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如何看待孩子们间的搂抱”,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宝宝之间搂抱一类的亲昵动作,妈妈的恰当做法是,肯定孩子善良的意愿,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我知道,嘟嘟和悦悦是最要好的朋友,而且希望一直好下去,不过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就可以了。其实,只要心里想着对方,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遇到困难互相帮助,那才是真的‘友好’呢!想想看,小朋友之间抱来抱去是不是容易摔跤?亲来亲去也不太卫生,很多传染病就是这么传播的,所以,嘟嘟和悦悦、和其他小朋友都不要那样做了。”

CASE:乔乔又“爱”上别人了5岁帆帆从幼儿园一出来就伤心地说:“乔乔又‘爱’上别人了!我今天约她一起画鹦鹉,她不愿意,还说她喜欢丁丁了—班里的另一个男孩子。可是,昨天她还说永远跟我好呢,我们长大了一起出国、上同一所大学,然后结婚。怎么今天她就改主意了?她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帆帆还紧张地问妈妈:“怎样才能让乔乔重新和我好呢?”

宝贝的心里话:乔乔画画好,还能在钢琴上弹出好听的曲子,我可羡慕了;还有,她爱帮助别的小朋友,我觉得她真像小天使。zJ09.COm

解读宝贝:孩子往往因为羡慕一个小朋友的才艺、羡慕小朋友身上的一些长处或者是好人缘儿,而希望永远跟这个自己心目中“很棒”的小朋友友好。比如“很棒”的乔乔对帆帆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另外,孩子还有一种心理:我“爱”乔乔,乔乔很棒,我也很棒。

妈妈可以这样做

(一)给孩子情感支持

假如宝宝的“初恋”一帆风顺,其实是件值得父母们高兴的事,这意味着小家伙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了。然而,孩子的“爱情”有可能一开始就遭到拒绝,他喜欢的那个小朋友根本就不想和他“结婚”;或者移情别恋、抑或摇摆不定、左右为难。

如果宝宝向你倾诉“失恋”的痛苦,你是直白地告诉孩子,“你们之间过家家式的感情游戏本来就不会长久”,还是担心孩子会为友谊伤透了心,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角色,试图替他改变一切?实际上,此刻你的冷静态度对他会更有帮助,你可以说说自己对这事的感受,给他一点点安慰和同情:“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也会伤心的。你现在需要妈妈做什么呢?”让孩子觉得,在他“最痛苦”、最需要精神支持的时候,你是他的依靠。

(二)说出你的点子

妈妈不妨给他一些新的思路。比如:“你身边还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呢,你可以和他们玩呀。”或者“她不是羡慕你搭积木好吗,你在这上加把劲儿,先不找她,说不定过两天你建起一座漂亮的立交桥,她就会乖乖地来找你了。”

(三)孩子的办法也精彩

启发孩子自己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是妈妈们智慧的做法,这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逆境商、增强自信心。给孩子一个思路、一个暗示,然后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处理,他们的做法或许会让你耳目一新。帆帆最后就想出了一个让自己和丁丁竞争的办法:“咱们两个谁先能连续拍球达到200个,谁就和乔乔结婚。”—那段时间,乔乔最崇拜的偶像就是班里的拍球冠军。

总而言之,无论是宝宝明确地告诉你“我爱上某个小朋友了、舍不得和他分开”;还是把“老公”、“老婆”挂在嘴上,他们这样做有着充分的心理依据。四五岁的孩子热衷于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他可能是背着小书包要去“上学”,“操纵”一套玩具、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也可能是要和一个他喜欢的小伙伴“结婚”。

孩子之所以使用“结婚”、“爱”一类比较刺激的字眼儿,或者女孩穿上漂亮的纱裙一本正经地同“心仪”的男孩举行个“婚礼”,是因为他(她)听身边的大人们这么说过、做过,或从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画面,这种模仿,实际上是孩子们试图理解成人世界的一种方式,即便是他们之间直白地“言爱”,或者干脆有一些搂搂抱抱的亲昵举动,充其量也只能被归为“过家家”游戏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与青春期后出现的“异性相吸”有本质上的区别,更与性、与真正意义上的浪漫爱情毫无关联。孩子的这些行为无非是传达一个信息:你的宝宝渴望和另一个孩子建立一种很纯真的友情。如同孩子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如玩具、卡通书等感到好奇、产生兴趣一样,“童年爱情”也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自生自灭。

