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个月的宝宝,会爬会走,家里可关不住他啦。开始有自我意识,会认生,更需要多多外出,见见不同的人哦。自己开车,奔向大自然的怀抱,真是逍遥之游啊。

适宜距离:行车时间2小时以内

适合月龄:6个月以上宝宝

天气情况:风和日丽的日子

妮妮的爸妈戏称自己是一对“懒人”,平时最怕的就是走路,婚后买了小车代步。现在有了宝宝,每次外出更离不开那辆“丰田”啦。带宝宝去稍远一点的公园,自驾游是不错的方式,就算公交不发达的地方也不怕。

这不,本周他们又要出发了,目的地:大宁灵石公园。

与陌生人打招呼

宝宝在公园里总是引人注目的亮点,经常有人驻足逗引。不要因为宝宝怕生就躲避这些善意的人,爸妈应该引导宝宝跟陌生人打招呼哦。

坐在草地上,热情地招呼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来牵牵手,再来个拥抱,我们认识啦”。

主动招呼朋友,可以提升宝宝的人际智能,将来一定是社交圈里的中心人物哦。

荡秋千

妈妈把宝宝背在胸前,坐在秋千上,双足点地,轻轻摇晃并哼唱儿歌。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没有惧意,可以请爸爸来推动秋千,荡得更高些。

荡秋千提升宝宝的胆量与平衡力,以后可以当飞行员哦。

认颜色、识形状

看看小花、小草、小树,它们都有不同的颜色哦。比比各种花朵和树叶,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呢。指给宝宝看红花和绿叶,进一步引导宝宝观察,树叶还有手掌形的和长圆形的区别呢。妈妈帮助宝宝用纸笔画下来,既提高精细动作,又加深了对形状的认知。

踩踏和扶走

宝宝的腿脚越来越有劲了,只要有支点就想要站起来,甚至试着走啦。爸爸赶快双手拖在宝宝的腋下,作适当的保护。任由宝宝自然踩踏地面,并鼓励宝宝开步向前哦。

扶走锻炼了宝宝的下肢力量,并加强了肢体协调能力,为开步打基础。

自驾游固然是令人羡慕,可是无车族却品尝不到这种乐趣。去育儿网的论坛逛一下,经常可以看到有车族发帖征同行者,与他们结伴出游也是很不错的呢。

zj09.com小编推荐

孩子独自在家安全吗?


国庆假期,看着别人家里都是和乐融融,自己家却是剑拔弩张,58岁的梁大妈觉得特别难受。起因则是奶奶把5岁孙子反锁在家,独自去跳广场舞了。

事件回放:

说起这件事,梁大妈也很不好意思。“我没其他爱好,老年人么,就喜欢跳个舞,就是你们常说的广场舞。”梁大妈说,儿子儿媳工作忙,自从有了孙子睿睿后,基本上都是她和老伴两个人带孩子,为此也耽误了不少去跳舞的时间。

国庆节前两天,刚吃完晚饭,梁大妈就接到舞友的电话叫她一起去跳舞。“睿睿那天也没有作业,我就想着带着他出去转转,顺便跳跳舞,谁知道他只顾着看动画片,不愿意出门。”虽然梁大妈又哄又骗,睿睿还是不为所动,要求在家看电视。

“我当时也不知道咋想的,就让他自己在家看电视,自己出门去跳舞了。”梁大妈说,当时儿子儿媳还没回家,老伴去了亲戚家,自己把窗户关上,把门反锁之后就出门了。

孩子独自在家危险重重危险1:攀爬门窗可能撞伤、坠落

眼下高层楼房逐年增多,有的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有增多趋势。小儿本来好奇心强,喜欢爬高,如果父母外出将小儿“反锁”在房中,孩子很容易因恐惧而攀爬阳台或窗口造成坠落。此外,婴幼儿在家中还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包括碰伤、撞伤。不管是客厅、厨房、楼梯、浴室,对一个学龄前幼儿来说,处处都潜藏着危机。幼儿爬上沙发却不知道如何爬下沙发,很容易滚下来。若不小心撞到头,那就不堪设想了。

