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灿妈好,我们妮妮跟灿灿差不多大,都上幼儿园了,所以你的贴子我基本都看了。你的问题,我有时也会想到。

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因为不适应,妮妮哭起来嗓门很大,老师关心得较多,而且进了幼儿园感觉老师就是救命稻草,总让老师抱,还不让老师去碰其它小朋友,占有欲很强。

随着慢慢适应,加上她自理能力很强,老师慢慢会忽略她而去对其它不太能自理或较她小的小朋友照顾得更多点(有时早上匆忙送去没时间跟老师交流的情况下,我也能感觉得到),不过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一下,我也能理解。

有天晚上我问妮妮:“老师现在还抱你吗?”妮妮边玩边答:“不抱了”,“那老师还抱其他小朋友吗?”“抱的”,“那你要老师抱吗?”“不要!”,听到这里我也放心多了,现在的妮妮心态还算好。

不过,只要早上有时间我都会在送妮妮去幼儿园时,跟老师交流一下。多说说她在家的表现及从幼儿园回来说些关于小朋友、老师有趣的事(假装听错了,问老师是不是这样啊?),还有今天又从老师那儿学到了什么回来跟妈妈表演了,老师很喜欢听的。

最近可能是我交流得较多,妮妮天天很开心去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表现得也好,老师一高兴就把自己的巧克力、糖分给妮妮吃,结果妮妮几天晚饭都不好好吃,现在我又发愁了。

灿灿现在的情况,确实跟老师的关心程度有很大关系,多跟老师交流一下吧。灿灿听话、自理能力很强,此时妈妈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心情,非常能理解。

愿灿灿能在幼儿园里快乐、健康地成长!

zj09.com小编推荐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说:老师不喜欢我…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饱、睡好、玩得高兴、学得愉快,成为受同伴和老师喜爱的小朋友。可当孩子回家抱怨“老师不喜欢我”时,你该怎么办?

4岁的妞妞刚升入中班,新换了班主任,她明显不适应,回家委屈地向妈妈倾诉:“老师不喜欢我,她喜欢朵朵,今天提问朵朵了,还对朵朵又亲又抱。”妞妞妈听了女儿的话有些焦虑:都说和老师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可我们并没有什么经验,女儿又内向敏感,这可怎么办?

当我们谈论“老师喜欢或不喜欢我的孩子”时,我们实际在谈论什么?

“自己喜欢自己”和“别人喜欢自己”谁更重要?

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应建立一个基本信念,此生孩子首先要学会的是“爱自己”,其次才谈“被别人爱”。只有让孩子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地赢得他人的喜爱,因为无论谁都会喜欢乐观、积极、充满自信的人。而很多父母往往在两者之间颠倒了顺序,或者干脆忽视了前者。

这也正是我们周遭很多看起来开朗乐观的人内心却孤单、脆弱甚至抑郁的根源所在,因为他们只关注被别人爱,并不爱自己。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父母要像结婚誓言那样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在他的内心种下安全、信任与自信的种子。

您是否习惯于评判孩子的对错,或者用“你如果不……妈妈/老师就不喜欢你了”来要挟或吓唬孩子?

我们的很多语言、行为都并非有意,但却在暗示孩子“你可能不被妈妈/老师喜欢”“被妈妈/老师喜欢非常重要”,从而导致孩子患得患失,很害怕失去他人的宠爱,害怕自己做的事情被认为“不好”“不对”。所以,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小过失,在评判孩子时一定要首先告诉他错在哪里以及原因,不要让孩子产生“妈妈不喜欢我画的画”“我做什么都不对”的错觉,避免要挟、恐吓和类似的暗示。

当孩子说“老师不喜欢我”的时候,他们到底在表达什么?

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喜欢”

3~6岁的孩子是“具体形象”思维模式,“喜欢”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些很具体的东西,比如被提问、被表扬、被拥抱、被抚摸……例如孩子对妈妈说“老师不喜欢我”,妈妈问为什么,孩子可能会说:“老师点了其他小朋友的名,没喊我”。我们大多数孩子平日都会得到多位家人的关注,进入幼儿园后这种关注会因为孩子多、老师少而降低,所以很多孩子心目中会失落,觉得老师“不喜欢我”。

“喜欢”也是孩儿脸,说变就变

如果你听到孩子说“老师可喜欢我了”,千万别高兴得太早,因为明天孩子很可能又告诉你“老师不喜欢我”。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和情感还不稳定,所以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就说出“喜欢(不喜欢)”,比如,放学前老师想让孩子好好吃饭而说了他一句,可能就会被孩子理解为“老师不喜欢我”。

当孩子说“老师不喜欢我”的时候该如何应对?

