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脑细胞有140亿个之多,刚出生的婴儿却犹如白纸状态,一些科研报告证明,0——3岁脑细胞将互相缠结,而外部的色彩、形状、颜色、语言是很好的刺激源。所以对于婴幼儿(0——3岁)在早期阅读来说,不是阅读的内容本身而是在于图书所展示的颜色、状态、文字的音韵、节奏等,给予宝宝脑部的良性刺激。

这一时期的宝宝并不能真正理解阅读“为什么”,对他来说知道阅读“是什么”就够了。在阅读基础上成长的孩子有很强的铭记和辨别力,情感稳定,更容易被外部世界肯定和认同,也更容易受到关爱。早期阅读给0-3岁婴幼儿从生理上创造了安全成长的条件,亲切反复的阅读,让婴儿受到外部世界给予的回应。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新生儿除了哭声之外,还会发出“啊——咦——”的呢喃之语,这也是婴幼儿跟人沟通的“信号”,如果母亲能与婴儿用有节奏、温柔的语言进行交谈,再用手抚摸或摇动他,婴儿将更愉快地发出“信号”。

等宝宝稍微大些,这种“信号”上的交流,就可以借助书籍来呈现。利用书籍中呈现的色彩、图画,以及为孩子设计的一些动手抽拉、粘贴等设计,来进一步同幼儿建立沟通。而且亲子阅读还可以排遣幼儿偶尔出现的压抑情绪,如:1岁半的幼儿已经有了嫉妒心理,有时幼儿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还会愤怒。这时候家长不能用打、骂或哄、宠让孩子顺从和平静,而可以用阅读的方法,通过故事、儿歌的语调来渐渐的排泄孩子压抑的情绪。

此外,有的早期阅读读物还针对宝宝不同年龄段的需要,设计了大量的小游戏,吸引孩子用小手触摸、转动、掀开、滑动,使得孩子在阅读上有多种选择,既可以当图画书,也可以当玩具,符合孩子认知的不固定性和好动的天性,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启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其实幼儿的早期阅读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它更多的是一种孩子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母亲爱抚和温和的眼神,亲切、柔和的语言,对幼儿人格性情的良好发育有着很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家长们为宝宝选择一套适合家庭亲子阅读的书籍,有着专业的指导,以及家长们对宝宝的爱,相信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知识

宝宝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


宝宝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

一、重视宝宝的早期教育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这就是说教育应及早开始,越早越好,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要想到宝宝的教育,正常的孩子,只要出生后教育得法,都能培养成为非常优秀的孩子。

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14*亿个脑细胞,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遗憾的是,人的一生中有9*%以上的脑细胞处于冬眠状态,未能开发出来。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脑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而婴儿时期则是发展这种潜力的关键时刻。宝宝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开始感受着周围的一切事物,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取各种信息,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大脑,不断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其求知欲之大,接受能力之强,学习效果之惊人,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有的妈妈在宝宝睡觉前,一直哼哼催眠曲,时间一长,宝宝一听到这首催眠曲,就知道应该睡觉了,形成了睡眠的条件反射。又如,宝宝在母体宫内孕育中,一直听着妈妈的心跳,就能表现出出奇的安静。出生后有时宝宝哭闹不安,只要一靠在妈妈身边,听到妈妈的心跳,就会停止哭闹。这些都说明宝宝具有内在的能力,具有记忆和吸取各种信息的能力。

可是,父母往往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错误地认为小孩的教育是从上幼儿园开始,由老师们去教育,父母主要任务是照料宝宝生活,这是十分可惜的。如果这样,会给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宝宝的早期教育包含的内容

宝宝的教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爱抚

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解决了宝宝的温饱问题就行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关心宝宝的心理及情感的需求,要给宝宝一片爱心。若宝宝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和温暖,就很难对人产生信任感,日后可能形成冷漠、缺乏安全感的不良性格。因此,应尽可能多地与宝宝相处,给一些爱抚,这对宝宝健康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

2、感觉器官的刺激

宝宝认识周围世界,智力的发育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实现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宝宝的感觉器官施以良性刺激,促进宝宝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发育,进而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可以采取在宝宝的居室内布置些色彩鲜艳的气球、大型布艺玩具,有利于刺激宝宝的视觉及色觉的发育。可选择一些玩弄时能发出悦耳声音的带响玩具,如八音盒、手摇铃、拨浪鼓等。在不刮风、有太阳的情况下,抱着宝宝或让宝宝躺在婴儿车内推到室外空气新鲜而人较少的地方,让宝宝沐浴在阳光下,呼吸着新鲜空气,感觉着周围的事物。

3、动作训练

通过对宝宝抬头、翻身、坐、爬以及手的动作等训练,锻炼其全身的肌肉和骨骼,促进宝宝运动感觉功能、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宝宝感觉器官与运动的协调性。

总之,宝宝教育的内容,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持之以恒,开发宝宝的智力,促进宝宝的智能发育。

早期儿童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早期儿童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者工作很重要

