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需要准备什么
2020-11-23 孩子入学需要准备什么 孩子入学家长准备什么 入学前孩子需要准备什么我们想传递给孩子什么(下)。
看到这个话题,我立刻觉得自己肩头的责任又重了许多。
其实我一直在努力为郑好做个好榜样,我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自信,坚强而又富有爱心的孩子。但实际生活中我自己却自信不足,也不坚强,爱心到是有,却偏偏又不太习惯于表达。
我的性格的由来其实是因为我小时侯的经历。我的父母有三个孩子,工作繁忙,他们虽然非常爱我,但对孩子耐心不足,而且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所以我小时侯是在父母的棍棒教育的模式下长大的。这种生活使我一直缺乏自信,依赖心很重。
有了郑好,尽管在北京没有人可以帮我带孩子,父母也一再要求帮我带,我还是坚持自己带。因为我决心让我的孩子一开始就在一种充满爱的氛围中养成好的性情和品格。
我对郑好的耐心让我的父母都非常吃惊,他们的印象里我应该是一个急脾气的人。可是我对郑好却从来不急。在我力所能及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我允许郑好做一切她感兴趣和想做的事情。在我们家,无论是电视机,VCD,还是爸爸妈妈的手机,都曾经是郑好的好玩具。电视机的遥控器曾经被郑好摔坏了n个;在她不开心的时候,我允许她哭,而不是大声的吼她;她喜欢刷碗,喜欢玩剪刀,喜欢缝东西,都鼓励她让她去尝试……我觉得我的郑好在我的这种开放式的教育下自信心十足,她什么都勇于尝试,从来不怯场。在小橡树举办的春节音乐会上,一切活动她都跃跃欲试,参与感非常的强。现在看到女儿自信心十足的小脸,我就从心眼里高兴,我小时侯可不是这样啊!女儿比我强多了。
孩子爱心的培养,首先要做当然是先去关怀孩子。她会在你充满爱的关怀中学会爱别人。另外还要在生活点滴的小事中让孩子学会爱别人。记得郑好奶奶在京同住的日子,无论吃任何东西,都要先分给奶奶和保姆,然后自己再吃。在外面看到孤苦伶仃的老人我会让郑好学着给他们一些零钱。等等。郑好现在2岁多,已经非常会关心别人了。昨天晚上,我正坐在凳子练抬腿,郑好问我:“妈妈,你做什么呢?”“我在做练习呢。”“哦,妈妈小心点,别摔着”。这是我2岁半的女儿的话。我心里可真是甜蜜蜜的啊!
现在孩子还小,在她的生活中还没有遇上什么大挫折,我现在还不能断定郑好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会坚强面对。但是从一些小事情上我已经可以断定我的郑好一定是一个不轻易言输的人。比如现在的她有时会坚持要自己扣扣子,有的小扣子很小,不容易扣,可她就在那儿坚持不懈的扣直到扣上(虽然也有没有兴趣的时候说:“妈妈扣吧,郑好扣不上了”)。我觉得她这一点也很不容易。Zj09.coM
其实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好象也经历了又一次成长的机会,我觉得自己逐渐变的成熟、睿智了,而且自信心也大为增长。也许我在给孩子做表率的同时,孩子也用她的行为给我做了一次榜样吧。
精选阅读
把对人生积极的态度传递给孩子
在生活中,父母会不知不觉给孩子以暗示,这些暗示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意志品质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孩子的暗示,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积极的暗示起到的效用往往比说理教育还好,能融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含蓄又委婉,有利于孩子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的心理。幼儿在心理上可塑性很强,极易接受父母的暗示,所以,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积极暗示,而将消极暗示过滤掉。
