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问题包括很多方面。你所提到的那些情况在我女儿身上都出现过,在这说说我的处理方法。

1、孩子进厨房。我女儿也喜欢进厨房,如果是在做饭的时候,就给她一小段蒜苗、一小片菜叶等,再给她一把小塑料刀,她会用小刀玩切菜;或给她两个小碗,里面放一些米或绿豆或红豆等,她会用两个碗来回倒东西玩。厨房里的抽屉和柜门,她是经常打开,我们会把刀、锥子之类的尖锐物品拿走,其它的还放在里面,所以呀,柜子里的锅,她拿出来很多次了,也磕碰了一些;抽屉里卷起来的保鲜膜、保鲜袋也被她拉出来好长,由于不限制她出入厨房,一段时间之后,她对厨房的兴趣也就不大了,现在,带她的姑姑做饭时,她不怎么去厨房了,自己在厅里玩玩具。至于脏,玩了之后给孩子洗手就是了。

2、贵重物品。手机,我允许她玩,但只能玩一会儿,不能超过十分钟,原因不是因为它贵,是因为手机有辐射,玩之前先把手机设成键盘锁住,提醒孩子拿好了,不要掉到地上,不能让孩子用手机乱拨号码。

电视,那么大的电视她是玩不了的,遥控器可以玩,我女儿玩过几次之后,就不玩了,她对电视的兴趣不大。

玻璃花瓶肯定是不能玩,如果打碎了,碎玻璃容易扎到孩子。但如果孩子想看看花瓶或把花瓶从一个地方抱到另一个地方,我觉得可以,家长要在旁边,以防孩子把花瓶打碎。其实,孩子偶尔打碎花瓶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反复对孩子说不能打碎玻璃器皿,碎玻璃会划破手,孩子是没有直接感觉的,就象孩子的手稍被热水烫一下一样,如果被碎玻璃稍划破一下,孩子以后肯定会小心。

3、室外玩土。我的女儿经常玩土,摸喷泉里的水的事也有,不是趴在地上,就是躺在地上,或在地上爬,浑身上下都是土,过往的大人经常是摇摇头说“多脏呀”,我倒不以为然,我要做的就是叮嘱她此时不要吃东西、不要用手揉眼睛、回家后洗手、换衣服。

4、孩子洗手的时候想玩水。每个孩子都这样,我会要求女儿先洗手,告诉她玩水笼头里的水是浪费水,可以玩盆里的水,然后接一盆水放在地上,帮她把袖子挽起来,换一双不容易进水的鞋,夏天就穿拖鞋,让她玩,她通常是玩的满地都是水。

5、孩子想让大人长时间抱着。父母上了一天班,孩子有一天没见到爸爸妈妈,当然想让爸爸妈妈抱啦,这很正常,是孩子的正常感情需要,这种正常的感情需要,父母一定要满足,这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如果爸爸妈妈工作很累,可以给孩子解释“妈妈很累,不能抱很长时间,抱一会儿”,孩子是善解人意的。

zj09.com小编推荐

几个话题与大家讨论


我曾经带儿子去参加过测评,但是我并不认为它能全面表述我孩子的情况。因为我孩子更擅长的东西并不在他的测试里面。但是通过测试可以说明我儿子在某些方面的欠缺,在以后的培养中可以注意一下。

对待测试结果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有的时候,我觉得孩子没有达到书上或评测的标准,可能还没到那个阶段,孩子哪有都一样的?我儿子以前根本静不下来,过了春节后,他能够自己坐在那玩半天不动窝,真是长大了,就有些变化。

qqmm的回复:

有关孩子不肯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我觉得不必太在意了,并不全是孩子内向的问题,有时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我家的宝宝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在上幼儿园前,就会很多儿歌等,上幼儿园后也和小虎子一样就是不说,甚至连人也不叫,我当时很着急,越让她说她越不说,后来我想顺其自然吧大人也要尊重孩子呀,就再不强迫她过了一段时间,她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后,慢慢开始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了,我们及时给她鼓励。现在已经能在各种场合很好地表现自己了。

给孩子一点时间,相信孩子,是最重要的。

关于宝宝入园的热点问题


入园为宝宝与同龄孩子接触如同打开了一扇交往之门。爸爸妈妈要鼓励宝宝多交朋友,让宝宝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帮助宝宝认识小朋友。从宝宝身边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小朋友开始:“谁在你对面吃饭,他叫什么?”“今天唱歌时谁坐在你旁边?她梳不梳小辫子?”

