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入学准备

2020-10-14 幼儿园的入学准备 幼儿园新生幼儿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幼儿园

如何引导宝宝的幼儿园生活。

快3岁的小宝宝们该去幼儿园上学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可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则暗自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会不会喜欢他?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处、会不会被欺负等。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上学?在进幼儿园之前,作为父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宝宝在入园之初会有哪些不适应的状况?年轻的爸爸妈妈恐怕正为此思前想后吧。

积极与老师密切配配

第一、切勿给孩子消极暗示

许多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前,经常无意中会对孩子这样说:“你再不乖,过两天就送你去幼儿园。”、“这两天让宝宝多玩玩吧,过几天就要到幼儿园去了。”殊不知,这样的言语对孩子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在孩子意识中会认为幼儿园就是惩罚自己的地方,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入园前就产生抵触情绪。专家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相当重要的。……帮助孩子度过入园哭闹期

第二、要带孩子熟悉环境,减少焦虑。

幼儿园老师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带着孩子到所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如果幼儿园允许,还可以到园中的活动场地进行玩耍,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儿园的好宝宝”等,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第三,充分信任幼儿园的教育,以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

孩子刚到幼儿园一定会经历一段适应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园还很开心,可是第二、第三天就哭着闹着不想去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孩子第一天有新鲜感,等到接下来几天“反应过来”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那肯定是要哭闹的。这个时候家长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猜测,而是要相信幼儿园,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幼儿园的喜欢,这样孩子慢慢也会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的。……宝宝入园后的教育技巧 

战略提示

要学会“狠心”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还有的中途来看望,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次数会增多。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

新生入园宜早接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更怕上幼儿园。……入园,妈妈先过心理关!

宝宝新入园的两种不适应情况

情况1怕见陌生人和陌生环境

案例:安一衡和吴佳刚进幼儿园时,都有一些“反常”。安一衡很容易大吵大闹,哭得天昏地暗,吴佳却是太安静了,以前在家里很喜欢玩的游戏,也不感兴趣了,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若有所思的样子。

专家解释:大多数孩子见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通常会不适应,但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相差很大。有些孩子大哭大闹,情绪激动,有些孩子则显得异常安静。对于情绪激动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会格外重视,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要求。

但是对于异常安静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忽略,以为孩子“很听话”就不加以重视。其实,这样的“乖”孩子,往往也是不适应陌生环境的,只是因为知道“即使哭闹,爸爸妈妈还是会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就停止了“反抗”,但是心里还是不开心的,还是害怕陌生环境,如果再受到忽略,对于心理的成长就相当不利。因此老师和家长对于异常安静的孩子要格外关注。……细说“初入园问题宝宝”

情况2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易生病

案例:张佳豪平时在家里睡觉、吃饭都特别香,但是上了幼儿园就彻底改变了。一到午睡时间就哭闹,胃口也很不好,而且没几天就发热生病了。

专家解释:孩子睡觉时防范意识特别强,尤其是换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家长在身边哄着,睡前特别容易哭闹,也就是平时常说的“作觉”。一般来说,孩子不想午睡,幼儿园的老师会轻轻抚摸孩子的额头,让孩子安静下来直到入眠。至于孩子吃得不多,家长可以准备一些食品让孩子带到幼儿园,当宝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宝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但是宝宝的身体对各种接触到的病原体也会产生抗体,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家校配合助宝宝渡难关

经验一:让孩子了解“现实”

可欣妈妈:我的方法简单极了。第一是从来不跟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之类的有损幼儿园形象的话。第二是很明确地告诉孩子,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和小朋友陪你玩。幼儿园是肯定要去的,任何的哭闹都改变不了这个现实,如果你在幼儿园表现好,妈妈就奖励你。

我女儿是个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在最初入园的一个星期有点吵,后来就好了,也偶尔碰上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我的态度是没商量的!所以她也就没办法了。……入园也有“实习期”!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挺重要,如果孩子在入园前是由家里的老人带,那么在最初入园的一段时间,做父母的一定要亲自接送孩子,如果时间允许,在接孩子时,要多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经验二:与老师一起帮助宝宝渡过难关

涛涛妈妈:我的宝宝入园时两岁多一点,是班里比较小的。虽然入园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工作,但宝宝入园哭闹还是没能避免。时间挺长的,虽然从原来的一进幼儿园大门就哭发展到进教室门前哭,但很让我们心烦。打骂、教育都没什么效果。最后我拍了些工作中的照片,剪了个红心带到幼儿园交给老师。每当宝宝哭的时候,老师就会拿出照片给宝宝看并告诉他妈妈的心是和你在一起的,效果倒是不错。

