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跟家长沟通,一个孩子要有羞耻心,一定要首先有明辨是非的判断力。他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那要让孩子有判断力,首先我们自己要有这种谨慎的判断力。有次我在一个学校门口,看到一个两岁的孩子,这个孩子在校门口耍赖、打滚,不愿意跟妈妈回家。妈妈就掏出了一颗糖,问他:“想不想吃糖?想吃糖就跟我回家。”孩子很听话,就跟着回家了。我每次讲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多家长都面带微笑,我知道很多家长一定在这样做。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孩子听话了,他听的是谁的话?听妈妈的话,还是听糖的话?

曾经有个母亲,也是跟我们讲她的女儿很懒惰。她后来看了一本书上有一个对治孩子懒惰的方法,就是给所有的家务活标价。她说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她的女儿立刻变得很勤快。比如说,洗一件衣服两元钱,擦一双皮鞋给一元钱。女儿一下子就变得勤劳起来。但是,一星期以后,有一天回家她很累了,她就躺在沙发上叫女儿,说:“女儿,帮妈妈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一下,妈妈给你两元钱。”这时,她的女儿连走都没有走出房间的门,在屋里回了一句话:“妈妈,今天我也很累,这两元钱我不赚了。”

做每一件事情都是一种教育使然。我们要静下心来思考,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他的动力到底来自于哪里?是“父母呼,应勿缓”,还是“糖果呼,应勿缓”?是“父母呼,应勿缓”,还是“两元钱呼,应勿缓”?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是做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孩子的心境,到底朝着哪个方向在发展?所以当时我这样一讲,很多家长也非常谨慎。

曾经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的同桌找我借橡皮,我立刻就借给了他。因为我想到下一次我找他借,他也会借给我。”

这个同学借橡皮给他的同桌,是出于怎样的存心?我—看就觉得很有意思。我就问他一句话:如果你的同桌不借给你,你还会借给他吗?其实,人与人的交往,绝对不是利益的交换。在这样一件小事上,我们也能去引导孩子,把他从已经走偏的人生道路上,重新拉回到正道上来。借东西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一个动作,我们要清楚,自己是出于本分关爱同桌,还是想到我借他,他下次就会借给我。利害心的人生和道义心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时我跟小朋友讲,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可以去判断一下,一般有四种:“以利交者,利尽则交疏;以势交者,势倾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以利交者,利尽则交疏”,就是指朋友之间的交往,如果是建立在互相有利的关系上,那么利益一旦没有了,交往也会疏远。不管是哪一种人际关系都是这样。比如说我们讲君臣关系,就是领导和员工,如果是以利相交,那这个员工会因为我们的工资开得很高而来,也会因为更高的工资走掉。

“以势相交,势倾则交绝”,就是说,一个人因为我们的权势很高、地位很高,就可能来巴结。而一旦我们没有这个地位了,没有这个权力了,这些人也都不见了。

“以色相交,华落而爱渝”,一个女子长得花容月貌,如果男士是冲着外貌而来的,那么一旦她容颜老去,多了几根皱纹,不像以前那么美了,这个男士也将变心。因为当时他就是冲着这个女子年轻貌美来的,当他看到更年轻貌美的,他的心可能就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了。

所以,唯有“以道相交”,才能“天荒而地老”。以道义相交的朋友,越久关系越好,越久越觉得情义浓浓,一想起来都会很温暖。

如果我们从小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用这样的判断标准去明辨,去与人交往,那么孩子就能感召真正的道义之交。我们还跟小朋友讲,经典里面有句话叫“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我们想要交到有道义的朋友,首先你问一问你自己,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以怎样的心境在交朋友?如果你都以利害的关系去交往,那你交来的朋友一定也是跟你一样,也是以利害的关系来的。

要让孩子从小有道义的态度,在家里就要教他,因为道德的根本还是孝道,还是这颗孝心。我们跟家长交流的时候,就会跟家长提到,家里就是教孝道最好的地方,就是教孩子判断力最好的地方。如果我们家里都在谈利,都在谈利害,都是在谈你做了一个家务活给你多少钱,那我们在教孩子什么?

