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会过斑马线的猫。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睡前故事:会过斑马线的猫》,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猫毛毛,花花的独女,视掌上明珠。毛毛出生半个月后,花花几乎天天领她在道边看“风景”。说是看“风景”,倒不如说是教她如何过马路上的斑马线。毛毛漫不经心的,东瞅瞅、西望望,马路那边风景,令她眼花缭乱,心都跟着浮躁起来,不时地“喵喵”两声,烦不烦呀,过马路,还用学吗?我这么聪明,无师自通。花花瞪圆了眼睛,显然对毛毛的态度很不满意。

花花不错眼珠看着斑马线前边的指示灯。

突然,绿灯亮了。花花告诉毛毛,我们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过马路。她“嗖”的一声,飞快地跑到路那边。然后,再等绿灯亮了,她又像飞似的落在了毛毛跟前。并对她说:“知道了吗?像妈妈这样做,保你安全过马路!”

离毛毛家不远的那条马路,是花花外出打食必经之路。她非常精明,从不敢轻易穿过马路,惟恐川流不息的车辆轧着她。她对指示灯特感兴趣,红灯一亮,潮水般的花花绿绿的车辆便嘎然而止。她看明白了,自己的对面亮了绿灯,她就“嗖嗖嗖”地蹿了过去。花花5岁了,这条马路不知穿越过多少次了,但从未伤到过一根毫毛。不过,她每天都在教毛毛,怎样过马路,千万别莽撞。可是,毛毛根本不往心里去。

这天早晨,太阳刚刚露头,花花就出了家门。临行前,她对毛毛说:“千万别过马路,车辆太多!”说完,她仰着头,见绿灯亮了,快速地跑了过去,直奔那家饭馆,想拣条臭鱼回来,以便喂毛毛。然而,她在饭馆周围转悠了半天,一无所获。正巧,饭馆杀鸡,扔下一堆鸡肠子,她叼了一些,喜颠颠地往家奔,准备与女儿分享美食。

花花一边走一边寻思,毛毛怕是饿坏了,不会外出打食吧!花花每天出去几趟,一来填饱肚子,二来给毛毛带回吃的。不过,这次出去时间太长了,毛毛饿坏了,她会不会穿过马路觅食呢?zJ09.CoM

每天外出打食,花花用不到半个钟头。这次,去了小半天,仍不见踪影。

“喵喵——”毛毛一声接一声地叫着,眼睛却被过往车辆给黏住了。妈妈的叮嘱抛到九宵云外,很想穿越马路,看看马路对面的风景。

毛毛在道边停下了,她看着来往车辆很好玩,很想到马路对面找妈妈。她待了一会儿,鬼使神差地穿越马路。咦!或许司机发现了她,使劲鸣着笛,毛毛被这阵势吓破了胆,她走两步,停两步,她本想一溜烟跑过去,但腿却迈不动了。毛毛傻愣愣地蹲在那里。是被来往车辆吓傻了,还是等着外出打食的妈妈呢?司机们却放慢了速度,并给她腾出了一条道,意思说,傻蛋,还愣着干啥,快过呀!

花花叼着食物,在马路斑马线那边,等待绿灯呢?

就在这时,她耳畔传来了“喵喵”地叫声,心里格登一下,这不是毛毛吗,她咋跑出来呢。说时迟,那时快,待绿灯亮了,她“嗖”地一声,在空中划了一个美丽的弧线,稳稳地落到毛毛跟前,气得她不住地抖动胡须。毛毛看出花花的表情,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埋怨自己太莽撞了,没经妈妈允许,擅自外出,要是有个好歹,想到这里,她越发害怕了,竟然连路都走不了,趴在了地上。

花花本想叼着毛毛穿过斑马线。然而,却舍不得嘴里的食!怎么办?打铁须趁热,得给毛毛好好上一课。

花花竖起身子,眼睛没离开指示灯。毛毛怔住了,扭动一下身躯,意思说,妈妈呀,你在干嘛呀?她“喵喵”地叫唤了两声。气得花花丢下嘴里的食物,手把手地教她。花花指着半空中3盏灯,时不时变幻着,过往的司机闹愣了,这两只猫在做什么游戏昵?他们非但没鸣笛,相反探出头来,看个究竟。

这时,“绿灯亮了。趁此,花花在前,毛毛尾随其后。穿过了斑马线,一溜小跑回家了。

每天,花花带着毛毛总要穿越几次马路。

细心的司机看得真真切切,每每花花和毛毛过斑马线时,都是等绿灯亮了,一前一后,迅速穿了过去。

忽有一天,交警大胡子带着几名违章的司机来到十字交叉道口。

大胡子啥也没说,叫他们看一道“风景线”。

没过一会儿,绿灯亮了,斑马线上竟然出现了两只猫,一大一小,一胖一瘦,她俩迅速地穿过了横道。

“怎么样?看明白了吗?”