弱化孩子关于“别人喜不喜欢我”的认识

重视孩子所讲的“老师不喜欢我”,但不要过于纠结于此。“重视”的意思是要弄清楚孩子所讲的“不喜欢”到底指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与老师沟通;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老师并没有不喜欢你,班里小朋友很多,老师没办法提问所有小朋友。”以此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纠结的意思是不要过于把它当成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更不要听到这样的话,就使劲儿地追问:“老师提问你了吗?”“老师对你好吗?”……避免加剧孩子的焦虑。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

将教育的心思与重点放在孩子身上。帮助孩子建立了自尊与自信,逐步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那么孩子自然也就不会过于关注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了。一方面家长既要发现孩子优点,鼓励孩子进步,提升孩子自信,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他的不良习惯,逐步能够对自己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让孩子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自尊自信,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孩子就会有强大的内心。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只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才会让孩子在幼儿园或是其他任何地方如鱼得水。这些习惯和品质包括:

主动、独立养成孩子主动提问、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和能力;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鼓励孩子有自己的见解,能够独立思考。

活泼却又有自控力可以调皮、淘气,但要了解并遵守基本规则,比如不打人、不大声嚷叫、不打断和打扰别人、在适宜的时间做适宜的事情。

善于分享、轮流与合作不过于自我中心,认识到无论是老师还是玩具都是有限的,必须要与他人分享。

懂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主动问好,在同伴交往中能够主动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我可以吗?”等语言。

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我会努力家长也要配合

老师名片:林安娜,11年幼师经验。

我会蹲下身来多和孩子用眼睛“说话”

今年三月份接手了一个新开的班级。全部的孩子都是新生,我也调整好心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他们适应期的哭泣。

第一周的教学主要是让孩子熟悉幼儿园和教室环境,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座位等,以玩玩具、讲故事、做游戏为主,积极鼓励正面教育,尽早地稳定幼儿的情绪,努力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把孩子送到三位完全陌生的老师手中,不光孩子有焦虑情绪,家长也有。你们最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哭,吃饭好不好等,但这种焦虑常常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因此家长要树立一种观念:小鸟长大了,就会飞,为了让小鸟飞得高,飞得远,父母应该推他一把。既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就要让他学习独立生活。

有些家长送孩子来,孩子好好的,大人倒先哭起来了,结果弄得大人、小孩一起哭。还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后,总是不放心,不肯离去,陪着孩子玩,有的躲在窗外偷看。这样,孩子永远都无法学会独立,等到别的孩子都已适应集体生活时,你的孩子上幼儿园还要哭闹。

所以,当你们把孩子送到老师手上时,就应该以信任的心态和孩子说再见。

怎样让孩子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实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一、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孩子坐着等老师来喂,有的孩子还有比较严重的偏食挑食现象。

在家里可以试着让孩子这样做:1.吃饭时先鼓励孩子自己吃,孩子不愿吃了再喂;2.饭前不要让孩子吃零食;3.吃饭时不要让孩子离开饭桌;4.教会幼儿如何使用勺子。

二、不爱护玩具:玩具随地乱扔不会整理,并且有抢夺玩具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包办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与别人分享的经验。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孩子学习整理玩具。我们提醒他们玩具也有自己的家,我们玩好后应该把他们都送回家。对于要抢玩具的孩子,我们要求多跟孩子说,“大家一起玩好吗?”“你玩好了再给我玩好吗?”等等语言。家长平时在家也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来收拾玩具。

三、行动自由散漫:孩子刚上幼儿园,从一个自由的环境到一个相对来说有规范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比如上课或游戏时还有几个孩子随意走开,集体观念差。而且孩子们好模仿,一个走开了,后面会有很多小朋友跟着一起离开。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会在选择教学内容游戏时,多考虑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会对小朋友有一定的纪律约束。

再见,幼儿园(下)


幼儿园里的孩子已经习惯了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安排,并且他们也习惯了事先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什么的这种生活方式。他们知道吃完晚饭会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睡醒午觉前要喝牛奶、吃水果,上午和下午都要到操场做游戏……如果上小学前这个暑假没有特定的日程安排,孩子们就会有些不安。因此,父母需要与孩子商量暑假的安排,看看他是否愿意上游泳课,或者计划去奶奶家。计划好每天的不同活动会减轻孩子的不安。

