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从容应对反抗期”,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宝宝到了2岁左右,一般就会出现不听话的现象,这是幼儿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宝宝认识到自我,独立性开始萌芽、生理心理发展正常的重要表现。虽然很多家长知道这是正常的,但遇到宝宝不听话时,还是不知所措。

有几位妈妈,在宝宝的反抗期经过摸索,找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

商量着来

阳阳是个小女孩,2岁以前,阳阳非常乖,父母一直觉得,女孩就是省事,不淘气,又好带。可自从阳阳过了2岁以后,就开始越来越不听话。她学会了说“不”。到了吃饭时间,妈妈说:“阳阳,来吃饭了。”“不吃!”阳阳回答。到了洗澡时间,妈妈说:“赶紧洗澡,洗完澡上床睡觉。”阳阳又是:“我不。”最可气的是有一次妈妈要带她去外婆家,临出门了,就是不穿鞋子,妈妈说:“你要是不去,那就一个人在家了,行吗?”“不行!”阳阳妈妈气得不知如何是好,来强硬的,孩子哭一场,大人也生气,可如果不来硬的,又如何制服这个小家伙呢?

应对措施:

2岁的阳阳,不再总听大人的话,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遇事要和她商量,把她当作一个小大人看待。说话时,要注意不能强制要求她做什么,而要给她选择的机会——

1.宝宝经常是吃饭时间到了,却怎么叫也不吃,这时,妈妈可以端着饭碗故意让她看看,宝宝一看到妈妈碗中的饭菜,会勾起吃饭的欲望,于是放下手中的玩具就跟妈妈一起去吃了。

2.有时到了洗澡的时间,宝宝就是不去洗。这时妈妈可以找出几件戏水的玩具,放在澡盆里,让宝宝看看。宝宝一看到玩具,就来了兴致,在洗澡间里玩起来,妈妈借机在澡盆中放上水,让她一边玩,一边在水中洗澡。

3.要出门的时候,妈妈不要跟宝宝说“再不出去你就一个人在家”之类的话,而是问宝宝:“你穿哪双鞋子,是这双白色的皮鞋还是粉色的旅游鞋。”这时宝宝的注意力在选择穿哪双鞋上了。

注意力转移法

天宇有20个月了,以前一直是个情绪快乐的可爱宝宝。可是最近1个月来,他总爱发脾气,任何事都要满足他的愿望,不然就哭闹得没完没了。有一次,妈妈给他洗澡,洗完后,水有些凉了,妈妈要天宇起来穿衣服,可天宇只顾玩水,就是不起来。说了几次也没用,妈妈急了,硬是把他从水中抱出来。天宇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哭得气都接不上来,足足哭了20分钟。吵得邻居都来敲门,问天宇出了什么事。有了这次教训以后,天宇妈开始研究起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面对这些难题,天宇妈妈发现只要掌握方法,就不是难事了。

应对措施:

宝宝一般喜欢玩水,所以抱他出来时,他不高兴。这时,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往往比强硬态度更有效——

1.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当他玩水不肯出来时,妈妈拿一件好玩的玩具让他看,但不要是水中能玩的。宝宝看到另外的玩具,也想要,这时妈妈就借机让他先出来,到床上再玩。

2.告诉宝宝,快点洗完,妈妈奖励一朵小红花,得小红花的宝宝,都是做得好的乖宝宝。

3.对宝宝说:“如果听妈妈的话,洗完就出来,妈妈给讲故事,如果洗得时间长了,就没时间讲了。”

做个旁观者

乐乐2岁生日的时候,小姨送给他一套积木。这套积木颜色鲜艳,有各种形状,宝宝的手也得抓得握。自从有了这套玩具以后,乐乐就喜欢上了。每天一睁眼,就拿着积木盒子对妈妈说:“打开,玩!”于是妈妈帮他打开,让他自己玩。乐乐总是瞎玩一气,往上垒积木,却把小块放底下,刚垒到第3层,积木就倒了。妈妈看他实在着急,就告诉他:“把大块放在底下,小块放上面。”乐乐反而生气了,把积木一推,不玩了。有时,自己垒不上,就又生气又发脾气,把积木使劲往地上、墙上扔。家里人都觉得,乐乐的脾气怎么这么坏,不虚心还没有耐性,总这样下去长大能干成什么事?

