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纷纷以西方或者是日本人的方法为蓝本,仿效其中。在日本大部分还是妈妈负责家庭教育的比较多,她们强调孩子的意志,她们通过生活的细节锻炼孩子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韧性,并且十分注重孩子的体能。

日本大部分还是妈妈负责家庭教育的比较多,现在中国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纷纷以西方或者是日本人的方法为蓝本,仿效其中。日本人强调孩子的意志,他们通过生活的细节锻炼孩子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韧性,并且十分注重孩子的体能。

日本妈妈实施蒙台梭利教育

在我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意识到成为母亲“是一件责任十分重大的使命”时,已经从逍遥自在、凡事只为自己着想的小姐步入了母亲的行列。时至今日,我仍心有余悸,而且,随着书籍阅读愈多而感受愈深。由于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我学会自我反省不断地成长,对此,我表示真挚的谢意。

我送长子上幼儿园,在那儿聆听羽子老师的演讲我才初次知道蒙台梭利教育。

“这真是一个好教育。”当时我深深地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因无知而任意地抚养孩子而感到惭愧。虽然我有意进一步了解其内容,但是没有机会而失之交臂。

幸运的是,后来我又将次子、三子送入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龟田天主教幼儿园。“这实在是太好了。”我始终如此认为。在此处,见不到同龄保育的现象,静温、安详,室内洋溢着教师的温馨。待我回到家后细细体会才认识到“这才是儿童的真正面貌”。于是,我豁然开朗了,这不仅限于幼儿园,即使在家庭中亦大有可为。

zj09.com小编推荐

看日本人“拼养”孩子的好处


日本,孩子年龄相似又住得近的母亲们就会结成小同盟,一起解决育儿中的困难,互相分担心理上的压力、烦恼和实际生活中的困难。

“拼车”、“拼房”在国内非常普遍,但“拼养孩子”您听说过吗?这在日本可是再普通不过了。现在日本的大部分家庭都是“核家庭”(家庭成员只有夫妻和一个孩子),很多年轻母亲都必须独自承担育儿的辛苦。于是,在日本,孩子同龄又住得近的母亲们就会结成小同盟,一起解决育儿中的困难,互相分担心理上的压力、烦恼和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在我和我的“同盟妈妈”朋友们看来,拼养孩子至少有五大好处。

第一,可以共享资源、节约开支。夏天孩子都爱玩水,很多人家都有塑料充气游泳池,早上注水后,中午水温刚刚好,往往玩上几天都没关系。一大池水一个孩子玩不如人多有意思,朋友就常常叫我们去。我家院子里花花草草太多,蚊虫很多,因此不敢买塑料游泳池,每年暑假都带孩子去别人家蹭泳池。去时多带些冰棍大家一起吃,最后收拾的时候多出点力就行了。除了分享一个游泳池,还可以在外出的时候分享一辆车,交换孩子们的旧衣服、旧玩具等。我给孩子们做比较费事的点心时,也会把孩子的朋友们,甚至妈妈们都请过来大家一起做、一起吃,更开心。

第二,能向比自己优秀的母亲学习。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就结交到了很多妈妈朋友。当时孩子上的是某大学附属幼儿园,因此各家住得也比较近。我的朋友圈里医生太太、电视台主持人、护士、幼儿园老师、家庭主妇都有,朋友们各怀才艺,料理、音乐、裁缝、穿衣打扮、家居装饰各方面身手不凡,育儿也各有各的理念。和别的妈妈接触,能够清楚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其挑孩子的缺点还不如挑自己的,想着怎么改进。自己改善了,亲子关系自然也会朝着更融洽的方向前进。

第三,让孩子跟老人相处,体验“隔辈亲”。不少人都会觉得跟婆婆或妈妈生活在一起不自由,但其实有个奶奶或姥姥在身边,孩子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受到更多的疼爱。我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没有老人在身边,邻居老奶奶很喜欢小孩,这样在我有急事时就请老人帮助照顾孩子。老人照顾孩子往往比我这样的年轻妈妈更加无微不至,不光照顾孩子还管饭,让我能放心工作。同样,我要是做了什么好吃的也会拿去跟她分享,看见她干活,我也常和孩子们去帮忙。

