟店、动物园的鸟园区,认识不同的鸟类,和孩子讨论饲养与放生的意义。

倾听观赏大自然

大自然单纯的聆听与欣赏,就是一种美。可以带孩子到野外,让孩子闭上眼睛,专心听听风声、雨声或是虫鸣,鼓励他寻找声音的来源。另外,也可以带着他用双眼观察自然,看看云的变化,带他上山体验第一次看雪的经验,或是看看花开花谢,听听孩子说说他看到的自然。

种植花草、养养动物

除了观赏接触自然之外,应该实际让孩子懂得照顾自然。虽然身处都市丛林中,不过还是可以和孩子在阳台上种一些简单的植物,例如栽种绿豆芽,并纪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也可以让孩子饲养宠物,如果空间允许,猫狗等很受欢迎,否则养小乌龟或小鱼,也可以让孩子有寄托。让孩子学习自己照顾动植物,让他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

看大自然相关的书籍或影片

基本认识自然之外,也需要多了解自然知识,因此亲子可以一起阅读相关书籍,电视上专属的自然性节目也很受欢迎,全家一起讨论,会让自然之旅变得生动又有意义。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如何分类动植物,比较相似或者相异的动植物,让他们进一步有认知。

接近自然之中,也可以利用几种方式循序渐进,激发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

★观察

例如观察蚂蚁,带孩子仔细看,用心观察蚂蚁的生活方式。

★搜集

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包括图绘、文字的描述等,让孩子从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印证书本相关知识,甚至可以发掘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经验。

★预测

让孩子学习预测蚂蚁的行径和可能发生的现象。

★分析

预测之后,获得的结果需要被分析解释。也试着分析不同蚂蚁的种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生活行径。

★沟通

将发现的事物用各种方式表达,让孩子多多用语言说出来、用文字撰写、用图画呈现,如果孩子有不一样的意见,一定要先聆听再予以指正。

幼儿拾物、找物训练手眼协调


晚饭后,陈蓉又在伏案做朵朵的成长记录。今天记录的主题是“可以拾物了!”内容摘要如下:

“没走几步,她手里的药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玩具躺在地上,朵朵想弯身去拿,又怕摔倒,大家鼓励她弯下腰捡起来。朵朵看着我们想了一会儿,然后扶着茶几,慢慢地转过身,小心地把另一只手放在沙发边了。有沙发与茶几的支撑,朵朵这下放心了,开始尝试放开沙发上的手,慢慢弯下腰——呵,小手摸到瓶子了。可是瓶子比朵朵更淘气,滚到沙发底了。朵朵一下子就泄气了,真是不好玩!

“关键时候爷爷帮忙,把小瓶拿回来放在地上。这下朵朵又来精神了,马上再尝试去捡起来。经过努力,终于把瓶子捡起来了,站直后还特意把手中的瓶子向我们扬起来,意思是:你们看,我成功了!”

(插入博士说:随着宝宝手指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逐步发展,可以让宝宝做一些拾物和找物练习,这些练习不但有趣味性,还有一定的锻炼功能。)

随着宝宝手指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逐步发展,可以让宝宝做一些拾物和找物练习,这些练习不但有趣味性,还有一定的锻炼功能。

☆拾物训练

拾物练习主要是练习婴儿弯曲及直立身体,可以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还不能扶站时,让他借助大人的双手的支撑站立,大人把一些很具吸引力或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宝宝前面的床上,用语言逗引他去注意玩具,有了兴趣他就会弯腰去捡,捡到玩具后再直起身,反复多次训练。

宝宝学会扶站后,可在他脚边放一个玩具,引导婴儿在一只手有支撑和凭借物的情况下,弯下腰用另一只手捡身边的玩具。

拾到玩具后,大人可不要忘了用语言或行动给婴儿一点鼓励,如“宝宝真能干”,或者亲吻一下他,孩子会很高兴地再次去捡玩具。

☆找物训练

7~9个月的宝宝,认知能力和语言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已经能够把自己经常玩的玩具和名字对上号。当听到大人说出玩具的名字,宝宝会很快地用眼睛找到。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和宝宝玩寻找玩具的游戏了。

我们可用一块布蒙在玩具娃娃上,不要全盖上,要露出一部分,让宝宝知道娃娃并不是真的消失了。当我们问:“宝宝,娃娃呢?”宝宝就会很快做出判断并把娃娃拿出来。

逐渐可以扩大到,用手帕盖住其它一些体积较大的玩具,如小汽车,大狗熊,并露出汽车的一只轮子、狗熊的二条腿,让宝宝寻找。当宝宝揭开手帕找到这些玩具时,会体验到无比的快乐。

再以后,难度系数可逐渐增加。可以把玩具藏在枕头下、被窝里这些比较隐蔽的地方,考验一下宝宝,看他是否能找出来。但一定要做到一点,就是要流露一些小马脚,即如前所说露出玩具的一部分。因为这是我们的宝宝还很小,完全藏起来让他去找要求太高了,总是失败的游戏对他们没有任何益处。

你知道吗?

客体永久性概念的建立和记忆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是思维、想像活动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多训练把玩具藏起来,让孩子去寻找,可以促进这一概念的建立。

于博士温馨提示

拾物和找物都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训练,可以反复训练。可是应该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进行,多点轻松愉悦,多点成功的快乐,会收到更佳效果。

孩子的灵性需要自然的滋养


一头出生的牛犊,一直宠物的出生与死亡,一条年代久远的林中小路,荒地边上的一块神秘湿地......自然总是能给孩子一个更为广阔辽远的世界,这既不同于父母给予的亲情世界,也不像电视那样会“偷走”孩子的时光。自然总有它自己的办法,丰富着孩子的精神世界,滋养他们从内而外的独特灵性。

具有这种自然灵性特质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同时,这种对自然的充分观察和全身心的感知,有反哺在他们身上,激发了其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那究竟怎样培养孩子这种自然观察智能呢?

除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外,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广泛体验大自然的奇妙。3岁前的孩子大多以无意观察为主,笼统地感知周围事物是什么或者怎么样,但这些感知认识的积累,为他以后形成逻辑思维水平比较高的自然观察只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家长不但要带孩子了解高速公路、高楼大厦和汽车飞机,还要了解乡间小路、村落农舍和溪流泉水。不要以为孩子记不住或者不懂事,观察是思维的窗户,他的眼界有多宽,体验有多深,以后他的思维空间就有多大。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对自然界都充满高度兴趣与认知力,有的只停留在基本的喜欢上,并不会刻意做研究。不过让孩子认识自然、接触自然,在越多越都市化的当今社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类本事自然界的一环,只有了解并体会到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真正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之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