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摇篮上看到很多妈妈、爸爸谈到对早教的疑问,以及他们面临的问题。很长时间来一直想仔细的和大家和一块谈谈对早教的认识,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和大家一块聊聊这个话题。

疑问一:我们小时候没有早教,不也是很好吗?现在为什么会这样?

一、回顾过去的教育

首先我们认识什么是早教,我们现在讲的早教,一般是指父母、教育机构、社会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的理论、方法,具有一定的目的对孩子实施的教育。严格讲,孩子一出生到人类社会里,就一直在接受教育,和父母一块生活,学习说话、走路、玩耍,以后学习技能、文化、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一直到长大成人,这都是在接受教育。过去对孩子的教育和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过去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在自然经济文化环境里,由父母和社区以世代经验为主,以社区文化的形式去影响孩子。实施教育一般是无意识、很自然的进行。有经济基础和文化的家庭在孩子长大以后,开始向孩子传授更多的文化,学习书面语言和学习文化和思想。如中国古代的私塾。

这样说比较抽象,说具体一点。在过去无论是农村或是城镇,孩子出生后,在一岁以内,和我们现在差不多,父母或老人带着,家庭条件好的,大人带的多一些,生活条件也好一些,营养也好一些。如果条件差的,情况可能就差一些。孩子多大应该如何抚养,主要是经验的代代相传。比如孩子什么时候应该搭辅食,传统的说法是孩子过了100天,能闻到五谷香,就要抱孩子到饭桌上去,让孩子“嗟筷子头”,吃饭时,用筷子蘸点饭、菜水,让孩子用嘴吸,然后在五、六个月后逐渐过渡到吃饭。现在推广科学喂养,其实过去的这种喂养方式是最科学的,那时没有牛奶,妈妈也不会想到要保持体形,不给孩子喂奶。孩子生下来后,吃妈妈的奶,在三、四个月的时候,开始由少到多,逐渐去适应各种天然的食品,在六个月以后,逐步以吃饭为主。老人常说,孩子只要不挑食,就能吃得像个小猪崽子。这是代代相传的经验,不是科学。但比现在很多所谓的科学喂养方法要好得多。我看到很多儿科医生把自己的孩子喂得像个小瘦猴,经常生病。所以不能把科学搞得太机械,僵化,也要从传统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说说孩子的智力发展,过去,大家都住在一块,一个村里,一个四合院里,一个胡同里。孩子不到一岁,大伙都抱,都去逗他,孩子语言能力就能很快的发展,孩子社会适应能力也能很快的发展,从小和大家都熟悉。和村里、胡同里的大部分人熟悉,和各种人讲话,你说孩子语言和社会行为能力会差吗,再大一点,大孩子领着小孩子,到出去玩,到河边上,沙滩上,去爬树。那时侯从来没有“感觉统合障碍”,到处跑、爬树、抓鱼,掏鸟蛋的孩子会手和眼,手和脚不协调?不可能!我说美国人为什么弄出一个“儿童感觉统合障碍”,仔细一想,也有道理,他们住了几十年的楼房,我们才住上。孩子天天在家里关着,爷爷奶奶生怕摔到什么地方,天天抱得紧紧的,如何不得“感觉统合障碍”!现在树没有了,鸟蛋没有了,孩子们也不在一块了,父母们只好每星期花几十块钱去治疗中心给孩子治疗“感觉统合障碍”。

下一篇:回顾过去的早教(下)

延伸阅读

早教中的弊端(上)


也许我想举的这个例子与我们这里谈的早教有点远,但我觉得也许对年轻妈妈有点启发。

华东师大数学系3年前从江西招收了一个连跳了好多次级的年仅12岁的大学生。这孩子刚进大学时考分与其他学生无异,可一年大学读下来,没法跟班上,到现在大学4年级,已经是几门课不及格。究其原因,有几点显而易见:孩子过小,以往的学习都是老师和母亲强行灌输的,并以跳级为目的地在一年的时间灌输2年或更多的课程,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到了大学,老师不象中学时那么盯他,家长也不可能整日陪在身边,而孩子太小,自制力差,无法象大他6-8岁的同学那样自理自制。无法与同学正常相处,在他的周围,没有他的同龄人,与同学交流困难,不知道怎么来协调同学的关系。从而性格越来越孤僻。

喵喵妈妈的回复:

我想早教不一定是让孩子学到许多的东西才是目地,主要是让他多些爱好和兴趣,想想那么小的孩子要学这学那的,是不是苦了点。小孩子主要还是要玩的!每个人对早教的看法都不同,不如看看谁的收获大一点吧!!

