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影响到人的衣着、居室布置、对生活用品的选择等等。好的色彩感觉能提高人的生活品位,从两岁多爸妈们就可以和宝宝一起玩颜色,让宝宝在涂画中培养色彩感觉,同时也能培养宝宝的绘画兴趣!

单纯的色彩感受

宝宝最初接触色彩的时候,不要把一整盒的颜色推到宝宝面前,那只会让宝宝盲目乱涂,把颜色一种一种试涂一遍,最后变成像灰泥一样的大色块!这样宝宝还是不了解色彩,爸妈要有计划地陪宝宝玩颜色。先给宝宝一种颜色,让宝宝感受到单纯的色彩变化。一种颜色在加进不同量的水后,就会产生明度上的变化,比如蓝色在加进水后颜色变浅,变成浅蓝、淡蓝,加水越多颜色就越淡。这样可以让宝宝了解到一种颜色会有很多的变化!

给爸妈的建议:两岁多的宝宝就可做这个游戏了,要给宝宝选择无毒副作用的颜料和纸张:颜料建议最好用水彩色,水彩透明色感好,国画色中的藤黄有毒;纸张建议用国画生宣纸,最好是夹宣,因为普通生宣太薄,宝宝把握不好易烂,生宣纸吸水强可以使颜色晕开,对宝宝来说有趣味性,也易出现色彩的层次感。

有限制的色彩混合

宝宝对单色逐渐失去兴趣后,就可以鼓励他玩色彩混合的游戏了。同样不要把很多颜色给宝宝,一次先玩两种颜色的混合,比如:黄蓝两种色可以调配出绿色,这会让宝宝觉得像变魔术一般有趣!可以让宝宝在纸上涂画着调色,也可以再拿一个盘子调着玩,所用的颜色多少不同,产生的绿色深浅也不同,偏黄和偏蓝的色彩倾向也不同!甚至可以用透明杯子,把两种颜色稀释后混在一起看看。这个游戏可以玩很多次,只要每次所选的颜色不同就会让宝宝有不同感受,比如:红色和蓝色、红色和黄色……三原色之间的混合产生的变化最大,也可让宝宝试试对比色的混合,比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等。

给爸妈的建议:可以给宝宝准备几个普通的白色塑料盘子,不易损坏又可反复利用。一定要以游戏的心态玩,不要觉得浪费,注重宝宝对颜色变化的感受。

色彩并置

三岁左右的宝宝,一看到好几种颜色在一起,就兴奋极了,用同一支笔在这个颜色里蘸一下,画两笔,又在那里面蘸一下,画两笔,不一会儿,就把所有的颜色搅得一团糟,纸上也是脏脏的。这样的游戏可以玩几次,让宝宝知道色彩混合太多就会出现又灰又脏的颜色。但此年龄段的宝宝对色彩的感觉已非常敏锐,要有意识地让宝宝发现色彩互相的影响。推荐几种玩法:

1、给宝宝一张较大的纸,准备几种颜色,比如红黄蓝绿紫,用五支笔分别蘸上颜色,只给宝宝一种笔,画几笔后收回来,再给另一种颜色的笔,这样,画面上的颜色纯度比较高,对比较大,让宝宝自己观察不同色在一张纸上产生的调和感觉。

2、准备几种暖色,比如:红、橙、黄三种色,也是分笔蘸色,画完后宝宝可感觉到同类色的调和感觉,这三种颜色并置可出现暖色调的画面;另外可再选择湖蓝色、普蓝色、草绿、翠绿四种颜色,玩法相同,也是同类色的调和,可出现冷色调的画面。画完后把两幅画放在一起让宝宝比较,问问宝宝,“你觉得哪张画温暖,哪张画凉快呢?”宝宝一定会给你满意的答案。

3、准备两种对比的颜色,比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蓝色、紫色和橙色等,色彩要饱和,调得稠一点,先给宝宝一种颜色,等宝宝画完了,把画晾干,再给另一种颜色,让宝宝随便画,画完后让宝宝观察,即使爸妈不说什么,宝宝也能有对比色并置的感受。

给爸妈的建议:三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准备广告色、水粉纸、水彩纸了,多为宝宝准备几只型号不同的水彩笔。

灰色感觉

我常常在教宝宝们做手工时拿很多种彩色的纸,让宝宝自主选择,5岁多的女宝宝大多选择粉红、浅紫、淡黄,男孩常选天蓝、绿色、黄色,这表明他们已经具有色彩情感了,对他们适时的进行色彩视觉锻炼是非常有益的。灰色调最能够锻炼宝宝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尤其是对5岁以上的宝宝,因为灰色调的色彩变化非常微妙,有的甚至色彩倾向都不太明确。爸妈把白色和黑色以1:1的比例调成灰色,随便选一种鲜艳的颜色,比如蓝色,宝宝在纸上涂画之后,加进去一点灰色,画完后再加进去点灰色,随着加灰色的多少,颜色的灰度不同可产生蓝灰系列色彩,当然,5岁的宝宝已经能画出很多形象了,可以用红黄蓝不同颜色的灰色调画幅漂亮的画!