违章司机心里纳闷,难道猫也懂得交通规则?

延伸阅读

猫和猫的微笑


朋友四岁的女儿画了一幅蜡笔画儿,整个画面被一条绚丽的彩虹横贯。在彩虹的下方长满了绿草,那不是整齐的草坪,而是一种充满生机的杂草,勃勃地向着四处张扬。在厚厚的绿草上有艳丽的花朵和翩翩的蝴蝶自由地飞翔。就是这样的层层叠叠,就是如此的绚烂夺目,全然不象一般的孩子绘出的中规中矩的“一幢房子一个太阳一只兔子一朵小花”。目睹这样的画面,会觉得有一种冲击力,那是一种个性的流露,简单的儿童蜡笔画儿竟然有点凡高的油画《向日葵》所带来的惊艳。

朋友在儿童美术教学上颇有建树,趁次机会向她请教,是如何教出来的。她笑着说:这不是教出来的。教孩子美术,不应只着眼于技能表现,而应把重点放在欣赏上。教表现,可能获得的只是一种技能,而且孩子会带着你所教的模式的浓重痕迹。而欣赏则不然,在欣赏中获得的美感体验加上个性化的表现就会创造出完美的原创作品。在生活中充满了美好的事物,每一样具有美感的东西都可以拿来欣赏。她顺手指着我家茶几上的一张餐垫说:瞧,在我们成人眼里这就是一张餐垫而已,可仔细看——它的画面里充满了变化的色彩、流畅的线条,

你只需带着欣赏的眼光和孩子一同来欣赏、发现其中的与众不同,就会在孩子的心里播种下一颗美的种子,只要日积月累长此以往,他的眼中心中手中就会有一团锦绣。

无怪在我们传统的绘画教学下,诞生的是一张张克隆的作品,可以用“真象”来评价,而真正的大师之作却能够带给我们美的感悟、聆听到对生命的礼赞。丁绍光说过“普通的画家是一只猫,而伟大的画家却是画猫的微笑”。所以不要为了孩子一时的“画不象”而烦恼,向生活讨教,让它打开孩子的另一扇窗户,让他去感受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美。那么即使将来他不会成为大师,却也会因此变成懂得发现美的人。

故事:打滚猫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事:打滚猫”,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打滚猫

夜,静悄悄的,大家都睡了。只有月亮婆婆留在天边,笑眯眯地瞅着满天的小星星。

突然,玩具盒里发出一阵嚓嚓的响声。布娃娃给吵醒了,问:“谁呀?”“是我。”打滚猫说,“我想打滚。”“大家都睡了,你倒挺精神。”小汽车也给吵醒了。“有什么办法,发条拧得太紧啦。”打滚猫说。“别影响大家,快睡吧!”小飞机也给吵醒了。“我睡不着,猫嘛,就是晚上活动。”打滚猫不听话,从盒子里爬了出来。布娃娃、小汽车、小飞机又睡着了。

打滚猫在地上打了一个滚,觉得不够味儿,又跳上窗台,它想打一个滚,让月亮婆婆看看。只听见窗外砰的一声,布娃娃又惊醒了。它喊醒小汽车,小汽车又喊小飞机。布娃娃说:“打滚猫从窗台上掉下去啦。”小飞机立刻起飞,它放下绳梯,去救打滚猫。

打滚猫被救上来了。它已经摔伤,再也不能打滚了。小汽车急忙运来了修理工具,布娃娃给打滚猫修理发条。这一夜,大家都没有睡好觉。第二天,打滚猫又能打滚了。大家看见,都很高兴。这以后,打滚猫晚上再也不打滚了,它要让大家睡好觉。

编后语:

这篇童话给了我们两点有益的启示:

一、生活在集体中的人,就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维护集体的利益,而不能像这只打滚猫一样,因为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影响别人休息,甚至闹得大家都睡不了觉。打滚猫这样的表现是不得人心,很不应该的。二、好在它周围的朋友们都是通情达理的,受到它的干扰,睡不好觉,不但没有埋怨它,相反的,当它遇到危险,出了问题后,大家都来热心地救助。

人,就应该这样心胸开阔一些,遇事才会减少烦恼。大家这样热心地对待打滚猫,结果也使它受到了教育,改正了缺点。

赢在起跑线,可是起跑线在哪儿?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赢在起跑线,可是起跑线在哪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幼升小成为众多媒体家长关注的话题,想要孩子上明星幼儿园,不仅面试孩子,有时候更需要面试家长!

