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宝宝故事:树洞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松鼠莫利茨就住在大树树杈中间的洞里。这件事儿已经有好多好多年的历史了。我奶奶说:“一切都在变化。”大人们把这叫做发展。树洞的“发展”是这样的:一开始雨水顺着枝杈流下来,有些存在树干的分杈处。时间一长,就“发展”出了一块腐烂的地方,看起来就像一只好久没人吃的烂苹果。后来里面生了虫,然后又来了啄木鸟。啄木鸟仔细地给大树听诊,几乎和儿科医生一模一样。它听到了虫子啃树干的声音,于是决定马上抓出虫子。但必须先要动一个手术,给大树开个洞,才能把虫子取出来。这时它注意到,那块像烂苹果一样的地方已经很大,并且里面有许多许多的虫子。它必须接着往深里敲,于是树洞也越来越大。没准儿当时啄木鸟太太还在一旁说:“亲爱的啄木鸟先生,如果你再努力一点,在洞里再多挖出一块地方,我就能在里面孵我们的小宝宝了。”听了这话,啄木鸟爸爸肯定更加努力地工作,敲下来许多木屑。啄木鸟妈妈后来真的每年都在这里孵小鸟。但再后来它们却搬走了。鸟也会有它们担忧的事情,也许它们也担心房租会涨价。

只有大自然才有足够的时间,在树洞里不停地工作,直到有一天树洞大得足可以装下一个足球。但我奶奶没有足球,于是松鼠搬了进去。它们住在这里如同住在安乐国,因为胡桃可以直接落到它们的脚边。它们需要做的事情只是捡起胡桃,然后用后腿坐在那里,将背后毛茸茸的大尾巴倒立起来,就像小孩子那样用十个手指转动着胡桃,直到找到可以剥开的地方。然后它们的牙齿开始像切削机一样工作起来。

现在莫利茨住在洞里。它是一只自立的雄松鼠,惟一遗憾的是它正在脱毛。它的大尾巴看起来就像一根没有肉的鱼骨头。它为了养老积攒了许多胡桃,可又被鸟偷走了不少。鸟有一个尖尖的嘴,十分漂亮,它们的嘴可以像楔子一样将胡桃敲打开。但有时它们也会偷懒,把胡桃从高高的树上扔下来,把壳儿摔裂后再飞下来享用。

当我奶奶发现鸟的这一本领时说:“‘双把儿铁锅’卡琦娅,我已经在树下生活了六十年了,这样的事儿还是第一次看到。”

我用一句她自己的话来回答她:“一切都在变化。如果树洞可以‘发展’,为什么鸟就不能‘发展’呢?”

因此,家长们可以经常讲给宝宝听的,让宝宝健康成长,让宝宝喜欢上听故事。

延伸阅读

适合宝宝的故事:炸薯条


1、

红袋鼠、火帽子,围着袋鼠妈妈喊又叫:“香薯条,甜薯条,我们想吃炸薯条!”

2、

袋鼠妈妈笑着说:“小馋猫儿,小馋猫儿,我来炸薯条,让你们吃个饱。”

金色的油,下了锅,锅底下跳着蓝火苗。白色薯条下了锅,眨眼变成了黄薯条。

红袋鼠、火帽子,围着油锅蹦蹦跳:“香薯条,甜薯条,今天我要吃个饱!”

3、

袋鼠妈妈大声喊:“热油容易溅,被油烫伤可不得了!快去外边玩,别在锅边转又绕!”

4、

红袋鼠,不听话,围着油锅转圈跑。

火帽子,也不听话,追着红袋鼠“哈哈”笑。

跳跳蛙,跑来了,一边跑,一边叫:“爸爸送我一支大水枪,看我的水枪有多好!水柱能射得远又远,水柱能射得高又高!”

红袋鼠,撇撇嘴:“你说你的水枪好,你射一枪我瞧瞧!”

