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会出现的极端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学生大多数的都会去调整心态为自己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家庭教育中会出现的极端问题》,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中会出现的极端问题

许多家长望子成才心切,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的将来设计,提出过高、过多、过严的要求和希望。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就教他读拼音、识字、学英语单词,弄得孩子疲惫不堪,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极为不利。

与过度的期望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发展;有的只顾自己挣钱。这种家庭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气氛,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克服家教中的这“两个极端”现象。为此,家长应做到:

1.树立社会责任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能把他们视为“私有财产”,以自己的意愿作为教育孩子的准则。家长要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把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归纳为好游戏,好奇,好群,好模仿,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喜欢别人赞许七个方面,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原则。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孩子进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

2.施以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养孩子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则有三个:

一是根据兴趣实施教育,应顺其自然地给孩子以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发现他们的创造力。

二是多引导少灌输。一味的灌输只能使幼儿产生厌烦和对立情绪,增加心理负担。家长应利用多种机会引导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学、多做,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启发孩子认识事物的兴趣,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是寓教于游戏之中。游戏是3至6岁幼儿最适宜的活动形式。可以玩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等,在游戏中给孩子传授知识,并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让他们在欢快愉悦的心情和环境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全托的孩子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幼儿入学准备)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全托的孩子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幼儿入学准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言:当今,很多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全托。有些因为工作原因,有些却是想要改掉孩子的一些坏习惯。那到底全托会给宝宝带来哪些危害呢?

q:您是一位园长,也是一位妈妈,从这种双重身份来讲,您愿意孩子上全托吗?

a:从我个人来说,我是反对全托的。

我曾经在日本生活过几年,期间我把孩子留给母亲照看,日本的教授听到我不把孩子带在身边,感到非常吃惊,在他们看来,孩子是不能离开父母的。后来,我把孩子接到日本,教授看到我和孩子那么亲,还感到很奇怪。在日本,没有全托幼儿园,而在其他许多国家,幼儿园也通常是半天,他们愿意给孩子创设一个与人交往的环境,同时又让他们能得到父母的关照。但在中国,有特殊的社会环境,职业女性都要出去工作,而且中国女人的产假时间很短,这样就不得不把孩子提前送入幼儿园全托。也有的成功人士为了个人的事业,把孩子送入全托,这种情况很多。

q:有些人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更多知识,您认为是这样吗?

a:晚上在幼儿园的孩子,确实能和老师一起学些东西,因为老师毕竟是学教育的,懂得怎样带着孩子玩,教他们学习。但也不要忘了,幼儿园毕竟不如家里放松,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被人夸奖,所以一直做得特别好,但他实际上是做给老师看的,这样会非常累,长期下去,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

q:有些家庭不得不把孩子送全托,您想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a: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我通常会对家长说,让他们先送孩子上日托,等日托适应之后,再上全托。最好开始时不要一托就是一个星期,可以先一天、两天的试试,直到孩子能完全适应。曾经有一个孩子,上全托后天天哭,他以为父母不要他了,所以,家长在送孩子上全托前,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不是父母不要他,父母还会来接他。

周末接孩子回家后,要多和孩子玩,一起讲故事、做游戏、对他们尽可能多地说话。在和孩子的语言交流中,也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些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往往在这时候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东西,应该让他在精神上感到被父母关爱。

q:您觉得全托的孩子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a:语言能力差。在国外,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们发现,孤儿院长大的孩子语言发展方面差很多。因为那里的老师也只是个服务者,面对那么多的孩子,跟每个孩子单独说话的机会不多,孩子的语言能力比较差。

q:有些家长认为,在幼儿园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自理能力强,您认为呢?

a:从某方面看,上全托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确实比那些没上全托的孩子强,但这完全是家长能够做到的。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存在着过度保护,很多应该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反过来还说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把这个责任推给幼儿园。

其次,有些家长虽然在自己的领域做得很棒,但对教育却一窍不通。因为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对孩子教育没有原则,实际上是失败的。

q:在选择幼儿园时,家长要注意什么呢?

a:有一次参观幼儿园,我们问孩子最喜欢幼儿园里有什么,其中一个小朋友回答说他希望房子里有沙发,可以像在家里一样坐在沙发里看书。后来,这所幼儿园接纳了孩子的建议。我认为,居住环境对全托的孩子更重要,不要特别大,感觉空空荡荡的,而应该让孩子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能够放松,感受到家的温暖。

