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李跃儿——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曾入围“中国油画三百家”;后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现为教育部“十五”规划“家园共育365”重点科研课题组专家组成员,《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签约育儿专家,创办“李跃儿巴学园”,著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请来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李跃儿老师,今天我们也将开始本周入园话题的第一个主题,讨论日托还是全托问题。

主持人:工作与家庭,养育与教育,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其矛盾日益突出。年轻的妈妈在矛盾的选择中,禁不住考虑,孩子送日托还是全托呢?况且,日托与全托也是根据各自家庭条件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下面我们首先请李跃儿老师为我们阐述一下日托与全托的利弊:

李跃儿:根据世界上教育先进国家的抽样调查来看,日托的孩子比较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构,对孩子身心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学习亲情和家庭生活,建构基本家人相处的能力。按照孩子成长的身心状态来看,孩子在12岁之前是不应该离开父母的,历史上曾经有过集体抚养孩子的案例,这个案例就是在孩子出生后把孩子放在一起进行集体抚养和集体照顾,最终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夭折了。从战争中孤儿被集体养育成年的结果来看有一些孩子成长得非常优秀,如事业非常成功、独立性很强、解决问题能力很强、自主能力很强,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家庭里却不知道怎样与自己的家人相处,总是喜欢跟群体在一起,所以即便是将来成家以后对家人的体贴和照顾总是不够,却成天和同伴在一起娱乐、消磨时光,在国内全托长大的成人家长中我们也发现同样的问题。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不仅是为了事业成功而活着,而是象一个正常人那样在生活中获得足够的亲情和幸福,并且能将幸福和亲情用来照顾他的家人和身边的人,最好不要用孩子送全托。

主持人:当然,有很多给孩子送去全托可能也是大人不得已的行为,那么请问李老师,全托的方式是否给孩子造成阴影?如何能将不好的影响尽量减少。

李跃儿:孩子像其它小动物一样有印迹反应,在出生后跟哪个人的肌体接触得多他就认定那个人是他的妈妈,有的人把孩子就送回老家,让老人带,虽然孩子嘴上对老人的称呼没有变,喊“奶奶”、“姥姥”,但是在心理上和潜意识上那个“奶奶”或“姥姥”就是妈妈,当妈妈把他从这些老人身边接回时,孩子再无法建构与母亲的亲子纽带,当母亲给予他爱的亲情时,他无法给予母亲情感的回馈,因此很多孩子和母亲之间产生了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仇视,母亲会以孩子被惯坏了为借口不断的虐待孩子,孩子会感觉到母亲不喜欢而杯苦中生,我见过很多成年男人都四五十岁了还因为这些事情而嚎啕大哭,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母亲。

如果准备要一个孩子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孩子6岁之前物质生活再差只要能跟母亲在一起孩子就是幸福的,健康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反之就可能会造成各种心理的伤痕,遗留终生。

主持人:大家在生活中可能见到一些全托的孩子会表现得很独立,那么对于日托的孩子,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李跃儿:如果拿孩子对付内心中永远的父母和孩子暂时的独立来交换的话,大家可以算一笔帐,一个孩子在需要依恋父母的时候就在父母的身边,这个孩子长大了才能真正的走向独立,因为真正的独立是内心的自由,保有在童年获得了很好的安全感的人才能走遍天涯,内心都坦坦荡荡的,内心没有焦虑。

那些用离开父母锻炼出独立的孩子看上去不需要父母,实际上在他们内心父母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在他们内心来说父母不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持,遇到真正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会感无助和焦虑,这里孩子的独立实际上是一种不好的依恋模式,我们叫做回避性依恋。孩子在6岁之前的依恋模式应该是安全依恋,就是需要和他认为最能保护他的人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大自然让每一个儿童出生在一个家庭里的原因,我们可以说上帝选择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来做天使照顾人类的婴儿,而这对天使为了要看到他们喜欢的独立却放弃照顾这个婴儿,我想这是违反大自然规律的。

主持人:我们也见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孩子先送去日托,孩子适应了再送去全托。想问李老师,孩子在日托时表现的适应是否真的继续能适应全托?

李跃儿:孩子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成长任务,6岁之前的儿童主要成长人类精神内涵中的心灵部分,这一部分需要在建构好安全感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一个孩子变得麻木了,不再需要父母了,那么他的感觉某一部分也就麻木了,那么这个人将来即使是成功了,他也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愉悦,也不会获得幸福,所以说孩子不是适应了日托再适应全托就好一些,而是说孩子根本就不应该离开父母,孩子无法决定他的命运,如果家长硬要把他扔给狼,他过一段时间也会适应狼的生活,最关键的是我们要不要这种适应。

主持人:我们再将上面这个问题反过来看一下。如果孩子实在没办法接受全托,家长只得把孩子送去日托,那么家长要通过哪些方式安慰孩子的幼儿心灵呢?请李老师给这些家长一些办法。

主持人:以上我们听了李老师一些关于日托与全托问题的阐述,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网友们还有什么样关于这方面的疑问。

李跃儿:如果孩子真的受到这样的恐吓,我们知道这个恐吓的实质是孩子以为他被遗弃了,其实是怎样帮助孩子去修复心理伤痕,我们大家换换位感受一下就可以知道,假设你的先生把你领到一个语言不通,全是巨人的地方,然后他非常柔和的跟你说了一大堆你听不懂的话,然后他掉头就走,走了以后,你等了第一天他没有回来,等了第二天他还没有回来,一直得到第四天他都没有回来,你会怎么样,如果他回来了,你需要他怎样帮助你才修复你伤痛的心灵,这样体检一下你就知道该怎样去帮助你的孩子,孩子受伤的是心灵,我们不能用大脑去帮助心灵,只能用心灵去帮助心灵,所以说没有具体的办法给这样孩子的父母,只有父母拿真心去感受孩子,才会知道该如何去帮助孩子。

网友杨小宝妈:全托完全不能考虑'我自己小时候上过全托'有非常不快乐的回忆.我更想问的是'我希望尽可能满足宝宝要求'但同时担心溺爱她'如何把握良好的平衡呢?还有'有的时候想离开宝宝'做点自己的事情'这算不算自私?