A给宝宝布置一个甜蜜的“小任务”。比如:“妈妈准备了一个球,你去给小朋友玩,问他叫什么,回来告诉妈妈。好吗?”有意识地和本班小朋友一起玩。放学后,通常幼儿园会安排出一段时间让小朋友们在园里自由玩耍。引导孩子多和本班的小朋友玩,甚至你也可以参与进去,这是宝宝学会交往的好机会。周末,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一起玩。为他们多准备几个可以合作完成的游戏,当然也不要忘了多准备几个玩具。

Q:早晨赖床怎么办?A赖床,可并不都是宝宝为了不去幼儿园想的“招数”。有必要先分析原因再“对症下药”:

原因一

没睡醒如果因为入园打乱了宝宝的作息,宝宝因此没睡够,就需要重新调整作息了。如果已经叫醒了孩子,又不能再让孩子继续睡时,那就要采用一些“温柔”的方法了。

方法一

给孩子一点时间。“那你再睡一会儿吧,等‘大肚子’定时器饿了叫唤的时候就起好吗?”

方法二

利用音乐的魅力。给孩子放一些平时爱听的歌曲,音量适中。让轻松、优美的音乐声唤醒宝宝的“好心情”,然后再要求孩子起床。

原因二

想放假如果宝宝想给自己放放假,在家休息一下,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下面这些方法:

方法一

用宝宝的“好朋友”激励。如:“你的小兔宝宝早早的就跟妈妈说要去幼儿园了,还说等你醒了让你去幼儿园找它呢!我们快点去找小兔子吧。”

方法二

请宝宝帮忙。如:“妈妈想请宝宝帮妈妈找一找妈妈的牙刷和杯子,妈妈找不到了,你来帮帮妈妈好吗?因为你的眼睛特别棒。”

方法三

礼物分享法。“妈妈给你买了新的小贴画,今天你当小老师发给小朋友,他们一定很喜欢的。”

Q:如何让宝宝较快记住老师的名字?

尽快记住老师的名字,会让宝宝对陌生的幼儿园产生“熟悉感”,也便于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这里有几个有用的方法你可以试试:老师的外貌特征问问孩子:“哪个老师最高?哪个梳小辫子?哪个最瘦?”借助于形象去记忆,宝宝会感到很轻松,也很亲切。老师的性格特征比如:“哪个老师最爱笑?”借助情景记忆。“早上谁问你‘早晨好’来着?下午是哪个老师带你们去玩的?”

Q:入园后常尿裤子怎么办?

A焦虑、不会自己上厕所、不知道或不敢叫老师、玩“疯”了忘了……都可能是宝宝发生“状况”的原因。不妨记住下面的“三要两不要”:要用亲切关爱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有大小便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帮助他。尿湿了裤子也没关系,老师会帮他换上的(当然,提前要和老师沟通好)。要给宝宝穿着有松紧带的裤子,便于穿脱。要告诉老师宝宝大便的大致时间和平时如厕的次数,请老师随时提醒宝宝如厕。不要

因此训斥宝宝。要知道,已经很沮丧的宝宝最不需要的就是“火上浇油”。不要

宝宝不尿湿裤子了要鼓励,但尽量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表扬,有些敏感的宝宝会因此自尊心“受伤”。

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三)


关于婴儿的问题

六岁的小男孩发现幼儿园的老师在结婚以后,肚子渐渐地大了,问道:

“为什么结婚以后会生娃娃?”

“妈妈也一样呀!所以你才会生出来。现在你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但是,这么小的孩子并不容易接受这样的说法。因此,不妨以动物来说明,孩子会比较容易了解。比如,可以以孩子的偶像熊猫来向孩子说明。

“熊猫的爸爸、妈妈也会生下熊猫娃娃。”

孩子问道:“为什么一定有两个人呢?”

这时,只要坦率地回答:

“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妈妈的肚子就会变大,而生出娃娃来。”

如此回答即可。

“娃娃是怎么形成的呢?”

以下有两种回答方式,请比较一下。

“爸爸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就会开花,生出娃娃来。”

另一则是:

“因为爸爸、妈妈很想要个可爱的娃娃,于是神就把娃娃放在妈妈的肚子里。然后,妈妈就生下了娃娃。”

“为什么不马上生出来,要在妈妈肚子里住那么久?”

