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读书是好的,但是不能读死书,要做到读书有道,才能让宝宝更多地增长知识哦。根据专家指出,多样的图书组合,才有利孩子成长。下面摇篮小编就给家长普及一下宝宝的读书之道吧。

读书渠道不单一

现在,学校和图书馆,以及现在一些书店都有推介儿童阅读书籍的服务,家长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也省了购书时的困惑。

1、少儿读者俱乐部

他们会定期提供好书目录,组织丰富的读书活动,来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如何阅读,受益于阅读。

2、书店便利读书计划

一些书店已推出为家长做儿童阅读书目的服务,他们能给出合理化建议。

3、公共图书馆

教给孩子利用儿童图书馆的技能,最好能参观一下儿童常去的图书馆,替孩子申请图书证,帮助孩子适应图书馆的环境。

读书有方

1、一起讲

可以让孩子来讲故事,如“现在你来讲讲这页说的是什么”。问“是什么”问题。最好是那些不能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就能回答的问题,要相对复杂和开放一点,如“发生了什么事儿”、“这页都描写了什么”等。

2、多鼓励zJ09.Com

别忘了给孩子鼓励。对孩子的表现要给予评价,但是评价要有建设意义,让孩子感觉你欣赏他的表达和努力。在对孩子的表达进行纠正的时候,要采取委婉的方式,以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如“是,它看起来像个马,但是我们叫这种动物为牛”,或者“对,那只小动物可能也想去公园,但是事实上它去了马戏团”。扩展孩子的表达,对孩子的表达进行丰富和完善。鼓励孩子复述你扩展了的表达。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注意事项

1、和孩子第一次读某本书之前,你应该先了解一下这本书。

2、和孩子第一次读的时候,应该以你的讲述为主,要指出孩子以前不知道的物体的名称,并且要根据图画来讲故事。

3、第二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要采用“听——说”综合的方法了。

4、孩子喜欢反复看同一本书,当孩子能够回答大部分问题的时候,再换另一本书。

5、要尽可能每天抽出时间来和孩子一起阅读,挑选一个孩子喜欢共读的时间。

6、在你的提问之后要有停顿,给孩子留下充分思考和回答的时间。

扩展阅读

尊重孩子 梅兰芳“溺爱有道”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从小就失去父母,童年十分凄苦。后来,他跟随老师学京剧,更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小就没有像许多孩子那样享受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因此,大伙都说他是苦水里泡大的!后来,梅兰芳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享有国际声望的艺术大师。他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但是,尽管生活好了,可是,梅兰芳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疼爱孩子并非体现在生活上的满足和给予,更应在心理和人格上进行塑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因此,尽管梅兰芳在社会上大名鼎鼎,但是,在家中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父亲。

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也就是孩子也要从小就像父亲一样学习演戏,长大去当京剧演员。但是,梅兰芳却不这样做,他极力主张父母不能为孩子选定将来的工作,而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和性格。而且,梅兰芳特别反对当时好多戏剧演员不重视孩子上学读书的陋习,主张首先应让孩子学文化!正是因为梅兰芳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因此,在他家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全力地支持孩子到最好和他们最喜欢的学校去学习。并且,梅兰芳还特别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孩子的性格,帮助他们确立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向。

梅兰芳夫妇一家

他的长子梅葆琛生性稳重,乐于思考,于是,梅兰芳便为他在理工科方面发展提供条件,后来,梅葆琛果然考上名牌大学的建筑系,日后终于成为有名的建筑师。

二儿子梅绍武伶俐活络,形象思维发达,于是,梅兰芳便于抗战时送他去美国上文学系。今天,梅绍武早已是一位著名翻译家了。

梅兰芳唯一的女儿梅葆月则沉稳娴静,温婉端庄,于是,梅兰芳便鼓励她大学毕业当了一名大学老师。后来,在梅兰芳的支持下她成为有名的京剧演员。

梅兰芳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极具艺术家的潜质,加上嗓音和形象俱佳,真是继承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的最佳传人。但是,即使如此,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少年习艺,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正因为此,今天,梅葆玖终于成为极有修养和独特魅力的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善于育子成才,经常有人向他请教培养子女的经验。每当此时,梅兰芳先生总是莞尔一笑,淡淡地说:“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

摇篮小编:“溺爱有道”。从梅兰芳身上我们能看出这四个字的深意。父母爱孩子,要做到“爱之有道”,要给与孩子自由——顺应孩子性格、兴趣、特长的发展来帮助制定人生计划,实施早教方案。

孩子爱说谎是智力在增长?