第四,教孩子学习如何解决矛盾。孩子们聚在一起是学习的好机会,虽然有时候免不了会发生摩擦,但这正是孩子们学习解决矛盾的过程。特别是现在一家只有一个宝贝,妈妈们应该多抽空带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只要不会对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妈妈就不要轻易出手相助,而让他们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自己学习解决矛盾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交能力。

第五,母亲也能扩充自己的朋友圈。除了关心孩子的成长,妈妈们的心理健康也值得关注。通常,有了小孩后,孩子虽然能给母亲带来成就感和快乐,但抚养孩子长大一定不全是一帆风顺,“拼养”也能让妈妈多些好朋友,相互倾诉、分担烦恼。

日本流行一个说法,孩子就像还没深深扎下根的小树,母亲一人扶,小树遇到风会摇晃;父母两人扶,小树还经不起大风;如果加上邻居和朋友的力量,小树就能在稳固的环境中长得更茁壮。

日本妈妈这样教孩子自立


孩子懒惰、自私、过于依赖,一直是让中国父母头痛的问题。日本妈妈们却通过一些教养铁律,轻松帮孩子养成自立、自信、自律的好品格。她们究竟有什么样的育儿绝招,看看你就知道啦!

你最头痛的问题,日本妈妈这样做:

教养规范1:与其“帮助”孩子,不如“支持”孩子

教养规范2:要让孩子自己思考,父母不要“控制”他

教养规范3: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教养规范4:不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

教养规范5:在不娇惯的基础上让孩子撒娇

教养规范6:在说话之前,先看看孩子在干什么

教养规范7:不要发火,要把生气的实质传达到

教养规范8:定个让家人都能愉快生活的规则

教养规范9:你能够引导出自己的“父母能量”

教养规范10:父母幸福了,孩子才会幸福

CASE1从“帮助”孩子的父母转变为“支持”孩子的父母

做出了自己想要的城堡,麻美的母亲看起来很得意,然而关键人物麻美在中途放弃了堆城堡。堆好的漂亮城堡与其说是麻美的,不如说是妈妈的。

这位母亲其实完全没有打算夺走麻美的干劲,只是为了让孩子做出漂亮的城堡而尽全力帮她,但结果孩子反而丧失了干劲,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这位母亲认为麻美是一个"我要是不帮她她就做不好"的孩子。实际上这是我们做父母的过于疼爱孩子而造成的一个很大的误解。

做父母的很容易把孩子一直当作昨天那个"不会"的小孩,进行积极地保护,认为干涉等于帮助。但是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惊人的。他们昨天还不会的事情,今天可能就会了。父母认为做起来太鲁莽的事情他们也会一往无前地去挑战,将自己"会的"范围不断扩大。

如果父母不论到何时都把儿女当作"不会"的孩子来对待,一个劲儿地帮他,结果会怎样呢?

受到父母保护的孩子,也许就一直"不会",不去挑战不会做的事情了。自己"会"的能力得不到施展,孩子就无法自立,就会一直依附于别人而生存。

为了帮助孩子自立,父母要结合孩子的成长状况,从积极保护、干涉的角色转变为在一旁注视着孩子、支持孩子的角色,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到了1岁半左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什么都想自己做的倾向。那就是父母应转变成支持角色的信号。孩子想做的事情就尽可能放手让孩子去做,从而培养孩子"会"的能力。不要指使孩子,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应该静静地注视着孩子,让他们尽情地去体验成功和失败。

对父母来说,重要的是看法的转变。要从"眼里只看到孩子不会的地方"转换为"认可孩子会的地方"。这样一来,等待孩子成长就会变得比以前更轻松。让我们把歪歪扭扭的"沙子城堡"也看成是孩子"会"的能力的结晶吧!