李跃儿:在国外比较好的全职妈妈是妈妈们凑在一起聊天、做手工,带上好吃的、好喝的,到了吃东西的时候,所有的妈妈把孩子叫过来一起吃东西,吃完之后孩子再一起去玩,这样妈妈也不觉得烦闷,孩子也有玩伴了,这样带孩子,孩子都不需要上幼儿园。

如果担心溺爱的话,我们要先搞清溺爱的概念,溺就是超过了的意思,水超过了人头顶的高度,人就被溺了,爱超过了人的需要,人也就被溺了,所以做父母的要精细的计算孩子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爱和他的欲望所需要爱之间的差别,如果你恰好给的是他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爱而不是给满足他的欲望所需要的爱就不会溺爱,所以说我们给孩子所需的不给孩子所欲的,就不会溺爱坏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有本事搞清楚什么是所需的,什么是所欲的,如果自己无法搞清就要去学习。

网友:我和老公也是上班族,孩子一岁多就开始上托班,早晚接送也是挺麻烦的,但是有一点好,每天可以看见宝宝,我们也整天围着孩子转,自己的一点时间没有了,请问什么样的孩子能上全托啊?

李跃儿:父母要养育一个孩子20多年,只有前6年需要您全人格的投入,这6年的投入可以换来以后的轻松,这也就像在银行存钱一样,你在你的孩子成长中在亲子关系的照顾上存进了多少钱,将来就会获多少利,如果孩子才1岁多,每天7、8个小时都不在,给了孩子4、5个小时还嫌多的话,那真的是不应该要这个孩子了,所以咱们做父母的要学会算帐,如果在孩子10岁以前在亲子帐户上存的钱不够,那么在孩子16岁之后你就基本没有好日子过,之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的痛苦会成正比,这不是吓唬人,有50%的可能性,都是最低的了,所以我们要肯定的让我们的孩子获得很好的帮助,获得足够的心理和精神的支持,这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所以先别考虑自己的时间够不够,先考虑孩子需要的时间够不够。

刚才李老师也提到,通常父母忙的时候基本上晚上才有时间陪孩子。所以,有这样一种观点,全托能否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李老师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呢?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讨论日托还是全托的,欢迎大家围绕主题提问。

李跃儿:如果家庭成员有人精神不正常,有严重的暴力行为,经常殴打孩子,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大打出手,焦虑、强迫症,这样的情况孩子送去全托,要比放在家里好一些,如有焦虑问题的人会不停的干涉孩子,有强迫症的孩子会重复做同一样动作或行为,这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困惑和扭曲,在这种情况下能找到那种老师像最好的父母能够知道怎样去爱孩子、怎样去帮孩子,幼儿园也像家庭一样的氛围,这样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寄养在那里,不用接回家了,就像那些孤儿在孤儿院长大一样,他们有固定的人照顾,与被照顾者建立了一种始终如一的亲情,这样被照顾人替代了父母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成长得很好,就是有人替代父母。

问题是大多全托幼儿园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职员,而不是家长,所以我们了解到全托的幼儿园一个班的生活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还不如孤儿院的集体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更牢靠更人性化。所以如果家里养育环境实在太恶劣的话,把孩子送去全托班还不如送去孤儿院。

网友木同1:李老师:您好!拜读过您的书,对我帮助很大。今天有个问题迫切的想请教您。我女儿32个多月了,上小区内幼儿园的小小班已经1个学期了。以开上学的时候,可能因为我一直营造幼儿园很美好的原因吧,她第一天去幼儿园很喜欢,后来也一直没有哭。但是后来,她渐渐不喜欢幼儿园了,现在几乎每天都要说,我不要去幼儿园。后来我经过了解,发现他们的老师比较严厉,比较喜欢吓唬小朋友,幼儿园里的玩具也不多。每次去幼儿园发现里面的小朋友都呆呆的坐在那里。请问李老师,我要给我女儿换个幼儿园吗?

网友anan1021:上日托的宝宝,回家后父母如何更好的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呢?有限的时间里做些什么对宝宝是最有益处的呢?

李跃儿:有两个可能,第一改造那里的老师,使老师知道怎样去爱孩子,怎样去帮助孩子成长,第二个可能就是换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确实不能给孩子去上,即便是孩子将来适应了,不再去上幼儿园了,那就向你的孩子适应了镰刀一样,我们不要这样的适应。

网友anan1021:上日托的宝宝,回家后父母如何更好的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呢?有限的时间里做些什么对宝宝是最有益处的呢?

李跃儿:首先在家里为宝宝建构一个工作区,观察你的宝宝最近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如在空间探索关键期的孩子就喜欢把容器套来套去,喜欢把小东西扔到大器皿里面,这时候就给孩子准备各种质量、大小不同的容器,各种可被容器承载和倒来倒去的材料,分组用托盘放在玩具架上,供孩子使用,如可以倒水的那种容器,盘子里边应该有碗、有装水的壶、有空瓶子、有漏斗,孩子把这个托盘从玩具架上拿下来后可以放在工作桌上,可以开始工作了。

李跃儿:在工作区应该准备有父母可用的工作材料,如妈妈做的针线、爸爸刻木头的玩具,家里规定一个一家人一起工作的时间,到了这个时间,一家人都来这个工作区,每个人都来做自己的事情,这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孩子内心深深铭刻着工作是幸福的,这样将来孩子也很喜欢工作,这也是孩子将来学习的动力和动机,工作区一定要放在家里比较舒适的地方,最好铺上一块地板,有一个纯木的桌子作手工桌,用几块棉纱布染上橘黄或粉红的颜色,将工作区周围的墙壁装扮得温馨一些,这样孩子就很喜欢到那里去工作了,但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让那个工作区成为孩子最愿意去的地方,这是在家庭活动中对孩子帮助最大的一项活动。接下来是户外的男人们或女人们做的事情,对孩子影响也是非常的好。