应对措施:

这么小的孩子,不用担心他的虚心和耐性,这只是反抗期的典型表现,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转。积木对成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玩具,对小孩子可就不一样了。他需要不断尝试、学习,才能掌握正确的玩法——

1.做宝宝的玩伴。宝宝玩积木的时候,和宝宝一起玩,不要硬去纠正他的错误方法,只是让宝宝看到你怎么玩,宝宝的模仿力很强,看几次就会了。在玩的过程中,有时宝宝玩不好,你也可以借机帮助他。

2.指导方法要得当。这个时期的宝宝,不能硬叫他听你的,而要耐心地对他说:“你看看,要是把大块的放底下是不是更好一点,楼就不会塌了?”引导宝宝尝试。如果宝宝不听,也不要紧,没必要非要宝宝按照你的要求做,自己玩最终他也一样会找到正确的方法。

3.及时鼓励。有时宝宝拿出个几个长条形的积木当火车,或者用半圆形拼成一个太阳,这时家长要及时鼓励,让他有自信心。

4.先从简单的玩起。比如垒不好高楼,可以先搭一座桥,盖个小房子等等,只需三四块积木就能完成,让宝宝从中感到成就感。慢慢就会有兴趣,有困难也不会起急了。

给个实践机会

一个休息日,蕊蕊的妈妈正在用手洗袜子。蕊蕊上卫生间,看见了,蹲在妈妈身边不走了,把小手也放在盆里,洗起来。妈妈担心她衣服没洗了,水倒洒一身。于是,劝她和爸爸出去玩。蕊蕊怎么叫也不动,就是要和妈妈一起洗衣服。

应对措施:

在大人看来,洗衣服是家务劳动,在小孩子看来,这是有趣的游戏,看着许多泡泡在水中越洗越多,他们觉得非常好玩——

1.父母应当尊重宝宝,给宝宝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比如,可以给宝宝一个小盆,一块手绢,让他自己洗洗看。在洗的过程中,妈妈要教他先沾湿手绢,涂上肥皂,两只手握住、揉搓等等,使宝宝在玩中锻炼动手能力。

2.宝宝的皮肤娇嫩,当洗完后,让宝宝用清水洗净双手,然后把手绢晾起来。

3.在洗的过程中,宝宝的衣服容易弄湿。这时可以在洗之前,把宝宝的袖子往上捋一捋,提醒宝宝不要把水洒到身上,这样就不容易弄湿衣服了。

有事可做

都都2岁多了,妈妈发现他现在变得不听话了。以前父母说什么是什么,现在可好,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不让他动的东西,他非要碰一碰;你说让他把水果吃完,他偏一口不动。一个下雨天,都都和妈妈都在家里。在屋里呆的时间长了,都都不干了,非要出去玩。妈妈说:“你看,外面下着雨,怎么出去?”“不行,就要出去,就要出去!”“出去容易淋感冒,还是不出去。爸爸新给你买的车呢?”“不玩,就出去。走!走!”说着就拽起妈妈的手,拉着往外走。

应对措施:

在家中呆得久了,小孩子会感到没兴趣,所以闹着要出去——

1.如果雨实在太大,就抱着宝宝到窗前,让他看看雨,听听雨的声音,看看窗外的景象。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不再闹着要出去了。

2.孩子感到无趣,才想出去玩,这时妈妈要想一些好玩的游戏,让宝宝玩。比如,可以让小动物们坐成一圈,和宝宝一起玩丢手绢的游戏,宝宝会认为所有的小动物都和他一起玩,因此会感到很快乐。

3.如果雨很小,不妨就带宝宝出去,撑把伞,让他呼吸雨中的新鲜空气,体验一下下雨的感觉。

总之,对付这一时期的小淘气,成人要用智慧战胜他们,而非强制与武力。

zj09.com小编推荐

让孩子学会从容面对输赢


“输不起”本是天性

“输不起”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宝宝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

可是,因为宝宝年龄还很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完善,他们还不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长有短,因此尤其是同龄人进行的集体活动,宝宝一旦输给了别人,自然会表现出不开心,甚至哭闹。

宝宝的“输不起”,实际上是对挫折、失败的一种错误解决方式,一旦输了,他们或是成为回避型宝宝,逃避困难,表示以后再也不接触了;或是成为焦躁型宝宝,大发脾气,哭闹着向父母示意。

1、“输不起”的回避型宝宝

场景回放

6岁的小磊搬新家的第一天,看到小区空地上有很多孩子在踢足球。新成员小磊抢着要做守门员。开始的时候,小磊扑住了好几个球,得意得又唱又跳,还直喊着让妈妈看。

可没过多久,小磊的大门就被攻破了,一个球接不住,就个个球都接不住。小磊甩下小帽子,带着满脸的不高兴,哭着跑向妈妈说:“踢球不好玩,我不玩了!咱们回家吧!妈妈!”小磊妈应该怎么办呢?

成功对策

面对明显受挫、情绪低落的宝宝,小磊妈妈帮孩子擦掉眼泪,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问道:“为什么呢?刚才你不是玩得很开心吗?”小磊满心委屈:“他们欺负我,我不跟他们玩了。”

“是吗?”妈妈认真地看着小磊,“可是妈妈没有看到他们欺负你呀,是不是他们真的很厉害呢?你刚才不是扑住了好几个球吗?你跑得很快,也很厉害呀!”小磊不甘示弱:“所以,没有理由输的。”

妈妈笑笑:“那真是太可惜了。假如再踢一次,你觉得怎么才能不让他们进球呢?”“再跑快些!”小磊答道。“那你下次玩的时候,再跑快些不就可以了?”小磊嘟囔道:“也对!”“那宝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呢?就这么输了可不好!”小磊点点头:“想,这一次我一定会赢!”