本网站小编总结:父母幼儿园是件绝对正确的事情。现在,让他什么时候睡觉,他就什么时候睡,虽然有时也会有不同意见,但只要大人稍稍强制,就立即遵从,尽管有不满,但不会有异议。

家庭教育中常见五大问题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家庭教育中常见五大问题”,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今,依赖于父母实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个性、学习背景、成长经验、就业状况和生活压力,使得一些父母无法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

1.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的父母婚姻异常,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母因个性、收入等原因,吵架打闹不止,缺乏互敬互爱。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一般来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2.思想陈旧教育不当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盲目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由于心理需求和自我成长不能实现,造成许多孩子精神扭曲,形成不良的品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也应该反思,对独生子女溺爱倾向已经导致我们的孩子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竞争力不强。

3.学习能力差

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就已经降临世间,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一些父母虽然看了一些书,但由于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缺乏针对性,常常莫衷一是。于是,“一喊、二骂、三打、四窃(孩子隐私权)、五夺(孩子财产权)”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相当多的父母及监护人不懂也不能依法教育、抚养,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不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注和成长指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迟缓,人格不完善。被“管”出来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打骂虐待、貌似“爱”的严管监控和“特长”学习下的孩子,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往往得不到充分保护,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下降,社交焦虑加深,心理形成逆反,能力提高缓慢,“快乐成长”变成了一句空话。

4.不能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这导致了有的孩子游走在社会边缘,内心绝望,还有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自暴自弃。

5.父母也要接受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让儿童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他们实施积极家庭教育的能力,“孩子有问题,父母来‘吃药’”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教育父母,应该从父母自学和对父母开展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来努力。前者强调,每位父母应抱着培养孩子也是一种事业的理念,加强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向生活实践学习,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知识,寻求符合自己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后者则主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教育规律;积极开办各类讲座、培训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家庭教育要重视教育父母


如今,依赖于父母实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个性、学习背景、成长经验、就业状况和生活压力,使得一些父母无法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的父母婚姻异常,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母因个性、收入等原因,吵架打闹不止,缺乏互敬互爱。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一般来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2、思想陈旧教育不当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盲目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由于心理需求和自我成长不能实现,造成许多孩子精神扭曲,形成不良的品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也应该反思,对独生子女溺爱倾向已经导致我们的孩子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竞争力不强。

3、学习能力差

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就已经降临世间,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一些父母虽然看了一些书,但由于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缺乏针对性,常常莫衷一是。于是,“一喊、二骂、三打、四窃(孩子隐私权)、五夺(孩子财产权)”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相当多的父母及监护人不懂也不能依法教育、抚养,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不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注和成长指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迟缓,人格不完善。被“管”出来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打骂虐待、貌似“爱”的严管监控和“特长”学习下的孩子,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往往得不到充分保护,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下降,社交焦虑加深,心理形成逆反,能力提高缓慢,“快乐成长”变成了一句空话。

4、不能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这导致了有的孩子游走在社会边缘,内心绝望,还有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自暴自弃。

5、父母也要接受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让儿童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他们实施积极家庭教育的能力,“孩子有问题,父母来‘吃药’”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教育父母,应该从父母自学和对父母开展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来努力。前者强调,每位父母应抱着培养孩子也是一种事业的理念,加强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向生活实践学习,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知识,寻求符合自己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后者则主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教育规律;积极开办各类讲座、培训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因此,要想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首先反思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需要学习进步吧。

成功隔代家庭教育的对策


成功隔代家庭教育的对策

(1)祖辈和父母协调沟通,统一思想认识。

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又如,祖父母更容易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事情,这一弊病容易造成孩子不劳而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2)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愿意到这里“上学”的老年学员越来越多。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接受终身学习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3)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4)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5)父母要启发孩子照顾祖辈,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有一位爸爸,他的妻子身体不好,而他自己又要到外地去上任。临走前,他告诉儿子:“我要到外地去工作,一年都不会回来,照顾妈妈的任务我就拜托给你了。请你每天晚上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罐再睡觉。”儿子满口答应了。一年后,当这位爸爸回来后,妻子告诉他,自从他走后,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子对我可关心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把孩子交给老人,让老人关心照管孩子,倒不如将老人交给孩子,让孩子关心照顾老人。把关心和被关心颠倒了一下,关系就会变化,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会增强。

分类指导隔代家庭教育

加强对隔代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是推动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在指导对象上,既需要加强对祖辈家长的分类指导,也需要加强对父母育儿责任心的指导。