网友罗来宝:刚才问了个问题,好象老师给我损了一顿哈,其实我的意思是想问什么样的孩子能上全托,就是每周接两回的那种,因为每天我们下班都很晚到家能陪孩子的时间最多也就是三个小时(我们现在上托儿班还在一个院子里),家里也没有老人,每次都搞得时间很紧张,能回家做得只有吃饭和洗睡,也想陪她教她一些多一会,可时间不允许,早上还得早起,9点就得睡觉了,真是挺累的。

李跃儿:在家每天陪3个小时比一周都不和孩子在一起好得多,关键是你怎么去看累的问题,我们看到成都街头打麻将的人,打了48个小时没人说累,如果你觉得他很累,如果你问他累不累,他一定说不累,所以说我们调整一下我们成人的心态,换个角度来看这3个小时,好好的来享受这3个小时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把洗漱和睡觉前的准备看作是与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只要你有这种感觉,孩子的爱会给你充电的,让你第二天精神饱满,都等不到跟他晚上在一起的那3个小时了,人不会被做多了的事累着,会被自己的想法累着,所以我们要重新去感受孩子,重新去界定孩子需要我们还是我们需要孩子,把这3个小时扎扎实实给孩子吧,这总比送去全托好。

网友little_birdbird:李老师,你好,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但是经过考察,我家附近没有理想的幼儿园,但是我又不想让两岁的宝宝全托,请问您的巴学园能再多开几个分园,或是我们如何挑选合适的幼儿园?

李跃儿:非常遗憾巴学园不可能开很多分园,因为这样的老师非常难以培养,就像现在巴学园的老师经过5年的培养仍然未达到理想状态,如果老师没有培养成熟那么开的园再多也没用,所以巴学园一直没有力量再开分园,但是我们一直试图传播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更多的幼儿园能受到感染,也去改变他们的理念和做法,让更多的孩子受益,给孩子选择幼儿园先到一个幼儿园里去,从早到晚至少蹲一天,先看看老师们给孩子的流程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结构。

李跃儿:如2岁的孩子工作2个小时就够了,前半个小时孩子们在选择,在观察别人,选择到合适的工作开始工作,身心又不能完全投入,等完全投入进去了,就基本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个工作大约要玩20分钟左右孩子就烦了,这里需要老师帮助使孩子选择继续深入探索还是重选一个适合孩子的工作材料和工作区域,这个过程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保有比较选择孩子才能成长起意志力和对事物更好的认识,深入工作对孩子是有利的。

李跃儿:否则孩子们一直停留在探索的表层,一晃几年过去了,看上去孩子在工作,其实不能受到很高层精神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帮助至关重要,什么时候上去,什么时候撤下来,显示着一个老师的水平,在孩子工作的时候可以观察老师对孩子的帮助是否得体,然后工作2个小时后幼儿园给孩子的节律是什么,是让孩子坐在凳子上学文化课还是老师自然的吸引孩子,让孩子进入到一个组织的群体活动中,如玩偶故事、行为歌谣,其实这个节奏是呼和吸的节奏,孩子自由的活动是呼,老师组织的活动是吸,孩子一天的时间都被一个能懂得孩子的人组合得非常适合孩子,那么这个园的教育者起码是懂得孩子的,然后看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是像仆人帮助主人那样诚心诚意不求回报,还是在完成自己工资所换来的那份工作,如果是前者就是一有幼儿园,如果后者就不是一个好幼儿园,通过这些界定,你就可以给孩子选一个好幼儿园了。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家长选择幼儿园日托还是全托


由于家长工作忙等原因,很多孩子要去上全托幼儿园。孩子连着几天见不到爸爸妈妈,幼小的心灵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孩子自己有可能还表达不清楚。面临自身发展和养育孩子的矛盾,一些父母反复权衡是送孩子去日托还是全托,不少父母举棋不定。让我们听听专家和那些已经把孩子送到全托班的父母怎么说。

一、父母为何送孩子去全托

1、家长工作忙

一位在外企上班的高女士最终下决心把孩子送到了一家设备全、声誉好的全托幼儿园,“实在是没有办法,我也知道孩子在3、4岁的时候最需要父母的呵护。但我和他父亲在同家外企工作,我们每天早早去上班、晚上常常要加班,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陪着孩子,与其找个保姆照顾他,不如上一个信誉好的全托幼儿园让他接受优质的教育。只是每当星期一送孩子上幼儿园时,看到儿子依依不舍的样子,心里总有一份愧疚。”

2、孩子太淘气

一对博士父母毫不犹豫地把孩子送到全托的原因很简单:“孩子挺聪明的,刚两岁就认识了很多汉字,可就是太淘气。”“十一”假期孩子和父母一起玩,博士爸爸就已经“受不了”了,对着孩子说:“这两天你可把我折磨透了。我宁愿扛100斤的麻袋,也不愿看着你,实在太让人劳心费力了。过完假期,一定要把你送回全托,让老师好好管管你!”

3、长辈太宠爱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张迪小朋友哭着喊着还是被妈妈送到全托幼儿园,“小迪是爷爷家唯一的孙子,爷爷奶奶宠得不得了。我们该管孩子的时候总有爷爷奶奶护着拦着,孩子也就越来越任性,幼儿园的老师都说我们迪迪太娇惯,和小朋友们很难相处。于是我和他爸爸商量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离开爷爷奶奶的溺爱,让他在集体中生活、多和小朋友们相处,改到他的坏习惯。”

二、孩子愿意和妈妈在一起

北京市卫生局第三幼儿园的一位负责寄宿班的老师说:“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太可怜。有的孩子1岁半就被家长送到寄宿幼儿园,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就是再好的幼儿园,再敬业的老师也替代不了。”

“我一点都不喜欢上全托幼儿园。在家多舒服自在,可以看电视,又可吃好多好吃的零食,在幼儿园就不行;还有,不能天天看见妈妈,不能听着妈妈讲故事睡觉。”4岁多的晶晶只上了2个月的全托就再也不去了,妈妈没有办法,只得把她又转到日托幼儿园。