危险2:“学开瓶盖”误服药、致中毒

教孩子“学习开瓶盖”本意虽好,但真的教会了幼儿如何转开瓶盖,也有可能造成宝宝意外伤害。独自在家的孩子可能发生误服化学药水、药物等意外中毒事故。而这类意外多见于0至4岁儿童,其中的毒物包括各种灭鼠药、灭蟑螂药等,此外还可能有煤油、汽油、油漆等。

专家认为,儿童服入有毒的东西多是大人管理不善所致。因此,父母一定要管好家中的有毒物质。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部分小儿中毒可能是由于不正当要求未被满足、有意服毒等,这是儿童中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正确的做法是,除了将家中的危险药罐和有毒物质收藏在幼儿不易拿到的地方。等到孩子足够大,可以辨别何种东西可以使用、何种东西不可使用时,再教导孩子正确的技能。

危险3:玩插座、冲电器易被电流击伤

如今,家用电器多了,儿童在家看管不当,发生触电等意外伤害也不少。有些孩子调皮捣蛋喜欢玩电线插座,将镊子等金属器具插入电插座双孔里。因为短路,身体被强电流弹出。随着手机用户普及,还有不少孩子喜欢玩充电器等,这些都是可能发生触电事故的隐患之处。

预防儿童触电的意外伤害,主要靠父母在平时加强教育,同时还要加强监管。比如:打火机、电热器、充电手机等,不要放在儿童拿得到的地方;电源开关尤其是插座,也不要让儿童触摸;对于家电的电源线,更不要乱接乱拉,这样可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在选购电动玩具时,要注意辨明生产厂家,特别注意电玩的设计和安全性,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儿童触电概率。

危险4:误食小零食可能导致窒息

导致窒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误食。由于误吸黄豆、碎花生米、腰果、豆芽、硬币、玩具零件、纽扣和笔帽等而导致窒息的儿童意外事件可谓是五花八门。儿童了解世界,除了用眼看、用手摸,还喜欢用嘴尝,因误服而导致窒息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父母,务必要将这些物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同时严格保管零碎杂物。一方面,孩子独自玩弄小零件时,一定要有旁人看管,避免误食、窒息;另一方面,禁止孩子在奔跑或讲话时进食,避免异物进入儿童气管导致窒息。

角色游戏中 女儿天天早起


女儿早上一般都7点左右醒来,但是,上幼儿园总是匆匆忙忙。原因就是女儿有赖床的习惯,即使醒来了,也要赖在床上玩耍,不肯快速穿衣起床。

分析女儿赖床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造成。女儿早上醒来,老公总是会在床上跟她玩一会儿,久而久之,这种床上的玩耍就成了女儿一天中与爸爸相处最美好的时光。转眼,女儿上幼儿园了,每天需要在8点半之前到园,可是女儿总是舍不得放弃这段快乐时光,希望能够多与爸爸相处一会儿,无论我怎么催促,她都无动于衷。因而,小班一年,女儿迟到总是多于早到。如今,女儿上大班了,虽然大多能够在8点半之前赶到幼儿园,但是,总是匆匆忙忙。我希望她能够8点左右进园,这样就可以参加幼儿园的晨间活动了,再说明年她就该上小学了,早起的习惯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

我试着用各种方法,希望女儿能够快快起床,以快乐的心情开始每一天的生活。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许多波折和不快。起初,我总是说,宝贝快点起床,再不起来,又该迟到了。女儿一听到我的催促声,干脆赖在床上说,那我就不上幼儿园了。习惯了自由的女儿,很不适应这种时间的限制,次数多了,她就对上幼儿园也产生了抵触情绪。母女二人还经常因此而产生不快,女儿上幼儿园时,也总是情绪低落。看来这样的方法既收不到让女儿早起的效果,而且对女儿的成长以及和谐的亲子关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前一方法宣告失败后,我又利用小孩争强好胜的心理,试着用比赛的方式,让女儿快速起床。早上醒来,和女儿进行简单的问好后,我就和女儿开始比赛,看看谁穿衣服快。女儿一听要比赛,不甘落后的她,迅速从被窝里钻出来,很快就穿好了衣服。接下来,我们又以比赛的形式,来完成洗漱和吃早饭等各项事情,女儿上学时间明显提前。可是没过几天,女儿就对比赛失去了兴趣。因为,她已识破比赛只是让她早点起床。