经验三: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凡凡妈妈:为了让孩子愉快地走进幼儿园,前半年,我就抓住一切机会向儿子灌输:小朋友都应该上幼儿园。玩耍中遇到邻居家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忘不了夸奖几句:“真是好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为了引起孩子兴趣,一次次地带孩子到幼儿园“体验生活”,当孩子玩在兴头时,我就抱上他回家,并保证下回还来玩。仅仅让孩子有了愿望当然不够,还要告诉他“实情”。我反复地向儿子说明“宝宝上了幼儿园就要自己吃饭。妈妈上班,凡凡自己与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凡凡一天都不回家,自己睡觉,妈妈下班后才去接宝宝。”……

结果开学后,第一天放学我去接他,老师介绍说,他是自己吃的饭,有事知道跟老师说,就是午睡时哭了一下。我忙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吧,明天睡觉时也不哭,对吗”儿子认真地点点头。如今儿子入园都一个多月了,每天都高高兴兴地离家,还主动向老师问好。

经验四:把孩子交给像妈妈的老师

文文妈妈:女儿两岁半时,我们把她送进了一所一级幼儿园,说实话,送孩子去幼儿园时,我的确有一些担心。但我希望孩子去幼儿园过一过集体生活,多学一些知识,我更希望她在幼儿园生活快乐。每天早上,老师都在教室门口等着孩子们,主动先与孩子打招呼问好。对一些不肯与父母告别而哭闹的孩子,老师就一个个抱起来安慰,“宝宝乖、宝宝亲”地哄着劝着。我女儿就是其中的一个。女儿上的是小小班,班里共配备了3个老师,两个管教学,一个管生活。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还担心她的大小便问题,怕她不敢对老师说,专门在家训练了几天。后来,事实证明,我的这一担心也是不必要的。女儿天天在幼儿园大便,却从未弄脏过衣裤。女儿每天回家我都要问她:“今天在幼儿园高兴不高兴?”她每次都痛快地回答:“高兴!”其实不用问也能看出来,她每天回家后总是哼哼唱唱的,唱老师教的童谣,玩老师教的游戏。我问女儿:“幼儿园的老师好不好?”女儿说:“好!”我问她怎么好,她想了想说:“老师像妈妈。”把孩子交给像妈妈的老师,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zj09.com小编推荐

如何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如何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对于初次接触陌生环境的孩子,未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适。如何帮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呢?接下来的内容就将一一为您揭晓答案。

专家简介:卢靖--女,30岁,医学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主治医师,具有八年临床工作经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致力于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及成长经历与个性的形成。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如何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希望大家踊跃参与。

网友jinghua_xiao:卢医生'你好!我想请教一下'我女儿的脚得了脚气'有什么药可治吗?成人的药'管用'我怕激素成分太高。

卢靖:总的来说,儿童的脚气病也和成人的治疗方法一样,但药品用量一定要遵医嘱。尤其是这类药物多含有激素,用药更要谨慎,最好去儿童医院皮肤科就医。

网友suwan:我儿子特别的调皮,总是不能安分下来,所以总受小朋友欺负,我该怎么办?

卢靖:首先,你要注意宝宝有没有多动症的倾向。宝宝在不同的年龄,如果患有多动症会有不同的表现,给你推荐对多动症的快速鉴别法:1.注意力是否集中。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包括看电视、电影、连环画等'正常多动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而且讨厌别人的干涉。2.活动是否有目的性。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常没有明确目的'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一点小事应喊叫哭闹'脾气暴燥'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而正常多动的儿童做事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胡乱吵闹。3.学习是否困难多动症儿童一般表现为:文字书写潦草难认'分不清左右、颜色、地点的方向'把词、、句子念错或念倒'如上海读成海上'思路不严密'注意力不集中。而正常儿童没有上述症状'可以集中思想完成某件事。

卢靖:另外'有一种量表--康纲氏儿童多动症评定量表'用它来进行评定和鉴别。

项目程度

无(0分)有一点(1分)较多(2分)很多(3分)

1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或冲动

3打扰其他小孩

4做事有头无尾

5坐不住

6注意力只能短暂集中'易随环境转移

7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

8好大声叫喊

9情绪改变快

10脾气暴躁'有不可预料的行为

注:可按数字级别判定症状'逐次打钩'然后将每次得分累加成总分'总分在15分以上者'应怀疑有多动症'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便及早治疗。

卢靖:如果通过上述判断,宝宝没有多动症的倾向,那么就要培养和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网友chenlff:我儿了29个月体质差,经常感冒,是不是到了3周岁就要送去幼儿园。