在国务院幼儿园上了半年多全托的鹏鹏自从妈妈买了汽车以后,就要求妈妈每天下班都要开车接他回家,妈妈说如果天气不好下大雪,就不会接他。于是鹏鹏每晚到了七点半就盯着看天气预报,如果第二天不下雪,鹏鹏就开始欢呼雀跃,因为明天妈妈又可以接他回家了。“幼儿园不自由,就是喜欢回家。”鹏鹏说得很干脆。

三、专家观点:

魏?:北京东城区教科研中心学前教研室主任

魏认为,是否入全托、日托,要看孩子的年龄和性格。

首先是年龄。孩子过小,小于三岁半,入全托不好。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关爱。在我国,绝大多数母亲是全职,很多年轻的妈妈晚上要“充电”学习,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索性把孩子交给寄宿幼儿园,认为自己一方面没有时间看管孩子,一方面幼儿园的老师在教育儿童方面比自己更有经验。家长也许以为把孩子送到寄宿幼儿园没什么,可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情感剥夺,这个时期,孩子年龄小、语言滞后,也许表达不出他的需要,但孩子的情感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十分丰富,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因而,孩子与家长的交流非常重要,但这一点常常是忙碌的家长们最容易忽视的。高质量的幼儿园在对孩子生活养育、生活护理、基本习惯的培养、营养膳食方面是十分专业的,但再专业再敬业的老师也无法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的心理需要和亲情的满足。三岁半以前的孩子应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如果这么小的孩子一连五天见不到亲人,看不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其次是性格。总的来讲,内向的孩子比起外向的孩子更不宜入全托。外向的孩子,敢于也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表达来获得自己的需求。而内向的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压抑自己的需要。这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很不利的。

魏主任讲,其实,这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成长发育的阶段规律。两岁的孩子处于第一反抗期,其表现是:淘气,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意,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但这个时候更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教育,而不能有“孩子太调皮,很棘手,干脆交给老师管算了”的心态。

当然,全托也有优势:全托的孩子长期在集体中生活,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与成人交往、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全托的孩子比起日托的孩子,更喜欢与陌生人交往,而且对成人有信赖感,在这些方面,全托幼儿园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有利的一面。

姚丽红:北京蓝天宇锋幼儿园高级教师副园长

姚老师说:“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包括我国台湾,都没有全托幼儿园,他们很难想象孩子能一连五天见不到父母。全托幼儿园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分析全托不断发展的原因,首先是当今经济的发展,年轻的家长在事业上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事业上,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认为与其把孩子交给保姆不如放在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是正规的教育机构,在教育养育孩子方面是专业的。放在全托幼儿园自己省心也放心。从深层次角度看,实际上是中西方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观念有差异。中国的家长很传统,相信学校教育,信赖学校权威。而且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教育子女的相关培训,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而西方的家长知道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他们也十分重视对孩子亲情的培养。”

“全托幼儿园的优点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全托幼儿园能为家长服务,给家长参加社会服务解除后顾之忧。其二,全托幼儿园的孩子们接触的环境比较单一,不是纯社会化的环境,是由老师、小朋友组成的小社会环境。这要比日托的孩子接触社会机会少些,那么接触社会不良因素也少。幼儿园这一特定的环境要比社会纯净,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优良品质的培养、形成与发展有好处。其三,全托的孩子受益最多的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自理能力的培养。全托的孩子在长时间与小朋友们接触中,有了矛盾有了问题,都会慢慢地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因此,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而日托的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更依赖家长。全托的弊端在于: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少了,缺乏亲情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但作为全托幼儿园,我们会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交流感情,比如在幼儿园里开展多种多样的亲子联欢会,使孩子和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

孩子入日托还是全托,家长要根据孩子、家庭、工作这三者的情况,全面衡量进行选择。分析孩子的个性特点,内向敏感的孩子就不宜入全托;家庭矛盾多,不太和睦的孩子入全托就比日托好。需要说明的是,那些依赖性强的孩子全托以后,父母不能大撒把,要让孩子有一个逐步适应全托环境的过程,建立心理安全网。平时也要尽量多创造机会与孩子交流,周六周日多花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来弥补对孩子感情上的欠缺。

入园早好,还是晚好?


建议早些上

满足宝宝的求知欲

大多数孩子都由保姆或老人照看,他们没有精力和经验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靠家长下班后的那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家宝宝1岁半入园,之前一直在外婆家,入园前只会说单个字。入园后1个月,宝宝不仅弄懂了所有的常用称呼,而且见了人会主动打招呼。

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幼儿园老师精心安排的小游戏,有趣的童话故事,简单的手工课,顺口的儿歌、童谣等,都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现在我家宝宝2岁2个月,会背十几首古诗、会唱N首儿歌和童谣,喜欢手工、弹琴、绘画、看书。

早入园唯一的缺点是孩子抵抗力较差,容易生病,但刚入园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适应期。只要家长平时注意宝宝的饮食与卫生,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抵抗力自然就提高了。

适应快,习惯好

我儿子17个半月入园,现在已经入园半年了。宝宝年龄越小,适应能力越强。在入园前几天,我每天下午带着儿子到班里熟悉环境。第一天送去,他没有哭闹,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一个星期后,早上虽然拉着大人的衣服不放,但放学时却不想回家,还要和小朋友玩。过了几天就开开心心地去了。

而且,儿子上幼儿园以后,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吃饭时会把小椅子拖到小桌子前,很端正地坐在那里等;吃完饭会拿纸巾擦桌子;自己会洗手等。集体意识、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现在我儿子是全班最小的一个,但是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被老师评为了冠军宝宝。

日托和全托到底选哪个?