无计可施的我,又与女儿进行了几次冷战,她不起来我就不理她,甚至告诉她,如果不愿起来,就让她一个人在家。可是女儿并不受威胁,仍然我行我素,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要是我把她逼急了,她就大闹一场。这样不但不能早起,而且弄得两个人心情都不好。

后来,听说幼儿园在教她们认识时钟了,我也给她买了一个放在床头,和她一起调好起床时间,只要闹钟一响,要求她立即起床。可是铃声似乎与她起床毫无关系。没办法,我又故技重施,让她和时间比赛,女儿一听觉得比较新鲜,就答应了。她问,妈妈怎么比呢?我说,妈妈看着钟,看看你是否能在5分钟之内穿好衣服,15分钟之内上好厕所、洗漱完毕。然后梳头,吃早饭。明白了规则,女儿就迅速行动起来。但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多次失败后,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女儿乐于接受,又能长期有效的方法。后来,我想起女儿对角色游戏情有独钟。于是,就让女儿通过各种角色游戏,来实现早起。比如,这几天女儿正在扮演蓝精灵。早上女儿醒来,我就说,蓝妹妹早上好。蓝妈妈得到最新消息:今天格格巫可能会来捉蓝精灵。笨笨(蓝精灵的称呼)和其他蓝精灵已经在穿衣服了,他们准备今天离开这里,躲避格格巫的追捕。女儿一听格格巫要来,揉揉眼睛赶紧穿衣。接着,“蓝妹妹”就愉快地“与笨笨一起”上厕所、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来到幼儿园门口,我会说,蓝妹妹再见,她就高兴地说,蓝妈妈再见。这些天,女儿天天都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开始新的一天,并享受着早到幼儿园的快乐,我想,一整天她的心情都会不错。

接下来,如果女儿对蓝精灵失去了兴趣,我准备设计不同的故事情节,让她扮演各种深受她喜爱的角色,比如:喜羊羊、美羊羊、虹猫、蓝兔、图图等等。

经过反复实践,我的经验是,家长如果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情,就要花心思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让孩子愿意、喜欢去全力完成这件事情,使用威逼、利诱、哄骗的方法收效不佳。

(翩然)

教宝宝学汉字用用游戏法


说实话,写这篇日记我还是有些小激动的,因为给“汉字找家”(我自己命名的)的方法真的太神奇了!

一次科学课上,我发现了给汉字找家游戏法。当时老师先拿出三张图,一张画着鱼,一张画着马,一张画着牛。接着,老师再拿出三张汉字的字卡,分别告诉宝宝们,这是鱼马牛,每说完一个汉字,她就把该字卡放到了画着该字卡相对应的图纸上。接着,老师把三张图和三张字卡打乱,随便选出一张字卡,比如选的是鱼,她就对着宝宝说这是鱼,问宝宝们这个鱼字该放到哪里。宝宝们就很激动,纷纷说放到鱼的图纸上。

当天下午我去超市买了图画本、透明胶布、白板笔,我要亲自给稀画图,和她一起做游戏。尹建莉教授说,孩子接受“大灰狼悠闲地散步”与“大灰狼慢慢走”是一样的,大人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孩子理解句子的难易。所以,我想理解句子和理解汉字也是一样的,汉字对于孩子来说也没有复杂和简单之分,起初灌输什么,她就理所当然接受什么。

我思考了一下,如果妈妈要用此方法教育宝宝,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画的图画,最好不要太深奥,宝宝一定要看得懂图画里是什么,比如无论你是想画素描的马,还是卡通的马,都要让宝宝认出那是马。

2.整个过程不要太长,学习时间最好控制在两三分钟。每次最多学习三个字,熟悉后可以增加。因为时间长了宝宝肯定没耐心,而且宝宝会怀疑你的企图。

3.用此种方法学汉字,妈妈不要抱着功利心,觉得孩子就该配合你,或者孩子认不出时就很着急。要知道,上小学后孩子们才开始系统学习拼音和汉字,我们仅仅是给他们打打基础而已,学汉字不是最终目的,能读报会写文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尹教授的方法一定要铭记,汉字的意义永远只存在于句子里!