案例分析

在这一案例中,宝宝的心理出现了明显的受挫。当宝宝受挫时,适度的安慰是绝对必要的,这时应该首先向宝宝表示妈妈能够了解孩子的感受。

等宝宝情绪缓和下来后,为他解释失败的原因,告诉宝宝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更好地利用游戏规则。同时要主动引导和激发宝宝再次投入该游戏的兴趣。

2、“输不起”的焦虑型宝宝

场景回放

妮妮今年6岁,跟爸爸学下象棋,只几个月的工夫,就把下了几十年象棋的爷爷给赢了,大家都夸她聪明。可从此以后,妮妮居然变成了“只能赢不能输”的孩子,平时好脾气的宝宝,一输棋就开始哭,闹着情绪对谁都不理不睬,爷爷只好哄着她每次都让她赢。可爸爸却实在着急,这样下去怎么行,一盘棋都输不起,长大还能干什么

成功对策

对策1 输几盘,然后适当地赢一盘。

找一段集中的时间专门陪宝宝玩,开始先让他赢几次,宝宝自然开心。在这个时候趁机赢一局,然后告诉他:“玩棋是不可能总赢的,赢是要靠实力的。在家里玩儿,可以有人让着你,如果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呢?会有人让吗?是游戏就有赢有输,谁都不会让着你一辈子的。如果总让别人让着你,即使赢了,也不光彩,别人也会看不起你的。”

对策2 抓住时机,善用例子。

虽然宝宝年龄还小,但已经可以理解输与赢是生活中的常事,输不见得是坏事。爸爸妈妈不妨给宝宝讲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还可以结合孩子接触的身边实例,帮宝宝讲解。

案例分析

面对“输不起”的宝宝,家长绝对不能迁就。不妨就让他输几次,事后任由他发泄,不去理睬,这样会让宝宝感到哭闹很没有意义。而且,当宝宝以后再提出类似诸如“下棋”的要求时,爸妈要立刻拒绝,并直言告诉他,我不喜欢和你玩,因为你怕输。

从而让他感到因为他输后不正当的情绪会影响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他会成为没有朋友、没有快乐的人。对这样的宝宝,让他明白“输不起”的结果更重要。

巧用“三心”助父母从容育儿


教育孩子既要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又要讲究方式,用智慧去了解孩子的心灵,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利用了孩子的"三心"。

满足虚荣心

孩子的虚荣心其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适度的虚荣有益孩子自信、自尊的培养。巧妙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理,能够激发他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出风头"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丈夫提议让5岁的儿子参加少儿英语班学口语,可我深知贪玩好动的儿子不会乖乖听话,即便强迫他就范,他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怎样才能打动儿子的心,让他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我灵机一动,对儿子说:"妈妈的英语都忘光了,想从头学起,可没有辅导班要妈妈这样的大龄学生,妈妈想啊,只有拜你为老师了。""我?"儿子睁大了眼。"是啊,不如你去参加英语班,回来后再教妈妈,这样不就可以了吗?"

儿子异常兴奋,爽快地参加了口语班,而且雄心勃勃地想当好我的老师。当然,我也很虚心地向"儿子老师"学习,这个互动的过程,既使孩子巩固了知识,又促进了他学习的劲头。

巧用好胜心

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妨多给孩子提供"竞争"的机会,在"竞争"中多鼓励,巧激将,让孩子取长补短,在不知不觉中改掉坏习惯。

儿子原本做事拖拉,穿衣服要好半天,洗脸也是不紧不慢,吃饭更是"细嚼慢咽"。我和丈夫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也不见他改正。想起儿子争强好胜的个性,我干脆引入"竞争机制",趁着假期把比儿子大一岁的侄女接到家里同住。我鼓励两个孩子凡事都展开竞赛,"看谁故事讲得好","看谁动作麻利","看谁吃饭不挑食"等,这些小竞赛的展开,激发了儿子的好胜心,有了竞争对手,他自然不甘落后,一个月下来,原来那些拖拉磨蹭的毛病已不见踪影。

善待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一切创新的基石,发明创造就往往萌芽于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而止于家长粗暴的干涉和限制。

虽然儿子的好奇心总是与"犯错误"相伴相生,但我对这些"错误"都尽可能抱以宽容的态度。刚买来的玩具,儿子为了看个究竟,一会儿就给肢解得七零八散,我会笑着让他"重新组合",如果儿子不能独立完成,我再从旁协助,决不轻易包办。对儿子好奇的发问,诸如"牛奶加上醋是什么味道?""红色与绿色合在一起是什么颜色?"我从不简单地把答案告诉他,而是给他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自己去猜想验证。

