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我的女儿出生于1996年1月27日,从1岁到3岁由我妈带着,一直都很活泼,可从3岁半去幼儿园以后,就变得有点不爱说话了,其间女儿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我曾狠狠地吵过她,也吓过她,是不是和这有关?有一次,我问女儿:“为什么别人问你话你不回答呢?”她说:“我害怕”。专家同志,我应怎样做呢?恳切希望专家给予答复。谢谢!

茅于燕:三岁半的幼儿上幼儿园,有的就不爱讲话了,这很正常。主要是生活变化(很可能在她入园前也没有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所致。儿童在生命早期有一种分离焦虑(separationanxiety),指的是离开亲人很难过,情绪低沉,话也就少了。随着对环境的熟悉,有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她会慢慢适应的。这种和亲人分离的难过,也会慢慢减少,她也会和过去一样活泼可爱。

在她说话较少的阶段,你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当她的面唠叨她的"话"。你可以找一些她喜欢的话题和她谈;一块儿看故事书,让她讲给你听;也可以一块儿看看动画片,让她也给你讲讲看到的故事。

至于有一次女儿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你曾经批评过她,这可能对她去幼儿园有一点影响,但时间长一点,加上幼儿园吸引她的活动和玩具很多,慢慢地,她会淡忘这件事。

不过,请以后不要再吓唬她了。当你发现她有不良行为时,应好言相劝,她能改了,就大大表扬。绝不要体罚。

另外,她从幼儿园回来你要表示关爱,但不是"慰问",否则她会认为在幼儿园是受罪,不想去了。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上幼儿园,宝宝反而学“坏”了


情景回放:

1.巍巍是个文明的小绅士,从来不说粗话,但是有一天从幼儿园回到家,他竟然冲着爷爷叫:“老头子,还不快点儿!”爷爷因此很生气。

2.多多是个卫生干净的小宝贝,从来不吃手,甚至断奶的时候都不曾吃过手,但是上幼儿园三天以后,她竟然学会了吃手,不让她吃手,她就会哭,妈咪因此很郁闷。

宝贝的好奇心比较强,好习惯or坏习惯,宝贝可能不自觉地都在模仿

上幼儿园的宝贝,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和文化背景,有的宝贝良好的行为习惯多一点儿,有的宝贝不良的行为习惯多一点儿。宝贝的好奇心比较强,越是不常见的行为和现象,他越感兴趣。一些不好的行为,他因为没见过而会觉得很有趣,加上喜欢模仿的天性,所以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宝贝都可能不自觉地学习和模仿。另外,模仿还让宝贝感觉自己在一个新环境中更容易获得同伴认可,这也会强化宝贝不加选择地模仿别人。

虽然如此,妈咪也不必对幼儿园感到失望和沮丧,因为宝贝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而且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宝贝才能学会鉴别和判断,才能锻炼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3岁前宝贝在家庭中学习的好习惯,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维、理解和比较、判断,需要进一步接受现实生活尤其是反面事例的鉴别和考验,才能真正获得自己的“真才实学”。幼儿园是宝贝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如果宝贝学了以前不曾有过的坏习惯,妈咪要正确对待这一现象,并采取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宝贝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善于判断、选择环境,提高抵抗不良环境干扰的能力。

怎样教育宝贝在幼儿园只学好习惯、不学坏习惯呢?

1.丰富宝贝明辨是非的经验

“老头子,还不快点儿!”妈咪一定很好奇:这样的“粗话”宝贝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原来这是老师在幼儿园讲的故事中的一句话。故事是批评小朋友对老人这样说话是不礼貌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老爷爷,请您快点儿!”结果巍巍只记住了这句没礼貌的话,没记住有礼貌的话,他甚至觉得这句话很新奇、很有趣,所以他不自觉地学习和应用了。可见,如果妈咪了解了缘由,并跟宝贝耐心讲解应该学哪句话,不学哪句话,宝贝就丰富了一次明辨是非的经验。

2.多用正向句指导宝贝的行为

如果宝贝学习了坏习惯,妈咪的第一反应是否定,即告诉宝贝不要这样做,这种指导语言是负向句,但是对于正在形成行为规则的宝贝来说,这还不够,他需要知道如果不能这样做,那应该怎样做?直接告诉宝贝怎样做的指导语言是正向句。比如,巍巍叫爷爷:“老头子,还不快点儿!”妈咪不能仅仅对宝贝说:“不许说这样没礼貌的话”(负向句)。还要告诉宝贝应该说:“爷爷,请您快点儿”(正向句)。