早期儿童的成长,与培养者的关系极大。因此,谈及早期儿童的培养问题时,必须强调对他们的父母或/和其他抚育人的教育和培养问题。

父母的认识与态度是影响儿童成长、特别是儿童对事物的态度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因为儿童生活条件中的许多其他因素都由父母所左右。比如,遗传下来的先天不利条件,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后天条件得以弥补,而这主要是由父母来完成的。

一般地说,儿童的后天生活条件,更多依靠父母提供和保证。婴儿是通过成人接触世界的。因为婴儿的活动能力有限,他接触到的事物,是由成人提供的。父母如果积极为孩子创造条件,则孩子会得到较好的发展。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过分焦虑、过度保护、一切包办、喜静厌动,或者不去积极引导与帮助,都会妨碍孩子的发展。

因此,培养培养者的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过去,培训孩子父母的工作,一般只是给他们传授教育孩子的技能。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后来大家发现,还必须注重端正他们的认识与态度。关于家长的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亲子观等问题,大家都比较熟悉。在这里不多谈,今天只想再次和大家讨论一个很难解决的老问题——防止单纯重视智力发展,孩子性格培养的问题。

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种个人特点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称为性格。

曾经有过一项调查表明,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可是他们最头疼的是孩子的行为和性格问题。人们虽然常常议论孩子的性格,但是,许多父母对从小培养孩子性格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在许多家庭里,重智力发展,忽视性格培养的情况,还相当普遍。特别是当前社会上,对儿童教育急功近利之风盛行,使人们对性格培养有所忽视。因此,更需要大力呼吁,引起人们对性格培养的重视。

右脑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科学家们早已发现,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性、条理性的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 100万倍。可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使用了自己的左脑。科学家们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 的潜意识之中。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和遗憾的事实! 而且,右脑的潜能如不加以开发训练,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日本研究右脑开发的著名教育专家七田 真教授通过大量教学实际经验表明,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右脑在3岁以前即发达,左脑则从4岁开始发达。但成年期的右脑仅 及3岁左右的四分之一!令人可喜的是,由于右脑具有瞬间接受大量刺激的功能,如加以训练,不仅可开发和保留相当一部分右脑潜能,更可促使大脑神经发达,扩 大脑容量,进而有助于左脑的发育。日本研究右脑开发的著名教育专家田七真教授已明确指出:儿童期是开发右脑的黄金时期,并且,右脑开发,宜早不宜迟! 七田真说,育儿其实并不伤脑筋,只是父母们不得其法,因而缺乏生儿育女的信心 经过40多年研究与实践,七田真认为,所有婴儿出生时都是天才,具有大自然所给予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只是在成您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某件困惑已久的事情突然有所感悟,或者突然豁然开朗,其实这都是右脑潜能发挥作用的结果。

人脑的大部分记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就如同录像带的工作原理一样。信息是以某种图画、形象,像电影胶片似地记入右脑的。所谓思考,就是左脑 一边观察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把它符号化、语言化的过程。所以左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质,它负责把右脑的形象思维转换成语言。

被人们称为天才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可见,我们在进行思考的时候,首先需要右脑通过非语言化的信息录音带(记忆存贮)描绘出具体的形象。

现代社会强烈要求的创新能力或者说创造力是什么呢?它实际上就是把头脑中那些被认为毫无关系的情报信息联结、联系起来的能力。这种并不关联的信息之间距离 越大,把它们联系起来的设想也就越新越奇。人是不能创造出信息的,所以,创造力也就是对已有的信息再加工的过程。因此,假如右脑本身尚无存贮大量的信息, 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我们常常强调直觉、一闪念的重要性,这种直觉。一闪念的产生,首先要求右脑直观的、综合的、形象的思维机能发挥作 用,并且要有左脑很好地配合。简而言之,我们欲求不断有崭新的设想产生,不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自己的认识,就必须充分使用右脑。长初期缺乏良好的环境 把能力给引发出来,以至于资质消失。天才的头脑功能来自右脑。

音乐对孩子的重要性为何?


音乐对孩子的重要性为何?

以心理医师的角度来看,音乐和图书一样,也是很好的媒介与工具,而许多研究亦证实,音乐可提升学龄前幼儿的情绪稳定度,也能在适度的引导下,训练孩子的专注能力,真的是好处多多。除了上述的优点外,音乐也能让孩子学习欣赏、放松、律动、锻炼与刺激他身体的感官,若将音乐与创造性的动作、舞蹈作配合,还可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意。

常见的音乐类型有哪些?

陈玉馨表示,由应用面来看,我们可将音乐的应用分为五类:首先为欣赏、聆听类(此类音乐可缓解孩子焦躁的情绪、帮助他放松、感受与欣赏音乐);歌唱(运用自己的声音发出旋律,以训练语言、咬字、口腔型态,及自己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控制力);律动、游戏类(有助于肢体的延展、训练想像力,亦可消耗精力);演奏乐器(训练孩子对乐理、乐器的熟悉度,并在乐器演奏过程中获得胜任感);创作(即与的利用不同旋律与节奏进行创作)。若以适合小小孩的音乐来看,又可细分为胎教音与幼儿音乐。胎教音乐如:孕妇音乐、胎儿音乐等,幼儿音乐则像是儿歌、童谣、纯音乐、打击乐等。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区分,最重要的仍是找到孩子适合且喜欢的音乐方式给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