给爸妈的建议:5岁以上的大宝贝,就可以拥有自己的调色盒了!也可以管理自己的颜料和纸笔了!虽然他们已经能独立玩颜色,但有爸妈一起玩,宝宝会更加有兴趣,玩游戏嘛,就要大家一起才好玩!

色彩渐变

刚挤出来的颜料纯度比较高,我们可采用加白色和黑色的办法降低色彩的明度,能产生很多漂亮的颜色。和宝宝一起设计一幅阶梯形的图,最简单的是把两条竖平行线横分成很多小格,当作楼梯,选一种颜色,比如红色,选中间的一格涂满,然后加一点白色调匀,再选旁边的一格涂满,然后再加进一点白色,再选上面一格涂满,就这样随着加进的白色不同,红色变粉色再变淡粉色,画面上每一格都不同,越来越淡。等把“楼梯”最上面一层涂满后,把盘子洗干净,再取一些红色,加入少量黑色调匀,在红色格下面涂满,再加一点黑色调匀涂满下一格……,等把小格完全涂满,就形成了一个色彩的阶梯,从最重的红色到最浅的粉红,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充分了解色彩明度的变化是怎么一回事儿!

给爸妈的建议:可以帮助宝宝设计很多种色彩的格子,比如圆圈形的、带拐弯形状的,或者像糖葫芦一样一个圆一个圆连在一起等等;不必要求宝宝在填涂格子的时候一定要涂得非常工整,只要大致涂满就可,分格不必太多,否则会让宝宝失去耐性,在玩游戏的时候兴趣是第一的。当然,如果宝宝能画出漂亮的图案,也可画一幅有色彩渐变的画。

不管爸妈有无美术基础,都可以和宝宝经常玩这些色彩游戏,让宝宝在游戏中发现色彩的奥秘,锻炼宝宝的色彩感觉,理解色彩的微妙变化。

延伸阅读

和宝宝一起“玩”科学(下)


浴室——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引导宝宝观察浴液放到水里后怎么不见了,变成了泡泡;把毛巾、小玩具放在浴缸里,看一看什么浮在水面,什么沉到水底;看一看浴室里的镜子变得怎么样了……

吃水果时——在宝宝每天吃水果时,把果核留下来分门别类地放到一个小盒子里,比一比,看一看;妈妈和宝宝一起来榨果汁,尝尝果汁的味道,让宝宝随意将两种果汁混合在一起,再尝尝味道有什么变化。

浇花时——和宝宝一起种植一小盆花,在花盆上写下宝宝的名字,就让宝宝用自己的小喷壶为它浇水,用小铲子来松土,为他准备一个小小的放大镜,请宝宝仔细地观察。

修理时——爸爸给自行车打气或修车时,也放宝宝帮着递工具,看看轮胎怎么就变鼓了,爸爸是怎么修自行车的,了解工具的用处,知道轮胎里充满了空气。

总之,在家庭中充满了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不要以为学科学就应该正正经经地坐下来,家长板起面孔来说教。点滴积累,轻松随意和生活化是家庭学科学的最大特色。

大自然——最迷人的科学实验室

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鸟语花香,绿树葱茏,流水潺潺,电闪雷鸣,彩虹高挂,繁星闪烁。这一切美好的自然景观不仅给予孩子心灵的陶治,更能唤起他们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孩子正在渐渐离自然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倡导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在休闲时间带领孩子走进自然,享受自然的恩赐和给予。

春的游戏:春天是踏青的季节,拿出你小时候的看家本领,为宝宝做一些柳笛;摘一束野花,让宝宝数数野花的花瓣;泥土和沙子是孩子们的最爱,让宝宝挖开泥土,寻找藏在泥土中的小虫子;和宝宝一起在沙堆泥土中做蛋糕,印手印,挖沟引水,堆小山,也可以带一些泥土和沙子回家,灌上水后看一看,泥土和沙子是否能化在水里。

夏的游戏:夏天是多雨的季节,爸爸妈妈和宝宝可以隔窗观察下雨的情景,看看直的雨丝和被风刮斜的雨丝,听一听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和孩子一起打着伞,到雨里去走一走感受雨点打在伞上的声音;雨停了以后,和孩子一起到户外看一看雨后的景色,寻找积水较深的泥坑和积水较浅的泥坑;用下班瓶舀一瓶泥浆水带回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泥浆水的变化。

秋的游戏:秋天是收获采集的季节。采集落下的和花朵,把花或叶放在烹袋中用力揉搓,将塑料袋将花或叶夹在纸中间,用小木锤轻轻敲击,将花或叶子印在白纸上,也可以将形状优美的叶和花朵制成精美的书签。

