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有一次,王献之正在专心练字,父亲在他身后看了很长时间,他一点都没有察觉。王羲之悄悄伸过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笔端,紧接着用力向上一提。王献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写字上,根本就没有想到父亲会来抓他的笔。

让王羲之高兴的是,笔并没有从他的手中抽出。他看到儿子写字时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笔握得牢,手下有劲,认为他一定能够练出一手好字。为这事,他欣喜地夸奖了儿子。

王献之的字有了长进,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他写了很多字,其中一个“太”字漏掉了下边的那个“点”,他放下笔走出书房干别的事去了。父亲来到儿子的书案,照例要看一看他写的字,当他看见了这个疏漏,就顺手提笔将这一“点”补上去了。

不一会儿王献之回到书案,拿着这些字请他的母亲来评价。母亲看了一会儿,慢慢地说道:“你的字写得还可以,但还透着稚嫩,只有这一‘点’,倒像是你父亲写的。”

说完以后,她的手指落在了那个“太”字的下边。王献之仔细地比较了一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这一“点”当初忘了写上去。他猜想是父亲给他补上的,脸马上就红了。找到差距后,他打消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从此以后练字就更加刻苦了。

为了激励王献之持之以恒,王羲之指着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大缸里的水写完,你的字也就练得差不多了。”

王献之遵从父亲的嘱咐,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写干了十八缸水,终于攀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2王献之练字的故事点评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勤奋能使人成为幸运的宠儿,上帝对勤奋给予一切。我们要成为一个勤奋的小小少年哦!

小编推荐

关于长城的故事 关于长城的故事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2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

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3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4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玉门关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

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

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

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

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

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

6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元惠宗泪洒关沟路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登上帝位,建国号为明。是时,他封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受领攻取元大都(今北京)的重任。

徐达领兵北伐,一路征战,所向披靡,7月27日占领通州、大都城指日可待。元惠宗妥环贴睦尔得此消息,心惊胆战。他先在清宁殿与后妃、太子商议,想避兵北去;然后在端明殿召见群臣,发表主张。大臣们听后意见纷纷,吵闹得端明殿内一片混乱。

宦官伯颜不花放声大哭说:“世祖忽必烈开创的天下,陛下应当死守,怎么能弃呢?”妥环贴睦尔在殿内徘徊一阵,叹了口气说:“时至今日,岂可再当宋朝的徽钦二帝!”他觉得与其被俘,不如逃走,就在这天的黑夜里,他率同后妃、太子和一些大臣,开健德门逃出大都北去。

天刚放亮。皇室车马一行已走在关沟道上。他是很熟悉这条路,只是今日走来,百感交集,不禁连声长叹。元朝定都北京(大都)后,把原旧都和林(今内蒙古自治区正兰旗境内)称为上都。每年四月至九月,皇帝往上都避暑。秋后再回大部,“岁以为常”。“上都避暑频来往,飞鸟犹能识衰龙。”关沟是帝王往返必经之路,于是得到重点开拓,大兴土木,展宽道路,险要路段刻佛像于崖壁,建寺庙于道旁,乞求神灵保佑。

最大的一座是大宝相永明寺,建有花园,帝王下榻的行宫和壮丽的、过街塔。过街塔遗址,便是今天还能见到的“云台”。那时,关沟道上十分热闹,有僧人写诗道:“砾中十里号五里,道上千车联万车。”妥环贴睦尔这回在关口路上逃生,一路凄凄惶惶,触景生情不禁热泪盈眶。想起日日夜夜宫中舞女斗腰肢的生活已成过去,来日未卜,更是痛苦万分。

日正中天,正好走到永明寺过街塔前,这是妥罐贴睦尔登上帝位十周年时赦建的佛塔,本以为如此功德,禅灵能保住江山永固、可是过了甘多年内忧外患不宁的岁月,眼看就国破基摇了。寺院僧人照例赶紧设置祭坛,燃烛焚香。妥欢贴睦尔,无心久留,伫立一会几,就满面愁云的赶忙上路了。日暮时分,车骑登临八达岭山口。在北大红门下,他回身远望那暮霭沉沉的南方,似乎望见了朦胧中的大都,泣不成声,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从此,妥欢贴睦尔与关沟御路永别了。

妥欢贴睦尔北逃,是元朝灭亡的标志。朱无璋称赞他“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在他死后赐给他一个“顺帝”的称号。

7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成吉思汗夜走黑松林

1213年初秋,成吉思汗挥师南征,率领10万大军进驻乌沙堡。他眼神如火,容颜生光,登上山顶,摘下帽子举在手中,面对祭坛向天祈祷:“长生苍天,赐我胜利吧!现在我要出征,去惩罚金人!”山下万干将上齐声高呼:“天神!成吉思汗!天神!成吉思汗!”呼声震天动地,响彻晴空。成吉思汗面向将士训言:“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角鹰般地突进!与敌对阵。的时候,要像黄雀般节节跃进!要有饥饿的老虎、愤怒的雄狮那种吞噬一切的气概!”众将士慷慨激昂。接着一声令下,骑兵纵队如理弦之箭,滚滚南去。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八达岭。

正当先头骑队即将抵达关岭时,突然队形大乱,人喊马嘶。驰骋而上的后队,不再前行。成吉思汗在远处见此情景,十分惊奇,一不见关山烽烟旌旗,二没见弓努箭镞射击,这殷红鲜,一片惨状。原来是地面上铺满了一层铁,尖厉的铁针刺进马蹄马腿,人仰马翻,倒下时又再次被扎伤后,续马队再迅速奔来……“如此小技,岂能阻挡滚滚铁流!”成吉思汗冷笑一声,一面吩咐救治伤员和马匹,一面令后队上前清理道路,将铁扫下山涧、且扫且行,很快逼近重镇之所居庸关。

居庸关两侧高山夹峙,垒石筑城,雉谍临空,扼守要道。更有甚者,关城大门早已用铁水浇铸,真是固若金汤。成吉思汗令前锋试探进攻,只见城上雄旗挥动,金鼓齐鸣,箭镞如飞蝗,雷石似雨点。三番五次发动强攻,均无成效。成吉思汗大军困在关北山谷,一连数日,攻城不下,进退两难。眼看军粮草料消耗殆尽,难以再支撑下去。成吉思汗长叹:“以弓马之利取天下,岂能断送于此?”

这时,帐下扎八几求见,献过关之计。扎八几说:“几日探查,寻得小路一条,两旁松林茂密,只容单骑行走、由此迂回穿插,一夜之间,可绕到居庸关背后。”成吉思汗听罢,喜出望外,依计而行。傍晚,一面指使军队轮番佯攻居庸关:一面由成吉思汗率领轻骑,人御枚(在口中横御之物,防止说话),马戴嚼(横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直奔黑松林而去。

黎明时分,居庸关背面的南口城下,金鼓之声大作,杀声骤起。成吉思汗骑队如神兵天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破城池。镇守南口城的金军将士,正在酣睡之中,还没弄清事情缘由,就当了俘虏。接着,成吉思汗北取居庸,南占中都(今北京),终成大业。

8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跑马长城界

秦始皇把胡人打跑以后,为了阻挡胡人兴兵复仇,提出在与胡人交界的地方,修一座坚固的长城。他的建议,博得了许多大臣的赞赏。并一致认为,应先从东北的辽中开始,因为那里一面临海,还是一个战略要地。从那儿开始,在胡人恢复往日的气势以前,完全可以把长城修完。

那么,到底修到哪呢?秦始皇主张将统一的六国全部用长城围上。许多大臣表示:如果把六国全部围上,长城总长可达几万里,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修完。这样一来,人力物力消耗太大,有可能造成人亡国空。所以,大臣们建议,还是短一点好。

但是,不管大臣怎样反对,秦始皇还是极力主张用长城围住六国。他越是极力主张,大臣们就越是极力反对。秦始皇扬头想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冷笑。他提议,跑马划长城界。让一个将官,骑一匹快马,人马饱食之后,人不下马,马不停蹄,由山海关起跑,经由六国边界,能跑几天算几天,跑出多远修多远。

众大臣一想,这还可以。纵然是追风赶月的千里马,跑上两三天,也就是两三千里。所以,他们点头答应谁想到,秦始皇又提出一个条件:沿全国边界,不论山峰还是平地,每三百里修一行营,跑马者从行营中跑过,以壮人马之威。众大臣不知其中用意,也都同意了。

文武百官退下以后,秦始皇把心腹之人找来,如此这般地吩咐几句,他们便分头行事去了。

跑马这天,只见一员将官,顶白盔,骑白马,穿白袍,挂白甲。他从第一座行营中飞出,走平地,越高山,半天多时间,冲到第二座行营。冲出二座行营,直奔三座行营。四座、五座……六天多时间,冲过十座行营。

秦始皇接到探马的传报:跑马者已冲过十座行营。

这些大臣很纳闷,这马怎么这样能跑啊,六天多了,还跑啊。

又有五六天功夫,探马又报,跑马者已冲过二十座行营。大臣更奇怪了,怎么,这马还跑哪?这是什么人?骑的是什么马?十多天了,俄不死也该累死了。想必是仙人骑神马?

又过六天多,探马又报,跑马者再次冲过十座行营。

这回大臣都明白了,就是神仙也不行吗。你瞅我,我瞅你,是不是秦始皇从中搞鬼了?