2、在指导内容上,一是要解决好家庭教育中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各自的地位与关系,二是处理好教育子女过程中父辈与祖辈如何合理分工与合作,三是隔代教育过程中祖辈如何处理好对孙辈的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四是祖辈教养经验中发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等问题。

3、在指导形式上,要摸索适合对祖辈家长这类对象和适应进行隔代教育指导这类内容的指导形式,努力创建隔代家庭教育的不同指导模式。

(1)办“祖辈学堂”给祖辈家长“充电”。隔代家庭教育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关键的还是加大在祖辈家长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办“祖辈学堂”,可以效仿“家长学校”模式和方法,办“祖辈学堂”,因为他们更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祖辈在担当家庭教育的角色中,要实现几个转型:单纯学校教育向同步合力教育型转变、生活保育型向教育照顾型转变、狭隘名誉型向成才报国型转变、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娇惯型向培育型转变等。

(2)在社区中设立隔代教育咨询站。充分发挥兼职研究员和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深入社区,采取结对子等形式,开展咨询活动,逐步形成社区与学校联动,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4、呼唤父母家庭教育责任回归。把父母对家庭教育应尽的基本责任细化成一些可操作性的条款,在隔代教育家庭中规范父母亲职教育的具体行为。

家庭教育误区破解良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关。一些孩子虽然得到了父母物质上的溺爱,却又陷入情感交流上的贫乏。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误区?有何破解良方?

管吃管穿管不了“心病”“非职业”家长“无证上岗”

“吃好,穿好,上最好的学校”,这是王先生的教子经,也是大部分家长认同的教育方法。这些家长认为,做一个好家长,就是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翟红娟老师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有失偏颇,她说:“父母要明确自己的教育地位和责任,你不仅是孩子的保姆,还是第一任启蒙老师。”因此,她建议家长在嘘寒问暖之外,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由于父母没通过培训便在家长这个“职位”上走马上任,以致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些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林女士的儿子在一所寄宿制学校读初中,一个月回家一次。“我现在天天都在担心他,一个人在外面有没有吃饱穿暖?碰到什么困难没有?”为此,林女士每天给儿子打一个电话。

有些家长则是对孩子的不良嗜好无能为力。孙女士自认是个失败的妈妈,因为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却连自己的儿子都教育不好。虽然戒网瘾机构鱼龙混杂,但教子无方的她只好病急乱投医,狠心把儿子送进一家戒网瘾机构,希望通过强化体力劳动尽快把这棵长歪了的小“树苗”扶正。

还有些家长是因为无法与孩子沟通而发愁。“每天都为了孩子忙乎,可孩子还是对我爱理不理。”家长辛苦,孩子却不领情:“整天只知道问分分分,你最关心的是分,不是你孩子。”甚至有无奈的家长表示:“谁能帮我教育孩子?出多少钱都可以。”

“替不了”的爹妈“顾不上”的学校谁来补齐家庭教育短板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青少年时期性格、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此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又无可替代。”石家庄市十五中班主任张丽表示,相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性格、交往、学习等多方面表现出较大差距,这跟父母的言谈举止和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石家庄市十五中教育处主任张寿明说:“家长不能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家长要多和老师沟通,及时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有些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方法不够科学,而学校又不可能替代家长。”据翟红娟老师介绍,为了解决家长不会教的问题,目前国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专门为家长传授教育知识。

翟红娟说,家长学校一般有面授、网上家长学校、广播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四种形式。有些家长学校还自编了教材,我省的省家长学校组织编写的《家庭教育手册》就是其中较完备的一套。

是否有必要上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实际教学效果如何,是当前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对此,省家长学校张艳辉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孩子染上坏习惯就像生病一样,刚发现症状时不去医院诊治,等到晚期就难办了。”参加过家长学校的一位家长对笔者说:“以前孩子总和我对着干,我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听老师讲完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后,我试着和他交流了几次,没想到我们爷俩居然能心平气和地谈话了。”据这位家长介绍,在家长学校,能得到教育专家权威指导,听优秀家长介绍经验,还能和其他家长一起讨论好的教育方法,很有针对性。

成人教育还是义务教育? 家长学校“夹缝求生”

教学方式形式各异,专业教材针对性强,可家长学校的发展却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乐观。据省家长学校张艳辉介绍,全省有1000万中小学学生家长,但进入家长学校学习的只有1%左右。

根据相关文件,家长学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中小学、幼儿园主办,校务委员会负责家长学校的管理”。属于成人教育机构,却脱胎于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注定家长学校在成人教育和义务教育之间有扯不清的渊源。身份不明,家长学校一“出生”便预示了其尴尬处境。

