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招多赞赏孩子。

孩子“坏”时希望受到注意,“好”时希望得到赞赏,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承认他所做的事情,会提高他的自我价值观念。即使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也可以提醒孩子知道他是可爱的、有能力的。

例如,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到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爱和能力。

第2招抽时间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十分宝贵,尽管如此,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这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是把与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计划,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这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是十分重要的。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要超出他的水平。对于重组家庭,父母应该考虑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对于感到孤独的继子女,家长应抽出专门时间和他在一起。

第3招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自己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励和挑战,要给他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时,指导并协助他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

第4招珍视孩子的物品。

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的玩具(购买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件物品不适合孩子了,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件物品。

第5招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身体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粉刺、肥胖和雀斑时,父母要帮助他解决精神上的负担,并让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也是可以控制的。

第6招孩子贬低自己时父母要干预。

孩子贬低自己是在传达一种有碍自尊的信息。这时父母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他的爱,认真地倾听,然后再告诉他应有的态度。

延伸阅读

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从六点入手


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从六点入手

1.宝宝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宝宝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宝宝的性取向。

期望宝宝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宝宝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2.当宝宝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宝宝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宝宝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3.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宝宝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宝宝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当宝宝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不应回避,宜用宝宝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

5.父母自身行为的模范也很重要。父母之间感情真挚、融洽,道德高尚,给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使宝宝热爱人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性的问题。

6.对常遇到的问题应恰当予以理解。如人是怎样出生的?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也可以从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示范性比喻。浅显地介绍人类生殖的生理,有助于宝宝弄清问题。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又不能太复杂;既要鼓励宝宝的求知欲,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宝宝的未来生活中去了解。

8招培养孩子孝敬父母


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是从一个又一个亲情故事中听会的,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是从自己的亲人的一个又一个孝行中看会的,孩子的孝心是从日常小事中培养起来的。孝敬父母的教育要从哪些小事做起呢?以下8条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

我的女儿在外地上高中,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姥爷病逝,有人说,孩子离家比较远,又马上面临高考,就不让她回来吧。我们毅然决定让孩子回来参加她姥爷的发丧、火化、吊唁、追悼会、下葬等活动。我让她自始至终陪伴着她的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妈妈哭得柔肠寸断、死去活来的情景,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她感受到了人失去亲人时是怎样的痛断肝肠。我认为,这种亲情体验比她高考多考十分八分要重要得多。

2、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

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爱父母之后,才有可能在她长大以后去爱国爱民,去尊老爱幼,去爱天下苍生。

在一个双休日,李先生骑自行车带孩子去公园。看完各种动物表演,孩子李雷十分兴奋。回家的路上行人稀少。他对爸爸说:“爸爸,让我带你一段怎么样?”李先生说:“你没有带过人,能行吗?”李雷说:“让我试试吧。”爸爸也就同意了。

于是,爸爸坐在车架上,李雷双手紧握车把,用力蹬动脚踏,车轮滚滚向前。可孩子毕竟还小,骑了七八百米之后,就有些体力不支了,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最后他喘着气停了下来,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你每天骑车带我上学也这么费力吗?”爸爸说:“我虽然力气大些,不过每送你一次,我也挺累的,尤其是前边那个上坡更费力气。”

到了星期一,李先生照常骑着自行车送儿子上学。骑到上坡时,坐在后边的李雷忽然跳了下来,用手推着车。爸爸非常欣慰。

3、要求孩子为老人做事时应理直气壮。

当家长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药或陪同就医,不要怕耽误他学习时间。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从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4、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让孩子主持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家长不要只给孩子过生日,不给自己过生日,这对孩子并不好。

5、从日常生活小事上对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时和父母道别,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让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和父母说话应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逊。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时,告诉孩子不能发脾气,要体谅、理解父母的难处。孩子如果发脾气或死磨硬缠,家长要始终坚持原则。家长千万不要起初不答应孩子要求,孩子发脾气了,家长让步了;孩子死磨硬缠了,家长让步了。这等于鼓励了孩子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

6、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苦。

你不妨把你的日常工作向孩子说一下,或带孩子去上一两次班,让他知道你上班走什么路线,每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你的工作中有哪些困难;你还可以告诉孩子下一个月、下一年家里都需要买什么东西,需要花多少钱。

总之是让孩子看到、体验到父母的难处,而不是只让他听父母说“我很辛苦”。

7、耳鬓厮磨中建立亲情。

在孩子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要要求孩子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亲情培养,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从这方面说,我不赞成孩子从上幼儿园或上小学起就到离家较远的外地去上寄宿制学校,因为这不利于亲情培养。亲情,就是在一天到晚的耳鬓厮磨中建立起来的。

