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适合1-2岁宝宝的游戏项目,供您参照应用。

13-15个月

1、水和沙

目的:让宝宝接触物体,体验质感。让宝宝观察液体流动时的情形。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由于水、沙是无形的、滚动的,可以任由宝宝想象出丰富的故事,因此玩水和沙对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很有好处。

方法:对水的喜爱从很小就可以表现出来。可以有意地给宝宝多洗澡,让他有玩水的机会,并体验水在身上流动的感觉。玩沙要特别注意沙的清洁,不要是雨水或猫狗污染过的。必要时可以用小桶盛一些沙子放在家中,不妨多给一些玩具,如小铲、汤匙、小碗等。

注意:宝宝玩沙时要有大人陪同,以免他把沙放入嘴里,或揉入眼中。

2、钓鱼

目的:培养宝宝的观察力、理解力。亲子二人共同游戏能帮助宝宝发展他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方法:找一个大纸盒当做河,几个金属盖子(比如瓶盖)做鱼。瓶盖要涂上漂亮的颜色。再用一根竹竿当钓竿,系上一条线,绑上一块磁铁充当钓钩。让宝宝站在盒子旁,使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鱼。父母则站在一旁钓鱼给他看,并告诉宝宝所做的每个动作。但宝宝很可能并不了解你说的话,不能自己亲自去钓鱼,但他会很有兴致地看你钓鱼。这里,重要的是共同来玩这个游戏。

3、捉迷藏

目的: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空间位置,掌握上下关系和距离,这是发展空间知觉最有效的方法。

方法:成人躲起来,可以是门后,也可以是被子里,嘴里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妈妈、妈妈在哪里。”于是孩子根据声音,找妈妈。孩子边找边笑,会很开心。妈妈依上述方法躲起来,并学小狗的叫声,“汪汪”。孩子循声找去。然后让宝宝躲起来,妈妈一边找,一边兴奋地喊:“我看到你了,我要抓住你了。”

注意:让宝宝适度高兴,不要让他过于兴奋,要注意调节。

16-18月

1、di-di和ling-ling

目的:通过模仿声音,增加词汇量。

方法:

(1)看到汽车驶过,指给宝宝看,同时发di-di的声音。

(2)摇动小铃铛,同时发出lingling的声音,问铃铃在哪儿?引导宝宝指向铃铛,并发出ling-ling的声音。

2、小足球先生

目的: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培养孩子的敏捷性和注意力。

方法:踢球对于多大的孩子都是有吸引力的。做为成人应注意调整活动的难度来适应孩子的发展水平。

(1)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把球朝一个方向(如家长站立的方向)踢,或把球滚到指定地点。然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捡球,以增加他的运动量。

(2)如果孩子感到难于做到,可以改用报纸或布做成的球。

(3)如果孩子踢起来很容易,做这个游戏,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比如让孩子踢球绕过椅子,或让球穿过桌子。

注意:你可以抢着和孩子一起踢,从而增加乐趣。

3、1和8

目的:认识简单的数字。

方法:

(1)在挂历上先教宝宝认识较好记的"道道1、葫芦8",孩子一旦学会了就会到处找1和8。

(2)用两个信封,一个写上大1,一个写上大8,放在房间的两侧,告诉宝宝这是"信箱"。

(3)然后用纸裁成六个卡片,三个写上1,三个写上8,把卡片混杂,请宝宝当邮递员去送信,按照您的指示把三个写有1的卡片送到1号信箱,把三个写有8的卡片送到写有8的信箱。

注意:做完游戏后,要领着宝宝到街上,看看真正的邮筒和信箱。

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下)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让宝宝在游戏中快乐认字


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成年人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来诱导孩子,使孩子感到识字能获得欢乐,把识字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脱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者有心,学者无意”。

该怎样把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孩子感到有趣而乐于接受呢?下面讲几种游戏识字的方法:

1.捉迷藏: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让孩子找。找到了,读一读,表扬一番。也可让孩子去藏字,妈妈找字,读字。

2.玩玩具:跟孩子玩什么玩具,就在玩具上写上相应的字,让孩子认读。

3.做动作:边教字边做动作;教“跳”字做一个青蛙跳的动作;……等等。凡是动词都可以做相应的动作,加深印象。

4.装表情:教些带感情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要有脸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带动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装作哭的样子;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孩子识记。

