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大夫。”

“我当女大夫。”

“我才是真正的大夫。”

“那我就当护士吧。”

“小明就是病人啦。”

“我不,我当大夫。”

“不行。请患者脱光衣服!”

“那好吧,我先当患者,一会儿让我当大夫好吗?”

“我诊断你肚子里有毛病。”

“请给我药吧。”

“不,不做手术是治不好的。”

“在手术之前,请您给我仔细检查一下。”

“当然,检查是第一位的。”

“请您给我好好治一治吧!”

妈妈看到这个情景,大吃一惊。

儿童的心理分析:

当大夫看病玩儿的游戏,谁在幼儿期都做过。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里,儿童都有一个装医生看病玩儿的游戏时期。

其实不光是模仿大夫看病玩。还有许多模仿游戏是儿童乐意做的,如当邮递员送信玩;装成饭店老板卖饭玩;当售票员卖票玩;装足球运动员玩等等。

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模仿大人在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是因为他们对大人社会同样表示关心和感兴趣。

儿童之所以对装扮大夫看病玩儿特别感兴趣,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对人体的求知欲。既然对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身体都感兴趣,当然对性器官也不例外。这种对人体的兴趣很快就会向植物、动物和自然界延伸。

妈妈的高招:

大人对儿童装大夫看病玩儿的游戏,往往有一种很强的思想倾向,那就是把它和儿童对性的兴趣联系起来,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对狭义的“性”感兴趣,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这种游戏的确含有性意识,这是事实。但是儿童想要了解人体这样一种求知欲,可以说是更强的因素。

因此,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必要让他们有和父亲,母亲一起洗澡的经验。只和父亲一起洗澡的男孩子和只和母亲一起洗澡的女孩,必然要对装大夫看病的游戏感兴趣。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就会懂得从不同角度理解孩子的重要性。明智的教育法是不要用严厉的责骂迫使孩子产生不自然的好奇心,或使他们有罪恶感。

小编推荐

过家家玩儿时扮什么角色


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孩子们开始过家家玩。谁当爸爸倒是定下来了,可是却为谁当妈妈争执不下。

“我想当妈妈。”

“不行,男孩子怎么能当妈妈?”

“男孩子怎么不行?”

“不行,那多可笑呀!”

“没什么可笑的,我要当妈妈。”

“他当妈妈你们不觉得可笑吗?”

“可笑,不行。”

“可是,我就是想当妈妈。”

最后,用强行表决法,宁宁当了妈妈。没想到,他那声调、态度,俨然是个活生生的妈妈。

儿童的心理分析:

宁宁为什么固执地非要争当妈妈的角色不可呢?其他的孩子似乎对男女性别角色都很明确,只有他好象完全不清楚。在这种时候,做母亲的不要责备宁宁,可以把他心目中的爸爸和妈妈的形象做个比较。

比如说,让他扮演一个爸爸的角色,然后再扮演一个妈妈的角色。两者一比较,他完全可能很自然地扮演出妈妈的角色,却不能很好地表演爸爸的角色。这是因为,他没有表演爸爸角色的信心。

这可能是由于他和爸爸一起生活的时间少,在他的思想意识里没有培植出与爸爸一体感的缘故吧。

妈妈的高招:

做父母的总是希望男孩有个男孩相,女孩有个女孩样儿。但是,对于尚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提出这种要求未免过早。

特别是象宁宁这样的孩子,每天和妈妈在一起,几乎没有和爸爸一起生活的体,在他的心目中就很难建立起与爸爸的一体感,因此,他才提出要求扮妈妈的角色。所以说,不要去责备宁宁,相反,倒是可以把这件事情作为他爸爸的反省材料,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把爸爸的形象牢固地培植在宁宁的心目中。

男孩子通过日常的耳濡目染,即使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很象母亲,但通过幼儿园、小学校的集体生活,很快就会自然而然地培育了男性的“性角色”及其特征。重要的是要耐心等待其自然形成。

宝宝玩游戏有很多的好处


许多的爸爸妈妈都觉得孩子玩游戏是不好的,会担心小孩子沉迷游戏不顾学习。但每件事情都要从两方面来看,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把握好了尺度,那么其实就是利用了有利的那一面。玩游戏不仅仅是孩子可以做的,我们成年人也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收获到很多。

小孩子爱玩游戏是因为在玩耍的时候能够帮助孩子拓展丰富的想象力、无穷的创造力,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对孩子的心理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玩能够增强体魄、开发智力、促进交流、让一个人感觉到快乐。在玩的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是非常自由的,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和强迫,所以在孩子玩乐的过程中往往体现的都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物。