故事1 给孩子尝试各种食物的欲望
晶晶和玲玲都不喜欢气味特殊的蔬菜,如芫荽、药芹、胡萝卜、茴香苗等,同时因为怕卡着,也不喜欢吃鱼。
DON'T 晶晶妈经常在与亲友吃饭时提到这一点,说:“饺子里有芫荽?这不成,晶晶会把整口的饺子馅吐出来。”“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耐烦吐鱼刺。”“药芹的气味她点儿都受不了。”
DO 而玲玲妈妈到了星期天会做“五彩蒸饺宴”,有意识地用菠菜汁、胡萝卜汁、南瓜汁等和面包水饺,里面包上药芹虾仁馅、胡萝卜香菇馅、芫荽猪肉馅,全家人都故意吃得很香很夸张,还来让玲玲猜:“猜猜看,那个三角形的蒸饺里面包的啥?”针对玲玲怕吃鱼的习惯,玲玲妈在家里进行了一次吃鱼大赛,规定每个人吃一条鲫鱼,谁能把鱼脊骨最大程度地还原,谁为冠军。冠军的奖品是妈妈亲手缝制的一对鱼挂件。最后,当然是玲玲“巧夺冠军”。玲玲的收获,还不只是得了挂件,还在于经由妈妈指点,她了解到鱼刺分布的密与疏,掌握了娴熟的吃鱼技巧,不再对某种食物有恐惧心理。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积极暗示的环境里,对食物有着兴致盎然的尝试欲,父母就完全不必担心孩子会挑食偏食;而像晶晶妈那样,不知不觉传递给孩子一种消极暗示,孩子就会逐渐对某几类食物产生“天生的排斥心理”,均衡营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故事2 给孩子摔倒再爬起的勇气
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在向后退走的过程中,两个兴奋不已的孩子都摔倒了。
DON'T 亚亚的妈妈赶紧跑过去,抱起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这草地真滑真坏,专摔我们家宝宝!”亚亚还来不及反应,但听到妈妈的话以后,马上像受了莫大委屈似的哇哇大哭。
Do 飞飞妈妈望见孩子正紧张地回头看她,立即自己也轻轻“摔了一跤”,就地打了个滚,仰面朝天做出很享受的样子说,“草地像块大毯子,好舒服啊,躺在上面还可以闻到花香呢!”飞飞笑了,站起来,又倒下去一次,认为这是妈妈在跟他玩游戏。
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能表现得若无其事呢?这就跟两位妈妈给予的不同暗示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惶恐的态度在暗示孩子,跌倒了是很痛的,从而“点醒”了孩子疼痛不安的感觉,这就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不但以泰然的态度感染了孩子、暗示他“摔跤没有什么了不起”,还让孩子模仿她的行为,学会了“跌倒了也能换个角度看世界”的积极态度。孰优孰劣,不是看得很分明么。
故事3 给孩子随遇而安的快意
钢琴课一结束,变天了,雨点从天空中掉下来。
DON'T 小婷的妈妈愁容满面,对孩子说,今天真倒霉,就算冲到马路上拦的士也全淋湿了,每次你一淋湿就会感冒,一感冒就弹不好琴,下次回课又要挨老师骂了>>还没说完,心事重重的小姑娘已经满含了一包泪,快要哭出来了。
DO 菁菁妈妈则开开心心地说,啊,这是老天爷在让我们享受雨中漫步的乐趣,儿子,竖起耳朵听一听,雨落檐头的叮当声,听一听雨打在树叶上、汽车顶篷上的声音;张开手臂,做一个雨中的深呼吸,空气好清新,里面还有柏树和石榴花的清香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因此通过积极的暗示,都会孩子随遇而安,并能在目前正在经历的境造里找到乐趣,从而放平那颗怨天尤人的心,这种能力,是如此重要,几乎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感。身为父母,应该多对孩子说、“我多幸运啊!”“赶上这件事也是奇遇呢!”“能克服这样的困难,说明我能耐不小呢。”旅行中,汽车抛锚了,在等待旅游公司重新派车来的过程中,与其焦灼不安地抱怨,不如带着孩子在附近田野里采野花、拍摄落日:黎明即起去看日出,却被突如其来浓雾卷走了看日出的时机,也不必怨天尤人,与孩子一起跟缥缈的山雾捉迷藏,日后回忆起来,也很有趣味哩。