美好的暑假,时尚的亲子游让孩子更知性


引言:美好的假期来临了,孩子们又开始高兴的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如何在暑期合理的安排时间陪孩子是一门学问,请家长朋友们认知。

暑假来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盘算着在假期带孩子旅游的事了,也有的家长已经带孩子踏上了旅途。开始践行:读万卷书,亲子游戏,更要行万里路。

近日,去哪儿网度假频道针对暑期有亲子游意向的家长调研后发布的《2014暑期亲子出游意愿调研报告》显示,女性是决定亲子出游的主力人群,“80”后年轻父母带子女出游意愿尤为强烈。

带孩子去看海、堆沙雕,是很多家长的首选,六成家长投票给了海岛游,其次还有自然风光、美食游、文化古迹游、邮轮游、欧洲名校游、故地怀旧游等等。

每到假期,外出旅游的孩子不少,其中不乏走马观花逛景点、回来后基本上说不清自己具体去了哪些地方的孩子。所以,亲子旅行,同样是出去看世界,怎样才能让孩子有更多的收获,就成了很多家长关注的话题。

吸引孩子主动参与

一次旅程,绝不是说走就走。用心的父母,会在旅游之前,和孩子一起商讨旅游计划,选择旅游目的地、制作旅游攻略,决定采用什么交通工具、选择哪种宾馆住宿,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美食特色。无论是游览还是吃住,都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的想法在规划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既能激发孩子对旅游的热望,锻炼其逻辑思考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学会选择。

学龄前的孩子还不能自己收拾行李,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收拾,比如,问问孩子:出去6天,你说说应该带几条小袜子?然后,请孩子去取这些物品。另外,所带的换洗的衣服,最好也让孩子自己挑选,妈妈只是根据所到地方的温度,建议孩子考虑薄厚、长短搭配。爸妈还要引导孩子想一想,如果旅行时天气突然变冷或者吃得不合适,有可能感冒、拉肚子,是不是该准备一点药呢?让孩子意识到出门在外,需要常备一点药品。

除了生活方面,爸妈最好事先带着孩子从书上、网上了解一下目的地的地域、景观,自然状况、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然后,和孩子商讨和确定这次旅行最想看的内容、最想去的地方有哪些。家长提前和孩子聊一聊目的地,购买地图或者网上搜图,让孩子看到我们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到哪里,可以顺便让他了解一些地理知识。和孩子设想一下旅途中有哪些适合孩子年龄的、可以完成的“任务”,比如,由孩子购买景点的门票;对大一些的孩子,在某一两个景点,请其做向导、介绍其主要典故、传说等等。有了这些环节,孩子对旅行会更加期待。

在旅途中学到课本以外的内容

全家旅游是一段难得的亲子时光,是一次享受,可以增进情感交流。同时,旅行有助于孩子直观地认识自身、周围环境及世界,尊重不同文化,是丰富孩子人生经验的最好途径之一,也是孩子学习课本以外知识的生动过程。

网友“行走天涯”表示,每个假期我们都带女儿出游,希望她能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亲近自然,了解地理、历史、建筑、文学、民俗等知识。如今,上初二的女儿已经走过了不少地方,开阔了眼界,知识面也比较广;由于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自助游、自驾游,在旅游之外的一个巨大收获是女儿的体质越来越棒。

网友happyam则表示,“我带孩子旅游,是希望借助这一家庭活动,培养儿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理解力、关爱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行是放松也是学习,家长不妨让孩子带着“任务”去旅行,但要将“任务”巧妙地隐藏在一些活动中,使孩子乐为。比如,除了看世界文化遗产、了解不同的文化、学会包容和尊重,还可以教给孩子如何查看地图、识别陌生城市的公交系统,让孩子去问路,学着和陌生人打交道,处理突发事件,学会如何求助等生活技能。如此,孩子就有可能在旅行经历中掌握基本的自我生存法则,是孩子的另一种成长。

带孩子出外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去过多少个国家,在五星级酒店吃过多少顿丰盛的大餐,拍过多少风景如画的照片,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认知世界,并且在旅途中学会观察和发现,补充在学校教育中所学不到的东西。“含金量”高的亲子游,节奏要慢下来,不一定走得很远甚至出国,可以是定点式旅游或驻地式旅游,让孩子充分地玩,玩水、玩沙、采摘、捉虫、捡石头,参观科技馆、博物馆都可以,还可以结交当地的小伙伴等。

