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初,两三岁的宝宝,就要离开家门,开始他人生旅程中的首次集体生活―――进入幼儿园了。宝宝初入园往往是每位为人父母者担忧的事情。长期呆在家中的宝宝,忽然要离开自己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他能适应吗?

相信,只要你在宝宝入园前抽出一些时间,和宝宝一起做好入园前的各种准备,担忧自然会化解,宝宝也会较快、较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心理篇

上午8点多,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正准备做早操。这时候,2岁多的小高拉着妈妈的衣角就是不放。还没到幼儿园门口,他就开始放声大哭,任凭妈妈和老师如何安慰,孩子的哭声依然响亮。

这种情况在幼儿入园初期普遍出现,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儿童心理学博士冯夏婷说道,一般情况下,宝宝入园时会出现“亲子依恋”——毕竟两三岁的宝宝,在家长期受到父母的细心照顾,而现在要暂时脱离父母,到幼儿园里过集体生活,幼小的心灵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只有宝宝见到经常照顾他的人在旁边,才感到安全。这就是所谓的入园前“分离焦虑”。

专家支招:入园前:

增加熟悉感讲解幼儿园

宝宝并不知道幼儿园是什么,这就需要家长和宝宝讲一讲。已经获知宝宝将要入哪所幼儿园的家长,应该抽时间带宝宝去幼儿园一趟,告诉宝宝哪里是课室,哪里是厕所等等。在开学前,不少幼儿园让老师对自己班的孩子进行家访,让老师和宝宝首先有个沟通的机会,不但熟悉幼儿园,而且还要熟悉老师。

增加安全感安抚宝宝

宝宝刚入园时经常哭闹是很正常的事,家长无须心烦。冯博士说,这时期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关键期。宝宝在幼儿园不停哭闹时,妈妈可以多停留一会儿,第一次停留5分钟,第二次停留3分钟,时间逐渐递减,让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当然,妈妈要清楚到时间就必须离开,如今的狠心只是为了让孩子起飞更早一点儿,所以妈妈自己首先应克服这种与朝夕相处的宝宝分离的焦虑状态。

另外,家长可让宝宝带上他喜欢的物品,以此来安抚宝宝,例如玩具、公仔等。此外,家长先和老师沟通好,让老师知道孩子喜欢哪类型的游戏,可通过游戏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但千万不能当宝宝玩得正兴奋的时候,家长突然离开。这反而让宝宝更缺乏安全感,对来幼儿园这个地方产生恐惧。

消除优越感学会与人相处

现在的宝宝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要啥有啥,需求总是能得到满足。冯博士告诉记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很多独生子女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觉得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这时候,父母可以模拟一个情景,从中告诉宝宝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他想拿的时候,应该怎么和别人说。宝宝在幼儿园遇到相同状况时,家长潜移默化的教导就能在他脑海中反映,从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同时,家长要向宝宝说明白:在集体里生活,与人分享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入园后:

消除紧迫感巧和宝宝沟通

宝宝入园头几天,很多家长通常会这样问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如何啊?乖不乖啊?”其实,这无疑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产生紧迫感。家长应该问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了哪些快乐的事情。明天又将会进行那些开心的活动。询问下,让宝宝自己去发掘在幼儿园里的开心事。同时,家长要细心观察宝宝,当发现宝宝入园后有了进步,例如能自己拿杯子喝水了,如厕时能自己脱裤子了,会把东西放整齐等等时,要适当地给以赞扬和鼓励,家长可以说:“宝宝真厉害!现在自己能拿杯子喝水了,不用爸爸妈妈帮忙了,相信在幼儿园里是老师的好帮手。”

有些初入园的宝宝在幼儿园爱打人。冯博士解释,这很可能是孩子借此来吸引老师、同学的注意。在家里是焦点的他,希望也能成为全班焦点。冯博士建议,在宝宝一开始打人的时候,老师的反应不应该过于激烈,大可轻松对待。老师应从行动上告诉他,这样并不能让老师加倍地“关心”他。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宝宝初入园,妈妈做好心理准备了吗(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近期不少的小孩子已经进入了幼儿园,相信妈妈们也许会遇到许多的难题,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应对小孩子们哭闹及其生病吧,相信可以帮助父母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宝宝哭闹、生病最常见