卢靖:一般来说,宝宝三岁送去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是最佳的年龄,如果宝宝没有特殊的疾病,最好还是能够坚持送到幼儿园。如果只是体质稍弱一些,很有可能在适应幼儿园生活之后,由于作息和运动都比在家规律,体质反而会更强壮起来。

网友杨子力:您好!我儿现在1岁9个月了,很活泼可爱。只是有一些“不良”习惯,平时吃水果多,不太吃饭,吃饭时也不好好吃,老是玩,吃得很少,个性比较强,别人骂他会作出很凶的样子,吃软不吃硬,很喜欢看动画片,晚上睡得比较晚,要到23:00才睡。由于到今年9月份无人带他(那时有2岁1个月了),我想将他放到早教中心去,是全日制的,听说也是不错的,希望能改一下他的“不良”习惯。这么小去早教中心,要注意什么呢?

另外我朋友的儿子一岁6个月了,脾气很坏,要什么东西,不尽快给他,就会哭上一个小时,怎哄也不行。比如吃奶,给慢了就要大哭,给他也不吃,要哭上1个小时以上,对于这种小孩子,要怎教呢。适合早点放幼儿园吗?谢谢。

卢靖:首先回答你家宝宝饮食习惯的问题,爱吃水果不是问题,多吃一些对身体也有好处,可以给他立下规矩,饭前饭后一小时不给吃,这样就不会因为吃水果影响吃饭。不好好吃饭,总的来说还是不饿或者饿了随时能吃到,这也可以通过立规矩来培养。

卢靖:其次回答你和你同事的宝宝个性强、脾气坏的问题,这类问题很常见。这一方面是宝宝还小,有一些压抑的情绪无法表达,所以会以攻击行为表现出来;所以要耐心体会宝宝的情绪。另一方面,是不良教养方式造成的。如果父母的教育过于严厉,孩子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或者父母过于溺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就会剥夺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建议你不要过于强调孩子的逆反行为,可以装做没看见或暂不理他,也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转向其他的活动。

卢靖:最后回答你关于送去早教中心的问题。从婴幼儿心理和教育的角度来讲,这个年龄的宝宝还是在爸爸妈妈身边成长会更好一些,所以如果为了改变宝宝的“不良习惯”送去,我并不赞成。如果必须要送去的话,提醒你注意以下问题:1.送去前,帮助宝宝形成主动去上学的光荣意识;2.父母离开时宝宝一般会哭闹,这时家长要温柔而坚定;3.节假日接回家后,注意保持生活规律。

网友乐潇潇:想问一下,现在的幼儿园男女厕所是分着的吗?应该分开好,还是不分开好呢?

卢靖:过去的幼儿园厕所多不分男女,现在渐渐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幼儿早期性别教育十分重要,男女混用厕所会造成不良后果,一些胆子较大幼儿将自己身体完全暴露给异性没有羞耻感,无所顾忌,一些胆小的却不敢上厕所,常出现尿裤、便裤等现象。并且3岁开始,宝宝的性心理意识已经开始萌发,因而还是要分开好。

网友幼青:请问您宝宝多大,适合上幼儿园?

卢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岁之前,宝宝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尤其是在妈妈的全程陪伴下成长是最理想的状态。到了三岁之后,宝宝就应该进入集体生活,开始学习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网友ethel_529:您好!我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刚去幼儿园几天就不适应,然后发烧了,家里人心疼她就没让去,这样是不是不好呢?如果以后我的孩子也出现了入园不适应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卢靖:宝宝从熟悉的父母身边来到陌生的老师身边,从“独立王国”来到众多小朋友中间,从一切依赖父母到自己独立处理一些事情,这期间肯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在适应期,宝宝生病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到了集体环境细菌病毒都会比家里多一些,宝宝生病后身体也就有了更为强大的免疫能力。建议在宝宝病好之后仍然坚持送去幼儿园。

网友中国咖啡:您好'卢专家'我儿子现在两岁了'从6个月的时候一直流口水到现在,在儿童医院看过,医生说是吞咽口水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估计要到3岁之后才会好转。但他现在每天要换十几条围兜,他下半年就要入托了,这样子的话,其他小朋友肯定会"嫌弃"他的。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谢谢你。

卢靖:一般宝宝2岁以后吞咽口水的功能逐渐健全起来,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时间早晚有个体差异。如果流口水比较严重,则有可能是宝宝的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发育得不好,或是口腔有炎症、宝宝消化不良等,就必须及时进行诊治。从你的描述看,已经去儿童医院看过,那么可能大夫已经排除了病理因素,那么就再耐心等等,不要担心。

网友杨子力:谢谢您回复我了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儿睡觉喜欢滚来滚去的,最喜欢趴着睡。一个月里面,因为滚来滚去或是趴着睡,鼻子会流血,但他的精神很好的,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之前也去看过医生检查过,也没发现什么疾病。请问流鼻血跟睡觉有关吗。