另外游戏对孩子的情感也是有帮助的,比方说孩子扮演老师,除了模仿上课外,还会模仿老师的体贴、爱护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的孩子还可以在玩中自由抒发情感,赶走那些不开心的情绪。

玩耍有着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成年人通过玩游戏是不是也会有这些感受呢?研究人员回复称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玩游戏对于成年人也有很多好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游戏的好处吧。

1.增进人际关系

通过游戏,大家会感觉到很放松,玩好游戏以后,大家的心情和心态都变得非常好,生活的态度也变得更积极,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积极的情绪会人际关系变得非常和谐,这对大家是非常有好处的。

2.有益身心健康

通过研究发现,游戏有助于健康,因为大家在玩游戏的时候,自己的身心都处在一个很放松的状态。玩游戏可以让紧张中的人放松下自己的心情,玩耍不单单对身体有好的作用,同时对心理健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年人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学习,在处理了一堆事务或学习了很多新知识后,整个人是非常累的,玩游戏能够放松身体和大脑。

3.增强交际能力

虽然游戏是为了让人获得快乐,但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和用肢体语言来加强团队合作。所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增强自己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尤其是对那种平时比较害羞,团队意识不强的人来说,玩这种团队合作的游戏对他们是非常有帮助的。

4.增强毅力

在刚刚接触一个新游戏的时候,玩家要掌握游戏规则,还要思考怎么获胜,不过掌握一个游戏的精髓有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种必胜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这种毅力对于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5.让人感受到幸福

研究表明玩游戏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得到提高,玩游戏的人能够感受到快乐,也可以为身边的每个人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环境。

玩游戏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大家可以在工作学习之余玩玩游戏或是和家人一起玩游戏。通过玩游戏,能够让你变得快乐,身体更健康!

玩乒乓球对孩子的好处多


为幼儿买玩具是件相当困难的事。你或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买用布包、棉花等缝制的玩具给幼儿时,他们只是偶尔望几眼,丝毫没有兴趣去玩它。而就幼儿而言,如果是对其毫无反应的玩具,无论价格如何昂贵,都不是一个好的引发幼儿兴趣的玩具。因此,在此我们郑重推荐一种最适合幼儿的玩具——球。

幼儿之所以对球特别感兴趣,是因为,一来球体只要稍用力就能转动至远处,另一个原因是,滚动至远处的球体,还会再滚回来。如此来回的滚动,正符合此时期培养幼儿处事能力的要求。而且,球体的转动有时与幼儿所要求的方向相反。如此一来,幼儿往往要在自己与对方相处之间作种种的“考虑”。因此,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此一时期的玩具中,尤其要介绍给各位妈妈的是乒乓球。其原因有5点:

1.乒乓球只要一落在坚硬的地板上,在瞬间之中即会有各种不同的转动方式。

2.在其弹起、落下时,会发出清脆、有规律的声响。

3.大小正适合幼儿握住。

4.体积较小,即使是幼儿也能投到一定的距离。

5.投掷乒乓球不会受到妈妈的责备。

总而言之,把乒乓球当作玩具,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

但是,妈妈们给幼儿乒乓球时必须注意:曾经破损过的乒乓球极易毁坏,而破损乒乓球上的割痕很容易伤着幼儿,所以在给幼儿玩之前,必须检查看看是否有破损,以防幼儿受到伤害。

你是孩子的陪玩儿高手吗?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探索了各种新鲜事物,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在不断反复的操作过程中,你会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更爱学、乐学、勤学,一个会玩的孩子也会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对待。

别小看了孩子的自发玩耍

许多家长让他们孩子的时间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提高课程,那些自发的玩耍,比如去追赶蝴蝶、玩洋娃娃,或者同爸爸妈妈在地板上滚来滚去的玩乐,在这混乱的时间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为妈妈的你是否担心,如果我不给孩子上这些提高课程,他是否会落后于其他孩子?所以说,在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都有成为超级父母的压力,我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去质疑以下这个口号的诚意:“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美国儿科医学会告诉我们:孩子健康成长真正需要的是更多更好的老式娱乐时间。

无组织玩耍的好处

许多研究都已经揭示,那些无组织的玩耍是有很多好处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创造力,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与他人的关系,适合学校的节奏。

缺乏自发玩耍的时间会给孩子和父母都带来压力。因为年幼的孩子在“聪明录像”前坠落,年长一些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课余时间,还会增加肥胖的风险,这甚至是许多孩子抑郁的罪魁祸首。

社会压力和竞争要创造“超级儿童”的定位,让许多家庭失去了娱乐时间。固然,丰富的、有玩具的、有组织的活动是有好处,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孩子创造成功的需求。研究报告称:重要的是,在娱乐时间方面要平衡。

结构化的活动填满了孩子的时间表,这让他们失去了做梦、幻想,也失去了在他们自己的世界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的机会,这些曾经是我们在自己孩提时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难道不是吗?