况且我并不希望我的儿子长大要如何如何,只要他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乐在其中就好!

早教中的弊端(中)

早教的好处 婴儿早早教的好处 上早教的好处


0到1岁是孩子发育的黄金时期,每个孩子都是有灵性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最重要的职责是帮助和引领而非灌输打造,只要有足够的环境在合适的时候提供合适的刺激,孩子的学习潜能将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早早教开始的月龄越早效果就越为显著。1.抚触、按摩促进婴儿智能发育 人脑细胞增殖期从妊娠3个月到1岁之间,脑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可塑性,年龄越小,脑细胞的增殖和网络化发育越快,但必须有脑发育关键期内良好适度的外环境刺激,而按摩通过皮肤这一最大的感觉器官给婴儿的发育以正向的刺激促进脑部的发育。2按摩可改善婴儿睡眠它对于入睡困难、易惊醒、睡眠方式多变等睡眠障碍的孩子有良好帮助,能够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3按摩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正常儿从新生儿期开始进行按摩,其体重和胸围增长都明显快于没有接受按摩的婴儿。4按摩能够增加婴儿对于噪音的承受能力按摩能够使自己安静下来;婴儿的免疫系统明显增强,感染减少;而婴儿的脾气也会变得更好,更容易抚慰。5 给宝宝抚触能增强亲子情感交流 按摩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能够增加亲人和宝宝的情感交流,它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身体和智力上的发育,也满足了婴儿肌肤渴望亲人爱抚、心理渴望亲人安慰的需求。6五官综合训练: 提升感官能力(视觉/平衡,嗅觉/触觉,感觉)和运动能力(运动和协调的)综合发展,因为这种均衡的发展可以帮助婴幼儿最大效益地发展自然赐予的潜能。 温柔的接触传递着爱的语言,随着与妈妈互动戏带来的视、听、触等多种感官刺激,为宝宝的大脑发育提供更多素材。 建议新爸爸新妈妈在给孩子进行按摩、抚触等早早教活动时尽量饱含感情,和孩子说话,给孩子亲吻,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皮肤接触、声音和视觉、动觉、平衡觉综合传递给孩子。

早教中的慢速培养含义(上)


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认为早期教育就无条件地不好。孩子越是幼小,就越容易吸收各种学习经验。如果这种学习是在适当的时期进行的话,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对这一点,我从来都不加否认。

问题并不在于早期教育本身,而在于实施这种教育的方法。说到早期教育,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首先都会浮现出婴幼儿用的各种教材,或者那些所谓教育天才的机构,并想到要把在幼儿园或小学才学的知识过早地就灌输给幼儿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比别人更快地成长和发展起来。我遇到的大多数母亲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她们确实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教他们英语和母语了。

但是,这种过早地教孩子学习的方式并不总是能行的通,在教孩子学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你要清楚在这时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具有与其他年龄孩子学习时完全不同的一些特点,对这些特点一定要很好地加以利用。孩子们在婴幼儿时期,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总是本能地想要去探索一些新东西。也就是说,对于孩子们来说,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种本能,因此每当他们看到一些新的、有趣的东西之后,总是会感到特别高兴。孩子们的这种探索活动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当他们看到周围有一个新的东西,跑过去摸它的时候,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学习。

就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吧。在孩子面前有一个锅盖,孩子们在看到这个圆圆的东西之后,会感到很新奇,他们会想:“它的样子长得真古怪啊,妈妈用它盖什么呢?为什么要盖呢?”以这种好奇心为基础,孩子们会得到大人们难以想象的知识和信息。

以婴幼儿的这一特征为基础提出的早期教育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Onestepbehind”(晚一步)理论,另一种是“Onestepahead”(早一步)理论。

“Onestepbehind”(晚一步)理论指的是:对孩子的行为要稍微慢一拍地去应对。也就是说首先要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孩子的行动,当孩子对什么东西显示出好奇心以后,母亲再因势利导加以推动就可以了。简单一点儿地说,就是你只要去附和孩子就可以了。