8、用亲情故事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家长一定要定期抽出点时间和孩子谈心聊天,要把自己的难处和家里的难处有选择地告诉孩子。通过谈话,可以让孩子体验亲情,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儿和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女儿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一段路程,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却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很感激您。我们不认识,而您对我这么好,可我妈妈,竟然常跟我吵架,还骂我。”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想想,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还给你衣服穿,你怎么就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了。她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走到家门附近时,一眼就看见疲惫不堪的妈妈正在路口张望……妈妈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快回来吃饭吧,再不回来饭都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这个故事就很能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教育孩子如何“见招拆招”


“伎俩”一:无限制拖延时间玩游戏

5岁的小博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愤怒的小鸟”,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顾不得洗手和换衣服,先要把ipad打开。听着小鸟飞行时诡异的声音和小猪呵呵的傻笑声,小博常常玩得“废寝忘食”。妈妈担心长期这样下去,小博会沉迷于游戏中,而且影响视力,便多次规定他每次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可是每次,小博都是露出一副可怜兮兮的面容一拖再拖,他甚至会说:“我上了一天幼儿园,每天就只能趁回家时玩一会儿游戏,你就让我多玩会儿吧!”每当这时,妈妈便心软了。

一个周末,小博实在玩了太长时间游戏,眼睛酸疼,而且不停地流泪。妈妈终于发脾气了,一气之下把ipad没收了。本以为这样可以让儿子戒掉玩游戏的毛病,没想到小博竟然给姥姥打电话“告状”,然后得意洋洋地对妈妈说:“姥姥说了,您再不把ipad还给我,她就去给我买个新的!”

支招:

“成人都容易对电脑游戏上瘾,更何况孩子。如果宝宝对游戏比较上瘾,建议家长不要动怒,因为越是强行不让孩子玩游戏,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越强,甚至会影响亲子关系。”高歌今强调说。她认为,家长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游戏才能,比如这样说:“妈妈真没想到,你玩游戏这么厉害啊!我和爸爸学了好久都没学会呢!”这时,孩子听了妈妈的表扬,肯定会非常兴奋。妈妈继续说:“宝宝玩游戏能过这么多关,肯定特别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妈妈相信你,不管是在游戏中,还是游戏外,都能做到遵守规定。小朋友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时间久了眼睛就会难受,脑子反应也会慢,过关会越来越困难。现在,我们就把电脑关上,歇歇眼睛吧!”当宝宝乖乖关上电脑时,妈妈还可以趁热打铁,给他讲些规则的重要性。

“伎俩”二:故意破坏玩具

“妈妈,我的玩具熊的小裙子破了,修不好了,您再给我买个新的吧!”4岁的萌萌对妈妈说。然而,妈妈接过玩具却发现,小裙子上的确是有条缝,可是破裂处很整齐,更像是用剪子剪的。

“是不是你故意剪坏的?然后还骗我?”妈妈质问道。“没有,它自己裂的,您爱信不信!”萌萌撅着小嘴,气鼓鼓地转身跑回了房间。

萌萌妈妈说,女儿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之前,她还故意弄脏过鞋子、剪坏过衣服,然后让妈妈给她买新的。“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即便我当面戳穿她,她也毫不在乎。她觉得,反正已经坏了,你就得给我买新的。”萌萌妈妈无奈地说。

支招:

高歌今认为,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家长首先不要急于下定论:他就是故意的!其实,有可能是好奇心使然,孩子想看看玩具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或者想自己给娃娃换件衣服。孩子之所以破坏一样东西,是因为他实在对它太感兴趣了,迫切地想要研究一下。面对这种情况,高歌今建议家长首先让孩子意识到破坏玩具的后果——有些玩具可能彻底坏了,再也修不好了,即便我给你买了新的,也不会和这件一模一样了。这样,孩子在想要动手破坏之前,就会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不小心把它弄坏了,就再也没法玩了。其次,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不可能在一周内给你买同样的玩具,我们干脆动手把它修好吧!这样一方面能够教会孩子珍惜,还可以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感情。

“伎俩”三:坐山观虎斗

5岁的阳阳是个特别机灵的小男孩,平时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他总是反应最快,也是最调皮的一个。回到家,阳阳更是集众多宠爱于一身,六个大人围着他一个人转。

