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宝贝感受生命科学”,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你是否注意到,当你牵着宝宝的小手散步时,宝宝有时会突然停下来,蹶着屁股,大头冲下,对着地上一块不成形的闪光锡箔纸看个半天;或者,路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会让宝宝很是着迷。你可能会不以为然地拉起宝宝,继续往前走。殊不知这些小东西对宝宝来说,却是神奇而有趣的。

宝宝从1岁左右学会走路以后,视野一下子大了很多。一个花花绿绿、有声有色、有生命无生命的大千世界展现在了他们面前。如果你善于发现宝宝的成长变化,就会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临之际,适时地在家中栽培、养殖一些生长变化快的小活物,把春天引进家,让宝宝运用多种器官感知身边的生命现象,从观察、照料动植物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层次的生物因果关系和成长发育过程。

家常植物篇

白菜心开花

大白菜是北方家庭冬季经常吃的一种蔬菜。到了冬末春初,白菜也耐不住冬季的寂寞,“心儿”直往外冒。有心的妈咪可以把一棵白菜剥开,取出菜心,再准备一个漂亮的小陶罐,罐中盛上水,将剥出的菜心放入水中,菜心尖露出水面。每隔两三天换一次水,宝宝就可以看见菜心成长、出叶,到最后开出美丽的白菜花。

观察:可让宝宝感知白菜心长出茎、叶,到开花的过程。

绿豆豆发芽

无论南北方,家家户户都有绿豆。妈咪省时又省力的另一个选择是在家发一些绿豆芽。把宝宝吃的果冻透明碗洗干净,选出10-20粒饱满的绿豆放入透明碗,将清水倒入碗中,然后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若天气较冷,可适量加入一些细沙,这样绿豆就更易出芽了。注意换水,以防烂根。几天后,宝宝就可以看到绿豆像一排小步兵似的,绿茵茵长出嫩芽。

观察:绿豆的绿皮剥落,长出小芽,小芽长高。妈咪可拿出一颗绿豆芽,让宝宝看看下面长出的须根。

土豆、红薯出苗

大个头的土豆、红薯一到春天出了芽就不能吃了。妈咪给它们找个好去处——把发芽的土豆或红薯整个放到洗净的方便面小盒中,加上水,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过些日子,宝宝可以看到土豆、红薯长出结结实实的绿苗,家中顿显一片春意。

观察:土豆、红薯长出的茎、叶。可鼓励宝宝给它们换水,照料它们,爱护它们。

情趣动物篇www.ZJ09.COm

金鱼

家中买一个鱼缸,上花市选几尾金鱼,附带几棵水草,放在家中。水清叶静,鱼尾摇曳,小宝宝也许忍不住想用小手把鱼抓出来瞧瞧,小心!为他准备一个渔网,真想看时,告诫宝宝用渔网,不然小鱼会受不了宝宝的“厚爱”。

观察:小鱼无眼睑,不会闭眼睛。

乌龟

如果照料小鱼觉得有些时间上难以安排,也可以在家里的透明鱼缸中放进两只小乌龟,几块鹅卵石。小乌龟时而懒懒地晒太阳,时而爬出来观望,家中增添不少生趣。

观察:小乌龟爬行,宝宝可模仿小乌龟爬行。

蚕、蜗牛、蚂蚁的家

还有几种孩子们普遍较感兴趣的昆虫,就是蚕、蜗牛和蚂蚁。市面上有时能买到专门制作成型的这类昆虫观察箱,也可以到户外的地里或乡下去寻找这类小生命。不过就是在抓这些小昆虫时,尤其是蚕,最好用棉签,以免手温度太高,蚕宝宝被热坏。小蚂蚁,一般用带橡皮头的吸管,将小蚂蚁吸进来,再捏橡皮头,空气流将小蚂蚁带出吸管,放入盒内。

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蜗牛的起居,蚂蚁的团队生活。

扩展阅读

如何让宝贝乖乖睡觉?


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让宝宝及时上床睡觉。当然,孩子是每天睡前哭闹折腾,还是安静地入睡,这完全取决于家长怎么做。除了每天按时把宝宝安置好睡觉外,父母也要注意婴儿床周围的安全,尤其是床上用品。

1.睡前的一小时定律

不管父母承不承认,孩子从培养睡意开始到真正入睡,最少需要一个小时。常见的套路是:洗个热水澡,换上睡衣,刷个牙,和父母聊聊一天中开心的事情,听父母读1-2则小故事,喝一点水,拥抱或亲吻父母,躺在床上开始入睡。这一套睡眠惯例走下来,怎么着都要一个小时,作为父母,你每天享受这一小时的时光了吗?