3.维护宝贝与小朋友之间的稳定关系

宝贝的学习与模仿对象有一定的选择性,他更倾向于模仿他熟悉和喜欢的小朋友。如果宝贝模仿了一个小朋友的不良习惯,也说明宝贝经常和喜欢跟这个小朋友一起玩。这是宝贝上幼儿园以来好不容易才建立的第一份友谊,所以即使现在出现点儿问题,妈咪也不要轻易地破坏他与这个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不要轻易地警告宝贝:“他是个坏孩子,你以后不要跟他玩了。”应该一分为二地为宝贝分析,好朋友的哪些习惯是好的,宝贝可以学习;哪些习惯是不好的,宝贝不要学习。这样,宝贝渐渐就明白对好朋友的坏习惯不要“爱屋及乌”,在交朋友的时候不必失去自我。

4.对待宝贝的不良习惯要态度认真但语气不严厉

不管宝贝是从哪个渠道学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妈咪都要认真对待。习惯虽然都是有关生活、卫生、游戏、交往、学习、情绪中的小事,但是对宝贝的影响是深刻和长远的。

矫正和培养习惯都需要一个过程,发现了坏习惯,妈咪的态度也不能过于急切和严厉,否则会让宝贝心情紧张、无所适从。正确的做法是,态度要坚决但是语气并不严厉,这样妈咪的教育才有威信。比如,宝贝抢别人的玩具,妈咪不要严厉地批评宝贝,并把玩具从宝贝的手里夺过来还给别人,而应蹲下来看着宝贝,态度坚决地要求宝贝把玩具还给别人,然后教给宝贝怎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征得别人同意后再玩别人的玩具。

5.与其他家长和教师配合教育宝贝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习惯越好,越有利于自己宝贝的健康成长。所以,妈咪要善于发现其他宝贝的好习惯,并带着宝贝欣赏和学习,虚心地听取其他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一起教育宝贝养成好习惯。

如果发现其他小宝贝的不良习惯,要诚恳、委婉、艺术地向其家长和老师提出建议,为宝贝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集体环境。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发挥幼儿园老师的组织作用,由班主任老师主持开展良好行为习惯讨论会。因为,每个家长都有自己教养孩子的经验和方式,即使有的宝贝出现不良行为习惯,也要创造一种相互尊重与和谐的沟通交流氛围。大家各抒己见,让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充分的讨论中产生碰撞,会更有助于家长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6.适当的时候可以对宝贝采取隔离措施

有些时候,宝贝模仿不良习惯的行为比较严重,或对另一个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宝贝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情感,家长和老师温和的措施已经不奏效。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隔离措施,让两个宝贝在排队、吃饭、睡觉和学习的座位不相邻,但是这样处理问题需要“悄无声息”,不能让其他家长和班级小朋友都知道,是因为一个宝贝有不良习惯才隔离的,可以说宝贝应该多交新朋友才重新排座位的。妈咪要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爱护所有的小朋友,切忌说某某宝贝没有教养,或者家长不会家教之类人身攻击的话。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早教频道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注意事项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注意事项

接孩子时“五要”和“五忌”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孩子刚刚入园,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注意事项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三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为什么宝宝上幼儿园后常生病?


为什么宝宝上幼儿园后常生病?

一、生病原因

进入幼儿园,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动,生活上也有种种的不习惯,等等。这都会使宝宝产生强烈的不安和紧张感。紧张和压力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更何况宝宝的免疫力仅仅是成人的1/3左右。尤其是对于比较敏感、入园不适应感强烈,或是本来就体质较弱、容易生病的孩子来说,身体受情绪的影响就更大。

另外,幼儿园是集体教学和生活,一个班的老师需要同时照顾几十个孩子,照料肯定没有在家里一个甚至几个大人对一个宝宝那么周到。加上幼儿园的人群密度相对家庭肯定要高,一旦有什么病毒或病菌,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就比较高。于是,宝宝穿得太多、捂得太热,或是今天穿得薄了却偏偏变天下雨了,宝宝就难免会着凉生病;而到了流行感冒的高发季节,班里如果有一个孩子感冒,周围体质较差的孩子也难免跟着被传染上。