说谎,这是家长们一直极力避免发生在自家宝宝身上的事情。传统观念上,家长们总是认为孩子爱说谎是品质不好的表现,但加拿大研究专家发现,孩子爱说谎其实是智力在增长。

小孩子撒谎是品质问题吗?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学会说谎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应抓住时机正确引导。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1200名2岁至16岁儿童。年龄偏小的受试儿童被带进装有隐蔽摄像头的房间坐下,他们身后放着一个毛绒玩具。随后研究人员会找借口离开,孩子们被要求不允许在这期间转身偷看。

结果,摄像头“抓到”90%的受试儿童犯规。不过,当被问起是否回头时,这些孩子几乎全部矢口否认。

研究人员发给年龄稍大的儿童一张背面印有答案的试卷,提醒他们不许翻看背面。回答“突尼斯是谁发现的”这样一道凭空捏造的问题时,偷看过的孩子给出了“普里塞迪乌斯·阿克曼”这个印在背面的答案。当被问到如何得知时,一些儿童撒谎说从历史课上学到。

研究负责人李康说:“我们设想这些孩子在撒谎时会坐立不安,但监控他们的摄像资料并不支持这一观点。”

研究显示,两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时接近90%。12岁时,这一曲线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16岁时,说谎人数回落到70%。

研究人员说,孩童时代撒过谎并不代表今后会成为骗子。此外,撒谎技术很高的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的谎言听起来可信度高。随着心理逐渐成熟,青少年开始学习成年人,运用“善意的谎言”尽量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李康建议家长“必须利用好孩子7岁后这段时间,抓住机会适时教育孩子。发现孩子撒谎时,不要打骂他们。应该告诉他们诚实的重要性和撒谎的严重后果。8岁以后这样的机会基本不会再有”。

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教授约安·弗里曼是《如何培养聪明孩子》一书的作者。他说:“聪明的孩子往往擅长说谎。如果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抵制说谎行为,他们就会逐渐戒除这种习惯。”

读书·思考(四)


刘妈妈用很少的文字记录了教训婷儿的场景,这个场景使我想起了当年教训儿子的样子。大概在儿子1岁多的时候,我母亲从家乡来看雨儿,当时雨儿正处于随心所欲发展自己的阶段,谁的话也不停,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母亲就提醒我,不能为所欲为,小时候就应该管教他。所以,后来,我用孤立战术来教训儿子,只要儿子不听话,我就将他抱到常人坐的板凳上并开始不理他。他坐在上面,双脚悬空,紧张得生怕自己掉下来,那晃荡晃荡着的双脚就一直这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了。一开始还无所谓,时间长了,就开始喊“妈妈”,妈妈不答应,喊“爸爸”,爸爸也不理他,后来他就哭了,并在害怕中知道什么是惩罚,我虽然不理他,心中却很难过,背着他偷偷地哭。……

婷儿的妈妈,也采取了孤立的方法,她将婷儿关在卫生间里。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里时,我真觉得刘妈妈还是够残酷的,也比较后悔当初自己的做法。在幼儿时期,孩子最害怕父母将他们“遗忘”或“抛弃”,那种孤独无援的处境也许已经在他心中留下了阴影。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正处于调皮、不懂事的状态,千万不要利用他对你的眷念和依赖作为惩罚他的武器。

婷儿在外婆那里度过了一段时光,这段的描述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刘妈妈的话说,“先培训,在上岗”,我觉得外公外婆的配合真难能可贵。在她们的通信中,刘妈妈又指导外婆进行“主动教”的过程,并每天坚持看《FOLLOWME》,为婷儿以后掌握英语打下了基础。由此想起前段时期,有个网友提出:“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呢?”当时我也没有确切的回复,现在觉得,双语教育实际上也是训练孩子接受能力的一种方式,也许目前并没有什么特别功效,但是若干年后,在日益同化的国际环境中,掌握另一种语言的技能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受益无穷。