探马接连传报,跑马者冲过四十座行营。秦始皇这个高兴呀,就甭说了,可是,有的大臣鼻子都气歪了。

白袍将还在骑马飞跑着。战马跑到嘉峪关的时候,只见白袍将猛抽白马几鞭,白马口鼻流水,一个大翻个倒在地上。白袍将也从马上掉了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一匹马怎么一气跑了一万多里?原来,这是秦始皇用的计。为了达到长城围六国的目的,他提出每三百里设一行营,他派心腹之八,每座行营都备一匹白马,一员白袍将。第一座行营的白袍将到第二座,第二座的预备人马接着跑出,看上去如同一个人一样。就这样,一共传了四十多座行营。

那为什么到嘉峪关人落马倒呢?原来,驻嘉峪关行营有个姓赵的将官,对秦始皇这种做法极为不满。他认为,长城修到嘉峪关,就可以阻挡胡人的进犯,何必要修那么长呢?太劳民伤财了。所以,他见前营快马一到,让俄了几天的战马一个劲的喝水。他上马以后,猛打战马两鞭,战马一机灵,紧跑几步,呛水倒在地上。

秦始皇听说马倒嘉峪关,很不高兴。但是,按照他事先的话,长城只得修到嘉峪关了。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望京楼的传说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10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狼窝的传说

台长城的关门向西约1.5公里里处,有个叫"狼窝"的地方。提起"狼窝"这名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很久以前,北京城西一带严重缺水,树难生草难长,秃山荒地,十年九不收,老百姓祖祖辈辈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玉皇大帝得知这情况后,便派了一头"仙猪"下凡,去开河引水,解救百姓的苦难。

这头仙猪个儿大得出奇,像座山,身长三十三丈三,脑袋三丈三尺三,就连猪牙也足有三尺三寸三长。仙猪奉命下凡后就开始干活,只见它左一拱,山崩了,右一拱,地裂了,脚下立刻出现了又宽又深的河,翻滚的大水顺沟往前涌。仙猪不停地向前拱着拱着,眼看快到居庸关了,万里长城像条巨龙横卧于前面的高山上,仙猪停下左右一看都是山,到底该向哪里拱呢?正在犯难时,从远处走来一位老汉,仙猪急忙向老汉打听:"老大爷,前边是什么地方?"老汉见到仙猪身后的河水,心里立刻明白了。这猪正在拱土开道,如果让它再往前拱,那万里长城不就叫它拱毁了,再说过了居庸关,顺着关沟往东下去,就是一马平川,直逼北京城了,大水要是下了山,不仅要冲垮平原上万顷良田,而且连北京城也保不住,被大水所淹。我得想个计策,阻止这头猪向前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对仙猪说:"前面是"狼窝",有大狼三百三十三个,专门吃猪头和猪肉,还有小狼三百三十三个,专吃猪下水和心、肝、肺。这几天,这群狼正嗷嗷乱叫,三五里地远都听得见,你要是往前走,可千万要小心点才行。"仙猪听完老汉的话,吓得心惊胆颤,心想,真是万幸,碰到了这位老汉,不然我真要拱到狼窝,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了。我干脆改道而行吧,便一头朝南面拱去了。

它拱台的那条河,就是北京西三十多里远的"永定河"。老汉见仙猪走远,这才松了一口气,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由于老汉的几句话才保住了长城,没有被毁,北京城也没被水淹。后来人们就把老汉和仙猪碰面的地方起名叫"狼窝"了。

11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左公柳的传说

在嘉峪关关城闸门附近,有一棵两人合抱不拢的大古柳,根深叶茂,浓荫遮地,被人们称为"左公柳"。关于这棵古柳树还有着一段传说。

据传,清朝同治年间,,左宗棠奉命率军前去平息动乱后,他来到嘉峪关当他看到戈壁滩上一片荒凉景象,除了稀稀疏疏的骆驼草外,就什么也见不到了,令他感概万分。由于左宗棠所率领的多是湖湘子弟,被迫远离山青水秀的家乡,来到这茫茫的不毛之地,便纷纷开了小差。左宗棠见此情况,为了稳定军心,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命令全体将士加宽道路,并决定在路旁大量植树,制定出严格的法令,以其保证树木的成活。若干年后,这一带已经杨柳成荫,树木成行了。后来有个文人曾在一棵柳树上刻下一首诗:"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人们传说嘉峪关关城附近的这棵古柳就是那时所栽,因此,被称为“左公柳”。

12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晾经石的传说

在甘肃嘉峪关附近,有一块洁白的晾经石,传说是玄奘晾经的地方。据说唐朝玄奘与悟空、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从印度取经回来,闯过火焰山,涉过疏勒河,来到河西走廊。这天,天气特别炎热,烈日当头,如焚似火,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更是热得无处藏身,石块被烤得滚烫滚烫,好像天上下火一般,玄奘骑马在前,三个徒弟背着经卷紧跟后面,没走几步就个个被烈日烤得汗流浃背,唇干舌燥,面红耳赤。猪八戒实在忍受不了,便苦苦哀求师父道:"这天要热死人,还是找个树荫歇息一下再赶路不迟。"玄奘听后立即呵斥道:"这一片戈壁荒原千里,连棵草都不长,哪里来的树,还是赶快赶路要紧!"八戒无奈,只得撅着大嘴,气喘嘘嘘地向前赶路,一边走一边向天上看去,只见天上蓝蓝的,一丝云彩也没有,顺便说了一句:"这会儿要是下一场雨该多痛快呀。"

不料。话音刚落,立即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师徒四人被淋成了落汤鸡,经卷也全被淋湿透了。天晴后,玄奘急忙命悟空前去探路,找个好地方好把经卷摊开晾晒一下。悟空一个跟头翻上云端,发现不远处有一座黑油油的黑石山,一打听得知此山叫洞庭山。悟空赶紧带师傅来到山上,玄奘一看十分满意,并指着一块黑油油的大石头说:"这块石头正是晾经的好地方,你们赶快打开经卷摊开晾晒,并令八戒看守经卷,不得有误。"很快,经卷晾晒干了,师徒四人急忙收拾经卷,准备赶路。不料有几张紧紧粘在石头之上,怎么揭也揭不下来。没办法,只好抄录在别的纸上。

不久,这块晾晒过经卷的黑石突然变成白色。以后,人们便把这块洁白如玉的石头称为"晾经石"从此,这个民间传说就流传开了。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飞龙的传说

明初,朱元璋为巩固西北一带防线,派征虏大将军冯胜到河西走廊一带驻防,并准备在那里选址建关,以防止塞外蒙古瓦刺族的入侵。冯胜到处视察,寻找关址,最后决定在龟盖山上修造一座雄关。他很快请来了能工巧匠,在山上放了线、钉了木桩,准备第二天破土动工。谁知第二天一早,冯胜来到工地一看,发现地上的线和桩均已不见,他一边派人四处寻找,一边叫来昨夜值班兵士询问。值班兵士禀报说:"昨夜我值班时,不曾合过一眼,到四更时分,骤然狂风四起,刮得天昏地暗,风停后,再看地面上的线和桩均已不见了。"正在此时,到别处寻找线、桩,士兵气喘嘘嘘的跑来报告:"丢失的线、桩已在狭谷北面的嘉峪山坡上找到了。"冯胜将信将疑地跑到那里一看,桩和线整整齐齐地钉在山坡上,真是惊讶不已,静下心来再仔细观看这里的地形:只见南面祁连山白雪皑皑,北面马鬃山连绵不断,西面是广阔戈壁滩,东面绿洲片片,还有淙淙流淌的股股泉水。脚下,山势平坦,方圆还有五十亩地大。若在这里建关,依山傍水,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固若金汤。进而细想,当初选址在龟盖山,那里是讨赖河下游,夏季由于祁连山积雪的大量融化,洪水冲关而过,会致使全军覆没。越想越感到庆幸,"真是天助于我而改关址也"。冯胜立即上奏皇帝,随后,大兴土木,修筑了一座长220丈的嘉峪关城。

据传说,关城改址完全出于关云长显灵指点。老百姓为纪念他,便在关城内修了座"关帝庙"。庙由大殿、陪殿、过庭、牌楼等构成,面积约720多平方米,建造得十分富丽堂皇。许多人为表虔诚,还自愿集资捐款,用重金买了一颗宝珠,嵌在大殿顶部。从此后,宝珠日日夜夜放射出夺目耀眼的光芒。一天傍晚,突然天空黑暗、黑云压顶、电闪雷鸣,全城百姓惊恐万分,纷纷跑出家门观看,猛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突见两条巨龙在空中飞舞,一直飞入关帝庙,再也不见出来。第二天,雨过天晴,人们纷纷来到关帝庙一看,在大殿顶部安放宝珠的两旁,各有一条巨龙,栩栩如生,正好构成一幅"二龙戏珠图"。这个神话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14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定城砖的传说

当人们登上嘉峪关,在西瓮城门阁楼的后檐台上,可见到一块青灰色的石砖放在那里,这块砖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定城砖"。

据传说,明正德元年(1506),明王朝为了加强西北的防御,派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嘉峪关关城和城楼。负责施工的校尉叫郝空。他平时心狠手毒,经常残害工匠们。在修建关城的工匠中,有位叫易开占的师傅,技艺超群,设计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十分坚固,用料节省、精确。开工前,郝空霸气十足地问易开占:"修建此关到底需要多少块砖?"易开占满有把握地回答:"我已算过了,一共需要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郝空听罢冷笑道:"你所需要的这些砖我如数拨交给你,哪怕是多一块或少一块,我都要砍你的头,并罚众工匠各服苦役三年。"易开占毫无惧色,便带领工匠们加紧施工,经过数百个日日夜夜辛勤劳动,关城终于竣工了,工匠们万分兴奋。不料,一名工匠手拿一块剩余的城砖慌忙来找易开占,当众给大家泼了一盆凉水。正巧此时郝空赶了过来,对易开占声嘶力竭地喊道:"你为什么没计算准确,多出了这块砖,明天就拿你砍头是问。"易开占一点儿都不害怕,断然说道:"这块砖是定城砖,要把它搬掉,全城倾刻就要倒塌!"吓得郝空灰溜溜地逃走了。