孩子喜欢怎么玩儿?

4个月——探索外界的里程碑

从4个月开始,孩子就进入了真正会玩的阶段了,他会用手、脚去碰触物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孩子“玩”的里程碑式的变化,因为他可以开始控制外部的东西了,能和外部的东西相互作用,这种巨大的“进步”,带给他强大的动力。

6个月——建立感知反应

到6个月,孩子会很热衷于把手里的玩具扔到地上,然后渴望你把它捡起来,刚还给他,他又扔掉,如此反复地玩。可别小看这个小把戏,这个玩耍叫做“二级循环反应”,是孩子在感知运动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孩子把一个玩具扔到地上,听到响声就高兴,这种愉快的感知反应需要反复才能建立起来,它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联系,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Tips:家长可以陪他玩,但是会比较辛苦,这时可以想想招数:要相信我们的智商比起6个月的小孩子还是要更高一些的!

8个月——建立知觉恒常性

到了7、8个月,孩子就喜欢跟你玩“藏猫猫”的游戏了,你一露出脸他就呵呵笑。从心理上来说,这时候的孩子可以理解一个物体通过接触改变另一个物体的状态,但是却不会改变这个物体的本质。把脸遮起来又露出来,用毛巾盖住玩具又让他揭开,这种看似无聊的游戏都让孩子乐不可支。

1岁——探索性游戏

1岁之后,孩子开始了探索性的、有创造力的玩耍。比如什么东西都往地上扔,那是因为他在探索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物品被扔在地上后的不同反应。他甚至还会把家里的锅碗瓢盆等物件翻来倒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这些声音里孩子能了解到物体的不同特性,这是孩子发明的更有创意的玩法。

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去一个有一两岁孩子的家庭做客时,家里往往乱七八糟的,这说明两个问题:这个家里的宝宝很会玩,小家伙看来是真正实现了“自由玩耍”;另外一方面,这个家里的家长很有耐心,容许孩子在家进行大胆探索。

2岁——象征性游戏

2岁左右的孩子那可就不得了了,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他可以拿帽子当水杯,用碗搭积木,用勺子打电话……花样繁多。孩子这种“假装”的玩可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即“象征性游戏”,这就是表明他可以把某种事物当作代表其他事物或现象的符号或标志,然后再借助于这种符号或标志在头脑里唤起或再现它所代表的事物和现象,这些说明孩子的思维能力在大力发展,他可以借助于符号,超越具体事物的束缚,在大脑中进行抽象的、概括性的思维活动了。

Tips:这个阶段,父母完全不需要给孩子买大量的玩具,而是多陪孩子一起玩,用智慧、语言和孩子一起玩,这些亲子活动可以使孩子的游戏水平和思维能力大大提高,越玩越爱玩,越玩越会玩。

3岁——集体游戏

3岁之后,孩子就不是那么喜欢独自玩耍了,他更愿意参与到集体中去。孩子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或者与小伙伴玩,因为他们的玩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和小伙们一起玩,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有合作有竞争,有欢笑有冲突。在这个过程里,父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要做过多干涉,让孩子慢慢体会到什么是自尊,什么是尊重别人,怎样才能平等,哪些行为是可以让别人接受的,哪些行为会被同伴拒绝。

4岁——追逐嬉戏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追逐地玩,因为他们身体技能和肌肉能力已经可以很好地支持他这样做了。他们喜欢追跑,尽情体验追逐嬉戏的乐趣。研究表明,喜欢追逐跑玩的孩子身体素质好,探索性和求新性、社会适应能力更强,跟同伴在一起能比较好地下处,另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下相应地较好。

妈妈怎样和孩子玩?

在孩子发展早期,妈妈并不需要给孩子示范太多,也不要买很多所谓“让孩子更聪明”的录像让孩子看,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时间、智慧、耐心、语言,陪孩子玩耍!

那么,你会不会这么做呢?

*杂技演员妈妈

或许妈妈在当一个杂技演员,孩子在一边观看。可是,一个没有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无形中会让孩子失去学习机会,形成被动学习模式。

*总导演妈妈

或许妈妈是个总导演,你总在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怎么玩。可是没有孩子会在别人的全盘控制下还能饱含热情地玩耍。

*旁观者妈妈

或许你只是个旁观者,你只是看着孩子玩,却不投入。可是,孩子看着你,就不与你分享,亲子的关系如何会不疏远呢?

