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和宝宝聊什么?

宝宝,告诉妈妈想妈妈了吗?今天哭没哭啊?

宝宝,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有没有训你啊?

宝宝,今天学什么了,老师教什么了?

幼儿园放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的这样一番问话。或许,您很在意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和睡眠;或许,您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受委屈;或许,您很注重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本领;也或许,您急匆匆拉着孩子的手往家赶,根本无暇顾及他对幼儿园以外的这个世界好奇而欣喜的眼神。

那么,请您放慢脚步,放宽心态,放远眼光,原来,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我们可以有这么多发现,有这么多收获……

回家的路像个大课堂

宝宝:郭元杰家长:郭立江ZJ09.cOM

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通过观察路上各类汽车的外观来判断车的种类和名称。有的车外观近似,我会让孩子通过观察车前灯的形状(比如索纳塔前车灯为圆型、伊兰特前车灯为长条型)进行区分。只有通过细微的观察才能让孩子初步了解两个事物之间是如何区别开来的。孩子对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撒水车、扫地车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就会对她讲这些车的功能和用途。

有时候在路上我还教孩子识别车牌上的数字、字母,锻炼她识别的能力与速度,培养她的记忆力。比如我说一个车型及车牌上的数字、字母后,让她也说一个,就像比赛一样,有时候我故意说得没她快,她就特别有成就感。

有时候我也教孩子背唐诗,简单的加减法,认识路边商店牌子上的汉字。教她背唐诗的时候,我念一句,她念一句,有时她也会抢着全背下来,很有意思。对于加减法,我会利用路边现有的实物情景增加她对数字的兴趣,比如我让她观察一只黑狗几条腿,再加一只白狗几条腿等等。

通过每天接孩子在路上的日积月累,孩子对车辆的种类、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相关数字及一些字母,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还记住了部分唐诗与汉字,进步真是不小!我觉得这回家的路上就像一个生动的大课堂,作为家长应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多了解一些我们身边的事物,多掌握一些生活中相关的知识,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从细碎平常中体味人生

宝宝:杨亦辰家长:杨政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在客观上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过去相对少一些了。再加上我们的工作也很忙,家务事也多,所以和孩子的交流就显得更珍贵。作为父母,我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和他分享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如接他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由于我们家离幼儿园较远,路上的时间相对较长,同时这段路程相对比较封闭,干扰比较少,孩子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所以这段时间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

像所有的小男孩一样,我的小孩对汽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和回家的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车,这也成为很多问题的来源。“为什么汽车比自行车开得快?”“汽车的发动机在什么地方呢?”“汽车的轮胎坏了怎么办呢?”“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有多少钱才可以买汽车呀?”

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我有时能答出来,有时却说不确切,我就如实地告诉孩子,并且和他一起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答案。面对孩子不停的提问,我有时也会因为急匆匆往家赶而忽略他,厌烦他,但更多的时候我还是能够控制自己,让自己耐心地倾听,鼓励他,赞赏他。

北京的交通非常拥堵,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我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孩子遵守社会秩序的好机会。让孩子记住红灯停、绿灯行,即使没车也要等到绿灯指示,带着孩子走人行横道,走过街天桥,遇到不对的行为就给孩子指出来,让他明确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还要引导孩子懂得谦让别人,不要和别人拥挤、争抢。

在回家的这段路上,遇到的都是细碎平常的事情,但只要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他就能从中慢慢体会出人生的道理。

回家路上,和孩子聊什么?(下)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幼儿园回家路上亲子交流十分重要


专家指出,接孩子回家路上的“亲子交流”看似只是简单平常的几句话,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有没有吃饱?”“跑步时老师有没有帮你脱外套?”“老师今天教什么了,有没有叫你回答问题?”“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 你呀!”“把今天教的儿歌背给妈妈听听!”……每天下午接孩子离园时,家长们关切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恨不得让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细节都描述一遍,有人称 其为“亲子交流”。

回家路上亲子交流十分重要

专家指出,“亲子交流”看似只是简单平常的几句话,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最爱嘘寒问暖