渐渐的,聪明的阳阳发现,自己的任何要求总能被满足,即便偶尔爸爸妈妈会拒绝,在爷爷奶奶那里也能得到满足。于是,他渐渐把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当成自己的“靠山”。犯错误了,他不等妈妈开口责备,先给爷爷打电话,因为他知道,只要爷爷一来电话,妈妈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了;在幼儿园惹祸了,爸爸生气了教训他,他便在周末时向奶奶告状,奶奶听后,自然会生气地质问儿子为什么吓唬孩子;想要新玩具时,就分别告诉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看他们谁买的最漂亮……就这样,六个大人被一个孩子耍得“团团转”,甚至有时还争吵不休。

支招:

“其实,孩子并不是要故意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他只是在钻空子。”高园长认为,正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良好有效的沟通,教育方法不一致,才导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致。父母们应该多个心眼儿,提前和老人做好沟通工作。这样,当孩子因为爸爸妈妈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跑去哀求老人时,会发现无济于事。

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关心父母


当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投入满腔心血时,孩子们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尤其是5-6岁的孩子,对父母的说教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时,父母应该静下心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告诉他你的困难、辛苦以及工作状况,让孩子去理解你、关心你,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父母(生日、爱好、幼时趣闻、健康状况、工作情况等),在了解的过程中,父母还可以适当地讲一些往事,加深孩子对父母成长的了解,从而更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教育孩子学会理解,凡事除了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以外,还要推己及人,以他人的观点观察一下,这样才能不失偏颇。首先要教育宝宝关心父母,在这个基础上才会理解、关心他人。

与孩子建立密切的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烦恼和辛苦,如果晚饭时你能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也能了解你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会让他产生被重视的感觉,认为自己可以替父母分担部分重任,从而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教育孩子珍惜父母的劳动,让孩子也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让他体会任何事情都不是轻易得到的,必须付出努力,并让孩子理解父母对他的期望及为此所做的一切。

孩子不和你说心里话?你需要这6招


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和自己无话不谈。最怕的就是共处一室,但是无话可说,这就尴尬了。交谈多,关系亲密,孩子和家长犹如朋友一般,这个理想的状态其实是有方法实现的,不妨试试以下这几个吧。

毫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认同的需求,试想,谁愿意成天面对一个挑剔、刻薄、无趣的人?平和的面对孩子吧,用表扬代替指责,用鼓励代替打击,相信孩子的感受会好很多。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这就不愁没话可说了。

值得注意的是:表扬孩子时,一定要说出具体的事件,而且也是孩子感到值得表扬的事情,这样才是有效的赞美。否则,便就是一种客套、谄媚的行径了。而且,表扬与鼓励一定是真诚的,那才是真实的情感表达。

跟孩子聊自己的工作以及对某些事件的看法

告诉孩子,自己是做什么工作,这可让孩子了解家庭之外的父母,也能增加你们之间的谈资。

另外对于一些事物可相互交换意见,在这个过程家长可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和孩子做朋友

家长一定要用行动来影响孩子,而不是在语言上要求孩子。比如,要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不是家长要求孩子“你把我当成你的朋友,告诉我你的想法”,而对孩子这样说“我以前是怎么做的、我以前干了些什么坏事情”。这样的交流,孩子才真正体会到你和他成为了朋友。

尊重孩子的兴趣,自己也尝试

为了让孩子的兴趣广泛,家长可给孩子更多的体验和尝试机会。同时也可和孩子一起做某件事,一是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兴趣点“;二是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三是可以激励和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四是给孩子证明,我们都是平等的。

不可死缠烂打

千万别用体罚或威吓的手段来逼孩子说他不愿说的话,如果孩子不说,只能说明家长的沟通技巧不够。不管是孩子的心事还是犯错不承认。不可死抓不放,试着在孩子的心理防线减低的时候再来问孩子,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给孩子写信

写信,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大家已经不怎么使用了。但,有些话语,家长完全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比如:向孩子检讨自己,向孩子承认自己的不足,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歉意,向孩子诉说的情感等等。特别提醒:你的话语真实,就一定有效哦。

用心去爱,用爱去教,和孩子一起成长,享受每天的幸福和快乐。

家长每天说这六句话,孩子更优秀


作为和孩子关系最亲密的父母,我们每天要跟孩子说很多话,语言再精不再多,可能你今天对孩子说了千言万语,没有一句是有意义的;语言还是把双刃剑,好的言语激励人心,坏的言语给心灵带来阴影。

那么哪些话是对孩子成长起关键作用的呢?哪些话能让孩子听了更鼓舞心灵呢?