卢靖:我认为流鼻血和睡觉本身没有关系,但是睡觉“滚来滚去”和流鼻血可能都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从中医的角度讲,你家宝宝火气比较大,那么要注意穿衣服不要太多,特别是饮食方面多注意清淡败火,这可能也是你家宝宝爱吃水果的原因。

网友chenlff:我儿子常流涕,吃些感冒药也不见好,烦!现在幼儿园常教双语,同时学不知效果如何

卢靖:宝宝流鼻涕的情况如果迁延不愈,还是要引起重视。最好去儿童医院就医,根治感冒,避免发展成慢性呼吸道疾病。另外关于学双语的问题,不知道你家宝宝多大了,最好根据宝宝的兴趣,尊重宝宝的选择。

网友ludy1234:我家宝宝有吃手的习惯,现在好些了,只是睡的时候要吃手,怎么说都不行。

卢靖:吮指是婴儿常见的行为,也是正常的,许多婴儿一岁时会自动放弃,但也有一些婴儿一直继续到四、五岁。其实吮指真正影响长牙,让牙列不齐,要到五岁才可能,三四岁时,如果习惯改了,是不会影响长牙的。

一般来说,宝宝吃手还包含着得到家长关注的需要。那么建议家长不要过于强调吃手的问题,看见宝宝吃手时可以装做没看见,如果他吃手时大人不再注意,宝宝就不再对吃手有那么大兴趣了。另外要给宝宝一个充满爱、温暖、尊重、安全的环境,宝宝吃手也是对安全感的需要,是他用于缓解焦虑的行为,所以环境安全有利于吃手的行为自然消退。

网友joying_vivian:你好!我的宝宝到今年9月是26个月,我想送他进入托班?但我的父母觉得孩子太小了,我心里正犯愁呢,想听听您的建议。我儿子比较粘我的,从小到现在消化系统不是很好,大便现在知道的,小便有时候知道,有时候需要提醒的。

卢靖:这个年龄的宝宝上幼儿园是稍微早一点,但一般来说也能够适应了。如果妈妈有时间和精力带宝宝,那么最好带到三岁再送。如果是老人带,要看老人的教养方式是否科学,总的来说幼儿园的教养还是比较科学的,你可以比较一下作决定。

网友江小鱼妈:专家你好!我儿子一岁九个月,从小就一直穿纸尿裤,大小便都拉在尿裤里。现在白天没穿尿裤了,小便可以在我们的提醒下自己拉,但是大便还是不肯让我们把着他或是自己坐在便盆上拉,而是直接拉在裤子里。我们还特地买了个挺可爱的便盆,象小椅子一样的,他平常也会拿着便盆玩,可一到拉屎就不要了。而且每天的大便经常都要分成两次来拉,有时候甚至拉三次,一次又只拉一节,时间基本固定。我想问的问题是:第一、儿子为什么不肯被我们把着拉屎或是自己坐在便盆上拉?以前半岁多的时候是肯的。我们也总鼓励他没关系、不害怕,可他就是不肯自己坐着拉。第二、为什么一次只拉一节,是为了不耽误玩耍,还是习惯?如何纠正?

卢靖:停用尿不湿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宝宝两岁前。这个时候应该训练宝宝大、小便的规律性。如果小孩子一直使用尿不湿,特别是他们超过了3岁,时间一久,孩子们很容易形成“习惯性尿床”或者“懒惰性尿床”。因为使用“尿不湿”的宝宝即使尿床,尿了没有湿漉漉不舒服感觉的刺激,当然也不会有憋尿时的紧张感。这就造成孩子的膀胱储尿功能得不到锻炼,没有自控能力。

你家宝宝现在的年龄,大便没有形成规律是正常的,但正好夏天临近,是停用尿不湿的最佳时机,建议天气热了就开始停用。宝宝不愿意坐在便盆上是因为没有形成习惯;不能一次排便干净跟习惯有关,也和宝宝的肠道状态有关,不必过于介意。

网友杨子力:我同事的儿子并不多4岁了。在幼儿园为何总喜欢同同学打架'是否要引起老师注意?

卢靖:宝宝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架,动机和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为了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2.为了和小朋友交流,但又没能学会恰当的方式;3.宝宝有些负面情绪无法表达,所以表现为攻击行为;4.模仿。

网友小树1:专家'您好'我儿子已经三岁6个月啦'入园已经半年多了'刚入园时很喜欢去'可现在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我还用去幼儿园吗'我会肯定的告诉他去'以前他总是回答"知道了妈妈"'可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哭着说"求求你妈妈别让我去了"而且会重复很多遍'在他平静的时候我也会了解他的想法'他告诉我老师批他了'或者小朋友打他了'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处理?