二、减少宝宝感冒的方法

1.体质弱又比较敏感的宝宝是入园感冒的高发人群,所以,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初次入园可以考虑避开秋季统一开学的时间。因为秋季本来就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是易患感冒的时节,如果宝宝入园不适应,感冒就可能成为家常便饭,既影响宝宝的健康,又对幼儿园的适应不利。如果错开统一入园阶段,多数孩子都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老师就可以腾出些精力多关照新入园的孩子,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和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或者在入园初期,可先让宝宝半日入园,吃了午饭就回家。这样安排,有利于孩子情绪的放松,也可以减少午睡时的交叉感染,对宝宝的身心发展都比较有利,也可以减少生病。

2.爸爸妈妈也要随着天气的变化适时为宝宝增减衣服。春天、秋天,都是天气多变、冷热寒湿无常的季节,要遵循“春捂求冻”的谚语,为宝宝适当穿衣。有的爸爸妈妈因为怕宝宝感冒,就给宝宝穿得很多、很厚,使宝宝很容易上火。加上幼儿园游戏多、活动量大,而且孩子本身都好动爱玩,新陈代谢旺盛,非常容易出汗,汗湿了的衣服贴在身上,反而更容易受寒着凉。所以,一定注意宝宝的衣服不能太厚,可以给宝宝穿件背心、坎肩之类的衣服,宝宝自己容易随时穿脱,老师也容易照管。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

上幼儿园后容易生病怎么办?


宝宝入园不适应:容易生病

思思今天又感冒了。进幼儿园一个多月就已经感冒两回了。这样下去,身体可吃不消。妈妈找到老师了解情况,原来思思很好动,经常和小朋友一阵疯玩后,就要脱衣服让自个儿凉快凉快。老师阻止了,小家伙偏趁老师不注意,又把衣服丢一边了。不会照顾自己的思思,如今成了“小病猫”。

行为分析:脱衣服与生病之间的关系,从表面上看是不相干的,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还无法真正理解他们之间的抽象关系;况且年幼的宝宝都是只顾眼前、“及时行乐”型的,他们没有足够的远见来预测自己脱衣服的行为会导致生病、吃药、打针,所以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薄弱,即使家长交待他了,他还是记不住也理解不了需要学习照顾自己。

建议:孩子要在生活中不断体验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他才能做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需要家长采取他能理解的交流方式与他进行沟通。当孩子成为“小病猫”的时候,家长引导孩子一问一答地交流:“生病舒服吗?”“不舒服。”“怎样才能舒服呢?”“不生病。”“怎样才能不生病呢?”“不要随便脱衣服。”“什么时候脱衣服会生病呢?”“出好多汗的时候。”“出好多汗,怎么办?”“不脱衣服,安静坐一会儿就不出汗了。”这种交流要反复进行。同时还要叮嘱老师不要让孩子在幼儿园运动量过大,摸摸头、摸摸脖子,微微出汗就不宜再做强度很大的运动了。

摇妈支招:

在宝宝入园前,我也很担心他在幼儿园生病,不会照顾自己,所以上幼儿园前我就经常和宝宝做一些模拟游戏,比如,医生看病的游戏,让模拟医生告诉宝宝应该怎样注意生活细节。所以宝宝进了幼儿园后,对这些游戏中的细节都记得很牢,有一次还会“教育”小伙伴,饭后不要激烈运动,不然肚子会痛。在饮食方面,妈妈们要注意对孩子的引导,并适当为宝宝补充营养。

假后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怎么办


guest:我女儿五周岁,外向敏感型的,读的是寄宿制幼儿园,很聪明能干,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属于那种会给自己施加压力的孩子。最近这个阶段,她上学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想通过一些身体上的小毛病留在家里不去上学,她已经上了二年的寄宿了,应该说她已经很适应了。但这次假期过后,女儿的情绪开始不太稳定,提出要换一所天天回来的幼儿园,分析下来我感觉可能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可能是国庆长假放得太长,心还没收回来;二是天天回家是她向往的。最后一个猜测是不是她在学校里和同学或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不愉快而导致她第一次提出了换园的想法,王老师你说呢?

解决办法:几方面的原因可能都有,但前者的成分可能更多些,大部分孩子在假期以后都不愿意上幼儿园,这是正常的反应,我们成人也是这样。关于换幼儿园的问题,涉及的因素比较多,现在很难得到幼儿园的真实信息,孩子的说法可能是种借口。把她放到原来的幼儿园对她适应学校生活来说可能更方便,更现实。

guest:其实,这段暂时的不稳定我还不是最担心,我只是觉得在这两年里,她最大的问题是分离困难,我叫它“分离困难综合症”,只要跟我分开的时候她特别难过,有时反应强烈,有时强硬忍住,但一但我离开了,她恢复正常很开心的融入集体中去,总之特别粘我。请问: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分离困难综合症”?