对孩子"三心"的巧用,使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更加从容不迫,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会因为家长选择切入点的不同而取得不同的效果,只要家长付出了慧心的参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应。

3-6岁宝宝的敏感期及应对方法


▲3-4岁的敏感期

诅咒的敏感期

“打死你”、“把你踢死去”“你是个大笨蛋”等等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嘴里。

因为孩子在这时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而且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应对方法:如果生气或者跟他们说这样说不好,反倒起强化作用。家长最好的方法就是当没听见,淡化处理为主。诅咒的敏感期度过也很简单,你就听他说好了,不要试图制止他。他在体会语言的力量。

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从对完整性的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这个发展的过程使孩子在审美上有了更大的范围。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着手一起走来。三到四岁,这是一个在成人眼里不可理喻的年龄。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长怀里摔倒了,但是谁抱他都不肯起来,他会一直哭着,到楼上找到平时经常带他的老师,再把老师带到他刚才摔倒的地方,重新摔倒一次,让这位老师把他抱起来。这时,他的哭声才会停住。对此你能理解吗?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的,正是强烈的使用自我的意识。

应对方法: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保护它就是保护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事物的完美是随着观念的发展而发展的,儿童认为不完美的事和物,在成人那儿可能具有美学特征,比如残缺的美;但对完美事物的感觉,对规范事物的感觉应该留存下来。只有这样,他的心中才会有标准,他才会追求事物的完美、和谐、规则,并为此而忘我地工作。每个理想主义者都具备这样的品质,它成就了艺术家、科学家、优秀的教师和各行各业出色的人

执拗秩序敏感期

3岁多到4岁孩子的父母在一起交流、大倒‘苦水“的时候,最后常常会形成一个让他们一致头疼的问题:孩子特任性!特不讲理!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常常是只有按着他自己的意愿重新再来一次时,他们才会罢休。这时的孩子,好像总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胡闹,对成人的所有干涉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和不满,让我们经常感到简直不可理喻。延续秩序敏感期:

应对方法:这时的孩子是在使用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孩子这时是想完全按着自己的意愿来支配他们的生活和周围所有的人和事。这个时候的孩子,自然会表现出非常的自我,什么事情都要按着他的意愿来做,借以来证明自己使用自我的力量。家长应该尽量保持家中的东西秩序及宝宝的生活规律而不被打破。

垒高(空间)敏感期

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就是在这样不断的重复中,孩子建立了三维空间感。

应对方法:家长可以带领宝宝去摆积木,当然孩子可能一会儿就重来。家长可以首先建一个模型让孩子感兴趣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色彩敏感期

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

应对方法:从认识基本颜色的黄红兰开始,每天不断的变化来。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是有颜色的,家长可以有目的的强化一下,这样孩子就慢慢实现了感觉训练并懂得这些颜色的区别。3-4岁是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

孩子大约在3岁半左右,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表现在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这时,他们总是把大人说的话一遍又一遍地使用在恰当的语境中。一次,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出来玩了,”我回答说是,然后问他:“你知道什么叫春暖花开吗?”孩子说:“就是天气暖和的时候,因为妈妈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可以吃冰淇淋了”。这就是孩子语言的发展。

应对方法: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家长可通过多种途径,如亲子共读、猜谜语、讲故事等方式来更好的发展宝宝语言能力。

逻辑思维敏感期

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沙锅问到底。

应对方法:当孩子提问时我们应该不厌其烦给孩子解答,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所以,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认知的速度是事倍功半的。让孩子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也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如让孩子掌握左右、前后、里外等的空间概念。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逐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

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又是大多数孩子建构专注品格的最好机会。爱乱涂乱贴,爱乱剪纸等等。

应对方法: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都应该准备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非常乐意选择剪、贴、涂等等这些工作。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应该规范孩子使用剪刀的动作,注意安全问题。

藏、占有敏感期

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也就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应对方法:儿童必须首先拥有物品,才能消费这个物品。这就出现了物品的所有权问题。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我们一定要帮助儿童建立这个原则并形成秩序。我们不应该强制让儿童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而应该让宝宝懂得分享慢慢愿意交换物品。

3-6岁的宝宝的常见问题,专家帮你支招:

Q:3岁孩子会出现哪些敏感问题

专家在线访谈: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有高IQ(智力因素),也需要有高EQ(情商),虽然每个人对于成才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拥有自信、自强、坚持、抗挫折、情绪稳定、感恩心理等品质,而这些品质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情商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父母怎么做才能引导宝宝的情商向好的方向发展?当宝宝出现了没有耐心、无法控制情绪、害怕等等情绪,甚至出现了不文明的行为时,父母应如何纠正呢?本期专家访谈我们请来了外研社副社长,早期教育专家范晓虹老师答疑“如何培养宝宝的情商”。...[全文]

Q:4岁宝宝究竟应该学些什么?