卢靖:你家宝宝的表现是很正常的,从你的描述来看,他的适应能力与其他小朋友相比还是比较好的。知道宝宝不愿意去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这种情况建议你和老师多做沟通,还是要以鼓励为主,批评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伤害到宝宝。另外,小朋友打架虽然是正常的情况,但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主持公道,否则宝宝就会感到委屈,日积月累,可能会造成社交方面的退缩行为。

网友江小鱼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儿子从小至今都不喜欢洗头,每次洗头几乎都会哭,吵着“起来、起来”,怎么引导好呢?

卢靖:不知道过去给宝宝洗头发的时候,是不是有过水进到眼睛或者耳朵里面的负面经历,这样会让宝宝对洗头发产生恐惧心理。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要有信心慢慢帮助宝宝改变,首先可以教宝宝在洗澡时候头充分后仰,然后在额头上垫一块干毛巾,这样用花洒冲洗的时候水就不会进眼睛了。一开始宝宝可能不会配合,可以通过看天花板上的东西等方式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一旦宝宝建立起洗头发不会不舒服的概念,并通过每次实践,增强这个信心,就会改善这种情况。

网友happyzgj:我儿子二岁9个月,前段时间有个小朋友老是打他,导致他现在做任何事都有退缩心理,以前购物都是抢着买单,现在不敢了,请问老师这种情况该如何教育,谢谢!

卢靖: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变宝宝总是被小朋友打的处境,如果那个打人的小朋友确实攻击性比较强,建议让你家宝宝远离他。其次,爸爸妈妈一定要为宝宝主持公道,不是说要向其他小朋友或者他的家长讨公道,小孩子打架也很正常。重要的是,一定要告诉宝宝,那个小朋友打人是不对的,不受欢迎的行为,宝宝不打人应该受到充分的鼓励。另外,宝宝退缩的社交行为,可以通过多和友好的成人、小朋友接触而改变。

网友judy-wang:请教卢老师一个问题,我儿子现在上小班,他比较喜欢摸小朋友,无论是头,手还是什么,就是喜欢,其他小朋友又不太懂,回家就说他打人了,然后告状的家长特多,导致老师也没办法,只能把我儿子放在身边,不让他坐在小朋友中间,这一点我如何处理啊。

卢靖:这种情况,要告诉宝宝虽然他的愿望是好的,比如和其他小朋友亲近,但这样的做法是不受欢迎的,我们可以换成其他方式,比如和小朋友说话等。同时告诉宝宝,以后要摸别的小朋友,要征得对方的同意,慢慢培养宝宝的好习惯。在纠正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批评宝宝,不要挫伤宝宝和小朋友交流的积极性。

如何引导儿童适应入学生活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知道有哪些相关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如何引导儿童适应入学生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如何引导儿童适应入学生活

宝贝儿童,你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入学生活。虽然刚开始可能有些紧张和不适应,但我相信你能够顺利适应。下面我会给你一些积极向上的建议,帮助你快速适应入学生活,让你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积极面对变化。入学生活会带给你许多新的挑战和机会。不要害怕,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校会为你提供帮助和支持,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很友好。遇到陌生的环境或新的事物时,你可以主动与同学交流,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方式。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建立起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早晚按时睡觉,保持身体健康。在学校里,要认真听讲,做好作业,不断积累知识,与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互动,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相信只要你坚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再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学后,你将遇到很多新朋友。要积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和合作,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学会分享、关心、尊重他人,相信你会成为大家喜欢的朋友。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和学习,不仅能够增加乐趣,还可以培养你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勇敢面对。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记住,失败只是成功的一部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自我激励,只要你相信自己,你一定会取得好成果。

要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入学后,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但家人都会在你身边支持你。记得与家人分享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主动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家人都是你最好的导师和朋友。

亲爱的宝贝儿童,入学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步。相信自己,积极面对变化,调整好作息时间,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你一定能够快速适应入学生活,开心地度过每一天。祝福你度过一个美好的入学生活!

宝宝为何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宝宝为何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以后就一直哭,一直到最近才不怎么哭了。现在已经入园7个月了,老师和我们沟通,说她在幼儿园里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下午的时间她的情绪和状态会好一些。其实她在家里还是挺爱说的,一般只要父母在场,她就会话很多。

Q:我女儿3岁8个月,入园以后就一直哭,一直到最近才不怎么哭了。现在已经入园7个月了,老师和我们沟通,说她在幼儿园里不愿意和别人交往。 下午的时间她的情绪和状态会好一些。其实她在家里还是挺爱说的,一般只要父母在场,她就会话很多。晚上去接她,她会很开心地在幼儿园院子里玩一会儿玩具。 有一次开放日,她看见我在,就一直说话,老师都很诧异,没想到她还有这样的一面。我觉得她属于心思比较重的孩子,我该怎样解决她的交往问题?