后来人们把这块砖叫"定城砖",把它放在西瓮城阁楼的后檐台上,可望而不易取,用以对劳苦功高的工匠们的纪念。

15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木兰箭的传说

在甘肃嘉峪关西约20公里,有个叫"双井子城"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木兰箭"。

相传很久以前,那里有一片水草肥美的牧场,有个叫小尕梅的小姑娘天天在此放羊。有一天下午,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小尕[gǎ]梅正准备赶羊回家时,忽然见到一支碗口粗、锹把长的木箭斜插在地上,这支朱漆箭在落日照耀下,闪闪发光。小尕梅又惊又喜,准备把箭拨出来,可是费尽了全身力气也没动箭的丝毫。小尕梅见天色已晚,只得罢休,并在箭的周围垒上许多石块作为记号,准备第二天上午与伙伴们一起来拨这支箭。

第二天清晨,小尕梅带来小伙伴找这支箭时,不仅没找到木箭,就连那些做记号的石块也不见了。小尕梅便暗下决心非找到那支神奇的木箭不可。从此,小尕梅除了放羊外,始终没忘记找箭。有一天她赶羊群来到一条小溪边,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正在那里用褡裢背土筑墙。小尕梅上前问明原由,原来老爷爷在筑城保护一支神箭,并对她述说这支神箭的来历:很久以前,有位叫花木兰的女英雄镇守边关,她武艺高强,并射得一手好箭,箭壶里有三支红漆羽箭,人们称它为"木兰箭"。有一年,北方匈奴贵族发动战争,声言要与花木兰决一死战。木兰将军不慌不忙的应道:"你只要退我一箭之地,我就与你决战。"敌将心想这一箭之地无非二三十丈远罢了,有何妨,便一口答应。话音没落,只见木兰将军取出一箭,搭于弓上,就听"嗖"的一声,这一箭竟射到了嘉峪关。敌将见状,立刻掉转马头,慌忙逃跑。当地人流传着这样一道歌谣:"花木兰脚蹬黄河沿,一箭射到嘉峪关,要看找不见,不找在眼前。"老爷爷接着说道:"我想把这支神箭设法保存起来,留给后人观瞻,所以在这里背土筑城。"小尕梅听后,惊喜不已,立刻与小伙伴们一起帮助老爷爷背土筑土城,取名为"木兰城"。就在刚筑好城的那天,那支神奇的木兰箭突然插在了土城中央。于是小尕梅帮老爷爷在木兰箭旁边打了一眼水井,供附近居民饮用。若干年以后,有人企图抢夺这支神箭,并放火来烧木兰城,激怒了天神,立刻降下倾盆大雨把火浇灭。神箭又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在插箭的地方又闪出一眼新井,与原来的那眼井并列在土城中央,于是,这座古城被人们称为"双井子城"。

16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之五桂头的传说

在北京八达岭长城附近的青龙桥南、居庸关以北,有一处地方叫"五桂头",形容极为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那里原先叫"乱北极沟",传说燕王朱棣扫北,带领几十万大兵,一路所向披靡,可是过了居庸关,便被阻止在"乱柴沟"这道关口上,明军付出了很大代价,攻了数十天也没攻破,燕王十分恼火。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有人建议说:"附近有火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兄弟曾在元朝当过小头目,独得一手施放火炮的绝技,可请来助战。"很快,燕王便重礼聘请这火氏五兄弟出山,为其效力。几天后,火氏兄弟运来大炮、火药,来到阵前,看好地形,对准目标就开始了。这火氏五兄弟不愧是神炮手,颗颗炮弹飞向元军阵地,弹无虚发,只一阵工夫,那坚如铁壁的防线被大炮一一摧毁,元兵蒙将死伤惨重,剩下的弃关而逃。燕王率军乘胜追击,顺利地占领了"乱柴沟"关口。火氏五兄弟立了战功,却只是换来了短暂的荣华。后来燕王做了皇帝便一反常态,对火家五兄弟放心不下,认为他们实在不可靠,万一变心、造反,把大炮对准我燕王,我打下的天下岂不被他们夺走。所以,决定根除他们,便诬陷他们是"奸细",要谋反等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拘捕并全部斩首,还把五颗人头挂在乱柴沟示众。这一举动引起了百姓的愤愤不平,指责燕王无法无道,忘恩负义。这怨恨之声很快传到燕王耳中,燕王深怕百姓造反,为笼络民心,于是又把火氏五兄弟封为"五鬼财神",并在关沟石佛寺偏西的地方立了"五鬼财神庙",以享世代香火。"五鬼头"由此得名,后人觉得"鬼"字不吉利,便改成了"五桂头".现在,在京张旧铁路山洞洞口的岩壁上,仍可看到刻着的"五桂头"三个大字。

17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点评

长城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结晶,它就像是一条巨龙盘旋在大地之上,让人赞叹不已。每个故事都表达出了古代的社会状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帝皇与百姓的生活百态等等。对于中国人来说,长城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与力量。

关于汉字的故事 关于汉字的故事50字


关于汉字的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取名字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中国要名字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想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说造就造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zhào]。

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当空、明亮阔大的意思吧。

2关于汉字的故事:汉字词语"竹竿"和汉字词语"猪肝"的搞笑故事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3关于汉字的故事:四汉字的词语“天心取米“带来的小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4关于汉字的故事:因为错误字闹出的笑话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a,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关于汉字的故事:因为汉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书写字常把笔画写错。一次造名册,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书生从此记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结果不幸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聂之人托他写张状子,文书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

6关于汉字的故事:团字和圆字的汉字故事

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

“员”说:“我不认识你啊?”

“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

7关于汉字的故事:万字难写

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楚国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认字。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学,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儿子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亲说:“认字实在简单,孩儿已经学成了。现在不用麻烦先生了,免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先生,请父亲把先生辞退了吧。”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

过了几天,老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就吩咐儿子一大早起来写个请帖。儿子满口答应了:“行,这还不容易吗?看我的吧。”

老翁看儿子满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快偏西了,还不见儿子写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儿子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终于不耐烦了,亲自到儿子房里去催促。

进得门来,老翁见儿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纸在地上拖得老长,上面尽是黑道道。儿子正拿着一把沾满墨的木梳在纸上画着,一见父亲进来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划,从一大早写到现在,手都酸了,也才写了不到3000划!万字真难写呀!”

8关于汉字的故事点评

汉字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渓,流过笔尖,顿时,一篇佳作跃然纸上。汉字,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汉字,因为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汉字打交道。汉字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写作业时我们要用上它;人与人沟通我们也需要它;看书时我们也要用到它。小朋友们可得好好学汉字,不要写错别字而闹出笑话哦!

关于勤奋的故事 关于勤奋的故事200字


关于勤奋的故事之司马光读书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来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警枕”。

2关于勤奋的故事之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3关于勤奋的故事之孔子学习易经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4关于勤奋的故事之好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关于勤奋的故事之勤奋好学的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着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励志故事)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6关于勤奋的故事之孙敬悬梁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7关于勤奋的故事之苏秦刺骨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8关于勤奋的故事点评

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大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的潜能还处于沉睡状态。谁要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关于自信的故事 关于自信的故事及感悟


关于自信的故事:拿破仑给士兵鼓舞

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者,他是法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佩。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情况紧急,战马长途奔跑,且速度过快,所以到达拿破仑军营后就倒地而死了。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即写了一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要求他骑上自己的战马,火速把信送回原地。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战马,身上的装饰出奇的华贵,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这只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强壮的战马。”

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2关于自信的故事:王小丫从容面对失误沙发

著名电视主持人王小丫有这样一次经历。

有一次,在一场全国性的律师辩论大赛中,王小丫前去采访一位著名的大律师。走到他跟前,王小丫很自然地坐了下去,没想到椅子没放好,“噌”的一下,她一屁股坐到地上去了,全场哄堂大笑。

最可恶的是她要采访的那位大律师居然不伸手去扶她一把,反而在她的旁边哈哈大笑,还笑得最响。当时王小丫真的很尴尬。但没办法,自己摔倒就自己爬起来。她调侃着说:“我摔得太不漂亮了,下次摔碎我一定要注意姿势。”接站,就若无其事地笑着,开始了采访。

事后,王小丫告诉大家:“自信,有时需要学会自我解嘲。”其实,王小丫的自嘲恰恰表现了她的自信。

3关于自信的故事:自信的李远哲

李远哲是台湾著名的科学家,他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被誉为“物理化学界的贝多芬”。

李远哲出生在台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从小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方面的知识。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李远哲养成了什么都靠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惯性,并且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的时候,李远哲除了把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牢牢掌握外,还自学了不少更高深的课程。一次考试,他每道题目都至少用了三种解题方法进行计算,卷子所有空白的地方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

老师批改试卷的时候吓了一跳,他知道李远哲成绩好,可是这张试卷上运用的解题方法,好多都是大学才学和知识。想了想,老师故意给了李远哲零分。

果然,一会儿李远哲就跑到办公室来了,不服气地对老师说:“老师,我明明做对了,为什么给我零分?应该给我一百分啊。”

老师看着自信的李远哲,说:“你这几道题的确做对了,可是我考试是为了检验大家有没有听懂课堂上的知识。你这样答题,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掌握了呢?”

李远哲说:“那些知识我都懂,就是因为懂了我才不用,希望用新的方法来解题。”

老师说:“那你准备一下,下节课由你来给大家讲讲你的解题思路。如果大家都赞成,我就给你打一百分。”

上课了,同学们端端正正地坐着,李远哲大步走上讲台说:“同学们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几种新的解题思路。”然后开始边写板书边解题。

同学们大开眼界,对李远哲十分佩服:“哎呀,这种方法真简便!”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我也要向他学习,多学点知识,多想几种解题方法!”