5.钓鱼识字:把字卡当作鱼撤在地上,让孩子去“钓”,钓来一个字卡教一个字,此法可把孩子认过的字当作鱼让孩子钓。成人读一个字,孩子必须钓到那个字,读出那个字才算钓到了“鱼”。也可以几个孩子比赛看谁换钓到“鱼”。这方法用来复习巩固效果好。

6.表演识字:让孩子表演他最喜欢做的游戏,如孩子喜欢当小大夫,就让他坐到写有医生的位置上,对病人问这问那,用一听筒在听,开药方,打针……这时候教育他识读,“医”、“药”、“病”、“针”等,就不会太难。

7.吃东西识字:孩子在吃东西时,往往是最高兴的,这时教他识读字,兴趣也会高些。如削菠萝时教“菠”、“萝”,切西瓜时教“西”、“瓜”,吃棒冰或糖果时教包糖纸上的那些字。

8.讲故事识字:给孩子讲故事,边讲边把故事中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在黑板上写下来认一认,讲完故事后读一读,让孩子复述时再认一认。这样既不影响讲故事、故事,认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节记得更牢。

9.游动物园识字:把许多字卡围成一圈当作动物园的围墙,“围墙”里面放许多写有各种动物名字的字卡。说有许多小朋友要上动物园去玩,开哪个门进去呢?看门人说走“××”门进去安全,如果开错门,老虎会逃出来咬人的,这时候要孩子去“××”门,开对了才能进动物园,开错了重开。进了“动物园”让孩子捡一个个的字卡来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说:“唷,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场地大,还可在动物园内再分隔成几个“猴”、“虎山”、“鸡禽馆”、“熊猫馆”之类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种飞禽走兽的名词都教孩子认读。此法复习旧字,认新字,效果都很好。

10.踩字过河识字: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当作是一条河,河中间放若干个字卡当作“桥”,孩子要从“桥”上“过”河去,先要读出一个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这个字上,读错了重教重读。过了“河”还要从“桥”上返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读过来复习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错返回来的要大大表扬。

11.教布娃娃识字:让孩子当小老师,让布娃娃、绒毛狗、小熊、猩猩、企鹅、大熊猫等绒布玩具当学生,成人当班长喊“起立、坐下”识字……此法用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旧字有很好的效果。

12.出门之前识字:让孩子上儿童公园前,先要认一认“儿童公园”四个字。凡是孩子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时候,都可以先识几个字再行动,到外婆家去也可以学“外婆”两字,认认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庄、门牌号码等。

13.引诱孩子识字:成人与成人说话,故意相互问字,教字,写字,猜字谜考字,谈得津津有味,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引诱孩子主动来看来问,积极参与识字活动。

在游戏中观察孩子


对孩子的观察是家长了解孩子的基本手段。家长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很好地把握孩子的个性,了解孩子的游戏状况,从而对孩子的游戏作出必要的、正确的指导。

观察应是全面的、客观的。因此,要求家长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

家长首先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一般0~1岁孩子的游戏,通常不离开成人的视野,有积木之类的玩具就可以了;5~6岁的孩子,活动范围扩大了,自主活动增多,探索性、冒险性游戏占有相当比重,爬高、从高处往下跳这类活动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在观察时,家长还应有客观的儿童游戏观。孩子有自己的逻辑,游戏使他们感觉到有趣,他们就做游戏。他们只要能获得快乐,而无所谓自己的行动。孩子的这种游戏行为在成人看来是“无益”的,浪费时间与精力,有的家长因而斥责孩子的游戏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扭曲。因而,树立对儿童游戏的正确态度是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的首要条件。

在上面所说的两点之外,家长在观察中还应遵守这一些原则:

目的明确。观察前就应确定要对孩子哪一方面的活动做观察;克服主观性,连续定时观察才能获得系统全面的资料,零星、片断的观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下面就观察角度提一些建议作参考:

1、游戏的内容是不是健康的,有益于身心的,游戏的环境、玩具、方法是否安全,但也无需过于谨慎;

2、同伴间的关系,语言的交流。孩子在游戏中是否友爱,是否讲礼貌;

3、孩子在游戏时是否能遵守规则,独立性如何,能否勇于克服困难,扮演什么角色;

4、孩子在游戏中是否保持愉快的情绪,主动性、创造性如何;