故事4 给孩子与人相处的善意
可可与萌萌两家人决定乘火车游新疆,旅途很漫长,他们“不幸”遇上了吵吵嚷嚷的大家子人,那家人的男人们将去新疆淘金,女人们将去新疆摘棉花,姑嫂叔伯三家,还带着三个特别吵闹的孩子。
DON'T 可可妈一见就皱眉头,对可可说:“太倒霉了,跟这么没教养的人起乘火车,还要忍受四五十个钟头,早知如此就坐飞机了。”
DO 而萌萌妈不仅让女儿拿出玩具和图书,与对面铺上的三个小家伙分享,还租了车载DVD让大家一起看动画片。萌萌妈还鼓励女儿去跟对面铺上的叔叔伯伯谈天,听他们讲淘金故事。当对面的女人为儿子的顽皮对萌萌妈说抱歉时,萌萌妈说:“我和女儿,还羡慕你们一大家子人,这么友爱,这么热闹,这么亲密。有了你们,这一路上说说笑笑,也不闷人了。”
你可以想象,这一路上,可可和萌萌哪个过得更愉快。
人生就像旅行,有时,我们是无法挑选旅伴的,总会有不合你胃口的人出现,此时此刻,父母应当用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们无法挑选旅行,但可以决定心态;我们也可能无法适应伙伴的脾气秉性,却仍然可以挑选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相谈甚欢。”
过得是否愉快,有时,决定于孩子自己,是否乐于与环境合作,而父母的天职之一,就是将与环境合作的技巧,通过形形色色的积极暗示,传递给孩子。
孩子回报给我们的关心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孩子回报给我们的关心”,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如果父母的爱是无私的,那么,我们真爱中传递的爱的真谛,孩子会从我们的行为中感到,而且,他们的奉献,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们无需要求回报,只要我们的行动足够真实和具体,我们的话语足够温暖。下面是美美入秋以来的语言故事,每个,都传递出她对别人的关心。
1、这个“凡”,真烦人!
入秋以来,美美频繁洗手玩水,手和手腕全都皴了。用了各种儿童护肤霜都收效甚微。于是,只好用最便宜的最老牌的凡士林油涂在皴裂的部位。每次姥姥叫她涂抹凡士林的时候,她都会说:“这个凡,烦不烦。”知道她把两个同音字搞混了,于是告诉她,这个凡士林是平凡的凡,那个是烦人的烦烦恼的烦。小孩的幽默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与日俱增,她觉得文字游戏真是好玩。于是乎,每次到了擦油的时间,该同学就哈哈笑着叫道:“这个凡,真烦人。姥姥手疼,你凡它吧,我怕烦!”
2、穿这么少,他不怕冷吗?
我有一本儿童世界名画欣赏的图书,无非是想让艺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期望美美看多了这样的世界名画,有个基本的印象,而不在乎无论她怎么画。
深秋的某天晚上,她热衷于里面的一幅“靠绿垫子的圣子“那幅画,是圣母抱着光滑的圣子,圣子身后有个绿垫子。我正在给她讲圣母和圣子,正发愁怎么让她明白耶稣,她突然发问:“妈妈,圣子穿这么少,他不怕冷吗?”我被这么一针见血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又看到孩子天真的疑惑,随之大笑起来。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他们的思维,多么给我们惊喜!
3、长大了,我挣钱给你们买衣服!
我其实特别不喜欢小孩子在衣服上的挑剔,我自己素面朝天绝对是因为足够自信。美美的衣服穿沛沛姐姐的多,还有我同事送的,都是人家没有怎么穿我就照单全收了。这在现在的世界经济危机状况下,还真是不错的节省资源的方式呢。但好像小孩子对美有天生的审美和判断,美美更如此,也许因为她这个名字吧?