哭闹、经常生病、胃口变差,这些症状对经历过宝宝刚上幼儿园的家长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家长感觉到孩子进幼儿园后,生病的几率相较在家时有明显上升,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学期生病超过3次,平均一个多月就生病一次。入园指导

进入幼儿园后宝宝接触各种病毒、细菌的机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然而,宝宝的免疫系统直到6岁左右才能基本发育完全。因此,在这个阶段更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害。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进行户外运动、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循环都是增强宝宝自身抵抗力的好办法。除此之外,注重营养均衡,对提高孩子抵抗力也很重要。

父母准备不足面临考验

入园对孩子来说,是心理、体能、智力发育的“攻坚战”,对家长来说,则是意志、情感和耐心上的严峻考验。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并未意识到孩子即将面临的挑战。有40%的家长表示对宝宝进幼儿园将要面临的挑战并不担心。但家长们在体验了孩子入园后经历的种种不适应后,才深感烦恼。

宝宝的安全感主要来自父母,所以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可能在幼儿园经常哭闹或不肯吃饭。从现在开始,父母就可以开始和宝宝讲些幼儿园有趣的故事,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兴趣,减少恐惧感。空闲的时候,可以带宝宝到附近的幼儿园熟悉环境。宝宝入园后,父母要做好心理辅导,如果遇到孩子哭闹不想去幼儿园,应该以委婉的方式拒绝。因为宝宝哭闹,就干脆把他领回家,这种消极的应对方法,可能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让宝宝学会表达请求

适应力:孩子比成人更需要安全感。对孩子来说,安全感主要来自于父母。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失去部分关注容易造成孩子焦虑。而哭闹、不肯吃饭等都是孩子内心焦虑情绪的体现。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让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并让其逐渐学会自己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家进一步表示,家长的一些消极的应对方法,特别是把孩子领回家的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入园须知

沟通力:其实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平时应多让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同时在饮食上也可多摄入鱼类、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和奶制品,家长为宝宝入幼儿园提早准备,不仅提供全方面的营养支持,还可在平时多注意培养宝宝的学习和交流能力等,为孩子在幼儿园这个小集体中顺利应对大挑战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宝宝们入园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所以做为家长首先就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给孩子传递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让我们一起关注更多的幼儿入园指导吧!

家有小儿初入学


过了这个暑假,很多七八岁的孩子要离开幼儿园,开始人生漫长的求学生涯。这个时候,这样的家庭有了很多新问题:孩子不肯上学;家长手足无措等等。不仅是孩子的问题,许多家长也觉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孩子怎么办?我们家长怎么办?本期《家周刊》亲情版特邀了市少艺校的德育指导老师给这样的家庭出几招。

一年级新生就要入学了,孩子们从幼儿园走向小学能适应吗?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妨对照如下镜头给自己的孩子“把把脉”,有问题的话,趁早“诊断”,及时“治疗”。

解析老师:温州市少艺校德育教导老师 张静

“培养孩子从良好的习惯入手”

镜头1:

“宝宝,快点吃,又要迟到了。”妈妈急得直抱怨无法替女儿吃,可溜溜依然慢吞吞地用调羹扒拉着碗里的饭菜,任由妈妈催促。溜溜一顿早餐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迟到是家常便饭,还常常影响到妈妈上班。

都晚上10时了,可溜溜仍在灯下画画,妈妈一边帮忙一边数落着:“早就提醒你了,非要拖到最后,明天就要交了,看你怎么办?!”最终是完成了,可妈妈和她都没睡好,那画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给孩子的诊断:

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现在的孩子们智力上存在的差异极小,竞争的就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也要有一个养成过程,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家校共同教育使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给家长的药方:

为溜溜准备一个她心仪的小闹钟,教会她看钟,和她一起规划作息时间表,并贴在醒目的地方,要求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还可以请小闹钟闹铃监督,帮助她成为一个珍惜时间,按时、及时做事,有一定时间观念的小学生。

“生活不再拖拖拉拉”

镜头2:

亮亮聪明可爱,从幼儿园小班起就开始参加各类兴趣班的学习,学什么像什么,是班中的佼佼者,可是并不受老师的喜爱。原来,亮亮每次学习总是丢三落四,不是今天忘带琴谱,就是明天不见了舞蹈鞋,有一次演出时还弄丢了演出服。再看看他家里心爱的玩具,也是东一个西一个,总也找不着。

给孩子的诊断:

亮亮是家中的“小皇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恨不得捧在手心,呵护有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也促使亮亮生活办事毫无条理。

给家长的药方:

给亮亮添置摆放物品的小柜子和小书橱,让亮亮将自己的玩具及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书橱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志,营造出童话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并愿意在这个“小天地”中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还要教会他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

每晚入睡前,要求孩子看看功课表,把第二天要用的文具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放在固定的位置。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改掉“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针对孩子的特点,可采用“教——扶——放”的指导方法。“教”:具体方法,家长可作示范,让孩子去模仿。例:整理书包,看课表整理,一样样摆放整齐、不漏。“扶”:指导孩子自己练习去做,家长在一旁做必要的指点和辅导。例:整理书包,可按课表顺序整理,以免落下要带的东西。“放”: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再干预,只是对他做不定期的检查。

“上学不开心”

镜头4:

弯弯哭着不要上学,扯着妈妈说要回家。

给孩子的诊断:

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课下还要完成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这与之前的幼儿园凭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因为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差,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给家长的药方:

孩子进入新的“大家庭”,要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待人友好。这样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要因此感到心烦。当孩子闹别扭的时候,表扬她:弯弯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好多听话的小朋友都去上学,然后给她讲许多在学校里的开心事。

因此,家长为孩子作入学准备时,不仅需要从知识、技能方面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家长可对孩子多讲讲自己当年入学时的高兴心情,介绍学校里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孩子对未来新环境的向往。

为孩子作入学准备是需要的,但要注意适度。如果入学前准备的方式方法不当,就容易引发孩子“入学恐慌症”,并由此引起连锁的生理疾病,甚至会造成孩子小小年纪就出现失眠、神经性胃痛等疾病。

多与孩子聊天、谈心。家长要运用微妙的教育技巧来沟通相互之间的心理。与孩子聊天、谈心,了解询问班级情况,如班级的荣誉,同桌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特别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时,应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家长要寻找、摸索通向孩子心灵深处的通路,找到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教育技巧。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镜头5:

自从豆豆上小学后,刘先生经常接到老师的“告状”,说豆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整天打瞌睡。

给孩子的诊断:

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这比上幼儿园要大大增加孩子的紧张度。

生物钟失调是所有孩子最为集中的问题。慢慢减少直至取消午睡,以改变午睡习惯,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养成按时起床、用餐、学习、游戏、就寝的习惯。逐步形成守时观念,及早适应正规的学校生活。

给家长的药方:

为使孩子较快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开学前,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但也不要让孩子睡得太晚。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坐一段时间,这个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比如阅读、画画等使他能集中注意力。

此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完成功课的习惯。家长要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区域,注意观察他做功课的习惯,看看有什么问题,并及时作一些调整,找到能让孩子更安心做作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为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遇到孩子情绪低落时,要及时了解情况,并且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同时多用正面鼓励的话语引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应对初入园“问题宝宝”


宝宝长大了,可以进幼儿园了,当看到自己的小宝宝一摇一摆地走向人生新的阶段,作为父母,是否有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呢?但是,这个时候,也更需要父母及幼儿园老师注意潜伏在孩子身边的危机——“初入园焦虑”。

父母篇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习惯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中的集体生活,大大减轻“初入园焦虑”。父母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要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一定能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入园前: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上学,这样就不会感到孤独无助了;让孩子逐步养成和幼儿园相适应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餐,中午睡午觉;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增加自信;

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给孩子看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

入园后: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逗留时间不易过长,应及早离开;父母不宜当着孩子的面,告诉老师孩子的缺点,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了,回家后父母还应配合巩固;父母要常和老师沟通,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配合家教,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老师篇

“问题宝宝”之大哭大闹型

症状:小明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初入园三天以来,他一直大哭大闹,还闹绝食。老师上前抚慰他时,他就用踢、推等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妈妈来接他时,他紧紧抱着妈妈不放,边哭边喊:“妈妈不要走,我不要上幼儿园!”

