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
2021-04-04 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 为什么叫童话故事 为什么要做入学准备教育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英文(下)。
zhengrong的回复:有道理。我所在的公司有几百名法国人,但工作语言是英语。他们只有两三个说英文不带法国口音的。
我学了法语以后,与法国人交流,有时甚至还故意也使用法国口音的英语(FRANGLAIS)。
中国父母真的是太多看重口音了。其实我的想法是:
1。小孩在中国长大,我们压根儿就不要指望他/她的口音象BBC或VOA一样完美;
2。父母与小孩说英文,语音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给小孩听英文有声教材弥补(我个人去过欧洲好几个国家,但从没有去过讲英语的国家。我小的时候学英语,是上初中才开始学习,那时有声教材很少。依靠录音带,我的英语语音基本做到了令英语国家朋友惊异的地步);
3。我仍认为,大部分的中国人讲的英语发音方面虽然与老美或英国人比有差距,但仍是很不错的。做父母的仍是不放心,不妨亲自请老外给你评估一下:自己教孩子的话,语音有没有问题?
小小妈的回复:
如果把孩子学英语完全交给磁带,他又怎么可以理解那些发音后面的含义呢?
somido的回复:
小小妈,您好。您的孩子是不是有跟着磁带学唱歌的时候。您不用教他,他自然就会。为什么?听。最初的时候,他咿咿呀呀唱些什么您也不知道,其实他也不知道。我想英语也一样。最好有英文的儿歌给孩子听,有韵律感,容易上口,我们可以给他解释其中的意思。我不在意孩子的日常用语是否使用外语,我更愿意用英文儿歌、歌曲熏陶他,跟他一起唱、一起念、一起随着内容比划动作,一起做磁带的学生。
小小妈的回复:
也许是我们的目的不同吧!
我希望孩子可以象用汉语交流一样掌握英语。
我的孩子从出生就听各种的磁带,原版英文的儿童歌曲、儿歌和故事。我期望的不仅仅是一种类似音乐的熏陶,而是希望孩子可以象用汉语交流一样掌握英语,所以我不能只让她听而不知其意。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用英语告诉她她能理解的物品、动物及动作,她才可以慢慢理解歌中的含义和故事中的含义,才能真正成为自己运用的一门语言。
somido的回复:
我们只是近期目标不同。我们的孩子都是幼儿,他们将来还有正规学英语的时间。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听力敏感期做些什么。希望如我一样英文平平或者没有学过英文的家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英文学习法。
zhengrong的回复:
您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有两点:
1。互动,就是说要有行为、活动与语言的结合。中国小孩一进外国学校,几个月就能交流,这就是互动的结果。把小孩放到电视机或录音机前,每天3小时,听上8年10年也不会有任何明显的效果,因为没有互动;
2。I+1原则。这是美国语言学家大量试验的结论。孩子的语言能力是I的时候,你给他比这个能力稍微难一点点的语言输入,他学习最快。若是孩子没有理解,空谈熏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等于是把孩子带到海边听涛声、看海浪,甚至赤足在浅水走一走,熏陶是熏陶了,水性也识了不少,但对于长大后学习游泳,其实没有什么作用。
语言学习,学得完美的语音最好不过。这样,最好把小孩送到国外去,或者是雇佣一个美国保姆,或者是送到全托英语学校...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种条件。反过来,父母先教,语音的问题仍可以通过有声教材进一步修正的。
关于“语音是否标准”的问题,西方的父母与我们中国的父母看法真是完全两样。
我说的不一定全对,仅供参考。
相关推荐
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培养独睡?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培养独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国外的父母,大多采用经由“独床”再到“独睡”的方式,而国内更多的父母,则倾向于与宝贝同床。在宝贝多大的时候让宝贝独睡一屋,究竟用什么方式对宝贝来说更好,其实并无定法,这要依各个宝贝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过,有研究表明,让宝贝独睡一房,通常是在3-5岁之间更好。因为,如果让更小的宝贝独睡一房,往往会有如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1.小年龄段的宝贝自理能力差,独睡一房时,如果疏于监管或护理,不能在宝贝遇到意外或生病时及时救助,容易发生危险。
2.小年龄段的宝贝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有更多的时间与父母亲近对其心理发展和安全感的增强,都有促进作用。
3岁以后让宝贝独睡意义何在?
