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至30个月

分类有限的物体:能根据复杂的规则分类物体,如把红的积木都放进红碗、蓝的积木放入蓝碗。

基本分类:知道所熟悉事物间的基本差异。如,能将不同的动物、人和汽车分别归入这三类。

背诵数字:能从1数到5。

背数时出错:背数时总会漏掉一个数字或者当数的数多起来时,混淆了数字的前后顺序。

数物体的个数:虽然孩子也许并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他能数若干个物体的个数。

对数量有限的了解:对数量的了解仅限于小规模的。如,他知道3块饼干与2块饼干在数量上是不同的。

对序数词有基本的了解:意识到了物体在大小上是有差异的,但还不知道如何确切地将它们分级。

具备大致的计算能力:对一些非常简单的、非文字性的计算结果有大致了解。比如,孩子知道如果往一组物体中添加些东西,这组物体在数量上就会增多;如果从中拿走些东西,数量就会减少。

30至36个月大的孩子

背更多的数字:能从1数到10。

数大数时出错:数小数时不再漏背或混淆数字的前后顺序,但数大数时仍会出错。

知道数数是有意义的:开始了解数字的名称是有其象征性的作用的,比如,知道数数是有意义的。

对于基数词有更深的认识:能正确无误地表示两组有相同数目的物体是相等的,即使这两组物体是不同的东西,比如一组是苹果,一组是卡车。

对于基数词有更深的认识:能正确使用精确的数字将各组物体分等级,而不是仅仅用“更多”或“更少”来作判断。

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准确计算出在一组数量不多的物体中增加或减少一至两个物体后的结果。

分类的复杂性提高:对于同一个物体,既能将其归入基本类别,又能将其归入所属的更大范围的群体,比如,狗、动物;椅子、家俱。

相关推荐

2-3岁宝宝的礼貌教育策略


每位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宝宝培养成人见人爱、有人缘、守规矩、有修养的小绅士、小淑女。其实,爸爸妈妈要想使宝宝获得讲礼貌这张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只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就不难使宝宝逐渐学习到社交的礼仪、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一、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里有客人来,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孩子讲礼貌。比如,在客人进门的时候,教宝宝舞着小手说“欢迎”、甜甜地问声好;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糖果、拿饮料;如果有小朋友来,提醒宝宝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图画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和小朋友争吵。另外,也不要借着小客人在,提一些额外的要求,或无理取闹。

二、听,有人在说话

在家人讲话或爸爸妈妈和客人谈话时,宝宝经常会有话要说。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中间插嘴;平时和大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不可随意走开。如确实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许后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为前提,凡事会更顺利。

三、让宝宝“爱”上打招呼

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对方赞美宝宝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有礼貌、真乖”;这个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然后继续督促宝宝这样做。有了被夸奖这个美好的感觉激励着,久而久之,宝宝见了熟人就会自觉地打招呼了。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问好,父母一定要夸他做得好,是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当然,每次进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

宝宝礼貌教育之父母守则

◎ 避免“硬碰硬”

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言行给宝宝做个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使宝宝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 提供“实习”的机会

学习讲礼貌也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父母应多给宝宝创造练习的机会。

◎ 给宝宝一个“范本”

要求宝宝做到的事情,父母一定提前做到,并给孩子一个好的“模板”。

2-3岁宝宝的手指运动训练


18—24个月宝宝

小手发育已经很好,特别是在游戏中,感受快乐的同时,也训练手的灵巧性。

训练要点:

1.让宝宝自己穿衣服、扣扣子。

2.和宝宝多做一些小制作,比如撕撕贴贴、捏橡皮泥。也许刚开始宝宝还笨拙,但是妈妈千万不要着急,只要宝宝在动手,就是一种进步。

24—36个月宝宝

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可以融入到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去。

训练要点:

1.让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学习拿筷子;帮妈妈端碗;跟妈妈学包饺子等等。愉快的劳动不但可以训练小手的灵活,还可以让宝宝产生一种自豪感。

2.许多游戏,如夹豆子、穿珠子、套圈、拍球都可以提高宝宝手指的协调和运动能力。对色彩和音乐感兴趣的宝宝还可以让他去学习绘画和乐器,以增强手的灵活性。

父母守则:

1.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单调、重复、枯燥的过程,但一定要坚持下去,每次时间不能太长,开始时2—3分钟,慢慢增加至10分钟,要看宝宝的兴趣而定。

2.把单调的训练变成有趣的游戏。设计一些宝宝可以接受的游戏,和宝宝一起玩耍。

3.充分利用彩色笔,丰富的色彩变化,可以让宝宝更感兴趣。

4.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教他学习新的精细动作。

5.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小小的鼓励可以激发宝宝学习的兴趣。而小小的进步累计起来就是大大的变化。