对策:1、做游戏。老师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转换他的注意点,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和老师亲近起来,这有助于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恐惧和陌生感。

2、扮演妈妈。对特别依赖妈妈的孩子,老师不妨有意识地扮演妈妈的角色,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好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消除孩子与妈妈分离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问题宝宝”之孤僻沉默型

症状: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小乖的眼睛一直红红的,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僻。她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动;不愿意睡午觉,要求把自己的小床和小朋友的分开,搬到另一个房间去;小朋友主动找她玩,她也拒绝和小朋友亲近,独自一人躲起来哭。

对策:1、主动聊天。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每天都主动找这类孤僻沉默的孩子聊天。

2、帮助孩子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伴。

3、立刻表扬。发现这类孩子的点滴愉快情绪,老师应该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她,让她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并表达出来。

4、单独游戏。对于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孩子,老师不妨把自己转换成孩子的角色,单独和他做游戏,激发他和别人共同游戏的兴趣。然后老师再慢慢离开,换上其他小伙伴和他继续做游戏,让他感受和同龄孩子游戏的快乐,促使他主动寻找小伙伴,渐渐摆脱孤僻,有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宝宝”之特殊嗜好型

症状:小龙年龄和其他孩子差不多,却有一个很“幼稚”的习惯:迟迟不能断奶,时时刻刻必须含着奶瓶,游戏、学习、睡觉一刻都离不开奶瓶。路路是个大个子男孩,每天都带着橙汁来幼儿园,家里人把他宠成了什么水都不喝、什么饮料都不沾,只喝橙汁的特殊嗜好。

对策:1、一步一步“戒掉奶瓶”。对断不了奶的孩子,老师可每天减少他的牛奶量,逐渐过渡到晚上不用奶瓶,但由老师抱着入睡,再逐天减少老师抱着入睡的时间,最后过渡到让孩子安心地睡在自己的小床上。

2、让孩子教育孩子。对于只喝橙汁不喝水的孩子,老师可让他每天亲眼看一看小朋友在体育锻炼后是怎样开心、主动地喝水的;让他亲耳听一听小朋友诉说喝完水的凉爽感觉、水对人体的好处。渐渐地,孩子就会跟着其他小朋友尝试喝水了。

家有小儿初入学 实况点滴


一年级新生就要入学了,孩子们从幼儿园走向小学能适应吗?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妨对照如下镜头给自己的孩子“把把脉”,有问题的话,趁早“诊断”,及时“治疗”。

“培养孩子从良好的习惯入手”

镜头1:

“宝宝,快点吃,又要迟到了。”妈妈急得直抱怨无法替女儿吃,可溜溜依然慢吞吞地用调羹扒拉着碗里的饭菜,任由妈妈催促。溜溜一顿早餐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迟到是家常便饭,还常常影响到妈妈上班。

都晚上10时了,可溜溜仍在灯下画画,妈妈一边帮忙一边数落着:“早就提醒你了,非要拖到最后,明天就要交了,看你怎么办?!”最终是完成了,可妈妈和她都没睡好,那画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给孩子的诊断:

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现在的孩子们智力上存在的差异极小,竞争的就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也要有一个养成过程,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家校共同教育使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给家长的药方:

为溜溜准备一个她心仪的小闹钟,教会她看钟,和她一起规划作息时间表,并贴在醒目的地方,要求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还可以请小闹钟闹铃监督,帮助她成为一个珍惜时间,按时、及时做事,有一定时间观念的小学生。

“生活不再拖拖拉拉”