在全书中,我比较佩服刘爸爸。总体来说,如果没有婷儿爸爸的加入,婷儿的教育也许不会这么成功。几天前,JUNE转贴的一篇文章中,就阐明了一个观点:父母在与幼儿相处时,不应将所有的时间都安排“智力开发”的内容,经常制造一种轻松相处的环境,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婷儿的妈妈一直马不停蹄地对婷儿灌输、训练,我感觉已经到了一种极端的状态,幸亏刘爸爸带来了宽松政策,使婷儿在有张有弛中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学习。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过分的急于求成不一定会有至善至美的效果,我赞成刘爸爸的心灵塑造观点。

还有一点很值得各位爸爸们学习,作为继父,刘爸爸对婷儿的爱应该是没有隔阂的,他给婷儿讲故事,一讲就是六年,并根据婷儿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故事。孩子在小时候,对父母的依恋是很明显的,大部分孩子在每天晚上临睡前,都需要得到父母的陪伴和疼爱,如果你已经这样做了,一定会觉得:这段时光,真的很美好!

我觉得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最成功的是婷儿的情商教育,虽然这本书中描述的章节不多,但是,婷儿确实是一个坚强、善良、勤奋的孩子,这些美德,往往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自觉形成的,刘妈妈的刻苦自然形成了婷儿的刻苦,刘外婆的亲和培养了婷儿的善良,刘爸爸的宽容培养了婷儿的乐观,所以,做了父母,你就成了孩子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你不能再为所欲为,不能再任性撒娇,为了孩子,你必须改变你自己!(也许这还有点过了,但是,有了儿子以后,我确实得时刻提醒自己为孩子做一个表率)。

在婷儿上学期间,由于早期教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使她很快就适应了各种环境,虽然婷儿的妈妈在择校上伤透了脑筋,但是婷儿还是进了一个二流小学。恶劣的班级情况并没有使婷儿的努力白费,她象一颗被乌云遮挡的星星,闪烁着自己微弱的光芒。在环境得到改善时,她很快跟上进度,脱颖而出。在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中,她又进入了外语学校。从此,她一路遥遥领先,珍惜每一个机会,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综合发展。合上这本书,我的眼前依然出现婷儿在美国最高法院和大法官讨论的场景、在C-SPAN美国电视台的精彩表演、面对高考的压力顺利达到了托福640的目标……

婷儿已经如愿进入了世界顶尖级的哈佛大学,这个哈佛女孩在高手如云的哈佛还是那样引人注目,哪一位做父母的不希望将自己的孩子也培养成刘亦婷呢?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止一次对儿子说:“我们家要出一个哈佛男孩哦。”儿子的心目中已经将刘亦婷作为榜样了,先生就常常听见他自言自语的说:“哈佛男孩——陈泰雨”,哈哈,如果真的能够如愿,我一定会在儿子带我到美国时,亲自向刘亦婷致谢!

相对于其他书来说,我几乎可以用“用心”、“投入”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看《真实的日子》和《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情景。我想,在以后的日子中,因为有着和池莉一样的女人人生,我会很平淡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因为有着和刘亦婷一样聪明的儿子,我也会尽力地帮助儿子实现他逐渐明朗的愿望!(完)

读书·思考(二)


在临产前一个月,我回到了我的父母家。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在南京的医院没有熟人,而且自己的房子只有10个平方米。在我家,父母可以很好地照顾我。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我那时刚认识不久的婆婆来。为了我能坐好月子,婆婆从她的家乡赶到我的老家,在月子里和她那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孙子厮守在一起,度过了唯一一次离家最长的40个昼夜。(这是后话)