某日晚上举家外出就餐,美美看姥爷穿衣服,冷不丁说了句让姥爷猝不及防的话:“姥爷,你里面的衣服太难看了。别穿了!”我注意到父亲的高领衫的颜色和式样确实与毛衣不配,实在奇怪美美什么时候无师自通学会了搭配呢?只是通常鉴于我父亲的脾气,我和我妈妈都不敢这么点破他。姥爷听罢,哈哈大笑。姥姥更是得意:“这下,家里有人治你了(指我父亲)。我们不敢,美美敢,小异敢(美美舅舅)!”我父亲随后又逗美美:“姥爷的衣服难看,那怎么办呀?”美美想了下,认真地说:“等我长大了,挣钱给你买衣服。我和姥姥一起逛商场,给姥姥也买!”至此,我父母被感动得心都酥了。很奇怪,我们没有人谈论过钱,也没有人这么提醒过孩子长大要回报什么,也许,因为姥姥姥爷倾注了全部的爱给予她,她都记得了。
还有就是,她知道沛沛姐姐给了许多衣服,她在一个清晨穿上沛沛姐姐的衣服时,同样说:“沛沛姐姐给我衣服,我也要送沛沛姐姐礼物!”我问什么礼物呀,她仔细想了一会儿,说:“现在我不知道,这是个秘密!”
孩子们 我爱你们
不知不觉的光阴穿梭中,我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我忽然发现,我和孩子们的生活里,在唱着爱的旋律!
欣慰的爱---新的一学期开始时,我班迎来了新的小朋友。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造成了情绪上的强烈反差。哭的、喊的、摔凳子的、想方设法要逃走回家的,还有大小便拉在裤子里的应有尽有。在帮助幼儿换好干净衣裤、擦掉脸上的眼泪鼻涕、劝走不放心家长的同时,我带幼儿出去散步,认识美丽的幼儿园,希望可以舒缓他们的心情,有的时候还给孩子们放有趣的节目,转换他们的注意力;和他们一起玩好玩的积木游戏……我尽量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幼儿稳定情绪熟悉班里的其他小朋友,认识老师。一个月的辛苦,换来孩子们的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一声声清脆、稚嫩的“老师早,老师好!”那时,我倍感欣慰!
开心的爱-一段时间过去了,我渐渐发现我们班内向的小朋友特别多。他们来园都是大人抱进来的,大人走后爱哭、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显得很可怜。每当这时,我总是及时走过去,把他们从大人的手里抱下来,坐在我的腿上,安慰他们,陪他们游戏。而在这时,我总能发现有一些小朋友用一种我说不出的眼神望着我,好象在说:“老师,我也想让你抱一抱。”这时,我总会伸出手:“来,老师也抱抱你!”孩子们开心地来到我身边,就是让我摸一下头,摸一下小脸,握一下小手,他们也会觉得很满足。因此,现在在我班里,若是发现哪个小朋友情绪不太好,我总要走过去:“来。老师抱一抱”。即使是开心的小朋友,我也会去抱抱他们,摸摸他们,让他们感受我对他们的爱。慢慢的,他们在我忙碌的时候,会过来对着我笑眯眯,会走来拉拉我的衣襟,会跑上来看看我的脸。
这就是爱的旋律!我和孩子们,会在每一天,都永远的唱好这爱的旋律。
警惕我们的弱点被孩子学到(下)
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的事,占其行为的20%;而按照我们的行为做的事,要占到其行为的80%。所以,为了孩子,我们不能太随便地做人和做事。另一方面,教育的启蒙也是人生的启蒙。先反观我们自身,然后,去思考教育需要加强些什么、避免些什么,教育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此,我将一些对人生的观察记录在这里,与有缘的家长朋友共勉。
六、自制
我不能再吸烟了,喉咙好痛,可是我就是忍不住……
该起床了,该起床了,还有好多事情呢!早点开始会轻松一些……可是天气好冷呀,要不再躺一会儿?