延伸阅读

孩子间相互搂抱亲吻怎么办


细心的家长有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在交往中模仿成人拥抱亲吻。在对待这类问题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大多数孩子与异性伙伴拥抱亲吻,往往是一种纯模仿性的行为,他们用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动作语言来表达这种天真的喜爱之情,实际上并不理解这种动作的真实含义,所以家长对此不必过于担忧。

2、切不可把孩子之间的这种现象当作笑料宣传或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会促使孩子模仿,以为这是成人赞同的,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得到强化,给孩子以后的心理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

3、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这种行为后大打出后,大骂孩子“下流”,会在孩子在心灵中留下阴影:有的孩子由于逆反心理促使他更繁地模仿这种动作;有的孩子产生自卑感,从此不敢和异性伙伴游戏接触,导致日后人际交往的困难。

外国孩子童年时也常玩这种游戏,因为受到成人及整个社会的正确引导,长大后自然而然地将拥抱亲吻当成一种礼节,这就告诉我们正确有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1、对待越年幼的孩子越应注意:平时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影视画刊中表示性爱的动作;夫妻间的一些亲昵行为,在孩子面前不宜过多过频,避免给孩子一种错觉,以为这是生活的主旋律。另外,到了适当年龄,孩子就应与父母分室而居。

2、对3-6岁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消除孩子对异性的神秘感。这类教育应着重于性别教育,可给孩子讲一些简单的生理卫生知识。

3、成人在孩子的游戏中可适当加以引导,让他们玩更有趣的游戏,转移其注意力,从而逐渐减少玩这种模仿游戏的机会。

4、有的孩子喜欢模仿搂抱动作,但并无恶意,家长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你抱她是想和她做朋友,不过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就可以了,抱来抱去容易摔跤,亲来亲去也不太卫生,还是不要这样做为好。”

5、一般孩子间的拥抱亲吻是情境性的偶发行为,但如果有的孩子经常故意模仿这类行为,父母就要严肃对待,一方面要检点自己的行为,有选择地让他看影视画刊;另一方面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品德教育。

如何让孩子们学好数学


常有家长们说自家的宝宝数学不好,其实若想要宝宝有一个好的数学成绩,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学习下数学吧!

我想过,为什么会一开始就想要孩子做那么多的练习,除了哥哥给我的错误印象,也和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关。小时候我的数学就是“练”出来的,姐姐留下来的参考书好几本,我会自动拿出来一题题做,看完了“范例题”的解题步骤,也确实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后,我就依样画葫芦,把底下的“类似题”一题题仔细演算。因此,不论小考、大考,我所向披靡,成绩相当亮眼。我学数学的经验就是:多做就对了!因此不假思索,我也觉得如果孩子的数学要好,就是要和我小时候一样,多练习、多见识一些题型,因为数学题型绝对逃不出参考书的手掌心。早教网

不过,高中联考时,我的数学却栽了个大跟斗,所有科目里面,数学考得最差。那一届的数学考试,没有一题符合我的“解题经验”,所有题型都是陌生的、新颖的、从未见识过的,考试时想破了头,却只拿了不到六十分,所幸当年其他背诵科目拿了极高的分数,依然把我送进很不错的学校,也就没有深思为何理科一向很好的我,数学却考得那么不理想;唯一的影响是,高中分科时,我再也不敢踏进理科,而选择念文科。

凯凯学数学的经验,突然又让我想起了高考。直到今天,我才开始觉悟自己学数学的方式是错的。其实我从未学到解题态度的精髓,只乐于找到快速解题的捷径,好让我在考试时又快又准。我虽一一拆解并领悟书上的解题方式,但那不是靠我自己想出来的,我做的事情不是“思考”,而是从不断模仿、练习中,对每一种题型达到精熟的境界。这足以解释为何学校的小考、大考,我都应付自如,因为不论试卷、模拟卷都是大同小异,有“练”就有印象,有印象当然就能得分;其实解题对我而言,就是拷贝的过程,而不是思考的过程。所以陌生的题型一出现,就把我考倒了!