冬的游戏:冬天是没有花的季节,让我们和宝宝一起来制造冬天的花朵吧。在家中找出任何形状的小容器,盛上水,让宝宝在水中任意添加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将一根线绳一端放进容器中,另一端搭在容器外。将容器放置在气温很低的上或院子里,十二小时后,宝宝会惊奇地发现容器中水的神奇变化,水已经凝固,在宝宝的欢呼声中请他轻轻地拿起线绳,牵起来的就是美丽的冻冰花。

文:陈虹

谁跟小羚羊一起去避暑


炎热的夏天来了,小羚羊的妈妈要带孩子到高山地带去避暑,小羚羊想,还有许多小伙伴也一定热得难受,得约大家一起去。

“谁跟我去避暑?”她一面走,一面喊。

一匹小红马奔跑过来,对小羚羊说:“我不去,我一出汗就象洗了冷水澡一样凉快了。”原来她身上有许多汗腺,热了就出许多汗来调节体温,防止中暑,不需要避暑。

小羚羊想:听说小黑狗身上没有汗腺,一定热得受不了,去约她避暑吧。这时,小黑狗正趴在一间屋檐下,张着嘴,伸出长长的舌头,直喘气。

“黑狗弟弟,高山地带凉快极了,你跟我一起去避暑,好吗?”小羚羊对他说。

“谢谢你。”小黑狗摆摆尾巴说,“我身上没有汗腺,可舌头上有许多汗腺呢。我伸出舌头,就是用它排汗,调节体温呀。”

小羚羊说声“再见”,走到一棵大树旁,看见小黄鸡躺在树下的沙土里,两脚搔着沙土,还不断地打着滚儿。

“你躺在沙土里玩,多热呀!”小羚羊摇摇头说。

小黄鸡“咯咯咯”地笑了,他说:“我热得直喘气,在沙土里躺躺,浑身谅嗖嗖的,可舒服了。”小黄鸡不需要避暑,小羚羊多么失望呀!她又走进林子里去约小松鼠。

“我不用去避暑。”小松鼠在树枝间蹦来跳去,回答说,“夏天到来之前,我就脱掉了冬天的厚皮毛衣,换上了薄薄的夏装啦。”

再去找谁呢?小羚羊正犹豫着,小灰兔急急忙忙地从她面前经过,小羚羊喊住他。

小灰兔摆动着两只大耳朵说:“我不想去避暑。夏天,我挺着这两只大耳朵,可以散热,调节体温。”

小羚羊看看没有小朋有跟她去避暑,只好跟着自己的妈妈去避暑啦。

2岁宝宝为啥不喜欢一起玩


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为啥他们总是各玩各的,融不到一起?

“有时撮合他们一起玩,也不过是握握手、抱一抱,又各顾各地玩去了,也只有分东西吃的时候,才能把小朋友们聚在一起。”上小小班的孩子,即便经过了长时间相处,但除了老师引导的集体游戏,多数人仍然没有相对固定的、信赖的玩伴。即便是有两三个小朋友聚在一起玩,也很快会因为争抢玩具、推打等不愉快行为发生而悻悻分开。

相仿的年纪,不同的时代背景,如今的年轻父母多了陪孩子的时间,孩子之间似乎也多出了一层屏障。妞妈有些担心,自己对宝贝女儿太过呵护了,以至于束缚了她对外交流的欲望和能力……

孩子之间为啥疏于交往,是因为他们没有交往的欲望还是缺乏交往技巧?是孩子发展到不同阶段的正常现象还是父母过于心急了?家长又该如何引导?……迷茫中的家长,多半是因为对孩子的不了解。看完本期这三位业内人士的细心解答,同样可以让您充电学习,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理解孩子

时代环境大变样社交更困难,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化、普遍的独生子女家庭、狭隘而封闭的生活空间都给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带来相当大的挑战。过去生活节奏较慢,相互之间的关系较稳定,人与人之间的防范相对较弱,而今,相互防范的心理,加大了人与人交流的难度。过去普遍都有兄弟姐妹,孩子间的互动、交流、游戏都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学习和培养的。而今独生子女的玩伴成了一大问题。过去兄弟姐妹多,许多家庭采取“放养式”,而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个个是宝贝,是掌上明珠,碰不得,摔不得,许多家庭采取“圈养式”。过去大院邻里之间开放式的较多,孩子们经常能聚在一起玩耍、嬉戏,而今独门独户的封闭式“蜗居”成了城市居住环境的主体……

种种外界环境的改变,给今天的孩子们的社交带来了困难。

影响城市宝宝社交的四大因素:

一、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太少,也许有家长会辩解,“我每天都带宝宝出去玩”,但出去玩不等于与同伴交往;