镜头2:

亮亮聪明可爱,从幼儿园小班起就开始参加各类兴趣班的学习,学什么像什么,是班中的佼佼者,可是并不受老师的喜爱。原来,亮亮每次学习总是丢三落四,不是今天忘带琴谱,就是明天不见了舞蹈鞋,有一次演出时还弄丢了演出服。再看看他家里心爱的玩具,也是东一个西一个,总也找不着。

给孩子的诊断:

亮亮是家中的“小皇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恨不得捧在手心,呵护有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也促使亮亮生活办事毫无条理。

给家长的药方:

给亮亮添置摆放物品的小柜子和小书橱,让亮亮将自己的玩具及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书橱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志,营造出童话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并愿意在这个“小天地”中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还要教会他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

每晚入睡前,要求孩子看看功课表,把第二天要用的文具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放在固定的位置。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改掉“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针对孩子的特点,可采用“教——扶——放”的指导方法。“教”:具体方法,家长可作示范,让孩子去模仿。例:整理书包,看课表整理,一样样摆放整齐、不漏。“扶”:指导孩子自己练习去做,家长在一旁做必要的指点和辅导。例:整理书包,可按课表顺序整理,以免落下要带的东西。“放”: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再干预,只是对他做不定期的检查。

“上学不开心”

镜头4:

弯弯哭着不要上学,扯着妈妈说要回家。

给孩子的诊断:

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课下还要完成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这与之前的幼儿园凭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因为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差,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给家长的药方:

孩子进入新的“大家庭”,要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待人友好。这样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要因此感到心烦。当孩子闹别扭的时候,表扬她:弯弯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好多听话的小朋友都去上学,然后给她讲许多在学校里的开心事。

因此,家长为孩子作入学准备时,不仅需要从知识、技能方面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家长可对孩子多讲讲自己当年入学时的高兴心情,介绍学校里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孩子对未来新环境的向往。

为孩子作入学准备是需要的,但要注意适度。如果入学前准备的方式方法不当,就容易引发孩子“入学恐慌症”,并由此引起连锁的生理疾病,甚至会造成孩子小小年纪就出现失眠、神经性胃痛等疾病。

多与孩子聊天、谈心。家长要运用微妙的教育技巧来沟通相互之间的心理。与孩子聊天、谈心,了解询问班级情况,如班级的荣誉,同桌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特别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时,应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家长要寻找、摸索通向孩子心灵深处的通路,找到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教育技巧。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镜头5:

自从豆豆上小学后,刘先生经常接到老师的“告状”,说豆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整天打瞌睡。

给孩子的诊断:

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这比上幼儿园要大大增加孩子的紧张度。

生物钟失调是所有孩子最为集中的问题。慢慢减少直至取消午睡,以改变午睡习惯,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养成按时起床、用餐、学习、游戏、就寝的习惯。逐步形成守时观念,及早适应正规的学校生活。

给家长的药方:

为使孩子较快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开学前,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但也不要让孩子睡得太晚。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坐一段时间,这个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比如阅读、画画等使他能集中注意力。

此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完成功课的习惯。家长要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区域,注意观察他做功课的习惯,看看有什么问题,并及时作一些调整,找到能让孩子更安心做作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为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遇到孩子情绪低落时,要及时了解情况,并且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同时多用正面鼓励的话语引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宝贝入园迷津指点


在社会上,没有任何机构证明宝宝何时入园更科学、更合适,但从其它角度考虑,就能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

宝宝几岁入园好?