有些幼儿园要求父母为本科以上学历,上海民办小学幼升小开启了面谈模式,不仅用考题考察家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要考察家庭的“血统纯正”,把祖辈的职位都彻查一遍,用来选拔教养好智力高的好孩子。

香港的一部TVB纪录片,把孩子的教育竞争的残酷表现的淋漓尽致,父母也不想步步紧逼孩子,但香港的升学制度把很多家长都逼成了“丧尸”,丧尸们彼此撕咬,竞争情绪不断传染,造成了香港学校升学扭曲的整个状态。

人们成为"丧尸"家长,成为"虎爸虎妈",成为紧逼孩子的"怪兽"父母。

香港纪录片香港纪录片

赢在投胎前

“我们这代人,都活在同一条线上,这叫做赢在起跑线。”

赢在起跑线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好的大学就如同窄门一样,能进去的学生太少,而进不去的学生太多。要想上一个好的大学,就要上一个明星高中,要想上一个明星高中就要上一个重点初中,想要上一个重点初中,就要上一个超好的小学,要想上一个超好的小学,就需要上一个优秀的幼儿园。

而在香港,要想赢在幼儿园,就要赢在子宫里,香港妈妈Irian是一个正在怀二胎的妈妈,在头胎时,她让孩子自由成长,做了个轻松妈妈,结果在带一岁半儿子面试的时候,吃了闭门羹。

一岁半的孩子,已经落后别人一大截一岁半的孩子,已经落后别人一大截

儿子的教育吃了亏,就要从正在怀的女儿身上补,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要让女儿赢在子宫里,她每天都给子宫里的胎儿做胎教。

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为肚子里的妹妹做胎教为肚子里的妹妹做胎教

为了能让未出世的女儿上一个好幼儿园,这位妈妈已经开始挺着大肚子,为还在肚子里的孩子去不同的幼儿园拿报名表。。家长们有时排队太疯狂,有时不得不请警察出动,才能“保持纪律”。

周五开始报,周四家长排长队周五开始报,周四家长排长队

而就算这么努力,这位家长还是“迟了”,孩子不仅要赢在子宫里,还需要赢在投胎前,好一些的幼儿园都只招收1月出生的孩子,这样就要算好母亲的怀孕时间,才能让孩子上到好学校。

好的学校,只收一月出生的宝宝好的学校,只收一月出生的宝宝

好的学校只收出生于1月的宝宝好的学校只收出生于1月的宝宝

办个生日会,竟要3万块?

社会竞争本身都是大人的竞争,为了面子把孩子送去学高尔夫,骑马,这种大人面子的比拼,也终于落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成为大人比拼面子的另一种延续。

不是比孩子,而是比大人不是比孩子,而是比大人

一位家长,有着根深蒂固的身份观念,她认为“医生和医生生出来的孩子很聪明”,而普通人生的孩子就是不行的,要想让孩子优秀,只能早教。

医生和医生生出的孩子聪明医生和医生生出的孩子聪明

自己是普通人,和别人没法比?自己是普通人,和别人没法比?

和别人没法比?和别人没法比?

为了面子,很多家长下了血本,在孩子的生日会上请魔术师,请扭转气球师,而这些竟要花费3万元。

3万多元的生日会3万多元的生日会

很多家长舍得下血本,帮助孩子更超前一步,给孩子买6万元一套的辅导书,有家长计算过,从孩子上小学到大学,要花超过700万元。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都要紧衣缩食,一点点把钱省出来。

700万的预算700万的预算

6万的辅导书?6万的辅导书?

上两个幼儿园?上十个兴趣班?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很多家长出了奇招,让孩子上两个幼儿园。

让孩子上两个幼儿园让孩子上两个幼儿园

为什么要上两个幼儿园呢?因为普通的幼儿园有午睡,而上两个幼儿园,就不会浪费午睡的时间,可以让孩子实打实的学足“6个小时”。

“两岁宝妈”蟹蟹体验幼儿园的一天“两岁宝妈”蟹蟹体验幼儿园的一天

上两个幼儿园,学习6小时上两个幼儿园,学习6小时

那么上两个幼儿园要怎么操作呢?一个幼儿园用政府给的优惠去上,而另一个幼儿园,去上国际班,让孩子接受两个幼儿园的教育。

如何上两个幼儿园如何上两个幼儿园

让孩子上国际班让孩子上国际班

在一个幼儿园,主持人随机对一个班的孩子进行了采访,结果80%以上的孩子参加了三个以上的兴趣班学习。

主持人问孩子上兴趣班的数量主持人问孩子上兴趣班的数量

80%的孩子举了手80%的孩子举了手

家长们也开始比拼起兴趣班的数量,和孩子考证的数量。

你让孩子上十个兴趣班,我让孩子上二十个!你让孩子上十个兴趣班,我让孩子上二十个!

一个证书不够,要很多个才够!一个证书不够,要很多个才够!

这不是学习,是高难度挑战!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现在大火的计算机编程班,“8岁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写程序,放到网上让人下载”,资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必备技能,编写程序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能力,可这么早就让孩子接触编程直的好吗?