二、家长往往担心孩子在玩乐中被“欺负”,总是给予过多干预;

三、孩子几乎没有比较固定的、熟悉的玩伴;

四、“不会分享”,导致宝宝不能融入群体。

了解孩子

2岁孩子对玩具的兴趣超过同伴

孩子并不是不会交往,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交往。“2岁左右的孩子,玩得更多的是平行游戏,他们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像平行线没有交点,孩子在进入3岁后才会逐渐学会简单的合作游戏,才会懂得基本交往用语。”1岁前的宝宝看到旁边的婴儿时,能发出微笑及“咿呀”的声音。虽然这种接触是短暂而单向的,却是向同伴交往迈出的第一步。2岁前的宝宝能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孩子之间出现模仿性或互补性交往行为,但他们虽然一起玩却互不干扰,熟悉以后会相互观察、模仿。2岁后的宝宝同伴交往的回合越来越长,但主要是各自对物体的摆弄和拟作,他们是对玩具或其他物体感兴趣,而不是对同伴感兴趣,所以这个阶段还是以物体为中介的同伴交往关系。

“对于该阶段孩子,家长不要急于或强迫孩子与他人交往,也切忌包办孩子的语言及行动,而是侧面引导提示。”家长教孩子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语,如“谢谢”、“对不起”、“我们一起玩好吗”等,还可选择“过家家”、“玩沙”、“玩水”类游戏促进孩子间的交流欲望和合作意识。

引导孩子

从生活细节做起帮助孩子学社交

这个阶段宝宝的活动应以家庭为中心逐渐向更大的范围扩展,让宝宝多参与小伙伴共同的游戏,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孩子社交上的问题,大致受到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生理的成长和性格原因;二是心理方面的障碍;三是环境的局限。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原因,家长都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下列方法来改善。

NO.1宝宝玩时,大人请走开

宝宝社交行为中有“强势”必然有“弱势”。孩子可以在一分钟前打架,一分钟后拥抱欢笑。父母尽可以以一颗豁达之心看待这一现象,不要以眼前“吃亏”与否来衡量宝宝结交朋友的价值。只要没有伤害身体,父母都可以做个理性的观众。

NO.2积极暗示孩子与同伴合作

家长需要通过游戏积极暗示宝宝与同伴进行合作,如:宝宝与小伙伴在活动之前,妈妈可以告诉他们“你们只有一起搭个漂亮的房子,才能得到表扬”,而不是对他们说“你们谁先搭好一个小房子,我就奖励谁”。

NO.3多为孩子创设社交环境

学习分享是宝宝尽快融入群体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法宝。傍晚带宝宝一同散步,周末带宝宝去郊外或游乐场所玩,让年龄相近的孩子互相串门,或带宝宝上亲子课等,都是改善环境的一些举措。

当然,要想让宝宝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家长自己要树立好形象,你的言传身教都在影响着宝宝。

亲子早教:陪着孩子一起敲着玩


阳阳一岁多了,平常看上去老老实实巧巧,却有一个“不良习惯”,总喜爱敲打东西。用餐时,他会拿着木筷不断地敲打碗和桌子;玩耍时,他会着手在其中的一切一件,去敲打周边的物件,桌子、桌椅、电冰箱、电話每样都逃离不上他的“辣手”。阳阳母亲为这件事情愁得了不得,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劝阻孩子这类个人行为。亲子

亲子“好奇心的心人人皆有。对孩子而言,敲东西便是她们为考虑求知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她们在对外界开展探寻。”一般状况下,孩子在一岁之内敲打东西是一切正常的。

孩子在一岁至一岁上下时,人的大脑正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意识状态下,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期待在视觉效果和听觉系统上,寻找对外界的认知。孩子在敲打东西时,两手是在触碰外界事情,敲打传出的声音又会刺激性人的大脑反映,引起孩子的思索。

例如,孩子在用筷子敲桌子或碗时,他将会便是在想:“为何敲碗和桌子时传出的声音不一样?为何碗的声音会较为脆响,桌子的声音会较为闷?”亲子另外,各种各样物块撞击时的不一样响声,也会让孩子感觉很开心。

根据这种缘故,假如父母有意去劝阻孩子的敲打个人行为,毫无疑问会危害到孩子的一切正常发展趋势了。那麼,应对持续宣布“死伤”的家俱,父母能做些什么?细心表述并适当忍受是最好的挑选。

例如,父母能够给孩子表述:为何敲打不一样东西传出的声音不一样?有什么东西是能够敲打的,什么东西易破,不可以随意敲?假如孩子敲打东西传出的声音很有节奏感,也可适度给他们一些夸奖,那样就能考虑她们享受快乐的心愿。

亲子有时,父母还能够和孩子一起敲着玩,或转换着节奏感敲东西让孩子听,使她们的两手和双眼都能从这当中获得锻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