日托、全托都是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即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有的幼儿园则同时设置日托和全托。日托幼儿园和全托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要求和内容是一致的,但生活作息制度则有所不同……随着9月新学期即将到来,究竟让孩子上日托还是上全托,再次成了家长争论的话题。

园方说法

挺“全”派

——有利于培养独立性

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离开父母那么久,亲情有疏远的感觉;如果是全托,鼓励家长星期三过来看孩子一次,多一点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的心灵距离。以我们园为例,多开一些专家讲座,跟家长互动,让他们对全托教育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息和饮食更有规律

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端正其学习态度,这一点在全托孩子身上的表现是最明显的。很多家长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所以选择了全托。如果孩子日托,回到家里以后,那么作息和饮食可能不会太有规律,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感。

挺“日”派

——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日托,好事情,我全力支持家长送孩子日托!日托可以让父母关系更加融洽,亲情得到更多的交流,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而且日托还可以及时地了解问题,纠正不当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得与失都可以看得到,其实独立性这个东西在家里一样可以锻炼出来,不一定非要全托才可以培养。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日托和全托不能等量齐观,比如日托有利于提高宝宝口头表达能力,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后,一天没见到宝贝的爸爸妈妈会和他单独说话,比如会问他幼儿园里吃什么了,和小朋友玩什么了等等,宝宝很愿意说出来。再者扩大宝宝视野,在接送宝宝的过程中,宝宝在路上会看到许多有趣的人、事、景,从而开阔了宝宝视野。而全托对幼儿园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老师的责任心要更强,工作要做得很细致。

中立派

——两者区别不大

我认为日托和全托区别不大,全托主要是因为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接送孩子而托给了幼儿园去照顾,但也要强调“家园合作”,父母也是老师,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可以更加细腻和全面地感受到爱。现在很多家长由于职业身份不同,文化素质有别,对幼儿园的工作理解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都尽量将工作做得细致一点,无论是日托还是全托,老师都通过打电话或者家访等方式去跟家长沟通,防止因信息不畅造成的弊端。

——都可培养独立性

我觉得全托和日托没有什么区别,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日托也可以。我们幼儿园是日托的,我目前手头的工作还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果需要家长对我们工作配合的话,我会直接沟通,或者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联系,欢迎家长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家长观点

接送方便选择日托

豪妈妈:我儿子上的是日托,选择日托主要是幼儿园跟我们家很近,而且奶奶有时间去接送他。我认为全托孩子个性比较独立,但是对父母的感情很冷淡,比如我邻居的双胞胎上全托,跟我儿子比较起来,他们在生活上看起来少了很多童真童趣。

想让孩子尝试全托

sally:我儿子上日托,因为考虑到他的年纪比较小,老人在家有空,不太放心他一个人在幼儿园一连几天都不见面。儿子现在在幼儿园的生活适应了,为了锻炼他的独立能力,今年想送去上全托,也是担心他在家里被爷爷奶奶宠坏了,不够独立。

工作繁忙选择全托

小娟:我的女儿上的是全托,因为她年龄少,我们大人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照顾她,所以选择了全托。我对她在幼儿园的生活比较放心,在里面可以系统地学习很多东西,但是全托一个星期后回到家,就好像是放飞的鸟儿一样渴望自由。

全托锻炼自理能力

骆柳彤:适当的全托真的能锻炼孩子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全托之后,我女儿学会了早睡早起,还让我头一晚就把她第二天起床要穿的衣服放在床头,她起床后自己穿好衣服就去洗漱,然后吃早餐。星期天晚上,她会自己检查书包、要是缺了什么会让我去准备好。当我说开饭的时候,她还会主动摆好碗筷,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专家看法

依据孩子个性选择

曾红台:日托和全托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日托使小朋友跟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相处,亲子关系更融洽,同时也可以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在教育上可以更有针对性,但是选择了日托,群体生活就少了很多,独立性方面比不上全托的培养。

如果选择了日托,家长每天都接送,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多,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如果是全托,在幼儿园的时间比较长,见识方面稍少了一点,但是自理能力增强了。我在德国访问的时候,那里的幼儿园对我们有全托表示出一种惊讶的态度,因为他们觉得全托对孩子成长不如日托好。我认为,如果是个性强和外向的孩子适合全托,如果是内向的孩子,要全托,需有一个过程,但是我更加赞成孩子日托。

入全托5点贴士

如果综合考虑后,决定了孩子入全托,为尽可能地减少全托带给孩子的成长焦虑,你得做到以下5点:

1、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幼儿园概念。可以在孩子面前赞扬他所在的幼儿园,让孩子明白进入全托幼儿园是因为他很能干,需要学习更多的本领,是因为老师喜欢他,父母很爱他。

2、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到幼儿园探视孩子,而不要一开始就把孩子五天全放在幼儿园。

3、加强亲子交流质量。周末应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使亲子交流质量得到提高。

4、选择重情感教育的老师。如果孩子入全托,可以帮助孩子选一位充满爱心、耐心的老师,她能关注孩子的需要。

5、重视家园交流。随时跟幼儿园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细节,配合老师做好在家的各项工作。

采访手记

适合才是最好的

随着采访的深入,各方意见的呈现,我发现这是家长普遍关心和困扰的话题。透过老师、家长和专家的意见,我们清楚地了解了日托和全托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选择日托还是全托,我认为,适合就是最好的。

如何才能做到适合?其中一点就是,看看孩子喜欢日托还是全托,刚刚入园的时候最好还是日托,毕竟孩子要适应一个离开父母独立自理的过程,等时机成熟了,而且孩子也有意思上全托,那就让其尝试一下,顺其自然,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愿。但是不能以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为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培养。

另外不论是选择全托还是日托,家园配合都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跟幼儿园密切配合,才能细致了解孩子的成长足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快乐成长。

宝宝入园春季好还是秋季好


初春的季节,乍暖还寒,本周开始,广州市不少幼儿园陆陆续续结束寒假正式开学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尽管幼儿园正式招收新生大都在温暖的9月完成,但还是有约30%的家长希望选择避开高峰,让宝宝提前在初春2、3月入园。