CASE2"注意到"是训练的第一步

这位母亲不断命令自己"不能帮他,不能命令他",但还是没有抑制住涌上来的帮助孩子的想法,然后就郁闷了。脑子里明明知道成为支持角色的重要性,却总是无法落实到行动上。继而只好责备自己。

不过,脑子里想到的东西未必立刻就能实行。明知道却没法做的情况是常有的。这时候请不要责备自己。转换一下看法,把事情当作"还有另一个选择项"接受下来。也就是说,不是"不能多管闲事",而是"不多管闲事也可以"。

这个例子中小强的母亲注意到了与其帮孩子令其厌烦,不如在一旁注视着更好。虽然她注意到了这一点,可还是不小心多说了一句话。不过没关系,注意到了就好。注意到是训练的第一步。只要注意到了,就能考虑今后该怎么做才好了。

不过,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父母明明是想只默默支持孩子的,可最终还是去帮了呢?这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做作业会被老师骂,怪可怜的",或是"学习跟不上可不得了",等等。他们是"为了孩子"才这么做的。

那么,这种想法真的就是"为了孩子"吗?想帮孩子其实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吧!作为孩子来说,错过了一次战胜"不被催就不做作业的昨天的自己"的机会。着急的父母扼杀了孩子主动去做的能力。

父母如果注意到了支持比帮助更重要,那就考虑"如何做才能支持"吧!

比如,为了让孩子能自发地去做作业,父母可以想想要是换成自己的话会怎么做?然后,让我们姑且从比较容易做的事开始试试。即使一开始用的是很笨拙的方法,随着不断地重复,就会变得得心应手了。那时孩子会有显著的变化,而且也会让父母有了"能够支持他"的感觉。

引导出孩子"会"的能力,本身也是引导出父母自身的"会"的能力。

CASE3没关系,“会的能力”不会打折

孩子上小学后,离开父母的时间就变多了。“能否适应与以往不一样的生活”“能否与新认识的朋友及老师和睦相处”等很多问题就会浮现在父母的脑海中。

但是,如果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转成支持的角色,引导出孩子“会”的能力的话,那就不需要担心了。即使遇到什么问题,父母和孩子根据经验也都知道这是可以解决的。

孩子从根本上是想自己去做自己的事的。“会”的能力觉醒的孩子会越发展现出其干劲,所以父母也应该结合新情况,不断放手,让孩子接触一些新事物,让孩子“会”的能力得到施展。像美玲的母亲这样,把选衣服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去做就是其中一种做法。

当然,孩子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选得那么协调那么完美,令人目瞪口呆的造型也是常有的。有些父母心情好的时候会一边苦笑着说“就这样吧”,一边把孩子送出门;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一想到“别人会以为是我把他打扮成这样的”就会变得沉不住气,继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换衣服。

一直支持得好好的,突然有一次没法支持了,父母也许会感到以前的努力都像化成了水泡一样,但其实绝不是那样的。即使在支持的间歇父母帮助了孩子,但他们之前含辛茹苦培养起来的孩子“会”的能力是不会缩水的。

就像游泳一样,即使在游的途中累了,脚着地休息一会儿,若调整好呼吸的话,还能继续游下去的。

父母应该把这样的帮助看做是为了“调整呼吸”而需要的小休息。只要自己认识到帮助了孩子就没关系。还可以向下一个支持“游”去。

如果父母以别人眼中完美无瑕的教练作为目标,那每帮助孩子一次都会给自己减分,也会慢慢丧失自信。就像支持孩子时一样,对自己也不要总是“责备自己不会的地方”,而应该试着着眼于“认可自己会的地方”。

日本妈妈培养天才宝宝13个绝招


近日,日本一位妇女结合自己丈夫的著作,从自己的两个孩子身上寻找灵感,总结出13条培养天才宝宝的“绝密大法”,妈妈们不妨学习、借鉴一下!

1.给宝宝换尿不湿时,一定要和宝宝说话。

2、每天和宝宝玩5次以上躲猫猫游戏(双手捂住脸突然打开的游戏,每个地方叫法不同,作的时候声色并用)多做几次都可以,直到宝宝没兴趣为止。大人的面部表情一定要丰富,不要只限于一个表情,每次变换不同的表情,会让宝宝运用大脑猜想下一双手打开会是什么表情。