育儿问答特聘专家: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如:钢琴等;提供种类丰富的知识将给孩子听,丰富知识开拓孩子视野;可以说一些简单的看图说话,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孩子词汇...[全文]

Q:男宝宝5岁,做事追求完美,不然就发脾气。

育儿问答特聘专家:这是因为宝宝的语言功能发育得还不完善,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家长要多与宝宝沟通,引导他用正确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由于宝宝的能力有限,所以有一些事做得不完美也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引导宝宝慢慢的去完善。...[全文]

有更多问题想请教育儿专家>>

▲4-5岁的敏感期

打问出生敏感期

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

应对方法: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如果孩子到了这个敏感期,家长们认真地拿出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

情感的敏感期

四五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并且可以理解并接纳和妈妈的分离了。但是在这个敏感期的孩子好像忽然变小了,而且在情感上很脆弱。这不但表现在为一点点小事都会哭得很伤心,而且也表现在不能和妈妈分离。许多妈妈都说这个时候孩子一下子变得很粘人,并且会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

应对方法:这个时候的孩子,只是透过外在形式上的“退缩”而去获得更多的爱和关注。因为这时的他们,正在为下一个阶段要面对外面的世界而积蓄能量。家长应该经常把宝宝我爱你,妈妈好爱你之类的告诉宝宝。放学回家的宝宝给个关怀的拥抱。

人际关系敏感期

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应对方法:多带孩子去外面让孩子知道人际关系的意义而愿意与人交往,并让孩子尝试人际关系交往的好处,这样孩子就变得更愿意与人交往。

婚姻敏感期

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应对方法:首先,家长不要过于紧张。要心平静气地给孩子讲道理,就象讲一个故事。比如,当孩子问你为什么爸爸和妈妈结婚,家长条平静而认真地告诉孩子,因为我们是相爱的。

当孩子问我也要和爸爸结婚时,家长要平静而认真地告诉孩子,只有大人才可以结婚,只有相爱的人才要以结婚。等你长大了,找到相爱的人就可以结婚了。同时一定别忘了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相爱的,但爸爸妈妈同时也非常非常爱你,以防孩子“吃醋”。

审美敏感期

和前一个年龄段不同,这个时期的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起浓厚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到了审美敏感期时总是喜欢化妆。当然,在成人眼里这些“妆”化得很离谱,但是这些女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并且总在所有人面前走来走去展示,直到得到你的夸奖之后,她们才会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转身又会到别的老师面前展示。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和打扮。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时,我们无需对美做任何评判。

应对方法:

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面对宝宝的审美热情应该不责怪不恼怒,而是“顺势而为”。父母需钻研一些美学知识,教育孩子掌握一些美学道理,建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体验美。美不仅包含了外在美,又包含了内在美。对孩子的审美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而要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因势利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身份确认敏感期

“我是白雪公主”“我是警察”、“我是小锡兵”。孩子们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开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在幼儿园里,经常有穿着白雪公主服装的小朋友,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应你。孩子在这个身份确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开始透过自己的偶像来表达自己。

应对方法:当孩子处于身份确认敏感期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尽情地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让孩子尽情去模仿,让孩子心目中的那偶象存在,也是孩子内心孩子力量的源泉。

◇利用偶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模仿的同时,也是在塑造自我,在偶像的引导下,孩子可以心甘情愿地去改正缺点,比如吃饭读书的一些缺点等等。

性别敏感期

这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应对方法: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数学概念敏感期

孩子到了4岁多时,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这是因为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字、数量配上对。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而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应对方法:经常上下电梯时可以告诉孩子现在是几楼几楼让孩子有个简单的数学概念,让宝宝懂这些数字的意义。或者平时在家中实行分物品,让宝宝懂得数学概念。

认字敏感期

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符号,以前看过的那些带字的图片宝宝们开始对号对座了。

应对方法:家长给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让孩子把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文字。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也达不到书写。孩子也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们会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

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这是人生来俱有的智能。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而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

应对方法:在这个敏感期的发展上,我们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的发展了。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高品质的绘画展或者音乐会,培养孩子有很好的艺术欣赏能力。

▲5-6岁的敏感期

延续婚姻敏感期

5岁以后的这个敏感期是前一个婚姻敏感期的延续。这个时候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并且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比如只要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等。

应对方法:教育孩子正确的婚姻观,告诉现阶段孩子的任务是好好学习,等长大后宝宝就可以找到兴趣,能力各方面都适合的人结婚就好。或者举例孩子的心目中的偶像的婚姻观。

社会性兴趣发展的敏感期

孩子0~6岁的发展是一个人宏观发展的微观缩影,到了6岁他们就开始积极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应对方法:比如选举班长,实现自我管理,监督上课的时候谁没有进教室,吃饭前谁没有洗手,哪个孩子没有遵守幼儿园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体验到个人的愿望与社会要求的冲突,从而逐步学会采取理性、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规范行动,并将自己逐步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体中,由此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认识符号、书写符号的敏感期