究竟“春季入园与秋季入园哪个对孩子更为适合呢?”年轻的父母们各有各的想法。

春季派:新生少,老师容易照顾

春节前,家住广州越秀区的市民刘女士就已经给不到3岁的宝宝办好了提前入幼儿园的插班手续:“我们这里的幼儿园学位紧,今年9月份宝宝就3岁了,如果报不上,又要耽搁一年,还是趁早入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与刘女士观点一致的家长还不少。除了怕耽搁宝宝的上学年龄,家长们最担心的还是孩子融入集体生活的情况。

“宝宝提前插班入园,不仅能避免开学时的哭闹扎堆,还会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邓小姐在机关工作,女儿妞妞3岁半,去年9月秋季开学时,妞妞本就可以入园。然而,刚走到幼儿园门口,里面传来孩子们的凄切哭声,吓得妞妞也跟着成了泪人。

邓小姐认为,宝宝在幼儿园里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渡期,可以解决开学时宝宝的“入园不适应”现象。

“提前入园,宝宝不必为初入园不适应而大哭大闹,也不会因为不能马上适应集体生活,而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广州妈妈网的讨论区上,一位家长网友的观点获得相当高的赞成票。

秋季派:早春插班,宝宝易生病

赖先生的儿子小帅也是一名“插班宝宝”,情况却不太理想。去年2月,小帅未满3岁,按年龄应该入托儿班,却因满额而插读小班。入园以来,老师一直对他呵护备至。可小帅和大孩子在一起,显得特别不合群,尽管不哭不闹,也渐渐不说不笑。赖先生很担心:“宝宝是插班生,别的小朋友都混熟了,没人跟他玩,不知他性格会不会变孤僻,也怕闷出病来……”

一位李姓家长也提出了他对“插班宝宝”的忧虑:“幼儿园也讲求教学进度。总有宝宝插班,老师势必会分心,影响正常教学。”

此外,初春天气忽冷忽热,再加上新生身心两方面的不适应,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可能更加容易生病。

部分家长反映,新入园的宝宝很容易因心理问题及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而导致频繁尿裤,而这个季节衣着较厚,产生了不少麻烦。

市民黎女士坚决不让3岁的宝宝当初春“插班生”:“9月份再去,以前亲戚小孩因尿裤子不敢告诉老师而生病一个月,所以还是9月天气较热时去好。”

专家看法:春季秋季分别不大 

究竟春季入园与秋季入园哪个对孩子更为适合呢?记者采访了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综合教育科副科长黄润娟。

黄润娟认为,幼儿园跟小学不同,没有系统的知识学习,幼儿园的学习主要是手段,激发兴趣,形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康的身心是重点。“适龄的宝宝选择春季入园或者秋季入园的区别不大,关键是家长时间上方便就行。”

针对插班宝宝容易产生孤独情绪,黄润娟认为,插班宝宝看到同学和老师相处得顺利,而自己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开始会产生自卑感,甚至怀疑自己。不过,只要家长、老师及时给予鼓励,这种心理会很快消失。“不论春季秋季,都会有宝宝出现‘入园不适应症’。”

她建议,宝宝和父母提前入园做半日亲子活动等适应课程,对减轻宝宝“入园不适应症”很有帮助:“父母带宝宝到幼儿园熟悉环境,参观教室、卧室和活动室等各种场地,在园内停留一两个小时,让宝宝适应园内的集体生活规律。”

黄润娟表示,很多孩子的感冒是给大人捂出来的。幼儿园游戏多、活动量大,孩子本身都好动,穿得太多,很容易出汗,汗湿了衣服,凉凉的贴在身上,就容易受寒着凉。

另外,穿衣太多、穿脱不方便也给孩子在幼儿园午睡增添了感冒的概率。

黄润娟总结,选择上幼儿园的最佳时机,需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性格等因素。毕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利于宝宝培养自信心。

特别提醒

入园最佳年龄:2.5-3岁

“3岁是孩子入园最佳年龄。”黄润娟表示,3岁的孩子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2岁以下的宝宝依赖性还很强,适应能力也较差,勉强送园对孩子身心健康发育不利。

广州市越秀区东方红幼儿园王致青园长持相同观点:“幼儿入园的最佳年龄是2.5-3岁,尤其对父母依赖性很强,适应能力较差的宝宝最好等到满3岁才入园,适应性强的可考虑2.5岁插班。”

家长可以考察孩子:是否能分清人的称呼;是否能辨认方向;是否掌握基本日常生活用语的表达;是否掌握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吃饭、洗手、穿衣服……以此检验孩子心智成熟程度,并作为是否适合入读幼儿园的参考。如果宝宝能达到上述标准,说明具备基本能力,是时候入园了。

入园攻略

认字识数不应占教学主导

家长择园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环境:园址安静、空气清新,园内有较高的绿化率;活动室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色调柔和;游戏室应由塑料泡沫铺地,玩具设备器械等应以启发性大、危险性小的为宜;园舍最好不要超过三层;园方提供每周的饮食安排表。

2、服务:定期对玩具和其他用品进行消毒,餐具每次用过都消毒,孩子都有自己专用的茶杯、毛巾。除了游戏、楼梯等设施的安全外,还应考察幼儿园门卫把关是否严格,接送孩子的交接班工作是否完善。

3、教师:教师是否尊重孩子,是否有耐心,是否有热情。

师生比例根据幼教大纲要求,全日制幼儿园每班应配设2名教师、1名保育员;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应配设2名教师和2名保育员。小班人数为20-25名,中班为20-30名,大班为30-35名,混合班和寄宿制幼儿园各班人数应相应减少。

幼儿园教学应注重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达到德、智、体的兼顾,认字、识数等不应占教学的主导地位。

孩子上学,提前好还是错后好?