5、游戏技能掌握情况。能不能正确地使用、收拾和爱护玩具;

6、受影视节目的影响情况。

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放声歌唱


创设情景

以“娃娃家”游戏的形式,孩子做“妈妈”、“爸爸”,让孩子边抱着娃娃哄“宝宝”睡觉,边学唱摇篮曲。可启发孩子想想说说,妈妈抱着宝宝哄宝宝睡觉心里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唱摇篮曲。接着问:“宝宝快睡着了,妈妈唱歌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让孩子置身于情景中,很快就能掌握了唱摇篮曲的方法,知道唱摇篮曲要亲切、温柔,随着乐曲情绪的变化逐渐地变轻、变慢。妈妈要以“外婆”口吻称赞孩子,“真能干,一边哄宝宝,一边唱歌,真是个好妈妈”,使孩子尝试成功的愉悦。

以“开汽车”的游戏形式,将几张小椅子拼接成汽车,蛋糕盒的底盘当驾驶用的方向盘,让孩子做司机,爸爸、妈妈做乘客。边玩开汽车的游戏,边教孩子学唱《小司机》、《让座》。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调换角色,举一反三,学唱类似的歌曲。

唱歌接龙

开始就告诉孩子游戏的方法,先完整地唱一二遍,让孩子对所学的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再逐句教孩子唱,当孩子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后,爸爸妈妈就来做唱歌接龙的游戏,一人接着唱一句,直到唱完,这样就能使孩子在学唱时注意力集中,积极地记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猜谜唱歌

爸爸、妈妈先唱一遍歌曲,让孩子对整首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玩猜谜游戏,即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让孩子猜出大概意思,接着概括成一句歌词教孩子唱。如教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当做两手抱拳伸得长长的在体前晃动的动作时,孩子就猜出“大象鼻子最最长”;当做两手分别伸出、两指放在额旁、蹦蹦跳跳的动作时,孩子就猜出“兔子耳朵最最长”。用这种方法教孩子既学会了唱歌,又学会了表现动作,而且兴致极高。

年轻的爸爸、妈妈,以上只是举几个例子,相信你们一定会受到启发,找到更多的在游戏中教孩子唱歌的好方法。

因此,家长们应该重视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喜欢上游戏。

如何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家长想让孩子学习的知识更多,然而让孩子学习不一定要看书,写作业,上辅导课,玩游戏也是可以让孩子学到东西的。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游戏适合宝宝玩?让孩子在游戏当中学到知识。

1、寻找东西是父母和1岁左右的孩子经常玩的游戏之一

就是将玩具放到其他物体下面,并让孩子找到。在这个游戏中,孩子开始感觉到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相对不变的。这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常识。

2、捉迷藏

通过捉迷藏,孩子学了一件事,要学会做一件事,就需要寻找线索,然后再发现既定目标。

3、玩球,扔沙包,滚铁环

孩子在参与这类游戏的时候,会有跑、追逐、拾起、扔、踢的行为,另外他们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准确把握方向,年龄稍大的儿童将学会制定和遵守规则。

4、玩水,玩沙子

孩子可以从这两个游戏中发现许多自然现象,并了解到不同的触感,例如软,硬,干,湿等。

5、过家家

因为模仿是小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个游戏当中孩子专注于生活并模仿别人,0这个过程也慢慢地培养着他们的想象力。

6、画画涂鸦

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也可以学习和练习握笔和绘画技巧。

孩子们从游戏中学习了很多经验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除了给孩子提供玩耍的机会之外,应多正确引导孩子玩耍的过程。

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会对自然和生活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和思考,父母的关注,支持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孩子就只能够停留在表面的玩耍上,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

父母应该做什么?

1、家长应树立正确的认识。玩是孩子的权利,玩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也会有所收获的。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并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如何玩,和谁玩等。

2、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孩子提供玩具和丰富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爱玩的项目包括跳,爬,玩球,手工,民间游戏(滚铁环,跳房子,捉迷藏)等较多。

父母也不需要买一些高端玩具,而应让孩子多玩耍一些更为天然的“玩具”,例如土壤,水,木块等,另外家里不要的东西也可以作为孩子的玩具出现。

孩子玩这些“玩具”的过程中,能让他们更接近自然和生活,在玩耍的时候去探索,发现,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如民间故事,民间歌曲,书籍和游戏等,和儿童一起讲故事、听歌曲,阅读书籍,玩游戏,引导幼儿的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和游戏兴趣。