*报幕员妈妈

或许你只是个报幕员。可是你只说不做,你知道孩子最有乐趣的过程在哪里吗?

其实,你还可以这样和孩子玩,你会发现你和孩子的距离就拉近了——

*你可以让孩子选择玩什么;

*调整玩法和孩子分享乐趣;

*你可以增加新的活动;

*你可以和孩子换位玩,轮流玩;

后记

当你和孩子共同玩耍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玩得更好、学得更快。你还可以看到,在你和孩子的玩耍过程中,一个活动可以千变万化。

你看,你已经进入了孩子的世界。但是你应该记住:你必须和孩子一样对各种游戏的玩法抱有开放的态度,孩子的创造力是足以让你惊奇的。

女孩玩平板,男孩玩儿童游戏机?


为您提供儿童游戏机相关资讯

科技领域中的性别差异早在孩提时代已经出现,并且是由父母引起的。

一家美国的研究机构PlayScience发现,父母在为孩子购买电子设备这件事情上,存在性别差异。

他们调查了个501个美国家庭中孩子们在电子设备方面的使用和消费习惯。他们发现,在为孩子购买电子设备这件事上,男孩和女孩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待遇。调查中,愿意给自己的女儿买智能手机的只有6%,而这个数字对于儿子来说是15%。只有7%的父母愿意给自己的女儿买游戏主机,而对于儿子,这个数字足足翻了3倍达到21%。

这意味着,相对于女孩子,男孩子更容易接触到科技和游戏的内容。那么当男孩子们用手柄打游戏的时候,女孩子们在干什么呢?调查发现,父母更倾向于给自己的女儿们买儿童用平板。美国Fuhu公司于2013年推出了儿童用平板系列,外部有硅胶保护套,系统内部则预装了一些学习软件和家长控制系统。

美国家长显然觉得这样的东西更适合女儿,易于管控,便于使用,内容安全。这符合一般大众对女孩子的期待:乖巧,安静,不擅长电子设备的操作。对于男孩子,他们自己的选择则更加占上风。这也许是因为父母更习惯用电子设备来安慰或安抚男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意见显然更重要。当儿子不开心的时候,有48%的家长会用电子设备来安慰他们,对于女孩子只有34%的家长会这么做。

“不管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家长们总倾向于更加尊重他们儿子的选择,而对于女儿则采取保护性更强的行为。”PlayScience的联席首席执行官J.AlisonBryant博士说道。他认为,家长应该更加注意自己在选择设备上的性别意识。

虽然不能武断地把这种现象视作当今世界中科技和游戏领域中女性弱势的事实的原因,但毫无疑问,这造成了男孩和女孩在接触电子设备时的不公平。虽然有调查证明女孩子在编写游戏方面有着更好的天赋,但是家长显然觉得游戏机是男孩子们玩的东西。

如今,科技和游戏领域中女性平等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火的话题,今年的GDC(游戏开发者大会)对如何让女性更多地进入科技圈和游戏圈做了很多讨论。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不仅要从孩子抓起: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为您提供儿童游戏机相关资讯

孩子打羽毛球有哪些好处


生命在于运动,孩子如果热爱运动的话,一来能够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二来还能够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打羽毛球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那么,孩子打羽毛球有什么好处呢?

一、孩子打羽毛球的好处

1.提高抗压能力

孩子经常打羽毛球,一来能够提高技术,二来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另外,孩子可以从中受到挫折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

2.保护视力

孩子在打羽毛球的时候,可以让视力得到锻炼。如果孩子有对眼的情况,打羽毛球还有着缓解的作用。

3.增强体质

孩子日常生活中一直忙于学习,总是会长时间一直做作业,孩子的脊椎和颈椎会受到影响。多打羽毛球,能够促进孩子身体健康,增强孩子的体质。

4.提高协调性

打羽毛球需要眼睛和四肢一起配合,所以,在打羽毛球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性。

5.促进感情

父母和孩子一起打羽毛球,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还能够增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合作默契性。

6.健全心肺功能

孩子经常打羽毛球,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可以增大孩子的肺活量,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心肺功能。

7.提高反应能力

孩子在打羽毛球的时候,要通过大脑判断羽毛球的行进速度和方向才可以正确接到羽毛球,所以在打羽毛球的时候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

二、孩子运动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孩子身体的协调功能较差,有时候技巧掌握地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受伤。