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家长应具备送宝宝上幼儿园的心态

当为宝宝选定一家幼儿园,送宝宝上幼儿园时,家长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安排好接送宝宝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安排好自己的业余生活,不至于不看护宝宝,自己空虚,时不时打电话问宝宝在园情况或者到幼儿园看宝宝。成人的心理没调节好,将影响宝宝的入园情绪,也干扰老师的正常教学。

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考虑:幼儿园是教育机构,不是看护机构

幼儿园是教育机构,主要对宝宝起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是2岁以下的宝宝,主要是以看护为主,而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比较年轻,有很多是没有孩子的,因此看护的经验不足。有时孩子拉了、尿了、衣襟湿了,老师缺乏看护宝宝的敏感性,不能及时发现,对宝宝的生活照顾难免不够周全。

从家庭来考虑:有些家庭环境不利宝宝更好地成长

如果家庭中是隔辈带宝宝,老人比较娇惯孩子,不能正确指出宝宝的缺点和不足,将影响宝宝对是非的辨别能力,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时,最好送宝宝到幼儿园接受正规的教育。

有的家庭是保姆带宝宝,教育的方法及观念都比较落后,保姆的文化素质低,这样会影响宝宝的个性发展。因此适合早送宝宝去幼儿园。

有的家庭是全职妈妈带宝宝,家庭成员比较简单,宝宝缺乏必要的交往,比较孤独,这样的家庭也适合让宝宝上幼儿园。

从宝宝角度来考虑:宝宝的生理及心理条件都具备

宝宝到了2岁,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他开始喜欢社会交往,同时宝宝也能独立行走、语言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能听明白日常用语。他的控制能力具备,协调性也非常好。这时送宝宝去幼儿园,不会给幼儿园老师带来过大的工作压力,宝宝入园时机比较成熟。

因此,董园长个人认为,当宝宝2岁,父母也希望宝宝上幼儿园时,宝宝入园最为合适。

哪个季节送宝宝更合适?

在幼儿园中有公立园及私立园之分,在宝宝入园上,也有春季入园、秋季入园、随时入园三种。

公立园:是国家办学,如果是非常好的一级一类幼儿园,他们生源充足,一般只有一次秋季招生,即每年的6月开始报名,9月宝宝入园。一般不进行春季招生。

有些生源稍差或是由于实力加强,幼儿园具备接收更多宝宝能力时,幼儿园也会进行春季招生。

私立园:大多也在秋季招生。有的私立园收费较高,但同时生源不足,因此这些幼儿园可能进行春季招生,有的私立幼儿园甚至随时招收新生。

从气候来看,春秋季节天气非常好,凉热适中,宝宝不易生病。宝宝着装也轻便,穿脱衣服及大小便都相对容易,因此董园长认为在每年春季的三、四月份、秋季的九、十月份上幼儿园都不错。

宝宝插班好不好?

有一位妈妈问:如果不在统一时间上幼儿园,我家宝宝学习跟不上怎么办?

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原因如下:

1.幼儿园的课程一般不具备较强的系统性,不像小学的课程,学不好加减法,以后四则运算就做不好。幼儿园是从儿歌、游戏中学习,前一首儿歌宝宝不会说,对下一首儿歌的学习没有影响。

2.插班更具优势。集体刚入园时,宝宝哭闹现象较多,宝宝们的情绪不稳定,即使你的宝宝适应能力很好,但受集体的影响,情绪也会变坏,哭起来。老师由于接手这么多新来的学生,个个需要照顾,工作繁忙,情绪也会变得急躁、紧张,缺乏耐心。因此董园长认为插班的宝宝更有优势。此时班级幼儿的情绪比较稳定,老师的情绪也好。宝宝入园后,老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宝宝身上,宝宝反而能得到最好的照顾,有利于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不要将宝宝插到大班。在插班的问题上要注意:不要将2岁的宝宝插到3岁的班级。有些妈妈觉得和大孩子学的东西多,但其实不尽然。由于宝宝年龄小,即使宝宝年龄相差1个月,在某些能力上都有明显的差别。如果年龄相差1年以上,应该说小宝宝在各个方面都落后很多。在这种环境下,宝宝总处在被照顾的位置,老师也最呵护他,做什么事也都是他最差,长此下去,宝宝将没有成就感,失去自信心,不利于宝宝个性的发展。

低龄宝贝入园指南


为了满足妈咪的需要,不少幼儿园已经敞开门户,开始招收小年龄段的宝贝入园。小年龄段宝贝入园一方面满足了妈咪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给妈咪更多的苦恼。妈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紧紧的:宝贝那么小,他在幼儿园会遭遇些什么呢?他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

妈咪有什么苦恼?