另外,孩子很可能直到九月份才会知道自己的一年级老师是谁。所以,父母可以请求幼儿园老师在孩子离开幼儿园之前,先粗略描绘一下一年级的老师与幼儿园老师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父母也可以先带孩子去小学看一看,熟悉学校的环境。孩子事先对学校和老师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使他感觉好受些。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孩子在幼儿园里所学到的和所做到的都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而且可以计划在暑假里能够和孩子度过美好时光——一起去划船,一起去游泳,一起吃冰淇淋,一起骑车,还可以一起捉蝴蝶。另外,父母还要让孩子知道,上小学的前一天或者当天他仍然可以回幼儿园去看老师。

你还可以用下面的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摆脱忧郁,从暑假就有一个好的开始。

帮助孩子给幼儿园老师做一个或者买一个礼物,或者在离开幼儿园的前一天献给老师一束花。

让孩子带着照相机到幼儿园,和老师、好朋友、还有教室一起照相,然后把这些照片贴在孩子的房间或者家里醒目的地方。

邀请爷爷、妈妈或者其他亲戚参加孩子“告别幼儿园”的特别晚餐。

建议你的孩子把他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东西画下来,或者照下来。

问问你的孩子,看看他在暑假期间最希望和谁一起出去玩,然后在放假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就和对方孩子的父母一起安排好外出的时间。这样,父母就能让孩子明白他们虽然结束了幼儿园生活,但是他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并不会因此而结束。同时,孩子们也会意识到即使他和他的好朋友不在一个班里或者学校里上课了,他们仍然是好朋友。

鼓励你的孩子给幼儿园的老师写信,或者把暑假里画的画给老师寄过去。但是要婉转地让孩子明白不一定有回复,所以不要抱有任何期望。

继续沿袭幼儿园的一些生活规律,比如把一天的活动安排列出来,贴在醒目的地方,或者午饭后给孩子一些甜点。

让幼儿园老师喜欢你的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栽培,但我们的宝宝并非时刻都那么配合。如何才能让你家宝宝成为幼儿园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呢?下面就教给您几招!

一、调教出热情、有礼貌的宝宝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聪明,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

每天早上送宝贝到幼儿园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宝贝和老师打个招呼,当然放学也别忘了和老师再见,如果妈妈不吃醋的话可以让小家伙亲亲老师哦。

二、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多”的妈妈。

幼儿园的生活是集体生活,孩子又多,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尽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要太特殊。

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不要自己给孩子准备太多东西去幼儿园,现在的所有比较正规的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还是不错的,如果孩子生病不能上学损失的肯定是幼儿园。同时正规的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入学体检,已经把一些危险的传染源杜绝了。如果你的孩子是自备餐具,那么,老师每餐后要单独为你的孩子清洗餐具,如果可以请尽量不要在这方面增加老师的负担。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尚不足以保护好自己,而且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拉在身边不给他们自由,那么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请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但老师心里也很难受,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宽容地说一句:“没事,老师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老师会很感谢你的理解,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你的孩子一些特别的照顾。

四、要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很繁杂也很辛苦的。所以,当老师们辛苦地忙完一次活动时,请你对老师说一句:“活动太棒了,老师辛苦了!”这表示老师们的辛苦得到了认可,老师们即使辛苦也会觉得欣慰的。

五、不要和幼儿园领导过于亲近。

如果对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最好直接、委婉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如果你是通过园长和老师沟通的,那么很可能老师就要丢掉她这个月的奖金了。而且即使你和幼儿园领导关系再好,要知道,每天陪在你宝贝身边的是班级里的老师们。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工作了一天,老师也想按时下班。当然有很多家长下班很晚,不能按时接孩子,那么请记得跟老师说声:“谢谢!”

七、不要给幼儿园老师送礼。

一般正规的幼儿园是不允许老师收红包的,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不需要红包,老师就会很爱你的宝宝了。如果你真的很想感谢老师,或者某次外出带点适合老师的小东西,老师也会很高兴。但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送礼给老师,她也不见得就会忘记你平时的苛刻,而对宝宝更加关爱了。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下)


第四,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入园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各个教室走走、玩玩,和老师拉拉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这样可以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能提高他的安全感,并产生想到幼儿园的愿望。

最后要让孩子有入园的心理准备。家长应该在入园前几天,有意识的向孩子进行“入园倒计时”,提高孩子对即将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能力”。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你的工作单位,参观你工作的办公室,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工作,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工作,这里就是妈妈工作的地方,宝贝工作的地方在幼儿园,宝贝也长大了,过几天也要上幼儿园上班、学本领了。并带孩子到幼儿园看看、走走、玩玩。如有可能,在入园前一天为孩子作一个小型的庆祝会,祝贺孩子长大了,祝贺孩子上幼儿园了。让孩子感到,上幼儿园是件快乐而自豪的事。