“刚开始时很小,不能不住在肚子里面,所以要等到大一点再生出来。”

前者的回答方式,大概是在阅读过有关性教育的书籍后所做的答复。不过,对于孩子而言,“种子”的说法未免过于现实,这种说法并不太美。后者的想法似乎比较恰当。这种说法表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娃娃是在双亲的爱和期盼下生出来的,孩子听了这样的回答后,心里会觉得非常温暖。

当孩子问道“为什么我会被生下来”的问题时,可以依照这位母亲的方式来回答即可。我们有很多家长为避免尴尬,大多会开玩笑式地回答:“你是我们在桥底下捡回来的。”这种回答会让孩子觉得很沮丧,很难过,甚至很孤寂。大人认为这只是开玩笑,但是幼儿还没有开玩笑这个概念,他会很认真地考虑父母的回答。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还是在经过谨慎考虑后再回答为好。

四岁的男孩问道:

“我从什么地方生出来?”

“妈妈的肚子啊1”

“那么,我怎么进去肚子呢?”

这时,母亲实在是无法回答了。

相同的问题,五岁的男孩问道:

“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有没有剥开妈妈的肚子?”

“医生告诉妈妈‘就要生出来了!’之后,你就从妈妈的婴儿通道生出来了。”

“咦!有这样的通道啊?我真想看看。”

“只有娃娃生出来的时候才有,这是娃娃出生的专用通道。医生知道这通道,就让娃娃从这里生出来。”

后面这位母亲把医生说成是娃娃的保护者,能够灵巧地让婴儿生出来,还是应该会觉得非常安心。

至于孩子问“是怎么进去妈妈的肚子的呢?”可以告诉他:“神利用魔法放进去的。”如此回答即可。依照孩子年龄的不同,回答的方式也不也样。不过,基本上,要用美丽的言辞,简单的回答。

三岁的男孩在爸爸洗澡时,看到爸爸凸出的肚子,说道:

“爸爸,你的肚子好大哦!是不是要生娃娃了?”

“男人是不会生娃娃的。”

“为什么呢?”

“因为乳房太小,无法喂奶。”

这三岁男孩的第二个问题,爸爸似乎回答得很牵强。而对于三岁的男孩而言,想要理解似乎比较困难。因此,只要想孩子说明男女的角色不同即可。

“因为爸爸要上班,会比较忙,所以生孩子是妈妈的工作。不论在哪一个家里,都是由妈妈来生娃娃。爸爸的肚子是因为吃了太多的饭而发胖的缘故。”

四岁的独生女问道:

“我想要一个漂亮的娃娃,不过我能够生吗?”

“必须要像妈妈一样,长大成人以后,和爸爸一样的人结婚之后,才可以生娃娃。”

“那么,我要生五个娃娃,就要结婚五次才可以了。还有,我的乳房只有那么一丁点大。”

“恩,不过,你只要结一次婚就可以了。现在你就不可以挑食,什么东西都要吃。这么一来,会长的强健,你才会有较多的孩子。还有,你的乳房才会变大。像这样才可以喂奶。”

这位母亲非常仔细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但是,有些母亲在孩子问及这些问题时,会笑着说:“你还这么小……”或是:“你在胡说什么?”这样的态度会令孩子觉得很沮丧,或莫名其妙,所以一定要避免这样的态度。此外,当孩子说:“我要生五个娃娃,所以要结五次婚才可以吗?”母亲可以明确地告诉她:“只要结一次婚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并不是在问有关结婚的问题,因此,只要这样回答就足够了。

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四)

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四)


关于大人和小孩的不同

“妈妈,为什么你有乳房?”

“你看,因为你有牙齿,所以可以自己咬东西吃。可是,刚出生的小宝宝还没有牙齿,所以无法咬东西。妈妈的乳房里有奶,娃娃喝了里面的乃,才能够长大。”

“那么,在我刚生出来时,也喝过妈妈的奶喽?”

“是呀!所以你现在才能够长得这么高。”

这是四岁的男孩所问的问题,只要如此回答即可。

其次要介绍的,是四岁小女孩的发问问题,她和男孩所关心的稍有不同。

“是不是在我变成姐姐时,乳房也会变大呢?”

“是呀!不过,还要再长大些。”

“五岁够了吗?”

“要长的更大,要长大到像上中学的姐姐。”

可以借着这机会,向女儿解释女人会生娃娃,而乳房是用来养育娃娃的。很简单地说明女人所扮演的角色。

“为什么爸爸、妈妈会长毛呢?”

“你长大以后也会长呀!”

“为什么长大以后就会长毛呢?”

“是呀!这代表已经长大成人了。”

洗澡的时候,父母经常会被问及体毛的问题。当孩子问道:“为什么会长毛呢?”的时候,要想用科学性的说法来回答似乎太困难了。因此,像这位母亲这样回答就可以了。

四岁的男孩看到爸爸在刮胡子时,问道:

“为什么我不会长胡子呢?我想尽快象父亲一样,使用刮胡刀。”

“等你长大成人以后,就会长了。”

“不过,妈妈就没长啊!”