解决办法:最有效的方法是由家里接送,不到那个幼儿园去,换而言之就是全托改日托。但这对你们来说很难做到,第二种方法是减少与她接触的频率,余下的就是靠时间了。再有一年,她可能会不那么愿意恋家,也就没有你所说的综合症。另外你要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是否被欺负,如果是的话,你还是把她放到全日制学校去。

guest:你是指减少我与她的接触?另外,我已经得到确认,没在在学校被欺负,女儿在班里偏大,和小朋友相处得极好,是班里人际关系最好的一个孩子,她不会欺负人,但别人欺负她也很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解决办法:这是相对于以前的交往频次,比如原来每周接回来两次,现在可以减少一次,并不是说在生活上的接触,因为有时候你跟她接触多了,可能让她更能理解你的意图,变得愿意上学校去。你可以对比一下,同班同学,跟她们的父母谈一下,估计她们的感觉和你差不多。因为一个幼儿园里面孩子的反应还可能和幼儿园的返家制定的频次有关。如果间隔增长肯定会使孩子减少依恋,她们的反应也会降低很多。

guest:差不多,全托的孩子很喜欢很主动要去幼儿园的不多,她现在是每周当中回来一次,回家是因为跳舞课的原因,但想她这样这么长时间还情绪不太稳定的不多。女儿样样都好,就是特别粘我让我烦,其实一但我站到她面前她也就没什么了,就是分开的那时候,特别强烈。

解决办法:这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表现,我们也没有办法改变,最好是不要让她回来学跳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她不频繁体验到痛苦,从而保证她的生活质量。

再见,幼儿园(上)


要离开幼儿园了!告别心爱的老师,告别好朋友,甚至还要告别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这些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是一次伤感的情感经历。

在幼儿园最后一天的最后时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是这样表现的:她在幼儿园里四处走走,看看,看完她爱玩的秋千和小木船,又跑去看她和好朋友常玩的沙坑。她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告诉妈妈她真的很伤心,因为她不能再看见她们班的夏老师了,也风不到她的好朋友了。

这是让很多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在将要结束的幼儿园生活的时候,却对幼儿园依依不舍。

因为要告别幼儿园,孩子可能会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或者又恢复了小时候的坏习惯。

的确,会有一些孩子在告别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感到失落和不知所措。父母发现这些情况后,通常会用“你上小学一年级了,是大孩子了。”这些话鼓励孩子,或者向孩子许诺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肯定安排得丰富多彩。遗憾的是,这些鼓励和许诺很可能并没有使孩子感觉好受些。成年人考虑的是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而五六岁的孩子们看到的仅仅是眼前发生的事儿。即使有的孩子曾经在幼儿园里经历过转班,比如从日托转整托,但等到要上小学的时候,他还会担心他交不到新朋友,因为他知道他要到一个新的班级里,会有一个新老师。

刚入学在学校里,虽然新老师会对孩子们的每次进步都鼓励和赞赏,但是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仍然会感到自己生活中好像缺了点儿什么。不过令人惊奇的是,班里的孩子们之间会很快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国外的学者对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们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之间的分离几乎和母子分享的程度一样了。这是因为六岁的孩子已经清楚地知道朋友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对离开幼儿园的反应也很强烈。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离开幼儿园引起的失落感将会发展成为轻微的焦虑和沮丧。如果要求这些孩子画张自画像,或者把他们的感受画下来,他们很可能画一个残缺不全或被扭曲的小人,也可能把嘴角画得向下撇。但是,他们不会告诉父母他们的感受是这样的。因为六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表达忧虑、伤心和迷惑混合在一起的这种复杂感受,所以要求他们说出来就有些勉为其难了。这些孩子也不会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被看作一个大孩子了,不能哭,所以他们常常抑制自己,不让眼泪掉下来。那么,他们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他们是不会通过语言来向父母传达这样一个模糊的信息的。他们很可能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或者好争斗,不好好睡觉或吃饭,对自己喜欢的活动也失去了兴趣,还有不知什么原因又恢复了小时候的一些坏习惯,比如让大人抱着,或者吃手指头。

你可以通过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你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和孩子一起安排一个丰富的暑假。