他已经一点也不在乎我了,我不该再爱了,可是我还是一次次地去找他,然后又一次次地后悔……
总是有些事情,我们明知道不该做,但是却做了;又有另外一些事情,我们知道必须要做,可是我们就是做不了。于是我们抱怨自己的自制力好差。自制力是什么呢?要再长几岁我们才能管住自己?
有人说:只要能对自己多一点点的克制,我们就会因此变得强大起来。可是,我们就是缺那一点点。那“一点点”,我们还要缺多久?
七、尝试
我没有做过,半点经验也没有……
我感觉我的能力还不够……
自那一次后,我再也不敢了,一次也不敢了……
我不愿意表现自己,因为我感觉自己不值得表现。可是,没想到那些站在台上的人还不如我,而底下的观众居然也对他们称赞有加……
我总是感觉自己不行,可是我又经常发现,那些还不如我的人反而都成功了……
绝不是只有孩子才存在缺乏自信的问题,所有的人都会不时地面临自我怀疑。人类的脆弱与其说是源于能力的不足,不如说是源于对自己的错误判断和过分担忧。由于曾经的挫折、他人的评价或者缺乏经验,对于那些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人们常常不敢去进行尝试。
通常,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这个“苦”包括不安、不确定、被自己和别人怀疑。人们都愿意做十拿九稳的事,习惯于万事俱备的时候再去寻找东风,而规避准备不足甚至完全不知结果如何的尝试。对于那些有明显威胁的尝试,人们更是避之惟恐不及。
但是,不去尝试,我们又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怎么知道事情的究竟呢?如果不了解自己和实际情况,我们又怎么判断呢?如果没有成败的砺练,我们又怎么成长呢?
八、自我完善
人类拥有着巨大的能量和智慧,文明飞速发展,但是人类已经做的远没有他们应该做的那么好、那么多。有太多的人生被遗憾地搁浅了———那些靠出卖体力生存的最底层的劳动者,那些小富即安的人们,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们……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生活在低质量的层次里面,人们越来越不相信自己有什么惊人的智慧或者巨大的能量,尽管身边或者远处不断有人证明给他们看。
人生的机遇相差很大,各人的天赋也大相径庭,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比他现在更聪明、更坚强、更成功、更有尊严感。从来没有谁优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即便是华盛顿、马克思、毛泽东、甘地……自我完善和提升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每一次自我超越都会带来新的人生境界,让生命的阳光更加明媚,这就是那些觉醒的人孜孜不倦完善自我的原因和价值所在。
鲍威尔的“人生信条”
一、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糟糕,一觉醒来状况就会好转。
二、全身心投入才能有所突破。
三、避免自我和职位贴得太近,以防失去了职位就泯灭了自我。
四、坚信我一定能做到。
五、选择时要小心,得到的可能就是所选的。
六、不要让相反的事实挡住好决定的道路。
七、你代替不了别人选择,也不要让别人代替你选择。
八、注意细节。
九、分享信任。
十、镇定,和善。
十一、目光长远,要求严格。
十二、不要向恐惧屈服,不要轻易说不。
十三、乐观是力量的倍增器。
来自《做好父母这件事》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我们为什么要去上学啊
娘俩好久没躺在床上时聊天了,今天在睡前,烨又想和偶聊聊!
“妈妈,我想问你个问题?”
“好啊,什么问题?”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去上学啊,哦,我知道,上学是为了学知识,可我们为什么要学知识呢,为什么长大想当科学家呢?”
没想到小家伙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哩。
“那妈妈问你,你现在拿一百元钱去买东西,这东西的价格是33.89元,请问你能算出收银员要找你多少钱吗?”
“不知道!”烨摇摇头
“那等你上到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学了新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马上算出来了,这就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知识啊!”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认字呢?”
“你认识‘男’‘女’两字吗?”
“认识‘女’字,‘男’是不是那个东‘南’西北的‘南?”