看着这一幕,老师满意地笑了,提起笔在李远哲的卷子上写了一百分。

4关于自信的故事:尼克松连任败于自信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5关于自信的故事:订报纸的男孩——奥巴马

上世纪60年代,一个混血男孩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他的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来自美国的一个中产家庭。男孩长大后就读于夏威夷一家私立精英小学,因为肤色问题的困扰,他在班上少言寡语。每当老师提问时,他的双腿就开始不停颤抖,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老师无奈地告诉男孩的母亲,这个孩子连自己都不相信,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男孩的母亲并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她为男孩找了一份差事——课余时间在街区里挨家挨户订报纸。

在母亲的鼓励下,男孩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他敲开了邻居家的门,努力地与他们沟通,征订报纸出人意料的顺利,几个邻居都成了他忠实的订户。有了挣“第一桶金”的经历,男孩从此说话不再结巴了,他从一个街区走到另一个街区,自信地敲开一家又一家的大门,订单也与日俱增,他第一次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多年以后,男孩才知道,他童年时获得的“第一桶金”浸透了深深的母爱。原来,母亲早就安排好了,她自己出钱请邻居们订报纸,目的就是给儿子一份自信。成功的他握住母亲的手,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是童年那份宝贵的自信让他一步步地走下来,成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就是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关于自信的故事:你是最优秀的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一直在四处寻找。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可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前,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后。

7关于自信的故事:施特劳斯指挥万人演奏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年),所作圆舞曲400首,世称“圆舞曲之王”。他的一生对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72年,施特劳斯为了丰富创作素材,四处旅行。一天,他来到了美国,当地有关团体立即登门拜访,想请他在波士顿登台指挥音乐会。施特芳斯当即应诺。可在谈到演出计划时,他的随从却被这个不可思议的演出规模惊呆了。

美国人一向是以异想天开而著称于世的。他们想借施特劳斯这位音乐大师之手,创造一次音乐界的世界之最,由施特劳斯指挥一次由两万人(包括声乐演员)参加演出的音乐会。稍懂一点音乐指挥知识的人都知道,一般能指挥几百人乐队的指挥家已属不容易了,何况要指挥两万人?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为此施特劳斯的随从很为他担心,不管他诣挥艺术再高超,如此大的规模也是无法胜任的。

施特劳斯仔细地听完对方的介绍,居然很轻松地说:“这个计划确实太激动人心了。本人愿意让它早日变成现实。”当即与对方订立了演出合同。

消息传开,舆论大哗,人们都想一睹规模如此宏大的演出。

那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厦里黑压压一片坐满了观众。施特劳斯居然指挥得十分出色。近两万件乐器发出了协调优美动听的音乐,数万名观众听得神迷如痴,惊叹万分。

人们也许会问,施特劳斯难道有超人的本领不成?原来,由施特劳斯任总指挥,下设一百名助理指挥,开场用鸣炮作信号。施特劳斯指挥棒一挥,眼望着总指挥的一百名助理指挥紧跟着也相应指挥起来、两万件乐器霎时齐鸣,合唱队和声响起,数万名观众掌产雷动,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壮观。

8关于自信的故事:卓别林“让我试试”的勇气

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得一塌糊涂。

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嚷嚷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5岁小男孩儿站了出来。

“老板,让我试试,行吗?”

老板看着小家伙自信的眼神,便同意让他试一试。结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观众逗得特别高兴,歌唱了一半,好多观众便向台上扔硬币。小家伙一边滑稽地捡起钱,一边唱得更起劲儿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几首歌。

又过了几年,法国著名的丑角明星马塞林来到一个儿童剧团和大家同台演出,当时,马塞林的节目中需要一个演员演一只猫,由于马塞林的名气太大,许多优秀的演员都不敢接受这个角色,还是那个小男孩又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和马塞林配合得非常默契。

很可能你已经想到,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名扬世界的幽默艺术大师——卓别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渴望一展才华的机会,早日找到人生的梦想舞台,然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顾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以至于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最终落得一连串的遗憾。

有时候,可能我们什么都不缺,惟独缺少大声说一句“让我试试”的勇气!

9关于自信的故事: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胜于自信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10关于自信的故事点评

在遇到困难跟挫折的时候,自尊自信的人,可以奋发图强,战胜挫折跟失败,并在挫折和失败中取得成功。而对于丧失自尊的人,在遭遇困难跟挫折的时候,大多是自甘堕落、自惭形秽。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在遭遇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脑中浮现的都是自己不行了,最终放弃了奋斗的勇气。因此没有自尊自信的人,是无法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小朋友们,我们都要做一个自信阳光的人哦!

颜回的故事 关于颜回的故事


颜回的故事:颜回简介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2颜回的故事篇一

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问贫富,只要认学,他都招进门里。颜回初见孔子时,不过是个十岁多的小孩,他个头矮小,衣衫简陋,面黄肌瘦,但他的额头却出奇的高,向前凸着,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了仨头,就算成了孔门弟子了。

颜回初见,并没有给孔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之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打眼像贪食般地听孔子讲经受业。

放学了,弟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一个来到学堂,然后就捧卷诵读。时间长了,孔子就觉得奇怪了,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

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看个究竟。

原来,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平时,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不回家吃饭;颜回的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也不回家吃饭。这样,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孔子派人观察了几天,天天如此。孔子听了回报非常怜悯,又十分叹服。于是说了收在《论语》上的这段话:“一箪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后来人们把颜回居住的街称为“陋港街”,把颜回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港井”,还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以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的德行。

3颜回的故事篇二

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侮辱他。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他偷的了。

这天放学,同学们都到孔子面前说颜回偷了铜方圈,开始孔子不信,可告状多了,孔子就生气了,没想到自己门下竟会出现偷儿,就要把颜回赶出学堂。可转念一想,颜回偷方圈又没人抓住手脖子,假如不是他,不是白白冤枉了一个好孩子吗?孔子想了想,就拿出一锭金子写了几个,说:“那就试试他吧!”

饭后,又见颜回第一个来到学堂。他脚一进门就被一个硬东西碰了一下,颜回穿的草鞋,这下碰得可不轻,疼得他弯腰按摩脚指头,忽见脚下有个白纸包。颜回心想,这是啥玩意儿这么硬,打开一看是一锭金闪闪的金砖,纸包什么写到:“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笑了笑,取出笔也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又把金子包好放再原处,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出经书放声阅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趁颜回不注意,把那纸包交给了孔子。孔子打开一看,纸包上又多了几个字:天赐颜回一锭金,外财不发命穷人。孔子看了莫不做声,那些诬赖颜回的弟子们都低下了头。后来,丢失的方圈找到了,那同学找颜回道歉,颜回只是一笑而过。

从此,孔子更加器重颜回。颜回呢,也不负师望,不仅学问大进,而且品德修养也居孔门弟子之首,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中的首位。

颜回的故事篇三

据说有一次,孔子要考考弟子谁最有才,于是说:我给你们出个对子,看你们谁能应对。孔子看了眼院中的大黄狗,大黄狗正扒在狗牙菜上呼呼大睡。孔子眼睛一亮,一个上联脱口而出:狗牙菜上狗压菜。这个象绕口令似的上联,可把弟子们难住了,他们一个一个抓耳挠腮,大眼瞪小眼。

这时,颜回也往院子里看了一眼,他见鸡冠花下,一只大红公鸡正在仰脖高吟,于是灵机一动,对道:鸡冠花下鸡观花,其实,孔子说出上联后,也没想到可对的下联,没料到颜回对的如此工整,贴切,巧妙,不由打心眼里佩服。

孔子冲颜回点点头,不露声色的说:刚才你是对的好,就是太慢了。我再出一联,你试试?于是说道:荷叶莲花藕

孔子话音刚落,颜回的嘴张了张也没答出答案,这时候,一只讨厌的蚊子飞到颜回的鼻梁上,颜回急忙举手来打,这一句举手颜回立即想出了下联:拳头巴掌手

孔子心中暗暗惊喜,但表面上仍是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拳头巴掌手",怎么能对我的:"荷叶莲花藕"呢?

颜回急忙站起来答道:因为荷叶与莲花是同一种植物,藕是它们的果实,它们三个是一家;拳头与巴掌,手也是同一样物件呐。

孔子点头笑道:还是颜回最有才华呀!

众弟子们也跟随着点头称是,自叹不如颜回有才气。

5颜回的故事篇四

孔子和子弟们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间被围困,断粮了七天。在这困境中,有一次子贡得到一个机会混了出去,买一石米回来,颜回和子路便马上开始煮饭。这时大家都很累,孔子也在对着灶房门口的椅子上睡着了。在等饭熟的那段时间里,子路坐在门槛上休息。

不久饭香四溢,子贡便催着子路陪他一起去灶房看看,却看到令他们根本无法相信的情景:他们一向尊敬的颜回,此时竟背向住他们,偷偷把一团香喷喷的饭往自己嘴里塞。他们不动声色,悄悄退了出去,终于按耐不住,把看到的告诉孔子。孔子听了,并没有惊讶的反应,只叫他们跟着他进入灶房。他对颜回说:“不久前我梦见祖先,相信他们会保佑我们,我因此用煮好的饭先祭拜祖先。”

孔子这一招十分厉害,因为谁都知道,若用吃过的米饭来祭祀祖先神明,就是大为不敬。

想不到颜回连忙说:“老师,不可!万万不可!”

“为什么?”孔子问。

“老师,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竟让一撮灰掉了进去,弄脏了一小团饭,我觉得弄脏的饭绝不能给老师和同学们吃,扔掉又可惜,于是我就将那团饭吃了,这样的饭,怎能用来祭祀?”

这回答,使到子贡和子路目瞪口呆。

6颜回的故事篇五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庭贫困处境卑贱,为什么不去做官呢?”

颜回回答说:“不愿意做官。我有城外的五十亩地,足够供给稠粥;城内的十亩土地,足够穿丝麻;弹琴足以自求娱乐,所学先生的道理足以自己感到快乐。我不愿意做官。”

孔子欣然改变面容,说:“好啊,你的愿望!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以利禄自累;审视自得的人,损失而不忧惧;进行内心修养的人,没有官位而不惭愧。’我诵读这些话已经很久了,现在在颜回身上才看到它,这是我的心得啊!”