现在为什么很多孩子为了钱,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六亲不认?因为我们从小没有把正确的态度告诉他。这个判断力非常重要,它是真正的智慧。有这样的判断力,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生起羞耻之心。因为他明白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之后,他再做不对的事情,就会觉得不好意思。

当时有个家长就说,我怎么会知道应该在哪些细节教导孩子呢?我们就跟这个家长讲,正确的判断力到底来自于哪里。一个孩子从他生出来,他就在看,就在听。你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就已经把判断力教给他了。比如说,一个小孩被抱在妈妈怀里,不小心打了妈妈一下,这个时候母亲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如果这个时候妈妈仍然一笑,笑着对宝宝说:“宝宝,你手的力气原来这么大!”那我们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孩子会觉得原来打妈妈,妈妈会笑。这个判断力就教给他了。

很多家长跟我说,我的儿子他很小,他懂什么!但是我们去体会古人讲的一句话,“三岁看八十”。在一个孩子三岁以前,我们就可以把正确的判断力教给他,因为他都在看,都在学。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不小心打了我们一下,我们就要拉着他的小手,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在他的小手上打他两下,以示警告。这个时候孩子就知道,原来打妈妈是不对的,他下次不会再这样做。这些细微的判断力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教给孩子。

有个父亲跟我们的老师讲:“你不知道,我的儿子可聪明了!有一天,我儿子找我要两元钱。因为人民币面值有两种——两元的和一元的,我就给了他一张两元的钱。我的儿子就说:‘爸爸,我要的是两张一元的。’我觉得很奇怪,一张两元和两张一元不是一样的吗?”

儿子说:“不是这样的,爸爸,我们学校有个奖项可以给班级加分,叫拾金不昧奖。捡到钱的去交公,就会给班上加分。你给我一张两元的,我只能交一次,加一分。但是你给我两张一元的,我可以去交两次,给我们班加两分。”

这个爸爸觉得“我的儿子很聪明”。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判断力,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很热爱集体。其实我们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这颗心,才能看得明白。

学问之道没有其他的,首先要看他的心。为什么孩子想去给班上加分?因为加了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他要的是什么?要的是名,要的是老师的表扬。所以他这颗心已经走偏了。而他的父亲,不但没看到孩子心境已偏离人生正道,反而还去赞叹儿子的言行。所以这个孩子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他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他的心思都花在哪方面?为了名,为了利,他可以欺骗,甚至不择手段。

当我们的教育更多地去关注孩子心境的时候,孩子会时时袒露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在表面上做给我们看。

相关推荐

正确的夸奖会让孩子拥有自信


*“我会和你在一起!”

孩子自信的来源不一定是考试第一名,也不一定非要擅长舞蹈或者钢琴,很多时候,孩子们最大的成就感恰恰来自你对他的珍视与骄傲。“我是妈妈心目中最重要的人”,这种感觉非常好。

所以,你一定要留给孩子一些全心全意陪伴他的时间。无论是亲手为他做的早餐,睡前必念的歌谣,还是半个小时的游戏,你一定要从自己忙碌的生活中分出一点点时间来,专门留给你的孩子--哪怕是周末带他一起去超市采购。当这些时间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孩子会知道,不管大家在做什么,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事,不管爸爸妈妈有多忙,他们一定会有时间和自己在一起,一起解决碰到的问题。

*避免空洞的夸奖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判断和思维能力。你可以对孩子说一百遍“你的画是最棒的”,或者告诉他:“你做什么事都做得最好”,但实际上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能知道自己到底什么真的做得好,什么不行。

5岁的牛牛很不开心,因为他自己用积木搭的高楼又一次轰然坍塌了,而8岁的表姐却每次都能搭得又高又稳。牛牛的爸爸安慰他:“你搭的高楼挺好的。”看牛牛还是高兴不起来,爸爸又说:“要不然,爸爸给你搭一个吧。保管比姐姐的好。”牛牛的爸爸错了,他的这种安慰的方式其实起不到什么效果。他应该对儿子说的不是勉强的表扬,而是应该告诉他:“姐姐搭得好是因为她比你大三岁呢。她在只有你那么大的时候,也不会搭高楼。”

*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

如果你永远都将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帮他挡住伤害与失败,那他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请稍稍克制你“想帮他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了解挫折的机会

春游的时候,妈妈和三岁的女儿一起走在狭窄的山间道上。山路坑坑洼洼,对一个孩子来说很难应付。但妈妈并没有马上拉起孩子的手,而是任由她跌跌撞撞地走了一会儿,甚至看着她差一点被小石子绊倒。这就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懂得如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会主动拒绝尝试新的或者是他们认为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确定的目标只是“试一试”而不是“成功”,那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6岁的朋朋起初很害怕参加学校的钢琴比赛,但是妈妈告诉他:“你不一定非要得名次,我们只是去学习如何在有很多很多观众的时候演奏。”最后朋朋高兴地去比赛了,而且成绩还很好。聪明家长的技巧就在于: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努力,也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

*先让自己快乐

孩子的“挫折抵抗力”有多强,有时候取决于你自己面对挫折的态度。当你找新工作的时候遭到拒绝,你是会大怒,然后认为自己再也不够资格找到心目中的好工作?还是总结经验,继续迎接下一个新的挑战?