每到宝贝准备入园时间,无论是网上论坛还是朋友聚会,到处都是一片唉声叹气之声;也有不少妈咪来邮件来电话,倾诉她们的烦恼和疑虑:宝贝刚上幼儿园,天天早上哭着不肯去,甚至夜里睡梦中哭醒。妈咪每天早上送到门口,宝贝总哭得一塌糊涂,可老师说,妈咪刚一走,宝贝就好了。这到底是老师安慰自己,还是小宝贝是个超级小演员?宝贝明明前两个月挺爱上幼儿园的,可现在突然不肯去了。妈咪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幼儿园对宝贝不好,还是自己的宝贝太脆弱?

宝贝的困难在哪里?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以后,我从家长和老师两个角度,对宝贝入园问题做了观察,据我观察分析,宝贝入园的困难来自两方面:恐惧感和不适应。

与我们小时候的传统社区环境相比,目前独生子女家庭里的宝贝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因而对陌生环境适应较慢。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宝贝对幼儿园不了解,自然产生恐惧感。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与宝贝熟悉的家庭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宝贝要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让宝贝爱上幼儿园?

1、消除恐惧感

借鉴国外的做法,我们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宝贝入园前几天进行陪护,让宝贝在安心的情况下对幼儿园进行探索考察,慢慢熟悉幼儿园,这样能够消除宝贝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我们也尝试过从亲子班入手,让宝贝一点点熟悉幼儿园环境,然后再过渡到幼儿园的方法,也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在有不少幼儿园组织新小朋友参观,老师到小朋友家家访,集体办入园前的亲子班等等,都是帮助宝贝了解幼儿园的好办法。

妈咪可在宝贝入园前多带宝贝参与这些活动,通过这些方法,不少敏感的宝贝都可以平稳地度过入园适应期,让焦虑的妈咪松一大口气。

2、提高适应能力

宝贝对幼儿园没有恐惧感之后,是不是就一定爱上幼儿园了呢?也不一定。还会有一些宝贝存在着对幼儿园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一般那些在家里比较娇惯的宝贝表现得更为强烈一些。

有的大人对宝贝的培养不够理性,以为爱就是替宝贝做事,就是立刻满足宝贝的一切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结果造成宝贝自理能力弱,过度自我中心。从家里的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宝贝转,到幼儿园里两个老师带二十几个小朋友,宝贝得到的关注锐减,这对宝贝是个考验。在幼儿园里宝贝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又要学会和别人相处,每天有一定的活动安排,想玩的东西也不一定马上能拿到手,这又是一种考验。宝贝每天遇到的小挫折增多,自然变得不开心,一些从未出现过的问题——比如打人——也开始出现。

要帮助宝贝减轻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其实需要家长早早准备。儿童需要通过做事发展自身。替代宝贝做事,是剥夺宝贝的发展机会。家长应该在宝贝很小的时候,就不怕麻烦,为宝贝创造自己做事的机会,培养宝贝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妈咪对宝贝的关注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宝贝逐渐走出自我中心,了解他人也有需要,了解与他人相处的规则,以减少宝贝今后的挫折感。

尤为重要的是,家长要意识到,宝贝从家庭走进幼儿园,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耐心地帮助宝贝消除恐惧感的同时,坚定地帮助宝贝战胜不适应。

3、妈咪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宝贝的哭闹看得太严重

作为妈咪,当别人告诉我,分离时哭得泪人一样的儿子在我离开他的视野之后,很快就又开心地玩了起来时,也很不能理解。但是,自从我自己创办幼儿园之后,我确实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所以后来我和家长们开玩笑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可以给你录下来。我们过去听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老师“赶”妈咪走,说“别磨蹭了,越磨蹭越哭得厉害”时,心里有些反感。可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头,甚至抱了宝贝离开的妈咪,她们的宝贝往往哭闹的时间更长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宝贝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发现,哦,我一哭,妈咪就能多和我呆一会儿!结果,妈咪的犹豫变相地奖励了宝贝的哭闹,他当然越哭越起劲了。