7颜回的故事点评

颜回生活穷困,家徒四壁,因长期营养不良,不到29岁头发就全白了。他博学,聪慧,德行高洁,人很谦虚,从不争着发言;他不读死书,能触类旁通,举一反十。有一回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谁更会读书?”子贡回答:“我那敢和颜回相比读书?他能举一而知十,我顶多能闻一而知二。”孔子说:“不但你不如他,我和你一样,也不如他!”由此可见颜回的聪慧。他的德行,更是不容质疑。小朋友们,我们要努力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长征的故事 关于长征的故事


长征的故事一

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队文书罗盛教遇到4个正在滑冰的朝鲜少年。忽然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压碎了冰面,跌入8尺多深的冰窟窿里。罗盛教立刻脱掉棉衣,毫不犹豫地跳进冰窟窿里进行抢救。他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探摸了3次才找到了崔莹。他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头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战友赶来把崔莹救了上来。但罗盛教由于严寒,体力消耗殆尽,当他被人们救上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时年只有21岁。

2长征的故事二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3长征的故事三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4长征的故事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5长征的故事五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6长征的故事六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和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红桃2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长征的故事七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8长征的故事八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春地点:甘南。出征的队伍绵亘十几里,风萧马嘶秋冷,红军将士们行色悲壮。每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战斗队减员严重,而担架队却越来越长,任务也随之越来越艰巨。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据说她是自己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的,英子这个名字也是当兵后她自己取的。20岁的她,已参加红军4年、入党3年

麻利、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常让人忘了她是个姑娘。因此在长征前她受领了队长一职。临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权力,而是用性命兑现所有的责任。困难、问题、危险,接踵而来。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有的担架员受伤了,雇来的民工逃跑了。十几个担架被扔在路上,重伤员血污模糊地躺着,较轻一点的伤员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触目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血直往头上冲。年轻的队长杏眼瞪圆,咬着嘴唇,狠狠地说:“背也要背着走!”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力找回逃走的民工,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

看着前方的路,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队员们反对,劝她留下这个伤员。因为矮小、单薄的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可英子看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嘛。决不能!”于是,再没有多说什么,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

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也顽强地抗争着,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一路辛苦,一路历险,一路化险为夷。担架队艰难而曲折地前进着。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她也越来越弱,她总是将金贵的盐和水送进战友的嘴里……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劳顿不堪的战士们愣了一下,然后,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脚步,深呼吸……

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也许是受了这美景的鼓励,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可接着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现在还需要休息。”这是她一生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了给伤员舀水喝,她坠到了桥下的河水里。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她甚至没有挣扎,就顺水飘去……

一去七十年!白云苍狗,世事变迁。很多事情改变了,但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褪色。就像此刻——一个垂暮老人,站在小桥

边,凝视远方。山青水碧、草青花艳,和平的阳光照耀大地。他的眼睛湿润了,半晌才说:“不一样了,但又一点都没有变。”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又开口说:“如果英子队长多吃一点东西,可能就能坚持下去,可能就……”老人缓缓地在草地上采来缤纷的野花,用颤抖的手认真地编起一个花环,轻轻挂在桥头……

9长征的故事九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地点:夹金山。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

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过岁月的悠远,70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

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10长征的故事十

长征的时候,肖彬在红二方面军6师18团9连当指导员。泽章坝遭遇战中,他负了重伤。过草地的时候,上级给了他一匹马,并安排连里的小通讯员吴玉民照顾他。

小吴这年刚刚16岁,个子不高,黑黑的,长得挺结实。别看小吴年龄小,可是很会照顾人。每到宿营地,他都先找到一块干燥或者背风的地方,把自己那床补丁摞补丁的破被铺在地上,扶肖指导员歇下后,马上支起小铝锅烧开水,给指导员洗伤、消毒,然后拿出半小瓶儿红汞(这是当时他们部队唯一的药品)为指导员换药。

部队一天一天朝前走,肖彬和小吴的粮食袋越来越轻了。伤势好一些,肖指导员开始硬撑着帮小吴打些下手,到了宿营地,小吴拣柴火烧上饭,然后肖指导员看着火,小吴就去放马。

这几天,小吴不用肖指导员烧火了,放马走的时候,他总是带上小锅,说是可以边放马边烧饭,两不耽搁。每回,他都是很晚才回来,把小锅里热腾腾的饭盛给指导员吃。指导员一让他吃,他就笑着拍拍肚子说:“看,鼓鼓的,早吃饱啦!”

可是,指导员总是觉得小吴好象越来越瘦弱了。刚出发时,他每天都马前马后跑来跑去,不知道什么是累似的,可这一段,他不光不大跑了,而且走路急一些都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指导员让小吴爬坡时抓着马尾巴,小吴总是笑笑,坚持自己走。尽管他老是帮作笑容,可指导员却看出他在瞒着什么。

这天傍晚,小吴安顿好指导员,又去放马了。

肖指导员悄悄跟上了他。但由于腿上有伤,他只有慢慢地爬,被远远地落在了后头。当他在一处小树林追上小吴时,小吴正端着锅,一口一口地吃着什么。

“小吴!”肖指导员轻轻唤了一声。

小吴吃了一惊,一看是指导员,急忙把小锅藏在了身后,稚气地笑着问:“指导员,你怎么来啦?”

肖指导员没有回答,仍然向前爬着。小吴赶紧起身扶他。指导员顺手端起了小锅。小天急忙用手去捂,指导员用命令的口气说:“把手拿开!”

小吴只好拿开了手。

肖指导员凑着火光向锅里一看:天啊,这能叫饭吗?一锅黑乎乎的草根树叶,即使是饥肠辘辘的时候,见了它也就“饱”了,而这位只有16岁的小鬼,为了照顾战友,自己竟用它来充饥……肖指导员的眼睛模糊了,这时,他的耳边断断续续传来小吴低低的哀求声:“指导员,你别生气,你批评我什么,我都接受……”

肖指导员能批评小吴什么呢?他放下小锅,一把将小吴紧紧地抱在怀里……

11长征的故事点评

面对高大的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挖出一条条道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有想到那大草原蕴藏着沼泽,将战士们一一沉下。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自己却已经死亡。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不怕吃苦、坚强和无私,他们的长征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是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的。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不要怕吃苦,要为祖国争一口气,要为祖国出气!

舜的故事 关于舜的故事


舜的故事

一次,盲父让舜去挖井,并趁他在井下之机和继子象一起用土把井填上了。他们以为这次舜必死无疑,就开始高高兴兴地瓜分舜的遗产:象霸占了舜的琴、屋和娇妻(即尧的两个女儿),盲父与继母则抢走了舜的牛羊和粮食。然而,正当象安坐在舜的屋中弹琴时,舜却意外地出现在他面前了——原来,聪明的舜在挖井时就已在井旁开了一个出口,当盲父和象下毒手时,他便从旁边的出口逃生了。象见舜还活着,吓得面如土色,双手僵在琴弦上,磕磕巴巴地说:“哥——哥,我一直都都都很想念你。”舜明知是假,却仍笑着安慰象,并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爱护弟弟。这需要多大的肚量啊!

尧帝听说此事后,对他更加钦佩。便让他主管百官,代替自己管理天下。二十八年后尧帝驾崩,三年守孝期满后,舜顺天应人,荣登帝位,国号有虞,故后世也称其为虞舜。

舜即帝位后,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了鲧,使得边疆皆服,民族和睦。另一方面,他启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使其各建奇功,百业兴旺。其中著名的,要数启用禹了。

当时,舜已61岁了,很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这时,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岳又出班奏道:“臣以为禹可用。”舜想了想说:“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

“正是”,四岳说,“大王切不可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这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舜笑道:“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岳的话。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克业业。他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确认仅用父亲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导为主。他就率领人民开山通泽,疏浚河道,不仅消除了洪灾,大致确定了九州的区划,更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舜帝很高兴,便效法尧帝,将帝位阐让给了禹。禹推辞不就,于是舜就暂时缓行,却让禹开始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虽无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实。

舜帝百岁那年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苍悟;后来葬在九嶷山,此地于是被后人称为零陵(今湖南宁远县东南)。舜在即位后仍不断去看望曾迫害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他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舜的故事点评

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我们要向舜学习哦!

耶稣的故事 关于耶稣的故事


耶稣的故事之耶稣诞生记

加利利的拿撒勒城里有位童贞姑娘玛利亚,她和青年木匠约瑟订了婚。

一天,天使加百列奉上帝的差遣,来到玛利亚家,对她说:“玛利亚,你不好害怕,你在上帝面前蒙恩了,你将怀孕生子,要给他起名叫耶稣。他将成为无与伦比的人物,被称为上帝的儿子,继承大卫的王位,他的王权也是没有穷尽的。”

玛利亚不解的问:“我虽然和大卫家族的约瑟订了婚,但他还没有娶我,我怎样能怀孕生子呢?”