2.建立睡前惯例

年幼的孩子需要依靠父母所建立的睡前惯例来进行自己的睡眠过程,直到孩子能自己来安排睡前的时光,并安静地入睡。睡前惯例必须要有具体的规定、合理的结构和安全性。一旦父母决定一套睡眠惯例,最好能坚持下去。例如,你规定每天给孩子读2则故事,那就坚持读2则,不多不少。

当一个孩子知道父母的期待是什么时,孩子就会朝着父母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在幼儿早期,设置合理的睡前惯例事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最更好地入睡。

3.关闭这些屏幕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睡前惯例中不应该涉及任何的屏幕,包括看电视、玩平板电脑或游戏机等等。研究表明,睡觉前观看屏幕长达一个小时会干扰孩子的睡眠。因为屏幕所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影响生理节律,使孩子难以入睡,这可能直接导致孩子睡眠时间的减少。大家都知道,如果孩子没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可能会精神不集中、颓废茫然。

4.陪伴玩具的选择

年幼的孩子往往都有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最喜欢的毯子,甚至是一件衣服,他们只是需要这些东西在身边让他们感到安全。这些东西的正式称呼是“过渡性客体”,这些珍贵的物品有助于幼儿从醒来过渡到睡眠状态。

5.留出谈话的时间

和孩子相互依偎在一个昏暗的房间,和孩子谈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这往往是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担忧的最好方式,哪怕这件事只是孩子今天看到一群蚂蚁在运送食物。这个过程值得父母去重视,并且适当为孩子答疑解惑,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学到了很多,而你也变得更加了解孩子。

6.儿童和成人一样需要爱的身体接触

拥抱可以释放激素(催产素),这是一种被称为“让自我感觉良好”的激素,科学家们甚至发现,经常拥抱孩子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安心,所以还说什么呢,爸爸妈妈们们别吝啬你的拥抱!

让新生儿感受不同的声音


有了小宝宝,很多人都习惯于让家里尽量保持“绝对安静”,甚至连家人之间的正常交谈都静悄悄的,走路也蹑手蹑脚的,生怕弄出动静吓着宝宝。实际上,新生儿需要感受各种声音,这对训练他们的听力大有好处。

刚刚出生的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家人和他“聊天儿”,绝对是他最高兴的时刻——轻声细语能让宝宝感觉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柔和、缓慢、优美的声音同样能给宝宝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宝宝对有节奏的声音更敏感,这些声音能让他产生安全感。给新生儿听有节奏的乐曲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时间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可随心所欲、没完没了。

与日常活动有关的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开门声、流水声、炒菜声、说话声、物体碰撞发出的声响等,家长没有必要让宝宝回避,这能给宝宝营造一个真实的、有声音的世界,听多了他们自然也就会区分了,宝贝的听力也就一步步发展起来。

当然,尖锐的声音、吵闹声容易使宝宝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大起大落的音乐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不良刺激,都不适合宝宝听。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中国父母爱孩子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总而言之“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

然而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是影星或球星,但很少有人能想到自己的父母。

面对父母的无奈和疑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副教授胡玉顺表示:父母应补上“效能训练课”,从而使自己在育儿生活中更具智慧。

换位思考: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胡玉顺认为,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误区。比如:在爱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母多是出于本能的爱,却不重视爱的表达方式,不会施爱,因而使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

在一次咨询活动中,胡玉顺曾接待过一个伤心妈妈。说到孩子两门功课只得了197分时,这位妈妈难过得直流泪。站在一边的女儿看着妈妈感到十分困惑,她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如此痛苦。此时这位妈妈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妈妈的价值标准是要得双百,孩子没有满足她的需求,她就感到伤心。而换个位置看看孩子,她努力了,得了197分,她感到高兴。而妈妈却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父母的行为与孩子的体验相反,孩子幼小的心里就会产生疑问:妈妈这就是爱我吗?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理念,认为这就是爱。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反映大学生冷漠,不懂得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爱的体验。只有学会施爱,让孩子体会到爱,并学会去爱别人的父母,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的父母,你的投入才能有理想的产出。

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大写的人

我们的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极端宠爱孩子,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难及的物质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但在精神上却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这与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正相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西方人更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营养,穿得舒服就可以了。这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让宝贝每天快乐的起床


让宝贝每天快乐的起床

清晨,大多数家庭是在匆忙中开始新的一天的。爸爸妈妈做家务、准备早餐、照顾宝宝起床,争分夺秒赶着上班。而宝宝往往一时半会儿还醒不过来,任你怎么叫,他都不肯醒过来。爸爸妈妈心一急,就硬拉宝宝起床。结果,宝宝还未完全清醒就得闭着眼睛先发脾气。

真是可惜,新的一天刚开始,不愉快的情绪就已经伴随着宝宝和父母。那么,怎样诱导宝宝自然觉醒、愉快起床呢?

父母不该采用突然袭击式的方式,大声呼叫或强行拖起孩子。要唤醒处在大脑抑制状态的孩子,采取诱导的方法比较妥当,使孩子自然觉醒,完全清醒后再起床。

第一步,每天清晨,在孩子起床前10分钟,先将窗帘拉开,让光线射入,再播放轻音乐,以光和声音组成柔和的刺激去唤醒孩子。父母也可以唱一首自编的起床歌,使孩子对这首歌建立起条件反射,听见这首歌就知道起床的时间到了。

第二步,父母可用亲切的声音呼唤孩子,用手轻抚孩子的背腰部,再抚摸他的手和脸,触动他的听觉和触觉器官,在舒适的刺激中,逐渐从浅睡状态自然地转换到静态觉醒状态,再转换到动态觉醒状态,这时孩子就会睁开眼睛,活动身体。

有了这样充足的准备工作,宝宝起床就变得轻松多了。让家长和孩子都在快乐的情绪中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