想到这儿,我似乎又看见一道曙光。教孩子数学,真的不能一开始就是“教”。当年,我拷贝参考书的解题步骤,如今又循着老路,孩子还没开始动脑思考,就抓着他的手复制我的解题方式,真是大大的错误!我必须还给孩子思考时光,不用因为担心他想不出来而急着灌输方法,把我们的解题方式强加在孩子的头脑里;他们活泼的思路之所以能伸展,就是因为头脑没有框框、没有固定的思考模式。

孩子终究有一天会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那时候会被迫走向不断重复练习、操练固定解题模式的不得已的老路,所幸在还没有迫切感受到升学压力之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宝贵的时光,让孩子练习自己思考、自己解题,尤其可以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严肃的数字。卢梭曾说过:“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我领悟到带领孩子学数学的另一个重要精神,绝对要提醒自己不要戕害孩子自由思考的习惯,把我们学数学的方式移植到孩子身上,孩子一开始就困在我们设下的框框里,又怎能期待他们有什么大突破呢?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让孩子们提高数学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教育孩子不可过于的死板,做数学题就像是上山,有许多的解题方法,所以要让孩子多思考,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如何帮助孩子们减压(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许多的刚入园小孩子们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比如说扰乱课堂的纪律,欺负其它的小朋友等等,那么当老师遇到这类的小宝宝们应该如何教育呢?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年龄小的孩子更令人操心

在我班上,老师才讲了一半的课,5岁半的成成就坐不住了,桌子椅子吱嘎乱响,弄得其他孩子也不安分起来。老师不得不停下来,维持课堂秩序,后来只好将他调到最后去坐。同样,不到6岁的阳阳经常不交作业,起初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要抄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来能努力地将黑板上的内容“画”到本子上,可到了家,却谁也看不懂。妈妈只好打电话问各科老师,后来干脆到教室帮儿子抄作业。

因此,孩子入学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年龄小、身心不够成熟的孩子会让老师和家长更操心,孩子自己也会丧失学习的热情。入园指导

教育专家的分析

入学前可以做哪些准备?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学习与生活制度有重要差异,家长做些科学合理的准备,可以帮助孩子减缓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坡度。

学龄前期(3~6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做事情的有始有终。包括事情开始的准备和结束的收场。开始可以在成人的带领下完成,逐渐过渡到独立完成,并变为一种习惯。

②管理自己欲望和情绪的能力。如:克制对别人的东西的占有欲望;学习等待和轮流;懂得“够了就不需要了”。

③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亲子阅读时,有意带领孩子读画面旁的文字;外出时,看路牌、广告牌、商店名、商品名称和标价等,轻松积累识字量;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叙述所见所闻;多让孩子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根据条件让孩子接触英语的听读环境。

④好奇、好问,不满足一知半解的思维方式。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不同的生活,关心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并且有问必答,满足孩子的智力需求。有时则可鼓励孩子在自己的不断操作中寻求答案。

幼儿园大班,入学前的强训期:

①作息时间作相应调整。不午睡,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入园须知

②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从吃完饭收拾自己的饭碗做起,到整理玩具、学具。

③适当进行20以内的运算,认识计量单位及简单的用具,练习句子的朗读,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文字。

④适当训练孩子做事的持久性。

⑤训练孩子听完整别人的话,并能正确表述其听到的内容。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初入园的小宝宝,父母与老师要多费心了,平时双方及时的相交流,当小孩子们在幼儿园遇到难题的时候要及时的帮助解决,入学前做好应有的准备工作,希望此篇小文章可对父母教育孩子有利吧!

如何根据小孩子们的性格教育


常言说的好“无规律不成方圆”教育孩子了要多根据其性格来教育,不可一味的盲目教育,以下就让我们结合一实例来详细的认识下应该如何根据小孩子的性格来教育吧,但愿父母们认真对待!