天使回答说:“上帝无所不能。你的亲戚伊丽莎白已经上了年纪,但是上帝仍然让她怀了男胎。”玛利亚于是不再怀疑,她说:“我是上帝的婢女,原听从上帝的安排。”天使加百列传达完上帝的旨意,就离开了。

约瑟是个正派的人,当他得知未婚妻怀孕的消息,并没有羞辱她,也又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让她丢脸,只是想悄悄地和她分手。正在他思考这事时,上帝的天使出此刻他的梦中,对他说:“不好嘀咕了,把玛利亚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正因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约瑟醒来之后,明白了这是上帝的旨意,于是他就按这旨意办了。

当时是希律王(一说即古罗马凯撒奥古斯都大帝)执政统治,他命令要求所有的百姓都办理户口登记手续,所有的人都务必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去。约瑟属于大卫家族,因此他就带上已怀身孕的玛利亚从拿撒勒去伯利恒。

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晚,所有的客栈都住满了,他们只得在一个马棚里栖身。这天夜里,玛利亚临产了,伴随着一阵啼哭声,一个男孩降生了——这就是耶稣。可马棚里找不到干净的地方,约瑟和玛利亚只得把孩子包好,留意翼翼地放在马槽里。

圣子耶稣诞生时,一颗耀眼的巨大新星出此刻伯利恒的上空。一群牧羊人正在伯利恒城附近的田野上放牧羊群,这时上帝派的天使出此刻他们眼前,周围闪耀着白光。牧羊人一见天使突然降临,无不大惊失色。“别害怕,”天使说,“我向你们宣布一个和全人类息息相关的空前大喜讯。这天在大卫王的城里,有一位救主为你们降生了。他就是主基督!你们能够这样认出他,那一位包着布、卧在马槽里的婴孩就是了。”突然天空中充满了天军天使,她们赞美着上帝,并说:“愿荣耀归与至高的神,愿平安临到他所喜悦的人。”

天使们离去后,牧羊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乘夜色赶往伯利恒城里。他们果然找到了天使所说的人——玛利亚、约瑟和躺在马槽里的婴儿。

当星星闪烁在伯利恒上空时,被东方的三位博士看到了三位博士是圣人和星相家,他们知道这个信号,便骑骆驼、爬高山、越沙漠、穿平原,沿着星星的指引,往伯利恒方向而来,寻找圣子耶稣。

这件事很快传进了王宫,希律王听了甚是惶恐,就找祭司长和经学家,问那孩子在什么地方。他们回答道,就应在伯利恒,正因有先知说过:“犹太的伯利恒啊,你在诸城中不算是最小的,将来会有一位君王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们以色列人民。”于是,希律王接见了东方三博士,询问那颗星出现的准确时刻,还对他们说:“你们去伯利恒找那孩子,找到后就来给我报信,我也好去拜见他。”

东方三博士上路后,他们在东方看到的那颗星又出现了,并一向把他们引到了伯利恒圣子出生的地方,发现了睡在马槽里的圣子。东方三博士俯伏跪拜,并打开宝盒,将黄金、乳香和没药作为献给圣子耶稣的礼物。东方三博士又称东方三圣人、东方三圣王,天主教将东方三博士献礼的典故称为“三王来朝”。

东方三博士没有再回去见希律王,而是从别的路回东方去了,正因他们在梦中得到了主的指示。

希律王见东方三博士迟迟未回宫中报信,心知被愚弄,大为震怒,下令将伯利恒和附近地区2岁以内的男孩全部处死。官军们奉旨来到伯利恒,四处寻找,见到男婴就杀。一时刻,哀哭声淹没了整个伯利恒。

但东方三博士走后的当天夜里,上帝的天使又奉旨在约瑟的梦里显现,对他说:“快起来,带伤孩子和他的母亲,到埃及去,住在那里等我的吩咐。希律王必须会来寻找这孩子,想灭除他。”约瑟惊醒后,立刻带着孩子和玛利亚逃往埃及。这正应了上帝借先知之口说的一句话:“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

约瑟、玛利亚和圣子在埃及住了很久,一向到希律王死后,约瑟在梦里接到上帝的告谕后,才回到到故乡伯利恒。

后人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12月25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耶稣的故事,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上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2耶稣的故事之救世主

公元前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人民在罗马帝国的黑暗统治下,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多次举行暴动、起义,但都被残酷地镇压了。他们觉得悲观、失望、苦闷,前途渺茫。这时他们期望有个救世主能够来到人间,把他们拯救出苦海。原来,巴勒斯坦地区的人民有自己的宗教——犹太教。他们有自己信奉的上帝耶和华。

他们坚信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出来的:第一天创造天、地,分开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和水;第三天创造树木、水果等植物;第四天创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创造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各种动物;第六天上帝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第七天上帝休息了。上帝看到他创造的人类苦难太多,准备派他的儿子——救世主耶稣到人间,把人类从苦海中救出,引导他们到幸福快乐的天堂。基督教正是在吸收了犹太教的某些教义后而逐渐构成的。

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也是基督教徒所信奉的救世主。关于他的出生,有这样的传说:

耶稣的母亲玛丽亚年轻时和一个叫约瑟的年轻人订了婚,但还没结婚,她就怀孕了。这给约瑟带来了极大的苦恼,他想解除这个婚约。一天晚上,他在梦中见一位天神从天上飘然而下,对他说;“约瑟,你放心娶玛丽亚吧,是圣神授给她怀孕的。她怀的是上帝的儿子,叫耶稣。他会把人类从罪恶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让他来拯救世界。”

约瑟醒来后,遵照天神的嘱咐,娶了玛丽亚。

在公元元年的一天,约瑟和玛丽亚到耶路撒冷城。当时夜又黑又冷,他们找不到适宜的住宿地,只好借住在一个马棚里。玛丽亚这天夜里就在马棚的马槽里生下一个男孩。约瑟给他取名耶稣。耶稣出生的那天,天上有颗明亮的星星落到耶路撒冷,有几个东方博士看到后,高兴地叫道:“救世主基督降生到人间来了。”

传说耶稣12岁时,曾随他的母亲到神殿去。他进了神殿后就不愿离开,连回家都忘了。他母亲来找,他反问道:“为什么找我?你们不知道我应在我父亲的家里吗?”年轻的耶稣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在人间负有重大使命了。耶稣长大后,走遍了中东各地,在约旦河边,理解了一个名叫约翰教士的洗礼。据说受了洗礼就是理解了上帝的圣灵。

耶稣30岁时,开始出外任教,讲天国的道理。据说,他是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人,他的头上出现了一轮巨大的光圈,使人民能在黑暗中清楚地看见他。耶稣不断地为人民做好事,免费为百姓治病,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崇拜他、信仰他。他从信仰者中招了12位门徒,经常给他们讲天国的道理,他教导他们说;

“穷人在精神上是有福的,正因他们的精神属于天国。悲痛的人是有福的,正因他们将得到安慰。

懦弱者是有福的,正因他们将得到土地。

渴求正义的人是有福的,正因他们将得到满足。

仁慈的人是有福的,正因他们将获得仁慈。

心地纯洁的人是有福的,正因他们将见到上帝。

建立和平的人是有福的,正因他们将被称为上帝的儿子。为正义受到迫害的人是有福的,正因他们属于天国。

为了我,你们受到辱骂、迫害,以及各种诽谤中伤,那你们是有福的,你们在天国里将会得到极大的幸福和欢乐。……”

耶稣还告诉他的门徒“要爱敌人”、“恨你们的,你们要待他好!诅咒你们的,你们要为他祝福!”“有人打你的右脸,你把左脸送给他打。”

耶稣还说:“要忍受世间的一切苦难,争取死后进入天堂。而那些达官、贵人、富人是不许进入天堂的,他们要进天堂比骆驼穿针还难”等等。

一天,耶稣和他的门徒来到一个城里,城里的人害病,挨饿。耶稣给他们看病后,让门徒把东西分给他们吃。但门徒手里只有“五个饼、两条鱼”,而要吃饭的人有“五千人”。耶稣把饼和鱼掰开分给众人,他不停地掰,五千人都吃饱了,剩下的饼和鱼还装了12个大蓝子。

一次,耶稣和门徒渡海。忽然起了风暴,眼看就要沉没了,这时耶稣起身,向大风大喝一声,转向大海说道:“快平静吧,安静点!”大海随即风平浪静,大家平平安安。

耶稣传教时总劝导人们信仰上帝。一次,一个瞎子在路旁要饭。耶稣问他:“你要我帮忙你什么呢?”瞎子说:“主啊,我想见到东西!”耶稣于是摸了一下他的眼睛,说;“好了,你的信仰使你得救了。你能够看见东西了。”瞎子的眼睛果然亮了。他感激不尽,从此跟着耶稣宣扬耶稣的功德。

但是,耶稣的救苦救难善行,却遭到了官吏和祭司们的嫉恨,他们串通一气,用30块银币买通了耶稣的门徒——加略人犹大。耶稣被捕时,他的门徒伯多禄拔剑削掉一个打手的耳朵,耶稣责怪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人必死于刀下!”这门徒只好放下刀来,耶稣最后被抓走了。

耶稣被捕后,被定以“谋叛罗马”、“自称犹太王”的罪名。他受尽了打骂和侮辱后,被处以死刑,钉在十字架上,慢慢受苦而死。他死时,山摇地动、岩石崩裂,众人大为惊异,惊呼:“这真是神的儿子。”

据说,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了,他显灵在门徒的面前;第四十天,耶稣升入天堂。耶稣复活的那天,是过春分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后被基督教定为“复活节”。基督教又把耶稣的生日(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复活节”和“圣诞节”此刻都是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

耶稣死后,他的信徒们前仆后继,饱经风霜,以不怕死的精神去传播基督教,使得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元4世纪时,罗马统治者认为基督教爱护仇敌,反对同邪恶做斗争的说法与他们的统治有利,就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以更快的速度传遍全世界,成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耶稣虽是传说中的人物,但他出生的那一年却被作为计算历史年代的第一年,叫基督纪元,也即“公元”,是此刻世界各国通行的公元纪年法。如公元1995年即指耶稣诞生后的第一千九百九十五年,而公元前221年,则指耶稣诞生前的第二百二十一年。

耶稣的故事之耶稣之死

耶稣基督为何要死?先知以赛亚说他是为我们的过犯而被打死的。

那就是说,他受死是正因我们故意违背神的命令。他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

那就是说,他死得如此惨烈是正因我们违抗神的真理!他受罚不是要减轻我们的罪债,而是要为我们的过犯付上代价。耶稣基督不但为我们受死,更是代替我们受死!借着死,把我们的罪搁在他自己的身上,搁在十字架上,他又代替我们忍受罪的责罚!因此,我们所有坚信他的人,不再被定罪,而是在神眼中被看为公义,并且与神和好了。

耶稣基督“代替性的死”赐给我们“神的平安”,那就是说,他赐给我们完全的救恩、祝福和快乐。

人所造成的创伤为我们带来“神的医治”,那就是说,这些创伤为我们带来他的救恩,叫我们从生活中的各种愁烦痛苦中得释放:愁烦痛苦是因我们的罪而有的。以赛亚书53章第6节说耶稣是因我们各人偏行已路而受罚。我们拒绝跟从神,我们各人走着不一样的路,是我们自己发明、自己选取的路。

这些不一样的路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远离神的!耶稣基督就是为这些罪而受死!借着他的受苦与受死,神奇妙的计划得以成就!