记者日前在市区某幼儿园作了一番小调查,结果发现,在来接孩子的家长当中,第一句话就询问孩子吃、穿等生活情况的占了一半,其次是询问孩子的学 习情况,还有少数家长会关心一下孩子和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情况等。记者还发现,这些家长当中,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居多,老人们大都将注 意力集中在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上。

一位庞爷爷告诉记者:“外孙自去年上小班后,每天都是我负责接送。”谈及接孩子离园时的交流,庞爷爷说:“还真没想那么多,就是下意识地问他吃 了什么,有没有吃饱啊等,要么就是问他学了什么,老师教的儿歌会不会背啊之类的问题。”旁边的一位孙奶奶则告诉记者:“我孙女上大班了,她独立性很强,也 很聪明,每天都会向我展示她学到的新本领,所以我每天就会问她,老师教了什么,学会了没有。”

[老师建议]锻炼孩子表达能力

南京市级机关幼儿园的王莉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都愿意利用接孩子离园的这段时间和孩子交流,这样既能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又增加了双方的沟 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这种做法非常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该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多用启发式提问,与孩子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王莉老师表示,现在的很多家长往往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什么了,玩什么了”,这些需要关心,但不是最主要的,家长可以多从孩子的感受、关心他 人、获取新知识等方面进行问话,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高兴吗?”“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阳阳来了吗,他的感冒好了吗?”“你教 妈妈折小纸船,好不好?”“你今天帮老师整理图书、收拾玩具了吗?”等。同时,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孩子会喜欢和家长交流一天的在 园生活。

王莉老师还提醒道,回到家后,也可以再给孩子一次表现的机会,请孩子跟家里人讲一讲,孩子又会得到一次锻炼。渐渐地,孩子的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个案推荐]

问:你今天有没有帮助别人?

女儿:依依,小班;

家长:杨妈妈

“你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帮老师做事啊?”当依依的妈妈有一天这样问时,依依愣住了,好半天才回答了一句:“没有。”妈妈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妈 妈又一次这样问她,这回依依没有迟疑,直接回答:“没有。”第三天,当妈妈又把同样的问题提出来时,依依似乎早有准备:“帮了,我今天帮老师收玩具了。” 妈妈表扬了她。此后,依依特别喜欢在班上帮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做事,老师经常表扬她能干,依依也因此觉得特别开心,从帮助别人中得到了很多乐趣。

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该聊的和不该聊的!


不少父母都发现孩子有抵触幼儿园的情绪,而自己还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有效的引导。其实,想有效引导孩子,不需要那么多时间盯住孩子给她讲大道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段,便可以是一次高效的亲子沟通机会哦!今天跟小编来一起学习一下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们都应该和孩子聊点啥?

上学路上说什么?

1、总体原则是要说积极的、具体的、肯定的语言,比如:

宝宝昨天在幼儿园能够自己吃饭,特别好,今天一定也可以;

老师和小朋友都特别喜欢你,如果你能不打人,大家会更喜欢和你玩;

宝宝别害怕,妈妈一定会在放学时最早来接你”;

2、不说命令的、否定的、恐吓的语言,比如:

你要听老师话、好好学习、不能跟小朋友打架;

你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来接你了!

你怎么一直都这么不懂事!在学校里再不许这样了!

3、如果孩子有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情绪状态低落或焦虑,妈妈也可以先跟孩子聊聊其他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可以跟孩子聊:

周末想要去哪玩;晚上想要吃什么;路边看到的有趣的事。尤其可以多谈论路边看到的新鲜事。这种轻松快乐的话题,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提高对幼儿园的好感。

4、上学的路上往往比较赶时间,可以和孩子交流的内容不多,妈妈更要语言简练,切勿唠叨,更不要对孩子提太多要求。

当然,如果不放心,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比如上厕所或者饭没吃饱不知道说,需要帮助的时候不懂得求助等,这就需要父母平时就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做功课,比如借助绘本、角色扮演等,鼓励孩子勇敢表达。

5、老师一般都会很忙,但如果可以,孩子送到学校后,跟老师简单反应一下孩子今天的状态。

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儿,在老师面前说出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在哪里。

放学路上说什么?

