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智力开发

2021-01-04 幼儿智力开发 智力胎教 童话故事的真正结局

什么才是真正的智力开发?。

目前,热衷于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人很多。许多父母很早就教儿童认字,算术;有的家长还对儿童进行早期定向培养,例如很小的小孩就在家长的逼迫下学画画,学书法,学钢琴、小提琴等。

其实这种教育增强的并不是儿童的智力,而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知识和技能,但后果则会妨碍孩子正常的智能发育,引起孩子情感上的许多问题,导致孩子讨厌学习、身心不健康等问题。

什么是智力?说穿了就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潜能。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就是因为人有能够根据环境不断改造自己、探索世界未知数、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的能力。所以,智力不是只表现在读、写、算等技能方面,还包括解决其他各种问题的能力、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等方面。

比如,在解决诸如有两个煤气炉灶时,是用一个灶先做菜后做饭,还是先煮饭后炒菜;还是同时用两个灶一边煮饭一边炒菜的问题时,就需要动脑筋好好地计划一下,否则就会吃冷菜、冷饭或浪费许多时间。

又比如,一个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在上了大学,独立生活后,需要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调整时间,安排学习和生活,克服不安定的心理,以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一种智力,一种自己主动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一个人若不具备这些能力,只会被动地记忆些死的知识,那么他的一生是不会有大出息的。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过分重视读、写、算,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发展孩子的智力就是让孩子识字,所以就想方设法地阻止孩子玩耍,逼孩子记忆一个个生字生词。

一旦把早期识字摆在不恰当的位置,又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就会妨碍孩子的正常发展,加重孩子的精神负担,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早期教育作了这样的描述:"早期刺激可以看成是早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0~3岁的儿童,它更具有生理学--心理学色彩。

它是通过节律感(声音的、音乐的、颜色形状变换、运动物体、时间间隔)、语言、触觉、动作、运动的安排等方式进行的。在儿童早期刺激训练中,玩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识字并不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唯一重要因素。

有的家长片面认为小孩只有早识字才能及早地表现出聪明智慧,而忽视了长远的打算。

其实,人的培养周期很长,不同的教育阶段需要完成不同的特定任务,如果儿童在早期由于提前识字而妨碍了那一特定阶段任务的完成,造成了厌学、自卑的情绪,结果就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这种后果也许在几年以后才显示出来,到那时后悔就晚矣。

相关知识

什么是智力、智商


说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如何,许多人可能认为智力就是聪明的程度,或着说是记忆力、理解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些方面。其实,智力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是认识、理解事物和运用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商是用来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比值,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1916年特曼首次推出了一个公式,他认为智商=智龄÷年龄×100。中国科技大学叶国华在1995年提出一种新的原则,把智力优势表现在记忆和思维两个方面,主要指记忆占40分,观察占20分,思维占60分。

以下对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作简单介绍: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家长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做一些游戏,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如找朋友等。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孩子全神贯注地看动画片,对做游戏、吃东西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的体现。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几个月的婴儿就能记住妈妈的形象,一旦妈妈变换发型,就会出现婴儿不认识妈妈的情况。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宝宝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分类归纳,如吃、穿、用、玩和大、小、长、短等,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0-3岁的孩子直观动作思维占主导地位,他的思考过程是靠行动来完成的,对于家长提出的总是,他还不会用语言来完整地回答,只能用动用来回答。而3-6岁的孩子主要采用的则是抽象逻辑思维了,这时孩子已经能用语言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了。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给孩子讲故事时,他可以联象到小白兔吃萝卜,双脚跳着走等等,当然,这是在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那么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是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呢?我们可以用古代的天材少年曹冲来举例,“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反映了智力结构的组合问题。当大象拉到曹冲眼前时,他的观察力告诉他大象不能用一般的秤来称的,而石头就可以用秤称。他的记忆能力告诉他,船可以承载大象和石头的重量。他凭理解力知道,可以用石头的重量得出象的重量。于是他果断地作出判断,把大象拉到船上,在船与水的交界处划上标志,拉走大象,再把石头一块块地放到船上,直到石头重量与大象的重量一致。然后把一块块石头的重量称过记算出来,它的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称象的故事千古流传,他是一个智力超常的典范。

宝宝需要什么样的智力开发


实际上,在你不断地学习这么多事情的时候,你的孩子不仅也在学习,而且比你学的多上千倍万倍!宝宝一出生,就用他的眼睛、耳朵、嘴巴、皮肤甚至身体来感受这个世界。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路边的影子、远处的狗吠声、电话里的说话声、积木的碰撞、玩具铃铛的摇摆,这些对幼儿来说都是挺奇妙的事物。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善用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是能够分享和了解孩子的好奇心和欢乐,孩子就能感觉到他们的观察和反应获得了肯定,获得了成年人的注意。

婴儿初生时只有先天的反射,只有脑干功能是完备的。神经细胞发达起来后,才会完全地传递大脑的命令,才会许多复杂的肌肉控制技巧,这样当大脑命令右手去搔鼻子,才不会变成踢左脚。因此儿童的运动对于锻炼神经系统和肌肉控制是非常必要的。经常带孩子外出运动,并准备各种积木插片等小玩具,可锻炼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