5、

跳跳蛙,打水枪,水柱飞进热油锅,溅得热油飞又跳,“噼里啪啦”一阵响,油点飞得特别高。

热油烫着了袋鼠妈妈,袋鼠妈妈吓一跳。

热油烫着了火帽子,鸡冠上边起大泡。

热油烫着了红袋鼠,红袋鼠手上掉了毛儿。

热油烫着了跳跳蛙,跳跳蛙疼得直蹦高。

6、

袋鼠妈妈好心焦,顾不得自己脸上疼,端着凉水到处跑:让红袋鼠把手泡在凉水里,用凉水把火帽子的鸡冠浇了又浇,又让跳跳蛙赶快坐进凉水盆,洗了一个凉水澡……

7、

跳跳蛙,羞又恼:“‘哎哟哟’,‘哎哟哟’,都怪这支破水枪,溅得热油到处跑!”

袋鼠妈妈泪珠掉:“都怪我没把你们看好!以后千万不要在锅边打闹,水进了油锅会闯祸,被热油烫伤可不得了!”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应该给宝宝讲些适合宝宝的故事,让宝宝爱上听故事。

给宝宝讲故事的技巧


很多宝宝都爱听故事,在睡觉前缠着妈妈讲这讲那,但通常妈妈讲到一半,就看到宝宝开始心不在焉。其实,不是宝宝注意力不集中,而是给宝宝讲故事也需要技巧,只有掌握好这些技巧,才能让宝宝聚精会神,充分享受到听故事的乐趣,而且还能在故事中学到很多东西。 米其儿国际早教专家为各位爸爸妈妈提供以下建议:

首先,可以给孩子讲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事情作为开头,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妈妈常常给孩子讲一些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讲到自己当时激动兴奋或者害怕的心情,宝宝就听的很着迷。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当我还是……的时候”,宝宝就会立刻聚精会神,注意力集中起来。

其次,可以把宝宝喜欢的东西作为故事的主角。比如宝宝喜欢的一只杯子,一只蝴蝶,一只毛虫,或者一片树叶等都可以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比如,当宝宝抱着一只小熊睡觉,就可以给宝宝讲“当你睡着的时候,小熊就悄悄爬出被窝,打开镜子,去森林里找朋友们玩……”宝宝会非常感兴趣。

再次,可以让宝宝也参与进来,和宝宝一起讲故事。比如,在讲宝宝熟悉的故事或者惊险的故事时,可以停下来,让宝宝把情节补充完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填空能力,还能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而且,宝宝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很多乐趣。

你还可以自己讲出故事的开头,让宝宝自己来讲出结尾。或者让宝宝来讲开头,你来结尾。这样讲故事可以提高宝宝的接受力,还能让宝宝觉得自己也具备讲故事的本领,提高宝宝的自信感和成就感。相信不久以后,宝宝就喜欢自己编故事讲给你听了。

其实,讲故事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是要注意故事不要太长,因为宝宝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其次故事的主角一定要让宝宝感兴趣,主角要是宝宝生活中常见的玩具或者熟悉的事物,其次故事的情节要简单,可以穿插一些趣味知识或者教化作用,让宝宝在故事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米其儿国际早教专家提醒:讲故事是一个集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一体的行为,好好讲一个故事,不论父母还是宝宝都可以乐在其中,但是在讲故事的途中,父母一定要掌握好上述这些技巧,才能使故事不枯燥,使宝宝喜欢听。只要把握住上述这几项技巧,再多发挥一些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可以给宝宝创造一个好的故事了。

帮宝宝打败“害怕”的故事


刚要关灯,孩子就哭闹起来,因为他怕黑;要去幼儿园了,孩子却不愿意放开你的手,因为他害怕离开妈妈……怎么安慰孩子的“害怕”?

让我们看看,图画书教我们的好点子吧——

有时候,我们会害怕一件东西,仅仅是因为不了解它。如果用猫儿一样锐利的眼睛,来看看这样的《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你猜,那些黑乎乎的房子和箱子还会不会吓住你呢?

有时候,我们害怕的东西其实很搞笑。就像美穗,她一会儿头疼一会儿肚子疼,其实都因为她害怕见到《同桌的阿达》,这个倒霉的“大怪兽”为什么老跟着她,不肯放过她呢?等到美穗终于发现,阿达原来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她的时候,嘿,“怪兽”就不见了。

还有的时候,我们的宝宝其实并不是很害怕,可小人儿总需要一点儿借口,赖在爸妈的怀抱里呀。这时的“我好害怕”,其实就是一个可爱的亲子游戏。要是你家里也有一只会撒娇的小老鼠,一到晚上就说自己听见了可怕的声音,你说,这算是《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还是爸爸妈妈的漫长一夜?