“根据义务教育全免政策规定,如果被界定为义务教育性质,那么家长学校绝对不能收一分钱。但实际上,家长学校的学员为家长也就是成年人,理应按照成人教育政策对待。”虽然据有关规定,“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除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下拨外,可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取少量的办学经费,同时可筹措社会资金”,但目前资金压力仍让家长学校运营捉襟见肘。据家长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省家长学校中的广播和电视部分由省财政拨款,但慈善机构承诺的慈善基金目前还没到位。为了维持运营,学校向每位家长每年收取50元钱,包括一本教材、一年每周发行的家庭教育报、一张网络课堂上网卡和一年8节课。然而就是和成本相当的这50元钱,却引发颇多争议。个别家长抱怨:“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教育不好就是老师的问题,怎么还让我掏钱来学习?”

专业师资的匮乏也是家庭教育面临的一大瓶颈。家长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类高校中并未设置家庭教育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员也多为教育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出身,家庭教育资格认定在国内也尚无统一标准。

家庭教育孩子的另类方法


家庭教育孩子的另类方法

教育孩子是不是一定要一本正经?当然不是。家长完全可以尝试几种另类的教育方法,这些新的方法能从新的角度,给孩子更有效的影响。

照顾宠物:培养起责任感

父母平时会教育孩子宽容、忠诚的好品质,但常常由于概念抽象,使得孩子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在这方面,宠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专家认为:“养宠物可以培养孩子照顾另一种生物的责任感。照顾狗、猫等,可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感。”

譬如,当家里的小狗每天下午准时出现在门口等候小主人归来时,孩子就不难理解什么叫忠诚了。而且,小狗会不断将这个道理演示给小主人看。再比如,孩子有时会抓住小猫咪的尾巴玩,但事后,小猫还是不计较地和小主人一起玩。父母可以通过这件事教会孩子什么是宽容,同时告诉他对待别人的错误也要学会宽容。

当然,如果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养宠物,可以让孩子参与和邻居一起遛狗。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学会助人为乐,同时明白,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

直面失败:向天空大声呼喊

父母常常会鼓励孩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拼搏向上,但面对他的失败,更多的常常是责怪和不知所措。

其实,孩子失败时也正是最需要亲情的时候。比如孩子参加比赛输了,此时最好的做法是,赶快让孩子离开现场,带他到一个只有你们两个人的地方,这样可以不让他在众多小伙伴面前失态而尴尬。然后,不妨让孩子发泄一会儿,并用温和而同情的目光安慰他的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同情可以使孩子感到被人理解,等他冷静下来,你就可以和他深入交谈了。这时千万不要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或者“你不应该为此灰心”之类的话。此时的他不需要大道理,也不需要模糊的建议。不妨对他说:“下次再输的话,你可以朝着天空大喊一声。”此类实际的建议,远比那些空洞的说教对孩子的身心更有帮助。

健康示爱:当着孩子轻歌曼舞

不少父母会认为,夫妻间在家的亲昵行为应该避开孩子,否则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专家们却认为,父母间的相爱,反而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有益。

如果夫妻间晚上想在家跳一会舞,完全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因为,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的轻歌曼舞,拥抱甚至亲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而言,习惯于父母的亲密举动,会使他们与周围朋友间的关系更融洽,尤其是对他们将来与所爱的人生活会更有指导意义。

家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


家长在家教中应坚持如下几条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现代社会要求未来的建设者,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不但要有较高的智力素质,还要有较高的非智力素质。任何偏废都不利于适应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

2、一致性原则。孩子的父母要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教育的方法方式要保持一致。父母在教育方面的不一致性往往使家教事倍功半。

3、榜样原则。家长不可忽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要谨言慎行,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

4、超前性原则。家长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提前了解和研究孩子下一个发展期的变化特点,做好教育方式方法调整的准备。

5、两个积极性原则。家教的成功不但要有家长的积极性,还要有孩子的积极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家教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尤其对处于婴幼儿期、童年期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对其性格、气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作用是由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个特点是亲子关系的密切性(包括祖孙关系)。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养育和被养育的关系,也是一种亲情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亲子间必然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

第二个特点是教育的启蒙性。早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是基础性的,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蒙作用,并会影响孩子日后接受其他教育的能力。

第三个特点是教育的渗透性。由于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第四个特点是影响的深刻性。正由于家庭教育具有以上三个特点,家长对婴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童话故事中的性教育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