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的宝宝,对打击乐器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兴趣。这种兴趣来自于对打击乐器所发出声响的好奇和探究,他们对它着迷,渴望弄响它,不仅仅是出于好玩,而是想通过这种活动来探索声音的长短、高低和不同的音色等。

建议爸爸妈妈充分发掘宝宝的兴趣点,多为宝宝学习打击乐创造条件和机会。

宝宝拥有的第一件乐器

搜罗一下,我们身边的打击乐器其实很常见。小到串铃、沙球,大到木琴、爵士鼓,都属于打击乐器,宝宝或多或少都曾摆弄过。打击乐器可能是宝宝一生中的第一件乐器,妈妈可要认真选哦!

一适合1岁以下宝宝的打击乐器:拨浪鼓、碰铃、串铃等。

二适合1~2岁宝宝的打击乐器:小鼓、铃鼓、沙球、串铃、碰铃等。

三适合2~3岁宝宝的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双响筒、锣、响板、宝宝爵士鼓等。

选购打击乐器的3大要点

一选宝宝自己喜欢的、声音优美动听的打击乐器。

二安全第一,乐器的质地一定要好。

三乐器的大小、重量要适中,充分考虑到宝宝的年龄。

爸爸妈妈是“助教”

玩一件极普通的小乐器,如手摇铃,就能很好地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而打一套爵士鼓,需要宝宝集中注意力,手脚协调配合好。真要将普通的敲敲打打升级为节奏感强烈的专业音乐训练,以提高宝宝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恐怕只有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专业人士才能做到。

那么,爸爸妈妈能做些什么呢?

一牢牢记住,音乐活动的主角是宝宝,不是家长。

二给宝宝一个无压力、无束缚的自由敲打乐器的环境,有利于培养他对打击乐演奏的浓厚兴趣。

三小宝宝都喜欢咬东西,他用的打击乐器,要经常擦洗消毒。

四尊重和鼓励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敲打乐器,而不要刻意让他跟着你做动作和敲打。

五将打击乐器变成亲子沟通的桥梁。特别当宝宝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可以借助打击乐器帮助他释放内心的不愉快。

亲子游戏,以打击乐为名

游戏一:摇摇乐,笑哈哈

目标:让宝宝快乐学习,从小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

适合年龄:0~1岁

材料准备:拨浪鼓、碰铃、串铃

方法:

1.用拨浪鼓、碰铃或串铃逗宝宝笑,宝宝发出“哈哈”的笑声后,告诉他,这件乐器叫什么;将乐器交到宝宝手中,让宝宝摇出声音。

2.一边唱歌,一边按节奏摇动乐器,“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逗宝宝笑出声音来。

小建议:

一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宝宝一直“很严肃”的话,妈妈可以做鬼脸逗他,或者自己先笑出声音来,宝宝会跟着放声大笑的。

二哼唱的歌曲最好是妈妈比较熟悉的、能随口唱出的童谣。

游戏二:“噼啪叮咚”对了吗

目标:用最常见的生活用品组合成打击乐器,培养宝宝的听觉分辨能力和认知能力。

适合年龄:1~2岁

材料准备:筷子、积木、空的茶叶罐、书、宝宝的水杯、棉棒盒子等

方法:

爸爸妈妈将能敲打的生活用品依次摆放成一个圆圈,用筷子一个接着一个地敲击,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接着,让宝宝自由摆弄和敲打。游戏的过程中,让宝宝知道各种物品的名称和用场。

等宝宝熟悉物品的名称后,妈妈说一个物品的名称,让宝宝用筷子敲打指认这个物品,敲打正确有奖哦!

小建议:

一妈妈尽量选择宝宝熟悉的生活用品和玩具,颜色够鲜亮,高度要适宜,方便宝宝敲打。

二等宝宝熟悉了一批物品以后,可以适当更换新的敲打物。

三不同高低、大小的玻璃杯或碗,可以组成“do(1)、re(2)、mi(3)、fa(4)、so(5)、la(6)、si(7)”的音节,让敲打变得更有意思。

游戏三:循声过“马路”

目标:学习用耳朵感知声音的来源和方位,感知声音的快慢和长短。

适合年龄:2~3岁

角色分配:爸爸扮演“盲人”,宝宝扮演“引路人”,妈妈扮演“红绿灯”(角色可以轮换)。

材料准备:眼罩(能蒙住眼睛的布也可以)、打击乐器(小鼓、串铃、碰铃、鼓铃、三角铁、木鱼、双响筒等)

方法:

1.爸爸用眼罩蒙住眼睛,宝宝手拿一件打击乐器(如小鼓),使它发出声响。妈妈看到“盲人”和“引路人”走过来了,说:“绿灯了,走起来。”