与之相反,"Onestepahead"(早一步)理论指的是要比孩子的行动提前一步作出反应。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坐在一碗米饭前,正在说:“佛,佛,……”的时候,一旁的妈妈可以提前一步十分明确地说出“饭”这个词。

我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适当地加以应用的话,就会取得最佳的早期教育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应该“Onestepbehind”(晚一步),什么时候应该“Onestepahead”(早一步)。既有错过了孩子最佳学习时期的母亲,又有过于着急,在孩子对学习还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就提前让他进入了学习过程的母亲。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取决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如何。平时就把自己的全部爱心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的那些母亲是既不会错过、也不会在孩子最佳学习时期到来之前就过早地进行早期教育的。

既然如此,那么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母亲们最关心的母语、英语等方面的学习,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呢?

虽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那些首先要求以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为前提的学习来说,一般要等孩子长到4-5岁的时候进行才能收到效果。因为起码要到了这个年龄,孩子们的大脑皮层才能发达到足以吸收并消化这些知识的程度。

在孩子还只有两岁的时候,就有不少母亲试图教自己的孩子认字。但是,这时孩子对字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它们的样子是圆的这样一种程度。当然,孩子在母亲的强迫下也完全可以把这些字背下来,并能阅读它们。但是,这和鹦鹉学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转下文)

下一篇:早期教育中的慢速培养含义(中)

上早教,别忽视宝宝的情感需要


大多数成人眼里,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其实这是个错觉,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烦恼和情绪,有情感需求,比如情感的满足,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宣泄,等等。

因为这种错觉,做家长的在家教过程中便经常陷入两种误区:一是给孩子保姆式的爱,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做好一切,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另一个误区是,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特长培养上而忽略其他。

【案例】:

小菲的爸爸妈妈很忙,以致长时间没办法陪小菲,于是就买大量的玩具给宝宝让它自己玩。或者是经常性的干脆用玩具作为一个亲情的替代品。

其实这是种非常错误的做法。玩具是宝宝和亲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还能够开发宝宝诸如运动,语言,想象,交流等能力。但这其实蕴藏着早教的作用和意义。早教表面看起来看似只是一种玩耍,但是如何教宝宝玩,如何跟宝宝对话,如何利用玩培养宝宝的智力,运动神经等,都蕴含玩耍这件事里。

也许大家都会认为宝宝情感是比较大以后才会有的,以前的某些医学研究也说宝宝在3岁时才开始有自我意识,也就是3岁才开始有一些情绪需要,之前的都是低等反应,就像个小动物一样。但是,近期在专家们的实际研究中却发现很多婴儿期的孩子就已经有了一些高级的情绪发生。比如还在母乳期的孩子,看到妈妈在给别的婴儿喂奶,这个孩子就开始哭闹起来,实际是他产生了嫉妒这种情感。

孩子早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在于,这一部分的缺失会导致孩子长大会后的性格缺陷。

其实孩子早期的生活组成主要活动就是四件事:吃,睡,排泄和玩。

前三个活动决定宝宝的能力情绪。也就是要培养好宝宝在吃,睡,排泄上的独立性和适应性,别小看了这三件事,孩子早期如果不能够培养好独立性和适应性,长大后是很难再培养的。

最后一个“玩”是个重要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是众多家长会忽视的重要元素。

除了宝宝自身的能力培养,婴幼儿最重要的是要给宝宝和亲人间充分交流的机会,让他深深地体会爸爸妈妈的爱,所以,请给予孩子你的时间。

这是最宝贵的东西。给他一段全心全意的时间,不必兴师动众地去动物园、科学馆之类的,一起念本书、搭搭积木、帮他吹气球、修理他的小汽车,就可以让孩子满足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了。有父母坐在旁边响应自己的需要,看自己做事情,还有比这更能让人觉得被爱包围的吗?

跟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周末的时候,陪他一起看碟,为大雄和哆啦A梦的穿越时空的游历喝彩,或者跟他一起游戏,让他们觉得你虽然不得不去工作,但却真心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时光,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一切格外有价值。

【小编总结】:

如今,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可能很多家庭还是在尽力给孩子提供好的成长条件,对智力教育(可能说知识教育更贴切)的投入较多,但往往忽视了情感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用孩子操心,虚不知这是很极端的作法,对孩子的成长毫无健康可言的,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全方位都健康发展的人,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从家庭来说,将体现在与家人的感情,从社会来说,将体现在为人处世,从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