2.学会坚持

每天都要坚持运动,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打羽毛球好处那么多,你还不心动吗?赶紧一起动起来吧。

玩游戏对孩子的意义重大


咱们中国人总是说玩物丧志,现在这种说法已经有很多人不是完全认同了。其实玩耍对于孩子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玩可以增强体魄、开发智力、促进交流、带采欢乐。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外采的压力和强迫,由于所反映的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所以孩子的情感得以诊治,情绪稳定、愉快、积极。同时游戏也丰富和深化了孩子的情感,例如孩子扮演老师,不仅模仿老师上课、带孩子做游戏,也模仿老师体贴、爱护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对孩子的情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孩子还可以在玩中自由抒发情感,排除不愉快、愤怒、紧张和恐惧等消极情绪。

孩子必须在与同龄伙伴玩耍、打闹、博弈、友情、冲撞以至恶作剧中锻炼自己。一个健全的人需要的不仅是理性的指示,而且是人格的发育和情感的成熟。后者只能在游戏竞争中获得。孩子在玩的时候,可以充分体验到各种情感,例如经历到被别人冷落了怎么办,被别人误解了怎么办,被别人欺骗了怎么办等等情感问题。使得孩子必须在愤怒与忍让,生气与宽容,害羞与勇气,仇恨与和解,留恋与割舍,伤心与快乐等情感纠葛之间作出自己的选择。蔓议家长多给孩子创设群体游戏的机会。让孩子与同龄、异龄,同性、异性伙伴充分交往。

当然所有事情物极必反,孩子玩耍还是要父母掌握。不要耽误日常的生活才行。

“玩儿”与学习同步


“玩儿”与学习同步

“玩”,是孩子的最爱。不少孩子会在玩儿的时候突发奇想,提一些让爸爸妈妈意想不到、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没有关注过且回答不了的问题。4岁的睿睿就给妈妈出过类似的难题——

睿睿家里养了一只小乌龟,他每天都给乌龟喂食。一天他突然问:“乌龟有没有耳朵啊?”妈妈被问住了,但她灵机一动,说:“我们一起找找吧。”母子俩趴在乌龟边上看了好久也没找到,睿睿有点不耐烦了:“太小了,看不见。”妈妈故意盯着乌龟自言自语:“是啊,要是有什么东西能让乌龟变大一些,就能看清楚了。”听妈妈一说,睿睿顿时高兴了起来,他拿着放大镜对着乌龟仔细看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点”,随即拍着小手跳起来:“找到了!找到了!”妈妈看了看若有所思地问:“那个小东西确实很像耳朵,可是,我们怎么能断定它就是乌龟的耳朵呢”睿睿想了想:“它的样子像。”妈妈启发他:“我们能用自己的耳朵做什么呀?”睿睿恍然大悟:“在乌龟旁边弄出点声响,看看它有反应,不就可以证明那个小点是不是乌龟的耳朵了吗?”于是,睿睿敲起了小锣,果真乌龟动了几下。但是,妈妈仍就说不能因此就确定它是耳朵,睿睿想了想说:“那,我们看看《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是怎么说的吧。”……

我们常说,孩子就应该玩儿,但怎么玩儿,能让孩子既高兴、学到东西,又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确实是有学问的。像睿睿妈妈那样,在玩儿的过程中,鼓励孩子提问、引导孩子去发现,并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探究、学习,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专心、耐心和细心的品性,这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没有“灌输”痕迹的学习,是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的真正的早教。

亲子游戏是早教的最好的载体,孩子可以在学中玩,玩中学,家长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比如孩子喜欢响声,父母就给他准备不同质地的锅、碗、盆、杯子,让他敲,引导他感受不从材质发出的声音有哪些差别,培养婴幼儿的音高的感觉;如果孩子对抽水马桶好奇,就讲讲马桶几个开关的功能,让孩子知道“抽水马桶的水箱怎么用了还会满”的小秘密。这些让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培养的是孩子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亲子互动加强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

孩子从学着玩儿到会玩儿,再到能玩儿出花样,这个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说到底,早教就是在“玩水”“玩米”等活动中教孩子怎么生活、教孩子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而不是企图靠机械地训练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的智商,婴幼儿的发展不能超越自身的成长阶段。家长作为实践者,需要科学的理念、认识,并掌握正确的方法,在玩儿的过程中给孩子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同时,要多带他们去大自然里走一走,去观察树叶的形状、花朵的颜色、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兔子和小鸡吃东西的样子有什么不同……只要父母用心,孩子就能从玩儿中受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