孩子到底是提早上学,还是错后上学好呢?北京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心理专家鲁杰认为,孩子并非入学越早越好,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和“入学成熟水平”。建议家长分析一下孩子的综合条件。再做决定。

看性别:

一般而言,男孩成熟得相对晚些,对知识的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比女孩弱一些。如果男孩比较贪玩、好动,专注于一件事的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且难以复述完整一个简单的故事、经常答非所问,则不必早早跨入学校大门。否则,孩子累、大人也累。而那些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的女孩,可以考虑不满6岁上学。

看性格:

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软弱或心理脆弱,和小朋友在一起总当“小尾巴”,经常被别人欺负,又不知如何解决,往往哭哭啼啼地求助于大人。那么,即便他刚满了6岁,也不妨把入学时间往后推一年。相反,如果孩子性格外向、懂得倾听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回应、遇事能自己解决,父母可以让他们早上学。

看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6岁的孩子身体机能、视觉功能和脑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身体是否健壮,自理能力、自制力是不是比较强尤为重要。假如你的孩子在身体条件和运动协调性、注意力、理解力、对知识的接纳程度等方面并不比大孩子差,那可以突破年龄限制“背起书包上学堂”。反之,孩子瘦小、体弱,一累就生病,那多享受一年轻松的童年时光大有必要。

看心智:

儿童是否真正到了适宜上学的程度,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其中,身心发展程度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包括一定的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学习压力的能力等等。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达不到学龄孩子的水准,不可揠苗助长,等到7岁上学也不算迟;不然,处于“劣势”的孩子会产生焦虑情绪和自卑感,自信心无从建立,甚至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但是,在这些方面明显“早慧”的孩子,早起跑或许更有利。

鲁杰提醒,对于推迟一年上学的孩子,家长也不能放任。这一年,他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培养好习惯

比如讲礼貌、讲卫生、守时、珍惜时间、善始善终、认真、专注、有责任心,具备了这些素质的孩子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

提高孩子的能力

而不是教具体的知识。比如引导孩子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知色彩、辨认形状;教孩子学会自己发现、区分事物的不同,学会简单地归纳;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单单着眼于结果。

强化自我保护的概念

让孩子知道危险的地方不去、危险的事情不做,因为学校老师不可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时刻跟着学生,很多情况要靠自己。

学会自我管理

从整理玩具、文具、自己的小书包入手,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承担责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创造交往的机会

家长多创造孩子之间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欢笑和争吵中懂得团结、友爱、宽容、忍让,学会理解、关心、帮助他人。如此,孩子在来年融入新集体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岁前在家好还是入托好?


许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尤其是前些年不断涌现的独生子女成长中出现的诸多社交问题,更使得许多家长想要提前为孩子打好这一基础。于是乎,很多不满三岁的宝宝很早就进入了托幼机构。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应该是固定的,即使不得已需要有变换,也应该给宝宝一个妥善的心理接受过程,避免宝宝受到伤害。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也承认,他一开始是一个坚定的儿童早教倡议者,认为让幼儿早上托儿所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技能,由于伙伴多,也有利于他们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第二个好处就是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自我发展,扩大她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可是他现在发现,这种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相符,他说:“事实上,这可能是一种灾难性的失望。”一般托儿所的老师是上下午都不固定的,一个老师看护多个孩子,而且还会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没有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心理接受过程,也缺乏相对固定的情感氛围。

究竟妈妈在家育儿好不好

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交和情感智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婴共生关系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从共生关系的理论来看: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他的个性品质、对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力、自信心、行为的倾向性、探索兴趣的广度、求知欲望、理解力、认知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以及他的组织能力、时间安排能力、社交能力……都与早期母婴之间的互动方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有专家指出“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就是这个道理。

通常宝宝在三岁半之前都处在对妈妈强烈依恋的心理状态,所以妈妈角色的扮演者非常重要。从心理学上来讲,这个妈妈角色的扮演者当然是妈妈最好,但现代社会很多年轻的妈妈在面临选择在家全职育儿还是继续职业生涯的发展问题上矛盾重重,所以往往很多幼小儿童的真正照顾者并不是妈妈本人,她们可能是祖父母/保姆或其她人,由于这些妈妈角色的扮演者与年轻的妈妈之间存在很多育儿理念上的沟通障碍,所以,一些妈妈索性就把宝宝送到了托儿所或幼儿园。

在我近十年来做个案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是妈妈在家育儿,结果几乎是好坏各半。在我这里来做咨询的妈妈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曾经在职场上很优秀的女性,她们深知0-3岁时期是宝宝身心发展很多关键期比较集中的时期,所以暂时中断了自己的职场生涯,转入全职妈妈的行列。她们中不乏硕士博士,热心于学习国内外最新的育儿资讯,阅读了诸多学前教育理论。但是,一旦在真正的育儿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宝宝到了1岁半左右(宝宝独立自主精神诞生)时期,妈妈因无法把握规则限制的尺度,与宝宝之间常常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结果是妈妈感到困惑重重、力不从心,有的甚至一度感觉非常失败,我少有见到非常开心自信成功的妈妈。

老人/保姆(或其他成人)在家育儿

这最少也能保证宝宝能得到1对1的照顾,但是大多老人都有比较溺爱孩子,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行为,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造成孩子胆小不自信等问题;保姆在家育儿,育儿的质量与保姆的教养能力相匹配,往往不仅是身体照顾得不一定好,而且在心理上还会形成一系列的问题。

送托儿所/幼儿园

在开篇已经做了一些描述,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从古至今,人类经历那么多的繁衍,到今天我们却好象是茫然了。究竟怎样育儿才是最好?我个人一直是赞成妈妈在家育儿的!

妈妈在家育儿当然是最好,但是妈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也有很多局限性,需要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父亲对妈妈育儿工作的积极支持与价值认同\与其她妈妈充分的交流互动\专业育儿人士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指导……这样,就能及时积极地调整妈妈的育儿心态,消除妈妈在育儿过程中的积虑,有效提高育儿质量。

此外。妈妈若因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在家看护宝宝,家里又缺乏适宜的人教养宝宝,需要将宝宝送到托儿所去,建议最好能够到教师素质和人数比例比较高的托儿所,看护人员(妈妈角色的扮演者)不仅需要有善良爱孩子的本性,还需要懂得儿童发展的心理规律,同时还要具备儿童教育的各项专业知识技能,这样也能保证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

希望妈妈们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能更加慎重对待宝宝入托的问题,更加谨慎保姆的选择问题,更加注意加强自身的育儿知识(尤其是宝宝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习。也祝愿宝宝们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妈妈们能体会到更多育儿的乐趣与成功感!