1.有利于培养宝贝的独立性
独睡有利于培养宝贝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防止宝贝长大后对父母过度依赖。宝贝一个人睡觉,时间久了会逐渐把他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和父母分开的个体。,而且,他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也可在没有父母协助的情况下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己跟自己玩耍、说说话之类的。这样,当他以后长大了,感到孤独寂寞时,小时候个人独处的这些经历,往往会帮助他更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
2.有利于促进家庭关系和谐
宝贝独睡有利于夫妻间的感情交流。本来在有了宝贝以后,家庭的重心就都转移到了宝贝身上,平时的生活起居、谈论的话题,好多都是和宝贝有关的,夫妻间的相互关心比起以前少了许多。到了晚上,还要哄着宝贝入睡,遇到难缠时要哄好长时间。等宝贝困了的时候,自己也困倦不已,天天如此势必会影响夫妻间的感情。
3.有利于宝贝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
独睡有利于宝贝的健康和智力发育。因为,夹在两个大人中间的宝贝,就如同生活在夹缝中,
父母呼吸的是上层新鲜的空气,而留给中间宝贝的,更多是父母呼出的空气。没有新鲜、充足的空气,宝贝如何能健康地成长呢?
五一了,我们为什么带孩子去旅行?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一了,我们为什么带孩子去旅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次旅行中,团餐极其难吃。好多孩子都嗷嗷哭闹,同桌一个小朋友却很特别,不仅认真吃饭,且坚持把饭吃完。后来得知,他从五岁开始就常跟着父母到处旅游,见过很多风景,也吃过苦头,遇到小困难他很自然地选择去面对和适应。现在很多家长去旅行不带孩子,一是觉得孩子小,什么也记不住,去了白去。二是怕旅途有危险和意外。三是觉得带孩子麻烦。其实旅行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
首先,可让孩子学会理解和适应他人。旅途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旅友、居民、观光客等,口味、风俗、习惯、语言各有不同,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观察不同的人,体会思想的多样性,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
其次,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表达自己的需求。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小皇帝,而离了父母胆怯怕事。旅行中有更多的机会,要他们自己照顾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冷了热了,饱了饿了,都要学会自己表达。
再次,感悟世界之大,遇事不易走极端。总是呆在固定的地方,见固定的人,做固定的事,思维变得越来越狭隘。若孩子有机会领略更多风景,接触更多人,真正体会世界之大,思维眼界将变得开阔。遇到烦恼和困难会思考用更多的方法去解决。
最后,虽然带孩子要做更多的事前准备,也要花些精力照顾他。但同时孩子们也会给旅途带来更多欢声笑语,这是一家人提升家庭凝聚力的好机会。
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早教最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将运动化成生命的一部分
西方人十分喜欢运动,他们将运动化成了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们骑车、跑步的身影。夕阳西下,我们走进了一所美国小学。这里的公立小学运动场及运动器械是必须向社区免费开放的,因此这里聚集了许多孩子。运动场里的器械十分丰富,有滑梯、秋千,以及供孩子进行各种攀爬、平移及下滑的综合平台。地面用特殊的软木屑铺成,以免孩子不慎跌落地面而受伤。甚至还有专门为练习滑板车各种技巧而设计的专用区域。
这里许多孩子的手上都有老茧,问及原因,原来是经常在这些运动器械上“摸爬滚打”所致。更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说着便给大家在一个需要双臂交替探抓才能摆渡过去的铁架上做起了表演。她双臂交替前伸,手臂又有力又富于弹性,身体也随手臂的运动摆动起来,真是动如脱兔,矫若猿猴,在大家的眼前连续画出飘忽不定、优美灵动的弧线。我们在场的人都被这个孩子灵巧的身姿与轻松的技巧震惊了。
回想国内的孩子,情景于此确实有所不同。孩子们从一上学课业负担就很重,只有分数才是硬道理,卷海题山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小学阶段,中外孩子的身体状况还无明显差异。等到孩子发展到高中阶段,会发现不少国外的孩子比我们的孩子长得结实和更加富于朝气,性格上也更阳光与开朗。
我至今仍记得,一次美国的一所高中到北京四中访问。我带着学生陪他们一起登香山。走到半山腰,其中一位中国同学身体不适,无法前行,需要背下山去。我们同行的中国同学面露尴尬,不是不想助人,而是背着这么重的一位同学下山,一个人唯恐体力不支。就在这时,一位美国同学说他可以,一个人背起这位同学就走。不少男同学也都和我说过,与美国男生一起登长城,常常感觉到力不从心。他们在寒凉的冬天,还穿短裤。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在加拿大的街头,我们被这样的一幅情景吸引了:一位年轻的母亲骑自行车,前面横梁上坐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孩。她的后面还跟着两个孩子。一个稍大些,大约五六岁左右;一个只有三四岁左右。两个孩子都自己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轮上辅助轮还未摘去。两个孩子跌跌撞撞地跟在母亲与弟弟身后。年龄稍大的还略微好些,年龄稍小的,因为持把的能力还很有限,经常会顺着地势溜到一边。溜出去后,自己再把持着自行车重新找回方向,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谁帮他。