2.宝宝边走,边敲打乐器。爸爸随着乐器发出的声音去寻找宝宝。突然,妈妈说,“红灯了,停下来。”宝宝站在原地不动,继续让乐器发出声音。爸爸循着声音找到宝宝,给宝宝一个拥抱或亲吻。

3.由妈妈扮演“引路人”,爸爸扮演“红绿灯”,让宝宝扮演“盲人”,看看他能否顺利找到妈妈。

小建议:

一这个游戏可以在家里的客厅做,家具比较少,事先将可能碍事的茶几搬走即可。

二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三如果宝宝不愿意扮演“盲人”,爸爸妈妈不要强求哦,因为宝宝可能怕黑,还没有做好尝试的心理准备,等他熟悉了这个游戏,并且认识到扮演“盲人”没有什么危险时,他会主动要求尝试的。

游戏四:你敲敲我敲敲

目的: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对打击乐的初步认识,进一步提升他对声音的探索兴趣。

适合年龄:1~3岁

材料准备:能敲打的日常生活用品、玩具以及拨浪鼓、碰铃、小鼓等打击乐器。

方法:

1.选一首宝宝熟悉的动画片插曲(如《喜羊羊》),或节奏感比较强的儿童歌曲(如《蜗牛和黄鹂鸟》),作为背景音乐,可以是CD,也可以是下载的MP3音乐。

2.将宝宝抱起,靠坐在妈妈的大腿上,妈妈和宝宝一起跟着音乐节奏,击打乐器,好让宝宝有更直接的感受。

3.妈妈一边跟着音乐节奏哼唱,一边敲打乐器或物品,“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时,可以给宝宝一件乐器,让他跟着妈妈一起敲出节奏来。

4.等宝宝熟悉歌曲的节奏之后,由妈妈哼唱,宝宝单独敲击,看看宝宝是否跟得上。

小建议:

一1岁左右的宝宝,爸爸妈妈要选较简单的乐曲,并且音乐节奏要跟呼吸、心脏跳动的节律相适应。

二两三岁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选择经常唱给宝宝听的歌曲或宝宝熟悉的乐曲。音乐不宜太长,节奏不宜太快。

最后提醒爸爸妈妈一句:千万不能要求太高哦!宝宝毕竟年龄尚小,大肌肉的动作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控制能力都有待提高。在游戏和学习中,如果宝宝不能较好地跟上节拍,并不代表他的音乐细胞就一定比别的宝宝少,能力也比别人差。我们期待的结果是,只要宝宝能从中收获开心和满足就好。

相关知识

如何让宝宝乐学英语


宝宝学英语的话题是目前最热议的早教话题之一。怎么学,在哪学一直都是爸爸妈妈最关心的问题。许多家长从育儿杂志或网上得到“孩子学习英语,越早效果越好”的信息,于是忙不迭的让孩子进入英文学习时代,可是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Joyce的英语一直不太好,因此错过了许多不错的工作机会。看到别人能用英语和老外娴熟的交谈,她格外羡慕。生下女儿后,Joyce暗自发誓一定要让女儿能说上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弥补她人生的遗憾。看到家里附近开了一家幼儿英语教育机构,保证孩子上课后一个月内学会100个单词,一年内会基本对话,Joyce马上就报了名。带着女儿上了两次课,她却发现2岁半的女儿根本坐不住,骂了几次,也苦口婆心的劝过,可是孩子哪里听的懂,最后还大哭大闹表示抗议。无奈,好几千的课时费只能打了水漂。

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不是大人的附属品,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愿没有达成而强迫孩子去为你做到。Joyce的行为无疑给女儿带去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英语也从而成为父母给孩子的包袱。再者,2岁半的孩童,他们的专注力也不像大人,可以几十分钟不走神,让他们正正经经的端坐认真听讲是不可能的。Joyce的想法导致行为偏差,使孩子对英文学习产生抗拒。

那是不是小孩子就不能学习英文了呢?难道从一开始“孩子学习英文,越早效果越好”的观念就是错误的呢?其实不然。孩子越早接触某种语言的语音信息,这些语音信息给他带来的刺激就越频繁,他对这些语音也会越敏感。所以,孩子学习英文不怕早,怕的只是方法不得当。想要孩子学习英语,必须先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环境,使孩子享受这份快乐,才能将英语学好。如果家长秉承自然而然的环境浸泡方式,则对孩子学习英语是非常有帮助的。所谓的环境浸泡方式必须是自然而有互动的,家长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1、收听适合孩子学英语的视听节目

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活泼的语言是孩子学英语节目的必备条件。这些视听节目不是找个主持人光说就够的,他们大多以好玩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探索周围的环境,使孩子不由自主的参与进去。你以为孩子只是对着电视画面自娱自乐?NO!这样的学习速度绝对会超乎你的想象。