耶稣的死,一方面是由于属世法庭不公正的裁决,另一方面是由于神对世人的罪有公正的裁决!虽然旧约献祭中也有代替性的赎罪祭,但神的儿子亲自甘愿献上自己,却是不可思议的!借着死和复活,耶稣基督的属灵后裔得以倍增:他们要得着永恒的生命。在约翰福音12章32节中,耶稣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他既复活,就活到永永远远,而神的救恩计划也因他作为中保而得以实现。

4耶稣的故事之耶稣的登山宝训

耶稣三十岁的时候,开始游历巴勒斯但各地,传播福音。耶稣每到一处,便对人们说:“天国近了,你们悔罪吧。”他告诉人们,上帝是爱这个世界的,他将理解人们的悔改。那时,耶稣受洗的故事和他击败撒但的经历早已传遍了整个巴勒斯但,他那充满圣灵的身体无论站立在哪里,都会有无数的人围上来,他们被他神奇的生平所吸引,更为他带来的福音所鼓舞。在人群当中,有一些人每当人群散去之后,不肯离开,执意要知道耶稣到底是谁,他们已被耶稣的硷力所感染,被他的人格所吸引。

这天,耶稣站在革尼撤勒湖边,众人簇拥着他,要听他传道。耶稣看见有两条船停在湖边,打鱼的人离开船洗网去了,其中有一条船是西门的。耶稣请西门把船撑开,离岸些许,他自己便上了船,坐在船头讲述天国的福音。耶稣讲完后,众人在一片赞叹声中陆续散去,只有西门坐在自己的船上补起了刚洗净的网,耶稣对他说:“你把船开到深水的地方下网捕鱼吧。”西门说:“夫子,我们整夜都在撒网,什么也没打着。但是,你既然这么说,我们就暂且听从你的,再去试试吧。”西门和他的弟弟安德烈又把渔船撑到了水深的地方,他们将信将疑地把网撤了下去,起网时,他们感觉到沉甸甸的,两个人怎样拖也拖不上来,他们只好招呼另一条船上的雅各和约翰兄弟俩来帮忙。活蹦乱跳的鱼险些挤破了渔网,装满了鱼的两条船都差点沉下水去,西门兄弟可从来没有打到过这么多的鱼,雅各和约翰也是这样。惊讶之余,西门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耶稣将他扶起来说:“不好怕,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等船靠岸,他们抛弃了一切跟从了耶稣。耶稣十分高兴,对西门说:“以后你就叫彼得吧。”彼得成为第一个得主赐名的人,之后在众门徒中大有作为。

耶稣招收了彼得,安德烈,雅各,约翰等四人做门徒后,准备带着他们前往加利利去传道。他们师徒五人刚上路,便碰上了一个叫腓力的人,这人是安德烈和彼得的同乡。耶稣开口对他说:“来跟从我吧。”这话使腓力欣喜若狂。腓力想起自己还有个好朋友叫拿但业,他要去劝拿但业也来跟从耶稣。腓力找到了拿但业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拿但业撇撇嘴道:“我不信,拿撒勒那个又贫穷又小的村子会出这么优秀的人吗?”拿但业说什么也不肯坚信弥赛亚会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走出来。腓力只好对他说:“你若不信,我带你去看看你就知道了。”耶稣看见拿但业和腓力走近前来,便指着拿但业说:“这是一个真正的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他是一个坦诚的人。”拿但业惊奇地问道:“你怎样会知道这一切呢?

”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之前,你站在一棵无花果树下,那时我就看见你了。”耶稣说得一点不错,他的话使拿但业恍然大悟,他清醒地意识到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的确就是弥赛亚,是他们的救主。他发自内心地呼喊道:“主啊,你是上帝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稣对拿但业笑了笑说:“正因我说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坚信了我吗?以后你还会看到比这更伟大的事呢。”就这样,耶稣又收了腓力和拿但业做他的门徒。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领他们上了山,他先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虚心的人有福了!正因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正因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正因他们必承受地上。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正因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的人有福了!正因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正因他们必得见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正因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正因天国是他们的。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种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爱乐!正因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耶稣勉励自己的门徒,认为他们是信道的楷模和榜样,他说: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但是丢在外面,被人践踏罢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因此,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和弟兄和好,然之后献礼物。”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好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能够作你们天父的儿子;正因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因此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你们要留意,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伪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你施舍的时候,不好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正因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因此,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正因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不好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愉;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正因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那个轻这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财神)。”

“因此我告诉你们,不好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样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这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因此,不好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因此,不好为明天忧虑;正因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大当就够了。”

“你们不好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正因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刺,呢?你这假冒伪善的人!先去掉你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正因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子,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因此,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正因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你们要进窄门;正因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那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能够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上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

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因此,凭着他们的果子,就能够认出他们来。”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因此,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不倒塌;正因根基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耶稣便带领他的门徒走下山来。“登山宝训”历来被认为是《新约》中最重要的段落之一。

耶稣的故事之耶稣基督的真实故事

这是关于耶稣基督的真实故事。耶稣生活在两千年以前的巴勒斯坦地区。他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改变了世界。凡是坚信耶稣的人都能得到帮忙,过上更完美的生活。而且,坚信耶稣的人死后会进入天堂,永远与神在一齐。

耶稣基督的故事在他出生之前就开始了。神的一个天使降临在耶稣的母亲马利来和约瑟面前,当时约瑟正准备迎娶马利亚。天使告诉约瑟和马利亚,将要出生的孩子很特殊——这个孩子的父亲是神。他要取名为耶稣,并且他要将自己百姓从罪恶里拯救出来。

当耶稣快要出生的时候,约瑟和马利亚长途跋涉来到伯利恒交税。正因旅店里没有地方了,他们就住在牲口棚里。当天晚上,耶稣出生了。他被布包着放在马槽里。马槽是动物用来吃东西的容器。

有几个牧羊人正在田野里照看羊群。突然,一个天使出此刻他们面前,并且告诉他们不好害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消息。正因神的儿子今晚在伯利恒出生了。”然后一队天兵高声唱到:“荣耀归与神,平安归与人。”于是牧羊人就跑到村子里敬拜婴孩耶稣。

之后,几个星象家来看望马利亚、约瑟和婴孩耶稣。这几个人跟着一颗星星从东方远道而来。他们先来到耶路撒冷打听新降生的救主在哪里。有人告诉他,四百年前的一位先知耶稣将出生在伯利恒。他们继续跟着那颗星走。星星停在了伯利恒的空。

于是星象家欢喜地敬拜耶稣,还把专门献给国王的礼物黄金和香料献给耶稣。

一个天使告诉约瑟带着马利亚和耶稣离开伯利恒,正因那里不安全。因此耶稣在拿撒勒长大,在那儿,他帮忙约瑟做木匠活。拿撒勒是耶路撒冷北部的一个小城。

耶稣十二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圣殿里与教师谈论问题,他们都对他的应对感到吃惊。

耶稣三十岁的时候开始到其它村子传道,将神的事告诉人们。他还挑选了十二个人做他的门街,帮忙他传道。十二门徒中有四个渔夫——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

一天晚上,一个名叫尼哥底母的犹太官员来找耶稣。他向耶稣请教一些关于神的事。耶稣告诉尼哥底母:神爱世人,甚至将自己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隹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耶稣不仅仅教导人们关于神的事情,他还透过神迹彰显神的潜质。一次,耶稣和门徒们正在渡一个湖。忽然起了风浪。渔夫们吓坏了,他们以为自己就要被淹死了。耶稣斥责风浪说“住了吧!”于是风浪立刻止息了,耶稣的门徒们对他充满了敬畏。

耶稣来到一个叫拿因的村子。他看到人们正在往基地抬一个死人——一个寡妇的独生儿子死了。耶稣按着棺材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那少年就立刻坐起来,并且开始和周围听人说话过了一会儿,他跟着他的妈妈走了。

还有一次,有人请耶稣去看一个病得要死的十二岁的女孩。耶稣到了的时候,那个女孩已经死了。耶稣告诉女孩的父母说:“不好怕,只要信。”然后,他拉着女孩的手:“起来,女儿!”于是,那女儿就起来行走。

一天,有五千人听耶稣讲论神的事情。见他们饿了,耶稣从一个男孩那儿拿来五块饼和两条鱼,祝谢了,将饼和鱼分给大家吃。食物越变越多,所有的人都吃饱了。人们因着这个神迹感谢神!

正因总有很多人拥挤在耶稣周围,因此有病的人很难接近他。一天下午,一个病人的四位朋友将屋顶拆了,然后把病人缒下来。那个人是个瘫子。耶稣饶恕赦免了他的罪,并且医治了他。那个人立刻跳起来,拿起褥子回家,并且将荣耀归给神。

耶稣还医治了瞎子、疯子及其他有各种疾病的人。他爱那些人,那些人也爱他。但最重要的是他想让人爱他的父亲,也就是父神。

耶稣教导说每个人都要首先爱神,然后爱人如己。耶稣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被强盗打得遍体鳞伤地扔在路上,他的钱和衣服也被抢走了。除了一个大家都恨恶的人,没有一个人停下来管他。这个大家都恨恶的人还出钱请人照顾他。耶稣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要爱别人、帮忙别人。

正因人太多,小孩子很难见到耶稣。有一天,耶稣对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那里来,有像小孩子一样信心的人才能进神的国。”

还有一次,耶稣的好朋友拉撒路死了。耶稣说他将让拉撒路复活以显出神的荣耀来。他让那些悲伤的人将石头从墓门口挪开,然后说:“拉撒路,出来!”拉撒路身上缠着布走了出来。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有人嫉妒耶稣。正因耶稣说自己是神,有些人恨他。他们不明白耶稣来是为了除去人的罪。耶稣一向在告诉他的门徒和听他教训的人,自己将被杀,但父神将让他在三天后复活。