以下六句话,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强大魔力,每天坚持说给孩子听,不久之后,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会超出你想象。

1.我爱你

“我爱你”这三个字简简单单,却能容纳世间无数情意,一下子就能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当父母对孩子说出“我爱你”,他会感到自己是被关心被重视的,心里会感到无比温暖舒畅。

起床的一句“我爱你”,预示着一天美好的开始,孩子们从父母那里得到了爱的力量,释放无限活力;睡觉前的一句“我爱你”,代表一天圆满的结束,带着爸爸妈妈暖热的吻,早点进入甜甜的梦乡。

2.你带给我快乐

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有条件的赞美,比如有的父母只会在孩子考得好成绩时,才会对孩子的价值给予肯定。这种对孩子的认同感,不该是偶尔的褒奖,而要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告诉他“你带给我们快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你是我们的开心果。

这句话可以让孩子对自己存在的价值,有一种很强的自豪感,他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重视和爱,对自己有更多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3.你是特别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叶子都有它的独特之处。相同的,每个孩子也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身非凡的闪光点。

聪明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帮助孩子充分利用自我优势,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你是特别的”,有自己的爱好,性格,个人魅力,爸爸妈妈理解并且尊重你,这能激励孩子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努力实现远大梦想。

4.我很高兴当你......

当我们对孩子进行称赞时,除了“你很棒”之外,更要给孩子更多具体的赞美之言,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真诚。比如“我真开心你能自己穿衣服”,“我真高兴你能为妈妈做家务”,诸如此类,指出孩子哪些事情做的令你满意,比万能句“你真乖|棒”要有说服力得多。

对孩子的经常性鼓励赞美,可以最大程度调动他做事情的积极性,培养他勤奋的品质,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5.我相信你

信任是人与人之最可贵的品质之一,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里,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充分信任。信任就像春天里的暖阳,把心灵照得敞亮。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放心让他去尝试,一步一步超越自己,相信他能做好。不要总是用怀疑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行为,那样只会加重他内心的恐惧,打击他的自信心。

6.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经过了一天的生活体验,孩子有欢乐,也有苦恼,他们最想找最爱的爸爸妈妈分享,快乐因为分享加倍,痛苦因为分担减半。这也有利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波动,洞悉他们内心的情绪情感。

但有些父母,好像每天只会问一个问题:作业写了没?第一次问还好,天天像念经似的追问,难免不引起孩子的反感。可以坐在孩子身边,像朋友聊天一样,制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问问孩子这一天过得怎么样,有哪些好玩的事要分享,这样孩子才会打开话匣子,放下所有顾虑,与你谈天说地。

以上六句话,看起来稀疏平常,实则蕴藏着无穷的力量,集聚了满满的智慧,大繁至简,长篇大论反而没有重点,越是简单的语言,越能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越早把这些金玉良言告诉给孩子,越能早受益,孩子也会一天比一天更优秀。

学了这5招,防止宝宝幼儿园被欺负


宝宝入园之后,妈妈一定有很多担心吧?

其中最担心的一点,就是怕宝宝适应不了群体生活、不懂怎么和小伙伴相处。

有的妈妈会担心:“我家宝宝被人拿走了玩具只会原地大哭,万一被人欺负了怎么办?”有的妈妈担心:“我家宝宝不懂得怎么和别人沟通,想要什么总是直接去抢,小朋友都不和他玩怎么办?”

像妈妈们担心的一样,这些场景在宝宝刚入园的时候,还真挺常见——

镜头一:

冬冬正在和小熊过家家,忽然润润跑过来一把把小熊抢走了。冬冬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镜头二:

豆豆和悠悠都想玩小火车,为了让豆豆撒手,悠悠一把抓向了豆豆的脸,豆豆哭了起来……

镜头三:

童童玩电子琴,京京也很想玩,可不知道该怎么办。童童问他:“你也想玩吗?”京京点点头,童童说:“那我们轮流玩吧!”两个小朋友轮流玩的很开心。

“受气包”冬冬不敢为自己争取,很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豆豆虽然有了维护自己的意识,却没有合适的方法;只会硬抢豆豆和悠悠都不懂怎么和别人沟通,如果碰到比自己还强大的,他们就只能吃亏了;京京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常识,知道不能直接拿,但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童童则是比较善于交往的宝宝,提出了轮流的方法,

这三个镜头里,妈妈是不是都看到了自家宝宝的影子,也都很喜欢那个有办法的童童?不难看出,如果宝宝懂得交往的方法、知道怎么解决问题,那么到了幼儿园就能避免很多冲突和矛盾。

那么宝妈们就要问了,怎么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呢?还有些宝妈说:感觉宝宝平时在小区里跟别的小朋友玩的还可以啊,为什么去了幼儿园还是不适应?