2、参与互动有趣的双语早教班

所谓的双语早教班,并不是教孩子说英文。可能只是和孩子游戏,或是带领孩子组织某些活动。通过情景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浸泡在这样的环境里很自然地去感受英语的魅力。老师的英语穿插在和孩子的对话里,不刻意的教某个单词,更不会灌输语法,但是孩子却能在其中感知英语语音,并在游戏中培养对英文的兴趣。

3、不用翻译的匹配学习法

很多大人在想教孩子学会说ball的时候,往往是拿着球说:“ball,球”。这是翻译,却并不是适合孩子的英语学习方法。其实小孩子不需要翻译,他们会自己直接匹配。所以你只要拿着球对他说:“ball”就够了。当孩子对母语词汇已经掌握了50个左右,父母就可以为他创造这种语言环境了。

如何培养宝宝的兴趣?


很多人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说的对,可是如何发现宝宝的兴趣所在,如何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并发展成为学习目标呢?这就存在一个系统过渡的过程。想要成功培养其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就要经历三个步骤:善于发现—及时引导—强化巩固。

第一步:善于发现

许多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粗心而错过了培养兴趣的大好机会。其实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做个观察家,细心观察孩子潜伏的兴趣。当然,父母也可以为孩子适时的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多带孩子接触音乐、艺术或运动项目,观察孩子的反应。在发现兴趣前,不建议参加任何指定特长的兴趣班,可以参加综合性的早教机构,让孩子参与玩乐从而发展兴趣。目前,市场上早教机构的分类五花八门,有些还开设了天文地理、数学逻辑等课程。这些学校技能的课程并不适合学龄前儿童,不妨考虑一些娱乐性课程,像金宝贝等知名的国际早教机构等,都会设立育乐课,其中就会有非常科学的潜能开发环节帮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第二步:及时引导

当发现了这种潜在的兴趣亮点时,家长就要不失时机地把他挖掘出来,并创设各种情景或条件加以引导,有意识地去培养。比如,当你发现宝宝喜欢唱歌跳舞,对节奏音符都很敏感,那可以为她提供更多会发声的玩具,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曲调去刺激她。当你发现你的宝宝喜欢画画,你可以为她提供更多的工作和自由,让他任意创作。但是要注意,这种引导并非技术层面的引导,要避免教条式的培养,并不是喜欢音乐的宝宝你就要教她准确的发音和发声技巧;喜欢画画的宝宝也不需要告诉他如何握笔,如何勾画。像金宝贝这样的专业早教机构会通过一些游戏对宝宝的兴趣点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引导方式更加自然有效,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第三步:强化巩固

培养一种兴趣并非容易之事,而巩固一项兴趣就更加不容易了。特别是对于注意力比较短暂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被转移。小孩子“朝三暮四”也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为这种兴趣多创造几种变化方式,以此巩固宝宝的兴趣长久。比如可以当宝宝玩腻了拍手打拍子可以教他用跺脚或摇头来表示,一样能达到效果,也让宝宝有新鲜感。如果宝宝厌倦了画画,不如教他废物利用,用粘贴或是雕塑的方式做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也同样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家长的经验不足,无法为孩子提供多种形式的兴趣巩固,可以带孩子到专业的早教中心学习,这样也不用担心自己会黔驴技穷。

孩子的兴趣培养并非一日而就,而是要经过以上这三个步骤才能有序的成为最终的学习动力。所以家长要注意从细小的观察开始,正确引导,加强巩固从而使宝宝更加好学、乐学。

如何发掘孩子的优势素质


尽早发现每个孩子能人所不能的潜质并把这些潜质培养成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素质,使孩子成为能人所不能的未来型杰出人才是学前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一种核心潜质:敏捷记忆潜质

敏捷记忆潜质是指能在短时间里记忆多种类型的大量信息。具有敏捷记忆潜质的孩子常常表现为无论看到或听到何种类型的大量信息都能快速、准确的记忆下来,并复述给其他人。例如:家长带孩子去公园时并没有刻意要求孩子记忆一些事物,然而,回家后孩子能够复述出许多在公园里的所见所闻。

第二种核心潜质:独立完成潜质

独立完成是指能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自始至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件事情。具有独立完成潜质的孩子常常表现为许多事情喜欢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来完成一件事情,有些事情甚至是他们自己无法完成的,也喜欢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

第三种核心潜质:悟性思维潜质

悟性思维潜质是指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完全不相关的事物之间指出内在联系或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选择出最简捷的解题思路。具有悟性思维潜质的孩子常常表现为几乎没有经过长时期的思考就能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及问题的要点,或者能够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