一天,耶稣骑着驴进了耶路撒冷。他周围的人高喊:“称颂我们的王!”他们举着棕树枝像迎接国王一样迎接他。

这使得一些祭司长和文士更加愤怒,他们想杀死耶稣。十二门徒中的犹大愿意出卖耶稣,以使耶稣被抓。

在被捕前的那个晚上,耶稣与门徒们吃了一顿特殊的晚餐。他再次告诉门徒自己将要被杀,他的死将除去世上的罪恶。

晚餐过后,耶稣来到一个园子中祷告。之后,耶稣被捕了。他被带到罗马巡抚面前。那个巡抚说耶稣没有做坏事。但是,那个巡抚还是让人打耶稣。士兵们将一个荆棘冠冕戴在他头上。人们向那个巡抚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为了让那些人高兴,那个叫彼拉多的巡抚判了耶稣死刑——他要被钉十字架,而且列在两个贼中间。他们还强迫耶稣背自己的很重的十字架穿过城,到一个叫髑髅[dúlóu]地的地方。

士兵钉了耶稣的手和脚。这种刑罚令人十分痛苦。它也是一种警告——警告别人不好做坏事。

与耶稣一齐钉十字架的一个贼承认了自己所做的坏事,并且请求饶恕。耶稣说,你被饶恕了,你将与我同在天堂里。

虽然耶稣十分痛苦,但他还在看着人们,并且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正因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当时正是中午,天突然黑了,而且持续了三个小时。耶稣喊着说:“成了!”然后就断了气。地有大震动。其中的一个士兵说:“这真是神的儿子。”

有一些祭司长和文士来到彼拉多那儿,说耶稣以前说自己将要复活。他们要求将耶稣的尸体放在坟墓里,然后用大石头封住洞口,还要派兵丁把守,以防有人偷走耶稣的尸体。

在死后的第三天,耶稣复活了。一个天使挪开了大石头,让耶稣的朋友们看到坟墓是空的。星期天的早上,耶稣的朋友们来到坟墓。令他们吃惊的是,两个天使告诉他们:“他不在那里!他已经复活了!难道你们不记得他从前对你们说过的话吗?”

耶稣在四十天里看望了很多朋友。一天傍晚,他站在岸边对门徒说:“在这边撒网。”他们的收获很大——打上来一百五十三条鱼,但网并没有破。

有一天,耶稣带着门徒去伯大尼。他让门徒告诉世上所有的人,他爱他们,他为他们舍命。耶稣为门徒祝福,然后就升天了。

耶稣应许我们每一天与我们同在,帮忙我们过正确的生活。他还应许,将来他要回到这个世界建立自己的国度。

6耶稣的故事之犹大的背叛

据《圣经》记载,在那一年,离犹太人的逾越节(theFestival“Passover)快到的时候,犹太教的祭司长和经师们开会商量如何用计捉拿耶稣,将他杀害,他们不想在过节的时候干,怕百姓不服,发生骚乱。他们不敢在白天公开逮捕,想在夜间进行,但又不知道耶稣晚上住在什么地方。之后他们了解到耶稣有个门徒名叫犹大(Judah)他爱财如命,他们就利用他这个弱点,找到他,用30块银币收买了他。犹大知道每一天晚上,耶稣都到客西马尼园(Gethsemane)去祷告。犹大还和他们规定了捉拿耶稣的暗号说:“我与谁接吻,谁就是耶稣,你们把他拿住带走就行了。”

到了夜里,犹大就带领一伙手持刀枪的人来捉拿耶稣。他们来到客西马尼园,犹大来到耶稣跟前说:“师傅你好!”就和耶稣行接吻礼,这时跟犹大来的一伙人就一拥而上,将耶稣拿住,连夜送到祭司长那里。一到早晨,祭司长召集长老和经师们开会商议后,就把耶稣捆绑了交给当时罗马帝国驻犹大的总督彼拉多Pilate)。彼拉多审问后,将耶稣鞭打了,判刑钉死在十字架上。于是兵丁们在总督的院子里,给耶稣穿上紫红袍,又用荆棘编成茨冠给他戴上,称他为王,拿棍子敲打他的头,在他脸上吐唾沫,给他屈膝下跪,百般地戏弄侮辱他,然后叫他背上十字架上骷髅山,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

再说叛徒犹大原以为他出卖耶稣后,耶稣虽然被兵丁捉拿带走,但耶稣一显神奇就能脱身。这样,他就能够不用付出而得到30块银币。但是之后他并未看到耶稣显神迹脫身,而是被判了死刑。这时他害怕了,后悔不迭。原来得到的那30块银币,这时成了他的沉重负担,于是他拿着那30块银币回到祭司长院里,对他和在场的长老们说:“我出卖了无塞人的帆,我有罪了,他们说:“那是你自己的事,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担吧!”犹大一气之下,就把那30块银币扔在院子里了,然后跑出去在一棵大树上吊死了。祭司长拾起这些银币说:“这个血价,不可收人银库。”他们商议后,就用那笔钱买了烧窑户的一块地,用来埋。葬外乡人,因此那块地直到如今还叫做“血地”。

另据《圣经,使徒行传》上记载:耶稣死后,他的门徒彼得(Peter)曾在一次聚会上提到叛徒犹大的结局时说:“在《圣经》中曾预言那领人来捉拿耶稣的是犹大,这话是务必应验的。犹大本是我们中的一员,而且是耶稣的门徒之一,他用罪恶的工价买了一块地,在他吊死的时候,树枝压断,他跌落在地上,肚腹破裂,连肠子也流了出来,这便是叛徒的下场。这事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按照那里人们的话说,给那块地起名叫亚格大马(Akeldama),就是“血地”的意思(FieldofBlood。)。

犹大(Judah)一词在西方文学中引伸出了许多典故:犹大已成为叛徒的代名词和叛徒一词的来源。犹大之吻(Judah'skiss)已成为告密的暗号的代名词,也是假装亲热、口蜜腹剑、阴险、背叛的同义语。伟大导师列宁在列宁选集二卷和三卷中都曾引用过叛徒犹大这一典故。在英文里把公共墓地叫做窑工之地(Potter'sField)的典故以及把耶稣被捕的客西马利园称为使人受精神折磨的地方,都是出自这则圣经故事。

7耶稣的故事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点:一是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来完成他的使命的!在神的眼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高低之分,无论我们怎么以身份、地位去区别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所以我们也要平等的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二点是信念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一个人心中有信念可以克服所有的艰难险阻,忍受各种煎熬和痛苦。我们都要做一个有信念的人哦!

周恩来的故事 关于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的故事之参加日内瓦会议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分析: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请注意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2周恩来的故事之应邀访问苏联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分析: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他坦言“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3周恩来的故事之九一三事件

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后,苏联大使找到周总理,阴阳怪气地问道:“总理同志,听说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周总理平静地回答:“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一棵树上落下一片叶子而已。”苏联大使故作关心地说:“据权威人士推测,此事对中国的影响极为不利呀!”总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颗毒瘤在肌体上自动消失,有百利而无一害。”苏联大使有些恼怒:“总理同志,有句话我早就想说了,你们在国际上口口声声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把我们说得比厕所还臭。既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的林副统帅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周总理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苏联大使被说得哑口无言。

分析:林彪叛逃苏联并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这个消息传出后,国际上一些敌对分子幸灾乐祸。中苏关系当时严重恶化,苏联大使和总理见面时存心想看好戏,让周总理难堪。他见兜圈子达不到目的,就摊出所谓的“王牌”,料想周总理一定无话可说,结果周总理反戈一击,苏联大使陷入十分狼狈的境地。

4周恩来的故事之派克钢笔事件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分析: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他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周恩来的故事点评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彪炳青史。他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敬仰,同样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敏捷机智和人格魅力可以说,无处不在。其实判断一个人谈判能力的高低往往不需要等到谈判开始。实际上,你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容回答问题的技巧、处理问题的方式,已经表明了在谈判桌上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多向周总理学习学习哟~

文具的故事 关于文具的故事


文具的故事

在一个文具盒里居住着一家快乐的文具,他们在一起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他们互相帮助相互支持.

一天早上,文具们早早的醒来了,小主人也起床了.小主人收拾完毕后将文具们放进书包,背着书包上学校去了.上课了,老师发给小主人一张卷子.这时,铅笔弟弟跳出来说:”该我上场了.”铅笔弟弟在卷子上跑来跑去,不一会儿就做完了大半面.可是铅笔弟弟一不小心写错了字,正当小主人着急的时候,橡皮哥哥说:”该是用我的时候了.”橡皮哥哥哗哗就把铅笔弟弟写错的字擦掉了.”铅笔弟弟又开始继续工作了,忽然啪的一声,铅笔弟弟的脚断了,小刀妹妹开始发言了:”铅笔哥哥不要着急,我来帮助你.”小刀妹妹两下子就把铅笔弟弟的脚医治好了。

铅笔弟弟继续忙碌的工作着,突然发现卷子上出现了一道连线题,小刀看见铅笔哥哥正不知所措就搬来了尺子姐姐,铅笔弟弟说:”尺子姐姐,我们合作把这道题做了吧!”尺子姐姐爽快的说:”来吧.”他俩不一会就把这道题解决了.

就在铅笔弟弟高兴的时候,突然卷子被小主人的同桌不小心弄破了,这下铅笔弟弟可急坏了.正当铅笔弟弟急的满头大汗的时候,尺子姐姐,小刀妹妹,橡皮哥哥一起喊:”胶水大妈快来呀!”胶水大妈蹒跚的走来,刷刷刷_不一会卷子就粘好了,文具高兴的跳了起来.

瞧,这一家文具生活的幸福快乐吧!

2文具的故事点评

在文具们齐心协力的工作下,小主人的试卷做完了,而且做的很漂亮,即使有错别字出现,橡皮哥哥帮忙擦掉了。即使有连线题,铅笔弟弟和尺子姐姐合作完成了。小主人的试卷不小心破了,还有胶水大妈的支持。文具盒里的文具们真是快乐又幸福的一家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