家庭的日常生活规律为家庭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内向的孩子尤其能从规律中吸取健康成长的能量。对要发生的事情有所把握使内向孩子的精力消耗减少,必要时也能使他们更顺畅地进入外向的状态。制订固定的早晚及放学后的时间表有助于营造一个具可预知性的“内向友好型”的世界。这个世界中规则已知,意外的发生被控制在了最小限度。孩子知道:“我上学时晚上要八点上床睡觉,周末九点睡觉。”记录下她一天最活跃和最没精打采的时候(内向的孩子通常在早上最缺乏活力;要他们赶紧行动得花些时间)。留意你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表现最好,什么情况下表现最糟。围绕着孩子对条理性和私人时间的需求以及她在能量上不可避免的起伏,你可以对孩子一天的生活做出安排。早教网

如果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他可能会变得行为拖沓,没方向感,或者要闹一阵脾气。尽力保持事情安排的一致性,生活规律有变化时,要明确地对孩子做出解释:“今天凯瑟琳去学校接你,但是像往常每个礼拜二一样,你还是有钢琴课。”或者,让你的内向孩子担起帮助维持规律连续性的任务。“爸爸两天后就要去出差了,我们做张卡片塞到他的行李箱里怎么样?”顺便提一句,内向孩子偏好安宁的环境和具可预见性的日程安排,这不大会随着他的成长而改变,因为这些偏好与内向气质相伴而生!

提前跟孩子讨论所有即将发生的变化和转变。如果孩子要到别人家过夜,让她先提前在家里试用要使用的睡袋。对于小一些的内向孩子,在你带她去亲戚家过夜前,你可以先让她在家里试用那个即将派上用场的旅行摇篮。适应新的事物前,内向的孩子通常要先调整他们脑子里保存的原来印象。“我们要去公园了。”你宣布。谁会抱怨这个事?嗯,要确保你所指的公园是你的内向孩子心里想的那个,要不然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失控。孩子大些的时候,你可以扩充你的常用装备,使用诸如厨房计时器、日历和便条贴等工具来预备孩子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和改变。“学校的展览在星期六,让我们在日历上贴个便条吧。”让她亲手把便条贴上有助于这件事在她的心里扎根,给她有一种积极的参与感,而不会让她觉得事情仅仅“发生”在她身上。我过去常对我的女儿说“一集《摩登原始人》之后”——意味着半个小时后“就该行动了”。我们一致同意一集卡通片的时间足以让人做好准备。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好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长们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要结合孩子们的性格特点,但愿以上的文章可以帮助家长们充分的教育好孩子,使其更加健康的成长!

孩子们 我爱你们


不知不觉的光阴穿梭中,我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我忽然发现,我和孩子们的生活里,在唱着爱的旋律!

欣慰的爱---新的一学期开始时,我班迎来了新的小朋友。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造成了情绪上的强烈反差。哭的、喊的、摔凳子的、想方设法要逃走回家的,还有大小便拉在裤子里的应有尽有。在帮助幼儿换好干净衣裤、擦掉脸上的眼泪鼻涕、劝走不放心家长的同时,我带幼儿出去散步,认识美丽的幼儿园,希望可以舒缓他们的心情,有的时候还给孩子们放有趣的节目,转换他们的注意力;和他们一起玩好玩的积木游戏……我尽量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幼儿稳定情绪熟悉班里的其他小朋友,认识老师。一个月的辛苦,换来孩子们的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一声声清脆、稚嫩的“老师早,老师好!”那时,我倍感欣慰!

开心的爱-一段时间过去了,我渐渐发现我们班内向的小朋友特别多。他们来园都是大人抱进来的,大人走后爱哭、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显得很可怜。每当这时,我总是及时走过去,把他们从大人的手里抱下来,坐在我的腿上,安慰他们,陪他们游戏。而在这时,我总能发现有一些小朋友用一种我说不出的眼神望着我,好象在说:“老师,我也想让你抱一抱。”这时,我总会伸出手:“来,老师也抱抱你!”孩子们开心地来到我身边,就是让我摸一下头,摸一下小脸,握一下小手,他们也会觉得很满足。因此,现在在我班里,若是发现哪个小朋友情绪不太好,我总要走过去:“来。老师抱一抱”。即使是开心的小朋友,我也会去抱抱他们,摸摸他们,让他们感受我对他们的爱。慢慢的,他们在我忙碌的时候,会过来对着我笑眯眯,会走来拉拉我的衣襟,会跑上来看看我的脸。

