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童话故事
2021-04-15 七岁童话故事 四岁童话故事 男女童话故事5岁女童 立志拿到网球大满贯。
四岁多开始学打网球,立志成为四大满贯得主。年仅五岁半的南京小丫邵云帆当着记者的面,说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每天早上,她都会准时出现在中山东路体校的网球场上,接受网球的启蒙训练。不到一年,她的技术水平已经和大孩子旗鼓相当。
小云帆有个奥运教练
每天早上,无论风吹雨打,五岁的邵云帆总会出现在中山东路体校的网球场上。胸口刚刚超过球网高的她,正仔细地做着每一个回球动作。虽说力量还不够大,角度也不够刁钻,但是正反手击球,小云帆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了。
小云帆的启蒙教练,不是别人,而是她的外公朱文元。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耳熟,不错,朱文元培养出了一个有名的弟子——奥运体操冠军肖钦。
体操教练培养外孙女打网球,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隔行如隔山的感觉。朱文元说,训练体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打网球则是自己最大的爱好。作为一名业余网球教练,朱文元陪练一个小时的市场价大约在150元,他的水平也由此可见一斑。
同龄人中,云帆无敌手
曾经将肖钦领上冠军之路的朱文元,如今一门心思想将自己的外孙女引上职业网球之路。“别看云帆才五岁多,但是打网球却是她自己的选择。”听到外公的这番话,小云帆在一旁也频频点头。
上完幼儿园中班,云帆就不再去幼儿园了,每天上午和外公学习打网球三个小时,下午和爷爷学习文化课。除了网球和自学之外,画画和学钢琴是云帆每天必做的两件事。不过画画和钢琴都不是云帆的最爱,她告诉记者:“我最喜欢网球,网球有来回,比较好玩。我妈妈说我是手闲脚不住的人。而网球就是动的,我更喜欢。”
在外公的悉心栽培之下,小云帆已经有了个不错的开始:在同龄人中,云帆不可能找到对手。
家人想送她出国打球
每天,除了网球的基础训练外,朱文元还会结合体操的一些训练特点,对云帆进行体能和韧带拉伸的训练。朱文元说:“韧带好的运动员,可以扩大击球范围,增加发球的攻击力。”
虽然还不太懂事,但是云帆在家人的影响下,已经有了长远的目标,夺取大满贯。朱文元告诉记者,孩子的父母已经酝酿将孩子送出国培养,走职业网球道路。
训练结束了,外公让云帆穿起长裤以免着凉,这个要求被云帆拒绝了,“我不嘛,穿短裤能露出长长的腿,这样比较好看!”小家伙现在就已经有了十足的星味儿了。
相关推荐
网球运动的启蒙年龄是几岁
目前国内正掀起了学习网球的热潮,但很多家长朋友们可能对网球运动不是很了解,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多大让孩子学习网球。当今网坛球王费德勒三岁就开始拿起球拍了,日前更有报道称,南京出现一例3岁半儿童报网球学习班的案例。更是引起了家长们的疑问,网球运动的启蒙年龄是几岁?其实这是一个概念上的混淆,网球学习与启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 网球运动能发展高超的神经肌肉技能及灵活性,使身体得到锻炼,无论在情感方面还是在体力方面都具有挑战性。同时这项运动也是极好的社交活动的载体,训练人的自律、毅力和自力更生的品质。儿童在身体没有发育完全之前不要标准(成人)网球。这对孩子的身体是一种保护。家长可以通过先让孩子观看比赛,接触了解这项运动开始,先将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等孩子的身体成长到完善一些后再投身到初期学习中。一般情况下,5至9岁的孩子开启接受启蒙训练比较合适。
网球运动启蒙阶段早有几个好处,首先在孩子5到7岁的时候正是运动感觉形成的时候,像平衡感,协调性,节奏感等等,这些对她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网球运动对这些感觉的形成又有其他项目不能比的优点,它的趣味性比较强,滚来滚去,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自然的跟随球跑动;其次在这个阶段不是孩子学业的关键点,能有时间和精力去挖掘他们的运动才能,一旦发现他们有天赋,加以培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算不想向职业靠拢,也不耽误孩子学习教育;第三个方面,十二三岁是网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分界线,是否有天分,有没有可能出成绩,差不多就可以决定了,启蒙早的话,就更能明确知道,一旦不能走职业道路,接受正常的教育一点都不晚。