孩子对认识符号、书写符号(文字、拼音、偏旁部首)产生兴趣。

应对方法:用孩子认识的事物来认识相关的文字,比如孩子喜欢的食品、玩具等,把文字制作成字卡让孩子和实际的物品配对,这样,孩子就能够避免用记忆去死记硬背文字了。而让孩子通过实物配合文字的形式来学习,才能够真正让孩子将抽象的符号和现实的实物结合起来,学习文字就会有意义了。让孩子先触摸符号以产生感觉,然后再临摹,通过这样的书写过程,孩子就能非常顺利地度过并且发展这个敏感期了。

数学逻辑的敏感期

数学逻辑的敏感期和数学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在完成了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识之后,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比如通过一些数学教具让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法,这种方法学习的是数学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应对方法:数数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爬楼梯、上台阶、分水果、数纽扣,用游戏的方式在生活中任何时间段里穿插,比单纯地坐下来练习数数要愉快得多。爸妈如果有空,还可以两个人一起陪宝宝数,

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

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比我们想象得要强烈的多,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总是能看到孩子好学、好奇的品质。

应对方法: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户外,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及习性让孩子爱上自然界的一切,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观察收集标本等等。

三步从容面对幼儿园开学季


金色九月,又是一年幼儿园开学季。行至幼儿园门口,远远就听得里面嚎啕一片,“我要妈妈”“我要回家”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幼儿园外,不时走过行色匆匆的家长,或偷偷拭泪,或心怀忧伤……每一年的新宝宝入幼儿园,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场面。有些孩子适应能力很好,能够快速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去;有的小朋友却适应不良,许久无法进入状态。其实幼儿园入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讲,是一场心理战、技术战与持久战。而如何快速的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第一,从心理上做足准备工作;在孩子入幼儿园之前,家长要确定的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好准备让孩子入园,孩子入园的时机究竟合不合适?一旦思虑再三答案明确下来之后,作为家长就不要再犹豫踌躇,为孩子为自己都做一个最好的心理准备。最好的入园年龄应该在3岁以后(专门针对小BABY的宝宝班除外),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有初步的交往能力以及可以独立完成自我卫生的条件下。孩子幼年时期的成长区别是以月份作为衡量的,相差三个月的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会相差很多;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交流,可以准确的告诉老师是否需要帮助,可以和小朋友之间有语言上的交流,能够形象的告诉家长在幼儿园里的各种小状况;而独立洗手、如厕、穿脱衣服等能力更是孩子入园前必备的。确定下来幼儿园之后,就相信选择的幼儿园就是最适合孩子的幼儿园,相信孩子所遇到的老师就是最棒的老师,相信孩子所接触的同学都是最好的小朋友,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一个最棒的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然后通过多种方法做好前期的准备:幼儿园究竟是什么?小朋友为什么要去幼儿园?为什么要和爸爸妈妈有短暂的分离?在幼儿园里需要做些什么?……有的家长会通过绘本,有的家长会带孩子去实际的地方亲身感受,有的家长则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加上各种威逼利诱……总之为了孩子顺利入园,家长可谓各显神通。当九月到来,所有的适龄小朋友都踏上了去幼儿园的征途的时候,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才会真正凸显出来。也许是孩子大哭大闹送不进教室;也是是孩子回家茶饭不思一副担惊受怕模样;也许是孩子看起来似乎很好的适应但还没有来得及松口气就忽然变成另外的模样……另外在孩子的世界,哭与笑都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本来表现很好的小朋友在一个充满悲伤气氛的班级里,也会出现同样的哭闹情况!所以,一切的状况起源都是一个好的开端,只是看家长能够有足够的智慧将所有的不适尽快的转化。做一个内心不焦灼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对问题。这个时候对孩子糟糕表现的吵闹、生气以及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威胁“你不进去我就不要你了”等等是最下下策的;而与孩子产生“共情”后,会发现孩子也许更加变本加厉的哭闹……最好的做法:温柔坚定的告诉孩子:已经答应过的事情要做到(相信之前一定会告诉孩子要去幼儿园这样的话题);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你看看教室里的那面墙(那个小椅子、老师、某个同学等等)好漂亮啊”;与孩子达成共识“妈妈下午第一个来接你”“妈妈一天都在想你的”,拉钩并兑现许诺;将孩子教给老师后,家长可以快速离开孩子的视线(这是一个成长的煎熬);接孩子的时候不忘记带一个小礼物(精致的糖果、小小的玩具等等);入园前期也帮孩子找到合适的玩伴,鼓励两个孩子一起玩,拿出小礼物共同分享;在家中和孩子讨论幼儿园的趣事,或者是和孩子讲一讲自己小时候入园的糗事(记不得就编一个吧);和孩子约定明天的时间安排,可是告知每周五天的工作日与周末两天的休息日,共同制作一个时间表……千万不要将自己的焦虑与担忧表现出来:比如孩子天天哭,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看着孩子的老师好凶,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够受得了?