入园不适应的情况同样会在家长身上发生,最典型表现就是——焦虑。孩子哭了没?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家长的心里满是问题,在等待中问题越积越多,终于在离开(接到)孩子的那一刻到达了顶峰,父母的难舍难离,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上幼儿园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是可怕的。因为,在陌生的情境中,孩子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reference)反应。所以家长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导致恶性循环。

所以,“新生”入园前的专家讲座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如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产生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分离焦虑的典型表现——哭,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哭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们的哭声,而是任何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此外,家长所必需做到的就是端正入园观。家长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入园,不能舍不得,停停送送反而增加孩子重新适应的负担。有的家长常常骗着孩子去幼儿园,或送到幼儿园后乘孩子不备,偷偷溜走,这样孩子会大哭大闹。父母应该事先和孩子讲明道理和条件,答应什么时候来接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孩子失望而影响情绪波动。家长来接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玩一会儿,增加孩子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感情。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幼儿园老师的坏话,更不能以“不听话就要送幼儿园”来威吓孩子。家长应尽可能的建立积极的“亲师关系”——加强与教师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在入园时要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便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行教育。

有条件的幼儿园如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入园新生家长和孩子的入园适应心理辅导,一方面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软、硬环境,帮助孩子形成“幼儿园图式”,以更积极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开展家长讲座和咨询活动,并适当的参与幼儿园活动,以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帮助孩子和自己更好的应对孩子与家庭的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入园: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 带喜欢玩具


开学的日子马上就到了,又有一批“新生”要走进幼儿园。

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幼儿来讲,离开爸爸妈妈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自然会感到不安和不适应。这也是一次考验。如果之前没有带宝宝到幼儿园去熟悉老师和环境,在开学时就将宝宝送到幼儿园,交给老师。那么,幼儿突然置身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见不到爸爸妈妈及其他熟悉的人,对幼儿来说那是多么恐怖的事!

因此,在开学前,爸爸妈妈要为宝宝做足功课。提前做好过渡,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

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

对于要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最大的恐惧就是离开所有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所以要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参观玩耍,让他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

现在多数幼儿园在正式开学前都会举办幼儿园开放日活动,这时最好带宝宝去玩,一方面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幼儿园的各个层楼布局,让幼儿知道洗手间在哪里、课室在哪里、宿舍在哪里;要喝水、要上厕所怎么办;另一方面,让幼儿熟悉园里的人,教他们都有哪几位老师,尽量带宝宝认识这些老师。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参加开放日活动就更好了,可以让小朋友互相认识,一起玩耍。

在入园前,有条件的可以多点带宝宝去幼儿园玩。让宝宝和老师一起玩,熟悉之后,家长就可以趁宝宝和老师玩的时候离开一阵子,让宝宝慢慢习惯离开家长和老师玩。多到幼儿园玩几次,等到开学时将宝宝交给他熟悉的老师,见到认识的小朋友,宝宝就不会有恐惧感了。

带上宝宝熟悉的玩具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也许开学时他认识的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少,幼儿园里面的各种东西都比较陌生。这种情况,就可以让他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能够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一段时间后,再考虑不再带玩具。

当然,家长在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给予情绪上的辅导,尽量将宝宝在幼儿园可能遇到的情况告诉他。幼儿园的“入园须知”家长要好好看看,为宝宝准备好相应的物品,并根据幼儿园的提示为宝宝做好心理辅导。宝宝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在幼儿园就不会害怕了。幼儿园里一般都有如秋千、滑梯、沙池等,有些幼儿园还有如兔子、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对幼儿都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让宝宝带着“任务”上幼儿园

“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也许宝宝会问这个问题,我们通常都会回答说“去学知识呀!”