当然孩子很小就接触网球要注意很多方面,比如球拍要选择儿童拍,球也要打专门的软网球,以防止器械太重造成损伤和动作变形,最好要有专业的网球教练指导等。
网球神童的未来猜想
假如你对如今的竞技体育留心关注的话,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冠军,要从娃娃抓起。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早早开始专业训练,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做好基础练习,这几乎成了流行趋势。在过去二十年里,网球运动的冠军流水线上也在制造着小明星,青少年网球圈子里的竞争相当激烈。我准备给大家讲几个天才儿童的故事,不知道你能否猜中这些网球神童的未来。
1.杰恩·希尔瓦就住在巴黎以西20公里外的格里尼翁,从他们家居住的山顶小屋俯瞰,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蒙瑞特罗网球学院。
每天清早,杰恩都要跟着妈妈玛芮进行一小时的训练。玛芮曾经是芬兰国内一流的网球选手,但是没有进入过职业网坛。如今她已经成了儿子的专职陪练。一小时的训练结束后,杰恩要去附近小镇的学校上课,中午放学回来,到一家有专业的营养学家管理的自助餐厅吃午饭,然后他便要去蒙瑞特罗网球学院报道。在学院,教练会针对杰恩前一天的表现进行一些点评和指导,然后他就会回到网球场上,再跟着妈妈或者教练完成一小时左右的训练。下午3点左右,杰恩跟体能教练塞巴斯蒂安·杜兰德一起,做一些提高平衡性的练习。这是小希尔瓦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因为他觉得很有趣:杜兰德扔出绿色的球,他就要用这个球击中绿色的靶心,如果是红色的球,就要击中红色的靶心,另外还有橙色的等等。如果杰恩感觉不错的话,他可以多玩一小时这个游戏,当然也可以跟爸爸司各特一起看一会儿动画片。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杰恩·希尔瓦刚刚度过6岁生日。
这是网球神童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天,假如希尔瓦一家愿意坚持下去的话,蒙瑞特罗网球学院将负责把杰恩培养成一名职业网球选手。学院因此要在小希尔瓦身上投入两、三百万美元,这就是培养网球神童的成本,从为他聘请教练到购置训练器材,每一个像杰恩这样的小天才必须有这些大人的支持,才有机会成为网球明星。
当然,就目前为止,一切关于杰恩·希尔瓦的讨论,都还只是期望。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期待有点冒险。38岁的司各特·希尔瓦总是喜欢用“未知的旅途”来形容这趟冒险。事实上,关于杰恩的未来,不止是希尔瓦一家的征途,也是蒙瑞特罗的风险投资,因为在此之前,没有哪家网球学院肯接收这么小的孩子。
蒙瑞特罗之所以能打破规矩,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杰恩的天赋。
2.希尔瓦一家,原本住在加利福尼亚的柯度瓦牧场,那里距离萨克拉门托很近,除了杰恩之外,他们还有11岁的卡丹和3岁的杰斯敏。2006年3月,萨克拉门托当地的电视台听说有个4岁的小孩子很会打网球,于是工作人员扛着摄像机来到了网球场,让杰恩在他们面前表演一下发球和正反手动作。
“杰尼(杰恩的昵称)打球就是为了赢得比赛,就好像网球场上有冰激凌似的!他根本舍不得离开。”司各特说,他的话也被收进了摄像机里。后来,有人把杰恩打球的视频上传到了YOUTUBE网站。接下来,杰恩和父亲接受了IMG的邀请,去现场观看太平洋寿险杯公开赛。比赛之余,这对父子在一片空闲的练习场上打球,碰巧被大胡子巴格达蒂斯遇到——他是蒙瑞特罗最著名的学生。就这样,这所远在法国的网球学院遇到了他们心目中的网球神童。
2006年8月,蒙瑞特罗给杰恩的父母寄去了一张招生简章,希尔瓦夫妇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卖掉房子和家里的两部汽车,举家迁往法国格里尼翁。“在美国,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能接受全日制的网球训练,但是蒙瑞特罗答应我们为杰尼制定职业化的培训课程。”司各特说,“我们可以付出一切代价,为杰尼的成长铺垫出一条路来。”