孩子学习计算机编程孩子学习计算机编程

孩子正在解释课程孩子正在解释课程

幼儿园上课的内容也“非常厉害”,老师只吹两个音节,学生就能猜出是哪首曲子。

老师在吹曲子,只吹了两个音老师在吹曲子,只吹了两个音

孩子就能猜出曲子的名字孩子就能猜出曲子的名字

家长利用一切时间给孩子做早教,让孩子认识路边的英语。

家长利用一切时间给孩子做早教家长利用一切时间给孩子做早教

“压力是我自己给自己的”

对于赢在起跑线上的这种说法,纪录片中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孩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虽然现在自己在班里是品德优秀的全优生,但如果自己不继续进步,被别人超越,就意味着落后,就是“输”。

对孩子的访谈对孩子的访谈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输对孩子来说什么是输

纪录片中选取的几位家长,有些过于的极端,很多网友都大呼,“太夸张了,完全不可思议”“我肯定不会做这样的父母”。但实际上,细细想来,很多家长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焦虑已经成为当今家长的普遍状态态,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为了让孩子挤入精英阶层,过上更好的生活,很多家长拼死拼活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把孩子送去各种补课班,要求孩子学习奥数,目的就是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对于孩子很多家长来说,只有幼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长大之后孩子才会不恨我;我帮助孩子超过别的孩子,给了孩子更多的选择权,长大之后孩子就会理解我的苦心。这种“为你好”“超过他人”的思维深藏于很多家长的潜意识当中,这也让更多的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孩子越来越不快乐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可真的要让孩子成为“精英阶层”吗?考不上好大学的孩子就不优秀了吗?那些口口声声为孩子好的爸爸妈妈真的是为了孩子考虑吗?他们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吗?还是只是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虽然父母生下孩子,但孩子早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应该更加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和喜好,让活成他自己,把童年还给孩子。

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其实,孩子的真正第一起跑线,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家长的观念、态度、方法会对孩子产生最重要的影响。

应试教育催生“外部性教育市场”,早年的广告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与做家长“望子成龙”之普遍心态,二者一结合,竞争起跑线从高中、初中、小学逐级前移至幼教。

“宁可勒紧裤带,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是老生常谈学前教育,但是从中让我们看到了起跑线上“输”与“赢”的争拗。

“别家的孩子去学了,我家的孩子不学就要吃亏。”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有了这样的“共识”。但殊不知,我们时常从商家处听到“孩子的钱最好赚”这句话,与其说是赢在起跑线,不如说是输在金钱上:每个小时几百元的早教课,各种钢琴、跆拳道等兴趣培训班……

“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尤其是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起跑线”成了父母“不能承受之重”。的确,起跑线很重要,但什么是起跑线呢?人生的起跑线又是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其实人生的起跑线有很多种,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智力上的……对于孩子来说,在起跑线上,至少不应该仅仅指孩子的学习表现。它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从人生的起步阶段打基础,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为心理、智力、体力等的健康发展打基础。

因为,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人生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统一的起跑线,何况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起跑线。以往也有许多的案例提醒我们:过早开放的花儿最容易枯萎,本不该承担过重压力的孩子们,现在却被家长不断膨胀的欲望压得直不起腰,他们最容易失去身上最宝贵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最终很可能会“赢”在起跑线上,而输在“终点站”。

然而,孩子们究竟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答案是:不会。教育专家王美婵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时认为,对于绵长的人类历史、不变的万古江河来说,一个人的生命只是小小的一瞬间。具体到一个人身上,人生是一场长距离的马拉松,而不是一闪而过的百米竞赛。百米赛跑,起跑的反应时间、前三十米加速的爆发力是最重要的,占得先机的人即使不能拿冠军,也一定会名列前茅。而对于跑马拉松来说,起跑却是一点也不重要的小环节,一开始冲在前头的可能掉队,一开始不冒头的可能后劲十足,超强的体能、坚强的意志、合理的战术才是关键。

其实,孩子的真正第一起跑线,更多是家庭教育,家长的观念、态度、方法,将对孩子产生最重要的影响。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他们以人格上的示范,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从育人角度出发,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起点。更何况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对孩子来说,学校的学习表现只是孩子人生众多起跑线的一条,因为人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没有哪个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下子成长起来的。然而,教育确是终生的,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发展已经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增加的速度是空前的,孩子只有学会学习,才终身受用。这样一来,小学不是起跑线,中学不是起跑线,大学也不是起跑线,关键是孩子的心智成长到了自己知道要努力学习,自己已经学会学习,这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今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一针见血指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

总之,人生不是短跑,而是要历经七八十年的长跑,因此,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尤其是在经济知识时代,我们更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不会给这个时代所抛弃。

■胡明

睡前胎教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