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的大脑发育,智力开发而做着各种努力,其实聪明智慧就像满满的米仓,看似很难达到,但只要你巧妙的敲开一个小洞,米就会源源不段的流出来,孩子的智慧也是一样,只要你的方法得当,孩子的智慧会像破坝的米仓一样迸发。

分析与反思

有些孩子思维活跃,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是孩子中的佼佼着。但他们往往有爱“插嘴”的毛病,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不等老师说完,想说就说。扬扬就是这样的孩子。

其实“插嘴”不是不好,这说明孩子正在积极思维,如果一味制止他们“插嘴”,势必会挫伤这些孩子的积极性,抑制孩子的思维。到他们不高兴插嘴了,课堂上变得静悄悄的,成了老师的独角戏,那就糟糕了。

对于这些孩子,我会对他们说:“你先安静地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最好你有和他们不一样的想法,那样才是最聪明的表现,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对能够安静倾听别人说话,有不同想法的孩子,总是积极鼓励和表扬。聪明的孩子领悟能力也强,他们在我不断的提醒下,慢慢能控制自己的“插嘴”行为了。爱插嘴的杨杨,也变得能安静地倾听了。

现在,我等来了杨杨的问题,这让我惊喜不已!

记得在一次科学活动“玫瑰花美人”中讲过,因为离开了根和土地,玫瑰花枯萎了,再也不漂亮了。苹果树被挖出来,离开了土地,也会死掉!杨杨的问题直击幼儿园的教材问题。因为在工作中,我也常常觉得,幼儿园的教材,不象小学、中学的教材,有的真经不起反复推敲。但童话故事是文学艺术作品,充满美好的幻想,可以违背常理。这样的道理怎么让孩子们懂呢?

在第二次活动中,我生成了“苹果树从泥土里挖出来会不会死掉”谈话活动,让孩子各抒己见,进行讨论。结果小朋友认为苹果树会死掉,但故事里没死,是因为它是童话故事,可以把想象当成真的。他们还总结了很多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灰姑娘》、《七色花》,甚至《孙悟空》等,有仙人、魔法,不是真的,都是一种奇特美好的想象。

最后,我又把问题抛给小朋友:“苹果树挖出来真的会死。如果不挖出苹果树,怎么让远方的爷爷吃到果子呢?”小朋友想出了无数的方法:“让鸽子把苹果种子送给爷爷。爷爷把种子种在自家门前,爷爷就能年年吃到苹果了。”“给爷爷各种各样的果树种子,爷爷就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果子了。”“苹果成熟了,请大雁帮忙,把苹果捎给爷爷吃。”等等,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不一样的想法”中尽情绽放。

小编点评:其实很多事情都不用十分的刻意,细节上巧妙的把握尤为重要,也许只是一句话,你就能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千万不能对孩子说的话决对不说。给孩想象的空间,孩子也会回馈给你惊喜!

相关推荐

孩子淘气为哪般


孩子“淘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好奇心引出的“淘气”。幼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幼儿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幼儿期孩子知识贫乏,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往往成人越不让看,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则视为“淘气”。

2、想引起成人的注意,故意淘气。有些孩子表现欲极强,喜欢引起成人的注意,如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表扬,却常常做出了成人不欢迎的事情来,成了“淘气”的行为。

3、因精力过剩造成的“淘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各种能力不断提高,但成人所能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孩子需要,他们剩余的精力无处使用,也会产生“淘气”行为。

4、有意识的淘气,有的孩子喜欢用有意识的淘气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对待孩子上述几种“淘气”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1、孩子对不了解的事情感到好奇,是一件好事,实际上这是一种探索、一种学习。这时成人如果只是斥责或打击,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泯灭,正在萌发的自信心也会遇到扼杀。成人应该珍惜孩子的这种求知心理,抓住时机,予以引导,一方面,要向孩子介绍新接触到的事物的简单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要耐心讲道理,帮助孩子“淘气”,并要求孩子不影响成人工作或损坏东西。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他获得新知识,形成好行为。

2、对于想引起成人注意的孩子,成人则应该放下正在干的事情,去关心他,倾听他的要求,然后对他进行合情合理的教育,让孩子知道成人是关心他的,使他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而保持正确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一类类孩子,成人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其行动,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遇事力求在事先打“预防针”,让他知道成人对他是关心和注意的,避免引发其“淘气”行为。

3、对于精力过剩的孩子,成人应注意启发孩子自己提出行动目的,鼓励他自己选择行动的方法,并且引导孩子在确定行动目的时要学会考虑结果的合理性和一般的道德要求。同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让其过剩的精力有用武之地,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力和品德。

4、对有意识“淘气”的孩子,成人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既不要打骂,也不要训斥,等到事情平息以后,再指出他的不良行为,并给予纠正。也可以用“自然后果”法惩罚一下,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后果,让其牢记教训,下决心改正错误。