“男人的身体里有让身体强健的药物,所以会长胡子。反之,妈妈就会有大的乳房,因为体内有药物,会让乳房长得更圆润。”

药物——这其实是在说荷尔蒙。不过,对于四岁的男孩而言,稍嫌困难。其实在这时候也不需要这么回答。只要向其说明男女的不同,告诉他男孩在长大成人以后,会长胡子,女孩却不会长即可。不过,在这时候,这孩子并非在询问长胡子的理由,而是在于“希望像爸爸一样,想要尝试刮胡子的感觉”。一般而言,四岁正值模仿期,会经常想要模仿大人。因此,孩子所发问的问题,其实是一种愿望。所以告诉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就会长胡子。这样的回答似乎并不充分。可以再告诉他:“你一定会长出胡子,如此一来,就能够使用刮胡刀了。”这样的回答应该能够满足孩子。

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二)


关于生殖器的问题

三岁的女孩在换衣服时,问道:

“我长大以后,会不会和爸爸一样有小鸟呢?”

“你是女孩子,爸爸是男人,所以你不会有的。你会像妈妈一样有乳房。”

“男孩子真好,可以站着小便。”

“是呀!”

三岁的小孩子很单纯地会有男孩子较好的想法,而母亲很简单地以“是呀!”带过。

这时,如果再加一句:

“虽然女孩子不能够站着小便,可是女孩子可以生出可爱的娃娃,是男孩子做不到的。这不是很好吗?”

如此说明身为女孩子值得高兴的事,这样会更加恰当。关于生殖器的问题,做母亲的经常会有不同的回答方式。到底怎么样回答较好,请各位想想看。

例A:

“为什么爸爸有小鸟呢?”

“男人都有,像隔壁的小健也有啊!”

“小健也站着小便。”

“小健的爸爸也一样,都是站着小便。”

例B:

“为什么男孩会有小鸟呢?”

“因为男人不会生娃娃;而女孩在长大以后,就能够生娃娃,所以不需要小鸟。”

例C:

“为什么女孩没有小鸟呢?”

“如此才可以区别男孩和女孩。”

例D:

“为什么妈妈和我不一样,没有小鸟呢?”

“那时因为妈妈生你的时候,把小鸡鸡给你了。”

例E:

“为什么我是从小鸟来小便,而小妙是从屁股来小便呢?”

“小妙也有小便的地方,这是和屁股不同的地方。如果和你一样,男女就分不清了。所以女孩和男孩不一样,小便的地方在比较里面的地方。”

例F:

“女孩子从哪里来小便?”

“女孩小便的地方在体内,是在外表看不到的地方。”

洗澡时或看到家人小便时,正是家庭中性教育的开始。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机会,可以把握机会,说明男女的不同。有关于男女生殖器的不同,男孩子有小鸟,而女孩子的生殖器官则在体内看不到的部位。不必对幼儿说明,女人因为要生娃娃,所以没有小鸟。像例B、D的回答方式并不恰当。

在此,列举男孩子与女孩子的发问问题。

六岁的女孩子有点不服气地问道:

“为什么要分成男孩子和女孩子?”

“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大概是为了在长大以后,可以区分这是爸爸,那是妈妈,才如此加以区分的。”

这时,不必向幼儿说明,因为将来要生娃娃而分为男女;甚至也不需要说明男女生殖器的区别。如果还提及这些就太多了。此外,还要特别体察小女孩的心理,她们问这类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例如:我们常听人说“身为女孩子……”或是“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必须要……”由于周围的人常有过度的要求,她们才会问这方面的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的心中,还没有意识到男女真正的区别。活泼而有力气的男孩子,会很自然地和女孩子们一起玩耍。如果他们提出这方面的问题时,父母亲一定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对于孩子的教养态度。

如果女儿觉得“做女孩子真不好”,父母不妨向她列举做女孩子的好处。例如:“女孩子可以穿好多好多漂亮的衣服,可是男孩子就没有这么漂亮的衣服可穿。女孩子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这样不是很好吗?“的确,要真正回答好孩子提出的问题,有时候,是要下一些工夫的。

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三)

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一)