有句诗说“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会有无数次的分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担忧解决不了问题,面对才是根本,而能够快乐的、坦然的的面对就是智慧。第二,因时制宜的按计划做微调;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孩子不费事儿,有的孩子去会让家长大伤脑筋。所以,能够因时制宜的调整也很关键。有的孩子会可怜巴巴的对家长讲:“我就今天一天不去幼儿园好不好?”一旦得到家长的同意,到第二天他也许就勇敢的抛弃了自己的许诺,继续要求再多一天好不好?有的孩子则因为入园不适应,哭的嘶哑了嗓子;有的孩子是因为身体条件的孱弱,入园后极易生病。这些都会导致孩子上幼儿园的断断续续。这是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做好调整:尽可能入园的第一个月都坚持下来,那么以后的日子孩子表现会越来越好。如果第一个月都是不连续的,也许孩子的适应时间会无限的延长。正常情况下,入园的前两个月(九月、十月)会有几个节日,拿今年来说:开学后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节、然后是中秋节与国庆节。今年的特殊情况是庆祝抗战胜利的大阅兵有多出一个假期来。所以前期和孩子讲清楚日期很重要,什么是上学日,什么是休息日,什么是放假;让孩子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每一天。这段时间正是开学需要适应的日子,不妨和孩子一起为教师节做个亲子小手工。和孩子讨论班里几个老师,每个老师都应该怎么称呼等等,学会适当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每天不定时用手机录几段小视频,告诉孩子此刻你在做什么,你想象中孩子在幼儿园做什么,最后不忘告诉孩子你在想他……将温馨与爱发挥到点滴间。孩子以后在幼儿园的时候,他知道你在想他,也会幸福满满。随后的中秋节与国庆节,可以鼓励孩子用画画、诗歌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节日的喜欢;同时,国庆节的假日比较长,可能假期过后的入园还会有一点点的艰难,不过只要这一个月能够坚持,以后的坚持会更轻松一些。如果孩子不是感冒发烧之类的症状,尽可能不要请假。鼓励孩子坚持入园,坚定的告诉孩子工作是爸爸妈妈的责任,而上幼儿园,是孩子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不能逃避。同时不要忘记和老师的沟通,入园这一个月,最好有两次必要的沟通。第一次是在刚入园的第一个星期,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和老师说一说孩子的情况以及你对孩子的期望。这个时间不宜过长,要知道第一个星期对于家长来讲是一种煎熬,对于老师来说更是一种必须经历的折磨,满班都是哭泣的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安慰,而所有的规矩也需要建立,比如饭前洗手正确如厕中午如何午休等等事无巨细……老师上班的时候简直每时每刻神经紧绷,马虎不得。而所有孩子的家长都想要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交流的心情可以理解,如果能够做到伸缩有度,相信能够给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所以第一次的沟通作为家长不妨先在心中打一个草稿,尽可能言简意赅,表达意思清晰明白。而不是絮絮叨叨恨不得把孩子三年来的点滴成长都一股脑的告诉老师。第二次沟通就在国庆节假期前后都可以。这时候老师已经差不多认清楚每一个孩子,家长可以重点向老师表达孩子的前后变化,适度的表示出对老师辛勤工作的感激与认可,委婉的提出对孩子日后的希望,同时询问老师需要配合的地方。根据孩子入园后具体的情况,因时制宜的做好各种计划外的微调,并要迅速的适应。第三,走进幼儿园,孩子就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幼儿园,是孩子集体生活的开始,也是孩子自己人生舞台初露头角的关键时候。孩子不识愁滋味,但家长要做到未雨绸缪,为孩子的人生精彩打下前期点滴的基础。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新的朋友,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主动和小朋友进行互动以及分享。鼓励孩子们可以相约周末共同玩耍,增加友谊。而有了朋友,就有了对幼儿园的期盼和归属感。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老师做沟通(比如已经入园两周之后的孩子依旧哭闹不休等等),私下和老师约定,请老师给孩子打个电话,在电话里说出作为老师非常喜欢孩子,也很盼望孩子明天准时到幼儿园来,做出最好的表现。孩子听到老师的鼓励会非常高兴,而老师也很乐意让孩子快速的融入到集体中来。一举两得又是举手之劳,相信老师都会同意配合的。家长也要在班级朋友圈、QQ群等公众的聊天室里露露头、冒冒泡(没有这些的可以组织建立一个,类似家委会的热心组织)。和同班的家长有适当的互动与沟通,对于孩子的成长也非常有利。想一想,所有的家长都会格外关注自己的孩子,而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熟人的孩子也会引起关注来。这样当孩子有些什么样的问题或者状况,可以多一种渠道来了解。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的圈子里,讲话一定要客观公正,表现出自己和孩子优势的一面,遇到孩子的教育情况也可以在圈子里求助其他家长,同时可以分享孩子的趣事等等;尽可能少吐槽或抱怨,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一展无余的暴露出来。很多家长都会有共识,孩子能够轻松进入幼儿园,仅仅是一个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家长在心中不得有丝毫的放松。加油,我们的孩子,加油,我们自己!