读书与行路,自古以来就是相辅相成。一家人在策划旅游之初,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多看、多想、多记录,亲子游戏,包括鼓励孩子把感兴趣的内容拍下来、用文字记录下来,父母也要和孩子多聊聊对每个景点的特点和观感,评价一下所到之处有什么特色,入住的旅馆是否有什么值得记忆的地方、当地的美食传递出的饮食文化……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和思考,旅途结束之后,引导孩子把自己的认知和感悟形成文字,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丰富孩子的成长。

本网站小编总结:牧草繁茂,蓝天白云,穿越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欣赏平静安详的湖水,品尝地道的蒙古美食,体验充满异域风情的俄罗斯风情小镇。呼伦贝尔,一个你不容错过的地方!第一天,趁着夜幕还未完全降下,我们来到了海拉尔。为了明天能保持一个好体力,我们今天早早的就睡下了。

游戏中打探宝宝幼儿园生活


辣妈支招:宝宝才三岁,无论是记忆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待提高,要让他完整告诉你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确实是个苛求。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确实还分不清想象和事实,极易受成人所提问题的误导。这样提问,是找不出真相的。那到底该怎样从孩子嘴里套出真相呢?儿童心理学家有个很好用的方法:游戏。你可以跟他玩一个模拟幼儿园上课的游戏,让他扮老师,你来扮宝宝。模仿是宝宝的天性,等他渐渐“入戏”后,就会自然而然模仿幼儿园老师上课的姿态、说出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话。我认识一个妈妈,她的宝宝在玩这个游戏时,冲她嚷嚷:“不要再动,再动把小手剪掉”,她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宝宝经常在梦里哭。

宝宝害怕幼儿园三种情况:

“妈妈,我舍不得你!”对于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要离开所熟悉的一切——特别是爸爸妈妈。

“我害怕老师!”你要做的就是向孩子解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老师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听故事,所以要遵守课堂的纪律等。

“我没有朋友!”你可以跟坐在附近的小朋友沟通一下让他们跟你的孩子一起玩。还可以先告诉老师,老师会协助你的孩子尽快融入到其他的小朋友之中去的。

我的地盘听我的


我见过这么一个故事:某宝宝学习了孔融让梨,他每次吃水果的时候他就把大的让给姥姥,姥爷,结果他们都不吃最后大的还是宝宝的,有一次宝爸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了,宝妈准备了苹果,宝宝就拿了最大的给叔叔吃,人家不吃,宝宝非要人家吃,人家就夸宝宝懂事,最后在宝宝的一再给吃的情况下,叔叔咬了一口,宝宝一看急了,就大哭起来,说我让你吃你怎么就吃啊。这多尴尬啊!

1挑逗式:就不给你帽子,怎么着?!

在游乐场上,Sam跟两个英国孩子开玩笑,把他们的帽子和球都抢走了,大家都在哈哈大笑,两个英国孩子也没有着急,哈哈笑着追他。Sam把这两个孩子的帽子和球扔到草堆里,还跳着脚喊着“我把你们的帽子扔到臭沟里面去啦!脏啦!”两个英国孩子跑到草丛里面捡回自己的帽子和球开始追着Sam打他,三个孩子热热闹闹地打成一片。

行为翻译:快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挑逗”是儿童之间非常常见的社交行为,一个会挑逗他人的孩子,说明他的智力发育有了飞速的成长,能够利用自我设计的游戏来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力,进行友好交往

同时小朋友们开他玩笑他也能快乐地接受,并且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对方的挑逗,是请小朋友参与到游戏中的一种行为。

成长评述:追逐是儿童在锻炼奔跑能力

追逐是儿童锻炼奔跑能力,促进大脑中空间距离、物体关系识别等神经系统的发育的一种形式。孩子蹒跚学步开始,即便走路还不稳当,跑起来摇摇晃晃,并且十分容易摔跟头,他们却无一例外地热衷于奔跑追逐。这是他们身体发育的需求,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放手让孩子多多奔跑,也应该多跟孩子一起玩一玩儿互相追逐的游戏。

2扭打式:你到底敢不敢?