7月14日,夏季中最炎热的时候,我在预产期后的第三天迎来了我的宝贝儿子。那也是我们分房的最后期间。南京的单位要进行分房,我们10个平方的小屋也许会换成大一点的房子,这个不确定因素就取决于儿子的出生,单位的人说了:“要是你家孩子在7月15日前出生就可以换大房子,否则,别人还等着呢!”所以,当我在21:15走进医院时,我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儿子可以在今天晚上零点以前出生,好让我们也好让儿子住进比较宽敞的福利房中。医院里只有几个值班护士,帮我检查后说:早着呢,等等吧!阵痛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强烈的感受,我的儿子天生是个心疼妈妈的宝贝,当我再次要求护士检查时,只听见护士说:“送产房,快生了!”天,书上描述的场景怎么没有出现?我并没有心中期待了很久的急促声音,一下子就“快生了”,我很配合地上了产床,那个熟人医生也来了,她让我到另一个产房中生产,原因是原先呆着的那个产房在当天接生的全是女儿。虽然我并不相信孩子的性别会在这产房中发生变化,但我还是跟她来到隔壁的产房中。

两个小时后,也就是7月14日的23:15分,我听到了儿子的第一声啼哭,我的耳朵一直追随着他响亮的啼哭,连缝伤口的丝线在肉体上来来往往都没有感觉,当时我并不知道准确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护士写在宝宝出生卡上的,我的儿子这么快就来到这个世界,一出生就为我们赢得了一个换取大房子的机会!

后来我一个人静静地在产房中被观察了2个小时才回到病房,我看着产房中乳白色的无影灯,昏昏沉沉的想着儿子的模样,想着远在南京的先生是否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并在心中自豪的对他说:“是个儿子!”当大家把我抬到病房中时,儿子的奶奶早就守在那里,据说,当时她紧张地都快哭了。

第二天早晨,阳光灿烂,我期待着的婴儿车终于来了,儿子被色彩鲜艳的襁褓包裹着,被奶奶递过来。那样的眉目口鼻,那样的娇嫩欲滴,使我眼前不禁一亮。奶奶比我还高兴,悄悄和我说:“你要不要看看他的小鸡鸡?”我忽然脸上一阵红热,竟有点不好意思。没想到在第一次认认真真看着儿子时,居然是这么羞涩!先生在中午从南京赶到的,也是激动地不知道该干什么,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什么也不用说,那种心神向往后的喜悦,就一点一点地传给了我。

再看池莉的描述,我脑中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上述画面。当她说:“我是没有料到和女儿见面的时刻会脸红的,一点也没有想到”时,我不由会心地笑了,原来,我还不好意思将这样的感受告诉别人(除了先生),现在人家作家不是已经写在纸上了吗?呵呵,我和池莉的感觉又接近了一步。

儿子的名字,我一直觉得是与生俱来的。在儿子出生的第二天,我父亲就将儿子的名字取好了——“陈泰雨”,虽然我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名字,但我还是奇怪为什么要有个“雨”字。父亲说,在儿子落地的那会儿,原本天清云淡的夜空忽然下了一场大雨,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在我第二天醒来时,依然是艳阳高照。父亲坚信这场雨是我们的儿子在炎热的夏日带来的凉爽,我也坚信!

儿子出生后的一个月是在我妈妈家度过的,第二个月的第一天,爷爷就将我、儿子和奶奶一起接回老家去了,先生一个人在南京,每个礼拜回来看我们。第三个月的第一天,先生就到老家将我和儿子接回到南京,从此开始我们三个人的艰难而又幸福的生活。

我们的房子已经调剂好了,但是钥匙还没有拿到,没有装修,也无法搬家,这些任务后来在我们三个人的快乐时光中艰难完成了,当第二年开春,我们搬进新家的时候,儿子也已经7、8个月了,感谢上帝,儿子总算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病痛,在我日渐消瘦的时候,我们的儿子也天庭饱满、神气活现地长大了。

所以,当我看到池莉为了女儿的身体心力憔悴时,我眼中忍不住有点湿润。为了孩子,刚刚做了父母的女人,除了不能长期睡个好觉之外,还要承受心灵上怎样的煎熬呢?

池莉为了满足女儿的要求,为了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又经历了寻找保姆和住房的历程,她和丈夫的矛盾也因此多起来。这两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对我来说都十分困难,何况除了找房子,我还得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待续)

读书·思考(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