第四种核心潜质:细节观察潜质

细节观察潜质是指能够在对事物的观察记忆中通过积极思考,发现那些常常为人所忽视的不易察觉的重要细节。具有细节观察潜质的孩子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常常能注意到其他孩子不注意的细节,发现那些对事物判断有意义而又不易被人注意的重要特征,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

第五种核心潜质:好奇探究潜质

好奇探究潜质是指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怀有自主探究心理和自己动手尝试动机。具有好奇探究潜质的孩子常常好奇好问,而且他们的思维并不停留于成人的答案,而喜欢自己去探究一番,想了解更多的细节。

第六种核心潜质:自主坚持潜质

自主坚持潜质是指能够自主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标,长期坚持完成特定的活动。具有自主坚持潜质的孩子常常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稳定的情绪,对于计划好的某次长期活动能够自主地坚持。例如,每天在一定时间锻炼身体、看书、做智能游戏等等。

第七种核心潜质:领袖交际潜质

领袖交际潜质是指在与同龄人的交际活动中能根据他人的情绪和要求,并且运用交际技巧和个人的言行控制交际活动。具有领袖交际潜质的孩子常常感情丰富,对他人的情感敏感,知识面广,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在与同龄人的交际活动中能领导其他同龄人完成一件事,并赢得他们的信任。

第八种核心潜质:艺术表现潜质

艺术表现潜质是指在绘画、舞蹈、音乐、乐器等艺术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品质。具有艺术表现潜质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对色彩、形状、立体造型或舞蹈、音乐、乐器等方面独特的领悟能力和超出同龄人的欣赏水平,并且有很好的表现能力。

第九种核心潜质:运动技能潜质

运动技能潜质是指具有综合的身体素质,在速度、力量、弹跳、协调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运动技能。具有运动技能潜质的孩子常常在奔跑速度、身体平衡、灵活弹跳、力量协调、器械掌握等方面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素质。

尽管每个孩子都具有能人所不能的独特潜质,但是如果在7岁前的发展关键期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开发,许多孩子的独特潜质就将逐渐丧失。限于篇幅关系,下面主要介绍4种婴幼儿潜质开发训练方法:

1.流畅记忆训练法:针对孩子新学习的某一事物或某一概念,引导孩子快速联想与此有关的各种事物。例如:孩子理解了“医生”的概念以后,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流畅性记忆训练,让孩子快速联想出“医院、救护车、病人、打针、吃药……”

2.关系对应悟性思维训练法: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事物之间找出相似的内在关系和本质特征。例如:引导孩子理解“大象和小象的关系”就相当于“大马和小马的关系”;“人与房子的关系”就相当于“鸟和鸟巢的关系”等。

3.多角色关注训练法:引导孩子说出同一件事情对不同人的不同影响。例如:星期天要去郊游,让孩子说出相关的亲朋好友对此事的态度和想法,以及他自己的意见。

4.逻辑表述训练法:引导孩子在表述任何事件时一定要明确表述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顺序、因果关联和自己的态度。

孩子的艺术表现潜质和运动技巧潜质由于其独特性,家长最好请有关专家予以指导,自己不要盲目尝试。另外,开发孩子能人所不能潜质的时期非常重要,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介绍婴幼儿各种潜能的发展关键期,以及如何开展关键期全素质教育。

如何发掘孩子的美术才能?


儿童作品《小蝌蚪找妈妈》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求知欲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喜爱涂涂抹抹;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较强、能分辨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了孩子的绘画潜能,家长应循循善诱。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一些艺术家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等之所以成为绘画大师,就是与他们从小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分不开的。

尊重孩子的“画语权”

有个孩子趁着妈妈不注意,在白白的墙上画了一个蓝色的大方块,妈妈先训斥他又弄脏了墙壁,然后指了指窗外的太阳,纠正说:“你画错了,太阳应当是红色的,是圆的。”

蓝色的方太阳,多么难得的想象力!可妈妈却用成人的思维打击了孩子的创造和发挥。很多家长不懂得孩子,总是用大人的眼光和实物的标准来评判孩子的画。有些父母按捺不住地自己动手,迅速画出个太阳或房子,让孩子照着画。这正是大部分家长的误区所在。要知道,这种“不像”的画才是孩子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

为孩子开设“涂鸦”地

当孩子开始有了涂鸦的兴起之后,家长应当从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的作品,尊重孩子,爱护童心,但也不宜鼓励孩子随处乱画,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可以在自家墙上挂一块白板,或是开辟出一片墙壁,让孩子知道有固定的地方可以让他们画画。对于孩子的作品中思维的闪光点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以建议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孩子学习观察,多和孩子交流讨论,让孩子体验画画的乐趣。

激励孩子努力

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发挥其所拥有的优势,通过自身努力,向艺术的殿堂冲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