“当然不是了,等你以后学到了,就会知道,这两个字的音相同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妈妈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和我外婆去县城,因为我外婆没识过字,结果她去厕所时,走进了男厕所,这是为什么?”
烨听了哈哈大笑,然后说:“那上面不是有图像的吗,看到穿裙子的就是女厕所呀!”(她不知道以前的厕所那还有什么图像哦)
“有些厕所之所以要在上面画图来分别男女,就是因为考虑到还有一小部分人不认识这‘男’‘女’两个字,所以才用图画来表示的!你小时候不认识字时,也是这样分辩男、女厕所的呀!
“哦!”
“能认识字多好啊,可以自己看书,你上网玩游戏时,一看字就知道那个游戏叫什么名称,而不用问大人;你上街时,只要一看到那店面上的字,就知道那家店里卖的是什么,对吧!”
“嗯,那我们为什么要去学校学习而不在家里学习呢?”
小家伙的问题还真多呢!
“在家里学习也可以,但在学校里学习的话,一是学的比较统一,二是有专门的老师教你们,这样你们会学的比较快,再说天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也有劲啊!
“就像你后鼻音读不标准,就不能教我们!”
“那是,要是教了的话,不就误人子弟了嘛!”
小家伙,说着说着就臭起老妈来了,哼!
“我喜欢是喜欢上学,可就是觉得有点累!”最后,烨又幽幽地说道
“这是因为你刚从幼儿园来到学校,还是个适应阶段,等一学期下来后,就不会这样了,那你说妈妈上班累不累啊,我也很累啊,可是没办法,累也要上班啊,不然我们都没钱用了!好了,今天不讨论了,有问题留到明天问了,现在睡觉喽!”
不知不觉,娘俩讨论了快半个小时,今天的睡觉已经晚了,所以催着她赶紧睡觉了,不然后面问题又是一个接一个了!
烨妈学识浅薄,所以只用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回答了烨同学的这些问题,也不知孩子听懂了没!孩子进校园两个月,刚上学时的那点新鲜感已经渐渐淡去,所以也开始觉得上学比上幼儿园时累多了,那时是以玩为主,现在是以学为主,孩子有这样的一些想法我想应该是很正常的!
宝贝,加油!
5招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5招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当我像往常一样对我五岁的儿子大声呵斥:“快点收拾玩具,看你到处乱扔像什么样子!”儿子却一动也不动,嘴里还嘟囔着:“我就喜欢放在这里,不用你管,你根本就不爱我!”接着,他飞快地冲进了房间并且“砰”地一声用力甩上房门。
我吃了一惊,立刻就想把儿子从房间里揪出来狠狠地揍一顿,但理智阻止了我的冲动。过了十几分钟,我的情绪平复了,愤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儿子说我不爱他,他难道真的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他?他为什么感觉不到我的关爱?我回想自己刚才的言行———口气生硬粗暴,换个位置,我也会难以接受,难怪儿子会认为我不爱他。
在年幼孩子的意识中,他不能领会到父母埋藏在心里的无言的爱的信息,是因为我们作为父母的没有用行动更明确地传递情感。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简单明了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
尽量避免用命令的语气同孩子说话
“你给我听着!”“快点!”“别乱动!”这类带有警告、责备、拒绝或者讽刺的味道的话,或许是许多家长经常习惯使用的。这种居高临下的命令语气,最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而采用了情感诉求的语言,让孩子感知到我们的要求是出于对他的考虑。比如说:“宝贝,咱们得快点,不然会迟到的。”“这件事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好,你觉得呢?”这些多点建议性口气的话,既能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我们的建议,也不会因为逆反情绪而故意跟我们对着干。
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
我们习惯了站着跟孩子说话,对他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给孩子,而很少去考虑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孩子在一再被告知该怎样做的声音中长大,便会渐渐产生一种印象:我是爸爸妈妈的附属品,自己的想法无足轻重!这一点或许正是在我们不经意的言行中使他误解的。如果我们蹲下来,蹲到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用眼睛注视着他,和他说话:“嗨,小家伙,我听见玩具们哭了,它们说找不到回家的路,需要你的帮助呢。”孩子听了,肯定会很快地把玩具都送回玩具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通过眼神交流,孩子能从中找到我们对他的爱与关心。
做即使一秒钟的身体接触
许多为人父亲者都不喜欢过多地搂抱孩子,认为这会助长孩子的娇气。过多的搂抱的确不是正确的教养方式,但必要的身体接触能够让孩子觉得父母亲切可靠,这将给予他们被接受、被支持、被关爱的感觉。因此,每天下班回到家,不妨拍拍孩子的小脑袋,或者握一下他的小手,微笑着说:“嗨,宝贝,今天过得怎么样?”孩子可能会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快乐地诉说着这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时你要做的,就是坐下来认真地倾听他的诉说。