总之,对待孩子的“淘气”,成人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放任不管,而应该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孩子的口吃奇迹般的自愈了


聪聪,男孩,4岁4个月。前段时间我曾经发过一篇关于孩子口吃的文章,非常感谢各位热心妈妈的建议,我也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但奇怪的是,现在口吃好多了。

1、关于口吃的困惑。我记得上次文章中说,我觉得孩子口吃可能和压力大有关,因为时间关系,我当时没有把压力大写出来。其实,一直以来,孩子在幼儿园里都是属于不乖的孩子,让老师非常头疼(具体表现我会把老师的记录贴出来)。从上学期开始,我就经常和老师有沟通(还有一封给老师的信,我也会单独贴出来),当时老师最担心的是聪聪攻击性大的问题,怕他一不小心伤到别的孩子,我也理解老师的心情,现在的孩子都是一个,都非常宝贝,所以我也非常紧张,有一段时间每天他一放学我就问他:“今天有没有打人?”如果打了人,就惩罚他不许看电视。有时候还没等我问,小东西就自己承认:“妈妈,我今天又打了人,我不看电视了。”我晕,可见效果不好,而且造成聪聪也很大压力,有一段时间不让我和老师讲话,我送他到幼儿园门口,他就让我走,不让我送进去。所以我觉得他的口吃和我给他的压力大也有关。

2、关于打人的困惑。我是一个不主张打孩子的人,但不知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大的攻击性?我也和老师多次分析,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聪聪是个双胞胎,他和弟弟从小在争抢中长大,虽然我们每次都强调不能打,但效果不大,每次都答应得好好的,但一发生争执,比打无疑;二是聪聪本来就是个好动的孩子,平时和我们在一起时,他的小动作也特别多,喜欢推你一下(表示高兴),拉你的头发(引起你的注意),咬你的衣服(也是表示高兴或喜欢)。。等等。有一次我和同事出去玩,无缘无故就咬了人家一口(表示喜欢人家),这些我都多次强调,表示喜欢有别的方法,如抱一下,亲一下等,现在咬人基本没有了,但推人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3、关于依恋。我和他爸爸两地分居,弟弟和爸爸、爷爷、奶奶在一起,聪聪和我还有一个亲戚(保姆)住一起。聪聪非常的粘我,经常会对我说:“妈妈,我好喜欢你。”如果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忙,难得一次在家吃饭,他就会把他的椅子紧紧的挨着我,还不时的拉我,对我嘿嘿笑,有时候甚至吃到一半伸出手来抱着我,然后有是:“妈妈,我好喜欢你。”我不知道这是依恋好,还是聪聪觉得没安全感?为什么会说他没安全感呢?因为前段时间我出差一个星期,家里就他和保姆在家,我走之前他的口吃已经好很多了,但我回来前两天,他的口吃突然严重起来,而且在幼儿园特别的调皮(据我分析是想吸老师的注意),我回来一段时间后,他又好了。

总之,我现在非常的困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老师甚至建议我去找儿童心理医生,请各位妈妈帮忙分析出主意,也肯请张教授指点,非常感谢!

象孩子一般去绘画(下)


云云现在很喜欢画画,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画笔,我跟爸爸琢磨过完春节给她报个什么班的,幸亏及时看到了你的文章,我出了一身冷汗,没有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云云画的爸爸妈妈宝宝中,爸爸个子最高,妈妈其次,宝宝最矮,她画的眼睛是两个圆,鼻子一竖,嘴巴一横,身子就是类似长方形的长袍,胳膊和腿全是直线条,爸爸的长袍上全是双排的园扣子,妈妈身上的长袍画了一个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云云说那时她小时候住的房子(我给她讲子宫时就说小房子,没想到她运用到这里了)还有,她画的器官并没有在原有的位子上,而是平行另外的地方。画她自己躺在很多的小球中,直线就代表扔球、蹬球。

我现在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如何去引导她,而不是让她照葫芦画瓢,期待你的文章!

xiaoqima的回复:

请不要误解,云云很喜欢画画,光是让他自己画,是不够的,我反对的是不良的教育方式,不是反对教育,教师很重要,上有好老师的绘画班,就不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了。无知加上过度热心会把苗儿烧焦,漫不经心也是父母的失职。

根据你描述的云云的画,我觉得挺有意思。

儿童画画重想象,重情绪的表达,不计后果,别人是否能看懂他是不管的,自己有没有能力画,也从不考虑。他们敢编故事,画热闹场面,没有人教过,就能凭自己的想象画。

很多孩子你问他会不会画什么东西,他总是毫不犹豫非常自信地说:“会!”虽然画得不像但他自我感觉却很好,这时一定要肯定和赞扬,而且儿童对抽象符号的把握能力很强,对待这一点上我觉得有很多家长犯错。