3、给孩子穿色彩鲜艳的衣服。

4、多背宝宝,有助于锻炼平衡能力,发达运动神经。

5、不要对宝宝用婴儿语言,直接和他像成人一样交流,如果非要说婴儿语言,也要和成人语言一起告诉他。

6、一定要和孩子朝一个方向教他拿筷子和笔,而不是和孩子对坐,这样会让孩子混乱。

7、经常向宝宝提让他作出抉择的问题,比如“你喜欢哪个玩具阿?”每次宝宝作出选择都是在刺激大脑的发育。

8、教孩子从10倒数到0,特别是要让孩子意识到零的存在。

9、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只有这样才会让你的孩子也学会守约。

10、给小宝宝玩手摇铃的时候,不要太快,而是在宝宝的眼前慢慢移动。

11、训练宝宝“停”,一旦听到停的命令能马上停下活动。

12、尽早让宝宝学会用吸管喝水。

13、对宝宝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她

来自日本妈妈的育儿经(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育儿经,平时多借鉴下国外的育儿小方法,对于教育自家的小宝宝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篇日本妈妈的育儿经吧,相信妈妈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穿衣、洗脸、刷牙、吃饭

两岁的弟弟向哥哥学

定居杭州已4年多的静冈人王江利子告诉记者,跟中国家庭普遍的祖辈抚养不同,在日本,年轻妈妈基本都是自己带孩子。“我爸爸退休后在家附近买了一块地种菜,我妈妈在学跳舞,退休后的长辈们在享受第二个人生。”

孩子是最伟大的作品,妈妈有责任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让他们体会爱。王江利子说,大部分日本家庭都有两三个孩子,“我的大儿子现在5岁,小儿子2岁半,读小学前是最重要的护理期,培养教育小孩是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在江利子眼中,中国妈妈直爽,热衷教育孩子。而江利子显然更谦逊,生活自立的细节培养更严格。每天从起床开始,穿衣服、洗脸、刷牙、吃饭……妈妈会站在一旁看着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岁多的小儿子能行吗?妈妈没有心软的意思。“弟弟不会做的都会学着哥哥的样子做。有些确实不能做的我才会帮忙。”江利子告诉记者,日本人很多都是多个兄弟姐妹,父母照顾不过来,所以小孩子必须要学会做自己的事情,往往都是从两三岁开始训练。

比大人少穿一件

习惯比排名更重要

江利子曾是一名儿童英语培训老师。她告诉记者,刚当妈妈时还是有些不知所措。曾有一度要求过于严格,小朋友压力太大,反而在幼儿园表现不好。

现在,江利子家里的墙上贴了两张简单的表格,分别罗列了哥哥与弟弟必须自己完成的事情。表现好就可以得到五角星。“弟弟一定要做的是自己穿脱鞋子、上厕所,哥哥的要求也只有短短的几条,其中包括不能欺负弟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五角星就会很开心,鼓励式教育反而效果更好。”

面对杭州遍地开花的早教班、兴趣班,江利子表示小有“鸭梨”,不过最重要还是习惯,这才是让孩子们受益终身的。“比如排队时一定不能插队、不乱扔垃圾,力所能及地进行垃圾分类。”入园指导

而提及传说中的“耐寒锻炼”,江利子说,这其实是对孩子不过度保护的表现。“小孩的体温比大人高一点,活动量又大,如果穿得太多,出汗了反而容易感冒。”江利子的做法是让孩子比大人少穿一件。

和孩子们一起玩

厨房里的小小男子汉

说起育儿经,江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一起玩”!这幸福的一家四口是吴山广场的老客人。“每个周末都是familyday,我们去练武术、爬山,在家里举行小朋友聚会,弹钢琴,下厨房等……总之,就一起玩!”江利子说,平时做料理的时候,儿子们都要打下手,比如摆西兰花、切蔬菜、搅拌、下面条等。

很有一手的江利子还成了儿子所在的新华实验幼托园竹竿园区的家长讲师团团员。不久前在幼儿园组织的亲职培训上,她给中国妈妈们“上了一课”:教家长们制作日本最著名的5种寿司,让所有中国家长慢慢体会到,她口中的“一起玩”其实就是“不重结果重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亲子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入园须知

江利子说,让孩子们下厨房也是日本比较流行的一种聚会模式。而全职妈妈们可以借机交流,不会觉得与社会脱节。如何在相对静态的家庭生活中对抗社会变化带来的焦虑感,江利子说,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在孩子上小学后回归职场,“我学中文一年多了,希望有机会可以在杭州当日文老师。”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一直所倡导的教育方式,育儿专家指出,教育小孩子就要培养其坚韧、努力的品质,但愿此篇文章可以使家长们从中学习到更多的育儿经!