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奥妙,那么妈咪应该理性地处理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宝贝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大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宝贝刚进入幼儿园的表现看成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步,平静而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

*以正确的方式了解宝贝在幼儿园的情况

宝贝入园之初,妈咪想了解宝贝在园表现时,可以向老师提问,或查看幼儿园的家园联系簿,幼儿园也应该主动向家长说明宝贝的情况,但妈咪最好不要一见到宝贝便立刻问长问短,显得格外焦虑。

曾经有一位小朋友,适应得比一般宝贝慢。后来和家长聊起来,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奶奶很不放心,每天宝贝回到家,妈咪都要当着宝贝的面给奶奶打电话,报告宝贝今天哭了没有,看上去情绪是否低落等。家长如此紧张,对幼儿园如临大敌,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当然会传染给宝贝,进一步引起宝贝的紧张情绪。

*让宝贝坚信上幼儿园是他的责任

当宝贝在家哭闹,不想上幼儿园时,如果您确信这只是宝贝不适应的反应时,可以淡然处之。入园期间,妈咪可以多陪陪宝贝,与宝贝多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但一定不要随便哄宝贝说:“好好好,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妈咪可以简单向宝贝说明:“宝贝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咪上班一样。”然后就转移宝贝的注意力,对上幼儿园的问题不再讨论,也不深究。这样的态度,会让宝贝认识到,妈咪的决心不是哭闹可以改变的。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能缩短宝贝哭闹的时间,减少大人宝贝的痛苦。

总之,随着幼儿园的管理日趋人性化、个别化,随着家庭教育的理念日趋理性化,相信更多的宝贝会平稳走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宝宝初入园谁接送孩子最好?


宝宝刚入园,分离焦虑往往最严重,送去幼儿园时的哭闹也最厉害。这时,理智而果断的爸爸就成了接送孩子的最佳人选。

幼儿园开学已近半月,不少年轻父母们开始烦恼了,孩子初入园,可是单位事情很多,是请假送孩子入园呢?还是坚持上班,让老人送孩子上学?这原本很小的事情也让父母们犯难了,下面就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案例:“送”孩子入园家长“不容易”

在幼儿园的门口,经常会上演一场场艰难“离别”的戏码,不仅仅有小宝宝们哭喊留恋,更有大人们“情不自禁”的各种举动。送宝宝入园,宝宝还没哭,妈妈先落泪;对老师不放心,奶奶像“特工”一样隔窗偷瞄……在“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多“不容易”啊。

送孩子入园需把握三点

“这种做法千万要不得!”幼儿园的教研组长就“孩子初入园,如何开好头”这一热点问题为家长支招。为给即将入园的宝宝营造一个良好开端,不少家庭全家总动员。往往一大帮子人陪同一个小孩入园,“再见”说了上十遍却迟迟不肯离去。特别是一些奶奶、外婆,送宝宝送得泪流满面,晃了一圈又晃回幼儿园,在窗户边探头探脑,结果被孩子发现,从此孩子落下了“左顾右盼”的毛病。孩子初入园,最怕有些家长拖泥带水,相较而言,爸爸不那么优柔寡断,同时爸爸的参与令孩子更有安全感。当然,如果爸爸因为重要事情无法抽身送孩子,那么不管由谁送孩子入园,注意把握三点:信任的笑容、果断的行动、积极的暗示。

“送”孩子入园,又由谁来“接”孩子回家呢?

专家指出:针对一些依赖性强的孩子,入园第一周爸爸是最理想的接送员。小孩一放学,外婆开口就问“别个有没有欺负你”……诸如此类的话语很容易带给孩子对幼儿园小朋友的负面影响。在孩子放学后,要一个能够跟孩子沟通又能克服自己情感和情绪的家长,父亲往往要比母亲理性,不容易被小孩子的一些表现和表情所触动,而能够理性地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幼儿园的生活,所以,爸爸是孩子初入园第一周的理想的接送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