A: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诸如哭闹、不参与游戏等社会退缩行为的根源在于内心的害怕情绪,这在儿童成长中是很自然的一部分。在婴儿期,孩子 会对噪音害怕,对失去支持害怕,对陌生人害怕,但是这些焦虑会慢慢随着成长而减弱;到了学前阶段,孩子会经历对动物、黑暗、暴风雨、受到想象中事物的伤害 的害怕。

为什么有些宝宝的适应时间会比其他孩子更长一些?

1、气质原因有些孩子在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时,更可能表现为抑制和回避行为,这和他们的气质特点有关。例如:在陌生人面前的过度紧张、羞怯和躲 避。这种由于先天气质所引起的回避行为会从婴儿期持续到学前阶段,当孩子对人或环境熟悉之后,对未知的害怕有时就会消失。就好像这位宝宝,她逐渐减少了哭 泣,并且在午觉后情绪状态较好。

2、依恋关系除了气质特点以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如果不够安全,或者父母常常批评孩子,使用强制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得退缩和抑制。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采取一些策略来鼓励孩子的社会交往行为,同时也要注意改善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并为其提供更好的养育环境:

1、培养一个优势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她在某方面比同龄人更具有优势。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孩子吸引同伴的魅力。比如讲故事,一个会讲故事的孩子自然会吸引同学。

2、角色扮演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娃娃家,模拟她在幼儿园里可能遇到的场景,并把这些都扮演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充分体验各种可能的情景,一旦这些情景在真实生活中发生,孩子就不会感觉陌生,从而警惕与紧张了。

3、回顾一天晚上把孩子在白天发生的事情当故事再讲给她听,对她的积极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哪方面做得好,以后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4、多去户外经常带孩子外出,比如公园、亲戚朋友家等等,出去之前提前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帮助孩子作好心理准备;并告诉孩子怎样打招呼,还可以怎样做等等。

5、避免消极评论一般来说,父母本身就很容易对自己羞怯的孩子,给予消极的评论,比如:“你怎么胆子那么小啊?”“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其实, 如果用一些更具同情心和建设性的话语会更好,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交往行为,比如:“不用担心,其他小朋友很愿意和你一起玩一玩你的新玩具呢。”“你看,人 多一些玩藏猫猫才有趣,你也去参加吧。”“小朋友想你了,老师也想你了。”

如何引导孩子自己打理生活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高效的入学准备的小知识你了解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如何引导孩子自己打理生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自我照顾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关键一步。让孩子学会自己打理生活不仅能培养他们的美德,更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和自主。以下是几种积极向上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自己打理生活。

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的爱和支持。孩子在刚开始尝试自己打理生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告诉孩子他们是能行的,相信他们能够完成这些事情,并且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

家长可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打理生活的计划,并且设定一些目标和期望。例如,每天早上自己梳洗准备上学,每天晚上自己整理书包等。这样的目标既可以让孩子有可量化的成就感,也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另外,家长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在孩子还不懂得如何打理生活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例如,如何收拾房间,如何管理时间等。通过这样的培训,孩子可以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并且理解这些技能的重要性。

而后,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孩子在打理生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和决策。例如,孩子可以自己选择打扫房间的时间,或者自己制定一些整理书包的规则。这种自主权不仅能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还能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

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奖励。当孩子自己完成了一项打理生活的任务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奖励。可以用赞美的语言表达对他们努力的认可,或者给予一些小小的奖励,如一个小糖果或者一本喜欢的书。这样的肯定和奖励能够增加孩子的自豪感和动力,让他们更加愿意自己打理生活。

引导孩子自己打理生活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时间的过程。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爱和支持、设定目标和期望、培训指导、给予自主权以及及时肯定奖励等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自我照顾的习惯。让孩子在自我照顾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独立有责任心的人。

如何启发与引导孩子的思维(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我们的体机离不开水的输送,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多喝水可防止小朋们上火等等,但就是有一些小朋友不听话,不管老师怎么说就是不爱喝水,那么如何才能让宝宝乖乖喝水呢?以下就来看下吧!