重温梁启超的教子之道


上周又一次参观了梁启超在新会的故居。5年前去参观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故居的宜人风景。高大的葵树、倒插榕形成天然的浓荫通道,蜿蜒至故居门前;宁静的水塘、葱茏的凤山,依山傍水间氤氲着不凡的气韵……而此次,更加留心的是梁启超和其儿女们的故事。之前只是对其长子梁思成、媳妇林徽因有所了解。这次才知道,梁生九子女,其中三院士、六专家,真真满门俊彦也。

老公时常对我感慨,一个人功成名就不足为奇,一个人既事业有成且子女出息成才,才真是功德圆满。梁和其子女无疑是功德圆满的范本。到底,他是怎么教孩子的?难道仅仅是因为梁家“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熏陶?

梁对子女的教育还真可谓言传身教,颇费苦心。时光虽已流逝了八十年,他的许多“教子经”并不过时。

先说说他的“言传”。据梁的外孙女记载,梁喜欢在家庭饭桌上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讲,其子女也喜欢无拘无束地围坐在一起,在饱餐一顿的同时,聆听父亲有趣的谈话。梁言传的第二渠道,是写家书。梁九个子女中有七个都曾到美、加求学。即使远隔重洋,梁依然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人生的感悟、生活的经验、治学的方法,梁都通过一封封家书悉心传授,可谓用心良苦,无微不至。

再说说其“身教”。梁自称是个趣味主义者,拿“趣味”作为人生观的“根底”,认为“一旦兴趣没有了,生活就索然无味”。他也教诲子女,对生活、对事业要有广泛浓厚的兴趣,认为无论做学问还是生活,如果单调,就会乏味;如果乏味,就会厌倦;如果厌倦,就会不思进取,最终放弃。兴趣盎然,才能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后来,梁的九个子女没有一个做官。梁被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他的儿女们也分散到各个领域,各有专长,他们的专业和领域,也几乎构成半本“百科全书”了。

梁的情感极其丰富,但他认为人类的情感生活要“发乎情,止于礼”,不可随心所欲。他是以这样的人生态度,处理自己的情感世界的。结婚十年的梁启超,曾在檀香山遇到一位学问见识与美貌齐飞的红颜知己,并得到对方的大胆追求,但他遏制情怀断然割爱,没有丝毫纠缠。这让我想起他的儿子儿媳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的故事。林徽因曾哭丧着脸对丈夫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梁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最终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把这一切告之金,金说:“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金岳霖将对林的至情至意深藏一生,终生未娶。

梁的人生似乎在子女身上得到延续。

戴尔父亲教子的启示


迈克尔·戴尔是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500强企业总裁中最年轻的一位。戴尔的成功,与他父亲让他从小就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

戴尔还在幼小的时候,就喜欢摆弄各种玩具。父亲为他买回的小汽车、小飞机等玩具,他玩不了多久就拆得七零八落。对此,父亲没有批评指责他,而是鼓励他拆散玩具后要弄清玩具的构造与机械原理。戴尔稍大一些后,父亲就常把他带到电脑操作室或修理处让他观看和动手维修电脑,培养他对电脑的浓厚兴趣。到戴尔14岁时,父亲就为他买了一台电脑。戴尔为了全面了解电脑组装和运行原理,将新买的电脑全部解体,反复仔细琢磨后再组装好。

后来,在父亲的帮助和支持下,戴尔不断地购买电脑零部件,改装成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电脑。在初中毕业时,戴尔已能十分熟练地改装电脑了,并且以低价购进零件,再把升级后的电脑卖出去。如此不断地动手实践,到18岁高中毕业时,戴尔就创办了自己的“戴尔电脑公司”。

不仅如此,戴尔的父亲还要求戴尔经常参加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戴尔13岁时,父亲就鼓励他参加集邮活动。为了购买邮票,父亲就鼓励他利用假期与同伴去餐馆打工,让他亲身体验赚钱的不易;还让他参加集邮拍卖会,使他亲眼看到拍卖人赚到大笔钱。这样到了15岁,戴尔就进行了他的第一次生意冒险:通过刊登“戴尔集邮社”广告,拍卖邮票,结果获得成功。同时父亲还要戴尔利用暑假推销《休斯顿邮报》,并要求他从推销过程中寻找窍门。经过一段时间后,戴尔发现,刚结婚和刚搬进新房的人几乎都订阅邮报。于是,戴尔就通过“结婚登记处”和“银行贷款处”找到这两种人的名单和地址,并向他们推销,结果订户大增,他也因此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较早地深入社会、注重实践,是戴尔成功的决定性条件,并且使他成功的时间比同龄人整整提前了十年。而这关键是得益于父亲的正确引导和良好教育。