小军看着站在滑梯顶端的小强,很好奇小强在做什么,然后自己也走了上去。当时我和一个朋友站在比较远的地方关注事态的发展。小军好像在问小强一些问题,比如,这个滑梯好不好玩?但过了一会,小强很想自己玩滑梯,让小军滑下去,可是小军不愿意也有点不太敢的样子……两三分钟以后,比较强壮的小强突然采取了一个最直接和最粗鲁的方法:不管不顾地推了小军一把,想把他推下去,小军吓得哭起来,引来了大人的注意。

行为翻译:你占了我的地盘,走开!

大部分发生在孩子之间的攻击行为,都是正常的,并且是友好的,绝对不带有恶意。

我们看到,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过早地引入了争斗、输赢、吃亏等等概念。这些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种竞技比赛,敦促孩子取得名次和证书;把孩子跟同龄、同班小朋友相比较,强调孩子必须各方面都得第一;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动,容不得孩子“吃亏”,并且教导孩子必须时时处处占上风,不然就批评指责孩子太笨、太窝囊。这些做法会误导孩子的游戏意图,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恶意的。

成长评述:克服儿童自我中心性

工具性进攻行为是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儿童将进攻行为当作一种工具或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争夺玩具、甚至在争抢的过程中出手打人,或者推倒对方以占领游乐器械,等等。这种进攻行为只是儿童思维自我中心性、不能延迟满足、并且尚未掌握语言交流的一种正常表现。

3攻击式:不“打”不成交

有一天,毛毛过生日,我们带着孩子去他们家玩。小孩子是不“打”不成交,他们之间可以说是遇上了知己。那个时候正好是世界杯期间,毛毛是小世界杯迷,立刻抱着个足球让我家的两个宝贝和他一起踢,他们那里是踢球呀,分明是肉搏战的样子,你撞我一下,我拽你一把,互相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滚,嘴里还叫喊着。孩子们的眼睛里都泛着兴奋的光芒,满桌子的蛋糕甜点也留不住他们。

行为翻译:我的力量有多大

儿童交往当中,大约10%的游戏行为是两个或者多个孩子纠结在一起,身体冲撞,扭打摔跤。在这种游戏当中,孩子们体验着自己的力量,发现着自身的强度和限度,增强着自信心。并且呢,还排出老大、老二的顺序,还会根据伙伴的力量逐步调整。我们做家长的,不仅需要经常拥抱孩子,也应该多跟孩子进行扭打游戏,有助于孩子发现自己、找到力量的极限、建立起自信。

成长评述:接触是与人交流的开始

一个人的身体感觉越猛烈,他或她的情感的反应就越强烈,情绪的发展也越健康。人类大脑的发育,首先发育的是感官,是各种生理感觉,尤其是触觉的发展。身体接触可以帮助儿童接触自己的情绪,体验和感受自己的情感。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会变得没有感情、冷漠畏缩、无法和他人交流。所以,不要害怕孩子之间身体的接触,哪怕是打架也没关系。

4敌意式:真正地厮打起来!

一天放学之后,西西、Sam、虎娃以及其他的一些孩子在幼儿园楼下海洋池里玩球。玩着玩着,西西、Sam、虎娃三个小男孩儿开始拿着球互相打着玩儿。打着打着,就变成Sam和虎娃两个人跟西西拿着球互相扔到身上对打,西西逐渐感觉自己处于劣势,越打越着急,最后他干脆不用球来打,而是去抓Sam和虎娃,气愤地跟他们真正地厮打起来。

行为翻译:我在发泄情绪

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个别的孩子会在没有明显挑衅的情况下,主动对小朋友施加暴力。比如,有的孩子在游玩的过程中,会突然掐、拧、打或者咬其他的小朋友。一般来说,有这种举动的孩子,是在发泄某种情绪,也许是要引起他人关注。每一个孩子都有感到难过的时候,都可能做出过激行为。偶然一次,我们不必如临大敌,而是平静化解、及时处理。我们要一遍一遍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可以的,不可以伤害他人。