另外,幽默感也很重要,能够以轻松诙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这样的父母会是孩子们很好的榜样。但有一点需要提醒你:你可以自嘲,但永远也不要嘲笑你的孩子。在合适的时候,跟孩子讲讲自己的失败体验或者曾经经历过的尴尬事,孩子会从你的故事中了解“错误和失败总是难免,它们会让人很不舒服,但有的时候也会带来好的结果。”

在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他的许多个“第一次”都给爸爸妈妈带来无限欣喜--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背歌谣……但惟有一种第一次我们希望它晚些,再晚些到来--那就是孩子第一次遭遇失败和挫折。

朋友的孩子因为在幼儿园里中午睡不着觉而遭到老师的批评。

从此一到周末,中午吃过饭,男孩就怯怯地对妈妈说:“我不想睡,你别让我睡觉。”睡觉对他而言,已经成了一件很难完成而且心理负担很重的事。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他的情绪还不能好转,很怕老师说他什么,很怕在幼儿园里做错事被批评。

朋友忧心忡忡地问:“他的心事为什么这么重?我怎么才能让他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还有,怎么能够培养他遇到挫折也不灰心,能够克服困难呢?我不希望他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我愿意他做一个开朗坚强的男孩。”

是的,虽然童年的快乐“无边无际”,但就像学走路的时候总会摔跤,失败和挫折也总有一天会到来。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摔跤时不哭,更希望他在生活的考验面前微笑。姑且让我们把这种微笑的能力叫做“挫折抵抗力”,它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像球一样,每一次被拍打都能高高弹起――不管这种打击是来源于摔坏的玩具还是破碎的家庭。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所谓“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困难并不等于绝境”--“我知道没评上小红花你很不高兴,但我相信你下学期会更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小红花,可能还能评上‘好孩子’呢。”而给孩子“挑战”的感觉则是为了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转到一个陌生的幼儿园是很让人不开心,但我知道你不管到哪里都能交到很多好朋友。”最后一条是“承诺”,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爸爸没来看你跳舞你一定很伤心,但我们都知道爸爸希望你能跳得非常非常好。”

5岁的童童没有被邀请参加楼下小朋友加加的生日会,他伤心不已,还抽抽嗒嗒地哭了很久。童童的妈妈一边隐藏住自己对楼下那位妈妈考虑不周的不满,一边想办法安慰儿子。她告诉童童,可能是加加家的客厅比较小,也可能是加加的小椅子不够了,所以才不能请所有的小朋友都参加。“我不确定童童心里是否接受了我这个解释,但是第二天我高兴地看到孩子已经不再伤心,见到昨天参加了晚会的其他小朋友时,他不但不生他们的气,反而和他们一起玩得很开心。”童童妈妈回忆说。

回头再用“3C”的理论解释童童的故事,那么,他是通过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调整”了没有参加生日晚会的挫折,而他所得到的“承诺”是:长久的友谊比一次小小的忧伤的插曲更重要。童童当然不了解我们这个有些晦涩的理论,但我们和他的妈妈一样高兴地看到他找到了一个抵抗挫折的方法。

缺乏“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往往会把他们遇到的挫折或者失败归结为一些看来“无法改变的原因”:“我太笨,我就是学不会数字”;或者“普遍的原因”:“我做不好这个,我什么也做不好”;或者是“自责的原因”:“我在新的幼儿园里找不到朋友,因为没有人喜欢我。”……而“挫折抵抗力”强的孩子看问题的方式就截然相反,在他们心目中,挫折只是暂时的,而且并不一定是自己的错。

两个4岁的孩子受到了同样的打击,哭着从幼儿园回家。一个说:“丁丁不给我玩他的小卡车,因为他不喜欢我。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喜欢我。”另一个则说:“丁丁不给我玩小卡车,他真小气。”第一个孩子恐怕就需要在“挫折抵抗力”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

当然,面对挫折的不同反应与孩子们的个性和脾气也有关系,但是作为父母,你完全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孩子增强韧性和对挫折的抵抗力。

*让孩子有机会放出光芒

虽然刚才我们告诉你,对那些孩子明显不可能做好的事情应该诚实地跟他解释,但另一方面,你要努力去发现孩子擅长做哪些事情,并且鼓励他去做。如果女儿的算术总是不如别的小朋友算得快,但是却很有舞蹈天赋,那么你就可以说:“虽然你的算术不是最好,可在芭蕾班你却是最棒的,而且我知道,你最喜欢跳舞了。”在某一领域里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