一大早,班里的老师就皱着眉头对我说:“这些日子天气干燥,可班里的有些小朋友就是不爱喝水,道理说了一箩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不管用,班里的出勤率始终不高,真拿他们没办法。”

看着老师们无奈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带班时发生的一件事。幼儿指导

已经到了深夏,家长们送幼儿回园时,跟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麻烦老师让我的孩子多喝水。”为了让孩子喝足够的水,我特意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讲了饮水的重要性。喝水时,别的小朋友都接一大杯水咕咚咕咚地喝,只有浩浩接了半杯水勉强地喝着。当我转身看别的小朋友时,晓彤跑过来说:“老师,浩浩把水全倒进水池里了。”我听了,心里一怔,难道刚才我说的那一大堆话对他就一点作用也没起?我真想走过去罚他,让他当着我的面重新再接一大杯水喝,可一想,这又有什么用呢?他今天当着我的面喝了,可明天又会怎么样呢?正在无奈的时候,我的眼睛无意中看到了窗台上那盆打蔫的花,眼睛一亮,有办法了。

自由活动时,我悄悄地把浩浩叫到窗前,指着那盆花对他说:“浩浩,这盆花好像生病了,你给他看看病好吗?你看前两天花还开得特别漂亮呢,可为什么现在连花骨朵都耷拉脑袋了?”浩浩很仔细地观察着,并用手按了按花盆里的土,然后自信地说:“老师,你看花盆里的土都裂缝了。我看这花肯定是好几天没有喝水了,咱们快给它浇水吧,要不它会渴死的。”于是,我和浩浩一起为花浇了水。他边浇边说:“花你可别死呀,我一定能给你治好病,以后我天天给你浇水,让你喝得饱饱的,现在你还渴不渴了?”

一连几天,浩浩都是第一个来园,第一件事就是为花浇水。这天他兴奋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快来看,花骨朵不死了,你看它开得多好看呀!”我又叫别的小朋友一起欣赏,然后不失时机地说:“小朋友,浩浩天天都不忘给花浇水,所以小花才得救了,花呀可感谢浩浩小朋友了,可是它还有些担心……”浩浩抢着问:“它担心什么?”我故作神秘地说:“它说,只告诉浩浩一个人。”浩浩受宠若惊地期待着,我走到他身边,蹲下身悄声对他说:“小花可心疼你了!它说,你天天忙着为它浇水,都顾不上自己喝水,嗓子干得直咳嗽。它多希望你也和它一样天天都喝足了水,这样就不会生病,身体长得又高又壮,你说呢?”他听了高兴地说:“老师你等着。”说着,他用水杯接了一大杯水,大口大口地喝着,好像他从来没有喝过这么香这么甜的水。幼儿须知

在工作中,教师会遇到许多类似上面所诉的小事。如果我们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并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是不会理解和接受的。相反,如果我们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多想一想,多问一问为什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去巧妙地启发、引导他们,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儿接受,我们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体验、理解,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

本网站小编总结:做位一名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有高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与引导及解决问题,但愿此篇小文章可以让老师们有所醒悟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常规生活呢?(幼儿入园指导)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常规生活呢?(幼儿入园指导)》,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前言:让孩子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每个家长们的心愿,其实只要父母们在宝宝入园前能够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帮助快乐的入园,以下就让我们看看需要先从那方面做起吧!这对于宝宝快乐入园很重要噢!

常规的意义

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秩序。如,幼儿睡眠、起床、进餐都有固定的时间;幼儿玩完玩具后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吃饭要洗手;水杯应该放在贴有标志的地方等等。

常规的作用

培养生活规律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入园指导

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培养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来逐渐培养,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需要控制自我欲念,做到进食不说话,排队不乱挤,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渐渐地,遵守规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小班的常规教育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紧箍咒。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老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先恐后、难以自控。这说明有些不合理的规则束缚了孩子,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正确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制定常规,将其看成保证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润滑剂”。如,老师讲故事时,不是让孩子们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地方,而是参差不齐地围坐在老师身边,气氛很融洽,关系很亲切。用这样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显得十分愉快,也很配合,这正是良好的常规教育的外在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要求。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常规应该简单、明确,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有适合幼儿的能力要求,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愿意去做。

制定和使用常规时的注意事项

常规应该是积极的

常规是在明确幼儿行为标准的基础上着眼于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些习惯又是建立在一定的自觉性的基础上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幼儿将常规转化为习惯后,他们就能轻松自然地去履行既定的各项要求,也就不会因此而压抑幼儿的主动精神了。

制定常规需向幼儿解释理由

解释理由能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他所做的要求,如:“你应该和某某一起玩积木,小朋友之间应该友好分享,这样某某会很高兴。”入园须知

教师在描述规则时

应用积极的正面语言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尽量用清楚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达,并且要从正面来讲述和要求孩子,以免引起误会。如,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教师不应该说:“不要用别人的毛巾”,而应当说“用你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这样更容易使幼儿理解。