网球学院的校长帕特里克·蒙瑞特罗在得知希尔瓦一家的决定之后,立即表示:他已经为杰恩专门筹措到了一笔资金,保证每年出资14万美元,用于网球神童的培训计划,这个计划将一直持续到到他顺利进入职业网坛为止。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对于5岁的杰恩来说并不困难。他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就基本掌握了法语语法,虽然还保留着一些加州口音,但这不会影响他跟网球学院里的各位教练和老师沟通,为了保证杰恩接受完整的教育,帕特里克安排他在附近的小学学习。
事实上,举家迁移的决定,考验的是希尔瓦夫妇,他们从接到蒙瑞特罗学院招生简章那一刻起,就开始承受巨大的压力。“我们早就意识到,想要让杰尼有所作为,就要向他教授当今职业网球运动中最实用的技术,无论是发球,还是正反手,以及战术等等,都应该是最新的打法和理念,绝对不是其他那些5、6岁小孩子喜欢的网球游戏。”
“我想他们说的没错。”美国网球名宿翠茜·奥斯汀对希尔瓦夫妇的想法表示赞同:“我也有过类似的体会。我常常看到现在的孩子在学校里学的还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东西。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停留在原地踏步不前。”
3.奥斯汀也曾被称作“网球神童”,在她之后顶着“神童”光环成长为巨星的还有安德莉亚·杰格、安德烈·阿加西、詹妮弗·卡普里亚蒂、威廉姆斯姐妹以及玛丽亚·莎拉波娃。奥斯汀的出现,让我们开始将“具有卓越的网球天赋的孩子”当作某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来研究。她四岁时就登上了网球杂志的封面,14岁赢得职业巡回赛冠军,16岁夺取美网冠军锦标,17岁成为最年轻的世界第一。虽然后来有塞莱斯刷新了奥斯汀创作的纪录,但她对现代网球运动的影响,却是后来这些神童无法企及的。
在翠茜·奥斯汀之前,我们把小孩子打网球看成一种纯粹的游戏。约翰·麦肯罗8岁才开始学习网球,比利·简·金第一次拿起网球拍时都已经11岁了。但奥斯汀和他们都不同,她对这项运动的理解源自于天生的热爱。在她成长的那个年代,没有专业的体能训练师、营养师、运动理疗师,也没有个人网页,更没有能让全世界都看到她打球的视频网站。
“尽管全世界有千千万万的孩子都在打网球,但我相信他们中的一些人只是忠于自己,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没有复杂的目的,没有好高骛远的目标。”奥斯汀说:“我觉得7岁的玛丽亚(莎拉波娃)离开妈妈,跟爸爸一起前往佛罗里达学球的时候,她本身觉得很快乐,因为她可以打网球,可以长时间的留在网球场上。虽然为人父母者,对子女会有很多期望,但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快乐的原因就是那么简单。”
现在,当我们注视着莎拉波娃的时候,这个身价超过数亿美元的网球宝贝像是从明星生产线上走下来的芭比娃娃。被成为“网球明星缔造者”的波利泰尼说:“要看上帝给了这些孩子什么,再帮他们选择未来。”在他笃定上帝给了阿加西和莎拉波娃一颗网球之后,他在自己的学院里培养出了世界上最迷人的网球偶像。
“你可以得到整个世界。”波利泰尼说,他特别强调了“整个”这个词儿,还做了一个把世界攥在掌心里的手势。“看看NBA,看看棒球运动。”他其实还想说:看看俄罗斯、塞尔维亚、中国以及那些地处东欧的国家,他们因为向世界输出了冠军和明星,而一下子成了网球版图上的大国。
他特别提到了一点: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开始学习打网球,而且都是小小年纪就走上了网球场。
“我的网球学院里培养出了阿加西和塞莱斯,我曾说:‘我还能发现下一个网球神童!’”波利泰尼说:“不过现在我却不会这么说了。”世界各地的网球资源正在整合,当美国的网球学院不能接收只有5岁的杰恩·希尔瓦的时候,法国的蒙瑞特罗却可以敞开大门。
4.渐渐地,我们发现职业网球运动变成了环球贸易。而为数不多的网球神童,就成了这场环球贸易中决定胜负的筹码。
随着网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让小天才们及早开始接受职业化的专业训练,能把神童们培养成为大人物,这种观点已经成了趋势。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致力于研究“人类如何学习特殊技能”。他因此收集了很多优秀运动员和音乐家的案例,经过多年分析,埃里克森认为这些人取得的成功,与他们接受了更出色的专业培训,完成了更多的训练密不可分。他以国际象棋运动为例,解释说:“无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涌现的国际象棋大师,还是那些在竞争激烈的象棋俱乐部里脱颖而出的顶尖选手,相似之处就是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切磋棋艺上,所以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