也许和我们的教育有关,我们中的很多人似乎只对具象视觉艺术有兴趣。当一些孩子画出抽象的画面时,有的家长就发急,总当孩子的面说:“你画的那叫什么呀!还不肯好好用功学。”看不到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这对孩子的发展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摧残。龙于是渐渐成了虫,也许家长还一无所知。

我正要大声提倡的恰恰就是让孩子多画抽象画,实际上抽象画离我们的心灵更近,也更能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象孩子一般去绘画(上)


曾经有评论家批评毕加索的绘画作品,说它们简单幼稚得与无知儿童的画没什么两样,毕加索回答“我正是用了我毕生的精力在学习如何象孩子一般去绘画”是啊!象孩子一般去绘画!简直是一种享受:

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不受时空约束,心灵想象的空间自由穿梭,表现手法上更是不择手段---只要它能表达“我”的意图,能使我高兴,我们就怎么去画它。而且画画也是纯自发的心里需求,幸福极了……

画画这件事,是非常奇妙非常享受的,这个行为使我们的宝贝,一下子拥有了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甚至是先于语言),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和我们宝贝的心灵秘密对话,无拘无束。

很少有孩子天生不喜欢画画的。

那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变得不喜欢画画了呢?于是好多家长就“牛不喝水强按头”,有的家长不管孩子玩得多么高兴,拉回家来,自己伴在一边,强迫孩子画画,这也不对,那也不好,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把孩子本来很有兴趣的事,弄得索然无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孩子的天赋就会顿时黯然无光。

兴趣是如此的重要,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它、扶植它,而如果你的宝贝,他喜欢画画,那么怎么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非常反对有些孩子学画中国画俨然一派老画家风范,小小年纪就苦练“基本功”,其实多半是程式化的模仿之作,虽然有所谓“功力”(实际上毫无益处)却题材狭窄,缺乏想象创造。可家长还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样的孩子画起画来既没有能力,也缺乏自信,更别谈什么创造力了。

我还特别反对一种画,一眼就看出是临摹的简笔画或简笔画的组合,同样缺乏独创性,却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使孩子过早地丢失了自我,对孩子是非常非常不利的。

昨天晚上,我的好友那那给我看她的宝宝新画的画,我真觉得是眼前一亮,画面用色用笔十分大胆自由,和他两周前的画截然不同。

两周前,东东画的画很乏味,所谓的东东的“作品”可以是他去的那个儿童活动中心的任何一个孩子的“作品”,那个误人子弟的美术老师就是拿了一张劣等图画挂的高高的,要每个孩子照葫芦画瓢。

可想而知,东东为什么苦苦哀求不要去上课了。

以至于我,我这个别人的妈妈都忍不住生了很大的气,生气归生气,静下心来我问那那:你除了知道齐白石还知道谁?那那吱吾了一会儿说:还知道刘海粟,毕加索,啊,对了对了,还有凡高。

我在问:再往后呢?还知道谁?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知道有谁吗?

那那顿时好像吃了摇头丸。

我觉得很悲哀,我为当代的艺术家们悲哀,他们每天的工作,到底有多少人关注和理解?我为年幼的孩子们悲哀,除了(小部分的)传统文化,(我说小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很多人,对传统也是只略知一二而已)难道我们的孩子不应该从小也感受到我们的当代文化吗?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却对当代文化一无所知,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

我于是给那那上了一课,从为什么毕加索能被称为大师开始说,从我学画的经历开始说,说到印象派和凡高,说到马提斯和夏加尔,说到蒙得理安和康定斯基,说到博衣斯,说到朋克,还说到爱第沃霍尔。那那听得不肯挪窝,满口甜言蜜语要我继续,末了她说了:啊!现代艺术原来并不是乱来的啊!

我说了半天,好像扯得远了,其实我是想说:正确引导这件事,不是可以停留在口头上的,如果你自己对艺术一无所知,那就难怪那些可恨的“美术老师”在你的眼皮底下,花你的钱误你的子弟了。

一定要记住,技巧对于你的宝贝是次要的,让艺术帮助你的宝贝探索和表現他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部分,通过艺术看到你的宝贝他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生命,这才是艺术的神奇价值。

建议:

其一:儿童求异、好奇,你试试用不同工具,例如荧光笔、油画棒、水粉颜料,还有不同的纸等,让他觉得他是在玩儿。

其二:等你发现他很有兴趣,找个好老师。

其三:健健活泼好动,是好事,可以贴大张纸在墙上画啊,

一方面能调动他的积极性,又能美化家,多好啊!

下一篇:象孩子一般去绘画(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