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桌上有三大杯红红的西瓜汁,真馋人啊。

2.呼噜猪喝得肚子圆鼓鼓,草莓兔也喝得肚子圆鼓鼓。

3.丁当狗摇摇头说:“我不喝,我必须记住,晚饭后不能多喝水。”

4.该睡觉了,躺在小床上的丁当狗突然爬起来:“我必须记住,睡觉前要撒尿。”

5.呼噜猪说:“我累着呢,我不去。”草莓兔说:“我困着呢,我不去。”

6.夜深了,三个小伙伴,一起打呼噜,睡得好香好香。

7.早晨,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丁当狗起床了,草莓兔捂着被子不起,呼噜猪也捂着被子不起。

8.怎么回事啊?原来他俩都尿床了。呼噜猪“画”了一张大“地图”,草莓兔“画”了一张小“地图”。

9.丁当狗说:“没关系,我以前晚饭后喝水多,睡觉前又不去撒尿,也‘画’过‘地图’。”

10.呼噜猪和草莓兔一齐说:“以后,我们也必须记住,晚饭后不要多喝水,睡觉前要撒尿。”

因此,家长们可以经常多学习一些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爱上听故事。ZJ09.cOM

相关阅读

认识地图先从学分左右开始


1、先学会分清楚左右手。

首先,引导宝宝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流传最广、最常用的就是“抓筷子的手就是右手”这个标准。这句话简洁明了,宝宝哪怕一时忘记了左右,通过“拿筷子”这样的联想,马上就能判断哪个是右手。右手找出来了,左手自然就知道了。不过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宝宝是不是左撇子,如果是,这句话就要换成“抓筷子的手是左手”,这个办法照样可以行得通。

2、练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举手练习,请宝宝根据妈妈的指令举起左手或右手,并让宝宝跟着说:“左手、右手。”接着,告诉宝宝左手上面是左肩,右手上面是右肩,并且用手指出来。然后,请宝宝根据妈妈的指令,用右手拍自己的左右肩。如果宝宝都做对了,告诉宝宝左手这边的腿就是左腿,并且用左手拍拍左腿;右手这边的是右腿,并且用右手拍拍右腿。完成后让宝宝根据妈妈指令用左右手分别拍左右腿。用同样的办法,让宝宝认识左右耳、左右眼睛、左右眉毛、左右脸等等。

等宝宝对自己的身体部分的左右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就可以让他学习用自己为中心分左右了。比如,我们可以让玩具车、泰迪熊和宝宝排排坐,然后分别问问宝宝,“谁坐在你的左边”或“谁站在你的右边”等问题。一开始宝宝可能不明就里,妈妈就可以和宝宝面向同一个方向示范,然后举起左手,说“玩具车在我的左边,泰迪熊在我的右边”。经过几次示范,宝宝渐渐就明白了左手和左边,右手和右边的联系,经过思考后便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3、学习以他人(物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请爸爸、爷爷、奶奶坐成一排背对着宝宝,如果人数不够,用玩具代替也可以。妈妈和宝宝一起坐着,引导宝宝观察并回答,爸爸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让家长们调换位置,再把问题重新问一遍。至此,宝宝已经完全学会了分辨左右的技巧。

学习分左右其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因此要经常在生活中使用,才能让宝宝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不要把它当作枯燥的学习,而是要把它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天天重复地玩。

妈妈如何巧妙应对宝宝“地图期”


1、责骂

当宝宝尿床后,千万不要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外,责骂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而省略。

2、过早排尿训练

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宝宝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但这么小的宝宝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刻意而为反而会让宝宝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3、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

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4、刻意起夜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尿床,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宝宝,让他排尿。但这样做,常使得宝宝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扩张,很难产生明显的尿意。宝宝不想尿,你偏要叫他尿,这是多么让他感到厌烦的事啊!而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他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正确培养BB如厕 再也不画“地图”


从宝宝出生开始,除了喂养就是排便的问题最让宝爸宝妈头疼。要不要穿纸尿布?要不要给孩子把尿?宝宝多大可以训练自己上厕所?宝宝多大才能避免画“地图”?就这些问题,小编给您说说。