其实小区里一群宝宝看上去是在一起玩,但是他们并没有近距离、深入的接触,而且小区环境是变化的,宝宝随时会转移兴趣。

所以,数量不等于质量,如果没有深交,等于没有。

到底该怎么做?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个小妙招。

第一招

找个好朋友家里玩!

作为培养交往能力的第一步,我们要帮助宝宝找一个性情相似的小伙伴,这样两个人才能玩起来。如果性情相差太大,宝宝们一上来就充满冲突,很难玩到一起。

选好小伙伴以后,可以带宝宝到他家去做客,或者请他到家中来玩。

一来,交往的对象很明确;二来,交往的时间有保障;第三,宝贝们的互动有各种玩具、食品支持,也会交往得很深入。

搭积木、小火车、扮家家,这些都是2-3岁宝宝非常喜欢的,也可以两三个人一起玩的。入园前和小伙伴多玩几次,宝宝会产生愉快的交往体验,有助于他进入幼儿园之后的同伴交往。

第二招

交往“金句”记心头

2-3岁宝宝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不会先想“我该怎么做才能和他一起玩”,第一反应总是“我也要玩”,于是就直接上去拿。

所以帮助宝宝做交往准备就很重要,比如:“可以一起玩吗”、“给我玩一下好吗”。

简单的礼貌用语会让宝宝得到更多的认可,比如“谢谢!”、“请”等等。

爸爸妈妈还要提醒宝宝,和别人讲话时候要看着别人眼睛、不是盯着想要的东西,才有礼貌哦!

第三招

大声说出我不要!

最让妈妈担心的,还是怕宝宝被欺负吧?这就要求爸爸妈妈在日常教会宝宝勇敢说“不”。

只有日常多交流、多讨论,宝宝才会知道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做,克服胆怯的心理。

我们可以告诉宝宝:如果别人争抢你的东西,可以说“请你等一等,我一会儿再给你玩”;遇到比较霸道的孩子,还可以教宝宝大声说:“你不要抢”,鼓励他不要害怕。

事实证明,在幼儿园里越是不敢胆小的宝宝,越容易成为欺负的对象;敢于大声说出来“不可以、不行”的孩子,更容易在小伙伴中建立自己的地位。

第四招

巧用绘本,学到好方法

绘本可以通过优美的画面、温情的故事,让宝宝感受到和朋友相处是很愉快、也很有趣的事。

交往题材的绘本有很多,在“40天入园准备计划”中,我们经过精心挑选,推荐了《我好担心》这个绘本,这本书非常符合即将入园的宝宝心理。

绘本中的小莉对上幼儿园充满各种担心,没想到进入幼儿园遇到了同样胆小、害羞的另一个小朋友,结果两个人慢慢地成为了好朋友。这个故事能缓解宝宝对交往的担心,宝宝也会期待和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入园后,他就懂得怎么借鉴书中两个小伙伴相处和游戏的方法,慢慢找到玩得来的好朋友。

第五招

管住手,张开口

这一招是针对平时比较大胆,动作比语言发展要快的宝宝,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抢玩具的豆豆和悠悠。

发生争抢的宝宝内心是受伤的,因为他会觉得我没有什么错啊!

所以,第一步,接受他的情绪,让他知道你懂他。比如“妈妈知道你很想玩那个玩具,对吗?但是别人不给,你很着急也很生气”;第二步,等宝宝情绪平复一下之后,启发他换位思考,给予宝宝初步的移情能力:“如果别人也来拿你的玩具,什么都不说,你有什么感觉?”第三步,重申交往的策略和方法:“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说什么?如果别人想玩你的东西,你可以说什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逐步加深宝宝对交往策略的认识,帮助宝宝管住手、张开口。

此外,如果宝宝已经表现出了攻击性,爸爸妈妈就要反思下家庭教育中的方法咯——比如,你是否经常跟宝宝说“别人打你,你也打回去”、“这个桌子不好,碰到我们了,打它!”

再如有些家长信奉“不打改不了”的育儿观念;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平时总是吵吵嚷嚷、推推搡搡,这些都会成为宝宝模仿的对象。

只有改变家庭中人际交往的氛围,才能给宝宝树立一个好榜样。否则宝宝入园后,会因为不懂适宜的表达,交往屡屡受挫,宝宝也会非常伤心和难过,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以为宝宝没吃亏就万事大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