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而强迫孩子学习或者参与某项活动。强迫一个喜欢敲鼓的孩子去学小提琴或者在孩子只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给他报了课外英语班,这样的做法只能导致孩子更多的怨恨。

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一、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快乐中

轻松愉悦的心情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因此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心情愉悦,感到快乐。

1.家长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有些家长因工作不顺或其他原因而表现出来的悲观丧气、怨天尤人、伤心失望,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所以家长要避免这类情况发生,时时处处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2.父母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3.要对孩子宽严并济。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加理睬,不合理的要求也给以满足,谁知日子一久,一个愿望要求达不到就嚎啕大哭、地下打滚,甚至离家出走;相反,有的家长过于苛求孩子,总拿自己的孩子去与别人相比,总觉其不如人。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孩子要严中显爱、爱中有严,要严之有理、爱之有度。

4.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要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如我们可把孩子的照片按日期、内容进行排列,装订成册,建立成长档案,使孩子能经常翻阅,从中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做民主型的家长,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1.尊重孩子。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有自己的情感需要,做家长的不妨放下架子,蹲下身与孩子讲话,使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2.礼待孩子。在孩子犯错之后,不要只是打骂孩子,应及时给其讲明道理,在自己讲错话、做错事之后,也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3.赞赏孩子。当孩子取得成绩或有点滴进步时,父母要表示祝贺或给予表扬鼓励。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孩子的成长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1.培养独立性。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万不得已时,家长也应只是协助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2.磨练顽强意志,培养战胜失败的技能。家长可利用各种挫折情境来磨练他们的意志,同时也教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战胜失败挫折的策略,如继续努力、适时调整目标等。

3.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和宽容别人。

4.体验成功。最初的成功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别用孩子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


有一次,我到一位朋友家串门,老远就听见屋内传出的琴声,知道又是朋友的女儿在练钢琴。

“你一定很喜欢钢琴吧?”我见她反复弹奏着一首高难度的练习曲,便问起来。

“不,很讨厌。”小姑娘简单地回答:“爸爸说他从小就希望自己能弹一手好钢琴,但他没有这个条件。所以,要我来帮他实现这个梦想。”

我的心里突然充满了一种莫名的忧伤。在现实生活中,像朋友女儿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社会学家们称这些孩子为“儿童战利品”。这些孩子的家长通常都有一段有遗憾的人生经历,于是他们将期望完全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通过他们来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心愿。由于这些家长不懂得换位思考,不能理解子女的真正需求,因此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通常采取专制的方法,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为理由,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学习和生活。

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有权力享受属于他们的读书生活,享受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家长没有权力忽视孩子这10几年最美好的成长时光,忽视一个生命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创造。也没有任何理由用自己的人生缺憾,以及由这种缺憾所派生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要求和评价孩子,而让孩子站在家长人生缺憾的阴影下哭泣。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鲁鲁的一个同学,他妈妈许诺说,毕业考试平均过80分,就给他买一个游戏机。结果他平均81,得到了游戏机。鲁鲁很羡慕,说自己平均已经90多了,可什么奖励都没得到。我说,你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在班上受人尊敬,对学习也更有信心,还考上了好学校,在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很好的一步,这些,如果拿一部游戏机和你换,你愿意吗?当然不愿意!

任何奖励都比不上自己从这件事本身所得到的。

物质激励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激励机制,它将金钱设置为奋斗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所能提供的动力是非常有限的。

且不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也绝不是什么生活必须品,从这个意义来说,任何物质奖励都是可有可无的,一旦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得到,他宁肯放弃。所以,某些看起来生了效的物质激励,实际上只是巧合,只产生了很小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内在动力,孩子所取得的那个成绩,和奖励没有多大关系,有没有那个奖励,成绩也会相差无几。

从来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靠金钱奖出来的,相反,金钱的刺激往往会起反作用。这种刺激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造成如此的印象——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而不是一种享受,学习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才需要物质补偿。这就把整个事情搞颠倒了!

我们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于是把孩子变成推磨的鬼。但如此一来,他即便获得了钱,于其精神的成长来说,也是一种倒退。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只有让孩子真正懂得了学习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能从学习本身得到乐趣,学习才是可持续的。学习是这样,工作、生活都是这样,孩子终会长大,终将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一个人,如果总是在为别人的激励而生活,他自己的生命也就永远处于桎梏之中,这不是很可悲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