成长评述:逐渐学会忍耐和表达

儿童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也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很多孩子在尝试一两次,并且发现这种行为不被接受之后,会逐渐削弱,学会以其他方式表达自己。

本网站小编总结:有时孩子不愿意分享是担心别人把自己的心爱物搞坏了,如果是家长送给自己的最珍贵的礼物,也想保持独享的权利,这些意愿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分享,需要告诉孩子牙刷、水杯、手帕、内衣裤等东西不能与小朋友分享;引导分享还要适度,不要还没做到分享,就让孩子谦让,对孩子来说,谦让比分享更难以接受。

孩子的蛮横,妈妈的无助?


案例:

欢欢见他手上拿着新玩具,心动不已,连忙跑去抢夺,妈妈拉都拉不住,扭打间,欢欢把浩浩的脸都抓伤了。妈妈再次要明明道歉,谁知明明不听,还赌气地捶打妈妈,气得妈妈流下泪来。

早上,妈妈送欢欢上幼儿园,一进门,欢欢就四处寻找自己喜欢的蓝色椅子,却发现已经有人坐下了。妈妈劝欢欢坐别的椅子,他不肯,非要冲上去抢椅子,还把小朋友弄倒了。妈妈既生气又尴尬,批评了欢欢,要他道歉,可欢欢一声不吭扭头便走。这时,浩浩也来到了幼儿园,欢欢见他手上拿着新玩具,心动不已,连忙跑去抢夺,妈妈拉都拉不住,扭打间,欢欢把浩浩的脸都抓伤了。妈妈再次要欢欢道歉,谁知欢欢不听,还赌气地捶打妈妈,气得妈妈流下泪来。

专家剖析: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明明属于典型的攻击型幼儿,性格特点表现为自私、多动、霸道、执拗。

生活背景

通过与明明父母的交流,老师了解到明明小时候患有脑积水,通过悉心治疗才逐渐好转。因此,爸爸妈妈对他有求必应,甚至到了放任、姑息、纵容的地步。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百般宠爱,造成了明明自私、霸道的性格;另一方面,父母的呵护关照又使得孩子与社会的接触受到了限制。所以到了幼儿园以后,明明不懂得协商、分享等交流方法,只得以攻击别人达到与其交往的目的。

社会环境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由于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模仿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明明父母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买了好多图书和影碟,其中不乏《奥特曼》之类充斥着武打暴力的VCD,挑起了孩子的好斗情结。结果无形中导致明明经常模仿“奥特曼”的动作,动辄就想以动画片中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很容易出现攻击性的倾向。

性格特征

明明的生活圈子很小,家人的过度保护使他长时间得不到外界的关注,所以强烈渴望得到众人的重视。当明明第一次出现攻击性行为引起大家的紧张和制止时,让他误以为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外界的注意,特别是事后家长、老师一致的批评会让他有一种受到关注的满足感,反而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上的错误。

专家支招:

家园互助,共同引导

从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如果不加以重视,必然会对他日后的成长造成阻碍。孩子的发展来自于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接受幼儿园教育时通常以集体教育、公共道德为特色,所以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共同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观点应该一致。幼儿园一般会鼓励孩子多看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节目,能给他的性格养成带来更多正面因素。所以在给孩子选择电视节目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挑选一些有伙伴之间互助合作情节的图书和碟片,避免孩子接触过多带有暴力倾向的漫画和影视作品。

营造和幼儿园相似的平等环境。幼儿园会经常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传授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准则,家庭内虽不是集体环境,但家长仍应主动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自私的、蛮横的、不利于平等交往的,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赏罚分明,宠爱有度。当孩子想采取攻击性行为达到目的时,家长要正面制止,对孩子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惩罚。应该教育孩子,任何伤害别人的举动都是交往的无效方式,只有有礼貌的请求和协商才能换来别人的善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限制他玩玩具、看电视等措施惩罚他。但当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从而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

避免过度保护,鼓励孩子与人交往。不要总把孩子拴在身边,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接触。家长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广场、公园、商场等人多的场合,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孩子学会与不同的人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交往的方法和乐趣,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无论家长还是幼儿园都不能推卸责任,只要共同理解,经常交流,互相配合,给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孩子一定能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