这就是爱的旋律!我和孩子们,会在每一天,都永远的唱好这爱的旋律。

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父母们都想要把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因此商场里挤满了为孩子挑选礼物的家长,但是究竟什么样的节日礼物才是最好、最有意义的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用身体暖着小羊;白天吃草,把小羊带在身边;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泪下,扑通跪倒在地。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以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羊羔跪乳”。早教网

连小羊羔都知道感恩,何况人类乎!然而,不知道是因为现在的大人太过于忙碌,停不下脚步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还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太过娇嫩,被娇宠得根本不知道还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这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被忽视了。儿童节又快到了,广州有家长表示,因为没空陪伴在孩子左右而感到愧疚,甚至在儿童节当天准备送高达万元的礼物给孩子,而孩子却仍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自然也谈不上有对父母的感恩回报之念。

每到儿童节,家长都为如何陪孩子玩而伤透脑筋,儿童公园一下子变得人满为患,商场里挤满了为孩子买节日礼物的家长,大人们都想着在这一天,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以弥补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亏欠。但送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究竟是什么呢?

本报的一项调查显示,28%的父母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不到1小时,33%的孩子最亲近的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儿童节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一项中,72%的人认为是“陪孩子玩一天”。说老实话,这样的结果也是意料之中。其实,正因为父母平时陪孩子玩的时间太少,很多大人才觉得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孩子玩一天”。

孩子需要大人陪吗?当然需要。美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父母多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其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减少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不过,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一项调查显示,现在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的父母减少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给了幼儿园、电视及网络游戏。合肥一名14岁少年因讨要上网费不成刺死奶奶,广州一名16岁少女向母亲要钱买iPad电脑,被拒绝后竟然打骂起来,被母亲意外闷死。这些悲剧提醒人们:把孩子交给网络是多么危险和愚蠢!

然而,一味地苛求父母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也不太现实,这年头谁都感到“亚历山大”,敢于辞掉工作专门在家陪孩子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父母都要奔波忙碌。因而,我们也无须为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而过于内疚,但作为父母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让孩子学会感恩,比向孩子传递“亏欠感”,显然更重要。一个只知道从父母身上索取,却不知道感恩父母的孩子,不能称得上是个好孩子。

中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名言。孩子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养成健康的人格,才能成长为懂得感恩的人。因而,让孩子学会感恩,而不是无限地满足其索取的欲望,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佳节日礼物。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多数的孩子往往直懂得从别人那里索取爱,却不懂得去回报、去感恩,这都是平时父母们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所致的,希望看了此篇文章家长们都能够明白送给孩子什么礼物最合适!

合理的教育孩子们的成长


前言:将孩子们送入幼儿园,父母们最大的担心就是害怕孩子们在幼儿园被欺负,因此就常有家长们教育孩子“以牙还牙”的方式,那么这样的教育方法会留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以下就具体的看下吧!家长须知:宝宝入园做准备

幼儿园小班新学期安排的第一节课是让孩子们玩玩具。老师把装玩具的箱子搬到教室,告诉孩子们说:“小朋友,今天我们玩玩具。一会儿大家按顺序到前边来取玩具,每人只取一个。”

老师话音还没落,全班30个孩子,就一窝蜂地上前“抢”玩具,有的一下子拿了好几个。后边没有拿到玩具的孩子,上手就抢夺。当时,竟然有10多对孩子,为了争夺玩具在打架。

使老师更惊讶的是,当一个女孩子的玩具被男孩抢走时,那女孩毫不示弱,竟然上手就打了男孩子一个干脆、响亮的耳光。老师问为什么,女孩振振有辞:“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我就打他,不能吃亏!”

入园指导据了解,九成以上新生家长曾经直接告诉或暗示过孩子,遇到有人打你,你就要更厉害地打回去!

家长在孩子幼年就鼓励“以牙还牙”,可能对孩子成长埋下巨大隐患。有个孩子被家长打了一巴掌,孩子反手就给了家长一巴掌。家长愣住了,质问为什么敢打我?孩子理直气壮:“你不是说,谁要打我就打谁吗?”家长自己种下的苦果,还得自己咽。

教育方法的不正确,非常的不利于宝宝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用“以牙还牙”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习惯用暴力去解决一切的问题,但愿妈妈们都能够三思而后行!专家支招帮孩子解决入园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