1、要说鼓励的、肯定的、正面的语言,比如:

宝宝今天一天都没有尿湿裤子,像个大孩子了!

宝宝这几天学到的童谣,特别好听~

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开心的事儿有什么呀?(紧接着分享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给予接纳、共情)

2、不要说消极的、否定的、批评的语言,比如:

老师有没有打你?同学有没有欺负你?

你今天是不是又没睡午觉?你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

今天老师教的儿歌你怎么都不会,真够笨的

你是不是又不乖了/不听话了?

关于这一点,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信任你的孩子。

有这样一个案例:

妈妈反应自己的孩子不自信、上学爱磨蹭,回答问题都含含糊糊,显得很不确定。后来我了解到一个细节。这位妈妈每次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都会问孩子一天的表现。当孩子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之类。妈妈都会习惯性地反问:是吗?孩子一下子就犹豫了,回应妈妈道:啊。

我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要问孩子第二遍呢?她告诉我:有时候就是想要确认下,我就是感觉他不坚定。

正是妈妈的这种习惯性回应方式,给了孩子一种强烈的暗示:“我可能不那么好。”妈妈一次又一次对孩子的怀疑,让孩子无法体验到快乐、积极的情绪,反而有种莫名的恐慌,导致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并且表现出缺乏自信、拖拉等行为问题。

3、多找孩子容易回答的具体话题,需集中在孩子幼儿园生活细节当中,比如:

1)聊幼儿园里的环境、器械、玩具、游戏等。需要父母主动观察幼儿园里的新鲜事儿,或者通过与老师交流获取信息,比如,宝贝,我发现你们那个手工角落有一个新作品……

2)聊孩子的吃喝拉撒玩。建议用“猜测”的方式去开启话题,并多用正面的词汇去描述内容。如:让妈妈猜一猜,你今天自己主动上厕所了对不对?让我猜一猜,你今天玩了很好玩的玩具吧?

3)聊孩子的小伙伴、交到的新朋友等等。比如说:宝贝,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好像很喜欢你啊,他主动过来跟你拉手了,他叫什么名字啊?

4、少问宽泛的问题,比如:

你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什么了啊?

你今天都吃了什么呢?

你们上课老师都教了什么呀?

若问题太过宽泛,孩子大多数时候都会摇头,父母同时也无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5、如果老师有时间,可以同老师聊一聊孩子一天的表现。

但这个时候,最好能避开孩子,以免让孩子听到一些负面信息。

6、下学的路上时间充裕,如果有条件,妈妈和孩子不妨走路回家,别太匆忙。

接送孩子时和孩子慢慢走在林荫道中,一起发现身边有趣的事情,陪孩子看蚂蚁搬家、蜻蜓低飞……这样的休闲时光特别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当下忙碌紧张的生活节奏当中。

珍惜孩子放学路上的时间


当宝宝们上了幼儿园之后,许多的家长们都想要知道宝宝每天都做了些什么,但是有时介于沟通方法不正确,不仅仅会使其得到不想要的答案,反而还会影响到亲子关系,以下让我们来学下如何与孩子们相沟通吧!

方女士:

我一般会问她今天开不开心,爷爷奶奶接的话就会问她饭好不好吃之类。感觉她喜欢对我说,但是老师说她在学校不太愿意表达。可能女孩子比较胆小,我觉得她从幼儿园回来后能把高兴的事情跟我分享,同时把一些情绪“垃圾”扔给我,我也不会去教育她,只是听她讲就行了。有时在她讲话中还会发现一些小秘密,这个需要很有耐心才能发现,比如女儿不喜欢互动的课,因为她总是被点名,导致一段时间不想去幼儿园,问了三天才说出来。后来跟老师沟通多鼓励她,就好多了。回家路上十几分钟可是最高效的沟通时间。

小虎的外公:

外孙上幼儿园以来,都是我负责接送,外孙很调皮,基本上没问他什么,他就缠着我买点东西给他吃,有时候给我看看他在幼儿园画的画,或者背学到的东西给我听。在幼儿园,老师说他老是心不在焉,但是回家来他照样能把学到的东西一字不落地全背给你听,我也不知道该问他一些什么,就问吃得好不好之类的,有时候他闷闷不乐,给他买点东西就开心了,小孩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