反观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会影响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全部教育工作就是配合学校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让孩子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记忆现成的知识,训练孩子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致使孩子对于动手制作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失去兴趣,结果使很多孩子高分低能,模仿能力强,创造能力差。其实,将来的人类社会是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孩子适应将来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应从戴尔父亲教子之道中获得启示,转变教子观念,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孩子成长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看明星妈妈伊能静杨澜的早教经


以港台明星伊能静、杨澜、贾静雯、吴君如和好莱坞明星妈妈们为主题,以她们亲身经历,谈在育儿过程中的疑惑、感悟、欣喜;以种种感人至深的育儿故事和育儿心得,传播具有特色的育儿理念。

平时,女明星们总好似高高在上,但生儿育女,却让她们落回到凡尘俗世。她们说起自己孩子的时候,完全就跟普通人一样。而她们在育儿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咱们普通人也能借鉴。因为孩子跟母亲的关系,永远跟名利无关。

我是会撒娇的妈咪,伊能静谈起儿子一脸幸福

集歌星、影视明星以及才女作家于一身的伊能静谈到儿子时洋溢着一脸的幸福,高兴地大谈自己的育儿经。伊能静看起来比以前成熟了很多,但在谈到她可爱的儿子时,她幸福的笑容却又像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是一个很会撒娇的妈咪”。

孩子比事业重要

在生下儿子小哈林之后,伊能静不但推出新书,而且她所拍的电视剧《画魂》热播,令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可谓是家庭事业双丰收。到底她是怎么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呢?伊能静坦言虽然两者很矛盾,但是她有自己的看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是很辛苦,但是既然承诺有一个生命,你就应该负责,应该把更多时间留给家人,家庭始终都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我现在的工作量很少,但我会很慎重地去挑选,不想浪费我仅有的这一点时间,而当我在拍戏的时候,我想既然牺牲了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我就会更认真拍戏来作为补偿。还记得在我拍《画魂》的时候,小哈林还不会走路,而拍完后他都会走路了,没亲眼看到孩子学会走路,我很难过。所以我觉得不管工作再怎么忙碌,都应该抽出时间来陪孩子。”

杨澜做智慧妈妈:完整人格最重要

在杨澜看来,作为一名母亲,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语文、数学这些知识老师可以教会,但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嫉妒,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些都需要母亲去教他。身心的健康是起码的,也是最关键的。让孩子可以没有障碍地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以开朗活泼的态度处理,这种性格的培养对他一生都很重要。

杨澜曾介绍说,“儿子喜欢画画,画卡通什么的,课间的时候,小朋友们会排着队请他画画。我跟他说,能不能送我几张?现在我办公室里挂着的就是我孩子的画,我认为这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更是鼓励他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

据一些资料介绍,前段时间,杨澜孩子从上海转学到了北京,刚开始时他很不开心,总抱怨说到了北京就见不到上海的老师和同学了。起初杨澜觉得告诉孩子交一些新的朋友适应一下就好了,后来杨澜看了一本教妈妈如何在人生的不同情境里教育孩子的心理学书,其中有个小节就讲的是搬家,书里说搬家在大人心目中,不是件特别大的事,但是在小孩子小小的头脑中却是件天大的事。因为他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别的同学都已经相互成了朋友,而他是个陌生人,他要面临很多的选择。书中说,做父母的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新的朋友圈来宽慰孩子,这会让他有一种背叛感、负罪感。他会觉得交了新朋友,就可以忘了老朋友。你一定要和他说,帮助他与老朋友保持联系。后来,杨澜就主动帮他搜集整理上海同学和老师的联系方式,还建议他隔段时间就要打电话问候这些老朋友,回到上海要和他们见面聚会。

杨澜说,她心目中的“智慧妈妈”形象,“首先要懂得科学地养育孩子,其次还让孩子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要懂得与人沟通,还要自信、独立。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很重要,一个有爱、有关怀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李静带女儿录像,甚至一起出差