不过对于那些打网球的天才儿童和他们的家庭而言,想要进入职业网坛和加入国际象棋俱乐部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希尔瓦一家,即便他们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培养这个网球神童,也不是就能轻易如愿以偿的。波利泰尼网球学院已经接受了成百上千小学员,但没有一个孩子是跟杰恩年龄相仿的。这项运动的竞争强度已经让波利泰尼对“职业化”不那么自信了,他逐渐偏离了自己当年为网球学院制定的原则——培养出成功的职业网球选手。现在,每当有人带着一个孩子向他咨询“职业前景如何”时,这位鼎鼎大名的网球教练都会小心翼翼地说“希望不大”。
“他们对一个5、6岁的孩子寄以厚望。”波利泰尼对蒙瑞特罗网球学院接收杰恩·希尔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为他计划了一切。这我可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瑞克·马奇,另一位美国著名教练,他指导过的孩子包括卡普里亚蒂、罗迪克和威廉姆斯姐妹。瑞克说,他对于杰恩的故事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希尔瓦夫妇愿意倾家荡产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专业训练。像马奇和波利泰尼这样的教练接到过无数家长打来的自荐电话,或者有人干脆寄来孩子们打球的视频,他们这么作就是希望教练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网球神童。“不过我认为让孩子们过早开始接受职业化训练不一定就会取得好成绩。”瑞克觉得没有哪个孩子的天赋能超过卡普里亚蒂和汤米·荷(1988年美国网协青少年冠军,他当时只有15岁)。可是结果呢?荷进入了职业网坛,但他的世界排名却从来没进过前80。类似的例子还包括艾尔·帕克和布赖恩·邓恩,他们都曾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青少年网球赛的冠军人物,不过后来却变得寂寂无名。
最近一次碰到麦克·阿加西,他说了一段引发我思考的话。作为安德烈·阿加西的父亲,麦克亲手将儿子缔造为美国网球的传奇。他说:“我曾经考虑过让孩子们打高尔夫或者棒球。高尔夫球运动生涯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在棒球比赛中,你的球队输了比赛,并不影响你个人获得成功。”麦克的话让我意识到父母可能并不了解孩子的天赋到底是什么,只是模糊地认为他不是个普通的小孩儿。可是你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打网球呢?
5.假如你有一个4岁的女儿,你猜她上过第一次网球课之后,会对教练说什么?“她当时说,我明天还能见到你么?”39岁的加拿大人阿尔曼·格雷多说,他的女儿戈丽尔4岁生日那天得到了一把网球拍做礼物,从此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就发生了改变。阿尔曼是一位基金经理,妻子是位脊椎病理疗师。戈丽尔完成了一年的网球课程后,她的妈妈觉得女儿颇具网球天分,就拍摄了一张她打球的光盘,寄给波利泰尼。起初,这位金牌教练对戈丽尔不感兴趣,觉得她实在太小了,但是在格雷多和妻子的努力下,2005年8月,波利泰尼还是邀请5岁的戈丽尔来到佛罗里达。她在那儿待了6个星期,回到加拿大之后,又吵着去美国继续学习。波利泰尼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接收戈丽尔在网球学院参加全日制训练课程。在小女儿学球的日子里,格雷多一家包括大女儿和另外两个弟弟也都搬到学院附近住了下来。
波利泰尼第一次看到戈丽尔时说,她的击球动作一般,不过却具备15岁孩子才有的专注力。