4、家长和孩子应该在一起用各种材料自制玩具,在鼓励孩子探索各种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各类材料的来源、功能、特点和变化,学习用这类材料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孩子喜欢玩球,妈妈和孩子一起用不要的毛线来编织出一个空心球,在空心部位放上一个响亮的铃裆。这样,不仅可以扔着玩,还可以踢着玩,对于孩子更具有吸引力。

孩子和母亲一同制作玩具的时候,就了解到了毛线之前是用来织毛衣的材料,而废弃掉的毛线还可以用来做玩具有别的用途。在这个过程中就了解了 毛线这种材料的特征和用途。而将毛线编制成空心球,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

在游戏中增强孩子记忆能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辨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2、找物品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3、看图说话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4、看橱窗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自制玩具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


自制玩具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

俗语有云:“三岁定八十。”0——3岁是一个人智力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把握得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段关键时期应该如何把握,很多家长并不清楚。不少家长为了工作,采取传统育儿方式,以为孩子吃得好就行,把孩子全托付给老人、保姆(文盲)照顾,这种只停留在养、带层面上的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智力成长。

也有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于心切,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让孩子识字、做数学题等,这种揠苗助长的方式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林少勇医生指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养育0——3岁幼儿的正确方法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多与孩子交流、做游戏。

经典游戏积木是当仁不让的首选,它适用范围广,适合9个月以上的孩子玩。9个月的孩子开始能独自坐稳,还能灵活地转身,这时候就可以让孩子玩简单的积木,例如搭高。在搭高的过程中,不仅能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训练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能力。年龄稍大一点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玩比较复杂的积木,例如让孩子玩有形状的积木或者用积木搭建不同的造型。孩子的手指协调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等在游戏中就能得到训练。

林医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积木是现在市面上少有的适合幼儿的玩具之一,现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玩具虽然制作精美、奇趣刺激,其中不乏高科技含量,但是大多数并不适合0——3岁的孩子玩。幼儿并不适合玩太复杂的玩具。

林医生建议家长,不妨在家里自己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简单的“土玩具”,与孩子共同游戏,让孩子真正在游戏中学习。

自制玩具一:钓鱼。适合1岁——1岁半的孩子。

所需材料:硬纸数张(剪成鱼的形状),回形针数个(做鱼钩),线,小木棍(做钓竿),磁铁(与硬纸贴在一起)。

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手指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包括颜色、形状、动作等),还有语言能力等。

自制玩具二:自制图片。适合1岁半——2岁的孩子。

所需材料:纸、画笔。

家长可以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图片,例如画一匹完整的马与一匹缺失了一条腿的马同时放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指出两副图的不同,这种针对性强的图片能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可以灌输类别、数字的概念等,对孩子有启蒙的作用。怎样开发孩子的潜能

自制玩具三:高尔夫球杆(或称门球)。适用1岁半以上的孩子。

所需材料:塑料瓶一个,瓶口可用卷成柱状的报纸塞住,延长整体长度;小球一个。

家长可灌输游戏规则等观念给孩子,同时也能训练孩子的手臂力量,手眼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带给孩子更多学跑的机会。这个游戏的运动量比较大,尤其适合偏胖的孩子。

只要有心思,就能想出创意无穷、有益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林医生一直强调,游戏不只是玩玩具那么简单,也不是孩子的个人事情,游戏是有生命力的,玩具只是一种教具,是帮助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实物桥梁,起辅助的作用。唱儿歌、玩故事接龙等游戏,虽然没有实物的桥梁支撑,但同样是很好的选择。

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才是游戏的真正内涵,才是育儿的关键所在。

如何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合格父母都是这样做的


游戏在宝宝的成长旅途上,扮演着良师益友的角色,透过游戏,不仅可以带给宝宝无限的欢乐,亦可以促进宝宝学习、培养人际关系和增进感觉统合发展。

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在有趣、自由与想象力之上,如果一个游戏活动失去上述的本质,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快乐的游戏时间,而是沉重的训练课程。

tips:什么是游戏的要素

Neumann曾在1971年于《游戏的要素Theelementsofplay》一文中提出,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是快乐的、无拘无束尽情享受、没有压力与充满想象力,因此游戏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内在动机