大部分小孩都很明确知道去幼儿园是为了学东西的,却没有几个家长真的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去了解小孩在幼儿园里究竟学了什么。因此,绝大部分小孩在幼儿园里不管是学东西,还是玩游戏,都是没有目的的,好玩就多玩一点,不好玩就少玩一点。通常没有什么自主性,也没有什么动力。

本人的小孩上幼儿园时,通常会给他布置“任务”:让他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回家要“教”爸爸妈妈。

因为带着“任务”上幼儿园,小孩会十分注意老师所教、所讲的东西,会很专注地记下来。正因为有“任务”在身,小孩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身上,什么陌生感、什么恐惧感,完全抛诸脑后了。

去接小孩时,顺便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的简单情况。回家后,要耐心做小孩的“学生”,让他将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教”给你。小孩都有好为人师的心理,家长耐心地“受教”,第二天小孩在幼儿园就更认真学习了。也许,小孩可能记不了多少东西,但通过向老师了解的情况给小孩提示,他很容易就想起学了什么了。如果再有老师的表扬,那宝宝就更喜欢上幼儿园了。

如果老师不喜欢你的孩子 


莎拉.斯蒂格尔的五年级是很难熬的日子,“开学才一个月不到,她就不断地抱怨头痛肚子痛。”莎拉的母亲玛丽安说,在和家庭医生商讨以后,玛丽安开始怀疑莎拉的症状可能与学校有关,莎拉最终承认她感到老师专门挑她的刺,比如,老师会把她的文章举得高高让全班看到上面的“F”成绩,并用她作例子告诉全班这是不照她的要求做功课的结果。玛丽安直接去找老师,“我请教她对于莎拉的感觉我们能做些什么。”玛丽安还问老师是否把莎拉的文章出示给全班看,老师坦然承认了莎拉的故事,说“我不会为任何学生改变我的规矩的。”家长常常听到孩子抱怨,“老师不喜欢我,”或者“我不喜欢老师。”孩子指望家长能加以干涉,而家长常常不清楚应该和谁讨论这个问题来解决。在评估教师学生矛盾的严重性时,记住大多数孩子还是喜欢,或者至少是尊重老师的,可以让孩子举一些最为困扰他的例子,但是不要作任何评判,告诉孩子你会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说“你的老师当然喜欢你,怎么可能有人会不喜欢你呢?”这只会使孩子感觉更糟,不管问题是否存在,孩子相信的是老师在挑骨头。好消息是大多数师生之间的误解不用家长的介入也能消除,比如,加利福尼亚州10岁的阿伦.苏比多在进入四年级之前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他的四年级老师却很少注意他,“孩子以为老师不喜欢他。”阿伦的母亲说,“但是,我向他指出老师的重点可能是鼓励那些成绩不特别好的学生,他接受了我的说法,这使他感到老师不是针对他而来的。”这样的结果当然很理想。“家长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新泽西一所中学的辅导员爱伦.革退尔说“家长教给孩子的实际上是从自身寻找力量的策略。”但是,有时候家长不得不去访问老师,(不要马上去见校长,那会引起憎恨的情绪使矛盾更加难以解决)。记住,到目前为止你听到的只是你孩子的说法,“不要把老师放在被控的位置上。”佛罗里达州的教师凯.罗茜尔说“告诉老师你很关切孩子的一些情绪,或者告诉老师孩子不大愿意上学。”有时老师听到这些情况会大吃一惊的,因为孩子们会掩盖他的真正的情绪,在班上看起来还挺快乐的。在你和老师讨论了孩子的情绪问题以后,请老师提一些建议,帕特.王七岁的女儿莉莎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老师认为莉莎没有照她的要求去做,而莉莎认为老师特别找她的岔子,帕特到学校去见了老师,她告诉老师莉莎在压力下表现有时会失常,老师同意在作业方面给莉莎以更多的选择。在和老师见面时,孩子是否需要在场呢?罗茜尔认为可以这么做,但是先要肯定各方面,即老师、你的孩子、和你都对这种安排没有意见。在见面以后,等上几个星期让老师与你的孩子有时间调整关系,如果情况没有改善,那么需要与辅导员、校长,或任何负责师生关系的有关人士讨论这个问题,不要把自己放在学校的对立位置上,要采取合作态度,如果在几个星期后,情况还是没有改善,那时才可以考虑请学校把孩子换一个班级,“但是,家长必须记住,校长一般是不会让学生换班级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四年级老师克莉丝.彼得说“你必须能用有力的证据证明任课老师与你的孩子完全合不来,这种安排对孩子发挥潜力不利。”但是,即使你最有力的争辩,也可能没有效果,有时,情况很简单,其他班级根本没有有空位子,莎拉.斯蒂格尔的情况就是这样。不过,虽然老师对莎拉还是老样子,莎拉的故事还是出现了一个较好的结局、“我们起草了一个家庭合同,保证在一切可能的方面支持莎拉”玛丽安说“而莎拉也发誓说她要尽最大的努力,她的这种精神状态支撑着她熬过了五年级,现在,她在逆境中学会了自信,这是一种奇怪的方式,但是,不愉快的学校生活反而对她起了好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