专家建议:

专家认为,离园回家这段时间,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既能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又能增进亲子关系,是一天当中非常难得的亲子时间。但是在沟通方式上一定要注意,拒绝唠叨型(不停问问题,而且都是学习或者吃饭之类孩子不关心的问题)和漠不关心型(孩子非常喜欢跟父母讲,但是父母不认真不专心倾听)。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尊重孩子的沟通方式。

正确的方法是,多用启发式提问,多从感受出发。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高兴吗?”“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阳阳来了吗,他的感冒好了吗?”“你教妈妈折小纸船,好不好?”“你今天帮老师整理图书、收拾玩具了吗?”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孩子会喜欢和家长交流一天的在园生活。

其次对话一定要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不能孩子还没讲完就开始习惯性地指责,或者对孩子的感受一点不细心,比如孩子说不开心,一定要慢慢引导他(她)讲出来,像一个朋友一样给一些解决的建议,最后怎么解决还是交给他(她)自己。

与孩子们相沟通,我们更加应该讲究方法,不可直白的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有没有吃饱?”“跑步时老师有没有帮你脱外套?”等等,这样只会使孩子们产生厌烦的心理,希望家长们都能够掌握与孩子们相沟通的技巧!

我们想传递给孩子什么(上)


有关这个题目,可说的话简直太多了。父母在幼小的孩子的心目中,是完美无缺的,是要拼命效仿的榜样。他们象小海绵一样,吸收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的态度,都塑造着他们将来对我们、对他人、对待任何事物的态度。所以,与其跟孩子讲大道理,或者送到什么班什么课程上去学习,莫若我们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其实很多时候,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第一次发现Sam效仿我们的行为,是看到他对待垃圾的态度。从刚刚学会走路开始,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他都坚持手中任何要丢掉的垃圾,一定要送到垃圾桶里,从来不随手随地乱扔。有时出去,见到地上的垃圾,他也要拣起来。我们只好告诉他,外边的垃圾太多了,他拣不过来的。

我们怎样爱孩子,孩子就会怎样爱我们、爱别人。有时听一些父母说,为了培养孩子的坚韧性,孩子摔倒后,从来不去扶,而是要他自己爬起来。其实这样的做法有些教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如果孩子没有摔痛,不哭闹,就可以鼓励他自己爬起来。但是如果孩子感觉疼痛并且大哭,就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抱起来,安抚他。不然因为伤痛而受到的惊吓,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伤痕,而且也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对自己冷漠不关心,继而学会对自己以及对待他人的冷漠不关心。

我们发现Sam也是从很小开始就会哄别人。去年五一在香港度假,和老同学相聚,其中一个同学4岁的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哭起来。当时Sam才满一岁,还不会说话,但是他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来逗这个哥哥,那个孩子看到Sam既可爱又可笑的样子,很快破涕为笑。最近一次Sam在麦当劳里边玩儿滑梯,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摔倒了,哭起来,Sam马上过去扶她,摸摸她的脑袋,胡撸胡撸她的手,说“姐姐别哭”,还从地上捡起一个什么东西递给他,说“姐姐玩儿这个”。平时Sam吃东西,很喜欢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也不拒绝他,而是真地咬一小口,让他觉得自己的爱心有所着落。

大人不正当的行为,也会受到孩子模仿。曾经有一阵,Sam跟着我们一位邻居在园子里玩儿。我发现他学会了揪断树叶子往小池塘里边扔,听家里保姆说这是邻居教给他的。从Sam很小开始我就一直对他说,“花花只能看,不能摸。”这下子,他喜欢的邻居阿姨让他把妈妈的教诲都丢到脑袋后边了。我费了不少力气才纠正过来他这个行为,现在他看到花草,会说“花花香,不能摸。”

我们想传递给孩子什么(下)

我和孩子很亲密,好吗(上)


洋溢情爱的家庭最温馨,拥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有的父母担心和孩子身体过于亲近易勾起他对性的联想。

孩子老喜欢挤到你的床上,是某个特定年龄的共同特征,过了这个年纪,他们就不再这么做了吗?