《维利床下的鬼》

维利坚持说自己的房间里有个鬼。妈妈为了让他不担惊受怕,只好耐着性子帮他展开了“抓鬼行动”,结果自己却撞上了一个比鬼还可怕的东西——老鼠。这下子,轮到维利来想法安慰妈妈了……

《魔法森林的夜晚》

那些魔法森林的神秘夜晚,可以是充满了惊叫的,也可以是充满了惊喜的,全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

《我要来抓你啦》

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大怪物,叫嚣着“我要来抓你啦”,冲向地球……你觉得怪物很可怕吗?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强大。

《阿莲娜、老鼠和巨猫》

恐惧其实是会变的,它就像阿莲娜遇上的那只小猫,越是害怕它,它就会变得越大,怎么才能让巨猫重新变小?阿莲娜会告诉你,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它。

故事——宝宝的精神食粮(下)


讲故事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扩充他的词汇量。在孩子刚刚3岁的一天,我下班比平时晚了一些,一进家门,儿子就对我说:“妈妈,我正想你,突然,你就推门回来了。”别看这两句话,对这么大的孩子来说,难道不是很生动,很有“文学味”吗?

为了让孩子表达准确,讲故事时我力求选准确、简洁的句子,其中也要辅以表情、手势、语调。例如,有时,我有意识地用上许多近义词,然后通过手势、表情和故事情节让孩子明白每个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样。孩子的词汇量不仅加大了,而且在叙述事物时,表达的准确性也大大加强。每次带孩子外出游玩回家,羊羊都会向姥爷描述他玩的情况,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就好比一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游记,这种表达能力与他听故事是分不开的。

讲故事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有趣的小故事,孩子听上一遍就可能记住大概,重复几次就能背诵下来。我家有4种儿童期刊,每个月,孩子都能将其中绝大多数背下来,而那些他特别喜欢的还去讲给小朋友听。由此可见,3岁前的孩子具有极大的学习潜力。

听故事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一些以孩子来说是不易理解的事,一旦放入故事中,孩子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孩子都会问汽车是怎么开的?我便将有关的知识融入故事,孩子很快明白:原来是这样!

听故事还能开拓孩子的想象力。故事中大多加入了幻想和夸张,这也是故事引人入胜之处。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如果再让孩子参与一起编故事,孩子的想象力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在讲故事时,我有时让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与他玩演戏的游戏。别说,孩子真能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呐。

儿子听故事时,有两个“百听不厌”曾让我不知如何是好。其一是,某一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我都讲烦了,他仍发令:“再讲!”而且,想应付一下也办不到,他能立即听出哪儿“偷工减料”并严肃地纠正你的“错误”。直到有一天,我悟出:这是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你看,听第一遍时常是静静地听,第二遍就要问许多问题,以后,小嘴就可能一动一动地轻讲,直到他“倒背如流”时,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目标。发现这一现象,我不免自叹弗如了。假如我们也持这种学习态度,恐怕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语言大师的。所以,当儿子让我重复时,我便不敢再用轻视的口吻说:“行了,讲别的吧。”不过,我也不会总是讲下去,我耍了耍“成人的诡计”,将故事用录音机录下来,让羊羊自己边翻书边听,我嘛,便乘机溜开一会儿干点家务。

第二个“百听不厌”就是入睡前,儿子总是要“再讲一个吧。”看那恳切而又有些可怜的神态,我只好一个接一个地往下讲,讲得我眼皮直打架,小家伙居然还没困!于是,每天要讲之前,我便先同儿子订“君子协定”,“讲两个?”“讲三个!”“好,就讲三个。说话要算数哟。”在讲完一个后,我便提醒他,还只有一(两)个喽,还真灵,儿子挺守信。

我体会,有趣的故事,是教化的好方式,也是开拓孩子的视野,传授给孩子知识,丰富他的想象力,促进其语言、记忆的发展的最佳方法之一。好的故事就好比是孩子生长发育中的精神食粮,当妈妈的可不能让宝宝“饿”着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