一、宝宝要不要把尿

1岁半以前的宝宝身心发育有限,尿床和尿裤子无法避免。所以家长尽量随孩子天性,让他们想尿就尿,想拉就拉,不必过于着急训练孩子上厕所。

过早训练可能会造成宝宝的心理负担,使亲子间关系变紧张;另外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可以接受如厕训练,可以使孩子感到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控制有所把握,是自己的主人。如果剥夺孩子的自主权,提前训练,不仅会给家长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会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造成伤害。传统的把尿,有时会使孩子髋骨损伤,或者遗留尿频的毛病。

二、宝宝多大可以训练自己排便

宝宝要做到大小便真正的自理,一般要到2岁左右。这时宝宝才能识别需要排泄的感觉,并通过语言、动作或其他方式表达这种感觉。

若要进行宝宝排便训练,需要宝宝能在短时间内控制肛门和尿道的肌肉运动,同时可以理解并配合在适当的地点排泄。

三、宝宝可以自己如厕的十大信号

当你发觉下列信号的时候,你可知道宝宝已经准备好了:

1.宝宝明确表示乐意与你去卫生间看看究竟怎样上厕所,也许还会煞有介事地在马桶上坐坐。

2.宝宝理解厕所是干啥用的,了解尿布湿了或脏了意味着什么。如果宝宝还有以下表现则更好,如,裤子湿了,就烦躁不安;自己将脏尿布往下扯;或者要求你换干净尿布等。

3.宝宝能听懂表示大小便的一些词语,如“尿尿”等。

4.宝宝可以保持2小时以上不湿裤子(或尿布)。

5.宝宝大便正常且柔软成形。

6.宝宝能够且愿意听从简单的指令,如上洗手间的指令等。

7.宝宝可以帮着提拉裤子。

8.在要排便前几秒钟,宝宝似乎可以自己意识到并告诉你(很多孩子会蹲下;或离开房间;或者“表情暗示”)。

9.宝宝的情绪良好,自愿和乐意接受新的变化,不需要经过很大的调整(如,为了适应新同伴或者学校生活而做的调等)。

10.宝宝明确表示渴望独立。如,想成为“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想与爸爸妈妈一样,自己使用洗手间等。

如果你的宝宝符合大多数“条款”,说明他(她)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进行训练了。如果没有,那么最好再等一两个月。

四、训练宝宝自己如厕的具体步骤

1.发“排便信号”

教宝宝如厕时,首先应教宝宝学会自己发出“排便信号”,可以是身体的,如两腿夹紧,也可以是口头的“嘘嘘”、“便便”,来告诉父母他们要上厕所了。

爱心贴士:属于宝宝的如厕椅最好放在卫生间内或放在宝宝自己的房间里。宝宝乐意在客厅里开辟他的“游戏场”时,如厕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处。如厕椅放置时最好是“就近原则”。

2.脱裤子

带宝宝到坐便器旁,让宝宝学会自己把裤子脱下,退到脚部的位置,如果宝宝做的好,父母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等他掌握脱松紧带的裤子以后,可以练习脱复杂一些的裤子。

爱心贴士:如果是男宝宝小便,则需要将裤子脱至大腿中部,分开两腿,掏出小JJ,小便时不淋湿衣裤即可。

3.坐在便器上

带宝宝到坐便器旁,让宝宝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厕椅,经常带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裤子。只要让他适应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宝宝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继续以下步骤了。

爱心贴士:对低年龄段的宝宝有时候自己不会发现有便意,这时可以让他去坐一坐,而不必拉下裤子,让宝宝有个使用便盆的意识。

4.排便

把水龙头打开,让宝宝听着“哗哗”的水声排便。让宝宝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然后用“嘘嘘”声诱导宝宝排小便;用“嗯、嗯”声促使宝宝排大便。

爱心贴士:想要宝宝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一开始在他用便盆大小便时,就不要让宝宝玩玩具、吃东西,注意避免宝宝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形成习惯性便秘。