不,不是特定年龄的问题,也没有速战速决的方法。在家庭里,就大人和孩子而言,彼此间的亲密举动,不论是否在床上,都该是双方珍惜的。不过专家建议,家中的亲密方式或模式如果有所改变,不妨稍微留意一下。

假如你家从不流行大人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嬉闹,突然间孩子一再要求这么做;或者,你忽然涌起想搂孩子的渴望,这时就该自我忖度,是否亲子关系间有了变化?以及这种身体上的亲密方式,是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相爱相爱本是天经地义

问题的关键,不在你“该”或“不该”如何,而是诚如心理学家吉摩博士所说:“谁的需要能够因此得到满足?”他认为,家庭中若发生诸如死亡、长期分离、离婚等变故,双亲鳏寡或独居中的一个,由于孤独和迫切的需要,不知不觉中,便会期望能有更亲密的亲子关系。所以他解释:“这种关系应该称为‘寂寞满足’,而不是‘性方面的满足’。”然而,仍须注意——不能突然给孩子太多压力,以免造成困惑。

在多数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和孩子亲密的身体接触是一种自然的举动。”务必要以“感觉”为前提,而不是考虑是否“应该”。

许多家庭的父亲一向习惯拥抱亲吻年幼的儿子,可是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亲或许就会变得犹豫,于是改和儿子保持相当的距离来表现他的情感。原来的拥抱亲吻,变成冰冷的拍拍肩头或握握手,原因是父亲认为这样比较有男子气概。

孩子长大后,父子相拥就不恰当吗?(待续)

我和孩子很亲密,好吗(下)

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幼儿园也是发展孩子的智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育以及机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终身发展基础。

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个答案版本有很多,归置合并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1、习惯了“随大流”的妈妈认为:人家的孩子到了年龄不都得上幼儿园吗?就像他们长大了要谈恋爱结婚一样嘛,是必须要走的“程序”啊;

2、望子成龙心切的妈妈说:上幼儿园可以早点儿开始学习啊,要不在家里成天就知道傻玩儿,啥也不会;

3、重视孩子教育的妈妈说,孩子早点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肯定是好事,再说他去幼儿园还能多认识些小朋友。

除了这些比较“常规”的答案之外,也有一些比较“另类”的。一位到幼儿园咨询入园的妈妈就曾经突然拉着一个老师的手说:以后我儿子就交给你们幼儿园了!终于有人可以管住他了,我反正是管不了他了!由于这样的原因而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妈妈,肯定是极个别的,但对于究竟“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妈妈并没有细细地想过,而是在“半梦半醒之间”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要聊这个话题,咱们可以先从广为流传的俗话说起,“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这句话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包括了四个时期——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期(2~12个月)、幼儿期(1~3岁)、学前期(3~6岁)。不同的时期,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理发展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的早期教育就是遵循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给予孩子最恰当的引导和推动。

有一个研究结果可能会让你出乎意料,但事实就是如此:人在0~3岁这个时期,发育成长最快的器官就是大脑,刚刚出生的孩子,大脑的体积就已经-相当于成人脑体积的50%了,随着周围的外部刺激不断丰富,孩子的大脑重量和体积都在迅猛增加,生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身体的生长。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并且有专家指出,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基础上,一个人学习能力的50%都是在0~4岁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比如,0~1岁是孩子对声音辨别的关键期,0~2岁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语言和音乐智能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孩子在生命的前6年里,可以获得一生中60%左右的智力(有点不可思议吧?),因而如果能够在这段时期当中,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会对他一生的能力、智力、品格、性情等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这一组数据更加让我们知道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俗语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孩子是否及时接受了优质的早期教育,确实能够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既然早期教育如此重要,那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场所有哪些呢?总的来说有三个部分,第一是社会的大环境,第二是自己家庭内部,第三就是幼儿园了。

社会大环境是整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状况决定的,我们暂不做剖析,先说说家庭内部的早期教育。