这样的情景着实让我们感慨。我们其实还是不习惯让自己的孩子去“自我完成”。我们的基本习惯是呵护、照顾、代替、包办,甚至完全不用孩子去做什么,就让孩子实现他的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我们把这些当作是对孩子的爱。有时我们会在地铁、车站等场所看到一些来旅游的外国年轻女孩们,常常身背高过头顶的旅行包,这可能与她们从小的“锻炼”有关;而我们的姑娘更娇弱,她们是不会“负重”的,她们甚至会以“负重”为耻。在对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的基本意识是鸡妈妈,我们习惯用翅膀盖住孩子。
有了高分并不一定就有幸福
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我见到了曾经教过的一名中国学生。他对我讲起了这样的一件事。第一次入大学,是父亲陪他来的。进入宿舍后发现,没有床具,只有木板。后来一问,原来每个人的床具都需要自己去组装。他和父亲手忙脚乱地装了大半天,可还是没有把这些木板各就各位。就在这时,旁边宿舍的一位美国男生看见了,他拎着自己的工具进来,三下五除二,没费太多工夫,就把一套床具给装好了。据说,国外的人工费很贵,许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完成。还听说,有的家庭甚至自己搞装修。
在国内,我们总是直觉地认为,只要有高分数,孩子将来就会有幸福。所以整个教育的过程,简单、机械追求表面化的分数,代替了丰富而完整的人生发展。而在“分数”之外,有许多无法考查或考查不充分的东西,却对一个“人”的幸福生活至关重要。例如:做家务的能力,对日常普通生活的热爱以及建设性的情趣,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的能力,恰当得体的着装以及自我修饰化妆能力,健康灵活的身体状况,开朗活泼的性情……当然还包括对孩子十分重要的动手能力。其实,考上一个好大学,甚至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离幸福还很远很远,但我们似乎想不了那么多了。
我们应该给予宝贝什么(下)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应该给予宝贝什么(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每个人的快乐标准是大不相同的,每人享受快乐的方式也是各异的。也许我们认为的快乐,正是孩子的“痛苦”。我们可以有千万种设想,千万种盼望,但快乐与否,还是孩子自己的感受。
个人认为,能有一个良好的性格,可以算是人的一种快乐。试想,遇到挫折时,能够自己想方设法排除;拥有成功时,不会得意忘形而失去更多的机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人生,以优雅资态面对朋友,……如果能做到这些,他一定会是个心灵快乐的人。
所以,现在,不去想给她太多的什么,而只想为她提供一个美妙的环境,我坚信,身心的快乐定会造就出美好的人格,而美好的人格魅力会令她终生快乐!
tt801的回复:(写于2/22/20018:51:12AM)
我非常同意宝妈的看法,让孩子拥有一个豁达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为此,我们需要先培养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所以说,跟孩子一起成长,一点不错。
guanhongxia的回复:(写于2/21/20013:44:47PM)
我想这就是快乐的标准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快乐标准,甚至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标准都是不同的。我觉得不一定非要让孩子成什么什么家之类,但一定要培养她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如果她确实在某一方面有天赋,那就要着力培养。尽量以引导为主,必要时也需采取强制措施,即使孩子当时觉得痛苦,也许以后她回忆起来还会觉得那种痛苦也是一种快乐呢。
洋洋妈的回复:(写于2/21/200111:55:26AM)
还记得2000年春节晚会上有个可爱的玩打击乐的小女孩子吗?前两天中视有一个节目采访她。小丫头神气极了,可是看着她在爸爸妈妈虎视耽耽的目光下练习,练得眼泪直掉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极了。也许这就是个矛盾体。洋洋渐渐长大了,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zezema的回复:(写于2/25/20016:09:27PM)
我儿子还小,七个多月,不用说我非常爱他。然而在我对他的教育方向还不明确的时候,我是非常焦虑的,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索,我的想法也基本成熟:
第一是我的无条件的爱那是他成长的基础。
第二是教会他思考。
第三是给他一个优秀的品质和修养
其实我现在的想法不在于我能给他什么,而是我所不能给予的更多的知识、更多的阅历、更多的理性的指导。这才是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