从容镇定的宝贝(来自快乐宝贝的小窝日志)


引言:培养小孩子不仅需要给予物质的帮助,更要培养孩子应变的能力,遇到危险时的临危不惧,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来自快乐宝贝的小窝日志吧,看看此小朋友都有那些英勇的表现吧!

2012年1月18日阴沛霖两周十个月零十三天

快到春节了,姥姥、姥爷忙着打扫卫生,布置房间,没时间陪你玩。

或许昨晚睡得太晚了,你一直到上午10点才起床。为了把你的睡眠调整过来,妈妈带你到小区转呀转玩了半天。下午六点钟,你实在熬不住了,还没吃晚饭,便一头扎在妈妈怀里睡着了,姥姥把你抱到里屋的大床上,你就呼呼大睡了。

大约睡了一个多小时,爸爸听到屋里有动静,说:“宝宝醒了。”姥姥说:“这是尿憋的,赶快把把他。”

妈妈急忙开门,可门却怎么也打不开,原来你一不小心把门反锁,把自己锁在屋里了。

顿时几个大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爸爸搬来梯子准备从阳台窗户穿越到卧室窗户,可是距离太远,太冒险了。姥爷打开防盗门,跑到楼下准备拨打119,叫警察来帮忙。

姥姥虽然心里也急得不得了,可并没有放弃对你的信心,在门外不停地指挥着还不到三周的你:“宝宝,不要拧上面的把手,拧底下的,拧底下的。”小小的你没有哭,也没有闹,而是不停地按着姥姥的吩咐,转着,转着,姥姥也不停地在外面试图打开门,门终于打开了,是宝宝亲自打开的,要知道,这个本领是姥姥姥爷从没教过的,姥姥冲进屋里,激动得抱着你亲了又亲,好像久别重逢一样。

李沛霖,你真了不起,像姥姥给你讲得司马光的故事一样,在危险面前,你表现出来的是出奇的镇静,你真让我们骄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们往往分不清楚什么是危险的事情,因此有的时候很容易让自己处入危险之中,这个时候家长们首先要镇静,不要惊谎,尽量的引导孩子走出危险,也希望平时家长们能够多锻炼孩子各方面的应变能力!

自然应对宝宝手淫


一、不要惩罚和责骂孩子。

有些家长常用恐吓和处罚的办法加以阻止,结果惩罚无效,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焦虑和惊恐不安,形成怯懦、敏感、自卑或孤僻等性格,这样更有可能使孩子从手淫中寻求安慰,使手淫的次数更加频繁。所以当发现孩子有手淫的习惯时,家长最好不要点破,而应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给他新颖的玩具让他玩、给他讲有趣的故事或者和他一起做游戏等等,这样使孩子没有机会去手淫,在紧张而有趣的活动中,逐渐改正这一不良习惯。

二、鼓励孩子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把精力投入到积极的活动中去。

当孩子独处时,最容易发生手淫,让孩子和同伴一起活动,多参加群体游戏,游戏中个体行为受到群体的约束,孩子就不会去注意自己的生殖器官,从而忘掉手淫。

三、注意培养孩子的性卫生习惯。

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每天晚上在睡觉前都要清洗外生殖器,保持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以防止疾病的产生。若发现孩子有不正常反映应及时加以治疗,例如,孩子如果经常在会阴、肛门处抓痒,应考虑孩子是否有蛲虫,可在孩子睡熟后,用手电筒照照肛门周围,如发现小白线样蛲虫,应及时采取措施驱虫;如果发现孩子外阴处发红或包茎内发红,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溶液为孩子泡洗。

四、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定点睡觉、起床。

孩子手淫常在睡前和醒后发生,因此,不要让孩子过早睡觉,待孩子疲倦了,有睡意时,再让他上床睡觉。孩子睡醒后,要让他立即起床,如果他醒着不起床而在被子中玩耍,极易去抚弄生殖器,发生手淫。

五、父母要多和孩子接触,进行感情交流。

为孩子提供轻松、愉快、有教养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温暖,只要孩子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减轻内心的紧张与孤独,那么用手淫去满足情感需要的自体刺激行为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六、不要让孩子穿紧身衣裤,紧身衣裤容易使会阴或阴茎受到刺激而诱发手淫。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应给他们穿宽大的内衣。

孩子犯错,家长巧妙应对!


对付孩子不是只有批评,这个爸爸妈妈都了解了,如今的孩子教育都开始转向“鼓励加油”教育,不是“批评指责”教育,然而太多的鼓励让孩子松懈,让孩子满足,适当的给孩子批评指责,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错至关重要。

技巧:

一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亲子早教,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二是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技巧:

一、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二、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三、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四、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五、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六、批评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重新再来”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