回答关于性的问题要注意三点

被孩子问及有关性的问题时,例如:“婴儿是从哪里生出来呢?”,或是“为什么结婚以后会生娃娃?”这时,为人父母就会提心吊胆,而在无意中端起架子来。其实,经由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的传播,几乎可以说有关性的内容泛滥成灾。家长必须正视这一问题。至于要回答到哪一种程度较为合适呢?会不会在告诉小孩以后,引发其不必要的兴趣呢?这似乎会让人觉得有点担心。不过,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只要是正值发问期的幼儿,问及这方面的问题,并不需要端起架子来。对于孩子而言,“为什么婴儿会生出来?”、“为什么鸟回飞?”、“为什么天空是兰色的?”等等问题,都是以同样单纯的心态发问的。因此,只要坦率地用美丽的言辞来回答即可。

目前,我们的性教育态度过于保守而偏激,一涉及到性,似乎就与性行为有关。

事实上,孩子所问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妈妈没有小鸟?”、“婴儿是怎么生出来的呢?”这些问题都非常具体地针对表面现象来发问。而父母在回答的时候,也根本不需要针对生殖器来说明。甚至孩子不会问到那么具体的事。

最近,北欧等先进的教育情报传入国内,有些人主张要把这些事实教导孩子。不过,我国和北欧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一般家庭中,关于性的谈话并不开放。因此,在这种状况下,仅仅采用北欧方式的性教育,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

在回答幼儿所提出的性问题时,请务必留意以下三点事项:

1、做出孩子能够接受的答案。

2、不要给予孩子在成长时期无法接受的性意识。

3、不要让孩子在以后有受骗的感觉。

的确,“性”是男女要过圆满家庭生活时不可或缺的重要问题。但是,要和异性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下事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夫妻俩共同生活,男女之间要互相体贴,互相敬爱,互相宽容等;应该要着重于心理层面。因此,当孩子问及男女性的不同,因感兴趣而发问时,需要把以上的心理层面列入考虑而进行回答。

孩子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双亲。当母亲生下小宝宝的时候,乳房会分泌乳汁,具有养育婴儿的作用。父亲强壮有力,外出工作,负责家里需要出力的工作。夫妻彼此互相协助,建立家庭。这也是性的角色。因此,当孩子问及这方面的问题时,也可以藉此予以说明。

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二)

教育孩子的快感原则和现实原则


首先来说一下什么快感原则和现实原则,因为这两个都是精神分析用语,我们尽量简单地来介绍一下。从结论来说,“满足了的欲求”根据快感原则有可能再次产生相似的欲求,而“被阻止的欲求”则根据现实原则,其后不太可能产生同样的欲求。

如果你认为孩子的欲求是正当的,那就满足他的欲求;如果你认为孩子的欲求是不当的,那就要坚决阻止他的欲求。

从很早时候父母就应该亮出这种基准,这是很重要的。孩子由此体验人生早期的“基本学习”。

这种早期学习体验的最重要时期是3岁之前。1岁之前培养放弃萌芽的训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放弃意识的孩子即使被阻止,也不会产生欲求不满,比较容易接受现实。这是早期训练的必要条件。

小学生、初中生都可以进行按照快感原则和现实原则区分的训练,但是由于孩子的早熟,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生都迎来了第二个反抗期,逆反心理增强,这种训练变得非常困难。有时会火上浇油,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

到了这个时期,只有等待孩子本人的觉悟。

但是,孩子的自知很不容易得来,而指导又很困难。很明显顺序有误。1岁前有没有放弃萌芽,直接影响到这个阶段训练的成败。

那是什么呀?!

“合理的欲求就满足他,令人不快的欲求就拒绝他”,这似乎是很简单的基本原则。

但是现在这是很复杂的问题。

这是发生在一个公园的事情,一个小学男生和他妈妈一起用石头投向在水池中游的鲤鱼,打中的时候拍着手高兴。路过的老人提醒他不该这么做,他的妈妈说“这是让他做投球练习呢”。

老人坚持说“鲤鱼是所有市民的财产,应该好好珍惜”,生气的孩子妈妈反问道:“你有什么权利说这样的话!”“看到坏事或不对的事市民都有阻止的义务。”老人这么说以后,妈妈一边骂骂咧咧的一边带孩子走了。

这个母亲对孩子使用了“投打鲤鱼也没关系”的快感原则,她这么做没有错吗?

还有一件,这也是发生在一个公园的事情,一个3岁左右的女孩将垃圾袋扔进了草坪,路过的中年妇女温和地提醒她说“乖孩子,扔进垃圾箱里哦”。

旁边听到的年轻母亲变了颜色厉声呵斥道:“不是说过吗,不能在有人的时候扔!”

这个母亲对幼儿使用了“不能在人前扔垃圾”的现实原则,这么做没有错吗?

总之,看完以上两个小故事,大家都很容易明白了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尽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合理的欲求就满足他,令人不快的欲求就拒绝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