总之,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的动作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可以进行更多更难的手部运动哦。

2-3岁儿童的绘画活动教育


刚进托班的时候,许多幼儿都能拿起彩笔随意地乱涂乱画。对他们来说,彩笔就是一种玩具,能画出线条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最初的涂鸦其实就是游戏的过程。因此,在组织2~3岁托班幼儿绘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重视幼儿的艺术体验,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绘画活动中提高审美和想象的能力。

一、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先了解绘画对象再创作作品

想象和创造是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与再创造的过程。对于2~3岁托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感知经验很少,已有的表象较为贫乏。在开展绘画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对绘画对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幼JL第一次使用记号笔绘画“我自己”的时候,了解人的五官和躯干是创作绘画作品的前提条件,教师结合“小手爬”的音乐游戏,与幼儿一起讲述“我们的身体以及五官的构成”,出乎教师预料的是,有的幼儿在讲述人的五官时非常完整(甚至注意到了眼睫毛)。

游戏之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表现出对先前了解的表象的迁移,幼儿还发挥想象,为自己加上了围巾和小包等。。.又如绘画活动“我爱洗澡”开始之前,教师和幼JL--起兴致勃勃地将他们收集来的洗澡用品进行了整理。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2~3岁托班幼儿来说,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物品比单纯、抽象的提问或回忆要有趣多了,最后教师把幼儿表达比较清晰、完整、有特点的洗澡用品进行了归类展示。在绘画活动中,幼儿高兴地观看了同伴洗澡的照片,并听着i我爱洗澡?的歌曲模仿洗澡的动作。在充分了解、认识绘画对象的基础上,幼JL用画笔尽情演绎了他们眼中的世界,作品中充满了童趣。

二、提供多种绘画材料,体验成功感

2~3岁托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对自己活动的控制性以及小肌肉-的动作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支配的能力较差。因此,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记号笔、水彩笔、蜡笔和水粉笔是比较常见的绘画工具,而纸张的可选择余地则较大,如较硬的卡纸、色彩丰富的手工纸以及普通的白纸等,不管提供怎样的纸张,教师都应让幼儿自由挑选喜欢的颜色。

根据绘画主题的不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绘画的辅助工具。如可以用青菜实物结合绿色颜料,拓印出“夏天的森林”,用橡皮筋结合蓝色颜料弹出“雷雨”的情境等。丰富有趣的绘画材料会让幼儿觉得绘画的过程就是在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使无意涂鸦变成有意绘画

研究发现,幼儿的绘画会经过无意和有意两个阶段,2~3岁幼儿刚开始的涂鸦是无意的乱画,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幼儿渐渐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使无意涂鸦逐渐转为有意绘画。但是由于2~3岁幼儿思维的特点,他们所认为的事物不会固定不变,如他们画了一个圆,上一秒钟可能是苹果,下一秒钟可能变成饼干了。有的幼儿即使说得再好,在集体活动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意表达,这需要教师反复的鼓励和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能思路清晰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作品。

基于2~3岁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教师在绘画活动之前未对幼儿提出任何要求,画面很快就会变得一团糟。在绘画活动中,一定的技能练习还是必要的,但教师要注意千万不能使其变得枯燥。同样是线条的练习,可以通过“画毛毛虫的脚”来练习短线条.也可以通过“画羽毛球拍”未练习长线条。通过小组和集体活动交替进行的教学形式,使幼儿更加自由、目王地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

2-3岁的孩子为什么爱说谎?


为说谎的“匹诺曹”辩护

我女儿还不到3岁,就养成了爱说谎的习惯。有一天下午,朋友来我家做客,客人要走,我对客人说:“以后经常来做客哦!”女儿却跑过来说:“阿姨,奥巴马昨天来我家做客了!”朋友听了乐坏了,还故意逗她说:“奥巴马给你带礼物了吗?”她竟然还点点头。我真是觉得很难为情。我很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可是她怎么这么小就学会说谎了呢?真令人担心。

雨欣妈妈

雨欣妈妈:

很能理解你作为一个妈妈的担心。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你却是多虑了。

两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的飞速发展期,他们的词汇量会迅猛的发展,这一阶段他们对外界的语言特别敏感,并会去模仿。但是,他们运用语言却绝对不仅仅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他们会去自己组织一个语言的情境来进行表达。有时候,他们自己组织的语言情境对于大人来讲,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但对孩子来讲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你的女儿说奥巴马到家里做客一事,她的初衷并不是要说谎,也不是要吹牛,跟品质品德更是没有关系,她很可能是屡屡在电视媒体中听到奥巴马的名字,又将这件事情与朋友来家里做客的事情进行了无意识的拼接。这只是她学习语言的一个过程和方式,远远没有成人想象得那么复杂。