5.清洁屁屁

训练宝宝自己擦干净屁股。开始时父母可以为宝宝代劳,让宝宝翘起屁股,方便父母给他清洁屁屁。但稍大一点时就要让宝宝学会自己清洁小屁屁了。

爱心贴士:让宝宝把内裤和外裤拉上,父母可以帮助整理一下裤子。可以教他在大人的坐便器上排便,排完便后,教宝宝盖好马桶盖,再放水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洗手

把宝宝带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让宝宝自己洗手,然后用擦手毛巾把手擦干。最好以后每次如厕都要养成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爱心小贴士:对宝宝能够自己顺利完成排便过程或有进步时都应给予恰当的表扬,这些称赞的话语,可以让宝宝体会如厕的舒心和快捷。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了。

五、训练宝宝自己如厕的注意事项

训练宝宝自己如厕,关键要跟着孩子生理发育的步调走。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孩子有信心。

2.给孩子时间。

3.耐心、温柔,绝不指责。

4.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隐私。

5.和幼儿园配合。

6.在训练孩子排便时,要忽视不好的行为,夸奖、强化好的行为。

六、心理学小知识

主要知识点:弗洛伊德的“肛欲期”

成人给幼儿进行排便训练时,幼儿可以通过排便表达服从,而憋着时则表达不肯屈服。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过于严厉,容易让孩子紧张、心理压力大,孩子可能会对排便过于在意,造成便秘(孩子生怕做了错误的排泄,所以宁可憋着不排泄);也有可能因为压力太大导致节律紊乱,难以控制自己的排便。这样的孩子以后容易形成谨小慎微、追求完美的控制型人格。

早教知识:从学会分左右开始来教孩子识地图


方向感对于有的宝宝来说是一门较为艰难的课程,那么,要想教孩子认识地图,有什么好的方式呢?答案是,学会分清左右很重要。

首先,要学会分清左右手。引导宝宝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流传最广、最常用的就是“抓筷子的手就是右手”这个标准。这句话简洁明了,宝宝哪怕一时忘记了左右,通过“拿筷子”这样的联想,马上就能判断哪个是右手。右手找出来了,左手自然就知道了。不过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宝宝是不是左撇子,如果是,这句话就要换成“抓筷子的手是左手”,这个办法照样可以行得通。

然后,训练宝宝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举手练习,请宝宝根据妈妈的指令举起左手或右手,并让宝宝跟着说:“左手、右手。”接着,告诉宝宝左手上面是左肩,右手上面是右肩,并且用手指出来。然后,请宝宝根据妈妈的指令,用右手拍自己的左右肩。如果宝宝都做对了,告诉宝宝左手这边的腿就是左腿,并且用左手拍拍左腿;右手这边的是右腿,并且用右手拍拍右腿。完成后让宝宝根据妈妈指令用左右手分别拍左右腿。用同样的办法,让宝宝认识左右耳、左右眼睛、左右眉毛、左右脸等等。

等宝宝对自己的身体部分的左右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就可以让他学习用自己为中心分左右了。比如,我们可以让玩具车、泰迪熊和宝宝排排坐,然后分别问问宝宝,“谁坐在你的左边”或“谁站在你的右边”等问题。一开始宝宝可能不明就里,妈妈就可以和宝宝面向同一个方向示范,然后举起左手,说“玩具车在我的左边,泰迪熊在我的右边”。经过几次示范,宝宝渐渐就明白了左手和左边,右手和右边的联系,经过思考后便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教孩子以他人或者物体为中心区分左右。请爸爸、爷爷、奶奶坐成一排背对着宝宝,如果人数不够,用玩具代替也可以。妈妈和宝宝一起坐着,引导宝宝观察并回答,爸爸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让家长们调换位置,再把问题重新问一遍。至此,宝宝已经完全学会了分辨左右的技巧。

总结:学习分左右其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因此要经常在生活中使用,才能让宝宝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不要把它当作枯燥的学习,而是要把它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天天重复地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