入园观点:日托全托大PK!


日托、全托都是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即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有的幼儿园则同时设置日托和全托。日托幼儿园和全托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要求和内容是一致的,但生活作息制度则有所不同……随着9月新学期即将到来,究竟让孩子上日托还是上全托,再次成了家长争论的话题。

园方说法

挺“全”派

——有利于培养独立性

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离开父母那么久,亲情有疏远的感觉;如果是全托,鼓励家长星期三过来看孩子一次,多一点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的心灵距离。以我们园为例,多开一些专家讲座,跟家长互动,让他们对全托教育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息和饮食更有规律

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端正其学习态度,这一点在全托孩子身上的表现是最明显的。很多家长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所以选择了全托。如果孩子日托,回到家里以后,那么作息和饮食可能不会太有规律,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感。

挺“日”派

——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日托,好事情,我全力支持家长送孩子日托!日托可以让父母关系更加融洽,亲情得到更多的交流,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而且日托还可以及时地了解问题,纠正不当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得与失都可以看得到,其实独立性这个东西在家里一样可以锻炼出来,不一定非要全托才可以培养。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日托和全托不能等量齐观,比如日托有利于提高宝宝口头表达能力,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后,一天没见到宝贝的爸爸妈妈会和他单独说话,比如会问他幼儿园里吃什么了,和小朋友玩什么了等等,宝宝很愿意说出来。再者扩大宝宝视野,在接送宝宝的过程中,宝宝在路上会看到许多有趣的人、事、景,从而开阔了宝宝视野。而全托对幼儿园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老师的责任心要更强,工作要做得很细致。

中立派

——两者区别不大

我认为日托和全托区别不大,全托主要是因为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接送孩子而托给了幼儿园去照顾,但也要强调“家园合作”,父母也是老师,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可以更加细腻和全面地感受到爱。现在很多家长由于职业身份不同,文化素质有别,对幼儿园的工作理解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都尽量将工作做得细致一点,无论是日托还是全托,老师都通过打电话或者家访等方式去跟家长沟通,防止因信息不畅造成的弊端。

——都可培养独立性

我觉得全托和日托没有什么区别,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日托也可以。我们幼儿园是日托的,我目前手头的工作还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果需要家长对我们工作配合的话,我会直接沟通,或者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联系,欢迎家长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家长观点

接送方便选择日托

豪妈妈:我儿子上的是日托,选择日托主要是幼儿园跟我们家很近,而且奶奶有时间去接送他。我认为全托孩子个性比较独立,但是对父母的感情很冷淡,比如我邻居的双胞胎上全托,跟我儿子比较起来,他们在生活上看起来少了很多童真童趣。

想让孩子尝试全托

sally:我儿子上日托,因为考虑到他的年纪比较小,老人在家有空,不太放心他一个人在幼儿园一连几天都不见面。儿子现在在幼儿园的生活适应了,为了锻炼他的独立能力,今年想送去上全托,也是担心他在家里被爷爷奶奶宠坏了,不够独立。

工作繁忙选择全托

小娟:我的女儿上的是全托,因为她年龄少,我们大人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照顾她,所以选择了全托。我对她在幼儿园的生活比较放心,在里面可以系统地学习很多东西,但是全托一个星期后回到家,就好像是放飞的鸟儿一样渴望自由。

全托锻炼自理能力

骆柳彤:适当的全托真的能锻炼孩子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全托之后,我女儿学会了早睡早起,还让我头一晚就把她第二天起床要穿的衣服放在床头,她起床后自己穿好衣服就去洗漱,然后吃早餐。星期天晚上,她会自己检查书包、要是缺了什么会让我去准备好。当我说开饭的时候,她还会主动摆好碗筷,这可是前所未有的。

专家看法

依据孩子个性选择

曾:日托和全托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日托使小朋友跟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相处,亲子关系更融洽,同时也可以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在教育上可以更有针对性,但是选择了日托,群体生活就少了很多,独立性方面比不上全托的培养。

如果选择了日托,家长每天都接送,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多,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如果是全托,在幼儿园的时间比较长,见识方面稍少了一点,但是自理能力增强了。我在德国访问的时候,那里的幼儿园对我们有全托表示出一种惊讶的态度,因为他们觉得全托对孩子成长不如日托好。我认为,如果是个性强和外向的孩子适合全托,如果是内向的孩子,要全托,需有一个过程,但是我更加赞成孩子日托。

小链接

入全托5点贴士

如果综合考虑后,决定了孩子入全托,为尽可能地减少全托带给孩子的成长焦虑,你得做到以下5点:

1.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幼儿园概念。可以在孩子面前赞扬他所在的幼儿园,让孩子明白进入全托幼儿园是因为他很能干,需要学习更多的本领,是因为老师喜欢他,父母很爱他。

2.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到幼儿园探视孩子,而不要一开始就把孩子五天全放在幼儿园。

3.加强亲子交流质量。周末应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使亲子交流质量得到提高。

4.选择重情感教育的老师。如果孩子入全托,可以帮助孩子选一位充满爱心、耐心的老师,她能关注孩子的需要。

5.重视家园交流。随时跟幼儿园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细节,配合老师做好在家的各项工作。

采访手记

适合才是最好的

随着采访的深入,各方意见的呈现,我发现这是家长普遍关心和困扰的话题。透过老师、家长和专家的意见,我们清楚地了解了日托和全托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选择日托还是全托,我认为,适合就是最好的。

如何才能做到适合?其中一点就是,看看孩子喜欢日托还是全托,刚刚入园的时候最好还是日托,毕竟孩子要适应一个离开父母独立自理的过程,等时机成熟了,而且孩子也有意思上全托,那就让其尝试一下,顺其自然,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愿。但是不能以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为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培养。

另外不论是选择全托还是日托,家园配合都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跟幼儿园密切配合,才能细致了解孩子的成长足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快乐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