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孩子犯了错,家长不能不管,关键是怎样去引导。其实,并不是每个错误都需要粗暴干涉或严加惩罚,民主地对待更容易解决问题,用这样的口气或许更加合适:“宝贝,我觉得你今天好像变了个人,怎么回事?”也可以这样评价:“这不像是你做的事情!”如果是一些严重的错误,一定的严厉性是必要的,可以加重语气:“你的这种行为真令我失望,希望你不要再犯这种错误!”让孩子深刻反省他的错误,然后再指出他的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给他一个自己思考并改正的机会。
耐心对待孩子的问题或要求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诸如“我是从哪里来的?”这种问题,经常会把父母搞得不胜其烦。“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去,去,别来捣乱!”孩子遭到拒绝的情形多了,不仅扼杀了他的好奇心,而且也让他觉得爸爸妈妈只是在打发他。认真倾听,不要因为太忙太累而简单应付,如果有些问题父母一时难以回答,应该坦然地告诉孩子:“爸爸不知道,等你长大了,我相信你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充分表明父母的诚意,孩子会感到被尊重。
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家长们爱孩子、老师爱孩子,那么对于孩子的“爱”我们应该如何去表达呢?这对于小宝宝们的成长很重要,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关注下对孩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可以更多,可以更持久,可以更深刻。提高全民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意识,在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将保护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渗入家庭生活、社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
上周,接连有媒体曝出上海、温州等地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恶劣事件。人们谴责这些恶劣行径的同时,整个社会也在反思:我们该怎样呵护这些祖国的花朵?
诚然,物质上的支持必不可少。但是,光有好的校舍,却没有好的老师;光提供物质,却缺乏精神上的关怀;光不停地填鸭式给予,却忽视孩子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这些,都是一种缺失、一种片面的关心。很多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忽视了孩子想要的东西——我们精神上的关怀,这样的关怀源自尊重与平等的爱。入园指导
弄清楚孩子想要的,才能搞清楚我们如何能更好地呵护他们。
关爱孩子,从家庭起步。现在有些家长自己缺乏理想和追求,却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愿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不停地上各种补习班,甚至将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要知道,孩子想要的,不是一个超前而早熟、承载了过多成人要求的童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适当的引导不可少,但更多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需要家长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历练,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学校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现在的一些地方,学校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灌输式的模式,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道德的引导,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只有教育工作者心中有爱、为人师表,才能用爱激发孩子向善的心;只有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榜样、学习美德的热情。
整个社会,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每一个人严守道德底线,工作、生活中积善积德,让孩子在一个崇尚美德、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里得到道德的熏陶,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其实,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可以更多,可以更持久,可以更深刻。提高全民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意识,在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将保护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渗入家庭生活、社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入园须知
本网站小编总结:生活之中,老师与家长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学会正确的向孩子去表达自己的关爱很重要,目前据相关的调查,幼儿时期的孩子因各种原因受到伤害的不在少数,但愿这样的事情能够被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