大概就是这样的专注力改变了波利泰尼,他希望戈丽尔能成为自己的网球学院里第一个从初学者一步步走入职业网坛的学生,以前那些成绩优异者都是来这里进修的。戈丽尔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传统网球学院教学模式的印象:以前大家认为网球学院只能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网球技术,而心理和战术层面的技能却是在职业赛事的历练中获得的。戈丽尔参加了不少双打的练习,她还不确定自己究竟更擅长双反还是单反。波利泰尼说,等戈丽尔到了11、12岁,开始参加一些青少年赛事后,她的发球和击球能力还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现在,戈丽尔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文化课程,她每天的生活大多集中在网球场、学校和体能训练馆。另外,她每个星期要学习两节中国功夫和三节瑜珈。西贝尔·艾米是一位瑜珈教练,跟她学习瑜珈的名人包括莎拉波娃和其他一些体育明星,她说戈丽尔很有创造力,会为她自己和洋娃娃设计一些新的瑜珈姿势。除了打网球之外,戈丽尔还有个爱好:睡觉。爸爸阿尔曼说女儿出生后,每天都要睡足12个小时。
跟随波利泰尼学球的戈丽尔现在已经7岁了,放眼全世界,这个年纪的网球天才不胜枚举,这个年纪得到的夸奖也不能代表她的未来。“我女儿会成为冠军吗?我不知道。”阿尔曼说:“不过我确信她会成为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尽管戈丽尔还没有引起媒体太多关注,但是阿尔曼已经开始留意收集一些评论家的看法,对于自己对女儿的培养模式,他还是希望能听听大家的声音。阿尔曼觉得,如果能吸引到公众的关注,他们的女儿就能多一些成功的机遇。
“没人知道这些年我们经历的酸甜苦辣,”阿尔曼说:“如果有一天她不想打球了,或者注意力转移到了画画或是别的什么,我们想说:不管她做什么,希望上帝保佑她。”
6.和戈丽尔比起来,杰恩·希尔瓦则得到了太多关注,围绕着他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息过。去年夏天,司各特说如果有机会的话,小儿子能跟偶像詹姆斯·布雷克打上几个回合。他还鼓励儿子参加《今天美国》等节目,不过很多人对此表示反对。一些媒体的读者指责司各特有辱骂孩子的行为,更多的人认为希尔瓦夫妇让孩子频频曝光,是为了赢得利益,他们是把杰恩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在这些反对的声音中,我们发现大家并不认为杰恩的网球技能有多出众,甚至有人表示让这么小的孩子长时间爆晒在阳光下打球,是一种虐童行为。
“他们指责我们,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事实。”司各特说:“是的,杰尼的生活在由我们来规划的,但他觉得很快乐,他喜欢这样的生活。”
在陪伴儿子去法国学球之前,司各特·希尔瓦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妻子玛芮在萨克拉门托的金河网球俱乐部做教练,他们没想到蒙瑞特罗网球学校会向5岁的杰恩敞开大门,所以当这封法国来信寄到夫妻手上的时候,他们所有的生活计划被完全打乱了。
希尔瓦一家移居法国之后,司各特失去了原来的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后来在帕特里克·蒙瑞特罗的示意下,他进入网球学院,成了一名业务经理。蒙瑞特罗还把杰恩介绍给了卢卡·阿皮诺,他曾经担任过巴博拉特球拍的执行官,他也可以为这家人提供一些帮助。
现在这个美国家庭已经在格里尼翁安顿下来,而且只要杰恩的成长之路走得顺利,他们就会在法国长久的居住下去。不过希尔瓦一家还是希望能有美国的网球学院接收杰恩。“我也不知道杰恩为什么愿意小小年纪就开始这样艰苦的训练,”司各特说:“但我知道,假如我不竭尽全力地帮他实现梦想,我就不是个称职的父亲。不管你是否理解,我们只是在尽为人父母的责任。”
网球明星们的童年照片
一、瑞典名将艾德博格,那个时代的乖孩子。
二、美国名将阿加西,瞧他打球的痛苦样,呵呵。男子网坛近一时期以来唯一的“全满贯”选手。
三、巴西红土王库尔腾,象个阿富汗小难民,呵呵。
四、一脸富态的美国帅哥罗迪克,超可爱。
五、俄罗斯名将萨芬和他的妹妹萨芬娜,瞧萨芬那坏样以及妹妹的可爱样。呵呵。
六、童年时代就在一起的比利时名将海宁和克里斯特尔斯,如今,她们都退役了。遗憾。
七、球王费德勒,小小就有王者风范。
八、西班牙名将费雷罗和智利名将冈萨雷斯,老对手了,呵呵。
九、阿根廷名将纳班迪安和科里亚,一对好哥们。
十、澳洲野兔休伊特,眼光挺贼的,呵呵,大了也一样。
十一、被叔叔强抱到足球场的纳达尔,看样子,他讨厌死足球了。也许,他已经想着怎样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了。瞧他那深沉样,呵呵。
十二、瑞士公主辛吉斯在过生日呢。这是否意味着她将成为网坛的公主?