孩子学说话的过程实际上从娘肚子里就开始了,有的家长给孩子用图片和识字卡来学习语言。其实,真正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是与生活联系起来。有研究表明,4天大的婴儿已经能分辨不同的语音和语言了。爸爸妈妈和保姆在生活中充满爱意的动作,认真地倾听和应答孩子的话语,结合活泼的表情,玩耍的游戏语言,都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好机会。

专家还发现,以母乳喂养孩子,以及经常地爱抚孩子,不仅有助于儿童吸收营养,增加体重,还有助于建立双亲与孩子之间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培养儿童健康的性格。有人认为儿童的性格是天生的,但是研究认为,后天的经验是决定性格的重要因素。孩子生下来是有个体差异的,一个经常微笑并与周围人有眼神接触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这个环境,这个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婴儿的性格。当父母对孩子温柔地说话、开心地皱皱鼻子,也就同时增加了孩子的乐观天性。比如说话害羞的孩子高度敏感,对环境过分警惕,父母可以以柔和而坚定的方式消除他的疑虑和恐惧。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关于早期教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否及早让孩子认字或数数,是长期争论的问题。有些专家指出,过早地让孩子认字数数和打电脑,不如让孩子玩各种玩具,让孩子通过品尝、触摸、摆弄来了解真实的物体,如积木块、瓶瓶罐罐和小推车、小工具等。大脑的研究证实了教育家多年来的观点:早期的社交和情感经验是智能发展的关键。家长和教师应针对每个孩子的经验和需求,并设立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有足够多种类的玩具,还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帮助他们感受爱和安全,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和尝试。

什么是有利智力发展的环境


印度的“狼孩”(由狼抚养的人类的孩子)曾经在世界上引起震动,尽管世界各地人们发现了“狼孩”后,大多都提供各种条件为他们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但均未成功。这是因为“狼孩”自幼生活在动物伙伴中,接受的是狼活动的信息,他们错过了人类受教育的关键时期。这说明在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中,遗传因素决定了智力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决定了智力发展的现实性。那么,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过程中,怎样为孩子提供有利于智力发展的环境。

1、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信息刺激。丰富的信息刺激可以使孩子产生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索愿望。如家庭中的摆设就是良好的信息刺激源,但不能只作为永久性的、名副其实的摆设品。在安排一些摆设中,要考虑到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如在家中适当的地方摆上几盆花,饲养几条金鱼,这无疑对孩子来说是大有裨益的。每天让孩子闻一闻花香,观察花开花落的现象,让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各种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喇叭花的形状像什么,马蹄莲花的形状像什么,为什么不给花浇水它就会枯萎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可以使孩子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又如孩子在观察金鱼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金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尾巴又是什么样的,这就大大地发展了孩子的观察力。

2、经常和孩子讨论一些问题。如下大雨和下小雨的雨声有什么不一样,天热时怎么办,天冷时怎样御寒,停电了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处于思考问题的情境中,促进其智力发展。

3、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的活动。如“词语接龙”比赛(大小—小花—花儿—儿童—童年……),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下棋比赛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判断能力。

4、为孩子布置一个有利于智力发展的小天地。家中应专门为孩子布置一个小天地。在孩子的小天地里,环境布置要儿童化,允许孩子对自己的小天地提出怎样布置的意见。摆设物不宜过多,要易于孩子拿、放东西和整理物品,一般来说,孩子的小天地中要有一个书架,从小培养孩子喜爱书、受读书、会整理图书的好习惯。小天地中,玩具柜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孩子学会摆放玩具,爱护自己的玩具。另外,小天地中还要有一个工具柜,让孩子把纸、剪刀、糨糊、蜡笔等物品整齐地摆放。一旦孩子喜欢了自己的小天地,他将会在这块小天地中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自由地玩耍,快乐地创造。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因为我们以前的教育太压抑,所以我们自己深深地体会到自由的可贵,因为我们以前太片面的强调“奉献”、“牺牲”,所以我们第一次认识到自我价值和享受生活的权利。我们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再也不能在孩子身上重演,我们自己渴望而没有得到的东西一定要还给孩子。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快乐!”这几乎是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承诺。

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是无拘无束?是为所欲为?是无忧无虑?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只要无限的自我满足就能快乐吗?我个人觉得应该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感受父母的爱抚是一种快乐;能自己吃饭,而且能体会到饭菜的美味是一种快乐;经过自己的努力,搭成满意的积木是一种快乐;把好吃的东西分给父母,继而分给好朋友,看着他们的满心欢喜也是一种快乐;收拾完自己的玩具后得到了妈妈的表扬是一种快乐。所以我觉得真正的快乐,包括童年的孩子独有的快乐,更应包括能伴随他一生的快乐。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是立足现在的,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我认为:自己独立做事的成就感和自己做了对别人有意义的事以后的幸福感给他带来的快乐,将会贯穿于他的一生。

我们给孩子快乐的时候,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让孩子知道:他的快乐不仅来自于享受别人的给予和爱,同时也来自于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样他才会享受别人的爱而不自私,付出自己的爱而不失去自我。总之,快乐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

幼儿智力开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