教师要按一日生活的顺序制定常规

教师在制定常规时应当考虑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常规。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幼儿较多的获得自由活动的机会,尽量避免呆板的活动。

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必不可少

初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内容都还不熟悉,也不习惯按一定的要求去行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耐心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在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时,教师可以配合歌谣来示范,使幼儿印象深刻,继而完全掌握。

常规的建立需要反复练习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于新的常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常规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帮助幼儿在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同时,逐步习惯按照常规的要求去做。班级老师和保育员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标准和要求,促使幼儿自动、自主地遵守常规。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生活有了相关的安排与规范,这与宝宝们之前在家的生活多少有些的冲突,因此对于提前规范孩子们的生活很重要,尤其是要教会孩子能够自理,这也与其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很重要!

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宝宝们没有时间观念,这是幼儿行为的通病,其想要孩子改正主要的还要看父母们的教育指导,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时观念吧,拥有了时间观念对于小宝宝的成长很重要!

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当宝宝有一些要求时,妈妈经常告诉他“吃过午饭”、或“等爸爸回来”“午睡之后”等等以作为时间的概念。因为这样宝宝就立刻听懂了,而且能耐心地等待到应诺的时间有准备去做某事。这是幼儿的时间概念,因为孩子不认识钟表,也不懂得几点是什么意思。

掌握时间概念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时间观念对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以及未来的学校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应该从小开始,甚至可以从母亲怀孕开始,一直培养到成年,但各年龄阶段的培养要求和方式不同,在3岁前早期教育阶段就要抓紧培养。在此之中,规律的生活十分重要。

胎儿期:孕妇应让胎儿在胎内的生活有规律,首先自己的生活就要有规律。按时进餐、睡眠、工作、学习、休息、娱乐、散步等,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就可以给胎儿以积极的感应时间。入园指导

初生到1岁: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对新环境逐步适应,就会随母亲为他的生活安排而产生了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睡眠,按时吃奶,按时要人抱起逗乐,而逐步在新环境中调节好生理节律,使“生物钟”按时走。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也逐步感知时间的概念,到了吃奶的时间会哭着表示肚饿了,吃完奶后间隔一定的时间排出尿,会哭着要母亲调换尿布。当他睡足、吃饭以后就哭着要求母亲抱起逗乐,玩累了就会在规定的时间自动入睡。若是母亲没有时间观念,不按规定时间安排婴儿的生活,婴儿的生活混乱,就不可能对时间建立条件反射,也不可能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1岁至2岁:这时期孩子的动作发展已能自由行走,双手会做点小事情,并能用简单的词来补充动作的不足表示自己的心愿。父母可以指示他用动作和语言来培养时间观念。例如:每到清晨醒后,孩子会爬起来要求起床、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洗脸、洗手;走到桌边要吃早餐。到了时间要上托儿所,母亲上班了会挥手表示再见,晚上累了会走到床边要睡觉。这种时间观念形成后,孩子会逐步变得不需成人每次教,而自然的会去做,以后就会养成做事遵守时间,不拖拉的好习惯。

要给宝宝固定睡觉时间,睡觉的时间越固定,孩子们越容易执行。但因为小宝宝的时间概念尚不清晰,所以固定的睡觉准备活动较易使孩子想到上床睡觉的时间到了。比如:“动画片结束了,宝宝就该上床睡觉了。”比较适宜的准备活动是读书、讲故事或者听音乐。切忌睡前做剧烈活动,比如用枕头打仗或玩球让孩子更兴奋。记住:一旦给孩子规定好上床睡觉的时间就不要改变。不要把“天黑了”当作孩子上床睡觉的标准,因为夏天白天很长,这种说法会引起麻烦。入园须知

2岁到3岁:孩子已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时应该让他接受时间刺激来锻炼他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孩子每天早上7点钟按时起床、7点半吃早点,8点钟上托儿所,下午4点或5点接他回家,6点或6点半吃晚饭,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这时可以给孩子做一个玩具钟,虽然孩子还不能识太多的数字,但可每天教他拨动指针转动到一定的位置来表示当时活动的时间,使他逐步感知时间,懂得按时作息。此外还要帮助孩子严格遵守时间。如画图、玩玩具、做游戏等都要按时进行,按时结束。从小要养成守时、遵时、惜时、对时间有紧迫感。因为时间不抓紧一松懈就会拖长,使孩子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他应做的事。孩子思想上有了时间观念就不会做事“慢吞吞”、“拖拖拉拉”。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指出,磨蹭是一个世界性儿童行为问题,造成孩子此情况的原因很多,基中最重要的就是宝宝们缺乏时间的概念,因此平时家长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多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幼儿园的入学准备相关推荐