而渴望礼物本来就是孩子的愿望,所以当你的朋友沿着孩子的话逗孩子的时候,孩子很可能就会点点头。这一反应,也与孩子撒谎扯不上关系。只不过我们是用成年人的心理去推测孩子,结果把问题搞复杂了。

其实,不仅仅是你的女儿,很多孩子都被家长认为有说谎的现象,其实,只要理解了孩子的心理,家长就会发现自己实际上在误解孩子。而能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

一般来讲,3岁以下的孩子“撒谎”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原因。

想象和现实的混淆

两三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同时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在孩子眼里,一粒石块也是有生命的,人是可以住到月亮上的……他们常常分不清想象还是现实,因此,经常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出来。比如,一个小女孩对妈妈说,自己的书包被树上的小鸟拿走了。如果妈妈不理解,会将孩子这种天马行空子虚乌有的说法理解成是说谎,实际上,却是孩子宝贵的想象力的体现。

妈妈可以这样做:

倾听孩子想象出来的故事,比如可以问问孩子,小鸟是什么颜色啊?它是怎么飞的啊?它的房子建在哪里啊?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引导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更加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借此丰富孩子的知识。

为了达到愿望的自我安慰

孩子在伤心时,在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会通过对与愿望有关的想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一个男孩对妈妈说,幼儿园的小朋友吃掉一盒巧克力。他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欺骗妈妈,而是因为自己喜欢吃巧克力,却不被允许,所以,他便有了和巧克力相关的想象。

妈妈可以这样做:

妈妈切不可当中戳穿孩子在撒谎,而是要慢慢地问孩子,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比如“你觉得吃掉一盒巧克力会怎么样呢?”这样一来,既让孩子明白了道理,也没有伤及他们的自尊。

渴望被关注

每个小孩子都在寻求父母和老师的认可,两三岁的孩子已经能够了解哪些行为能够引起大人的夸赞。有时候,他们为了得到夸赞,会出现说谎的行为。比如,老师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谁画好画了请举手。其中很可能就没有画完画的孩子举起了手。这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们有从众的心理现象,看周围孩子都举手,他便也举了起来。另一面,也因为他们知道,举起手来可以得到老师的夸赞。但是孩子这个行为,却经常被解读成是不诚实的表现。

妈妈可以这样做:

妈妈可以通过童话故事等孩子容易理解的形式,告诉他们一些规则。比如,什么情况下举手。没举手并不代表不是好孩子,而只是说你还没有完成任务。总之,大人对孩子的偏见少一些,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优点,孩子就可以减少为赢得某一种关注而去说谎了。

模仿

孩子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所以家人的行为会不知不觉被孩子学会。如果父母和家人就经常在孩子面前撒一些小谎,那么孩子也很容易学会。一个小男孩明明吃了一粒糖,妈妈问时,他却说:“没有,没有啊!”妈妈为此很生气。不过她却想起,前一天,丈夫明明抽了一支烟,却怕被妻子唠叨而说:“没有,没有啊!”由此可见,大人的行为太容易被孩子模仿了。

妈妈可以这样做:

如果家长觉察出了孩子的行为是在模仿大人的行为,那么一定不要回避大人的问题。可以对孩子说:“妈妈那天对阿姨说谎是不对的,妈妈以后会改正。”“爸爸那天也不应该骗妈妈,爸爸今天已经改了,还是好爸爸!”这样一来,家长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改正说谎行为的好榜样。当然,家长也要说到做到。

避免被惩罚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惩罚过于严厉,那么孩子也会容易出现说谎的行为。三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觉到哪些事情可能会被妈妈惩罚,当事情发生时,他们会通过说谎的方式来逃避被惩罚。比如,打破了杯子,他们会说是小猫打破的,或者说不是宝宝弄的。

妈妈可以这样做:

对于孩子这类的错误,家长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并鼓励孩子再次去尝试。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因为逃避惩罚而撒谎了。>>网友分享:宝宝说谎父母应该怎么办?

----------------------------------------------------------------------------------------

育儿问答:

友niuniuhf问:孩子为什么自己学会说谎了?

特聘专家潇潇(向她提问)解答:孩子说谎,父母要关心其说谎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惩罚孩子。先找出说谎的原因,如果孩子说出实情,父母一定要遵守诺言不给予处罚,反而赞赏他勇于认错的行为,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重视;深入孩子的内心,在处理小孩说谎话时,首先要清楚其原因。假如孩子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则需要先针对他不喜欢些什么;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互动,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作一个好的榜样,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好榜样,不要不经意地在孩子面前说出做不到的承诺,或骗人的话,孩子便可从中学习到好的行为...>>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