十三、从小就是美人坯子的莎拉波娃,还是个常胜将军呢。
制造冠军 14岁前孩子如何练网球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职业球员,但也有人很迷惑,到底自己的孩子从几岁开始学球?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更有效率地网球?这些问题,我经常能够碰到。我觉得,冠军是在14岁之前被制造出来的,所以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如果训练不科学会遗憾终身的。那么,如何练,才能为孩子未来的网球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呢?
首先,我把14岁之前的孩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5岁,以运动能力训练为主;第二阶段,6-8岁,重点是基础网球技术;第三阶段,9-13岁,更精细的技术训练。
第一阶段:4-5岁
这个时期的训练重点是建立孩子很强的运动基础,这可以使将来的技术训练效果更理想。有些教练在这个时期就开始让孩子进行大量而细致的网球技术训练,而不是运动基础训练。我想,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4-7岁是孩子的一个特殊成长时期,对孩子协调性的塑造有重要影响。所以,在4-5岁这个年龄段,训练计划应该是,花大量的时间在简单的运动项目上。
训练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可以使孩子的身体形成复杂的肌肉群。在以后学习网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他们会比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的孩子接受的更快。这个时期还不适于对孩子进行网球技术动作的训练,过早对孩子的潜能进行开发,实际上是制约了他们潜能的积累。
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多数4-5岁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对时间和空间的组合进行准确地感知。在较短的距离内,他们很难认知球在飞行中的速度和距离,也很难判断触球瞬间该在什么时候。换句话说,他们可能几乎接不到大多数的来球。在这种情况还一味地练击球技术,这会导致训练的效果很差,更严重的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失去对网球的兴趣。
当然,即使基础运动能力的训练也最好能借助网球、球拍,这样的训练效果会非常好,虽然也是在网球场上进行,但其实只是一般的身体基础训练。
第二阶段:6-8岁
这个时期,主要对孩子进行基础的网球技术训练。
要保证孩子的网球技术动作是完全规范、标准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被忽略。否则,将来再改那可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在训练计划中,你要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详细地讲解几乎网球技术的所有问题。它大致可以被分为3个方面:
1.步法——站位和移动
2.上半身——位置和动作
3.球拍——位置和方向
这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都有各自的训练进程和任务。将他们综合起来,会对最终的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
除了技术,这个时期也应该为孩子们学习基础的网球战术做好思想准备。战术思想应从这个时候起开始融入到平时的技术训练中。我们要告诉孩子,尽可能多的打回合球有多重要,并且落在界内的球越多越好,至少要比对手多一次。要求孩子们要努力这样做。
还有心理素质问题,这对准确地打向目标、赢得一分很重要。这种心理素质在早期的网球训练中对塑造孩子的竞争意识很有帮助。我们鼓励把这种思想运用在多种形式的竞赛中。
身体训练以速度训练、协调性训练和耐力训练为核心。耐力是其中最主要的,可以通过多种的基础练习和小游戏增强孩子的耐力。
第三阶段:9-13岁
这个时期的训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训练主要是针对战术和心理的。同时,现在应该教给孩子更先进的技术,主要集中在教他们打带旋转的球上(上旋和切削)。
这也是对身体素质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现在我们该让孩子们训练力量了,但不能超负荷。
这个时期的第二部分训练,除了进一步对技术进行提高外,我们要重点培养他们的战术概念和攻防转换的思想。再进行训练的时候,就要从战术的角度出发,让孩子逐渐熟悉如何才能赢得比赛,让技术训练在战术的指导下进行。
接下来的战术训练部分,我们从特殊的正手开始,包括大力截击、第一截击,放小球、网前小球和正手高压。用截击、小球或是高压这三种击球方式结束对技术的拓展训练,这样下一个时期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训练,13岁前,少年球员的基本网球技术就不会有大的缺陷。心理上也为以后更艰难的比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身体和战术也能更快的适应将来的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