很多家庭内部的早期教育,都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因为懂得教育规律,并且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家庭教养方法的妈妈毕竟不是很多,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早教”,也仅限于给孩子周到的生活照顾,和孩子简单的语言情感交流,或者与孩子一起玩一玩简单的游戏——虽然这样已经算不错了,但是随着孩子身心不断的发展和成熟,他需要一个更广阔、更丰富、更多彩的空间去感知、去学习、去舒展自己。

幼儿园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

幼儿园有温馨宜人的环境,能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美,学会怎样去表现美;

幼儿园有丰富有趣的教学和游戏活动,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有一起嬉戏的小伙伴,有和蔼可亲的老师,让孩子自然地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幼儿园更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让孩子学会宽容、礼让、分享。

幼儿园里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一种科学的“启蒙”,就是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发展孩子的智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育以及机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终身发展基础。

春节,带孩子回家乡看看!


春节到了,许多异地工作的父母都会尽可能利用长假带孩子回一趟老家,让自己的父母看看孙子,享受三代同堂的幸福日子。

在共享天伦之乐的同时,爸爸妈妈不妨拟一个“寻根”计划,让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多多亲近“老家”——多感受一些传统文化、多体会一些温暖的亲情、多学一些人际交往的本领。

我从哪里来?

大多数孩子都对自己的“来历”非常好奇,而对孩子的这个问题,许多父母也会感到难以回答,这次的“寻根”计划就可以用这个问题作“开场白”。

借这个大团圆的机会,将所有亲戚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堂兄堂妹、表兄表妹等逐一介绍给孩子,说明他们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这时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画一张树形图,将这些关系用图形来表示,可取名为“我们都是一家人”。这样孩子会觉得很有趣,既明白了自己的“来历”,也感受到了自己与这群人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同时直观的图形让孩子更快地记住每一位亲戚。

爸爸妈妈是这样长大的

家乡是你小时候生活学习的地方,留着你太多的成长的足迹。这时,已为人父母的你可以带孩子一起重回你以前就读的学校或其他有意思的地方,给他看爷爷奶奶珍藏的您小时候的奖状、奖杯和一些珍贵的老照片,给孩子讲述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与孩子一起分享你小时候的喜怒哀乐,没准孩子会从中获得些启发呢。

谁不说我家乡好

让爷爷奶奶为孩子讲述“家乡的历史”,比如:曾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出过什么著名的英雄人物及其故事、有些什么样的神奇传说。

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游览家乡的古迹,看看博物馆、纪念碑和寻觅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告诉孩子这里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英雄豪杰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让孩子了解家乡过去发生的事件对今天生活的影响。

带孩子参观家乡的祠堂、寺庙,参加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家乡的历史、民俗。如有家谱之类的材料也不妨拿给孩子看看,让他对自己的家族、以至于整个家乡、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最亲近、最感性的“第一印象”。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如果你的老家在乡村,可以带孩子去田野走走,看看田畴和阡陌,看看农民为春播做的种种准备,教孩子识别田里的农作物、山里的树苗、池塘里的鱼虾……从中培养孩子对土地、劳动和自然的朴素的感情,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了解家族病史

现代医学认为,相当一部分儿科疾病和遗传因素有关,如肥胖、高血压、偏头痛、近视等。趁这全家团圆的好机会,年轻父母不妨做个有心人,了解一下家族成员曾遇到过什么健康问题,对整个家族的病史作一个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所有疾病信息做个记录.

这样做不仅对你和你的孩子,甚至对孩子的孩子都非常有好处,它能提醒医生,协助诊断,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

留住老家的回忆

在假期结束之前,和老家的亲人一起拍一张全家福,回到城市中,经常让孩子根据照片回忆老家的亲人,老家来信、来电,有什么新的信息和问候,也应及时告诉孩子。

买一张家乡的地图,让孩子亲手圈出曾经和父母一起去过的地方,从而使孩子加深对家乡的印象。

让孩子用绘画、口头表达等方式描述自己亲眼看到的“老家”,如果幼儿园给孩子“演讲”的机会,鼓励孩子把他可爱的“家乡”介绍给小朋友。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专题“宝宝拜年礼仪速成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