对游戏的内容感到兴趣,并且是自己心甘情愿从事,而不是被逼迫的。

2.控制核心

在游戏过程中能自我掌控,包括决定与选择游戏的内容等。

3.现实自主决定

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自我决定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拟的,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在游戏中富含想象空间。

如何通过游戏了解孩子的内在动机

★将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融入游戏之中

发现这对于家长而言是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原因在于许多大人总是自以为了解孩子的想法与需求,并用自己的角度来看孩子的世界,将“自己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事物”直接套用在孩子身上。

例如普遍认为的孩子都喜欢迪斯尼卡通人物,就帮孩子买了一大堆迪斯尼的服饰;认为自己有音乐天赋自己的孩子也应该会有,不问孩子是否喜欢就直接参加钢琴培训。

家长们应该多与孩子聊天、谈心,真诚地倾听孩子们说出内心真正的想法与需求。

★主动找出孩子喜欢的物品,诱发参与动机

父母应主动探索孩子感兴趣的学习或游戏题材(例如孩子最近喜欢什么卡通、玩具,试着了解在游戏中喃喃自语时,是否正在与“想象的玩伴”一起玩等),运用这些题材提升孩子参与的动机。

★时时刻刻动脑筋让学习或游戏方式更加活泼

用心的父母,会记住孩子每一个重要的日子;用心的父母,会想尽办法逗孩子开心;用心的父母,会竭尽所能了解孩子的想法与需求;用心的父母,永远会把“家庭”摆在第一位!

★排除孩子不喜欢的物品

有效排除会在游戏中,令他们感到不安或威胁而退缩或抗拒活动的物品,如气球或大型动物模型等。

如何在游戏中让孩子有主导感

父母用心耗时陪伴孩子做游戏时,一定要记得忘记自己“身为父母”的定位。在游戏的过程中,你的身份是保护者、支持者、孩子的“大个儿朋友”。请不要在过程中,状况不按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时,切换回“家长身份”阻碍孩子的游戏主导权。

★让孩子感到安全感:

1、游戏时充满自主权,而且游戏的环境充满正向支持,周遭的人、事、物令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游戏前应先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熟悉游戏的环境与伙伴,并尽可能排除会令人感到威胁的物品。

2、游戏的内容与规则,是由孩子自己决定或选择的。

3、营造安全、友善的环境,陪伴的大人和伙伴不随意干涉游戏进行,参与游戏也需经过孩子的同意或邀请,切勿贸然进入孩子的游戏世界。

★增加孩子自信心:

尽可能增加孩子成功与快乐的经验,让他们有自信可以决定如何进行游戏,不用过度担心失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孩子玩积木为例:积木是富含自由创作与想象空间的玩具之一,尤其是随时可以重新拆开再组装的特性,让孩子自由的玩、不断地尝试与实验,做错了还可以随时重来,减少因失败而产生的挫折感。

除此之外,孩子可以随心所欲组装成任何造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总能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只要他觉得像什么就是什么,尽管今天孩子只是简单的在桌面上将积木排成长条状,此时家长可以问问孩子觉得像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来,家长则可以引导命名(如毛毛虫),或者可以拿台车子在上面开,引导孩子说出马路。家长应该对于孩子的想象力给予热烈的正向回馈。千万不要在孩子一头热时,泼上一桶冷水,这将会浇熄孩子对于创作的热情与玩游戏的兴致。

让孩子多玩一些要想象力的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将自己、环境、伙伴或是整个活动都融入自己的想象之中,例如玩荡秋千时,可以想象自己坐在海盗船上随风浪摆荡;玩溜滑梯时,可以想象自己正从陡高的山坡上驱车狂飙而下。即便是稀松平常的桌底或被窝,孩子都可以当做是秘密堡垒唷!