即使你的孩子没有伤心的明显表现,你也最好试探性地问问他。你可以通过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你和孩子之间的谈话:“有些孩子当他们升入高一个年级的时候,他们会很担心。因为他们不得不去面对大孩子所面对的一些问题,还要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接着父母可以说明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但是不要说得过多。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被一大堆问题和建议包围着。还是看到孩子有了小小的改变,或者自己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的时候,父母再因势利导:“记得你第一次要在外面过夜的前一天你有多紧张和不安吗?虽然你说你不想去,但是你去了,而且过得特别高兴。第一年上学也是这样。因为你遇到的都是新的事。新的人,所以你最初的担心,但是新的东西也会给你带来许多快乐,对不对?”有了实例,就能够使孩子更加明白和接受你的建议。(转下文)

再见,幼儿园(下)

假期后不愿上幼儿园 6招新技能get


寒假马上就要结束了,原本熟悉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又开始表现出抗拒幼儿园的的言行,说不想回幼儿园之类的话,这可怎么办?其实这很正常,就和大人在假期后不乐意上班而已,不过由于大人的自控性和理性在支撑,孩子表现的更加率性。对这种现象,没有必要过分纠结,分清楚原因,就能轻松应对。

一、假期后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

1.乐不思蜀型

原因:由于假期一些孩子跟着大人外出游玩,在家休息时间比在幼儿园时少,比较劳累,因此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应。孩子还会由于过度流连假期生活的愉快而不愿接受约束自己的幼儿园生活。

建议:首先要调整孩子的心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游的话题或看出游时拍的照片,让孩子懂得假期已经过去,应该去幼儿园了。

平时多注意给孩子口头提醒,比如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事儿和趣事,被老师表扬了几次,得了小红花等等;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一些幼儿园类似的亲子游戏,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

2.耍赖抵抗型

原因:假期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如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或是因为家长在周末只顾着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忽略了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节奏的衔接。

建议:注意调整假期作息时间。如果是周末,争取按照幼儿园的作息规律带宝宝生活。如果是长假,那么临近开学前,一定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跟在园作息时间接近乃至吻合。父母在开学后还要让孩子重新做到起居有序,同时保证营养的均衡。

3.家庭依赖型

原因:长假使孩子产生了惰性,当要回幼儿园,他心理上本能地产生恐惧,精神无法集中。长时间放假,他们相对缺少约束,身边都是熟悉的亲人,饮食起居样样照顾的妥妥帖帖,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而回到幼儿园却要遵守纪律,依照规定上课、睡觉、完成任务,有约翻一下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建议:首先不能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通通包办,在幼儿园的自理习惯回家以后要继续保持,要让孩子觉得不管在哪这些事情都要自己做。还不能放松对孩子生活技能的训练。

如果孩子吃饭慢,在家就要多先练吃饭技能,让孩子少食多添,每次只盛半碗饭,孩子很快吃完,就会觉得又成就感,而不至于因怕慢而影响回园情绪。还要重视语言上的鼓励,如“相信你一定行的,很快就能跟上其他小朋友”,避免“怎么这么慢呢”等等埋怨的话语,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很能干,上幼儿园很快乐。

二、6招应对孩子不愿上幼儿园

1.安排时间温故而知新

很多宝宝可能在幼儿园学习的时候很乖很听话,但是假期一“疯玩”,所学到的知识都抛之脑后。不妨安排一定时间,回顾上周的知识要点,如拼音、汉字等,在回园后才能“温故而知新”。

2.激烈的活动尽量不安排在最后一天

长途旅游和参与刺激的活动,尽量不要安排在假期的最后一天;严加控制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3.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

为了让宝宝开心回园,在假期中家长尽量要和宝宝一起保持正常的作息。家长要引导孩子开始适应上学的生物钟,尽可能地按时起床、睡觉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户外活动。

4.计划好这个假期未达成的愿望

对学生在假期未能达成的愿望,只要是合理的、可能的,就跟孩子定好计划,尽量在下一个假期里实现,作为激励孩子在新学期取得进步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5.家长要引导孩子转换角色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寓教于乐的引导。家长要让宝宝知道学习并不枯燥,引导他们体验进取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成功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本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例如:要孩子按时睡觉休息,但家长却约上好友在家通宵打麻将。那孩子能休息得好吗?家长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和孩子一起按照平时的状态生活作息,并尽量创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

6.家长帮助孩子调动上学积极性

要调动孩子积极的心态,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被老师表扬几次、得到多少小红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还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儿园相似的亲子游戏活动,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同时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让孩子感受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开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