日前,李静带着不到三岁的女儿黄沐尔现身《美丽俏佳人》栏目,沐尔可爱的模样让很多观众都印象深刻。记者采访李静时,她谈起了自己的“女儿经”。

说起女儿的这次亮相,李静说这并不是沐尔第一次来录影棚,她经常会跟着自己去公司、去录像,甚至还一起出差。

“她和我特别好,我平时出去也经常带着她。”李静说。现在,小沐尔对录影棚的环境也非常熟悉,还开始主动为妈妈举提示板,帮她工作。

同时主持着四档周播节目和一档日播节目的李静,为了女儿,把工作时间都调整了。上午一定不安排工作,到了中午,就和老公黄小茂、女儿沐尔一起吃午饭。等沐尔睡午觉的时候,才去工作。如果晚上没有什么活动,就带女儿去游乐园,陪她一起玩,一起疯。

到了周末,李静还会带女儿去参加亲子活动。通常她还会约上马艳丽等好友一起,她们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和她一块在地上爬,一起玩。”李静说。

而对女儿的将来,李静没有作什么设定:“我特别希望小孩子自由发展,所以她现在什么都没学,就是玩。将来我只希望她成为一个性格特别善良、可爱的人,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贾静雯:发现女儿的潜台词

贾静雯的女儿现在两岁半,据她说:“女儿特别有自己的主见,叛逆期来得很早——你越是叫她去做什么,她就越不去做,总是说:‘我不,就不,偏不!’”女儿还会跟贾静雯赌气,会跟她说:“我不爱妈妈了,我不要你!”很多妈妈会因为这样而伤心,但贾静雯不会。她很有策略,每次都回答女儿说:“没关系,我知道,你说不要妈妈就是爱妈妈,你说不爱妈妈也是爱妈妈……”直到把女儿给说晕。

贾静雯很清楚,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其实在争取她的注意力。“她知道她那样说能伤到我,但是我要告诉她,她不能伤到我,因为我知道她很爱我。”

吴君如:陪女儿上幼儿园

吴君如跟陈可辛的女儿才1岁,一般这个年纪的孩子还腻在大人身边,可是吴君如舍得把她送去国际幼儿园,学费每年高达10万元。幼儿园主张家长跟孩子一起上课,因为这样除了可以训练孩子跟人沟通外,还可以让大人陪着孩子练习英语和普通话,培养孩子的语言天分。

吴君如坦言,跟孩子上这么幼稚的课,“有的时候感觉很无聊”。但是她还是坚持去,“因为跟女儿在一起上课,她开心,我也很开心”。

好莱坞明星妈妈:为孩子少花钱多用心

茱莉亚-罗伯兹:小孩用品选平价

“大嘴茱”茱莉亚-罗伯兹是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女星,拍一部电影就有2000万美元的进账。她费尽心思终于生下龙凤双胞胎,但抚养孩子却小气得很,只去家门口的几家平价百货公司购买婴儿用品,不像其他明星那样非名牌不用。只要谈到一双儿女,茱莉亚总是笑逐颜开,她透露:“平时我最常呆的地方不是卧室,而是厨房,在那里帮孩子弄吃的,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格温妮斯-帕特洛:健康饮食最重要

奥斯卡影后格温妮斯-帕特洛自从生下宝贝女儿“苹果”后,成天抱着女儿,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她说:“苹果完全改变了我的生命,她现在是我的全部!”格温妮斯对女儿呵护备至,为了她的健康,格温妮斯一切采取“自然主义”。在女儿的生日派对上,她为客人准备的是素食蛋糕和减少了咖啡因的咖啡。

爱女心切的格温妮斯早前更出动卫星监控设备,随时观察女儿的一举一动。好笑的是,这位金发美女每次出门还真的背着这个像登山包一样的东西,上面有卫星电话,有屏幕,仿佛一台电脑。只要有了它,格温妮斯就可以随时看到女儿了,而且一旦女儿出现异常情况,她马上就能得知。

此外,格温妮斯有很严重的洁癖,做了妈妈后,她的洁癖更是登峰造极———如果不先用特制的杀菌香皂洗手,谁都别想碰她的宝贝女儿。格温妮斯对女儿的关爱在圈内非常有名,现在她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看来这个妈妈要越来越忙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