★多与孩子玩扮家家酒、角色扮演等互动性较高的想象性游戏(可结合绘本故事、玩具与生活用品),可以多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与问题解决能力,并累积相关的日常生活经验。

★想象力与平时的生活经验有关,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多阅读绘本、接受多媒体刺激、外出旅游或玩富含创造性的玩具(如积木、黏土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最后,提醒家长们,虽然玩游戏对于孩子有正向帮助,但游戏不能做为“训练”的手段,游戏应出自于自愿与乐趣,千万不能认为玩游戏好处多多就成天要求孩子玩。

用心的家长都能分得清“游戏”和“训练”的区别。成长中所需要的一些技巧还是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来获得哦。

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现在的大多数独生子女,通常他们都不太懂得分享,他们觉得分享就是意味着失去或者被侵犯。但是有研究发现,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妈妈想要孩子学会“分享”,不妨从“合作”的方向入手。

对于4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分享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任务。父母会发现,孩子经常会因为被要求去分享游戏材料而与别的宝宝发生冲突。未来社会更倾向有团队精神的人,懂得与人合作的孩子在将来肯定能收获更大的成功。如果说早期教育中认知的发展、智力的潜能拓展很重要,那么教会孩子学会合作和分享也和智力发展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有研究表明,如果几个两三岁的孩子是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并因此获得了奖品,那么他们更乐意平分这些奖品,而不是独占奖励。科学家因此认为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1、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德国人类进化学研究所的凯瑟琳娜·哈曼教授通过引导两个2岁或3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实验。她让两个孩子分别到站一块木板的两端,木板的两端都放有两颗小弹珠,然后让他们各自拉动木板上的一条绳子。这样两颗弹珠中的一颗就会滚到木板的另一端,于是一个孩子可以拿到3颗弹珠,而另一个孩子只剩下一颗。

之后,哈曼发现,一半的2岁孩子和四分之三的3岁孩子,都乐意将多出来的那一颗弹珠分给只拿到一颗弹珠的孩子。但如果孩子不用拉动木板就能得到多余的弹珠,他们就不那么乐意分享了。

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将弹珠据为己有,只在合作之后才会分享。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妈妈们不妨从“合作”的方向入手。

2、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搬运大箱子

家长准备一些大纸箱子,两根杆,并用一块薄板架在两根杆中间做成一个架子,然后把大纸箱放在架子上。妈妈和爸爸先示范怎样合作把箱子运送过去。然后把“运输工具”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开始工作。在孩子们的玩耍过程中,不要干涉他们的协作过程,也不要干涉他们怎样邀请小朋友来帮助他。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学着担水。

有话说:这个游戏能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方式邀请其他小朋友,从而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是一个学习协作的很好锻炼哦。

筷子滚兵乓球

准备一双筷子和一个乒乓球,妈妈和宝宝水平端着筷子的两头,然后让爸爸在筷子上放一个乒乓球,要注意筷子两端高度和距离,防止乒乓球掉在地上,然后合作“运输”到指定的位置。把游戏材料交给宝宝们自己去玩。不要太多指导,如果你愿意,就为他们捡球吧!

有话说:这个很考宝宝们的沟通合作能力,同时在游戏中还可以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促进身体协调性发展。

互拉车

准备一辆滑板车或一辆小推车。妈妈先当“车夫”分别拉孩子们玩几次,然后把车交给他们自己玩。在这个游戏中,妈妈让孩子们自己“分工合作”。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争抢先后而发生小吵小闹,这时候家长只需在不远处静静观察,不要轻易插足小朋友间的纠纷,让他们自行处理解决。要知道,你的作用只是示范游戏玩法,创造合作的游戏机会给孩子,但怎样合作是孩子的事。

有话说: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合作,获得互相帮助的满足感。

3、日常生活小贴士

除了快乐的小游戏,家长在日常生活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更多合作过程,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他的协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给方法:如果宝宝也想要玩别人手中的玩具,你要让他学会征询别人意见,“请问我可以和你一起玩这个玩具吗?”同时你也不忘教导孩子去将心比心:如果别的小朋友拒绝给你玩这个玩具你是不是会不开心?孩子学会理解慢慢地便懂得分享的重要。

充分利用机会:当你带孩子外出散步的时候,看到邻居正在抬一个重物,你可以主动上前帮助邻居,并鼓励孩子和你一起搬运。给孩子更多动手的机会,家长的示范力量不可忽视,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实践合作精神。

爸妈好帮手:为迎接客人的到来你正在准备丰盛的晚餐,不妨让宝宝做你的小帮手,完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樱桃放在果盘上。这样的工作能让宝宝意识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并能为家庭做出“贡献”。

展示合作成果:你可以给孩子们各种小盒子、彩纸、胶水、颜料等等的手工材料,鼓励他们合作动手创造出一座城堡来。通过游戏增强宝宝之间的个性融合,合作成果的展示能够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同时那种合作的乐趣也会得到强化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